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
锡山寨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

锡山寨锡矿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浅析通过分析区域地质特征、矿体地质特征,阐述了锡山寨锡矿矿床成因,认为矿床属岩浆热液裂隙充填型矿床,矿体受构造控制明显,为矿区的导矿、容矿构造,矿体形态主要为脉状,金属矿物为锡石、黑钨矿,少量的毒砂、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等。
标签:锡矿地质特征矿床成因1区域地质背景矿区处于紫金-惠阳凹褶断束(Ⅳ9)、北东向河源深断裂带与莲花山深断裂带之间,该区域为内生热液锡多金属矿产为主的成矿远景区。
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浅海相碎屑岩;构造发育有北东向紫金大断裂及次级构造;褶皱主要呈现为一系列小型的背斜、向斜,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热液迁移活动的地区。
岩浆岩主要为燕山二至三其侵入的花岗闪长岩及花岗岩。
2矿区地质2.1地层区内出露的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地层及第四系冲积层(Q4al)。
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广泛出露于矿区内,地层产状总体走向为北东向,倾向南东,倾角一般40~60°,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粉砂质页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炭质页岩夹粉砂岩;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紫红、土黄色泥质页岩与砂质页岩互层;紫红色页岩夹粉砂岩、砂岩;中粒长石石英砂岩。
其中锡矿带主要与灰色中粒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有关。
第四系冲洪积层(Q):主要分布于河流或沟谷两侧,主要由砂、砾石、粘土等冲洪积物组成。
2.2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构造为主,属区域性紫金大断裂的次级构造。
主要表现为构造破碎带,可分为NNE、NEE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NE向组断裂是矿区内锡多金属矿控矿和容矿构造,特征如下:NNE向组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为16~23°,一般延长610~680m,宽约1.2~1.8m,倾向SE,倾角一般为58~71°。
构造破碎带内充填有糜棱岩、破碎角砾岩、碎裂岩等,局部较破碎,呈松散土状,见有锡石、黄铁矿等硫化物矿物,蚀变主要有云英岩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在断层面上可见到擦痕。
锡的基本性质

第1章绪论锡矿资源的分类与锡矿的基本知识1.1.1锡的地球化学知识地壳岩石圈中锡的丰度为2×10-6,属于含量较低的元素,与其他金属的丰度相比,约为钢的1/27,铅的1/6,锌的1/35,故将锡称为稀有金属。
锡的原子半径为0.15nm,在自然界中常见的价态为+2价和+4价,其离子半径分别为0.093nm和0.069nm。
由于离子半径、电负性的相似,离子Sn2+可与Cn2+、In2+、Fe2+等呈类似同像置换;离子Sn4+可与Fe3+、Sn3+、In3+、Nb5+、Ta5+、Ti4+等呈类质同像置换。
锡常赋存于钛酸盐和钽酸盐的类质同像混合物中或铌、钽以类似质同形式存在于锡石中。
锡矿床与酸性岩浆岩的关系密切,具有明显的专属性。
于锡矿生成物有关的含锡花岗岩岩石成分长具有高硅、高钾钠、贫钙镁、富氟的特点。
1.1.2锡的矿物目前世界上已知的系矿物有50多种,可以分为自然元素、金属互化物、硫化物、氧化物(锡石)、氢氧化物、硅酸盐(硅锡矿)、硫锡酸盐(黄锡矿)、硼酸盐等几类。
在地壳岩石圈中的系矿物主要是以锡石状态存在,常见矿物还有黝锡矿,辉锑锡铅矿、硫锡矿、硫锡银矿、圆柱锡矿、硼钙锡矿、马来亚石、钽锡矿等十余种,其他的锡矿很少,只有地质学和矿物学的意义。
锡的工业矿物很少,以现有选冶技术条件,有工业价值的锡矿物仅有锡石和黝锡矿,且以锡石为主。
纯锡石(SnO2)含锡78.8%,但由于天然锡石中常含有铁、锰、铟、钽、铌、钨、镓、锗、钒、铍和钪等元素,其中以铁最多,所以天然锡石的含锡量仅为70%~77%。
纯锡石无色透明的,天然锡石因含杂质元素的不同而使其颜色不同,一般常见为褐色和棕色。
锡石的莫氏硬度位6~7,性脆。
密度6.8~7.0g/cm3。
锡石矿床在成因上与酸性岩浆岩,尤其是与华港呀有密切的关系。
在各类型锡矿床均有锡石产出,其中以锡石石英脉和热液锡石硫化物矿床最具有工业价值。
原生锡石矿经风化破坏后,常形成砂锡矿。
锡矿石简介介绍

锡矿石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钨、铋、铅、锌 等元素的矿物。
03
锡矿石的用途
锡矿石的用途
• 锡矿石是锡的重要来源,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耐腐蚀 、延展性好等特点。锡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于工业、食品、医 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锡矿石的开采和提炼
锡矿石的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锡矿石分离出 来。
总结词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
详细描述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锡矿石的开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不断 发展。在古代,锡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而在现代,锡在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锡矿石的种类和特征
锡矿石的种类
锡石
最常见的锡矿石,含有 较高的锡含量,通常与
其他矿物共生。
锡铅矿石
含有锡和铅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方铅矿和白铅
矿等。
锡钨矿石
含有锡和钨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钨锡石和钨铅
矿等。
锡铋矿石
含有锡和铋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辉铋矿和铋铅
矿等。
锡矿石的物理性质
硬度
锡矿石的硬度通常在4-6之间, 属于中等硬度矿物。
锡矿石的分布
总结词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和南美洲。
详细描述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南美洲的智 利和秘鲁也是重要的锡矿石产地。这些地区的锡矿石储量大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
THANKS
广西大厂超大型锡矿的形成条件与成矿模式

l 矿 床 地 质 概 述
大 厂锡矿 床位 于 江南 古陆南 西 部 的丹池 锡 一多 金属成 矿 带 中段L 。矿 区 主构造 为 NNw 向复 式褶 1 ] 皱, 断裂 主要 由 NNw 向逆 断 层 及 NE 向横 向 断 裂
地幔 , 来源 于 地 球早 期 的壳 一 幔 分 离 作 用 。7 ~ 5 8 的大 陆地 壳物 质在 太 古 宙 就从 地 幔 析 出( w— 5 De e y和 Wide ,9 1 李 曙 光 等 , 9 0 , 后 期 的 地 n ly 1 8 ; 19 ) 在 质 演化 过 程 中 , 壳 活 动 的 主要 方 式 是 对 先 存 地 壳 地 的各种 改造 作 用 ( 陆松 年 ,9 7 。因此 , 19 ) 只有 那 些 具
组成 。地 表 出露 有 花 岗 斑岩 ( ; 脉 、 岩 脉 , 部 有 大规 模 W , n高 丰度 初始 地壳 的地 区才有 可 能形 ) 玢 深 S 为 黑云母 花 岗岩 (, 隐伏 岩体 。接 触 带 顶部 为 夕 卡 成 超 大型 矿床 。大厂地 处 我 国华南 W , n高 背景 区 )) ; S 岩 锌铜 矿床及 钨 、 锑脉 状矿 体 , 岩体 外缘 为锡 石 硫 化 物矿 床 , 外 为汞 矿床 , 现分 带性 。岩 体西 侧 大 厂 再 呈 背斜 为主 要锡 矿床 产 出部位 , 矿物 组成 复 杂 , 其 形态 多样 , 规模 巨大 。东 侧矿 体 则规 模较 小 , 矿物 组 分相
. 超 大型 矿床 的形 成 是 各 种 成 矿 因素 优 化 组 合 的 结 2 1 丰 富 的 矿 质 来 源
2 成 矿 地 质 条 件
果 , 矿 需要 长 时期 的多重 富集 作用 。 成
矿产 空 间分 布 的不 的研 究 认 为 矿 质 从 根 本 上 主 要 来 源 于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锡矿的品位很低,如脉状矿含锡0.2%,砂矿含锡0.04%即有开采价值。锡矿床一般可分为三大类,锡石—石英脉型(包括伟晶岩型、云英岩型、斑岩型)、锡石—硫化物型(矽卡岩型、碳酸盐岩型)和锡石氧化物型,即砂矿(原地氧化而成的砂矿----残坡积砂矿和溶岩漏斗砂矿及异地搬运过的砂矿—湖滨砂矿、海滨砂矿、冲积砂矿)。一些超基性岩中有时也产出锡矿,如广西九毛锡矿。
在矿石成分上,有锡、钨锡铋、钨锡钼铋、铜锡、锡铅锌银等类型。
至1995年,全球探明的锡金属储量为700万吨,主要分布在巴西、马来西亚、印尼、秘鲁、尼日利亚、玻利维亚、澳大利亚等国家。马来西亚锡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的锡矿主要集中在云南、广西、广东、湖南、内蒙古和江西,其中以云南个旧和广西南丹的锡最为有名。
锡矿地质概述及找矿方法
一、锡矿地质概述
锡具有亲氧和亲硫特性。锡与硫合时能形成两种化合物:一硫化锡和二硫化锡,它们在高温下均具有较强的挥发性。锡也能与氧结合,形成一氧化锡和二氧化锡。
锡具有+2和+4两种价态,但在自然条件下,四价锡化合物较为稳定,尤其是二氧化锡(SnO2),它是地壳上最稳定的化合物之一。锡离子可以在普通矿物内置换Ca、Cd、Fe、Mg二价离子、Sc、Fe、Al三价离子、四价的Ti、Nb和Ta五价离子,从而可分散于含铁、钛、钙的矿物中,如金红石、榍石、磁铁矿、石榴子石、尖晶石、铌钽矿中。
黝锡矿又名黄锡矿(含Cu 29.58%、Sn 21.61%)。四方晶系,晶体少见,呈假四面体、假八面体、板状等形态,常为粒状或致密块状集合体。一般呈钢灰色,新鲜断口呈橄榄绿色调,如有较多黄铜矿包体时则呈明显的黄色。条痕粉末呈黑色,金属光泽,不透明,性脆,不具延展性。硬度3—4,比重4.3—4.5。黄锡矿在广西含锡硫化物交代矿床和充填型钨锡矿床、湖南高中温热液型铅锌矿床中较常见。
锡矿哪里多

锡矿哪里多锡矿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金属矿石,广泛应用于铜、铅、锌、铝等金属的冶炼和制造过程中。
锡矿的主要矿石矿物是锡石,它通常与其他金属矿石共生。
在全球范围内,锡矿资源分布广泛,但并不是所有地区都有丰富的锡矿资源。
本文将重点介绍全球几个主要的锡矿产地及其特点。
1. 印度尼西亚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锡矿生产国,其锡矿资源储量位居世界前列。
印度尼西亚的锡矿多分布于苏拉威西岛、加里曼丹岛和邦加-勿里洞等地区。
其中,邦加-勿里洞地区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锡矿产区之一。
由于矿石质量优良,矿床丰富,使得该地区长期以来一直是全球锡矿市场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2. 中国中国也是世界上重要的锡矿产国之一。
主要的锡矿产区位于云南、广西、福建、江西等地。
云南省的思茅锡矿是中国最大的锡矿产区之一,该地区的锡石储量丰富,矿石品位较高。
广西桂林以及福建南平等地区也有大量的锡矿资源。
中国的锡矿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3. 秘鲁秘鲁是南美洲最大的锡矿产国之一。
锡矿主要分布于智利克斯孟德斯、塔科纳有锡矿等地。
这些地区的锡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质量高,因此经常成为国内外锡矿需求的重要来源。
4. 缅甸缅甸也是重要的锡矿产国之一。
缅甸的锡矿主要分布于南部的斗威、莘庄、马三等地区。
斗威地区的锡矿资源丰富,质量优良。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缅甸的锡矿产业一度居于国内外市场的主要供应地之一。
5. 苏丹苏丹是非洲重要的锡矿产国之一。
该国的锡矿主要分布于北库达夫尔州、青尼罗州和红海州等地。
其中,北库达夫尔州的锡矿资源是苏丹最主要的锡矿产区之一。
苏丹的锡矿产量在全球范围内占据重要地位,满足了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以上介绍的是全球几个主要的锡矿产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地质条件和资源特点。
锡矿的开采和冶炼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锡矿资源的开采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影响,应采取可持续的开采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特征
锡矿石是一种常见的金属矿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性质。
本文将重点介绍锡矿石的特征,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种矿石。
锡矿石的外观通常呈灰黑色或棕色,有时会呈现出金属光泽。
它的质地比较坚硬,常见的形态有块状、粒状和片状等。
在地质构造中,锡矿石主要分布在石英脉、蚀变带和岩浆岩中,常常与石英、白云石、斑岩等矿物伴生。
锡矿石具有一定的化学成分,主要成分是氧化锡(SnO2)。
除了氧化锡外,锡矿石中还含有一些杂质元素,如铁、铅、锑等。
这些杂质元素的含量会影响锡矿石的品质和用途。
锡矿石在加工利用过程中有其独特的特点。
首先,锡矿石是重要的锡源,可以提取出高纯度的锡金属,广泛应用于冶金、电子、化工等领域。
其次,锡矿石还可以用于制备合金,如青铜、铜锡合金等,提高合金的硬度和耐蚀性。
此外,锡矿石还可以用于制备化工产品和建筑材料,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总的来说,锡矿石是一种重要的金属矿石,具有独特的特征和用途。
通过了解锡矿石的外观、化学成分和加工利用特点,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利用这种矿石,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读者对锡矿石有更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探索其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东南亚矿产资源概况

东南亚矿产资源概况东南亚地区位于我国东南面,包括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文莱、新加坡、东帝汶11个国家。
人口约5.5亿,面积约450万平方公里。
该地区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特别是铜、镍、铝、钛,钾盐、石油、天然气,与我国有较强的互补性,受到我国矿业界的较多关注。
由于历史和经济等方面的原因,东南亚地区的地质工作程度总体较低。
但就目前所掌握的资料,该地区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铜、金、镍、铝、锡、钛,锑、银、钾盐、石膏、重晶石和磷,以及铁、锌、铅、铬、锰、钴、高岭土和膨润土等。
一、油气东南亚的油气资源主要集中在印尼、马来西亚、文莱和越南,其他分布缅甸、泰国、菲律宾和东帝汶等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重要的油气资源国,全国约有60个大小不等的沉积盆地,具有油气远景的陆上盆地面积为80万平方公里,海上盆地面积150万平方公里。
已经发现340多个油田和54个气田,其中大油田5个,储量占总储量的57%。
2007年印度尼西亚石油储量6亿吨,天然气储量26589亿立方米。
石油主要分布在苏门答腊、爪哇、加里曼丹、斯兰等岛和巴布亚。
几乎全部赋存在第三纪地层中。
较大的油田有中苏门答腊的Minas, Duri, 和Bangko油田,苏门答腊东南海上的Cinta 和 Rama油田、东加里曼丹的Bunyu,Handi 和 Bakapai油田,西爪哇海上的Arjuna 和Arimbi油田等。
印度尼西亚的大部分天然气资源位于北苏门答腊省的Aceh和Arun天然气田、东加里曼丹陆上和海上气田、东爪哇Kangean海洋区块、巴布亚的一些区块。
印度尼西亚的石油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47.7亿吨,天然气最终可采总资源量为5.4万亿立方米。
马来西亚2007年石油储量5.48亿吨,天然气储量23503亿立方米。
主要分布在近海的三个储油盆地:(1)马来盆地,面积约22.4 万平方公里,主要油田包括杜兰(Dulang)油田,塞利基油田(Seligi)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k e ji yua n di◆东南亚巨型锡矿成矿带,是指我国的滇西—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一带的锡矿带,锡矿产地约460多处,呈NNW走向断续分布长约3800km。
大致可划分为互相平行的东、西两矿带:东矿带自我国澜沧江—缅甸东部—泰国北部—马来西亚东海岸到印尼的“锡岛”;西矿带自我国云南高黎贡山以西—缅甸中部—泰国西部—马来西亚中央山脉以西到印尼苏门答腊罗干河一带。
为了让我国人员了解该锡矿带,以便与有关国家共同勘查开发锡矿资源,推动我国矿业经济发展,现将该巨型锡矿带分东、西矿带的地质特征介绍如下。
1东锡矿带东锡矿带有矿产地190多处,可划分为北段(我国澜沧江锡矿带)、中段(缅甸东部—泰国南部)、南段(马来西亚东海岸—印尼“锡岛”)。
各段分述如下:1.1北段位于滇西澜沧江一带,自保山市泸水石缸河锡矿起,往南延至景洪自治州勐宋砂锡矿为止,共有锡矿产地20多处,全长约250km,其中有中型锡矿床2处(云龙县铁厂锡矿、昌宁县真)、小型矿床5处(石缸河、龙陵赫洒、西盟阿莫、班哲、勐宋矿)、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主要有锡石—电气石—石英脉型、锡石—硫化物脉型。
矿体一般分带明显,如云龙铁厂锡矿体:上部为锡石—电气石—石英带,伴生白钨矿,成矿温度>340℃;中部为锡石—电气石—富硫化物带,伴生毒砂、辉铋矿、黄铜矿、闪锌矿,成矿温度260~360℃;下部则为黄铁矿—石英带,锡石很少,成矿温度120℃[1]。
东锡矿带北段成矿母岩为燕山晚期及印支期含锡花岗岩侵位于中上元古界澜沧群、西盟群或大勐龙群等的变质岩系,围岩蚀变有云英化、电气石化、硅化等。
1.2中段在缅甸东部孟雷、孟扬一带,有矿产地8处,长约180km;往南延入泰国北部的清莱、清迈、南邦、夜丰颂、达府一带,有矿产地75处,长约380km,其中大型矿床1处(沙蒙)、中小型矿床4处(曼差提、泰拉、独马、都朗),其余均为矿点、矿化点。
矿床均为钨锡共生,砂锡(钨)矿床多为残坡积或冲积型,原生锡矿床则以矽卡岩型、含锡伟晶岩型为主。
该段含锡花岗岩体形成时代多为三叠纪晚期,如沙蒙锡矿区浅色花岗岩,其同位素年龄值为199~240M a,花岗岩侵入于奥陶系,在接触带形成多层含锡矽卡岩,单层厚2~38m。
矿体呈NE—NNE向,长600m、宽200m。
矿石中锡石与白钨矿共生,呈细粒浸染状,矿石品位Sn0.1%~0.8%、WO30.1%~1.0%。
在内、外接触带中尚有含锡伟晶岩、含锡细晶岩、含锡石英脉(单脉厚0.2~0.5m)。
沙蒙矿区北端凯威一带尚有残坡积型砂锡矿层,厚5~30m,含矿率3~5kg/m3;附近小河沟中有冲积砂锡矿层,厚1~6m,含矿率10~50kg/m3。
泰国曼谷以东包括春武里、罗勇、庄他武里等地有东南亚巨型锡矿带成矿地质特征张忠伟[摘要]文章介绍了东南亚巨型锡矿带的地质特征和典型矿床。
该矿带普遍锡钨共生或伴生,原生锡矿的勘查、开发、研究程度一般比较低,因此为我国与东南亚各国合作勘查开发锡矿提供了机遇。
[关键词]东南亚;锡矿带;地质特征(广西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广西南宁530023)[作者简介]张忠伟(1936-),男,1960年成都地质学院毕业,地质找矿专业,主要从事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研究工作,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责任编辑黄巧○南方国土资源2009.1124锡矿产地7处,均为小型矿床或矿点,其成矿大多与石炭纪含锡花岗岩有关。
1.3南段位于马来半岛东海岸,当地称为东锡矿带,包括马来西亚的吉兰丹、丁加奴、彭享、柔佛等州的锡矿产地60多处,南北向分布长约500km。
其中有大型锡矿床1处(双溪林明锡矿田)、中小型矿床26处(武吉荣、乌鲁巴加、巴罗山、乌鲁德尤、加叻、甘邦、巴克里、加巴、三板山等)、矿点30多处。
再往南延入印尼“锡岛”,有中小型矿床16处、矿点10多处。
“锡岛”周围的滨外砂锡矿经普查钻探后,圈定了大量的砂锡矿资源量,目前正在开采中。
1.3.1马来西亚彭亨州双溪林明锡矿马来西亚彭亨州双溪林明锡矿田的成矿与侵入于下石炭统砂页岩及灰岩的丁家奴斑状中粒黑云母花岗岩(220~250Ma)有关,岩体外接触带有3条NE向导矿主断裂,而与之平行的40条次级断裂为容矿构造,矿脉长100~200m,宽0.12~10.00m,斜深600m仍未尖灭。
据地质学家B、N、Foo于1978年的研究认为锡矿成矿期可分为5次,依次为:①锡石—绿泥石—少量硫化物;②无矿石英脉;③锡石(少量)—硫化物(大量)沉淀;④安山玢岩脉侵入;⑤方解石充填,成矿温度从272℃→180℃→148℃→70℃逐渐降低。
1.3.2印尼“锡岛”的锡矿印尼“锡岛”包括P.Plingga、P.SingKep、P.BangKa、P. BeLitung等岛屿。
该岛的锡矿成因与浅色钠长石化花岗岩株(180~216±2M a)侵入于二叠系—三叠系地层有关,原生锡矿化多位于“岩冠”顶部内外接触带中,有云英岩化、电气石化、钠化等蚀变现象,风化作用强烈,多形成风化壳型、残坡积型、冲积型锡矿及滨外砂锡矿床。
由于部分岩株钠化作用强烈,在砂锡矿床中形成铌钽铁矿—锡矿—独居石和磷钇矿—锆英石—白钨矿—磁铁矿伴生组合。
2西锡矿带西锡矿带位于东锡矿带西侧,并与之平行。
该矿带有矿产地271处,南北断续分布长约1880km,可划分北段(滇西高黎贡山锡矿带)、中段(缅甸中部—泰国西部)、南段(马来西亚西海岸)。
现分述如下:2.1北段位于滇西腾冲—梁河一带,南北长约85km,有锡矿产地25处,其中中型锡矿床4处(腾冲小龙河、铁密山、新歧、梁河瘌痢山—丝瓜坪)、小型锡矿床5处(腾冲冻水河、上山寨、老平山、盈江大华东山、六红厂),其余为矿点。
矿床类型有矽卡岩型和热液型两类,围岩蚀变有云英岩化、矽卡岩化、钠长石化、电气石化及硅化,锡矿成因与燕山晚期含锡黑云母花岗岩(113~269M a)侵入于上古生界地层有关。
典型矿床:以腾冲小龙河锡为例,该矿床为热液脉状锡矿,主矿脉有14条,矿体分带明显,上部为锡石—石英—硫化物带;中下部为锡石—绿泥石—石英—电气石带。
成矿温度120~370℃。
矿物组合为锡石、毒砂、黄铁矿、磁黄铁矿、黑钨矿。
矿石锡平均品位为0.2%~2.4%。
2.2中段位于缅甸中—南部和泰缅边境一带。
现分缅甸和泰国简述如下:2.2.1缅甸大致可再划分为NNW走向并互相平行的3个锡矿亚带:(1)南坎—抹谷亚带:有小型矿床及矿点5处,断续分布长约150km。
矿床类型有锡石—石英脉型和含锡伟晶岩型。
(2)东吁—毛淡棉亚带(往东南延入泰国境内):该亚带长约300km,有大型矿床1处(茂奇)、小型锡矿床及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以冲积型砂锡矿为主,原生矿床类型又以锡石—石英脉为主,其次有伟晶岩型、云英岩型等。
(3)德林达依亚带:位于南部德林达依山脉西侧海岸带,有中型锡矿床4处(土瓦赫敏之、海达因、甘保、达包莱、帕加贡)、小型矿床5处、矿点20多处,断续分布长约100km,宽20~50km。
2.2.2泰国西矿带在泰国境内约有1150km,有矿产地60多处,大致可划分为北碧—巴蜀和马来半岛砂锡矿两个亚带:(1)北碧—巴蜀锡矿亚带:南北长约180km,有锡钨矿产地40多处,其中大型锡钨矿床3处(比劳克、塔萨卡尔、班沙)、中型锡钨矿床3处(加林、宗本—素安◆k e ji yua n di◆2009.11南方国土资源25奔、兴奔)、小型矿床2处及矿点10多处。
矿床类型有锡石—黑钨矿—石英脉型、云英岩型、残坡积型及冲积型砂锡(钨)矿床。
典型矿床:如比劳克锡钨矿床①,位于北碧西北部,矿区范围长30km,宽2~4km,有36个矿山,是泰国中部最大的锡矿床。
矿区出露晚白垩世的二云母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侵入于石炭系—二叠系千枚岩及片岩中,大量矿脉在接触带沿着NE向和NW 向两组断层裂隙充填。
有云英岩型锡矿和锡石—黑钨矿—石英脉型锡矿。
矿石锡品位变化较大,为0.1%~1.2%。
(2)马来半岛滨外砂锡矿亚带:位于马来半岛北部,南北长约360km,有矿产地60多处,其中大型滨外砂锡矿床2处(拉廊、攀牙湾),陆地大型砂锡矿1处(空斯拉玛叻)、中型锡矿床1处(拉博)、小型锡矿床2处及矿点50多处。
矿床类型以滨外砂锡矿为主,其次是热液脉型锡矿床。
典型矿床:以攀牙湾滨外砂锡矿床为例①:位于普吉岛东北30km的攀牙湾一带,海湾呈NNE向伸入半岛,湾内为喀斯特地形,小岛星罗棋布,全长约50km,水深1~30m。
湾底为第四系含砂锡砂砾层,平均厚15m,平均锡石含矿率为400~500g/m3,矿层边界以150~250g/m3圈定。
湾底还有白垩纪花岗岩侵入于石炭—二叠系砂页岩及灰岩中,接触带及断层带上砂锡往往富集,最富可达200kg/m3。
海岸带水深>30m处仍有砂锡矿存在。
2.3南段位于马来西亚西海岸带,往南延入印尼苏门答腊的罗干河一带,全长约400km,有锡矿产地75处,其中大型锡矿床2处(怡保、吉隆坡)、中型锡矿床6处(哲内山、太平、巴当帕当、百富路、八丁燕、瓜拉冷甲)、小型锡矿床19处、矿点50多处。
矿床类型以冲积型及残坡积型砂锡矿床为主,原生锡矿有矽卡岩型、云英岩型及伟晶岩脉型。
典型矿床:以怡保(Ipoh)锡矿田为例②,该矿床位于霹雳州坚打河谷,矿田呈NNW向,长约24km,宽约3~5km,三叠纪花岗岩(180~230M a)侵入于志留系—二叠系灰岩、砂页岩中,接触带有矽卡岩化、电气石化、云英岩化、绿泥石化、高岭土化等。
原生锡矿产于接触带中,有124条矿脉,矿床类型为锡石—硫化物—石英脉型,形成于岩浆侵入晚期高温气化阶段。
矿石品位变化很大,Sn0.1%~26%。
此外,坚打河谷及两侧河流阶地冲积层都含锡石,厚6~30m,砂锡中常伴生铌钽铁矿、独居石、锆石等,一般含矿率为0.1~136g/m3。
马来西亚西海岸尚有10多处中—小型砂锡矿,自北而南有Jeraimt、Taiping、Teroog、Segar、Pulan Katuk、Sabak Bernam、Kuala Langat、Portoiekson,至马六甲市附近尚有Kuala Linggi、Kuala等,往南延入印尼苏门答腊(Duri)砂锡矿床。
滨海砂锡矿层均在水深1~25m以下的海底,砂锡矿层厚1~15m,一般锡石含矿率为100~280g/m3。
3结语东南亚巨型锡矿带,绵延展布达3800多公里,矿产地460多处,锡的资源储量超过500万t,其规模为亚洲第一。
锡矿带中普遍锡钨共生或伴生,有钠长石化二云花岗岩地段则往往有铌钽铁矿共(伴)生,特别是东锡矿带南段的印尼“锡岛”一带普遍有铌钽铁矿与锡石共生的现象。
该矿带原生锡矿的勘查、开发、研究程度一般比较低,其原因一是地质勘探力量薄弱,二是原生锡矿品位较低,开发成本较高,故当地未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