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锡矿资源地质特征
江西弋阳南家坞锌(锡)矿地质特征及成因初探

收稿 日期 :2 0 —0 :改 回 日期 :2 0 0 0 0 7—1 1 6 0 8— 1— 2 作 者 简 介 :李 强 ( 9 2一) 16 ,男 , 1程 师 ,地 质 勘 j 境 上 程 : 环 ,从 野 外 地 质 勘 布 与找 矿 工作 . .E—m i ikl @ s rcr al d vx :j q i o n r a
关 键 词 :地 质 特 征 ;成 因初探 ;南 家坞 ;弋 阳 ; 江 西
中图分 类号 :P 1 .3 6 84 6 84 ;P 1 .4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17 —11 (08 0 08 0 6 1 2 1 2o )3— 29— 6
1 区域 地 质 背 景
大地构造处于华南板块 江 南复合 地体 与华 夏复合地
L 带 的交接 部位 , 历 了从 元 古 代 到 新 生 代 各 个 构 造 I I 经
部分 , 有优越 的大地构造背景 及成矿 地质条件 o。 具
旋 凹运 动 。其 问发 育有次 一级 的北 东 向褶铍 黄 土岭一
开 化复 式背 斜 和球川 镇 短轴 向斜 。断 裂构 造 主要 有 萍 I 乡一 广 丰 、 春一 婺 源 、 家一 大 茅 山 、 阳一 球 川 等 。 宜 祝 弋 断 裂带 主要 为 N 向 , 成 早 , 次 活 动 , 次 为 N E 形 多 其 W
o 江 西省 地 0 ¨ 赣 北 大 队 ,江 省 L; 县南 家 坞 矿 I锌 ( ) 矿 查 地 质 报 告 ,20 :1 I t x : 锡 06年
维普资讯
资 源 环 境 与 工程
20 0 8正
又有 酸性一 中酸性钙 碱性 系列 的火 山一 次 火 山岩 。灵
新疆若羌县白干湖一带钨、锡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远景

新疆若羌县白干湖一带钨、锡矿成矿地质背景及找矿远景发布时间:2021-05-19T11:34:05.257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1期作者:赵健[导读] 【摘要】新疆若羌县白干湖一带是钨、锡矿Ⅴ级成矿远景区,本文讨论了白干湖一带钨、锡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初步总结了该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等,希冀对该区类似的矿床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六0四大队四川广元 628017【摘要】新疆若羌县白干湖一带是钨、锡矿Ⅴ级成矿远景区,本文讨论了白干湖一带钨、锡矿成矿规律及成矿预测,初步总结了该区内成矿地质背景、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类型等,希冀对该区类似的矿床找矿工作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地质背景;地质条件;找矿前景新疆区内的钨矿床(点)分布属4个新疆区内重要的Ⅲ成矿区带、5个Ⅳ级矿带、13个Ⅴ级成矿远景区。
调查区属白干湖钨矿预测区,包含2个Ⅴ级成矿远景区。
1、大地构造位置按全国项目办《地质构造研究工作技术要求》及“中国大地构造单元划分”(潘桂棠等,2009),结合新疆地质构造实际情况,将新疆大陆大地构造划分为天山兴蒙造山系(Ⅰ)、卡拉库姆-塔里木陆块区(Ⅱ)、秦祁昆造山系(Ⅲ)、西藏-三江造系(Ⅳ)四4个一级大地构造单元,进一步又可划分为14个二级构造单元,41个三级构造单元。
调查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秦祁昆造山系(Ⅲ)之东昆仑湖盆系(Ⅲ-3)之祁漫塔格北坡-夏日哈岩浆弧内(Ⅲ-3-1)(见图1)。
图1调查区及邻区大地构造位置图2、区域地质特征2.1地层区域出露地层由老至新分别为:中-古元古界长城系金水口岩群小庙(岩)组(Chx)、中-古元古界蓟县系狼牙山组(Jxl)、中-古元古界冰沟群丘吉东沟(岩)组(Qbq)、古生界志留系下统白干湖组(S1b)、新生界新近系上统红梁组(N2h)(见表1),本区钨锡矿“矿源层”为长城系金水口岩群小庙组(Chx)。
表1调查区地层划分简表1)长城系金水口岩群小庙组(Chx)地层特征大面积分布于调查区北部,面积约390平方公里。
锡矿石简介介绍

锡矿石常常与其他矿物共生,如钨、铋、铅、锌 等元素的矿物。
03
锡矿石的用途
锡矿石的用途
• 锡矿石是锡的重要来源,它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具有耐腐蚀 、延展性好等特点。锡矿石的开采和冶炼对于工业、食品、医 疗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04
锡矿石的开采和提炼
锡矿石的开采方法
露天开采
适用于埋藏较浅的矿体,通过剥离表土和岩石,将锡矿石分离出 来。
总结词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
详细描述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古代青铜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锡矿石的开采技术和应用领域也不断 发展。在古代,锡主要用于制作青铜器,而在现代,锡在电子、化工、冶金等领域中广泛应用,对经济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02
锡矿石的种类和特征
锡矿石的种类
锡石
最常见的锡矿石,含有 较高的锡含量,通常与
其他矿物共生。
锡铅矿石
含有锡和铅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方铅矿和白铅
矿等。
锡钨矿石
含有锡和钨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钨锡石和钨铅
矿等。
锡铋矿石
含有锡和铋两种元素, 常见的有辉铋矿和铋铅
矿等。
锡矿石的物理性质
硬度
锡矿石的硬度通常在4-6之间, 属于中等硬度矿物。
锡矿石的分布
总结词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分布较为广泛,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 区和南美洲。
详细描述
锡矿石在全球范围内都有分布,但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如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国家。此外,南美洲的智 利和秘鲁也是重要的锡矿石产地。这些地区的锡矿石储量大 、品位高,具有较高的开采价值。
锡矿石的开采历史
THANKS
广西锡矿资源特征及保障能力分析

查” 专项工作 。笔者通过对广西锡矿资源赋存特征、 资 源勘查及开发利用现状 的分析 ,结合调查统计 的基础 数据 , 对广西锡资源保障能力进行评估并提出建议。
1 . 2 与锡矿共 生及伴 生的矿产丰 富
明总量的 6 0 . 3 4 %; 保有资源储量 7 0 . 3 4 1 万t , 占查明总
量的 3 9 . 6 6 %。 保 有资 源储 量 中 已 占用 4 6 . 3 6 1 万t , 占保
有总量的 6 5 . 9 1 %;未 占用 2 3 . 9 8 0万 t ,占保有总量的
3 4. 0 9 %。
管理 , 同 时加 强 矽 卡 岩 型 难 选 冶锡 矿 、 低 品 位锡 矿 的 利 用研 究 , 以提 高 共伴 生矿 产 综合 利 用 率 。
【 关键词】锡矿 ; 资源储 量 ; 优 势矿产 ; 保障能力 ; 广西
为摸 清广西 的资源 家底 , 盘活 资源 存 量 , 建设 高 效
锡 资源 储 量 3 5 . 0 1 万t ,占广 西查 明总量 的 1 9 . 7 4 %; 作 为 主矿 产 的锡矿 区有 2 7 处, 查 明锡资 源储 量 1 2 4 . 3 1 万 t , 占广 西 查 明 总量 的 7 0 . 0 9 %; 作 为 共 生矿 产 的锡 矿 区 有 1 0 处, 查 明锡 资源 储 量 1 3 . 3 5 万t , 占广 西 查 明 总量
源储量 1 7 7 . 3 6 6万 t , 其 中累 计 消 耗 1 0 7 . 0 2 5万 t , 占查
1 . 3 广西查明的锡矿 资源储量分布 高度集 中
锡矿的分布具有矿集区分布特点 , 便于集中开发
广西白石普查区锡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广西白石普查区锡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范娜;张成龙【摘要】广西白石普查区锡矿构造位置上位于桂北隆起九万大山褶断带,代表断裂有四堡—天河断裂和池洞断裂,北东向的次生小断裂是重要的导矿容矿构造,锡矿体主要赋存于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体内的构造蚀变带中.通过对普查区地质特征、控矿因素、矿床成因的研究,认为矿体深部和北东向断裂带延伸区域具有较大的找矿潜力,建议下一步开展详细的地、物、化、遥综合找矿工作和成矿预测,这将是对寻找新资源突破具有重要的意义.【期刊名称】《世界有色金属》【年(卷),期】2017(000)017【总页数】3页(P87-89)【关键词】白石普查区;锡矿;地质特征;找矿前景【作者】范娜;张成龙【作者单位】广西区域地质调查研究院,广西桂林541004;桂林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广西桂林54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13广西白石普查区地处九万大山穹褶带南端,位于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宝坛乡白石—大黄村一带。
根据前人勘查资料,结合普查区前期工作情况,初步认为普查区断裂破碎带发育,破碎带内见含矿石石英脉充填和矿化压碎岩分布,经捡块分析结果表明,锡矿化品位较好,成矿条件好,找矿潜力大[2-5]。
普查区的中南部发育池洞和四堡两条区域深大断裂。
地层有四堡群、丹洲群、泥盆系及第四系等。
岩浆活动强烈,变质岩发育[4-5](图1)。
普查区有四堡至天河压扭性断裂从北东至南西向断续穿过普查区,区内次级小断裂较为发育,主要分布于普查区中南部,呈北东、近东及南东向分布[6]。
其中北东向断层共7条,除F1为区域性断裂外;其余F2~F7均为次级小断层,主要分布于普查区中、中北及中南部;南东向断层共3条,分布于普查区中南部。
其中F8断层规模较大,分布于古毛至陈家村一带,F9、F10断层规模小,属次级小断层,断层岩石均为压碎花岗岩,破碎带中有石英脉沿破裂裂隙穿插,西段(区外)错断~近南北向断层(图2)。
侵入岩主要形成于四堡期早期-四堡期晚期,岩性复杂,从碱性岩、酸性-超基性岩均有;喷出岩分布于文通组上段和鱼西组。
广东省龙川县天堂山矿区云英岩型钨锡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86矿产资源M ineral resources广东省龙川县天堂山矿区云英岩型钨锡矿矿体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熊善政(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0八队,湖南 郴州 423000)摘 要:天堂山矿区位于武夷成矿带南段与南岭纬向构造带东段的交汇部位,铷矿与钨锡多金属矿等共生。
本文根据天堂山矿区找矿成果,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研究了钨矿矿体地质特征。
同时分析了成矿规律和今后工作方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钨锡矿;矿体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成矿规律中图分类号:P618.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22)07-0086-3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of the orebodies of the lomiite-type tungsten-tin deposit in Tiantangshan Mining Area, Longchuan County, Guangdong ProvinceXIONG Shan-zheng(Team 408, Hunan Bureau of Geology and mineral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Chenzhou 423000,China)Abstract: The Tiantangshan mining area is located at the intersection of the southern section of the Wuyi metallogenic belt and the eastern section of the Nanling zonal structural belt. Rubidium ore and tungsten-tin polymetallic ore coexist. Based on the prospecting results of the Tiantangshan mining area, this paper studi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ungsten ore body starting from the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background. At the same time, it analyzes the mineralization law and the future work direction, which has certain guiding significance.Keywords: tungsten-tin or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orebody; Genesis of deposit; Metallogenic regularity收稿日期:2022-03作者简介:熊善政,男,生于1989年,汉族,湖南澧县人,本科,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调查与矿产勘查。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

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浅析摘要:在阐述了矿区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矿体特征。
笔者认为矿床属岩浆期后热液裂隙充填型钨锡矿床,有钨矿、锡石-硫化物类大脉、细脉和破碎带型三种形态产出。
矿源层中的成矿物质迁移、富集受构造控制。
关键词:钨锡矿地质特征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大旗山1区域地质广东省紫金县大旗山钨锡矿床,区域上位于莲花山断裂带的北侧,佛岗-河源纬向构造的南缘。
出露地层主要为侏罗系下统金鸡组(J1j)浅变质碎屑岩,岩浆岩主要为燕山期第一次侵入的花岗闪长岩(γδy1)。
构造发育有北东向、北西向和近东西向断裂,其中近东西向断裂控制着岩体的分布,褶皱构造主要呈现为一系列小型的背斜、向斜,其中褶皱、次级断层为主要的控矿构造。
本区岩浆活动频繁,是成矿热液迁移活动的地区。
2矿区地质特征2.1地层特征矿区位于粤东紫金-博罗深断裂的南东侧,广泛出露晚侏罗世金鸡组(J1j)地层,总体走向NE20~40°,倾向SE,基岩呈不规则带状分布。
岩性主要为深灰-灰黑色含云母粉砂质泥质页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黑色碳质页岩,夹灰色粉砂岩;灰色中粒含云母长石石英砂岩夹灰色-灰绿色泥质页岩,局部靠近接触带为变质的绢云母千枚岩。
是钨锡矿的主要富矿层位。
2.2构造矿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慎发育。
区内断裂构造呈现为构造破碎带或沿破碎带充填的石英脉,按走向分为NE、NW向两组断裂构造,其中NE向断裂是本区钨锡矿控矿和容矿构造。
NE向断裂:该组断裂总体走向为25~45°,长120~650m,倾向SE,倾角一般为50~65°。
NE向断裂是工作区内最主要的控矿、储矿构造,区内的锡、钨、铜、锌矿多是充填在该组构造裂隙或充填在该组构造的次级构造裂隙中。
NW向断裂:该组断裂主要分布于大旗山,总体走向120°,一般长50~100m,倾向SW,倾角60°~75°,沿带劈理发育,构造破碎明显,局部充填有含矿石英脉。
广西金子岭地区锡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分析

5 10 ) 4 0 4
( 林 矿 产 地 质 研 究 院 ,“ 桂 林 桂 J西
摘 要 : 子 岭 锡 铁 矿 位 于花 山 岩 体 北 东的 金 子 岭 小岩 体 接 触 带 , 金 紧邻 N 向 与 N 向 构 造 断 裂 带 。矿 w E 体 赋 存 于 中泥 盆 统 郁 江组 泥岩 、 岩 与 岩 体 接 触 带 中。 在 该 地 区 南部 及 北 部 矿 床 类 型 为 沉 积 改 造 型 锡 砂 铁矿床 , 中部 有 舍锡 酸 性 岩 脉 及 含 锡 矽 卡 岩 脉 出露 , 达 工 业 矿 体 。矿 化 带 长 约 6 f 锡 矿 点 3处 , 并 Kr , l 砂
1 区 域 地 质 特 征
矿 大 地 构 造 位 置 处 于 中 国 南 岭 钨 锡 多 金 属 矿 成 矿 域 的 南 两 部 , 于南 岭 纬 向构 造 与 湘 南 经 向构 位 造 的 叠 加 交 叉 部 位 , 处 于 花 山 一 姑 婆 山 纬 向 隆 起 构 正
面积 f 域 面积 的 分 之 三 。 金子 岭 地 区 m露 粗粒 黑云母 花 岗岩 , 两 边 出露 花 山 复 式花 岗岩 体 , 边 其 东
盆系上 统桂 林组 灰 色 厚 层 状 灰 岩 , 炭 系 灰 岩 、 石 白云 质 灰岩 及 白云岩 等 。其 中赋 矿 同 岩 主要 为 泥 盆 系 中 统郁 江 组薄 层砂 页 岩 及泥 质灰 岩 , 次有 寒武 系浅 变 其 质 砂页 岩 、 泥盆 系 下 统 那 高岭 组 厚 层 状 砂 页 岩 、 盆 泥
m露 姑 婆 山 花 岗 岩 岩 体 , 南 部 紧邻 乌 羊 山 细 粒 花 岗 东 岩岩 体 。花 山岩 体与 姑婆 山 岩体构 成 哑铃状 分布 , 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锡矿资源地质特征一、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中国锡矿床受大地构造控制十分明显,其往往沿特定大地构造部位呈带状分布。
这些大地构造部位是:塔里木-中朝地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晚古生代天山-大兴安岭褶皱区;扬子地块东南侧的古生代华南褶皱系;中新生代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洲大陆俯冲形成的滨太平洋褶皱系;印度板块与古亚洲板块之间聚敛、碰撞形成的特提斯-喜马拉雅褶皱带。
在这些构造带的控制下形成8个锡矿床成矿带:①康滇地轴锡矿床成矿带;②江南台隆锡矿床成矿带;③右江锡矿床成矿带;④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⑤邓柯-义敦锡、多金属成矿带;⑥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⑦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⑧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
岩浆活动是控制中国锡矿床分布的又一重要因素。
中国各锡矿成矿带主要锡矿床皆分布于改造型花岗岩带,许多大、中型锡矿床大都产在燕山晚期阶段的重熔-再生岩浆作用形成的小岩株、岩枝(群)内外接触带。
例如我国两个最大的锡矿床——云南个旧锡矿和广西大厂锡矿所在的右江锡矿成矿带,矿床皆产于经过充分分异演化的燕山晚期黑云母花岗岩接触带和围岩的容矿构造中。
拥有众多的锡矿床及有锡伴生的钨、铜、铅锌、钨钼铋、铌钽或稀土矿床的南岭锡钨矿床成矿带,锡矿床成矿作用自加里东期即有初始富集,以后各旋回逐步加强,至燕山旋回锡、钨成矿作用达到高峰。
我国又一个重要的滇西-藏中锡矿床成矿带,其东亚带,与锡矿床有关的花岗岩多属印支构造旋回;西亚带与锡矿有关的主要为晚白垩世至始新世的花岗岩,矿体多产于岩体突起的冠部或外接触带容矿构造中。
黄岗-甘珠尔庙(大兴安岭)锡多金属成矿带,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为燕山期钾长岩花岗岩,矿床产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
小兴安岭-张广才岭锡(钨)多金属成矿带,与锡多金属成矿作用有关的花岗岩为海西-燕山旋回各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闪长岩、碎裂花岗岩等,一般为中小型岩基和岩株,锡钨钼铋矿床主要产于接触带夕卡岩内带,铁铜、铁锌或铜锌矿床产于夕卡岩外带,再外有铅锌矿床。
二、矿床类型《中国矿床》一书中中国锡矿床的作者李希责力等在广采博收各家观点的基础上,将中国原生锡矿床分成三大类别14个型别。
(一) 与花岗质岩类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都不同程度地表现了多种成矿作用、多种物质来源以及多期形成的特征,并可能受到变质作用、岩浆活动及其有关成矿活动等的叠加、改造,其共有10个型别。
1)锡石-稀有金属变花岗岩型:锡与铌、钽、稀土元素共生,多具似层(壳)状的交代分带特征,矿化主要与钠长石化有关。
2)锡石-内云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顶部,呈细脉、网脉带,矿化主要与云英岩带有关。
3)锡石-内电英岩型:锡(钨)矿床产于岩体内部,呈细脉、网脉带,常有晚期硫化物叠加。
4)锡石-伟晶岩型:含锡、铌、钽、锂、铍、锆(铪)伟晶岩脉主要产于岩体外带,矿化与钠长石化有关。
5)锡石-外云英岩型:锡矿床一般产于岩体之云英岩化长英质围岩中。
6)锡石-外电英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酸性障相对开放构造体系中,脉群密集延展较远,多期次叠加。
7)含锡夕卡岩型:锡-铁(锌)矿床产于夕卡岩体中及其附近。
一般锡石颗粒极细,还有含锡磁铁矿/硼镁铁矿、含锡硅酸盐矿物、富锡硼酸盐矿物和黝锡矿等。
8)锡石-云英岩化夕卡岩型:钨、锡、钼、铋共生矿床产于岩体顶上夕卡岩及其中的网状云英岩脉内,皆以锡石及含锡硅酸盐形式产出。
云英岩化使锡石锡比率增加。
9)锡石-电气石、绿泥石硫化物型:锡-钨多金属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有利构造带中,锡矿化主要与晚期硫化物的叠加有关。
10)锡石-多金属硫化(硫盐)型:锡/铜/铅/锌/锑……等共生矿床,产于岩体外碱性障环境中,其成矿机制有“岩控”和“层控”两种。
前者受再造岩浆控制,后者成矿与沉积(矿源层)-改造或沉积-(岩浆)热液叠加作用有关。
(二) 与中、酸性火山-潜火山岩有关的矿床这类矿床一般与英安岩-流纹岩类中酸性火山岩套、石英斑岩-花岗斑岩等浅成岩套的产出有直接成因关系,其有二个型别:1)斑岩型:锡、钨、钼矿床组合产于斑岩体顶部交代蚀变带中,锡矿化主要与绢英岩带有关。
2)火山-潜火山热液型:锡矿床产于英安质-流纹质凝灰熔岩的密集裂隙中。
(三) 与沉积再造或变质作用有关的矿床原始含锡矿源层或高值层经受岩浆期后的热液作用或变质作用活化富集形成的锡矿床,其有二个型别:1)沉积-变质型:锡矿床产于同生沉积的高值层中,成矿与变质分异作用有关,矿体顺层呈同步变形。
2)沉积-热液再造型:锡矿床产于特定矿源层的构造破碎带中,受相邻花岗岩体影响,但不一定有直接的成因联系。
中国表生锡矿床按照砂锡的矿源和堆积环境分为:个旧式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床;大厂式洪积、冲积砂锡矿床及富贺钟式冲(洪)积砂锡矿床。
这三类砂矿都产于华南褶皱系成矿域或南岭东西向锡钨成矿区;主要由燕山晚期成矿作用形成的原生矿床和含矿岩石提供矿源;处于亚热带湿热气候区,都经历了新构造运动和第四纪以来几次气候冷暖变迁形成的古地理、古水文地质营力的强烈作用;接近原生矿区和河流上游锡石较富,颗粒也较粗。
三者的不同点在于,西部端元是个旧式红土型残积、坡积、洪积砂锡矿,缺少常年地表河流,砂矿床分选差,主要靠原生矿床的化学风化、淋滤富集而成。
东部端元是富贺钟式砂砾层冲(洪)积砂锡矿床,其特点是地表河流水系发育,原生矿床经物理崩解、风化后,运载营力大的水流分选富集在有利的沉积环境。
中间过渡类型的大厂砂锡矿床,原生矿源近似个旧,受河流水系控制的沉积环境则近似富贺钟。
三、典型矿床(区)(一) 云南个旧锡多金属矿矿区位于个旧市境内,面积达2140km2,以锡为主,共(伴)生有铜、钨、铋、铅、银等多种金属。
南北向个旧断裂将矿区分为东、西两部分。
东区有马拉格、松树脚、高松、老厂、卡房五大矿田。
西区有牛屎坡大型砂锡矿床及陡岩、竹箐坡等数十个中-小型锡、铅矿床(点)。
个旧矿区开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汉朝即已产锡。
新中国成立前,国内外的地质学者即做了大量地质调查。
新中国成立后,对松树脚、老厂、卡房等矿田做了系统的地质勘探工作,累计探明锡182万t、铜152万t、铅308万t、锌53万t、钨14万t、银2400t,等等。
个旧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锡都。
个旧位于华南后加里东褶皱系西南端的右江褶皱带,或称海西-印支拗陷带,拗陷区长期沉降,沉积了中三叠统厚达3000余米的个旧组碳酸盐岩层,按其沉积旋回、相标志及岩性组合特征划分为三段(T2k1—T2k3)共13层,主要赋矿层位T2k1及T2k2属局限浅水台地潮坪环境下形成的浅滩、 湖、萨布哈沉积相,其中的富藻、富膏(已去膏化)层对某些成矿元素的原始富集可能起一定作用。
印支、燕山运动使区内地层褶皱、断层,伴之大规模基性、酸性和碱性岩浆活动,其后发生了以锡为主的多种成矿作用,形成了特大规模的岩控锡石-多金属硫化物矿床。
锡石-多金属硫化物型是个旧矿区最重要的矿床类型,以其产出部位及矿石的次生氧化特征划分为夕卡岩硫化物矿床和层间氧化矿床。
前者产在斑状或粒状黑云母花岗岩体与个旧组碳酸盐岩的正接触带的夕卡岩体中(图3.13.2),矿床受控于岩体形态,矿体选择定位在岩体形态复杂地段,矿体形态和岩体形态有关,呈缓倾斜的透镜状、似层状,陡倾斜的柱状、脉状及不规则的囊状、瘤状、洼兜(袋)状,硫化物以浸染状→网脉状→条带状→块状形式交代于夕卡岩体外侧。
层间氧化矿床是指定于岩体上覆碳酸盐岩围岩中已被氧化的锡石-多金属硫化矿床,它们形成部位浅,受表层构造控制,矿体成群成带产出,容矿层位主要取决于成矿岩体的侵位高度,矿体一般沿层间构造带呈似层状、条带状(图3.13.2)。
矿石基本氧化,多数呈土状或半土状。
图3.13.2个旧松树脚地质剖面图①1.白云岩;2.花岗岩;3.夕卡岩;4.氧化矿石;5.硫化矿石;①据西南冶金地质勘探公司308队,1981(二) 广西大厂锡多金属矿田大厂矿田跨越广西南丹、河池两县(市),是一个开采历史悠久的老矿区。
据史料记载,采锡始于宋朝。
矿区最早地质调查首推1928年两广地质调查所乐森王寻的调查,此后陆续做过一些地质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对该区做了大量地质测量、普查和勘探工作。
1958年提交了《广西大厂锡矿区砂锡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94001t、铅162666t、锌89856t、锑97830t、铟500t。
1958年11月提交了《广西南丹大厂锡矿原生矿床储量总结报告书》,探明锡金属储量141900t、锌514569t、铅216555t、锑109729t、铜20975t,等等。
矿田主要赋存于中、上泥盆统,为一套碳酸盐岩-硅质岩-细粒碎屑岩建造。
区内褶皱发育,呈北西向紧密线状分布(图3.13.3),断裂以北西纵向逆冲断层为主,矿带北东侧有龙箱盖隐伏黑云母花岗岩株,侵入于龙箱盖背斜轴部,其后有花岗斑岩、白岗岩及闪长玢岩脉、岩枝或岩床产出。
锡矿床与花岗斑岩脉在空间上紧密相依。
矿带北端主要沿背斜倾没部紧密及倒转侧翼次级褶皱形成层间剥离和裂隙破碎带矿体;在背斜轴部逆掩断层上盘形成层间剥离、滑动破碎带层间矿体;在性脆易碎、层理发育的硅质岩及条带状灰岩、黑色页岩等层内或层间则形成似层状网脉浸染交代为主的矿体。
矿带南端的矿床则受下伏生物礁体(中泥盆统下层)的控制,礁体内部的断裂、裂隙带及其盖层间叠瓦状虚脱构造内形成充填交代为主的矿床,矿体形态复杂,矿化一般极富。
图3.13.3大厂锡矿田地质图①1.灰岩、硅质岩夹砂页岩;2.灰岩;3.硅质岩-扁豆状、条带状灰岩-灰页岩互层;4.灰岩、页岩、生物礁灰岩;5.灰岩、页岩、砂岩;6.锡矿体;7.锌铜矿体;8.白钨矿脉带;9.锑矿脉带;10.黑钨矿脉带;11.花岗岩、花岗斑岩;12.闪长玢岩;①据广西冶金地质勘探公司215队,1984年资料修编大厂锡多金属矿田矿石成分复杂,已知矿物百余种,除锡石及铁闪锌矿、磁黄铁矿、黄铁矿、黄铜矿、毒砂、方铅矿等大量常见的铁、锌、砷等硫化物外,以富含银、锡、铜等的锑、铋硫盐矿物为显著特征。
主要含锡矿物是锡石,此外,锡还存在于硫盐或硫化物中,如黄锡矿、蔷薇黄锡矿、硫锡矿、硫锡铅矿、辉锑锡铅矿等。
矿床沿水平或垂直方向都表现有明显的分带现象。
锡矿床的蚀变带自矿体向外为电气石化(钾长石化)→硅化→黄铁矿化。
(三)广东银岩锡矿矿区位于信宜县城东36km处,是我国80年代初发现和评价的首例大型斑岩型锡矿。
经过初步勘探,1986年提交了《广东信宜银岩锡矿区初步勘探地质报告》,累计探明锡储量10.32万t。
矿石锡平均品位0.50%,钨(WO3)0.16%、钼0.05%。
银岩含锡斑岩体沿背斜轴部分布,地表仅出露数条斑岩脉,基本未遭剥蚀,岩脉往下汇合成花岗斑岩体。
岩体面积为0.06km2(埋深200m处),平面上呈椭圆形(图3.13.4),剖面上呈筒状体,接触面很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