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用户体验分析: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合集下载

交互设计领域的七大法则定律

交互设计领域的七大法则定律

交互设计领域的七大法则定律作为交互设计之父的阿兰·库珀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这句"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了,在交互设计领域有很多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那么你都知道都有哪些吗?1. Fitts' Law / 菲茨定律(费茨法则)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D与W),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T = a + b log2(D/W+1)。

它是1954 年保罗.菲茨首先提出来的,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新的Windows 8 中由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转变背后也可以看作是该定律的应用。

菲茨定律的启示:yixieshi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

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

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出现在用户正在操作的对象旁边的控制菜单(右键菜单)比下拉菜单或工具栏可以被打开得更快,因为不需要移动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2. Hick's Law / 席克定律(希克法则)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T=a+b log2(n)。

在人机交互中界面中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越长。

例如比起2 个菜单,每个菜单有 5 项,用户会更快得从有10 项的1 个菜单中做出选择。

些事席克定律多应用于软件/网站界面的菜单及子菜单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中也比较适用。

3. 神奇数字7±2 法则1956 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7条交互设计原则,和你一起重新设计产品!

7条交互设计原则,和你一起重新设计产品!

7条交互设计原则,和你一起重新设计产品!编辑导语:我们都知道,在设计过程中要满足一定的交互设计原则,这直接决定了用户使用你的产品过程中的体验,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那么在我们设计交互行为方式的时候,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本文作者为大家总结出来了7条交互设计原则,欢迎大家讨论交流。

产品交互设计在大厂会有专门岗位的同学完成,但是对于职责分工还没有那么明确的公司来说,这部分的工作可能就是产品经理来兼职完成了,甚至也有研发来兼职完成的。

这里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非交互专业的人设计完产品之后,我们想要实现的功能是可以满足的,但是用户体验可能会大打折扣。

如果设计者没有刻意地去学习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设计出的原型可能免不了被一顿吐槽。

在闲暇时,看了一些UX的书籍,这边总结出几点原则和大家讨论一下。

一、不要让用户思考在之前写过的一篇文章说到一个观点,意志力是易耗品,思考本身就会消耗人的能量,那么用户在用你的产品过程中,需要经历复杂的思考的话,一定体验不怎么样。

这里要排除一些特殊情况,比如券商的产品,用户打开APP考虑要不要满仓买入,这种情况的思考不属于产品层面带来的思考。

同样的case,以券商的产品举例,如果用户下定决心今天满仓,但是发现使用的券商App找不到买入入口,花了很长时间思考、摸索才完成买入,那这个产品一定会让用户非常嫌弃,甚至换一个券商。

我翻了翻手机里的App,选了几个大家可以感受一下使用起来是否需要思考。

微信读书,下厨房。

启动App,首页就是搜索栏,要看什么书,想做什么菜,通过搜索直接满足用户需求,整个环节不超过三步,几乎不需要用户去思考;抖音,更加简单粗暴的例子。

毫无学习成本的App,点开就开始刷,一步到位。

这种交互是非常容易触达到用户爽点的。

仔细想一下,这些和让用户即时满足有一点类似。

上述举例的产品功能相对简单单一,可以从功能上就做到不让用户思考,对于复杂一些的产品,会从按钮设计,UI设计上减少用户思考的情况。

交互七大原则

交互七大原则

交互设计的七大原则包括:
1.简单:设计应该易于理解,容易使用。

简单并非易事,因为不同用户对简单的理解并不一致。

2.可见性:产品的功能和特性应该被用户明确感知,并且用户应能理解可能的操作以及相应的反馈。

比如用户知道开关可以按,并且知道按下后会发生什么事情。

3.一致性:设计应在概念和形式上与用户既有的认知匹配,包括与现实世界的外部一致性,以及产出物之间的内部一致性。

4.引导:帮助用户消除对产品的陌生感,快速上手。

主要应用于新手用户或新版发布。

5.费茨定律(Fitts’Law):设计师只要知道游标与目标物距离D,及目标物与游标的垂直宽度W与操作速率有关即可。

6.席克定律(Hick’s Law):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7.7±2法则: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5-9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以上原则在交互设计中具有重要地位,对于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可用性具有指导意义。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交互设计七大定律1.菲茨定律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要的时间由两个参数决定,到目标的距离(D)与目标(W)的大小,可以用数学公式表示:T = a + b log2(1+ D/W)。

T: 动作的平均时间;a: 代表装置开始/结束的时间;b: 装置本身的速度(斜率);D : 起始位置到目标中心的距离;W: 目标区域在运动维度上的宽度。

菲茨定律在设计上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可以通过操作按钮的大小和位置来控制用户操作所需的时间。

对于需要重点强调的内容可以通过设置大的按钮来进行突出强调。

另外在iOS人机交互指南中也规定了最小点击热区为44*44,就是为了保证每次点击都能够得到有效的反馈,防止因为操作热区过小而导致难以点击。

在iOS的设计规范中有意识的将一些操作放置在操作的死角,就是为了延长用户操作的时间,防止用户出错,比如在移动端将需要操作的控件放置在导航栏的右侧,将弹窗中的取消和删除按钮位于弹窗的左侧,增加用户操作的移动距离,从而延长用户的操作时间,减少用户误操作的可能性。

2.席克定律(希克法则)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

T: 作出决定所需时间;a: 与做决定无关的总时间(前期认知和观察时间);b: 根据对选项认识的处理时间(从经验衍生出的常数,对人来说约是0.155s);n: 面临选择的数目。

Hick's Law的内容表示,当选项增加的时候,我们作决定花费的时间在不断上升。

比如在只有一个按钮的时候,用户能够直接进行操作,而当存在两个按钮的时候,用户则会有一定的思考时间。

Hick's Law带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设计的时候我们需要减少选项的数量以较少用户作决定花费的时间,但同时也应该合理的控制产品结构的广度与深度,因为每增加一个选项就意味着用户的选择的成本将会增加,而如果说广度太广则又会导致用户在选项的浏览和比较上花费较多的时间。

学UI设计必备的七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

学UI设计必备的七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

学UI设计必备的七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作为UI设计师,你不能忽视心理学。

因为人类大脑的这些原则,决定了人们对你的设计作何反应、如何相互作用。

在设计中,心理学无处不在。

正因为心理学,我们才了解红色很适合用于餐饮业的logo——因为它能增进食欲——或者让首屏的行动指令按钮产生更多转化。

回顾这7条心理学原则和定律,你能够将它们结合到实际运用中。

1.冯·雷斯托夫效应冯·雷斯托夫效应告诉我们,某个元素越是违反常理,就越引人注目、令人难忘。

Hedwig von Restorff在1933年检验了这个理论。

她让实验对象观看一系列相似的物品。

如果其中某个很特殊,比如说有聚光灯照射,那么相比其他物品,受试者就更容易回忆起这件物品。

这条原则能以多种不同方式应用到设计中。

最明显的是如果你想要让某物引人注目,就要使它特殊化,例如通过色彩、尺寸、留白等等。

但是,由于人们更在意特殊物体,他们对于整体的印象就不深。

思考是否要突出显示某物时,要牢记它的负面效应。

你是想要人们记住一件事情,就只有这一件事,还是说其他元素也同样重要?如果所有都同等重要,你希望人们全部记住,就不要凸显其中某个。

2.色彩心理学经验丰富的设计师,对于色彩以及它与设计的关系,有着固定的理解。

但是,设计新人们容易忽略色彩对心理的影响,而是选择他们自己喜欢的颜色进行设计。

即使你精通色轮,知道如何搭配互补色或者相近色,你有没有考虑过你的设计如何影响受众呢?没错,颜色可以影响情绪。

Adobe列出了一些色彩和与之相符的情绪,下面是一些积极的方面:黑色:精致和力量(案例网站)白色:干净、精致、纯洁红色:勇气、激励、力量;也能激发欲望蓝色:冷静、安定、信任、安全(案例网站)黄色:乐观、欢乐绿色:平衡、可持续的增长紫色:皇权、精神意识、奢华橙色:友谊、舒适、食物粉色:平静、女性化、性记住,颜色给人们带来的情感,会随着文化和宗教背景而改变。

以上列出的仅代表西方文化的观点。

交互设计七大原则

交互设计七大原则

交互设计七大原则一、简洁明了简洁明了是交互设计的首要原则。

用户在使用一个产品或服务时,他们希望的是能够轻松地完成某项任务,而不是去理解复杂的界面和操作。

因此,交互设计应该尽可能地简洁和明了,去除不必要的元素和信息,让用户能够快速地找到他们需要的功能和信息。

二、一致性一致性是交互设计的重要原则。

在同一个产品或服务中,相似的操作应该具有相同的设计和交互方式,这样用户就可以轻松地学习和使用。

例如,如果用户在网站上找到一个按钮,他们应该能够预测它的行为和外观,无论它出现在哪个页面上。

三、反馈信息反馈信息是交互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用户应该能够清楚地了解他们的操作结果和产品或服务的状态。

例如,当用户点击一个按钮时,他们应该能够看到一个明确的反馈,表明该操作已经被执行。

此外,当用户犯错时,产品或服务也应该给出明确的错误提示,帮助他们纠正错误。

四、交互性交互性是交互设计的核心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响应用户的操作和反馈,并且允许用户进行进一步的交互。

例如,当用户在地图上查找一个地点时,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提供多种交通方式和最佳路线,让用户能够选择他们需要的。

五、灵活性灵活性是交互设计的关键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适应不同的用户需求和习惯,提供个性化的体验。

例如,网站可以根据用户的喜好和浏览历史记录来推荐内容和产品,让用户能够更方便地找到他们感兴趣的内容。

六、美观大方美观大方是交互设计的审美原则。

产品或服务的外观和设计应该能够吸引用户的注意力,并且让他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例如,一个美观的网站或应用程序的界面设计可以吸引用户的眼球,提高他们的使用体验。

七、高效性高效性是交互设计的目标原则。

产品或服务应该能够高效地帮助用户完成任务和解决问题,避免不必要的操作和步骤。

例如,一个高效的搜索引擎可以让用户在短时间内找到他们需要的信息,而无需浏览大量的结果。

交互七大定律

交互七大定律

交互七大定律交互七大定律交互设计是指在产品设计过程中,通过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互动来实现用户需求的满足。

而交互七大定律则是指在进行交互设计时,需要遵守的七个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一、可见性原则可见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让用户了解当前所处状态以及可以进行哪些操作。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功能,从而提高使用效率。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界面元素的布局、颜色、字体等手段来实现可见性原则。

二、反馈原则反馈原则是指在用户进行操作时,需要及时给出相应的反馈信息。

这样可以让用户明确自己所做的操作是否成功,并且能够对错误进行及时纠正。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通过弹窗提示、音效等方式来实现反馈原则。

三、限制选择数量原则限制选择数量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限制用户选择数量,避免过多的选择造成困扰和混乱。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并提高使用效率。

四、一致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保持界面元素的一致性,避免用户在不同的操作中出现混淆和困惑。

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功能,并提高使用效率。

五、可预测性原则可预测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让用户能够预测到下一步的操作,并且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

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功能,并提高使用效率。

六、直观性原则直观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让用户能够直观地理解产品功能,避免过多的文字描述和复杂的操作。

这样可以帮助用户更好地理解产品功能,并提高使用效率。

七、可控制性原则可控制性原则是指在设计中需要让用户能够控制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和操作。

这样可以让用户更好地理解自己所做出的选择,并提高使用效率。

总结交互七大定律是交互设计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规则,这些规则能够帮助设计师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并提高产品的可用性和易用性。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灵活运用这些原则,以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

用户体验之交互设计七大原则 - 副本

用户体验之交互设计七大原则 - 副本

Ji机密用户体验之交互设计七大原则界面交互遵循7大原则:主次原则、直接原则、统一原则、少做原则、反馈原则、对称原则和简洁原则。

注意,交互设计的最佳实践是:理论与运营数据分析结合,多学习优秀网站的交互设计。

一、主次原则1. 排在前面与后面的要比排在中间的操作更容易让人想起。

2. 若需要显示的内容比较多,则主要的内容先显示,次要的内容搁置在“更多”里。

3. 面临好几个操作时,要分清主次,分清哪些是提倡用户操作的,哪些是不提倡的操作。

最佳实践:到底放什么,取决于要重点引导用户操作的功能和通过数据分析得到的功能相结合。

二、直接原则Alan Cooper总结出一个简单的规则:数据输出的地方也可以是数据输入的地方,应该使界面响应用户的交互操作更加直接。

最佳实践:尽可能做到显示方式与编辑方式无缝链接,两者之间的差异做到最下化。

三、统一原则界面的字体、样式,按钮大小、摆放位置,操作行为风格应保持一致性。

例如提示语要注意悬浮提示、红色字体追加提示、弹框提示。

最佳实践:保持统一,降低用户的认知难度和操作成本。

四、少做原则简而言之,就是在进行某个操作时,尽量让用户进行选择,而不是输入。

最佳实践:尽量准确把握用户的心理预期,揣摩用户的心智模型,进而实现用户的心里预期,直接拖曳可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依赖于知识而不是记忆,同时也可提前看到操作效果。

五、反馈原则用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就好像是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例如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拳打脚踢,被打的人却毫无反应,这样实施拳脚的人就会感到非常迷惑,可能认为这个被打的人不太正常,有受虐倾向。

最佳实践:尽量对每个操作能做到人机交互反馈,让用户清楚自己目前的状态,减少疑惑,有时候还能起到引导用户操作的目的。

六、对称原则对称原则是指用户操作反悔时,想回到原来的状态。

例如OA系统日志分享功能,分享之后,如果反悔,可以清空用户,重新选择用户。

最佳实践:原始状态-用户操作-用户取消操作-恢复到原始状态,给用户反悔的机会,提高用户操作的容错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网站用户体验分析:交互设计七大定律
[核心提示] “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那在交互设计领域都有哪些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了呢?
Alan Cooper: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

作为交互设计之父的阿兰·库珀最为人熟知的或许就是这句“除非有更好的选择,否则就遵从标准”了,在交互设计领域有很多经过了时间的验证的法则定律被认作了标准,那么你都知道都有哪些吗?
1. Fitts’ Law / 菲茨定律(费茨法则)
定律内容:从一个起始位置移动到一个最终目标所需的时间由两个参数来决定,到目标的距离和目标的大小(上图中的 D与 W),用数学公式表达为时间 T = a + b log2(D/W+1)。

它是 1954 年保罗.菲茨首先提出来的,用来预测从任意一点到目标中心位置所需时间的数学模型,在人机交互(HCI)和设计领域的影响却最为广泛和深远。

新的 Windows 8 中由开始菜单到开始屏幕的转变背后也可以看作是该定律的应用。

菲茨定律的启示:
按钮等可点击对象需要合理的大小尺寸。

屏幕的边和角很适合放置像菜单栏和按钮这样的元素,因为边角是巨大的目标,它们无限高或无限宽,你不可能用鼠标超过它们。

即不管你移动了多远,鼠标最终会停在屏幕的边缘,并定位到按钮或菜单的上面。

出现在用户正在操作的对象旁边的控制菜单(右键菜单)比下拉菜单或工具栏可以被打开得更快,因为不需要移动到屏幕的其他位置。

扩展阅读:Windows 设计规范中的鼠标交互、菲茨定律与互联网设计、費茲定律Fitts’ Law與使用者介面設計、Google Chrome 与 Fitts Law、谈谈 Fitts 定律、费茨法则在交互设计中的应用 (Readlists)
2. Hick's Law / 席克定律(希克法则)
定律内容:一个人面临的选择(n)越多,所需要作出决定的时间(T)就越长。

用数学公式表达为反应时间 T=a+b log2(n)。

在人机交互中界面中选项越多,意味着用户做出决定的时间越长。

例如比起 2 个菜单,每个菜单有 5 项,用户会更快得从有 10 项的 1 个菜单中做出选择。

席克定律多应用于软件/网站界面的菜单及子菜单的设计中,在移动设备中也比较适用。

扩展阅读:席克法則、谈谈Hick定律(Readlists)
3. 神奇数字7±2 法则
1956 年乔治米勒对短时记忆能力进行了定量研究,他发现人类头脑最好的状态能记忆含有7(±2)项信息块,在记忆了 5-9 项信息后人类的头脑就开始出错。

与席克定律类似,神奇数字7±2 法则也经常被应用在移动应用交互设计上,如应用的选项卡不会超过 5 个。

4. The Law Of Proximity 接近法则
根据格式塔(Gestalt)心理学:当对象离得太近的时候,意识会认为它们是相关的。

在交互设计中表现为一个提交按钮会紧挨着一个文本框,因此当相互靠近的功能块是不相关的话,就说明交互设计可能是有问题的。

5. Tesler's Law 泰思勒定律(复杂性守恒定律)
该定律认为每一个过程都有其固有的复杂性,存在一个临界点,超过了这个点过程就不能再简化了,你只能将固有的复杂性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外一个地方。

如对于邮箱的设计,收件人地址是不能再简化的,而对于发件人却可以通过客户端的集成来转移它的复杂性。

6. 新乡重夫:防错原则
放错原则认为大部分的意外都是由设计的疏忽,而不是人为操作疏忽。

通过改变设计可以把过失降到最低。

该原则最初是用于工业管理的,但在交互设计也十分适用。

如在硬件设计上的 USB 插槽;而在界面交互设计中也是可以经常看到,如当使用条件没有满足时,常常通过使功能失效来表示(一般按钮会变为灰色无法点击),以避免勿按。

如上图所示极客公园的评论功能快,在留言框没有内容或邮箱格式不正确的时候是无法获取验证码的,只有两者都满足了才可以。

7. Occam's Razor 奥卡姆剃刀原理(简单有效原理)
这个原理被称为“如无必要,勿增实体”,即如有两个功能相等的设计,那么选择最简单的。

在极客公开课・走进 UC 中 UC 浏览器产品经理苏剑南在”UC 浏览器 For Android 产品设计思考“演讲中也有讲到该原理的应用,”如果 UC 手机浏览器要发布第一个版本UC 1.0,你会选择哪五个功能?‘’
为了遵守神奇的数字 7 法则本篇就只介绍到这里了,如果你还有兴趣自己去找找其他的定律法则,如与费茨定律接近的 Steering Law转向定律、Gutenberg Diagram古登堡图法则以及雷打不动到哪哪适用的帕累托定律(80/20 原则)、三等分原则等。

最后想说的是虽然这些法则定律被很多人认定为标准,很多人也记得 Alan Cooper 说过的那句名言,但从实际出发这些法则定了起到的只是参考或启发作为,作为交互设计人员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因为只有亲自做过后才会深有体会。

文章由东瓯泵阀网技术小组整理发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