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
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卷及答案解析下载(全新整理)1月浙江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其创立者是哈佛大学教授()A.霍桑B.梅奥C.纽科姆D.米德2.在莱维特提出的沟通网络模式中,如果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该采用的交往模式是()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3.下列理论属于人际激励理论的是()A.社会交换理论B.场合交往论C.归因理论D.T组理论4.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这一概念的是()A.斯宾塞B.奥尔波特C.洛开奇D.巴克5.一个有着外在不稳定归因倾向的学生,往往会把考试失败归因于()A.能力B.任务难度C.努力D.运气6.人们使用自我障碍策略是为了()A.避免失败B.保护自尊C.正确归因D.降低焦虑7.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人际吸引理论是()A.强化理论B.相互作用论C.得失理论D.相等理论8.在一场球赛中,双方球员的人际关系属于()A.生活型B.劳动型1C.活动型D.竞争型9.利他行为最主要的特征是()A.有益于他人B.不期望任何形式的回报C.自觉自愿D.具有自我牺牲性10.“出工不出力”的现象属于()A.社会致弱作用B.社会干扰作用C.社会惰化D.社会助长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儿童的人际关系以垂直关系为主。
()2.在人际关系心理学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实验法。
()3.根据隐含的个性理论,如果我们知道了某个人是热心的,就会认为他是活跃的、交友广泛的、好心肠的。
()4.大多数的定型都是积极的,对我们加工社会信息相当有用。
()5.根据期望理论,一个人的期望值越高,对他的激励水平也越强。
浙江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下载1月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人际关系作为早期行为科学理论之一,也称____________,1933年由哈佛大学教授____________创立。
2.需要理论中最著名的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成就需要论等。
3.认知对态度的形成和发展大体表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__;一个是关于态度的____________。
4.印象形成过程包含三个成分,即行动者、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
5.在归因理论中,韦纳提出了____________,而罗特提出了____________。
6.詹姆斯认为情绪能分成两个部分: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7.控制行为变量的两种方式是那些突然产生的____________和紧随其后而来的_________。
8.群体中个人行为分成二大类:即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9.人际吸引的个人特质因素包括个体的外表和容貌,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等成分。
10.冲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____________,一类是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人际关系心理学与( )的联系最为密切。
A.社会学B.行为科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学2.以一个成员或信息为中心,向四面八方传递的沟通模式是( )模式。
A.链式传递B.圆形传递C.轮式传递D.Y式传递3.“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伞”这两者之间属( )。
A.认知失调B.认知无关C.认知协调D.认知相关4.抱有宿命论观点的人属于( )。
A.外控者B.内控者C.自控者D.他控者5.高度注重自己公开形象的个体常常在归因时出现( )的现象。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8)

.浙江省2006年1月自考试题人际关系心理学答案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文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C2、C3、B4、A5、 A6、A7、D8、A9、C 10、B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10、×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1、三2、顺应、防御3、平均模式、加权平均模式4、自我服务偏见5、计数法6、奖励或惩罚7、个人、群体8、内在、外在9、控制作用、指导作用10、社会两难情景、囚徒两难情景11、情感强化、人际吸引12、建设性、破坏性四、名词解释(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答:定型是认为某个特定社会群体的所有成员拥有同样的某些特质或特点的信念,它能强烈影响个体加工输入的社会信息的认知架构。
2、答:当人们经受了极端严重或持续的紧张后,事件完全在人们自己控制之下时,他们并不努力去控制,而是觉得希望渺茫无所作为。
这种心理状态称之为习得无助。
3、答:模仿是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个体仿效他人行为举止而引起与之相类似的行为活动。
其目的是使自己的行为与之相同或相似。
4、相对软弱的个体或群体通过与其他个体和群体组成联盟,从而达到共同的目标,这个现象就是合作。
5、答: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和精神活动过程中所结成的相互关系的总称。
广义的社会关系,指人与人之间的一切关系;狭义的社会关系,指社会生产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答: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重视人际关系的需要及其变化的分析,有助于我们对人际关系实质的了解,有助于我们预测人与人之间可能发生的交互作用,而采取适当的配合行为,这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础。
(3分)但这种理论忽视了阶级的关系、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及意识形态关系对人际关系的巨大作用,所以在运用这个理论观点的同时应当引起注意。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21)

.浙江省2005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其思想由他学生整理成一书。
2.人际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认为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和。
3.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
4.影响自我表现的主要因素有情景因素,和。
5.相应推论理论由和于1956年提出的。
6.贝姆于年提出了理论。
7.群体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是和等人。
8.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和。
9.相等理论属于的变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的相等来衡量人际关系的。
10.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二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需要层次论属人际关系理论中的( )。
A.人际特质理论B.人际激励理论C.人际交往理论D.期望理论2.“睡眠者效应”是指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
A.增强B.减弱C.不变D.波动3.教师期望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这是印象形成中( )所致的结果。
A.晕轮效应B.定型C.新近效应D.自我实现预言4.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 )。
A.外在原因B.偶然环境C.内在原因D.情景因素5.在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中,最为愤怒存在于( )条件中。
A.肾上腺素—告知—愤怒B.肾上腺素—忽略—愤怒C.安慰剂—愤怒D.肾上腺素—忽略—欣快6.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结构中的( )成份。
A.认知B.情感C.评价D.意志7.智力较差,较多自卑感的人容易遵从,这是( )的观点。
A.群体理论B.个性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8.义务献血而不留姓名,这属于( )。
A.利己行为B.意志行动C.利他行为D.理智行为9.交往对象的接触背后紧跟着奖励,以引起对方喜爱,这一过程可用( )来解释。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44)

.浙江省2009年1月自考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提出期望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弗罗姆 B.马斯洛C.亚当斯D.修茨2.心理学中最早使用“态度”概念的是( )A.F·奥尔波特 B.G·奥尔波特C.斯宾塞D.巴克3.在交谈中,我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的一方看成是主动积极的,这种偏见称为( )A.自我服务偏见 B.显著性偏见C.行为中心偏见D.行动者与观察者的偏见4.“无论我怎么努力都于事无补”,这种观点体现了个体的( )A.自我障碍B.自我实现的预言C.习得无助D.自我服务偏见5.区分了自我调节变化的四个阶段的心理学家是( )A.奥尔波特B.斯金纳C.卡罗利D.马斯洛6.自主运动范例的研究结果是由于个体受到了_________的影响。
( )A.群体性压力 B.社会性压力C.规范性压力D.信息性压力7.我们更喜欢对我们表示越来越喜欢的人是因为( )A.强化B.相互作用C.得失理论D.吸引8.当很多人在场时,个体的利他行为会(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确定9.“善恶终有报”的思想反映了( )A.平等规范B.价值规范C.回报规范D.发展规范10.零-总和冲突中的冲突完全是_____的。
( )A.不可避免B.合作C.可以避免D.竞争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和客观社会关系是同时产生的。
( )2.社会交换论把人与人的交往降低到动物水平,忽视了人的社会性。
( )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情感成分。
( )4.自我表现是个体有意通过自己的言语和行为向他人显示自己,以达到印象管理目的的技术。
( ) 5.凯利所指的一致性,是指个体的反应是否在不同的时间与场合都保持相同。
2020年1月浙江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其思想由他学生整理成一书。
2.人际特质理论的代表人物修茨认为人们有三种不同类型的需要,即包容的需要、和。
3.态度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有功能理论、和。
4.影响自我表现的主要因素有情景因素,和。
5.相应推论理论由和于1956年提出的。
6.贝姆于年提出了理论。
7.群体理论注重于群体施加于个人身上的压力,代表人物是和等人。
8.与利他行为有关的社会规范主要有和。
9.相等理论属于的变式,该理论认为人们往往是以代价和的相等来衡量人际关系的。
10.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有二种,即和。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需要层次论属人际关系理论中的( )。
A.人际特质理论B.人际激励理论C.人际交往理论D.期望理论2.“睡眠者效应”是指沟通的说服力随着时间的推移而( )。
A.增强B.减弱C.不变D.波动3.教师期望导致学生行为的改变,这是印象形成中( )所致的结果。
A.晕轮效应B.定型C.新近效应D.自我实现预言4.在实体的特异性和一致性低,而一贯性高这种条件下,我们更可能把一个人的行为归于( )。
A.外在原因B.偶然环境C.内在原因D.情景因素5.在沙赫特和辛格的实验中,最为愤怒存在于( )条件中。
A.肾上腺素—告知—愤怒B.肾上腺素—忽略—愤怒C.安慰剂—愤怒D.肾上腺素—忽略—欣快16.自我控制属于自我结构中的( )成份。
A.认知B.情感C.评价D.意志7.智力较差,较多自卑感的人容易遵从,这是( )的观点。
A.群体理论B.个性理论C.归因理论D.认知理论8.义务献血而不留姓名,这属于( )。
A.利己行为B.意志行动C.利他行为D.理智行为9.交往对象的接触背后紧跟着奖励,以引起对方喜爱,这一过程可用( )来解释。
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36)

.浙江省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际关系心理学的根本任务是( )A.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B.有效地调整人际关系C.不断地改善人际关系D.发展新型人际关系2.如果要发挥个体的创造性,提高积极性,应该采用的交往模式是( )A.圆形传递B.轮式传递C.链式传递D.Y式传递3.心理学家霍妮根据个体与他人的关系,把人们相互作用形成的人际关系分成三种类型,其中进取型的特征是( )A.朝向他人B.疏离他人C.对抗他人D.超越他人4.“对我们持肯定态度的个体,他对我们持赞成态度的对象也持肯定态度。
”这一观点属于态度形成和发展理论中的( )A.学习理论B.平衡理论C.一致性理论D.功能主义理论5.我们一般认为“德国人一丝不苟,有科学头脑”,“英国人绅士风度,因循守旧”,这在印象形成中属于是( )A.首因效应B.新近效应C.晕轮效应D.定型6.根据印象形成的平均模式,下列印象中得分最高的是( )A.正直的、友好的、有忍耐力的B.正直的、友好的、缺乏想象力的C.正直的、友好的、有忍耐力的、谨慎的D.正直的、有忍耐力的、谨慎的7.海德在他的通俗心理学中提出了归因的( )A.不变原则B.折扣原则C.协变原则D.渐变原则8.在匿名、衣着类似、情景新异和无组织的情况下,最容易产生( )A.对抗B.去个性化C.遵从D.偏离9.利他行为最主要的特征是( )A.有益于他人B.不期望任何形式的回报C.自觉自愿D.具有自我牺牲性10.如果个体经常把失败归因于自己的能力,那么他容易产生( )A.自我障碍B.自我服务偏见C.习得无助D.显著性偏见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浙江2011年1月高等教育人际关系心理学自考试题

浙江省2011年1月自学考试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课程代码:0605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皮格马利翁”效应常常出现在______关系中。
( )A.亲子B.同伴C.师生D.人际2.符号相互作用论的代表人物是( )A.米德B.勒温C.霍曼斯D.修茨3.首先发现在印象形成过程中的中心特质作用的心理学家是( )A.罗森塔尔B.琼斯C.凯利D.阿希4.影响自我表现的因素有( )A.利益冲突B.参照群体的认同C.不恰当的认同观念D.个性特征5.控制源理论认为因果归因的一个基本维度是( )A.内控—外控B.稳定—不稳定C.内在—外在D.一致—不一致6.阿希的遵从研究中所应用的刺激任务是( )A.光点移动判断B.线条判断C.单词学习D.电击惩罚7.“我们应该帮助那些曾经帮助过我们的人”,表现的是( )A.社会责任规范B.公正世界的假设C.回报规范D.模仿8.根据认知失调理论,失调程度越大,态度改变就越( )A.大B.小C.快D.慢9.美国心理学家阿伦森提出的人际吸引理论是( )A.强化理论B.相互作用论C.得失理论D.相等理论10.人们使用自我障碍策略是为了( )A.避免失败B.保护自尊第 1 页C.正确归因D.降低焦虑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不同的归因会影响个体的行动倾向性,但不会直接影响人际关系。
( )2.说服他人从事与原来态度相反的行为,能使原来态度得到改变。
( )3.在形成整体印象时,人们对消极信息比对积极信息给予更多的注意。
( )4.对消极事件的外在归因会降低自尊。
( )5.贝姆的自我知觉理论认为,人们用于推论自己态度的过程与用于推论他人态度的过程具有很大差异。
( )6.态度的顺应功能表现为能促进个体心理冲突的解决,增强对挫折的忍耐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人际关系心理学试题
课程代码:06050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霍桑实验的结果表明:良好的________对于调动人们的劳动积极性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 ) A.物质待遇B.工作条件
C.人际关系D.社会环境
2.有关服从方面的著名研究是由________作的。
( )
A.阿希B.谢利夫
C.米尔格兰姆D.克拉奇菲尔德
3.著名的霍桑实验是由________个分实验组成的。
( )
A.三B.四
C.五D.六
4.________在1972年提出了自我知觉理论。
( )
A.贝姆B.科恩
C.辛格D.贝尔斯
5.当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有较大吸引力,与个体认为该群体对他没什么吸引力相比,
( ) A.前者更会遵从B.后者更会遵从
C.发生遵从的可能性相同D.何者更会遵从说不准
6.威尔逊认为,人的利他行为是( )
A.先天决定的B.社会规范的作用
C.学习的结果D.模仿得来的
7.一般而言,人际吸引中的互补因素,其作用多发生在( )
A.交往初期B.一般关系水平的交往者之间
1
C.比较熟悉的人之间D.交情较深的朋友、恋人、夫妻间
8.心理学家认为,理想的模式是( )
A.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作较多的自我暴露,而对于其他人作中等水平的暴露
B.只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作自我暴露,而对其他人不作暴露
C.对少数亲密的朋友也只作少许的自我暴露
D.不对任何人作自我暴露。
9.既想趋而得之,又想避而躲之。
属于________冲突。
( )
A.接近-接近型B.回避-回避型
C.接近-回避型D.双重接近-回避型
10.“今天外边下雨”和“我有一把雨伞”这两个认知之间的关系是( )
A.无关的B.协调的
C.失调的D.不确定的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打“√”,错的打“×”。
1.人际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产物。
( )
2.凯利的因果归因模型认为,在一致性高,实体的特异性低,一贯性低的情况下,人们往往把行为归于偶然的环境或情景因素。
( )
3.群体的信息性压力可能使个体产生公开的服从,而没有伴随着内心接受;但服从规范性压力的个体更有可能产生内心接受。
( )
4.群体对个体活动产生社会助长作用还是社会致弱作用与动机水平的激发无关。
( )
5.利他行为的最主要特征是不期望任何形式的报答或奖励。
( )
6.许多研究表明,只有对女性被试来说,喜欢和自我暴露才有联系。
( )
7.人际冲突只会导致损害。
( )
8.社会测量法是由心理学家彼得罗夫斯基创立的。
( )
9.任何行为都是受环境控制的行为,是环境的产物。
( )
10.助人者的心境一般不会影响其发生助人行为的可能性。
( )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
错填、不填均无分。
1.从心理学角度考察,人际关系包含________种成分。
2
2.态度具有认识功能、调节功能、________功能和________功能。
3.人际印象形成的信息整合模式有累加模式、________和________。
4.“将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这种归因偏见叫________。
5.记录行为的方式有很多种,其中最容易、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记录方式是________。
6.根据强化理论,利他行为的增加和减少,可通过把________与利他行为的联结来办到。
7.研究表明,谁将会遵从、什么时候遵从,要受到________的、________的和任务的特点的影响。
8.海德认为,行动是由人的力和环境的力相互作用而成,如果个人的因素强于环境的因素,会作出________归因;如果环境因素强于个人的因素,会作出________归因。
9.舆论对个人、群体和社会的积极影响主要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协调作用。
10.研究合作与冲突的情景类型主要有________和________两种类型。
11.人际关系中的强化理论主要揭示________和________之间的关系。
12.就冲突造成的影响而言,冲突可以分为________冲突和________冲突。
前者是有利于人际关系、群体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后者是阻碍人际关系、群体和组织目标实现的冲突。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定型
2.习得无助
3.模仿
4.合作
5.社会关系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简评修茨的人际反应特质理论。
2.简述凯利因果归因模型的基本维度。
3.简述时尚现象的特点。
4.简述影响人际吸引的主要情境因素。
5.简评社会交换理论的不足。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影响利他行为的情景因素。
2.试述人际冲突的主要原因。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