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简介

合集下载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

陆游简介2019-5-19 CHINA郑州陆游简介一、生平简介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南宋著名诗人,曾在川陕一带从军九年。

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齐名,并称南宋四大家,著有《剑南诗稿》等。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二、正史介绍※头角峥嵘:遭权臣压,顺其自然※陆游自幼聪慧过人,12岁即能为诗文。

身处乱世,剑法精通。

不谦虚地说,颜值极高,却偏偏文武全才。

更要命的是,文能独尊诗坛,武可勇冠三军。

晚年回忆录中,记得很清楚:《太息》切勿轻书生,上马能击贼。

——————————————————《观大散关图有感》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醉歌》读书三万卷,仕宦皆束阁。

学剑四十年,虏血未染锷。

这是扎扎实实的童子功。

1153年,陆游赴临安赶考。

主考官陈子茂阅卷后取为第一。

谁知,居然得罪了权倾朝野的宰相秦桧。

秦桧之孙秦埙,也是本届考生。

第一名的位置,原本是要留给他的。

秦桧大怒,怪罪主考官。

恨屋及乌,顺带记了陆游一笔。

次年,礼部考试在秦桧指使下,陆游自然落榜。

因秦桧大人总惦记着,陆游仕途不畅。

他不惶恐,不着急,不屈身。

一切顺其自然。

所幸,没多久,秦桧死了。

※初入官场:与体制斗,挫而愈强※1158年,34岁的陆游初入仕途。

先任主簿,再调京师,负责公文校对(八品)。

官位虽小,但陆游做得很当回事。

朝廷鼓励大家提意见,陆游当真了。

先是怼臣僚。

非宗室外戚,即使有功,也不应随意封王爵。

再是怼皇上。

高宗酷爱玩物,此事“亏损圣德”,请彻底杜绝。

诗人陆游的简介

诗人陆游的简介

诗人陆游的简介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12岁即能诗文,一生著作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个文集存世,存诗9300多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

陆游生活的时代,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金国频频向宋朝发动战争,积贫积弱的宋朝丧失了大量国土,被迫不断向南迁移,人民生活在战乱和动荡之中。

少年时代的陆游就不得不随着家人逃难,饱尝流离失所的痛苦。

陆游从小受到父亲强烈爱国思想的熏陶,很早就养成了忧国忧民、渴望国家重建的品格。

为了实现自己报效祖国的理想,他特别注意学习兵书。

20岁时,他在一首诗中写道,“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希望自己有一天能亲临战场、杀敌报国。

然而直到四十多岁时,他才有机会在军中做一名军官,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愿望。

不到一年的军中生活,在陆游的生活和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他身着戎装,来往于前线各地,抗敌将士的艰苦生活和爱国热情,极大地开拓了他的诗歌境界,豪迈而悲壮也成为他一生诗歌创作的基调。

陆游的诗歌不仅始终贯注着炽烈的爱国热情,而且同情当时人民的疾苦。

忧国和忧民的思想在他的作品里交织在一起。

他在《太息》、《秋获歌》等诗篇里,揭露了官僚和豪强对下层人民的剥削,同时又真切地写出了下层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秀品质。

除了诗歌作品,陆游还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散文作品。

这些作品有的记生活琐事,有的议论国计民生,有的叙述友人事迹,但都贯穿以爱国情感,有很强的感染力。

陆游一生饱经忧患,对普通人民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了解。

他的作品在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上,都达到了同代诗人难以企及的高度。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婉结为伴侣。

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

然而,唐婉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陆游的简介简介,即简明扼要的介绍。

是当事人全面而简洁地介绍情况的一种书面表达方式,它是应用写作学研究的一种日常应用文体。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陆游的简介,欢迎阅读与收藏。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

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人物生平家世背景陆游出生于名门望族、江南藏书世家。

陆游的高祖陆轸是大中祥符年间进士,官至吏部郎中;祖父陆佃,师从王安石,精通经学,官至尚书右丞,所著《春秋后传》、《尔雅新义》等是陆氏家学的重要要典籍。

[1]陆游的父亲陆宰,通诗文、有节操,北宋末年出仕,南渡后,因主张抗金受主和派排挤,遂居家不仕;陆游的母亲唐氏是北宋宰相唐介的孙女,亦出身名门。

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十七日,陆宰奉诏入朝,由水路进京,于淮河舟上喜得第三子,取名陆游。

同年冬,金兵南下,并于靖康二年(1127年)攻破汴京(今开封),北宋灭亡(靖康之耻),陆宰携家眷逃回老家山阴。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

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导语:爱国诗人陆游在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不言而喻的,除了这方面,在史学和书法方面他也有惊人天赋,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宋朝爱国诗人陆游简介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陆游(北宋宣和七年十月十七-南宋嘉定二年十二月廿九,公元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南宋诗人、词人。

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后人每以陆游为南宋诗人之冠。

陆游是现留诗作最多的诗人。

陆游曾经请求废除凌迟,《请除凌迟刑》云:“肌肉已尽,而气息未绝,肝心联络,而视明尤存。

感伤致和,亏损仁政,实非圣世所宜遵”,但未被朝廷接受。

生平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

当时正值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侵略的年代。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即立志杀胡(金兵)救国。

家庭虽带给陆游良好的文化熏陶,尤其是爱国教育,但也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婉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其母却不喜欢唐氏,硬逼他们夫妻离散,唐氏改嫁赵士程,陆游亦另娶王氏为妻。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31岁游经沈园时,偶见唐婉夫妇,陆游在沈园墙上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屡次赋诗怀念,直至75岁时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唐氏读了陆游的钗头凤后悲痛欲绝,和了一首钗头凤,不久便去世了。

陆游“年十二能诗文”,学剑,并钻研兵书。

29岁赴临安省试,名列第一。

次年参加礼部考试,因名次居于主和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不忘国耻“喜论恢复”,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为秦桧所黜。

桧死,绍兴二十八年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绍兴三十年,召入敕令所,为删定官。

孝宗即帝位,赐进士出身。

后因力劝张浚北伐,发生部下将领不合的.情况,再加上主和派阻饶,朝廷立即动摇,而陆游亦被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例说张浚用兵”之罪名而遭免职。

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介绍

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介绍

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介绍陆游,字务观,号放翁。

是南宋出名的文学家,爱国诗人。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诗人陆游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陆游资料简介陆游出生在名门世家,是南宋时期的文学家,关于他是什么朝代,一直存在争议不过是因为宋朝当时的分类,他刚出生的时候北宋还没有完全灭亡,正在垂死挣扎中,所以对于他到底是南宋还是北宋有些人抱有疑虑。

不过,陆游确实是正宗的南宋人,他主要的活动朝代也是南宋,所写的诗句,很多也是描述南宋的情况。

陆游从小就是一个非常爱国的人,这一点和家庭有关,因为陆游出生名门,家庭受北宋灭亡的动荡影响比较大,家族里的人都是爱国人士,对于朝代的更替有着不同于别人的想法。

陆游学成之后,本来在南宋为官,但是却被秦侩罢黜,仕途不顺,所以他的诗词作品大多是感怀类较多,有多国家政治形势的感叹,也有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当金国来犯的时候,陆游的主张一直是积极抗战,虽然一直受到投降派的压制,但依旧暗中联合爱国人士,主张反抗金国,但是当时整个南宋都处于一片祥和之中,上至君主,下至百姓都没有看到战争的残酷,所以对于国家的存亡也丝毫没有感觉,所以南宋到底还是举国投降,这让陆游非常郁郁,写下的一篇篇诗句都是感慨国家灭亡,君主不勤的。

陆游可谓是生不逢时,他本是名门出生,一辈子仕途顺利,但是国家的动荡最后还是波及到他个人身上,让他的诗词从花前月下渐渐的变成感怀诗词。

陆游写的爱国诗陆游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

陆游一生都在主张抗金,虽然多次遭受打击,但是这些丝毫不减陆游的爱国热忱,更因此留下了许多爱国诗作,流传千古的《示儿》一诗,便是陆游死时所做,“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临终示儿,即使是临死前依旧不忘统一祖国的心愿,可见他的一片赤诚之心,忠肝义胆!陆游在朝中也是主张抗金一派,却受到排挤,甚至是贬职流配,在多次免职和调配后,陆游看遍了百姓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人民因为战乱而苦不堪言的场面,自己也常常受到牵连,甚至不能让自己的家人过上稳定的生活,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陆游觉得悲愤,所以在陆游的大多数爱国诗里,不仅有对国家统一的渴望,还有对百姓悲惨遭遇的同情,甚至也有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驰骋沙场的渴望,其中以《书愤》为最!《书愤》最后两句“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

陆游的简介陆游中文名称: 陆游又名: 陆放翁性别: 男生卒年: 1125~1210国别: 中国正式发表小说诗歌文学作品: 钗头凤生平简介陆游,南宋诗人。

字务观,号放翁。

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祖父陆佃,徽宗时官至尚书右丞,后被罢知亳州。

父陆宰,官朝请大夫,直秘阁。

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他诞生和成长的年代,正当宋王朝腐败不振、屡遭金国(女真族)进犯的时候。

陆游诞生的第二年,金兵即攻陷宋朝首都汴京(今河南开封),他随父陆宰向南逃亡,在“经旬不炊”和夜闻金兵马嘶中,历尽艰辛,逃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后又逃归故乡山阴。

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群情激昂的抗敌气氛,给童年时代的陆游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他后来曾这样回忆道:“绍兴初,某甫成童,亲见当时士大夫相与言及国事,或裂眦嚼齿,或流涕痛哭,人人自期以杀身翊戴王室,虽丑裔方张,视之蔑如也。

”(《跋傅给事帖》)陆游自幼好学不倦,自称“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

青年时代曾从江西派诗人曾几学诗,得到不少启发,但他并未受其束缚,又从前代大诗人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岑参等人的诗作中汲取滋养。

封建家庭虽然给陆游以良好的文化熏陶,特别是爱国教育,但也给他带来婚姻上的不幸。

他20岁时与唐氏结婚,夫妻感情甚笃,可是母亲却不喜欢唐氏,硬逼著他们夫妻离散。

离婚后,陆游非常伤痛,曾在10年后的一次偶然相遇中写了[钗头凤]词以寄深情,此后多次赋诗怀念,直至老年还写了有名的爱情诗《沈园》。

陆游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但因居于投降派权臣秦桧的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于是受到秦桧忌恨,竟在复试时将他除名。

秦桧死后,孝宗即位,起初颇有抗金之志,主战派受到重视,陆游方被起用。

他积极向朝廷提出许多抗敌复国的军事策略和政治措施。

但由于张浚举兵北伐,部下将领不和,再加投降派掣肘,抗战终于受挫。

宋朝廷立即动摇,又走上屈服求和的老路;陆游也被加上“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的罪名,罢黜还乡。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诗人陆游生平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樊南生,汉族,南宋江西九江府浔阳县(今九江市)人,中国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书法家、理学家和政治家。

他是南宋时期的杰出人物之一,也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陆游自幼聪明好学,学诗、书、史、经、法等多种知识,擅长诗文创作和书法艺术。

他曾多次担任官职,但因不愿妥协而多次遭贬。

在南宋末年,他积极参与反金复国运动,写下了许多抗金的诗篇和政论文章,被誉为“大宋的良心”。

陆游的诗歌风格独特,以“清新别致、含蓄典雅”为主要特点,有着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他的书法风格简练流畅,具有独特的韵律美和书法审美价值。

他的理学思想也深受当时士人的推崇和传颂,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文化传承有着深远的影响。

陆游晚年居于江西九江,终日读书作诗,不断地思考中国的国家和民族命运。

1210年,他因病去世,享年86岁。

他的诗词、书法、政论、哲学思想等遗产被后世广泛传颂和推崇,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游简介(精简版)

陆游简介(精简版)

陆游简介(精简版)
陆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世宦家庭。

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

出生次年,金兵攻陷北宋首都汴京,他于襁褓中即随家人颠沛流离,因受社会及家庭环境影响,自幼便立志杀金兵救国。

他的感情生活也十分坎坷。

20岁时与唐婉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婉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伴其余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他一生著作丰富,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也曾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

他的许多诗篇皆抒发了想要在战场上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在生前被冠有“小李白”的称号,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

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着名诗人。

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

孝宗时赐进士出身。

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

晚年退居家乡。

其一生笔耕不辍,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与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并称“宋代四大诗人”,又与杨万里、范成大、尤袤合称“南宋四大家”。

着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一、人物生平少能诗文陆游自幼好学不倦,12岁即能诗文。

他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20岁时与唐琬成亲,后被其母强行拆散,且唐琬后来早逝,导致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

仕途坎坷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赴临安应试进士,取为第一,而秦桧的孙子秦埙居其次,秦桧大怒,欲降罪主考。

二十四年(公元1154年)参加礼部考试,主考官再次将陆游排在秦埙之前,竟被秦桧除名。

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秦桧已死,陆游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公元1163年孝宗即位后,以陆游善词章,熟悉典故,赐其进士出身。

历任陆游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通判、安抚使、参议官、知州等职。

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

淳熙五年(公元1178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

六年(公元1179年)秋,陆游从提举福建常平茶盐公事,改任朝请郎提举江南西路常平茶盐公事,十二月到抚州任所。

他一方面用大量精力处理因茶盐官卖后,茶盐户破产,被迫采取私贩和闹事进行反抗而引发的各种纠纷和诉讼;另一方面上书朝廷,主张严惩不法官吏向茶盐户收纳高额茶盐税,趁机大量搜括民脂民膏的行为。

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春,抚州大旱。

五月大雨,山洪暴发,淹没大片田地和村庄,洪水冲到抚州城门口,百姓饥困潦倒。

陆游密切关注灾情发展,写下“嘉禾如焚稗草青,沉忧耿耿欲忘生。

钧天九奏箫韶乐,未抵虚檐泻雨声。

”诗句,同时上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在未征得南宋政府同意前,他先拨义仓粮至灾区赈济,使灾民免于饥饿之苦,然朱宣咸中国画《陆游诗意图》后奏请拨粮和给江西地方官下令发粮,并到崇仁、丰城、高安等地视察灾情。

这一举措有损朝廷利益,十一月,被召返京待命。

行前,从宦游四方所搜集到的100多个药方中,精选成《陆氏续集验方》,刻印成书,留给江西人民,表达他的为民之心。

途中又遭给事中赵汝遇所劾,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

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淳熙十三年(公元1186年)春,以朝请大夫知严州(今浙江建德县梅城镇)。

官至宝谟阁待制、晋封渭南伯,后被劾去封号。

又以“擅权”之罪罢其官职还乡。

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

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

次年(公元1189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

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

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公元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名号由来叶绍翁《四朝闻见录》卷乙载:“陆游,字务观,山阴人……盖母氏梦秦少游而生公,故以秦名为字,而字其名。

或曰,公慕少游者也。

”这则记载提出陆游名字来历之二说,不少专家在有关传记或传论中或从前一说,或从后一说。

其实两说均难置信。

秦观生于仁宗皇佑元年(1049),死于哲宗元符三年(1100)。

陆游父亲陆宰生于哲宗元佑三年(1088),死于高宗绍兴十八年(1148)。

陆宰小秦观四十岁。

秦观死时,陆宰不足十三岁。

秦观到越州是神宗元丰二年(1079),其时陆宰尚未出生。

陆游母亲的年龄估计与陆宰相去无几,跟秦观不可能有什么交往。

“梦少游而生公”,纯属想象之词。

前一说不能成立。

所谓“公慕少游”,主要根据陆游八十二岁写的《题陈伯予主簿所藏秦少游像》一诗。

诗日:“晚生常恨不从公,忽拜英姿绘画中。

妄欲步趋端有意,我名公字正相同。

”该诗只是表达诗人对秦观的敬仰之情而已。

“正相同”三字,恰恰透露出陆游的名字不是自己“慕少游”而取的。

后一说也不能成立。

那么,陆游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清人查慎行《得树楼杂钞》所记较为可信:“陆放翁名游,字务观,其义出于《列子·仲尼篇》:‘务外游不知务内观。

外游者求备于物,内观者取足于身。

’”古代有“幼名,冠字”的制度,即幼小取名,二十岁左右定字。

士大夫家庭往往强调名和字的内在联系,而且往往摘取古代典籍中的词语,取名定字。

取名之时,实际上是定了字的。

因此,名游,字务观,跟秦观的名观,字少游,只是偶然相合而已。

至多也只能说明同源于《列子·仲尼篇》的那句话。

跟“梦少游”“慕少游”而取名字,了然无涉。

在陆游的诗中,有这样一首:“策策桐飘已半空,啼螀渐觉近房栊。

一生不作牛衣泣,万事从渠马耳风。

名姓已甘黄纸外,光阴全付绿樽中。

门前剥啄谁相觅,贺我今年号放翁。

”为什么号放翁呢?原来陆游任成都府路安抚使参议官时,与大诗人范成大一起共事,由于两人有些矛盾,范成大左右的官员认为陆游不知高下,不守礼义,是个粗野狂放的人。

陆游气愤地想到:“你们说我狂放,我就当个‘放翁’,总比明哲保身的庸人强。

”从此,“放翁”这个号经常出现在他的诗文中。

孝宗淳熙十三年,陆游回到临安,入朝做了军器少监。

但仍然以诗为戈,抒发爱国热情,坚持抗金爱国思想。

而令朝中的投降派十分不安,因而讨厌他,上疏皇帝诬陷陆游不务正业,只知“嘲咏风月”。

陆游再度被黜,他怀着满腔愤怒回到家乡山阴后,立即提笔把他在镜湖旁的住宅题为“风月轩”。

虽云“风月”,实则是发泄他壮志未酬的悲愤情怀。

二、个人成就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

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

《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

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

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

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

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

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诉衷情》等。

[2]他的代表作有《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以及咏梅的《卜算子》等。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

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

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

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文学成就诗他的诗集中现存诗9300余首。

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

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陆游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

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

这一时期是他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

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

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

“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

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

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穿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

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

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

这些佳作佳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

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

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

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陆游的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

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

陆游的着作有《放翁词》一卷,《渭南词》二卷。

《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存词130余首。

他的名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等一直被人民广为传诵。

陆游的名篇《书愤》、《示儿》、《游山西村》、《诉衷情》等选入中小学生语文课本,并在高考中出题频率较高(例如2010年全国课标卷)词书画家王靖先生作品《陆游诗一首》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

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

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

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

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

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谢池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

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

在宋代的豪放词中,另树一帜,而与辛弃疾并称“辛陆”。

文陆游在散文上也着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

陆游兼善众体,而且常是构思奇巧,文笔精纯。

吴宽《新刊渭南文集》评价陆游的文:“以六经、《左氏》、《庄》、《骚》、班、马、韩、曾为师匠,而天资工力,自得尤深。

”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

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地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比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

陆游还有一些别具风格的散文如《烟艇记》《书巢记》等,书写乡居生活之状,淡雅隽永。

他的《入蜀记》是一部日记体的记游文,文字颇简练。

尤其过三峡的一部分,多有对自然风光、名胜古迹的历史人物的描述,读来饶有趣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