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的解剖
阑尾炎的检查诊断与治疗(人卫版)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2. 胃肠道症状 (1)恶心、呕吐最常见,早期为反射性,晚期与腹膜炎有关 (2)便秘或腹泻 (3)盆腔位阑尾炎时,炎症刺激直肠和膀胱,引起里急后重和尿频 (4)腹膜炎肠麻痹出现腹胀和停止排气排便、持续性呕吐 3. 全身症状 (1)乏力、头痛、发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体温可达38℃左右 (2)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或腹膜炎: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或40℃ (3)门静脉炎:黄疸
弥漫性腹膜炎
死亡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一)症状
1. 腹痛 (1)开始于脐周和上腹部,开始痛不严重,位置不固定,呈阵发性,系阑尾管腔阻塞后扩张、 收缩引起的内脏神经反射性疼痛 (2)数小时(6~8小时)后,腹痛转移并固定在右下腹部,呈持续性,这是阑尾炎症侵及浆 膜,壁层腹膜受到刺激引起的体神经定位疼痛 (3)70%~80%转移性,也有一开始就表现右下腹痛 (4)不同位置、不同病理类型阑尾炎的腹痛也有差异,穿孔性阑尾炎因阑尾管腔压力骤减,腹 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会持续加剧
(三)特殊检查及其他体征
1. 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试验)仰卧位,用右手压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挤压近侧结肠,结肠 内气体可传至阑尾
结肠充气试验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三)特殊检查及其他体征
2. 腰大肌试验(Psoas征)左侧卧位,右大腿后伸,右下腹疼痛为阳性,说明阑尾位于腰大肌 前方,盲肠后位或腹膜后位
外科学(第9版)
四、临床表现
(二)体征
1. 强迫体位 弯腰行走,双手按压右下腹部。平卧时,右髋常呈屈曲位
2. 右下腹压痛 压痛点常在麦氏点,随阑尾位置变异而改变,但始终固定在一个位置。病变早期腹痛尚未 转移至右下腹时,压痛已固定于右下腹部
第一节 阑尾解剖生理概要

第一节阑尾解剖生理概要阑尾(appendix)位于右骼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约5~10 cm,直径0. 5~0. 7 cm.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
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McBurney点)。
麦氏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绝大多数阑尾属腹膜内器官,其位置多变,由于阑尾基底部与盲肠的关系恒定,因此阑尾的位置也随盲肠的位置而变异,一般在右下腹部,但也可高到肝下方,低至盆腔内,甚而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的解剖位置可以其基底部为中心,尤如时针在360“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症状及压痛部位的不同。
阑尾尖端指向有六种类型(图39-1):①回肠前位,相当于0-3点位,尖端指向左上。
②盆位,相当于3~6点位,尖端指向盆腔。
③盲肠后位,相当于9~12点位,在盲肠后方、骼肌前,尖端向上,位于腹膜后。
此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显露及切除有一定难度。
④盲肠下位,相当于6-9点,尖端向右下。
⑤盲肠外侧位,相当于9~10点,位于腹腔内,盲肠外侧。
⑥回肠后位,相当于0-3点,但在回肠后方。
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卞方2~3 cm处(图39-2).阑尾系膜为两层腹膜包绕阑尾形成的一个三角形皱璧,其内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阑尾系膜短于阑尾本身,这使阑尾蜷曲。
阑尾系膜内的血管,主要由阑尾动、静脉组成,经由回肠末端后方行于阑尾系膜的游离缘。
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一种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导致阑尾坏死。
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行,最终回流人门静脉。
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起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人,由于其传人的脊髓节段在第10, 11胸节,所以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
阑尾炎的护理

阑尾炎一、解剖位置:阑尾起自盲肠根部、3条结肠带汇合点,远端游离于右下腹腔,为一条细长的盲管,形似蚯蚓,长5〜10cm,直径0.5〜0.7cm, 位于右骼窝部。
其体表投影在脐与右骼前上棘连线中外约1/3交界处,称为麦氏点,是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二、阑尾功能1、吸收(柱状上皮)、分泌粘液(杯状细胞)及某些激素和消化酶(内分泌细胞)2、淋巴器官:参与B淋巴细胞的产生和成熟,12~20岁时达高峰期,以后逐渐减少,故切除成人的阑尾,无损于人体的免疫功能。
3、利用自身的蠕动将进入阑尾腔的异物排出4、阑尾黏膜深部有嗜银细胞,是发生阑尾类癌的组织学基础。
三、分类(一)急性阑尾炎(二)特殊类型急性阑尾炎1、新生儿急性阑尾炎2、小儿急性阑尾炎3、妊娠期急性阑尾炎4、老年人急性阑尾炎5、AIDS/HIV感染病人的急性阑尾炎(三)慢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一、病因1、阑尾管腔阻塞:最常见。
(1)淋巴滤泡明显增生,多见于年轻人(2)粪石阻塞(3)异物、炎性狭窄、食物残渣、蛔虫、肿瘤等(4)阑尾管腔细,开口狭小,系膜短,使阑尾卷曲。
2、细菌入侵:致病菌多为肠道内的各种革兰阴性杆菌和厌氧菌。
二、症状(一)腹痛:典型表现为转移性右下腹痛。
1、不同位置:盲肠后位-右侧腰部疼痛;盆位-■耻骨上区;肝下区■-右上腹痛;左下腹■■左下腹痛2、不同类型:单纯性.■轻度隐痛;化脓性■■阵发性胀痛和剧痛;坏疽性 --持续性剧烈腹痛;穿孔性--因阑尾腔压力骤减,腹痛可暂时减轻,但出现腹膜炎后,腹痛又呈持续加剧。
(二)胃肠道症状:早期可有轻度厌食、恶心或呕吐。
有些病人可发生腹泻,如盆位■-排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等症状。
弥漫性--腹胀、排气排便减少。
(三)全身表现:早期有乏力。
炎症重时出现中毒症状,可表现心率增快,体温升高可达38°C左右。
阑尾穿孔形成腹膜炎者,出现寒战、体温明显升高(39°C 或40°C)。
若发生门静脉炎可出现寒战、高热和轻度黄疸。
阑尾解剖知识

阑尾解剖知识一、引言阑尾,通常被称为“盲肠”,是人体腹腔内的一个小器官,位于盲肠的基底部。
尽管阑尾在人体中的功能一直存在争议,但其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中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本篇文章将对阑尾的解剖位置、组织结构、功能与作用进行详细探讨。
二、阑尾的解剖位置阑尾的位置通常在右下腹,具体位于盲肠的基底部。
其位置相对较深,位于小肠和大肠之间,且与盲肠有一定的重叠。
阑尾的长度和形状各异,但通常呈现出管状或曲管状的结构。
阑尾的入口(即其基底部)通常位于盲肠的内侧,而其出口则位于阑尾系膜的侧缘。
三、阑尾的组织结构阑尾的组织结构主要由结缔组织、平滑肌和粘膜组成。
阑尾的粘膜上皮细胞类型与小肠相似,这表明其具有吸收和分泌的功能。
此外,阑尾还具有一定的神经支配,可以感知疼痛刺激。
四、阑尾的功能与作用关于阑尾的功能和作用,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争议。
过去,人们普遍认为阑尾是人体内部的“无用器官”,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阑尾可能对人体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以下是关于阑尾功能与作用的几种理论:1.免疫功能:阑尾富含淋巴组织,可能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
有研究表明,阑尾可以作为肠道内菌群的储存库,在免疫系统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维持肠道平衡:阑尾可以分泌一些物质,如消化酶和激素,有助于维持肠道的微生物平衡。
此外,阑尾还可以分泌一些抗菌肽,有助于防止肠道感染。
3.与肠道神经系统的关系:阑尾具有一定的神经支配,可能与肠道神经系统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关系可能在调节肠道功能和维持整体健康方面发挥一定作用。
4.对生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切除阑尾的女性患上输卵管感染和盆腔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增加,这可能与阑尾对生殖系统的影响有关。
5.与其他器官的联系:近年来研究发现,阑尾与某些癌症(如结肠癌)的发生和发展可能存在一定的关联。
这表明阑尾可能在某些情况下参与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
尽管关于阑尾的功能和作用仍有许多未知之处,但上述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对这一器官的新认识。
急性阑尾炎第八版课件

2020/9/8
第四节 慢性阑尾炎
(chronic appendicitis)
❖ 病因和病理:急性转变,阑尾壁不同程度的纤维 化及炎性细胞浸润,官腔狭窄;
❖ 临床表现及诊断:有急性阑尾炎发作病史,反复 发作
❖ 治疗:手术治疗,病理检查证实
第五节 阑尾肿瘤
❖阑尾类癌(cacinoid tumors) ❖ 阑尾腺癌(adenocarcinoma) ❖阑尾囊性肿瘤(cystic neoplasms)
4、老年急性阑尾炎
❖ 症状不典型:痛觉不敏感,病理改变重而自我感 觉症状轻,压痛、反跳疼不明显
❖ 阑尾退化,易于坏死穿孔 ❖ 全身反应有时亦不明显 ❖ 诊断确立后应积极手术
5、AIDS/HIV感然病人的阑尾炎
❖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 ❖ WBC不高 ❖ 超生或CT有助于诊断 ❖ 早期手术,否则穿孔率达40% ❖非手术禁忌
2、小儿阑尾炎
❖ 主诉不清楚 ❖ 病情发展快、重、早期出现呕吐; ❖ 右下腹体征不明显,很少有局部明显牙痛和肌紧
张 ❖ 穿孔率可达30%,并发症及死亡率高 ❖ 早期手术
3、妊娠合并阑尾炎
❖ 阑尾向右上方移位,诊断困难 ❖ 进展快、容易穿孔、穿孔不易局限 ❖ 炎症刺激可诱发流产或早产 ❖ 主要采取手术治疗,应注意保胎
McBurney 切口
(1)结肠充气试验(Rovsing's sign)
❖ 按压左下腹降结肠,压力传导至肓肠和阑尾处, 出现右下腹部疼痛
(2)腰大肌试验(Psoas' sign)
❖ 右下肢后伸,诱发右下腹部疼痛 ❖ 提示阑尾位肓肠后方
(3)闭孔肌试验(Obturator's sign)
阑尾疾病PPT课件

鉴别诊断:包括以下疾病。
外科疾病:
➢ 上消化道穿孔:可有转移性右下腹疼痛。但溃疡或癌症史,临床表 现重,板状腹,上腹部压痛犹存,X线检查膈下游离气体等可鉴。
➢ 急性胆囊炎:胆囊下垂或瘦长者,右下腹压痛。Murphy征,B超
➢ 反跳痛:更肯定局部炎症的存在。轻症或未波及腹膜的可无反跳 痛。压痛、反跳痛同时存在,更有意义。有反跳痛即有肌紧张
➢ 结肠充气试验
➢ 腰大肌试验:位置较深(腰大肌前方)
➢ 闭孔内肌试验:阑尾靠近闭孔内肌
➢ 直肠指检:右前触痛,痛性脓肿。或有跑跳时右下腹部疼痛的。
实验室检查:多有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亦可有核 左移。老年人或单纯性病变可无升高。尿中有少量红细胞,可能 为炎性阑尾与输尿管或膀胱靠近。升高白细胞突降警惕脓毒症。
临床病理分型:四种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炎症局限于粘膜及粘膜下层,镜观粘膜层 有水肿、小溃疡、出血点。外观浆膜充血,轻度肿胀,表面有 少量纤维素性渗出物。此属轻型或病变早期。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病变已波及全层。肿胀明显,高度充血, 表面脓性渗出物。阑尾周围腹腔有稀薄脓液,形成局限性腹膜 炎。镜观溃疡大,波及肌层,有小脓肿。管腔内可见积脓。常 由单纯性发展而来,临床症状和体征较重。
妊娠急性阑尾炎:压痛位置高,因深在而压痛反跳痛不明 显。不易局限而在上腹部扩散,造成流产早产。早开腹手 术安全,同时应用黄体酮。临产时可与剖腹产同时进行。
老年人急性阑尾炎:老年人对疼痛感觉迟钝、腹肌薄弱、 防御功能低,主诉不强烈、体征不典型、表现轻病变重、 体温白细胞升高不明显,阑尾动脉硬化导致阑尾易坏死穿 孔,早手术,同时注意处理伴发的内科疾病。
第十九单元阑尾炎

第十九单元阑尾炎一、急性阑尾炎(一)阑尾的解剖与生理1.阑尾解剖(1)阑尾位于右髂窝部,外形呈蚯蚓状,长约6~8cm,直径~0.8cm。
阑尾起于盲肠根部,附着于盲肠后内侧壁,三条结肠带的会合点。
因此,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查找可找到阑尾根部。
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壤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选择阑尾手术切口的标记点。
阑尾的位置随盲肠的位置而转变。
一样在右下腹,但也可高到肝下,低至盆腔,乃至越过中线至左侧。
阑尾的位置能够其基底部为中心,可在360度范围内的任何位置。
此点决定了病人临床病症及压痛部位的不同。
阑尾尖端指向有6种类型:①回肠前位;②盆位;③盲肠后位(这种阑尾炎的临床体征轻,易误诊,手术切除有必然难度);④盲肠下位;⑤盲肠外侧位;⑥回肠后位。
[真题]1.阑尾解剖位置的体表投影应当是A.通过脐横线与右锁骨中线的交点B.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中内1/3处C.右腹股沟中点与脐连线的中外1/3处D.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E.位置不定,常常变异答案:D解析:右髂前上棘至脐连线的中外1/3处称为麦氏(Mcburney)点是阑尾的体表投影位置。
(2)最多见的阑尾位置是回肠前位。
阑尾的解剖与生理(3)阑尾为一管状器官,远端为盲端,近端开口于盲肠,位于回盲瓣下方~2.5cm 处。
阑尾系膜内含血管、淋巴管和神经。
(4)阑尾系膜短于阑尾,因此阑尾蜷曲。
(5)阑尾动脉系回结肠动脉的分支,是无侧支的终末动脉,当血运障碍时,易致使阑尾坏死。
阑尾静脉与阑尾动脉伴行,经回结肠静脉最终回流入门静脉。
(6)当阑尾炎症时,菌栓脱落可引发门静脉炎和细菌性肝脓肿。
(7)阑尾的淋巴管与系膜内的血管伴行,引流到回结肠淋巴结。
(8)阑尾的交感神经纤维经内脏小神经、腹腔丛传入,由于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因此当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表现为脐周的牵涉痛,属内脏性疼痛。
[真题]8.支配阑尾的神经是交感神经腹腔丛和(2004)A.内脏小神经B.第10胸神经C.第12胸神经D.内脏大神经E.第1腰神经答案:A(2004)解析: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纤维经腹腔丛和内脏小神经传入,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
阑尾炎教学查房

转 归
炎症消退:单纯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 炎症局限:急性化脓、坏疽性阑尾炎 → 阑尾周围脓肿、内外瘘 炎症扩散:弥漫性腹膜炎、腹腔脓肿、门 静脉炎、感染性休克
非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切除、引流 内镜治疗:严格适应症 绝大多数阑尾炎诊断明确后均应行手术治疗!
治 疗
阑尾手术适应证
急性阑尾炎穿孔合并弥漫性腹膜炎。 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 小儿老人阑尾炎易穿孔尽早做手术。 妊娠早期(3个月)中晚期都可做手术。 慢性或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阑尾周围脓肿切开引流后或非手术疗法3个月治愈的可做手术。
右下腹压痛范围大,体征不明显、不典型,少有肌紧张
复习思考--病历分析:
女性患者,28岁,已婚,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开始为脐周阵发性痛,约6小时后转为右下腹持续痛。伴发热,T 38.6 ℃。查体:右下腹压痛,局限性肌紧张,反跳痛明显。辅助检查:血常规:12.0×109/L,中性粒细胞比86%;尿常规正常。
教学查房
急性阑尾炎 诊 疗
学习要求
了解急性阑尾炎的病因、临床病理分型 掌握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治疗方法 掌握阑尾切除术后并发症 熟悉特殊类型阑尾炎
一、阑尾的解剖特点
盲管状,长约6~8cm,直径约0.6~0.8cm。 阑尾粘膜及粘膜下含丰富的淋巴组织。 阑尾动脉为一终未动脉,无侧支循环。 阑尾系膜较阑尾短,故阑尾易迂曲。
术后并发症
切口感染 出血 肠瘘 残株炎 肠梗阻
老人阑尾炎的特点
阑尾壁变薄腔变细,血管硬化,网膜萎缩,易穿孔、坏死、扩散;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临床症状轻而病理改变重,容易延误诊断和治疗;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常伴发心血管病、糖尿病、肾功能不全等,使病情更趋复杂严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阑尾为退化的大肠,其根部附于盲肠其后内侧
壁上,位于右下腹。
其基底部位置一般固定于三条
结肠带的汇合处。
其根部体表投影一般在脐与右髂
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阑尾点或麦氏
点(McBurney点)。
有时也以左、右髂前上棘连
线的中、右1/3交点兰氏点(Lanz点)表示。
但根
据国人调查, 以脐和髂前上棘为标准, 在脐平面以上占22.03%,
髂前上棘平面以下占28.82%,两平面之间为49.15%
阑尾的形态:有直线型、钩型、S型、卷曲型和缺如。
阑尾的长度:成人平均为6.09cm(2.60-14.5cm), 外径
0.71cm
阑尾极大部分有系膜,占97.27±1.55%
阑尾尖端可指向各个方向,根据国内体质调查资料,阑
尾一般以回肠前位(27.97%)和盆位(26.14%)和盲肠后位
(24.05 %), 回肠后位(8.26%),盲肠下位(6.14%)和盲肠外位
(4.08%)。
此外,还可有肝下位和左下腹位等。
阑尾的血运来自阑尾动脉,它是一个无侧支的终末动
脉,是肠系膜上动脉所属回结胯动脉的分支。
因此,一旦
发生血液循环障碍,易使阑尾发生坏死。
阑尾静脉回流是
经阑尾静脉、回结肠静脉、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
因此,当阑尾发生化脓性感染时,细菌栓子可引起门静脉
炎和肝脓肿。
阑尾是一个淋巴器官,其淋巴液回流方向与静脉血回流相一致,可达回结肠淋巴结。
阑尾的淋巴组织在出生后就开始出现,12~20岁达高峰,以后渐减少,60岁后渐消失,因此成人切除阑尾,无损于机体的免疫功能。
阑尾的神经由交感神经(来自腹胚丛和内脏小神经)和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神经支配,其痛觉传入经交感神经传入,因其传入的脊髓节段在第10、11胸节,所以急性阑尾炎发病开始时,常有第10脊神经所分布的脐周围牵涉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