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饲料企业如何选择优质的水产预混料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与营养需求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与营养需求水产养殖是指利用人工手段在水域中养殖各类水生动物的生产方式。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饲料的选择和营养需求的满足对于养殖的成功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以及如何满足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
一、水产养殖中的饲料选择饲料是水产养殖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合理选择适宜的饲料可以提高养殖效益,并确保养殖动物的健康生长。
在进行饲料选择时,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种类和生长阶段: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以及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饲料的需求有所差异。
例如,鱼类主要以植物性饲料为主,而虾、蟹等底栖动物则需要动物性饲料。
此外,不同的生长阶段对于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等营养素的需求也不同,因此应选择适合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
2. 营养成分:饲料的营养成分是选择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水产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因此饲料中的蛋白质含量应较高,可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饲料,如鱼粉、虾粉等。
此外,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也是水产动物所需的营养成分,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含适量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饲料。
3. 水质状况:水质状况对饲料选择有一定的影响。
如果水质较差,容易造成饲料浪费和水质恶化,因此应选择不易污染水质的饲料。
另外,在不同的水质条件下,动物对饲料的消化吸收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选择适合特定水质状况的饲料。
二、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水产动物的营养需求与其种类、生长阶段以及环境条件有关。
在满足水产动物营养需求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蛋白质:蛋白质是水产动物生长和发育所需的重要营养素。
蛋白质可以提供动物生长所需的氨基酸,不同种类的水产动物对于氨基酸的需求有所差异,因此在选择饲料时应考虑蛋白质含量和氨基酸配比。
2.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水产动物提供能量的重要来源。
不同的水产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底栖动物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较高,而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相对较低。
因此,在给水产动物配饲料时,应根据动物的需求量酌情添加适量的碳水化合物。
养殖鱼类的饲料与营养需求

养殖鱼类的饲料与营养需求在鱼类养殖业中,饲料的选择和合理的营养供给是确保鱼类健康生长和良好产量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对养殖鱼类的饲料和营养需求进行详细探讨。
一、饲料的种类和选择1. 鱼类饲料的分类鱼类饲料主要分为天然饵料和人工饲料两大类。
天然饵料包括浮游生物、藻类、水生植被等;人工饲料则包括粉状饲料、颗粒饲料和饲料颗粒等。
2. 饲料的选择在选择饲料时,应根据养殖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活习性等因素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饲料的品质也是非常重要的,好的饲料应具备高营养价值、易消化吸收、低废弃率等特点。
二、鱼类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蛋白质对于鱼类生长和免疫力的提升非常重要。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肉食性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更高。
2. 脂肪脂肪是鱼类能量的重要来源,合理的脂肪供应可以促进鱼类生长和发育。
但是,过量的脂肪会导致鱼类肥胖,影响其健康。
3.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能够提供能量,帮助鱼类进行日常活动和生长发育。
但是,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程度不同。
4. 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鱼类生长所必需的微量元素,例如维生素C可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钙和磷是鱼类骨骼发育所必需的。
三、合理确定饲料配方为了满足鱼类的营养需求,养殖者需要根据鱼类的种类、生长阶段和生活习性等因素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
配方中的各种成分应按照一定比例进行搭配,以达到全面均衡的营养供给。
1. 蛋白质配比蛋白质是饲料中最重要的营养成分,合理的蛋白质配比可以提高鱼类的生长速度和免疫力。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蛋白质的需求不同,养殖者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脂肪配比脂肪是饲料中的能量来源,合理的脂肪配比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发育。
但是,过多的脂肪会导致鱼类肥胖,造成不良影响。
3. 碳水化合物配比碳水化合物是饲料中的重要成分,合理的碳水化合物配比可以提供能量,促进鱼类的健康生长。
不同种类的鱼类对碳水化合物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4%的预混料配方

4%的预混料配方
4%的预混料配方包含维生素预混料、矿物质预混料以及药物添加剂和功能性添加剂。
具体配方比例可能因不同的生产厂家和产品类型而有所不同。
通常,预混料中30%是填充物,也就是载体,以帮助混合和分散含量较小的维生素、微量元素。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使用流散性好、承载力好的载体。
此外,预混料中还包含氨基酸、矿物质、药物添加及维生素等成分,但各成分的比例不同。
具体来说,一个常规的4%预混料配方可能包含以下成分:
*氨基酸:不到10%
*矿物质:不到5%
*药物添加:不到2%
*维生素:不到1%
这些含量较低的物质需要一个良好的载体来帮助混合和分散,以避免分层、受潮或发生化学反应。
同时,还需要保证这些物质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均匀地添加到饲料中。
对于8%的预混料,有些厂家可能会采取将4%预混料稀释一倍的方法来制作,即将原来添加200公斤的预混料减少到添加100公斤,但有用的物质含量也相应减少到35%0而有些厂家可能会在4%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功能性添加剂或高蛋白原料,如鱼粉、乳清粉、豆粕等,以提高预混料的营养水平和功效。
总的来说,4%的预混料配方是一个相对复杂的混合物,需要根据不同的生产厂家和产品类型来进行具体的配制。
在使用时,需要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进行选择,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

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饲料添加剂在水产养殖行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提高饲料的适口性和营养价值,还能够改善饲料的消化吸收率、增强养殖动物的抗病能力,从而提高养殖效益。
然而,由于饲料添加剂的种类繁多,选择合适的饲料添加剂并正确使用成为了水产养殖业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围绕水产养殖中的饲料添加剂的选择与使用展开讨论。
一、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及作用在水产养殖中,常见的饲料添加剂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氨基酸、酶制剂、有机酸等。
不同种类的饲料添加剂具有不同的功能和作用。
1. 抗生素抗生素是常用的饲料添加剂之一,它可以预防和治疗饲料中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
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有效地降低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率,提高水产养殖的生产性能。
2. 维生素维生素在动物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和免疫功能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适当添加维生素到饲料中,可以补充养殖动物所需的维生素,提高其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
3. 氨基酸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动物的生长发育和抗病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氨基酸,可以提高饲料的蛋白质利用率,减少蛋白质的浪费,降低养殖成本。
4. 酶制剂酶制剂是一种可以改善饲料消化吸收率的添加剂。
它可以分解饲料中的复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使其更容易被动物吸收利用,提高饲料的利用效率。
5. 有机酸有机酸具有抗菌、酸化防腐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等功能。
适量添加有机酸到饲料中,可以改善消化道环境,促进饲料消化吸收,减少疾病的发生。
二、饲料添加剂的选择原则在选择饲料添加剂时,应根据具体的养殖对象、养殖环境和产业要求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饲料添加剂选择原则:1. 安全性饲料添加剂的安全性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选择添加剂时,应确保其能够达到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无毒副作用,并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保证其质量安全。
2. 有效性添加剂的有效性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选择饲料添加剂时,应考虑其对养殖动物生产性能的改善效果,如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等指标。
预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预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随着畜牧业的发展,预混料已经成为了养殖行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预混料是一种由多种原料混合而成的饲料,能够满足动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
但是,预混料的使用方法也需要注意,否则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预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一、预混料的种类预混料按照功能可分为生产型预混料和补充型预混料。
生产型预混料是为了促进动物生长发育而设计的,含有较高的蛋白质、能量和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而补充型预混料是为了补充动物日常饲料中缺乏的某些营养成分而设计的,如某些特定维生素、矿物质等。
二、预混料的选择在选择预混料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预混料,保证其品质。
2. 根据不同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选择不同类型的预混料。
3. 选择适合自己养殖场的预混料,如养殖规模、动物品种等。
4. 选择含有全价饲料成分的预混料,能够满足动物的各种营养需求。
三、预混料的使用1. 混合比例预混料的混合比例应根据动物的年龄、体重、性别、养殖环境等因素进行调整,使其能够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
2. 使用时间预混料应在动物的生长发育需要的时期使用,如生产型预混料应在动物生长发育较快的时期使用,补充型预混料则应在动物缺乏某些营养成分时使用。
3. 储存方式预混料应储存在干燥、通风、阴凉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储存时应注意保持包装完整,避免受到污染和虫害。
4. 饲喂量预混料的饲喂量应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进行调整,不宜过量或不足。
过量会浪费饲料,增加成本,不足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四、预混料的注意事项1. 不要将预混料和饲料混合存放,以免影响预混料的品质。
2. 不要在预混料中添加其他饲料或药物,以免影响动物的健康。
3. 使用预混料时应注意保持饮水清洁,避免水源受到污染。
4. 在使用预混料时应注意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如有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喂量或更换预混料。
总之,预混料是一种重要的饲料,正确使用预混料能够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和健康,提高养殖效益。
预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预混料的正确使用方法
预混料是一种为养殖动物提供充足的营养供应的饲料,常常被饲养者
用于替代传统的单一饲料。
然而,正确使用预混料仍然是一个必要的
步骤,以下是使用预混料的一些正确方法。
1.选择高质量的预混料:购买预混料时,应购买来自信誉良好的品牌和生产厂家的预混料。
应密切关注包装上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并确保
在到期日期之前使用。
也应注意该预混料是否包含有害物质。
2.根据动物的需求添加预混料:不同的动物需要的营养成分不同。
因此,在使用预混料之前,应根据相应动物的营养需求来确定添加的预混料
比例。
预混料中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等成分,因此,在添加预混
料之前,应先了解动物所需的这些成分及其含量。
3.混合预混料和其他饲料:预混料通常是作为添加剂,不能作为独立饲料使用。
当饲喂动物时,应将预混料与其他饲料混合,以确保动物获
得充分的营养。
确保混合均匀,并在给动物饲喂之前进行充分搅拌。
4.根据预混料的指导添加:预混料通常具有使用说明,应仔细阅读并确保正确添加。
不遵循预混料的指导可能影响到动物的健康和生长。
如
果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专业人士的建议。
5.储存预混料:预混料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和通风的地方,并远离阳光直射和高温。
使用完毕后,应将预混料密封好并储存在正常温度下。
在正确使用预混料时,农民可以更有效地满足动物的营养需求,并提高畜禽的生长性能。
选择高质量的预混料、根据动物的营养需求添加预混料、混合预混料和其他饲料、根据预混料的指导添加、以及正确储存预混料是确保正确使用预混料的重要步骤。
水产预混料的选择

合计
100.00
2386.50(2890)
-------------------------------------------------------------
主要营养成分计算值
-------------------------------------------------------------
1.11
1.00
0.11
赖氨酸(%)
2.14
2.10
0.04
蛋氨酸(%)
0.66
0.60
0.06
蛋+胱氨酸(%) 1.23
1.20
0.03
苏氨酸(%)
1.57
1.50
0.07
色氨酸(%)
0.32
0.30
0.0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精氨酸(%)
2.77
1.60
1.17
-------------------------------------------------------------
1
挑 战
VA,IU VD3,IU VE,mg
% VK,mg
系 列
Vb1,mg Vb2,mg Vb6,mg
水 Vb12,mg
产 Vc酯,mg
预 叶酸,mg
混 烟酸,mg
料 泛酸钙,mg
生物素,mg
肌醇 mg
镁,mg
锰,mg
锌,mg
铜,mg
铁,mg
硒,mg 钴,mg 碘,mg
鲤鱼
罗非鱼 草鱼
鲫鱼
鳊鱼
斑点叉 对虾
应用:降低运输对鱼类生长及运输后存活率的 影响
抗渗透压激变造成的应激
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与选择

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与选择随着人口的增加和渔业资源的逐渐枯竭,水产养殖逐渐成为解决人类粮食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水产养殖的成功与否往往与饲料的质量和选择有着密切的关系。
本文将探讨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饲料选择。
一、饲料在水产养殖中的重要性1. 提供养分和能量:饲料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最主要的食物来源,能够为水生动物提供必要的营养和能量,维持它们的正常生理功能和生长发育。
2. 促进生长发育: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供水生动物所需的各类营养物质,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有助于促进水生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
3. 增强抗病能力:科学合理的饲料配方能够提供足够的抗氧化物和免疫调节物质,提高水生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率。
4. 减少环境负荷:合理的饲料配方可以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物排放和水质污染,降低对水环境的冲击。
二、饲料选择的科学原则1. 了解养殖对象的特点:不同种类的水生动物有着不同的饲料需求,包括营养需求、消化系统特点、食性偏好等。
在选择饲料时,需要充分了解养殖对象的特点,确保饲料的配方和形态适合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2. 选择优质的原料:饲料的原料质量直接影响饲料的营养价值和消化利用率。
选择具有高蛋白质含量、优质脂肪和合适的碳水化合物的饲料原料,有助于提高饲料的营养水平和生物学价值。
3. 合理的配方设计:根据水生动物的需求,科学地设计合理的饲料配方。
不同生长阶段和养殖周期的水生动物所需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不同,饲料配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水生动物得到充分的营养供给。
4. 考虑环境因素:水养殖环境的温度、光照、水质等因素对饲料的消化吸收和动物的食欲有着直接影响。
在选择饲料时,需要考虑环境因素对饲料的适应性,确保饲料能够在不同的养殖环境下保持稳定的营养价值。
5. 注意食物安全:饲料的安全性是保证水生动物养殖质量和人类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产饲料企业如何选择优质的水产预混
料
2010年05月07日09:06 水产前沿
生意社05月07日讯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产预混料产品,没有国家规定的含量标准,各行其是的标签上的含量指标,还有模糊不清的功能性成分,作为水产饲料企业,应该如何
进行选择和判断
预混料是水产饲料中必不可少的一种原料,在欧洲等成熟市场,水产预混料作为一个打包的大原料,被饲料生产企业广泛接受。
即使在中国,水产预混料外包的趋势也是越来越明显。
面对市面上琳琅满目的水产预混料产品,没有国家规定的含量标准,各行其是的标签上的含量指标,还有模糊不清的功能性成分,作为水产饲料企业,应该如何进行选择和判断?
1、分析标签的规范性
标签的规范性很大程度上显示了企业的规范性和对自身产品的理解。
预混料产品的标签上标识的产品含量,可以作为产品合格与否最终仲裁的依据,而且根据饲料标签的国标要求,需要在标签上标识全部微量元素及维生素和其他有效成分含量。
比如我们常见的“泛酸”应该是以“D-泛酸”标识,而不能以“泛酸”或者“D-泛酸钙”等标识。
因为泛酸有旋光性,不同旋光性的生物学活性不同,而且“D-泛酸钙”是D-泛酸的钙盐,商品中“D-泛酸钙”的含量是98%,而“D-泛酸”的含量是90%,如果使用商品含量来代替纯品含量,那么实际的成分含量会达不到配方设计的要求。
将商品含量当作纯品含量来计算,在预混料生产中却是非常常见。
分析标签的规范性,是对预混料进行判断和识别的第一步。
2、分析配方的合理性
水产动物品种繁多,加之养殖条件难以控制,导致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的基础研究相对较少,而且即使是同一个养殖品种,不同的研究机构所做出的研究结果也会有比较大的差别。
但是这并不代表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需要量没有规律可循。
如果将研究文献中对维生素和矿物质需要量的研究结果归类统计,就可以发现其实每种元素的需要量大致都有一个范围。
其实畜禽对维生素的需要量也存在一个范围,只是相对于水产动物而言,变化的范围更小而已。
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有一个合理的范围,例如普通的淡水鱼对维生素A(VA)的需要量范围在4000-8000IU/kg饲料左右,对维生素K3的需要量在3-10ppm左右。
除了每种维生素应用的范围之外,水产动物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需要量也有一些基本的规律,如对维生素E(VE)的需要量会随着饲料中脂肪的含量增加而增加,对维生素B6的需要量会随着饲料中蛋白质的含量增加而增加等等。
将预混料配方用Excel软件录入,根据添加量规范为每千克饲料中维
生素的含量,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很容易的对预混料配方的合理性进行分析,甚至可以分析出预混料产品的设计思路和产品定位(见图1)。
图1 底色单元格标识偏离常规的含量
3、分析配方的性价比
预混料的生产是非常典型的一分钱一分货,原料用量多,自然成本就会增加,含量不一样,会导致最终商品报价的巨大差异。
因此不能简单的从产品报价来判断产品是否划算,因为有可能一个很低含量的预混料的价格比高出一倍含量的预混料的价格低10%,所以性价比是饲料生产厂家必需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
性价比的计算方法其实很简单,已知预混料的标识含量,已知各种原料的纯品含量,比较两种预混料含量的差异,将含量差异除以纯品含量(百分比),已知各种原料的价格,所以用Excel软件很容易计算不同含量的预混料的成本差异,然后分析不同预混料的成本差异和报价差异,用来分析性价比。
如果将其中一种预混料的含量以100%作为标准,可以方便的计算另外一种预混料相对于其的含量百分比,然后用Excel生成图片,可以更加直观的分析产品的性价比(见
图2、图3)。
图2 计算不同含量的预混料配方的原料成本差异
图3 直观显示不同的预混料配方的含量差异水平
4、了解使用的原料剂型
例如同样是VA,剂型有交联和非交联的剂型,有50万单位和100万单位的剂型,有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剂型,不同的商品剂型,其成本、可操作性、稳定性、生物学利用率等诸多指标上均有显著差异。
水产饲料行业对剂型关注得最多
的是维生素C(VC),VC有包膜VC,酯化VC。
虽然包膜VC和酯化VC的检测方法不一样,可以检测预混料是否使用的是酯化VC或者包膜VC,但即使同样是包膜VC,包膜工艺的差异也会导致产品价格和细节上的差异。
即使同样是酯化VC,单聚磷酸酯和多聚磷酸酯的含量的差异也会影响最终的生物学利用率(见图4)。
图4 不同包膜C的显微镜图片,右为帝斯曼公司的罗维素包膜C
除了VC之外,在水产饲料中还需要注意的剂型有K3。
市场上常见的K3有MSB剂型和MNB剂型,其中MNB剂型价格约高出MSB剂型一倍,但是含量还比MSB 剂型更低,差异就在于MNB在水产饲料的制粒条件下有80%左右的保留率,而MSB剂型只有33%左右的保留率。
但是在预混料中使用MSB或者MNB是无法检测的,因为在检测K3指标时会统一将所有剂型的K3转变为甲萘醌检测。
这对于水产饲料厂来说就面临一定的风险,即使对K3的含量和剂型有疑议,但是也很难有确着的检测证据,因为预混料中的K3没有经过高温。
除了在水产饲料中需要特别注意的VC和K3以外,不同剂型对其分散性有显著影响的还有维生素B2和叶酸等原料。
B2和叶酸均有静电吸附,所以有喷雾干燥(SD)剂型和普通剂型,不仅含量不一样,而且在生产的可操作性方面有非常大的差异,因为使用普通剂型导致的静电吸附很容易使得原料吸附在混合机的桨叶和内壁上,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混合均匀性和最终的成品含量(见图5)。
图5 不同剂型的B2的静电吸附性能对可操作性的影响,左为96%剂型,右为
80SD剂型
5、了解生产过程
预混料的生产流程其实并不复杂,除了在原料的预处理和投料顺序的技术以外,更多是通过保证原料的品质、称量的准确、混合的均匀来保证产品的质量。
但是预混料品质的保证更多的不是靠所谓的人的“素质”和“自觉性”,而是应该依靠严格的品控和生产流程,通过系统流程来降低人为主观因素的影响,来保证产品质量的稳定。
帝斯曼营养产品部在原料进仓时依靠先进的仪器和检测技术来保证原料的品质,通过SAP和PCS系统,以可追溯的条形码系统为基础,全程使用电脑控制系统来完成设计配方和投料配方的转换,防止交叉污染,通过条形码来自动判断投料的原料是否正确,自动感应技术来判断投料量是否正常。
正如一位行业资深人士所说,品质是生产出来的,不是检验出来的。
只有把好原料关,依靠严格的生产流程和制度,才能减少产品品质的风险,给客户带来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