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中国海研究%3a历史与现状》评介
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与现状

南海问题的历史由来与现状作者:李大光来源:《中国军转民》 2016年第8期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海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被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贴上了“不尊重国际法”的标签;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案裁决结果的立场,被扣上了“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
鉴于这种形势,有必要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搞清楚,以正国际社会视听。
李大光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目前南海形势错综复杂。
当前,菲律宾提出南海仲裁案的问题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
中国不接受、不参与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立场,被一些西方国家政府和媒体贴上了“不尊重国际法”的标签;中国不承认、不执行仲裁案裁决结果的立场,被扣上了“不遵守国际法”的帽子。
鉴于这种形势,有必要将南海问题的来龙去脉和本质问题搞清楚,以正国际社会视听。
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发展演变南海是位于东南亚的陆缘海,被中国大陆、台湾本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及中印半岛所环绕,为西太平洋的一部分。
南海岛礁由北至南大致可以分为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 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
南海海域总面积大约有350 万平方公里,其中有超过200 个无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这些岛礁被合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根据地理位置,分为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
其中面积最大者为东沙岛,面积12 平方公里,其他各岛面积要小得多,其中西沙最大岛屿永兴岛1.85 平方公里,南沙最大岛屿太平岛0.4 平方公里。
中国是历史上最早发现并命名、最早开发经营和最早管辖南沙群岛的国家。
中国人民对南海诸岛的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
大量翔实的中外史料对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提供了丰富的证据。
早在二千年前的汉代,中国人民在长期的航海和生产实践中发现了南沙群岛。
这在东汉杨孚《异物志》、三国时万震的《南国异物志》、东吴将领康泰的《扶南传》等书里均有记载。
浅析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前景

浅析中国南海问题的现状和前景姓名:申智林学号:20104250122 班级:环艺一班中国是一个陆上大国,同时也是海上大国,中国拥有世界上很重要的海域—南海。
而如今现实却告诉我们面临南海的诸多问题。
所谓南海问题,即指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围绕南中国海主权归属及海洋资源开发所产生的争议,其实质是东南亚某些国家否认我国在南海U形断续线内的主权,从而非法占据并大肆掠夺资源。
争议的主要内容有两个:领土主权争议和海洋资源开发权归属。
南海问题作为中国与其他南海周边国家关系中一个十分复杂而又重要的问题,由于其涉及国家主权、历史、法律及敏感的现状,因而成为政治学、历史学、国际法学、国际关系等学科专家学者共同关注的焦点。
首先我分析了南海的战略地位南海问题包括两个层面,第一是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
南海诸岛有各种热带植物为主的林木;盛产各种海产品,有海洋生物2850多种以上。
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物质资源,含有锰、铁、铜、钴等35种金属和稀有金属的锰结核,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海底矿产,是提炼核能的重要原料。
石油、天然气是南海最重要的矿产资源。
该地区被地质界、石油界誉为“第二个波斯湾”和“四大海底储油区之一”;主要有曾母盆地、沙巴盆地、万安盆地等。
南海战略地位重要。
第二的层面是南海是印度洋通向太平洋的必经之路,也是我国和美、日的能源之路。
正因为如此,决定了南海问题的复杂性和长期性。
从这些概况和战略形势看,南海问题已经是现在最严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南海问题已经国际化,在国际政治领域中,任何国家的任何问题一旦沾上国际这两个字就变得极为复杂了,特别是领土争端。
南海问题一直是中国与东南亚部分国家之间的争端和分歧。
这一事件本身是属于地区事务范畴内的,只需要地区内相关国家进行解决便可以了。
但近几年来,随着南海地区在石油资源和地缘战略中的价值不断升级,惹的很多地区外如日本、印度和国际上如美国等国家的插手,以图借此分一杯羹。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综合实力、军事实力的快速增长,使得南海各国对中国的担忧日益增加,单凭南海各国的力量应经很难与中国进行抗衡。
南中国海

• 1939年3月30日,日 略中国东北之后, 本将法国人驱逐出南 统治越南的法国殖 沙,取而代之。后来, 民者乘机于12月4 日本将所占东沙、西 日声称安南(越南) 沙、南沙等群岛一并 对西沙群岛拥有所 命名为“新南群岛”, 谓“先有权”。 隶属台湾南雄县治。
南沙群岛的地缘 位置因素
南沙群岛的地缘位 置十分特殊,在地缘政 治和军事安全上,具有 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 扼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 上交通咽喉,地近马六 甲等重要海峡,是从亚 洲驶往印度洋、中东、 欧洲的最近航路,沟通 两大洋和联系三大洲的 海上枢纽。
一、南中国海局势紧张的原因?
• • • • • • • 1、南海地区资源丰富 2、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3、国际海洋法因素 4、南沙群岛的地缘位置因素 5、美日等国介入的因素 6、东南亚结盟因素影响 7、中国海军军事力量制约因素
二、南海争端的历史因素
• 1931年,日本侵
• 1933年,法国派兵 侵占了南威岛等9座 南沙岛礁 ,时称 “九小岛事件”。ຫໍສະໝຸດ 胡锦涛与菲律宾总统谈南海问题
五、中国政府 解决南海问题 的立场、原则 和主张
主权在我
立场
“核心利益”
中国政府今年3月首次向美方表 明,南海是关系中国领土完整的 “核心利益”。
资料图:我军驻守南沙岛礁部队的14.5毫米高射机枪
原则: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 主张: 海争议; 有关各方在南海问题上采取克 制、冷静和建设性的态度 希望:积极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 言》,共同把南海建设成为和平之 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南中国海的争端
南中国海,作为世界第三大陆缘海,幅员辽 阔,拥有三百多万平方公里的浩瀚海域,其间 更是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岛、礁、滩、沙等。地 处低纬度热带、亚热带地区,南中国海不仅拥 有着异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深海动植物资源, 更为重要的是南中国海海底蕴藏着令人瞠目结 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
南海问题历史与现状

南海问题的历史与现状南海,也称南中国海,是世界第三大海,所属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等4个群岛,统称为南海诸岛。
南海位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北靠中国华南沿海大陆,东临菲律宾,西濒越南和马来半岛,南连马来西亚和文莱。
南海海域总面积约360万平方公里,域内包括海上通道、岛屿、海峡水域。
南海地区北有台湾海峡,西南有马六甲海峡,连接西北太平洋和印度洋,形成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海上要道。
南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尤其是油气资源储量巨大。
冷战时期,东南亚是美国和苏联争霸的重要目标之一,南海地区一度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
冷战结束后,周边国家不顾南海诸岛自古就是中国领土的历史事实,抢占岛礁,开采油气。
美国、日本、印度等国乘机挑拨离间,使这一地区矛盾冲突加剧。
研究南海周边安全形势,把握斗争策略,既十分重要,也十分迫切。
南海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中国人就已经开始在南海航行,发现一群珊瑚岛礁,这就是今天的南沙群岛。
三国时期,万震所著的《南洲异物志》和康泰所著的《扶南传》,都有关于南沙群岛地貌特征的记述。
唐代以后,中国人越来越多地到达这一带海域从事捕捞活动,中国历代政府也随之对南沙群岛进行管辖。
明朝建立以后,政府采取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推动了明初社会经济的全面繁荣。
到永乐年间,造船业和航海业达到鼎盛时期,为南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条件。
1405年,郑和舟师扬帆远航,揭开了七下西洋的序幕。
至宣德八年(1433年)闰十二月初九,郑和共7次率部远航,历时28年。
中国战船在“鲸波接天,浩浩无涯”的南沙群岛海域“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沧溟十万余里”,“若履通衢”。
郑和下西洋取得的成就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在航海方面。
在南沙群岛,郑和对地理环境进行核治、定位和命名,使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的主权得到实质性的佐证,巩固了对南沙群岛拥有的主权。
今天南沙群岛中的郑和群岛,就是为纪念郑和的航海业绩而命名的。
当时,南沙群岛周边国家没有远航能力,不可熊发现南沙群岛的诸多岛礁,更谈不上拥有主权。
中国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历史与现状

中国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历史与现状.txt41滴水能穿石,只因为它永远打击同一点。
42火柴如果躲避燃烧的痛苦,它的一生都将黯淡无光。
中国的西沙、南沙、中沙群岛历史与现状(图文)2008年03月10日 19:43【大中小】【打印】一、历史沿革西沙群岛、南沙群岛、中沙群岛分布在辽阔浩瀚的南海海洋上,是我国南海诸岛的主要组成部分,习惯上合并称为西南中沙群岛。
西南中沙群岛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神圣领土。
事实证明,我国人民最早发现这些岛屿礁滩,长期以这些岛屿礁滩为基地进行渔业捕捞生产和居住,世代相继对这些岛屿礁滩进行辛勤的开发和经营,我国政府最早对这些岛屿礁滩实行管辖和行使主权。
西南中沙群岛历来在我国广东省人民政府管辖之下,1988年海南建省,即时,将这些岛礁及其海域划归海南省管辖。
西沙考古发现宋代瓷器(一)我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这些岛屿礁滩据古藉记载,远在泰汉时代,我国已经有了大规模的远洋航海通商和渔业生产活动,南海已成为当时重要的海上航路。
从此,我国人民频繁航行于南海之上,穿越南海诸岛,最早发现了这些岛屿礁滩,并予以命名。
东汉班固(公元32—92)撰写的《汉书地理志》中已有汉武帝派遣使臣从南海航行海外各国的记载。
书中完整描述了自广东徐闻出发,经南海,历数国,远至今日印度东南部的康那弗伦和斯里兰卡等国的航行路线。
公元226年,三国时的东吴孙权派朱应、康泰出访东南亚各国,船队航经南海到达扶南(今柬埔寨)等国,与这些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康泰回国后根据经历所写成的《扶南传》,对南海诸岛的地理情况作了准确的记载。
唐宋时期,社会经济繁荣,对外交往增多,特别是宋初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以后,在南海的航行和生产更趋频繁。
当时对南海的航路以及岛屿的位置、名称等都已有较详细的考察和记载。
南宋周去非在《岭南代答》(1178年成书)中载:“…东大洋海,有长沙、石塘数万里”,此中的“长沙”、石塘”指的就是南海诸岛。
长沙是以沙岛为主的珊瑚岛,石塘是以环礁为主的珊瑚礁。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南海诸岛史地研究述评

与会学者讨论了“ 全国边疆史地研究的状况ꎬ存在的困难ꎬ并要求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加强国内
各有关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合作ꎬ积极发挥组织和推动全国边疆史地研究的作用” ③ꎮ 1987 年ꎬ边疆
中心创办«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报告» ꎬ属于内部刊物ꎬ专门刊登边界研究文章ꎬ首期即刊登了陈可畏、
«西沙文物» 一书ꎬ这是我国首次公开出版发行有关西沙群岛文物的调查报告ꎬ此次调查的研究成果
很快应用于 1975 年« 南洋问题» 刊载的长文« 南海诸岛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中ꎬ该文共计 35 页ꎬ
从“ 中国人民最早发现和开发南海诸岛” “ 南海诸岛主权属中国是无可辩驳” “ 外国文献表明南海诸
岛主权属于中国” “ 某些国际条约和国际会议以及有关各国政府承认南海诸岛是中国的领土” “ 中
进行了分析①ꎮ 赵德旺的« 论民国时期“ 何瑞年出卖西沙群岛权益案” 经纬———以日本亚洲资料中
心( JACAR) 史料为据» 通过对日本史料进行梳理、分析ꎬ阐述了民国初期何瑞年与日本商人勾结ꎬ在
西沙群岛疯狂开采鸟粪ꎬ造成了国家资源的严重流失ꎬ作者还指出ꎬ考察该段历史可以为西沙群岛
郑州大学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建立印度支那史研究室ꎬ在学术带头人戴可来教授的带领下ꎬ在
越南所谓享有南海诸岛“ 主权” 历史依据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ꎬ90 年代
初该校又整合力量ꎬ成立越南研究所ꎬ该所是当时国内唯一以越南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机构ꎬ在国内
外具有很高的学术影响力ꎮ
总的来看ꎬ20 世纪 70 年代至 80 年代ꎬ随着南海主权、权益争端问题的出现ꎬ南海诸岛史地研究
1. 学术理论研究获得较大发展ꎬ一批高质量的学术著述先后面世ꎬ在史料发掘和理论方法上都
《海洋史研究》对其过去与将来的一些看法

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2020年8月第3~10页《海洋史研究》:对其过去与将来的一些看法普塔克(Roderich Ptak)*不久前,一些同行鼓励我对《海洋史研究》写一篇简短而全面的评论。
他们告诉我,这样一份评述还应包括对其未来发展的一些建议。
在这方面,我能提供的建议并不多;即便如此,我还是着手收集了一些随机的观察数据,这些数据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用的。
《海洋史研究》创办于2009年。
截至目前,包括本卷在内,总共有15辑,大约刊发了250篇学术文章,此外还有不少其他类型的投稿。
显然,在一篇论文或笔谈中评述该刊发表的所有论文,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很明显,评论应是审慎严谨的,应在正负两面之间取得平衡;但从局外人的角度来看,试图提供这样一种平衡在此情况下是不太合适的。
原因很简单:一个人的知识水平有限,不应该假装是每件事的专家;忽视这一原则是极其无礼及愚蠢的。
除此之外,人们易于对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的书籍和期刊持批评和否定态度,这几乎适用于全世界所有的出版物。
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批*作者普塔克(Roderich Ptak),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研究所汉学教授;译者罗裟英,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海洋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4海洋史研究(第十五辑)评涉及小问题,而且批评往往是极其主观的。
因此,暴露印刷的小错误或夸大其他琐碎问题的重要性毫无意义。
此外,我必须承认,就《海洋史研究》而言,或者更确切地说,就我在《海洋史研究》上读过并试图用于本人研究的文章而言,没有什么可批评的。
坦率地说,我努力试着发现该刊的错误及其可能的缺点并没有任何结果。
总之,毫不夸张地说,我对我所看到的《海洋史研究》的印象是完全正面的。
无疑,我通过这本学术集刊学到了很多新的东西,并且总是觉得它可以提供给人很多东西。
首先,我要确认,《海洋史研究》是一份重要的集刊,在广东甚至全中国乃至国际上都享有良好的声誉。
迄今为止,我尚未遇到过一个学者告诉我相反的情况,或者说他或她不曾从阅读这本集刊中获益。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

南海问题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一、南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南海位于东南亚,是中国和东南亚周边国家交界之地,涉及的主权争议主要集中在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
南海问题历史悠久,一直是东南亚地区的争端热点之一。
1.历史中国是最早在南海进行开发利用的国家之一,早在南海诸岛发现之前,中国就在南海沿岸已经建立了广泛的海上商业网络,并形成了独特的南海文化。
但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国家的侵略和殖民扩张,中国的南海领土被不公正地割让给了法国、英国和越南等国。
二战后,中国政府开始重新主张对南海诸岛的主权,但这些活动并没有引起其他国家的重视和回应。
1982年,中国与东盟10个成员签署了《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明确规定各国应通过谈判解决南海争端,但争议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国际上也一直存在对中国南海主张的争议。
2.现状目前,南海局势依然复杂,南海主权争议的主要焦点是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对南海诸岛及其附属海域的主权争议,尤其是中国和菲律宾之间的争端引发国际社会的关注。
中国主张的“九段线”是南海战略中的核心元素,是1970年代后中国进行南海主权主张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年来,中国在南海和平发展战略的框架下,大力发展南海经济,加强在南海的海洋开发活动。
但在南海主权争议问题上,中国始终坚持与有关国家进行双边谈判,主张靠直接当事国的协商和谈判解决争端,并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的签署。
二、东海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分析东海是一个半封闭式海域,与日本相邻,距离中国沿海不远,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主权纠纷区域。
东海问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二战期间。
1.历史在二战结束后,日本放弃了其在东海的主权追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正式宣布东海和周边海域为其领海和专属经济区,日本则计划组建自卫队并重新声明所谓的“钓鱼岛主权”。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日之间的争议随着恢复外交关系而逐渐升温。
1985年,双方达成一项共识:中日将通过谈判解决“鲸鱼岛纠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6
万 方数据
的海洋权益谈到维护我国南海诸岛的权益不受侵犯,由此他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只要 站在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立场上,只要严格地遵循国际法的基本准则,那么任何人或任 何国家都不能否认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中国拥有南海诸岛主权具有充分、确凿的法 律依据,是完全符合国际法原则的。” 南海问题发展到今天已不仅仅是中国与南边国家的领土争议问题,而演变成为国际 政治和国际关系的问题。本书作者就以其敏锐的政治眼光,明确地指出这一点,他写道: “南海问题成为目前涉及许多国家、涉及许多领域的复杂问题。它寓于国际关系之中, 又作用于国际关系;每当南海主权争议趋于缓和时,便有助于国际关系的顺利发展;每 当南海主权争议趋于激烈时,国际关系便会因此紧张甚至恶化。南海问题从某种意义上 而言实际上是国际关系的晴雨表。”因此,书中专门列出“南海主权涉及的国际关系”一 章,对19世纪以来欧洲殖民者对南海诸岛的染指至20世纪初日本对南海诸岛的觊觎, 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论述,同时对20世纪80年代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南海的较量以及冷 战后南海形势的变化等等,也作了较为透彻的论析,特别对“中国威胁论”的批驳更能 做到有理有节。 本书的最大特点就是从海权方面论述对南海主权的保卫。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不大重 视海权问题,故在维护海洋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方面总是陷于被动。为改变这种状态, 通过多方面的呼吁,不断强化国人的海权思想,增强国人的海洋意识,强化我国的海军 力量,对于维护南海领土主权不受侵犯无疑是有着积极意义的。本书作者在这方面的论 述是有见地的。 为了促使南海争议的和平解决,作者在最后一章专门谈到“中国处理南海主权争议 的努力”。他阐述了冷战后南海周边国家扩充军备、加快军队现代化的情况,也谈到美国 与东南亚国家在南海举行的联合军事演习,但他并无因此而得出南海争议必然演变成军 事冲突的结论。反而认为当前国际关系中和平与发展的强劲趋势,为和平解决南海主权 问题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与此同时,作者还对近来周边国家或某些学者提出的解决 南海问题的几种方案一一进行剖析,指出其目的都是否定中国对南海拥有的主权,把南 海作为“无主地”重新进行分配,这是我们所不能接受的。然而,我国政府积极倡导的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虽然已得到有关国家的理解与支持,但距离最后的实行还有相 当艰巨的路要走。 总之,《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一书从历史、地理、法律、军事、政治等各个 方面对近一个世纪以来的南海主权争议、南海问题研究,做了既详尽又客观的综述,由 此可看出该书作者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较宽的知识面,如果没有对维护国家海洋领土主权 和海洋权益的责任心与敏锐的政治洞察力,要完成这样一部专著是难以想象的。相信通 过该书的出版,将会对今后的南海问题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将促使南海主权争议 尽快地得到和平解决。 [责任编辑:廖大珂】
2005年第l期 (总第121期)
南洋问题研究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No.1 2005 General No.12l
《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评介
李金明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南海主权争议由来已久,有关南海问题研究的专著中外已出版不少,但能较系统、 全面地对南海历史进行综述,对南海现状进行论析的,应数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 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国强研究员新近出版的《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黑龙江教育 出版社2003年10月出版)。该书洋洋37万字,分七章进行论述,内容涉及到南海自然 与人文状况、中国南海历史主权、南海主权争端的过去与现在、南海主权的法理、南海 主权涉及的国际关系、中国海权的演进与中国海军保卫南海、中国处理南海主权争议的 努力等各个方面,堪称为迄今为止在南海历史与现状研究涉及范围较广泛的一部专著, 值得关心南海问题、对南海问题感兴趣的专家、学者认真读一读。 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南海已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与其重要 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关,而且与其作为进口中东石油的重要通道分不开。因 此,认真总结一下南海研究的历史,冷静分析一下目前的现状,对于促进南海主权争议 的解决明显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正如本书作者在前言中所说:“正确阐释中国在南海拥 有领土主权的历史与法律依据,深入揭示南海主权争议产生的由来,进一步剖析南海主 权争议所涉及的种种问题的真相并澄清诸多的疑惑,不仅有助于确立中国拥有南海主权 的立场,而且对于进一步寻求解决南海主权争议问题的途径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书作者正是以一颗维护国家领土主权、了解南海、认识南海、开发南海的高度责任心, 把自己长期以来研究的成果都倾注于全书的字里行间。书中一开始就对南海的自然与人 文地理做一番概述,回顾了我国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的开发过程,使人们清楚地看到, 我国自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期就开通了南海航线,而南海诸岛正位于南海航线的必经 之道,故我国人民很自然是这些群岛的最早发现、最早命名和最早开发者。 自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产生以来,南海周边国家纷纷以单方面声称的专属 经济区或大陆架为由划定界限。于是,在狭窄的南海海域就出现了两国或多国界限重叠 的现象,使原先已存在的领土争议更趋复杂化。为寻求有效的解决办法,此后凡涉及南 海问题研究的专著,无不着重注意到国际法或海洋法方面的问题。李国强研究员的这部 专著亦不例外,他在书中专门论述了南海主权的法理依据,从海洋法的演变、法律赋予
万 方数据
《南中国海研究:历史与现状》评介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李金明 厦门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福建,厦门,361005 南洋问题研究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05(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nywtyj200501012.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