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心理与行为引导

合集下载

网络心理健康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

网络心理健康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

网络心理健康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在当今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离不开网络。

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限的信息资源和社交平台,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

良好的网络行为对于培养网络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以促进网络心理健康。

一、尊重他人和自己良好的网络行为首先要体现尊重他人和自己的原则。

在网络上,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言论和观点,不盲从、不攻击。

对于他人的意见不同,要学会友善而理性的进行讨论,保持对话的平和和友好。

同时,也要尊重自己,保护个人隐私和权益,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谨慎参与网络暴力行为。

二、培养信息辨别能力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参差不齐,我们需要培养信息辨别能力,学会分辨真假信息。

在获取信息时,要注意来源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不盲信不明来源的信息。

此外,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随意转发或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以免误导他人和自己。

三、合理安排上网时间沉迷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的一大问题。

为了培养良好的网络行为和保持心理健康,我们需要合理安排上网时间。

要明确网络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将其作为一种工具和娱乐方式,而不是情绪的寄托和逃避现实的唯一途径。

应当给予其他活动和社交以足够的注意和时间,保持身心平衡。

四、积极参与网络社交网络社交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积极参与其中可以拓宽人际关系圈,增加社会资本。

在网络社交中,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个人空间和隐私,尽量保持真实的自我,避免过度虚假的展示。

与他人交流时,要善于傾聽和感恩,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归属感。

五、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作为网络使用者,我们有责任维护网络环境的和谐与健康。

不参与网络欺凌、网络暴力和网络诈骗等行为,举报和制止不良行为,共同维护网络的安全与友好。

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公益活动,传播正能量,倡导良好的网络行为。

六、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在网络使用过程中遇到心理困扰或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健康机构能够提供专业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我们克服网络心理障碍,建立良好的心理健康。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00后青少年成长在了一个完全不同于上一代的数字化世界中。

他们无时无刻不在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是数字时代的一代。

网络世界的多元化和复杂性也使得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出现了一些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特点与问题1. 网络依赖00后青少年成长在互联网时代,他们习惯了通过网络获取信息、交流感情、消遣娱乐。

长时间的网络使用使得一些青少年出现了对网络的依赖,甚至出现了不良行为。

2. 虚拟社交00后青少年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进行交流,虚拟社交的形式使得亲密关系难以维系,甚至是精神上的孤独感。

3. 消极情绪过度使用互联网容易导致00后青少年出现消极情绪,例如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甚至陷入网络暴力。

4. 时间管理00后青少年对网络的使用缺乏有效的时间管理和控制,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等,影响了学习和生活。

二、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1. 家庭教育家长要重视对00后青少年的网络教育,引导他们正确使用网络,提倡和孩子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网络行为,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网络观念。

2. 学校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和消费观,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风险应对能力。

3. 社会宣传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关于网络心理行为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网络心理健康的重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4. 自我管理00后青少年应该自觉进行自我管理,养成良好的网络使用习惯,抵制诱惑,保持适度的网络使用时间。

5. 心理辅导学校和社会应该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帮助00后青少年有效应对网络带来的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

三、具体措施1. 开展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学校应该设置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了解网络心理健康知识,培养健康的网络心理行为。

2. 加强家庭监护家长应该监督孩子的网络使用行为,保障他们的网络安全,设置合理的上网时间和内容限制。

心理学与网络行为

心理学与网络行为

心理学与网络行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们利用互联网进行各种活动,包括社交娱乐、工作学习、信息获取等。

而人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往往受到心理学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与网络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对个体和社会带来的影响。

一、网络行为的心理动因人们在网络上展现出各种行为,如社交媒体使用、网络游戏沉迷、在线购物等。

这些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些心理动因,影响着个体的网络行为。

1.社交需求:人们在网络上追求与他人建立联系和交流,满足社交需求。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人们能够轻松与他人保持联系,分享生活中的点滴。

同时,社交媒体上的点赞、评论等互动机制也让人们获得了情感上的满足感。

2.自我表达: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自由表达的平台,让个体能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个体可以在网络上匿名发声,不受到现实中的限制和束缚,得到情感上的宣泄和释放。

3.信息获取: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资源,人们通过网络可以随时获取到所需的信息。

个体通过网络行为来满足自己的信息需求,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和技能。

二、网络行为对个体的影响个体的网络行为对其自身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不仅在情感上,还在认知和行为上。

1.社交焦虑:过度依赖网络社交的个体容易出现社交焦虑的问题。

他们习惯于在虚拟的网络空间中与他人交流,但在现实中与人面对面交流时,可能会感到紧张和不安。

2.网络成瘾:对网络的过度依赖和沉迷可能导致个体出现网络成瘾的问题。

个体会过度关注网络活动,忽视现实生活中的工作、学习和人际关系,进而对个体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3.信息过载: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的泛滥给个体带来了信息过载的问题。

个体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有效性的判断困难,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也得不到锻炼。

三、网络行为对社会的影响除了对个体的影响外,网络行为还对整个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社交关系变革:社交媒体的兴起改变了人们之间的社交模式。

应对网瘾问题心理干预与行为规范

应对网瘾问题心理干预与行为规范

应对网瘾问题心理干预与行为规范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过度依赖网络,形成网瘾,却给许多人的身心健康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对于网瘾问题,我们不仅需要关注其外在表现,更要深入了解其内在的心理机制,并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和行为规范措施。

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网瘾。

一般来说,网瘾是指个体对互联网过度依赖,以至于在日常生活中出现明显的心理、生理和社会功能障碍。

例如,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社交媒体、网络聊天等,无法自控,忽视了学习、工作、家庭和社交生活。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网瘾呢?从心理层面来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逃避现实。

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压力或者不如意的事情时,一些人会选择在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和满足感。

二是寻求刺激和兴奋。

网络上的各种信息和活动能够给人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使人容易沉迷其中。

三是社交需求。

对于一些在现实中社交能力较弱或者缺乏社交机会的人来说,网络社交成为了他们满足社交需求的重要途径。

针对这些心理原因,心理干预是应对网瘾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干预可以帮助网瘾者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和应对挫折的能力。

认知行为疗法是一种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

通过与网瘾者进行交流,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上网行为和背后的动机,认识到网瘾对自己生活的负面影响,从而改变不良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例如,让他们记录自己每天的上网时间和活动,分析其中的问题,并制定合理的上网计划。

家庭治疗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家庭环境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网瘾者,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沟通方式等都可能是导致网瘾形成的因素,同时也可以成为帮助他们戒除网瘾的支持力量。

家长要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理解,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

同时,要设定合理的家庭规则,限制上网时间,鼓励孩子参与其他有益的活动。

除了心理干预,行为规范也是必不可少的。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作为“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网络世界时,他们的网络心理行为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对策。

本文将从“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现状出发,探讨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现状1. 网络依赖现象突出: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成为“00后”青少年学习、娱乐、社交的主要途径,他们渐渐对网络产生依赖,过度沉迷于虚拟世界,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2. 网络暴力问题突出:在网络空间,一些“00后”青少年可能会受到网络欺凌、网络谩骂、网络侵权等行为的伤害,导致心理健康问题。

3. 虚拟身份认同感不清晰:在网络世界中,“00后”青少年可能会塑造出自己不真实的虚拟身份,导致现实与虚拟世界的认同感不清晰,甚至出现自我认同危机。

4. 防范意识不够:在使用网络的过程中,一些“00后”青少年缺乏对网络安全的意识,容易受到网络诈骗、网络色情等不良影响。

1. 增强网络风险意识:家长和学校应该加强对“00后”青少年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网络风险的认识,让他们懂得如何防范网络诈骗、保护个人隐私。

2. 建立正确价值观:引导“00后”青少年正确看待网络世界,强调网络世界中的文明行为,不参与网络暴力,不轻信网络谣言,建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3. 提高网络批判能力:培养“00后”青少年的网络批判意识,让他们学会辨别网络信息的真伪,避免被虚假信息误导,提高网络自我保护能力。

4. 建立健康网络生活:鼓励“00后”青少年进行多样化的网络活动,如浏览知识性网站、参与线上社交等,合理安排上网时间,保持健康的网络生活方式。

三、教育对策研究1. 家庭教育:家长是“00后”青少年最重要的启蒙老师,他们应该和孩子一起学习网络知识,关心孩子在网络上的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建立良好的家庭网络环境。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

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在当今数字化迅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已成为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约______%的青少年每天都会使用互联网,而这其中不仅包括学习和娱乐,还涉及到社交、购物等更多的行为。

虽然网络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平台,但随之而来的网络行为问题也让人担忧。

因此,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教育与引导显得尤为重要。

一、青少年网络行为的特点1.依赖性强:青少年对互联网的依赖性日益增加,尤其是社交媒体,他们通过网络建立人际关系,获取信息。

2.探索性:青少年处于好奇和探索的阶段,容易受到网络世界的吸引,尝试各种未知的事物,包括不当内容。

3.缺乏判断力:由于年龄和经验的限制,青少年的辨别能力和自控能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

二、青少年网络行为的问题1.沉迷网络:过度使用网络导致青少年沉迷于游戏、社交媒体,影响学习和生活。

相关研究显示,约______%的青少年存在网络成瘾的风险。

2.网络欺凌:随着网络社交的普及,网络欺凌事件频发,许多青少年在网络上遭受到攻击和侮辱,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影响。

3.个人隐私泄露:青少年在网络上缺乏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识,随意分享私人信息,容易遭受网络诈骗和侵害。

三、对青少年网络行为的教育需求青少年在网络世界中的行为问题突出,亟需有效的教育与引导。

首先,家长和学校应共同重视青少年的网络行为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使用观。

1.加强网络素养教育学校可以在课程中加入网络素养教育,教导青少年如何处理信息、保护个人隐私、识别网络谣言和欺诈等。

课程内容可以包括:o如何安全使用社交媒体o识别恶性行为和网络欺凌的方式o合理安排上网时间,避免沉迷2.提供心理支持学校和家庭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服务,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网络生活。

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增强他们抵御网络负面影响的能力。

3.鼓励实际互动家长应鼓励青少年多参与社会活动和面对面的互动,帮助他们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减少对虚拟社交的依赖,增强现实社会的归属感。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移动设备的普及,00后青少年正逐渐成为互联网的主要用户群体。

他们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好奇心的群体,但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网络心理问题,如网络成瘾、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等。

正确引导和教育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全面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网络心理问题现状分析1. 网络成瘾问题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00后青少年沉迷于网络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他们长时间沉浸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中,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社交、学习和锻炼。

长期沉迷于网络不仅会影响身心健康,还会影响青少年的学习和社交能力。

在互联网上,网络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一些不良信息、不当言论和恶意攻击对00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了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了一些悲剧事件的发生。

这些负面信息会对他们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甚至导致自卑、抑郁等心理问题。

网络欺凌也是一个严重的网络心理问题。

在网络上,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匿名的特点对00后青少年进行言语、精神上的侵害,导致受害者产生严重的心理创伤。

这种行为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二、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重要的环境,家长在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长应该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了解他们在网络上的表现,并及时纠正不良行为。

在引导孩子使用互联网时,家长应该注重信息的筛选,引导孩子正确处理网络信息,培养孩子健康的网络心理行为。

2. 学校开展网络心理教育学校应该加强网络心理教育,通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心理观念,提高对网络风险的认识,学会正确的网络自我保护方法。

学校还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健康的上网习惯,提高网络素养。

3. 政府加强监管和引导政府应该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网络暴力、网络欺凌的打击力度,维护网络环境的清朗。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

“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智能手机的普及,00后青少年逐渐成为网络的主要使用群体。

他们在网络上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趋势,引发了广泛关注。

研究发现,00后青少年在网络上存在着沉迷于虚拟世界、缺乏自控能力、易受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影响等问题,亟需正确引导和教育。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教育和社会管理领域的研究热点。

研究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背景,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他们在网络空间中的行为特点和需求,还可以为我们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策略,促使他们形成健康的网络心理行为习惯,维护网络空间的健康环境。

对于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深入研究他们在网络上的心理特点和行为规律,制定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策略,可以更好地保护他们的心理健康,促进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旨在深入了解“00后”青少年在网络时代的心理行为特点,分析其影响因素,探讨正确引导和教育对策。

通过研究,旨在帮助家庭、学校和社会更好地了解这一群体的网络行为特点,寻找有效的引导和教育策略,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和更好地利用网络资源,提高网络素养。

也旨在引起社会的关注,加强对“00后”青少年网络心理行为的重视,促进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建立起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为青少年的成长保驾护航。

通过本研究的深入探讨,希望为相关决策部门提供科学依据,促进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为青少年的网络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1.3 研究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交媒体的兴起,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日益受到关注。

正确引导和教育00后青少年的网络心理行为对于他们健康成长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引导和教育可以帮助00后青少年认识到网络世界的虚拟和现实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网络行为规范和价值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TW: 顺便说一句
妹纸,萌妹纸
什么是互联网? 互联网是指以接收、处理、储藏、传递 全球信息资源为主要功能的国际网络。 它的原名是Internet,中文称为国际互联 网。
不懂怎么办?问度娘啊!
不到北京, 不知官小; 不到深圳, 不知钱少; 不到云南, 不知景好; 不上网络, 不知知识少
网络语言汇集(三) ——字符表意
B: BB: Bye Bye: BBL: BBS: BC: BD: BF: GF
信任 宝贝, 情人, 孩子,
看具体情况使用
过会回来
电子公告板系统, 国内统称论坛 白痴 笨蛋 男朋友; (女朋友)
Blah-blah: 反复说 BOT: 机器人 BRB: 马上回来 BS: 鄙视 BT: 变态 (例句: 挂着鼻涕上网也很BT 的哦。)
联网对学习、工作、生 活、娱乐等方面的帮助 均是非常大或比较大。 (2)网民对互联网满意度 的变化,表明网民的上 网习惯和心理日趋成熟 (3)网民最反感网络病毒
网民的职业分布状况(%)
§ú Ñ É ¬µ ¼ õ Ë ª ¨Ò Ê È Ô Ì µ ¢ «ñ µ Ë ª É Ò ¡ þ Î Ò È Ô ó  µ ¥ » Ü í Ë ª Æ Ê Ò µ Î ¹ À È Ô ú Ò ú Ø ¢ ³ º ¬¯ ¤¬Ë ª ¹ ¼ » ¹ ¡ µ È é Ö ¹ ÷È Ô Ì ¦ ½ Ê Þ µ Ë ª Î Ò È Ô ú ú ¢ Ë ä è ªÙ ¬Ë ª©Ð Ø Ë ª É ² ¡ Ô Ê É ¸ ² ÷È Ô ¼ Ó ¹ È Ô ©Â ªÈ ­ ú Ë ª ì Ê Ô µ Ð Ö È Ô ä ü Æ Ë § Ö Á æ ¤¬Ë ª Å Á Ä Ó ¹ ÷È Ô ü Ë ¾ È 0 1.0 0.5 5 10 15 20 25 30 35 7.4 7.0 7.0 5.0 4.6 3.8 9.4 9.3 12.6 32.4
产生错误的认知地图
认知地图”的概念:地图≠世界 认知地图如何形成:根据我们所接受的信 息而形成。 网络洗脑:青少年形成网瘾后,大量从网 络上获取信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又容 易受暗示,他们倾向于将网络上不负责任 的言论或信息全盘接受。 错误的认知地图将导致社会适应不良。
网络成瘾
网络成瘾: 简称“网瘾”, 它是由于互联网络引发的机 能失调症(IAD)病, 是指由于过度地使用 网络(通常是与工作、学业无关的)而导 致了明显的社会、心理、生理损害的一种 上网行为。
大学生网络心理与行为引导
机械工程系:
内容框架
网络带来词语的变化 互联网简介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对教育的影响 网络成瘾 网络交往 网络中的失范行为 网络犯罪 网络病毒的攻击
你知道这些时尚词语的意思吗 ?
恐龙 MM =女性 PK =决斗 稀饭 =喜欢
PP =漂亮
青蛙 GG =男性 东东=东西 9494 =就是就是
妨碍社会性发展
社交障碍 亲子冲突 2002年,成都一初三学生因网瘾发作,其母 上前阻拦,这名学生竟用刀刺杀母亲,夺门而出 直奔网吧。 2004年,武汉一母亲对上网多日不归的女儿 说:“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们去跳长江 吧。”女儿回应:“要跳你自己跳,你的死活与 我无关。” 产生错误的认知地图
网吧里恶劣的环境
阻碍学业完成
高科技作弊:“作文克星”,语言表达能力衰 退 因为上网逃课、逃学、不完成作业。 过度上网,导致精力不济,上课走神。 [例] “包夜” 2001年,华东理工大学退学试读和留级的 237名学生中,约有80%是因为无节制地 上网而荒废学业的
网络流氓软件——作文克星
“网络成瘾症”的类型:一是色情成瘾; 二是网络交际成瘾;三是强迫信息收集成 瘾;四是游戏成瘾,这在许多大中小学生 中是较为普遍存在的现象。
什么样的人更容易患“网络成瘾 症”
美国的调查显示,最有可能染上此症的是在校大 学生和中年家庭妇女; 瑞士则以30岁左右,受过大学以上教育的男性居 多; 英国不列颠心理学会则认为是年龄在20岁到30岁 之间、受到良好教育的性格内向的年轻人。 国内有学者预测,典型的中国网络成瘾症患者应 该是20岁到30岁左右,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可 见,20-35岁的青年群体是“网络成瘾症”的易 感多发人群。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
辩论: 正方:上网利大于弊 反方:上网弊大于利
上网的好处 方便快捷的获取信息,还有玩些互动的游 戏 能找到和自己心态相投的朋友,通信交流 也很方便 可以方便、快捷、廉价地进行通讯联络 可以节约资源
广东高州荔枝很出名,可称为“荔枝之乡”,但是 在以前,销路并不是很好。原因是果农无法了解 客户渠道和客户需求,别人也很难到实地观察。 初中生小智利用自己对网络的了解,通过电脑发 布了荔枝的实物贴图和销售公告,结果许多人很 感兴趣,积极与之在网上联系洽谈,成功地把产 品推销了!
网络成瘾
青少年已成为社会网络活动的主体,目前 城市上网小学生比例为25.8%,初中生为 30%,高中生为56%。同时研究也表明, 患网络成瘾的青少年网民高达10—15%。 在校学生中,因迷恋网络游戏、网络聊天 等造成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学的现象 日益增多,有的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 青少年网络成瘾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 题。
调查结果显示,网民中学生所占比例最多,达到了32.4%。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09.1)
报告摘要 2008年中国的网络新闻得到快速发展,网络新闻 的使用率较去年提升了近5个百分点,网络新闻 用户达到23400万人,互联网已经成为一个不可 忽视的舆论宣传阵地。 作为用户自创内容的重要应用,博客自诞生以来, 一直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截至2008年底,中国 博客作者已经达到16200万人。手机上网网民规 模达到11760万人,较2007年增长了133%。
中国互联网络网民上网途径:用户上网地点
中国互联网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络信息中心于
2005年7月21日发 布第16次中国互 联网络发展状况 统计报告。本次
调查显示,中国
上网用户总数突 破1亿大关,达 1.03亿人。
互联网热点数据分析:网民对互联网的态度
(1)互联网的正面、积极 作用得到认可
用户对互联网最反感的方面
超过2/3的用户认为互
提起双刃剑(double-bladed sword ),我们 心中自然浮现出英雄与魔鬼的形象。英 雄提剑行侠仗义,是一把神剑;魔鬼手 中的剑是灾星,走到哪儿哪儿就遭殃, 是一把魔剑。
网络的应用和普及对社会发展、人类生活 产生的影响 (1)对人类的价值观念、思想意识的影响。 (2)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 (3)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学生)
年龄结构:10-19岁网民成为2008年中国互联网最大的用户群体。
讨论:您接触网络之后,生活发生了哪些改变?
我的改变 每天早晨只要没课,就打开电脑,收邮件,并打开QQ和 MSN。 大宗购买前更多地查询网络,而不是问亲友。 能在网上购买的东西,尽量在网上买。(书,U盘,小家 电,拖把,酱油) 去图书馆的次数少了,利用中国期刊网和EBSCO查询文 献。 在QQ或MSN上讨论问题,彼此见面的时间大幅度减少。 常常一个人在家一整天。 闷了玩网络游戏,户外活动的时间压缩。 上网写博客,开始出现自我中心的意识流叙事风格。
头疼:来自教育实践领域的问题
青少年普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了一系列的 问题 问题1 损害身体健康 问题2 阻碍学业完成 问题3 妨碍社会性发展
损害身体健康
2002年3月,有两年上网历史的曹某,在回头应答父亲 呼唤时突然昏倒,被诊断为“第三至第五颈椎小关节错 位”,经抢救才转危为安。 2004年,湖南一14岁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导致幻觉,从 4楼跌落。 医生提示:长时间上网容易 罹患颈椎病、干眼症、 腕管挤压综合症、接受过量 辐射导致的神经系统损害、 低血糖、脱水、电解质紊乱……

小调查 1.每天平均上网时间: 2.每周平均花费多少钱: 3.上网后(从网吧出来)心情一般是: A.沮丧;b.空虚;c.快乐;d.充实
大学生普遍过度使用网络
调查中,我们特别了解了大学生自己对网络沉迷 现象的判断。调查发现,53.9%的大学生认为沉 迷网络的现象“很普遍,我身边就有”;37.2% 的认为“很普遍,但我身边极少”;8.1%的认为 “有,但很少”;仅有0.8%的认为“没有”。也 就是说,大学生自己看来,网络沉迷现象比较普 遍地存在着。 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报告 曹荣瑞 江林新 廖圣清 董少校
酱紫 =这样子
Guess
LZ 楼主 MPJ 马屁精 PMP 拍马屁 对决 VS VIP 嘉宾, 重量级人物 LZSB 楼主很傻
IC
Me2 我明白 我也是 佩服 请 神经病
PF
PLZ SJB
网络语言汇集 (二) 落千丈——趣味数字 1314 一 -生一世; 一生一世就爱你 1314920― 一厢情愿 1372 - 1414意思意思; 147― 一世情; 1573― 一往情深; 一心一意; 1711― 一起走吧; 1798― 我想你 530― 不三不四; 8384 ―
小 伙 被 富 二 代 飚 车 撞 死

网络的特点: 便捷高效 广泛开放 经济实惠 功能多样 自主互动 虚拟与现实并存
议一议 ◆互联网上我们可以做哪些事情?
网络使用目的
获得各方面的信息: 57.97% 学习计算机等新技术:12.10% 休闲娱乐: 9.75% 工作需要: 6.75% 获得各种免费资源: 5.47% 对外联系方便: 5.10% 节省通讯费用: 1.13% 炒股需要: 1.11% 其它: 0.43% 赶时髦: 0.19%
2004年3月31日上午9时33分,重庆市某中 学三名初一学生,年龄均在14岁左右,在 一家尚未办理网吧营业执照的非法经营的 网吧连续上网打游戏、聊天三个通宵后, 由于极度疲劳,在返校时竟坐在铁轨上熟 睡,其中两名男生被疾驰而过的火车轧死, 另一名男生被火车惊醒侥幸逃命。 南昌一少年连续三天三夜上网,导致 双目失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