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凝分析仪两种纤维蛋白原结果对照分析
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测定值与计算值的比较分析

【】 汪 海 慧, 扬. 黄素 药 理 作用 的研 究进 展 [1 海 中 医药 大 学 4 成 姜 J. 上
学 报 , 0 ,1 ) 3 6 2 7 ( :— . 0 2 67 7
血浆纤维蛋 白原检 测测定值 与计算值 的 比较分析
周 洪
【 要 】 目的 探 讨纤 维 蛋 白原测 定值 与计算 值 的差 异 。纤 维蛋 白原 的 测 定方 法有 多种 ,大体 分 = 摘 勾3种 ,即① 凝血 酶作 用形 成 纤维 蛋 白法 ;
管返流 肾积 水 。协 日嘎 四味汤胶囊具 有明显 的抗炎 ,镇 痛、抑 菌、利 尿作用 。其 中姜 黄素是 姜黄 的主要 成分 ,具有抗 炎、抗氧 化 、抗 肿 j 瘤 、抗 血管 粥样 硬化保 护肝 肾等多种 药理作 用 l 。本组 结论 显示协 日 嘎四味汤胶囊对 间质性膀咣 炎有 较显著疗效 。
[】 魏 云, 3 吴爱 萍 . 日嘎 四昧 汤胶 囊 主 要 药效 学 试 验研 究 f】 协 J. 中成
药,0 7 9 1 ) 7 8 l4 . 2 0 , (2 : 3 -7 1 2 1
I c的患者 多 因储 尿而 疼痛 。 目前 治疗 主要 采用 非 手术 方法 以缓
解症状 ,改 善 生活 质量 ,而 每一 种 治疗 方法 并非 适 用所有 的 患者 。
的治疗 无法 达到长期 有效 ,采用 多种手段 轮换治疗 ,尽可能 的使 患者
理学 上发现在 显微镜 下膀胱黏 膜变薄 ,甚 至脱落 ,固有层 中毛细血管
常 充血伴有炎 性反应存 在 ,肌层 中纤维组 织增生 明显。在某 些严重病
例 ,由于膀 胱输 尿管连接 处受损 ,可 产生膀胱 输尿管 返流 。本病大 l
疗法 也已被证实有效 ,可 以配 合治疗 。
两种抗凝血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

两种抗凝血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分析发表时间:2013-06-06T11:07:45.54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2期供稿作者:袁英1 杨鹏1 李鹤2 刘杨1 吕波1 郑丹1 [导读] 随着自动化血凝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检验前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
袁英1 杨鹏1 李鹤2 刘杨1 吕波1 郑丹1 张静1 张志忠1(1解放军第210医院403临床部辽宁大连 116021;2解放军第406医院辽宁大连 116041)【摘要】目的观察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影响。
方法同一份标本用109mmol/L的枸橼酸钠和做血常规的EDTA-K2抗凝,观察纤维蛋白原检测结果的差异。
结果两种抗凝剂对纤维蛋白原的测定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做血常规用的EDTA-K2抗凝血可替代枸橼酸钠抗凝血做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
【关键词】抗凝剂纤维蛋白原【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2-0233-01 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凝血过程中经凝血酶的作用,转变为纤维蛋白,形成纤维网,将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包罗起来形成血块或血栓。
纤维蛋白原具有桥联力的作用,因此在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及溶栓治疗时都要测定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含量[1]。
随着自动化血凝分析仪的广泛使用,检验前质量控制对检测结果的影响越来越重要,抗凝剂的选择是血凝结果准确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本文现就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和枸橼酸钠两种抗凝剂对30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的检测对比,并将实验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1.1 标本:随机选取2013年1月~2013年3月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30例,男女各半,年龄不限,均排除心、肝、肾及其他疾病。
清晨空腹采血,每人同时采两管血,一管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109 mmol/L枸橼酸钠(1:9)抗凝,另一管血使用一次性真空采血管乙二胺四乙酸二钾(EDTA- K2)抗凝。
两种纤维蛋白原测定方法的诊断价值

( 安徽 省 芜湖市第 三人 民医院检 验科
210 ) 4 0 0
【 要】 目的 对 血 凝 仪 S s xC -0 种 定 量 测 定 纤 维 蛋 白原 ( b ) 法进 行 探 讨 , 确 定其 临 床 诊 断 价 摘 yme A 5 两 F g方 以
值 。 方法
森美 康 公 司 医 用 电子 有 限 公 司 提供 。
13 统 计 学 处理 . 用 【 检 验 作 两种 方 法 的 F g结 果 分 析 , , b 作 直线 相 关性 分 析 。 以 Ca s 法 F g值 < 2g L 2 4g L > 4 l s u b / 、 ~ / 、 g L分 阶段 做 各 阶段 相 关 分 析 。 /
的 Fg b 。结 果
g L >4g L分 阶段 做 各 阶段 相 关 分 析 , F g值 < 2g L、~4g L 差 异均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 0 0 1 。结 论 / 、 / 当 b / 2 / , P .0 ) 议在 l 应 用 中不 要 以 P -e 法代 替 Ca s 进行 F g 定 , 临床 T dr lus b测 采用 Ca s 测 定 F g 适 于 临 床 诊 断 。 lus b更
在 血凝 仪 S s xC -0 分 别 用 凝 血 酶 法 ( l s) P 导 出 法 ( T d r同时 测 定 1 6 患 者 血 浆 中 yme A 5 上 Ca s和 T u P -e) 6例
这 两 种 方 法 测 定 的 F g差 异 有 统 计学 意义 (一4 5 , 00 1 , Ca s 法 F g值 < 2g L、 ~4 b . 1P< . 0 ) 以 lus b / 2
维普资讯
检验 医学与临床 2 0 年 1 0 7 2月第 4卷第 1 期 L bMe l , ee b r 0 7 V l , o1 2 a dC n D cm e 2 0 , o 4 N i
ACL-8000血凝仪两种测定纤维蛋白原方法的比较

℃、 一8 O℃ 温 度 保 存 下 具 备 较 好 的瓶 间 均 一 性 , 能在 大于 3 0 0 d的时 间保 持 稳 定 , 符 合临 床使用 要求 , 可 作 室 内 质 控 监 测 的
质控 品, 有助于提高 临床生化 检验 质量 。一2 O ℃ 冰 箱 各 级 医
刘和录 , 许瑞娜. 5种定 性 试 验 质 控 物 的研 制 与 应 用 [ J ] . 国际 检 验
遍流程为 : ( 1 ) 查阅文献 , 设计 配制 方法 。( 2 ) 选 择 合 适 的 材 质 与 添 加 物 。( 3 ) 按 设 计 方 案 配制 质控 物 。 ( 4 ) 检测质控物 效能 。 ( 5 ) 分装保存 。( 6 ) 检 测 其 稳 定 性 及 均 一 性 。( 7 ) 数 据 统 计 分 析 。( 8 ) 改 良 配方 , 重复 ( 2 ) 至( 7 ) 步 。( 9 ) 确 定 质 控 物 最 终 配 制 方法 、 分装 量、 保 存 方 法 及 性 能 参 数 。实 验 室 自配 质 控 物 最 大 的 难 度 在 于 在 一 定 时 间 内维 持 质 控 物 的 稳 定 与 均 一 。 而 评 价 质 控 物 质 量 的关 键 指 标 是 稳 定性 _ 8 _ 9 1 ] 。如 何 维 持 酶 的稳 定 是 此 次 研 究 的关 键 。本 研 究 经 过 一 年 多 的试 验 , 利 用 临床 标 本 作 为 基质 , 通过添加酶稳定剂 、 防腐 剂 、 容器封 管、 低 温 保 存 等 多 种 手段 , 研 制 的质 控 物 经 过 一 年 的 临 床 试 用 数 据 显 示 , 其在 一2 O
国 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3 年 7月第 3 4卷第 1 3期
I n t J L a b Me d , J u l y 2 0 1 3 , V o 1 . 3 4 , N o . 1 3
纤维蛋白原的检测方法及进展

改良的Jacobsson法
是WHO推荐的参考方法,为第1个血浆Fg国际标准品(89/644) 制备时所推荐使用的方法。该法准确并满足2项有效测定Fg的主 要标准:首先通过凝血酶将可凝固的Fg从血浆中分离出来,其 次使用了简便的分光光度法独立操作的定量步骤.
四.浊度法
该法原理是用凝血酶凝固的血浆,纤维蛋白形成 增加了浊度,并达到一个与Fg浓度成比例的最后 浊度。这种方法灵敏度低,对Fg的最低检测限为 0.5 g/L。
功能测定法利用Fg特异的2种生化反应,即凝血酶的蛋
01
白水解作用和随后发生的纤维蛋白单体聚集为纤维蛋白
多聚体。在这些
方法中,通过加入凝血酶形成纤维蛋白凝块后的检测手
02
段不同,又可分为重量测定法、酚试剂比色法、紫外光
度法、浊度法和凝血酶凝固时间法等。
一.重量测定法
将Fg转变成纤维蛋白凝块经反复洗涤脱水后,用精 密天平(精确到0.000 1 g)称重。该法简单,不需 要复杂的操作或精密仪器,技术误差很小。在80年 代有一些大型流行病学研究将该法作为参考方法
8.37 9.39 8.51 12.15 13.65 11.33 13.15 14.68 11.72 13.13 13.06 11.77 13.81 20.62 12.19
二.酚试剂比色法
在世界卫生组织(wH0)推荐的参考方法出来前曾作为参考方法。 该法将过量的凝血酶加入血浆中,将产生的纤维蛋白凝块洗涤 数次后溶于NaOH溶液中。用Folin—Ciocalteau酚试剂或Biuret 反应来测定。
紫外光度法
该法将纤维蛋白凝块溶解于碱性尿素溶液中,然
01
后通过在280nm波长紫外光直接比色计算纤维蛋白
纤维蛋白单体生成后即开始聚合成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稳定分子(ⅩⅢa) 作用下,经过共价交联的纤维蛋白网更加牢固。纤维蛋白与凝血酶有高亲 和力,因此纤维蛋白生成后即能吸附凝血酶,有助于局部血凝块的形成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

凝血功能检测结果解读要点在临床诊断中,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
通过凝血功能检测可以对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评估,帮助医生判断患者是否存在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下面就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进行介绍。
一、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PT和APTT是常规的凝血功能检测项目,主要用于评估凝血过程中外源凝血途径和内源凝血途径的功能。
PT延长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Ⅶ、Ⅴ、Ⅹ、Ⅱ等,常见于肝功能异常、维生素K缺乏等情况。
APTT 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Ⅷ、Ⅸ、XI、XII等,常见于遗传性凝血因子缺乏或抗凝药物使用等。
二、凝血纤维蛋白原测定(FIB)
凝血纤维蛋白原指的是凝血过程中形成纤维蛋白的前体物质,它的测定可以反映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水平。
FIB水平过高可能提示患者存在血栓形成的风险,而FIB水平过低则可能导致出血倾向。
三、凝血酶时间(TT)
凝血酶时间是指血浆中凝血蛋白形成凝血酶的时间,它主要用于评估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的速度。
TT延长可能提示体内缺乏凝血因子Ⅰ、Ⅱ、Ⅴ、Ⅹ等,常见于维生素K缺乏、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四、 D-二聚体(D-Dimer)
D-二聚体是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它的升高可能提示体内存在血栓形成或纤维蛋白溶解的情况。
D-Dimer检测在急性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诊断中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凝血功能检测结果的解读要点包括PT、APTT、FIB、TT、D-Dimer等指标的异常变化及其可能的临床意义。
医生在解读凝血功能检测结果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确保准确判断患者的凝血状态,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纤维蛋白原在不同检测系统的结果比较

2020633202033临床研究尿管上段结石44例,单侧肾结石62例、双侧肾结石8例、肾铸型结石5例。
排除标准:①术前检查尿路感染明显或术中发现尿液混浊考虑感染者;②复杂结石需二期碎石者;③肾脏重度积水肾皮质菲薄者。
两组资料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综合患者情况选用全麻,先在截石位下,患侧输尿管置入6-7Fr输尿管导管,制造人工肾积水,再转为俯卧位。
经B超引导、定位,于肩胛线、腋后线之间进行穿刺,进入目标肾盏,置入J形导丝,沿导丝方向使用筋膜扩张器从8Fr开始,递增扩张至16或18Fr肾镜鞘,经鞘内置入肾镜,达到目标段,击碎结石并冲出,顺行置入双J管,不放置肾造瘘管,留置导尿结束手术。
对照组除放置双J管,再置入固定肾造瘘管,退镜,结束手术。
1.3指标观察术后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比较两组病例手术时间(从置镜到皮肤缝合的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出血情况(术后3d时血红蛋白下降程度、严重血尿持续时间)及输血情况。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数据(n、%)用χ2检验,计量数据(x±s)用t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P>0.05为无显著差异。
2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血红蛋白下降值、严重血尿持续时间、术后输血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比较差异皆有统计意义(P<0.05),表1、表2。
3讨论经皮肾镜取石术是治疗肾及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方法,但对于不具备肾动脉血管造影介入栓塞技术的基层医院,对该术式却望而却步,难以开展该项手术。
传统经皮肾钬激光碎石术需留置双J管和肾造瘘管,目前认为留置肾造瘘管的目的是:压迫肾脏穿刺通道、强化止血;引流,减少尿液外渗、减小感染几率[2]。
但同时也会因此诱发伤口疼痛、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治疗费用等。
因此,有研究提出术后不留置肾造瘘管,即“部分无管化”,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59例部分无管化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其优点:①规避了术后肾造瘘管造成的牵拉感,有利于患者尽早下床活动;②术后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感,保证术后恢复;③手术微创化,切口小、瘢痕小;④术后避免拔除肾造瘘管,减小出血风险[3];⑤缩短住院时间、节省治疗费用。
AcL-9000血凝分析仪两种纤维蛋白原结果对照分析

肝脏疾病 、 恶性肿瘤 等密切相 关。正常参考 值为 2— / , 4g L 超
过 正 常 血 栓形 成 的可 能 性 或 出 血倾 向将 明显 增 加 。
1 材 料 与 方 法
是将足量 的凝血 酶加 到稀 释 血浆 中, 录纤 维蛋 白原凝 块 时 记
E 医药 2 1 0 0年 1 月 第 3 1 2卷 第 2 期 1
价值 。
Hbi ee M
』 翼
Q
! !
e p e s n r n c ito a a d o tta s rp in l x rs i .T a s rp in l n p s—r n ci to a me h n 8 .J o o c a ims Bil
st lnu rtnoela rti r . J ・ea P yil y 20 , ti jr i p e -vr dpo n i A PR nl h s o ,0 2 ia i y n o i o eua og
28 6 0. 4 . 3:4 6 7
2 冯爱 娟 , 东 风 . 肪 酸 结 合 蛋 白 研 究 进 展 . 界 华 人 消 化 杂 志 , 陈 脂 世
参 考 文 献
1 B odJ Ma d Ma o k e 1 C mbn d a io yema rp a e o r B, e a K, k wsiL, ta. o ie dp ct- co h g
ft c d b n i g p oe n d f i n y i r v s at a i - i d n rt i e ce c mp e mea oim , t e o c e - y i o tb l s ah r s l r o ss a d u vv l i a oi o r t i E— ei in c .C ru a in, 0 4, i , n s r i a n p l p oe n p d fce t mie ic l t o 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凝分析仪两种纤维蛋白原结果对照分析
血浆纤维蛋白原作为一种时相蛋白,血凝分析仪不仅是血栓与止血中的重要因子,而且在心脑血管疾病、出血性或凝血性相关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等密切相关。
正常参考值为2~4 g/L,超过正常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或出血倾向将明显增加。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仪器为贝克曼公司生产的ACL-90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
试剂为厂家配套、PT演算法试剂为PT-Fibrinogen HSPLUS、实测法试剂为PT-Fibrinogen-C。
标本采集:真空采血管1∶9枸橼酸纳抗凝, 4 000 r/min,离心15 min。
1.2 方法选择演算法纤维蛋白原>6 g/L的标本52例,4~6 g/L的标本66例,2~4 g/L的标本256例,
<2 g/L的标本46例。
再应用实测试剂对同一标本进行纤维蛋白原检测。
1. 3 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纤维蛋白原PT演算法结果在>6 g/L、4~6g/L、2~4g/L3组都大于纤维蛋白实测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T演算法结果<2 g/L的结果与实测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
见表1。
3 讨论
纤维蛋白原演算法比较简单、经济实惠,是通过PT检测结果而演算的纤维蛋白原含量,不加任何试剂。
原理为PT测定完成时,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其形成浓度与纤维蛋白原含量成正比;脂血黄疸、溶血对该法有影响。
实测法是美国国家临床检测委员会推荐的纤维蛋白原测定常规方法,其原理是将足量的凝血酶加到稀释血浆中,记录纤维蛋白原凝块时间,该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特异性较好的功能性测定方法;不受脂血、黄疸、溶血标本的影响。
血浆纤维蛋白原高低见于糖尿病、动脉血栓栓塞、急性感染、恶性肿瘤、外科大手术、妊高症、DIC等。
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心脑血管血栓性疾病的一种高危因素、在临床抗栓治疗和降纤药的监测中是一个重要指标,也是构成血液粘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快速、正确、准确的测定纤维蛋白原值,对于疾病的诊断、治疗、疗效观察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两种方法比较看出PT演算法测出的纤维蛋白原在大于2 g/L以上时,比实测结果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演算法结果小于2 g/L的标本与实测结果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相关报道略有差异[1-3],可能与厂家配套试剂有关。
笔者认为使用ACL-9000的医院,应该取消PT演算法纤维蛋白原结果,而应用实测法,这样才能反映患者的纤维蛋白原的真实结果,对患者负责,对临床有正确的指导价值。
在重视检验质量的今天,选择正确的检测方法和试剂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对于纤维蛋白测定,选择实测法有利
于室内质控的控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也逐步淘汰了纤维蛋白PT演算法的结果,而统一为实测结果。
各个实验室不要因为减少成本而忽视了检验结果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