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曲赏析
世界名曲鉴赏 论文

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世界名曲鉴赏课题论文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12信工1姓名:魏思奥学号: 20124000世界名曲鉴赏——莫扎特《魔笛》赏析面对《魔笛》,这样一部登峰造极的歌剧,哪怕我们连唱词都不明白,或许也能从头至尾听下来。
它流畅优美,包含了错综复杂的隐喻。
《魔笛》是在莫扎特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写作的。
生活窘迫、疾病交加、抑郁不得志,然而在这样绝望的状态下,莫扎特的戏剧禀赋依然得到一种不同以往的无与伦比的运用。
观赏《魔笛》是非常美妙而丰富的音乐之旅。
《魔笛》是一部多元化的歌剧,莫扎特在其中放入了许多歌剧元素,他融合了十八世纪以前德、奥、意、法、捷等国家所特有的各种音乐形式和戏剧表现手法,音乐语言十分丰富。
可以说它是一部集大成的歌唱剧,在当时维也纳通俗戏剧的构架上很好的统一了意大利歌剧与德国民谣的风格,既带有正剧的严谨又包含着喜剧的灵活。
其音乐将神秘、圣洁的宗教色彩和明朗、欢快的世俗色彩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十分动听。
而且莫扎特本人十分钟爱《魔笛》这部歌剧,他亲自指挥了第一场、第二场的演出。
《魔笛》讲述了一个童话故事。
埃及王子塔米诺被巨蛇追赶而为夜女王的宫女所救,夜女王拿出女儿帕米娜的肖像给王子看,王子一见倾心,心中燃起了爱情的火焰,夜女王告诉王子,她女儿被坏人萨拉斯特罗抢走了,希望王子去救她,并允诺只要王子救回帕米娜,就将女儿嫁给他。
王子同意了,夜女王赠给王子一支能解脱困境的魔笛,随后王子就起程了。
事实上,萨拉斯特罗是智慧的主宰,“光明之国”的领袖,夜女王的丈夫日帝死前把法力无边的太阳宝镜交给了他,又把女儿帕米娜交给他来教导,因此夜女王十分不满,企图摧毁光明神殿,夺回女儿。
王子塔米诺经受了种种考验,识破了夜女王的阴谋,终于和帕米娜结为夫妻。
歌剧的序曲是一段奏鸣曲,精美的弦乐声流畅华丽,如泉水源源涌出,给人以童话般的柔美、宁静的气氛。
在这部歌剧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歌曲相当的多,如夜后的咏叹调、帕帕迪诺演唱犹如童话般的歌曲、祭司的合唱、萨拉斯妥的咏叹调,以及帕帕迪诺与帕帕迪娜的二重唱,莫扎特为《魔笛》赋予了生命,他的音乐清晰明朗,使得整部歌剧充满了丰富的活力及生命力。
世界著名歌曲鉴赏

世界著名歌曲鉴赏
音乐,作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形式,跨越了国界和文化的界限。
其中,世界著名歌曲更是成为了人们共同的宝贵遗产。
这些歌曲不仅具有深远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文化特色。
一、法国《马赛曲》
这首歌成为了法国的国歌,其激昂的旋律和革命精神深受人们喜爱。
它描述了人民为自由而战,为了国家的独立而奋勇斗争的场景,让人感受到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二、美国《星条旗永不落》
这首歌以其激昂的旋律和深情的歌词,成为了美国民众心中的国歌。
它表达了人们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同时也体现了美国人民坚韧不拔、永不言败的精神风貌。
三、英国《天佑女王》
这首歌是英国的国歌,其庄重、优雅的旋律展现了英国皇室的尊贵与威严。
它表达了人们对女王的敬爱和对国家的忠诚,同时也体现了英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音乐名曲赏析欣赏世界名曲感受音乐的力

音乐名曲赏析欣赏世界名曲感受音乐的力音乐名曲赏析:欣赏世界名曲,感受音乐的力量音乐是一种能够温暖人心、打动人灵魂的艺术表达形式。
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欣赏音乐名曲能够帮助我们放松心情,感受到音乐的力量。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首世界著名的音乐名曲,带领大家欣赏并深入了解其中的魅力所在。
第一部分:古典音乐的魅力1. 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是古典音乐史上的巅峰之作。
这部音乐作品不仅以其细腻的旋律深入人心,更因为其中运用了合唱的形式而广受赞誉。
激昂高亢的音乐气氛让人顿感豪情万丈,每当听到最后一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仿佛能够感受到人类团结一心的力量,充满了希望与激情。
2. 莫扎特《小步舞曲》莫扎特的《小步舞曲》是他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
这首音乐以欢快的小步舞曲节奏为基调,旋律活泼轻快,给人一种愉悦的感觉。
不同乐器间的和谐共鸣,以及曲调中变化万千的音符,都为听众奉上了一场美妙的音乐盛宴。
第二部分:流行音乐的魅力1. 艾尔顿·约翰《小夜曲》艾尔顿·约翰的《小夜曲》是一首广为人知的流行乐曲。
这首曲子虽然简单,但旋律流畅悦耳,歌词富有诗意。
每当听到这首歌,不禁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到音乐的魔力,仿佛能够忘却一切烦恼,瞬间置身于音乐的世界里。
2. 迈克尔·杰克逊《Beat It》迈克尔·杰克逊的《Beat It》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流行舞曲。
这首歌曲以其强烈的节奏和激情四溢的演唱方式,震撼人心。
它激发了人们的斗志和勇气,在音乐的力量下,不论面对何种困境,都能勇往直前,迎接挑战。
第三部分:跨界音乐的魅力1. 萨拉萨蒂《卡门序曲》《卡门序曲》是著名意大利作曲家萨拉萨蒂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音乐是歌剧《卡门》的开场序曲,将西班牙风情与古典音乐相结合,旋律优美动听,激情四溢。
音乐中蕴含的激情和冲突感,令人听了倍感激动,并让人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错觉。
2. 西贝柳斯《芬兰之歌》西贝柳斯作为芬兰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他的《芬兰之歌》以其浓郁的民族风格而闻名。
世界名曲赏析(很好的)

世界名曲的赏析
蓝色多瑙河 天鹅湖 梦中的婚礼 秋日的私语 春之声圆舞曲 G大调小步舞曲
资料来源:
• /art/gdyy/index.htm
关思睿
世 界 名 曲 的 赏 析
世 界 著 名 作 曲 家
• 巴赫(1685~1750) 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 《勃兰登堡协奏曲》 《b小调弥撒曲》 他把前人发展起来的主要 风格、形式和传统概括地 加以研究并汇集在一起, 使之更加丰富多彩,被称 之为:“西方音乐之父”。
• 莫扎特(1756~1791 ) 地利作曲家 代表作: 《安魂曲》 《牧人王》 他不仅是古典主义音乐的 杰出大师,更是人类历史 上极为罕见的音乐天才, 有“音乐神童”的美誉奥。
• 贝多芬(1770 ~1827 ) 德国作曲家 代表作: 《第九交响曲》 《第二交响曲》
著名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 物之一。所做作品对音 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 因此被尊称为乐圣。
• 海顿 (1732~1809) 奥地利作曲家 代表作: 《第一大提琴协奏曲》 《第四十五交响曲》 他,维也纳古典乐派的 最早期代表。创作涉及 面很广,其中以交响乐 和弦乐四重奏最为杰出, 同时为现代交响乐的发 展奠定了基础。
世 界 名 曲 赏 析

主要作品
歌剧:阿尔米拉、 赛尔斯、 凯撒、 塔美尔兰等40余部 清唱剧:弥赛亚、 扫罗、 参逊等 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大协奏曲等
主要作品
【清唱剧“弥赛亚”】 “弥赛亚”是希伯莱语中“受膏者”的意思,古代犹太人封王时,要举行在受封者 头上膏油的仪式,弥赛亚就成了君王的代称。清唱剧《弥赛亚》用间接的方式象征性地讲述耶稣基督的一 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耶稣诞生的预言和他的诞生。第二部分写耶稣四处传播福音和受难。第三 部分写耶稣复活。歌词不是选自记录耶稣生平的《新约· 圣经》中的福音书,而几乎全部来自《旧约· 圣 经》。 第二部分的结束段落,第44曲“哈里路亚”是全曲的高潮,也是《弥赛亚》,乃至亨德尔合唱音乐的
主要作品
声乐曲:马太受难乐、 b小调弥撒曲、 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 塔等
钢琴曲:创意曲集、 法国组曲、 英国组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
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等 管弦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共6首)、 双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欣赏
【b小调弥撒曲】 弥撒曲来自于天主教的弥撒仪式,是每次仪式前都要咏唱的段落。包含5个部分:慈悲 经、信经、荣耀经、圣哉经、羔羊经,被称为“常规弥撒套曲”。历代的西方音乐家都关注这种大型声 乐曲,写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常规弥撒套曲的歌词是用拉丁语写成,而拉丁语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运用 的语言文字,在不能理解它的内容时,弥撒曲传递给我们比较多的是一种大致的音乐氛围。巴赫《b小调
巴赫一生中非常重视器乐曲,特别是古钢琴的创作。他一共写了二百二十首左右的古钢琴曲,它们
至今仍然是世界上所有的优秀钢琴家们必弹的保留节目。其中《平均律钢琴曲集》第一、二卷,历来被 视为巴赫全部作品中最高水平的杰作,被推崇为钢琴音乐中的“旧约圣经”。《C大调前奏曲》就是《平 均律钢琴曲集》第一集中的第一首乐曲。
小提琴世界名曲《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

小提琴世界名曲《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篇一:《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G弦上的咏叹调》赏析欧洲巴赫是十八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具话语权的作曲家。
他是罗马式音乐音乐时期的重要代表人物,《G弦上的咏叹调》也是脍炙人口巴洛克音乐最经典的代表作。
巴赫的音乐是无情地德国的德国风格的音乐,和严肃的德国人一样,其作品风格也是庄重深沉,甚至可以直言是充满散发出怀旧色彩的。
1817年,德国著名小提琴家威廉密将第一小提琴部分的曲调由D大调改为C大调,从而将副歌全部移至小提琴G弦上演奏,增强了乐曲浓烈深沉的情调,故名《G弦上的咏叹调》。
纯朴典雅的旋律加上G弦特有的浑厚、丰满音色使之小提琴演奏者的青睐。
音乐开始速度级缓。
从第一段落起初开始,旋律庄重悠长,起伏平缓,如行云流水,并几经反复。
大、中、小提琴共同营造了一种悲天悯人的意境和氛围。
逐渐长音渐强,抒发了沉思冥想的心绪,又像在轻声咏唱,颇具咏叹调明快歌唱性、长于抒发感情的特色。
第二段是在第一段的基础上加以发展成的,没有像一般二部曲式那样在速度与性格上与第一段构成鲜明对比,而保持了夏斯利意境,感情起浮较大,不断向上推,或使乐曲在曲调上委婉动听。
旋律起伏较大,高潮与平缓交替出现,让人联想到起伏的海浪,在风吹拂下的林海,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让女孩子感到安宁和舒适。
在全曲的最后,旋律列于平缓静谧,仿佛在祈祷,在祝福。
好像罪孽深重的人分数人正在祈求上帝的宽恕,而上帝也用悲悯的姿态使人得到内心的救赎。
难怪有人评价巴赫:他的信仰和他的画作一样,虔诚、崇高、纯洁、神圣,他的品德和他的信仰与小说一样,善良、崇高。
歌德曾这样评价英文歌曲:“G弦上的就如永恒的和谐自身的对话,就如同真主创造世界之前,观念在心中的流动。
就好像没有了耳、更没有了眼、没有了其他感官,而且我不可能需要用它们,心灵因为我的内心这有一股律动,源源而出。
”对我来说,G琴弦是有独特意义的,它拉动着我走过六期了生命的黑暗期。
我曾在失眠的夜晚听着它安详的曲调入梦,也曾戴着耳机在它的服侍下在操场上跑音箱过一圈又一圈。
世界著名歌曲鉴赏

世界著名歌曲鉴赏在音乐的世界里,有一些曲调婉转动人,歌词含意深远的歌曲,它们被广大歌迷所熟知和喜爱。
这些世界著名歌曲鉴赏,不仅展现了音乐的魅力,也承载着人类情感的表达和文化的传承。
本文将选取几首世界著名歌曲进行鉴赏,并探讨其背后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1.《Yesterday》──抒发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之歌披头士乐队的经典之作《Yesterday》,于1965年问世,让人听后陷入深深的情感共鸣。
这首歌的旋律婉转悠扬,歌词简洁而动人,直抵人心。
它以一个人回忆过去美好时光的方式,表达了对逝去的时光的无尽思念和留恋之情。
在世界音乐史上,《Yesterday》被誉为是最著名、最漂亮的歌曲之一。
2.《Hotel California》──探索虚幻人生的启示美国摇滚乐队老鹰乐队的代表作之一《Hotel California》,于1977年面世。
这首歌以其深邃的歌词和复杂的音乐元素,对当时的社会现象和道德困境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歌曲以“酒店加州”为隐喻,反映了现代社会的俗世堕落和人们对虚幻快感的追逐。
其华丽而神秘的音乐编排,让听众仿佛置身于令人迷失的旅馆中。
3.《Yesterday Once More》──倾诉对过去的不舍卡朋特乐队的经典曲目《Yesterday Once More》,于1973年问世,被誉为是最具代表性的复古流行歌曲之一。
这首歌以迷人的旋律和温情的歌词,唤起了人们对逝去时光的怀旧之情。
歌曲中对年轻时代的追忆和对美好回忆的珍视,引发了听众内心深处的共鸣和情感的共振。
4.《Imagine》──呼唤和平与真正的自由约翰·列侬的代表作《Imagine》,于1971年推出,至今仍然被视为是一首具有深远影响的社会主义歌曲。
这首歌以简约而富有力量的旋律,倡导人们超越种族、宗教和国籍的界限,共同构建一个没有战争、没有分歧的和谐世界。
《Imagine》催化了社会变革的思潮,成为了全球和平运动的重要象征。
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

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首先是经典的《欧西莱斯的号角》,这首歌曲由西班牙作曲家马可·欧西莱斯于1808年创作,作为西班牙宪章的颂歌,表达了西班牙民族的自尊心和坚强的意志。
紧随其后的是《萨克斯风狂想曲》,这首歌曲由德国作曲家莫扎特于1791年创作,以萨克斯风为主要乐器,表达了莫扎特对自由和追求的乐观感受。
第三首是被誉为“拉丁爵士之王”的《维也纳之夜》,这首歌曲由著名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67年创作,充满了维也纳独特的城市风情,也被誉为“维也纳的标志性歌曲”。
接下来的是著名的《悲惨世界》,这首歌曲由法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813年创作,以一首大歌的形式,表达了贝多芬对人类悲惨命运的深刻理解和担忧。
第五首是浪漫的《小夜曲》,这首歌曲由捷克作曲家莫扎特于1797年创作,以简单而柔美的旋律表达了莫扎特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紧接着的是被全世界认可的《国王与小丑》,这首歌曲由瑞典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于1890年创作,以典雅的旋律表达了斯特拉文斯基对自由与平等的热爱。
第七首是古典音乐的代表作《唐璜奏鸣曲》,这首歌曲由法国作曲家贝多芬于1790年创作,以流畅的旋律表达了贝多芬对古典音乐艺术的追求。
第八首是《蓝色多瑙河》,这首歌曲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于1845年创作,以悠扬的旋律描述了奥地利多瑙河的优美风光,也被誉为“多瑙河的永恒之歌”。
最后一首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这首歌曲由贝多芬于1824年创作,以乐器合奏的形式,表达了贝多芬对宇宙深刻的认知。
以上就是世界名曲欣赏前十首的简介,这些经典的歌曲不仅充满了历史文化的价值,而且也让我们感受到美好的情感。
打开收音机,让这些经典的歌曲伴随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心灵更加的轻盈,更加的开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 (George Friedrich Handel)
作者生平
乔治·弗里德里克·亨德尔(1685—1759)与 巴赫同年诞生,而且都生于德国中部。亨德尔虽自 幼学习音乐,起初根据家庭的意愿,选择了法律为 学习专业。出于对音乐的强烈爱好,在父亲去世 后,放弃了哈雷大学的学业,到汉堡谋得剧院小提 的职位,并开琴始手写作歌剧。1720年起,主持新建立的皇家歌剧 院。18世纪上半叶的英国正处于繁荣昌盛的时代,亨德尔选用 的清唱剧题材大多是《旧约·圣经》中家喻户晓的故事,成为举 世闻名的音乐家。他的清唱剧,特别是《弥赛亚》是时至今日 还经常上演的名著。 与巴赫一样,晚年双目失明,音乐伴随他直到生命的后。
成6声部,与管弦乐队混合成洪亮的音响,弥漫整个空间,掀起情感的巨澜。接着,是一段用模仿手法
写成的赋格曲,旋律带有丰富的花腔装饰,音乐更加热情洋溢。
欣赏
第21曲 仅一句歌词:“天之和散那”。和散那是一种欢呼语,常用于对神的颂赞。这里,巴赫把合 唱队分成两个部分,8个声部有时结合在一起,有时像协奏曲般的互相呼声,造成力量的不断聚集,达到 欢乐的高潮。而所用的音乐主题却取自巴赫的世俗康塔塔《第215康塔塔“幸福的萨克森人,赞美你们的 幸福吧!”》这样就使他的宗教音乐显露出明显的世俗气息。
第四《勃兰登堡协奏曲》是最受人喜欢的一首,也是最轻快的一首。全曲公分三个乐章。主奏乐器为 一把小提琴、两支长笛,协奏乐器为弦乐器和羽管键琴等。由于小提琴声部特别广阔、丰富,地位十分 突出,场地似乎只起“伴奏”作用,因此乐曲更接近于小提琴协奏曲形式。
第一乐章:快板,回旋曲式结构,接近于舞曲形式 乐曲风格典雅、欢快、具有田园风味,显示优雅温柔。先由两支长笛奏出轻盈笛协奏曲 D大调双小号协奏曲
作品欣赏
【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和《冬》】 “四季”是题为“和谐与创意”所包含的12首协奏曲中
的1—4首,每首以一年中的四个季节“春”、“夏”、“秋”、“冬”命名。 第一首《春》 由三个乐章组成。快速的第一乐章所附的短诗是:“春天来了,鸟儿欢唱,欣喜若狂,来
技巧,充分显示了旋律的华丽。
然后主题陆续在各声部上移调出现。
小提琴以富有技巧性和华彩性的旋律贯穿,虽然它以对题的地位出现,但由于它的音区、色彩和华丽
的进行,却成了这段音乐的突出部分。逐渐变化的节奏和旋律显得丰富多彩。
A弦和E弦上的交替演奏,华丽多彩,直至达到高潮。再现部是呈式部的压缩再现。最后低音提琴和古
把春报。泉水潺潺,微风习习,好似喃喃细语。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转瞬风停雨止,鸟儿重又歌
唱。”音乐与诗歌描述内容十分接近,一开始合奏组演奏的欢快音乐渲染出春日来临时人们的喜悦心情。
如果说合奏曲演奏的音乐是表达一种欢乐的情绪,独奏小提琴演奏的段落则更多是对大自然景色的逼
真描绘,模仿小鸟啭啼、溪水潺潺、雷鸣电闪、雨过天晴。
主要作品
歌剧:阿尔米拉、 赛尔斯、 凯撒、 塔美尔兰等40余部 清唱剧:弥赛亚、 扫罗、 参逊等 管弦乐曲:水上音乐、焰火音乐、大协奏曲等
主要作品
【清唱剧“弥赛亚”】 “弥赛亚”是希伯莱语中“受膏者”的意思,古代犹太人封王时,要举行在受封者 头上膏油的仪式,弥赛亚就成了君王的代称。清唱剧《弥赛亚》用间接的方式象征性地讲述耶稣基督的一 生。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写耶稣诞生的预言和他的诞生。第二部分写耶稣四处传播福音和受难。第三 部分写耶稣复活。歌词不是选自记录耶稣生平的《新约·圣经》中的福音书,而几乎全部来自《旧约·圣 经》。
【勃兰登堡协奏曲 NO.4】 1719年,巴赫应勃兰登堡一位侯爵的约请开始创作乐曲。至1721年,他把完 成的六首乐曲送给了侯爵。其实这套《协奏曲》于100多年后才公开演奏。德国音乐学家斯比塔给六首协 奏曲加上了“勃兰登堡”的题称,沿用至今。
这套协奏曲是依照当时流行的“大协奏曲”的体裁写成。那时的协奏曲常常是用两组乐器对比形式, 或以两类独奏乐器的组合、交替演奏等形式,具有交响发展的规模,如同室内交响乐一般。
第二乐章:行板 乐曲严整、平稳、流畅,富有诗意,主部呈现田园诗般的情趣。 主部主题是一个没有忧伤的沉思性旋律,它在协奏曲中始终保持着装饰性的典雅优美风格。乐章结束
在长笛的华彩乐句中,由e小调属和弦造成的不稳定终止,直接转入非常清新明快的第三乐章。 欣赏
第三乐章:急板
这是一首自由发展的赋格曲。音乐发展宽广、辉煌。独奏小提琴音阶式的乐句在两根弦上的复杂演奏
世界名曲赏析
——德奥音乐
人文学院艺术系
文茹
巴罗克时期
维瓦尔迪 巴赫 亨德尔
古典主义时期
海顿 莫扎特 贝多芬
浪漫主义时期
舒伯特 韦伯 门德尔松 舒曼 约翰·施特劳斯 瓦格纳 马勒
巴罗克时期
1600年是歌剧诞生的年代,到1750年,德国伟大作曲家 巴赫去世的这150年间,被冠以“巴洛克时期”的名称。“巴 洛克”一词可能源自葡萄牙文巴罗可(barroco),指形式不规 整的珍珠,是艺术史上用以称呼17世纪美术和建筑风格的用 词。
欣赏
第22曲 弦乐队柔和的声音,衬托着男高音的咏叹调,独奏小提琴作为助奏,添上华彩的句子。歌词
仍很简短:“以主名义,来到此地,人人皆颂。”这首抒情安详的独唱起感情的舒缓作用,不久,再现
第21曲的合唱,在“和散那”的欢呼声中结束。
欣赏
【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 就是把即兴性的托卡塔与逻辑严密的赋格组合成套。乐曲的第一部分托卡塔具有 华丽的演奏技巧和强烈的戏剧表现力,可分成3个段落。开头几小节的音乐犹如悲壮的号角声,接着从深 沉的低音区逐步掀起巨大的感情狂澜。第二个段落是两手齐奏的快速音流,从中孕育着赋格的主题音调。 第三个段落的紧张度更加强烈,达到戏剧性的高潮。
慈悲经仅3句歌词:“天主矜怜我等,基督矜怜我等,天主矜怜我等。”巴赫将这3句歌词处理成3首乐曲
(全曲的第一、二、三曲)第一曲是一首气势恢宏,结构庞大的五声部(第一女高音,第二女高音,女低音,
男高音和男低音)合唱。响亮的合唱将音乐引入,经过长段的乐队间奏,各声部依次呈示主题,并且互相缠
绕交融,表现渴望从这灾难的世界获得拯救。
欣赏
第二乐章所描绘的图景从户外转到室内。在“壁炉旁度日,恬静又满足。屋外雨霏霏,万物全湿透。”
小提琴奏出温暖抒情的旋律,表现“恬静又满足”的心情;合奏组中小提琴的拨奏,像是户外淅沥雨声。
欣赏
第三乐章写冬天“在冰上行走,缓慢又小心,急速转弯,滑倒在地……”的情景。接着,我们听到户外狂
风呼啸,然而这已离春天不远了。
钢琴走出主题,两支长笛以答题形式而结束全曲。
欣赏
乐曲中装饰性的风格为18世纪艺术所特有的风格,《勃兰登堡协奏曲》是巴赫器乐作品中的典范, 也是管弦乐史上的里程碑。
创作风格
巴赫的音乐作品,总的来说体现了生活在十八世纪初德 国普通市民的先进思想。他的音乐具有哲理性,但其作品中 的哲理性是与抒情、写景相结合的,从而他的音乐听起来更 亲切,更易于为人们所接受。
欣赏
第四首《冬》 《冬》的第一乐章表现:“冰天雪地,寒风刺骨,簌簌颤抖,浑身冻僵。走路时不停顿足,
牙齿格格打颤。”乐队合奏的段落用弦乐的顿音和颤音以及羽管键琴的和弦,生动有趣地模仿走路顿足和
牙齿打颤的情景。接着,独奏小提琴奏出快速流动的句子,好像是刮着寒冷的风。冰天雪地的自然景色与
簌簌发抖的人的形象不断交替出现,构成生动的寒冬的情景。
经过这150年,音乐自身也有了很大发展,形成许多新的音 乐体裁,涌现出众多杰出音乐家和优秀音乐作品。
安东尼奥·维瓦尔迪 (Antonio Vivaldi)
作者生平
安东尼奥·维瓦尔迪(1678—1741)属18 世纪上半叶意大利最杰出的音乐家。他生于威尼 斯,自幼从父亲学习音乐。也许是出于希望小维 瓦尔迪将来有个稳固的社会地位,父亲让他15岁 就加入圣职,22岁当上神父。他一家人都是红头 发,于是人们叫他“红发神父”。年轻的维瓦尔迪对圣职毫 无兴趣,却醉心于音乐。 25岁开始担任威尼斯的一个慈善 机构 —— 仁爱医院附属孤女院音乐指导,从孤女中选出有 才能的人接受音乐教育, 组织唱诗班和乐队。 它的一生都 与这座孤女院的音乐活动联系在一起。
在即兴自由、感情奔放的托卡塔之后,是由一个音乐主题发展而成的赋格。这个主题没有抒情的歌唱
而是体现一种力量的蕴积:经过气势恢宏的发展,最后又回到乐曲之初的托卡塔那种雄浑辉煌的音响以
无比壮阔的气势结束。
欣赏
【“平均律钢琴曲集”上卷第一首:C大调前奏曲与赋格】十八世纪五十年代以前,在对古钢琴音乐的发 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作曲家之中,我们首先应提到德国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1685-1750)的名 字。
欣赏
第二句歌词写成一首两个女高音的二重唱,乐队仅留下弦乐组与管风琴,以柔和的音响为她们伴奏。
欣赏
第三句歌词又写成合唱音乐不再有阴沉的气氛,显得优美和谐。
欣赏
巴赫将圣哉经的几句简短歌词,写成两首合唱及一首咏叹调(全曲的第20、21和22曲)。
第20曲 合唱,歌词是:“圣哉、圣哉、圣哉,主,万民之主,尔之大荣,充满天地。”合唱队分
主要作品
声乐曲:马太受难乐、 b小调弥撒曲、 农民康塔塔、咖啡康塔 塔等
钢琴曲:创意曲集、 法国组曲、 英国组曲、 平均律钢琴曲集 管风琴曲: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曲等 管弦乐曲:勃兰登堡协奏曲(共6首)、 双小提琴协奏曲
作品欣赏
【b小调弥撒曲】 弥撒曲来自于天主教的弥撒仪式,是每次仪式前都要咏唱的段落。包含5个部分:慈悲 经、信经、荣耀经、圣哉经、羔羊经,被称为“常规弥撒套曲”。历代的西方音乐家都关注这种大型声 乐曲,写出风格各异的作品。常规弥撒套曲的歌词是用拉丁语写成,而拉丁语已不再是现实生活中运用 的语言文字,在不能理解它的内容时,弥撒曲传递给我们比较多的是一种大致的音乐氛围。巴赫《b小调 弥撒曲》的氛围特点是庄重崇高,充沛的感情表达。它的篇幅宏大,内容丰富,是一部不朽的音乐巨著。 这里,向大家介绍其中的两个部分,慈悲经和圣哉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