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2课借物寓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2课借物寓意

常见的寓意物品和象征意义
松柏:象征坚韧不拔 、长寿。在中国画中 ,松柏常被用来表达 作者对高尚品德的追 求。
莲花:象征纯洁、高 雅。莲花出淤泥而不 染,被赋予了高尚的 道德情操。
鱼:象征富贵、丰收 。在年画中,鱼常被 作为吉祥图案,寓意 年年有余。
蝙蝠:象征福气、好 运。蝙蝠的“蝠”字 与“福”字谐音,因 此被视为福气的象征 。
3. 构图设计
在画布上规划出物体的位 置和大小,注意构图的平 衡和美感。
创作步骤指导
5. 色彩渲染
选择合适的颜色,运用渐变、叠 加等手法,表现物体的光影和氛 围。
7. 题款与签名
在作品适当位置题写主题、寓意 和作者姓名,完成作品的创作。
01
02
4. 线条勾勒
运用笔墨技巧,勾勒出物体的轮 廓和纹理,表现其质感和形态。
自然元素
画面中的松树、鹤以及山 水等元素,体现了中国画 中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
案例二:《牡丹富贵图》
富贵象征:牡丹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 征着富贵、荣华,画面通过描绘牡丹花展现
富贵的主题。
细节描绘:画面中的牡丹花瓣、叶子等细节 描绘精细,展示出画家的高超技艺,同时也
为富贵主题增添更多层次。
色彩运用:画面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 粉色等,强调牡丹花的艳丽,进一步突显富 贵的氛围。
05
课堂小结与拓展思考
课堂小结
本节课通过介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借物寓意”理念,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绘画语言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通 过对经典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进一步熟悉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和表现方式,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认识和 理解。
在实践环节,学生尝试运用“借物寓意”的理念进行创作,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这不仅锻炼了学 生的绘画技巧,还培养了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3.2 借物寓意 课件

人教版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3.2 借物寓意 课件
花叶萧疏而 不画土,寓 意宋人土地 已被掠夺。
蔬果图(中国画)【清代】
-- 吴让之
柿子寓意“事事”,白 菜寓意“清白”,题款曰: “士大夫不可一日无此 味。”可见作品着意之处 在于通过对蔬果形象的创 造表达寓意。作品中运用 勾勒及没骨技法,设色轻 松淡雅,行笔灵动,给人 以清新甜润之感。体现了 一种清新雅致的君子情怀。
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盛 开 的 荷 花
莲 蓬
雨 荷
写意荷花步骤:
思考
1.画家作品与实物照片做比较, 造型上有什么区别?
2.写意画有哪些特点?
小结 1、中国画独特艺术表现--借物寓意 2、写意荷花的绘画方法及步骤。
期待你的精彩作品
谢谢大家!
写意画多画在生宣上,纵笔挥洒,墨彩飞扬。写 意画在表现对象上运用概括、夸张的手法和丰富的联 想,用笔虽简但意境繁邃,具有一定的表现力。它要 有高度概括的能力,要有以少胜多的含蓄意境。落笔 准确,运笔熟练,得心应手,意到笔随是写意的最高 境界。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是写意画的重要意技法的 重要内容。
墨梅图(中国画)【元代】王冕
“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 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虽一支墨梅, 但作者的主观情感跃然纸上。
书写胸中意象是为写意。
“写”是具象,“意”是抽象。
写意即抒发胸意,抒发自己的情感。古代写意画 中通常都是作者有感而写,从画中能感受豪放、简练、 洒脱的笔墨,以及作者的感情。
人民教育出版社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 借物寓意
中国画-【近代】- 吴昌硕
中国画家运用笔墨技法描绘物象本质特征的 同时,借助作品抒发自身情感,形成了中国画独 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达到了超越形式的艺术境界。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课,本单元是介绍中国民间美术的内容,民间美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各族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自己创造并广泛流传的美术形式。

在吉祥的图案和精美的造型中,积淀着丰富的审美情感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和向住,因此,学习本课对于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热爱民间艺术和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和表现手法。

2.能力目标:运用所学知识,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3.情感目标:进一步加深对民间美术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和掌握民间美术中寓意纹样的基本特征和表现手法,尝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

2.教学难点:如何将寓意纹样的特点巧妙地运用于自己的作品中。

四、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示范作品等。

学生:绘画工具、收集有关民间美术的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约5分钟)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民间美术作品图片,让学生观察这些作品中的图案和造型特点,并思考这些作品有什么寓意。

通过这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借物寓意。

2.讲授新课(约30分钟)(1)什么是寓意纹样?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典型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寓意纹样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同时,介绍民间美术中常见的几种表现手法,如谐音、象征、暗喻等。

(2)寓意纹样的文化内涵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寓意纹样作品,让学生了解它们所表达的文化内涵。

例如,“连年有余”中的“莲”和“鱼”分别代表“连”和“余”,“福在眼前”中的“蝠”和“钱”则分别代表“福”和“钱”。

(3)如何设计一个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以吉祥为主题的作品,让学生了解这些作品的设计思路和制作方法。

同时,介绍一些常见的吉祥题材,如龙、凤、麒麟等神话动物,梅、兰、竹、菊等花卉植物,以及一些具有吉祥寓意的图案和造型。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

美术借物寓意教案【篇一:人教版新课标八年级美术上册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美术教案】第三单元笔墨丹青第二课借物寓意课题:借物寓意学习领域: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中国花鸟画“借物寓意”的造型理念,学会用中国画写意的方法表现生活中花卉蔬果的情趣,在体验写意画的笔墨情趣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作品的赏析和评述、观察和比较,教师进行示范,学生实践练习,并评价总结教学的过程和方法,完成本节课的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中国画家“借物寓意”的思想感情,体会中国写意花鸟画的艺术魅力,使学生的审美能力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教学准备:多媒体及课件、国画用具、老师作品范例、小课稿。

教学过程:【篇二:借物寓意教案】借物寓意教案教材分析:中国画强调托物言志、借物抒情,作品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远远超过画面本身的内容。

在本课学习中,要引导学生不只是学习中国画的技能技巧,更重要的是进一步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传统,去关注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境界与审美境界。

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更好地掌握本课所介绍的笔墨情趣。

教学内容与目标:显性内容与目标:a.了解花鸟画的一些基本常识。

b.初步掌握花鸟的基本画法。

c.能临摹简单的花鸟画。

隐性内容与目标:a.对花鸟画的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内涵的理解。

b.中国画的内涵美、意境美。

绘画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学情分析:1、作为教学对象的初二年级学生,通过上节课《墨与彩的韵味》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笔墨的基本技能,再者,学生对日常生活的关注与理解水平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思维发展和生活经验也有了相应的提高,同时对本课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接受兴趣和理解基础。

2、中国画是学生平时不大关注的领域,这是本课教学的一个困难所在,同时也是本课的魅力所在,要引导学生了解、继承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

重点:花鸟画特殊的表现物象的程式方法。

难点:对花鸟画的精神内涵的理解。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3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32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美术第3单元第2课:借物寓意(32张)


3. 每年的诺奖季,村上春树都会被预 测为热 门得主 ,曾几 何时, 连声称“ 喜欢的 日本作 家只有 村上春 树”的 石黑一 雄都已 获奖, 而村上 仍与诺 奖擦肩 而过。

4. 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 吃好” 、“吃 健康” 的转变 ,在这 一历史 进程中 ,能否 保证公 众的食 品安全 ,取决 于政府 的执政 水平, 事关老 百姓的 切身利 益。

8、 横 向 立 意 :就是 在思考 问题的 过程中 ,思维 顺着原 材料所 告诉读 者的指 向去考 虑。我 们无论 做什么 事,都 不能脱 离实际 。这种 立意的 好处是 能紧扣 材料的 基本倾 向、主 要观点 ,因而 不会出 现偏题 、走题 的现象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5.人工智能如果能够突破人类思维的 局限, 就能带 来巨大 的变革 和创新 ,促进 人类社 会跨越 式发展 ,但同 时也会 有失控 的风险 。

6.一 个 不 能 靠 自己 的能力 改变命 运的人 ,是不 幸的, 也是可 怜的, 因为这 些人没 有把命 运掌握 在自己 的手中 ,反而 成为命 运的奴 隶。而 人的一 生中究 竟有多 少个春 秋,有 多少事 是值得 回忆和 纪念的 。生命 就像一 张白纸 ,等待 着我们 去描绘 ,去谱 写。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 借 物 寓 意
国画基本知识
1、认识国画 2、写意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3、用笔方法 4、用墨和用水的方法 5、用色的方法
下一页
认识国画
•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 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 写意两种,有壁画、卷轴、屏幛、扇面等画幅形 式,富于传统特色。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借物寓意完整版(推荐)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 借物寓意完整版(推荐)
第二课 借物寓意
春夏

《吴 春昌 夏硕 秋 冬 四 条 屛 》

祖 国 万 岁
齐 白 石
借物寓意
•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 植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 和气节。
• 指通过描写客观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 种感情、抱负和志趣。
• 画家将个人之“意”依托在某个具体之“ 物”上,由此,“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 意义。
泼墨法泼墨法,是指落笔大胆、点画淋漓、水墨浑融、气势磅 礴的写意画法。行此法,毛笔要大一些。用饱含水的笔 头,蘸上浓淡得宜的墨汁,大胆落笔,点拓出山石的形 体。运笔要胸有成竹,轻重得宜,可以重笔,也可有飞 白,随物形而变化,自然可获得墨色丰富、滋润生动的 效果。
积墨法
积墨,即层层加墨。 这种墨法一般由淡开 始,待第一次墨迹稍 干,再画第二次第三 次,可以反复皴擦点 染许多次,甚至上了 颜色后还可再皴、再 勾、画足为止,使物 象具有苍辣厚重的立 体感与质感。
四君子 梅 兰 竹 菊
四君子:梅兰竹菊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岁寒三友:松、竹、梅
《蔬果图》吴让之 清代
“不为五斗米折腰” “安贫乐道”
郑思肖《兰花图》
向来俯首问羲皇,汝是何人到此方。 未有画前开鼻孔,满天浮动古馨香。
用笔
•中 侧逆拖
用墨
• 墨有五色六彩之说:
Hale Waihona Puke 墨墨色大致有焦、重、浓、淡、清之分,有枯润之 变,有破墨、积墨、泼墨、宿墨、胶墨之法。墨 之韵味与节奏产生淡雅、沉厚、丰富、淋漓、滋 润等各种不同艺术趣味,并以此表现物象的某些 形体与质感,意境与情趣。用墨的诀窍是在变化 中求统一,这变化可以是各种墨色之间的对比, 也可以是墨色本身的韵律感、丰富感、肌理感, 因而用墨一般有两种倾向,一是对比中求统一, 另一是统一里求变化。前者追求丰富而鲜明,后 者则应和谐而不单调。其中墨法中最常用的是破 墨法。

人教部编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学课件

人教部编版美术八年级上册《借物寓意》教学课件
• 画家作品与你生活中见到的荷花相比,说说在造 型上有什么区别,其特点是什么?
指导临摹练习
• 以羊毫大笔笔腹蘸淡墨,笔尖蘸浓墨取势铺写白菜叶,注意墨色的浓 淡干湿变化。
• 换勾线笔以浅墨勾写白菜帮,以浓墨干笔勾写白菜根部趁湿勾写白菜 叶脉,用笔稍干以同样笔法、墨法画另一棵白菜。
调整画面
• 以浓淡不同的墨色画出香菇,注意香菇的不同造型和聚散关系。 • 以淡赭石色加墨调和淡赭墨色,沿香菇菇脉及根部勾画,再以花青加
• 写意中国画在创作方法上强调 意在笔先,即作品的立意既要 有整体构思,又要将笔墨落实 到形象的结构形态上。因此, 笔墨情趣是形成写意画形式美 的重要因素之一,正所谓“有 笔有墨谓之画”。
赏析与评述
• 欣赏了画家的作品,尝试着分析画家是怎样运用 花卉、蔬果形象及笔墨表现情感及寓意的。
教学示范:写意荷花的画法
借物寓意
什么叫借物寓意
• 借物寓意指通过描写客观 事物寄托、传达作者的某 种感情、抱负和志趣。画 家将个人之“意”依托在 某个具体之“物”上,由 此,“物”便具有了某种 象征意义。作者的个人之 “意”,借助于这个具体 之“物”,表达得更巧妙 、更完美、更充分、更富 有感染力。
吴昌硕作品
花卉与蔬果是中国画的常见题材,画家借喻植物 本身的属性,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和气节。本 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画的学习,了解中国画 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基 本的造型理念。
• 选用大笔,在清水中湿润后蘸中墨,画出荷叶的前展部分。 • 按荷叶的结构,依次以向心聚拢的笔法,由外向内运笔,完
成整张荷叶的造型。然后,另行画出一片侧面的荷叶。
调整画面
• 补画叶梗、花梗及花朵、花蕾。点 上花蕊及配画少许水草及浮萍。落 款可作长题也可只以穷款为之,应 视画面需要而定。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第二课 借 物 寓 意
国画基本知识
1、认识国画 2、写意国画的工具和材料 3、用笔方法 4、用墨和用水的方法 5、用色的方法
下一页
认识国画
• 中国画简称“国画”,它是用毛笔、墨和中国画 颜料在特制的宣纸或绢上作画的一种绘画形式。
• 题材主要有人物、山水、花鸟,技法可分工笔和 写意两种,有壁画、卷轴、屏幛、扇面等画幅形 式,富于传统特色。
荷花的画法
1、竹子的寓意
在中国竹子与梅、 兰、菊被并称为花中 “四君子”,它以其 中空、有节、挺拔的 特性历来为中国人所 称道,成为中国人所 推崇的谦虚、高洁、 有气节、刚直不阿等
美德的生动写照。
水墨画——竹
2、画家笔下的竹
3、竹子的颜色
人们多画墨竹,但也可用用花青调藤黄加少量的墨画绿色的 竹子。
• 写意中国画用笔简练、豪放、洒落,通过所表现 的物象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喻物名志。作品中诗、 字、画、印于一体,联想丰富,意境高远。
国画工具和材料
• 笔:分大、中、小号。有羊豪、狼豪、兼 毫之分。
国画工具和材料
• 墨:常用的有油烟墨和松烟墨,放在砚盘 中加水研磨后可用。出学者,用中华墨汁、 一得阁墨汁。
4、竹子的画法
竹叶:
倒垂的竹叶
竖 起 的 竹 叶
竹竿:
竹竿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临摹: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返回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谢 谢 观 看 !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美术第2课:借物寓意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齐白石《茶具梅花图》
作品一简练的笔法画 了一个茶壶,两个茶 杯,一支红梅。
这恰恰体现了齐白 石“作画妙在似与不 似之间,太似为媚俗 ,不似为欺世。”
中国画还追求笔墨情趣,正所谓 “有笔有墨谓之画”。中国画
的绘画技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比 如老师喜欢荷花,“出淤泥而不 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被 历代文人墨客誉为“花君子”。
• 吴熙载(1799-1870),原名廷扬,字熙载, 后以字行,改字让之,亦作攘之,号让翁、 晚学居士、方竹丈人等。江苏仪征(今扬 州)人。清代篆刻家、书法家。
《兰花图》郑思肖
兰花图题诗
• 向来俯首问羲皇, • 汝是何人到此乡。 • 未有画前开鼻孔, • 满天浮动古馨香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1.我热爱这种浑然天成的泥泞。泥泞 诞生了 跋涉者,它给忍 辱负重 者以光 明和力 量,给苦 难者以 和平和 勇气。 一个伟 大的民 族需要 泥泞的 磨砺和 锻炼,它 会使人 的脊梁 永远不 弯,使 人在艰 难的跋 涉中懂 得土地 的可爱 、博大 和不可 丧失,懂 得祖国 之于人 的真正 含义。 当我们 爱脚下 的泥泞 时,说明 我们已 经拥抱 了一种 精神。

4.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 些许爽 朗的情 怀,时光 告诉你,青春是 一种年 龄,亦 是一种 心境。 只是,来 日不多,你身处 的境地 已经很 明白地 告诉你:自己孩 提时的 理想是 否成真 ,自己 生命的 质量显 现了一 种什么 样的光 色。

5.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 ,你仍 会在自 己的脸 庞上刻 下饱经 风霜的 印痕,时 光仍会 在你的 履历中 重重地 绘下一 幅图画 。
第二课 借物寓意
什么是借物寓意?
• 中国画的“借物寓意”是指画家借助表现 值物本身的属性,来寓意自己的精神追求 和气节。它并不是硬加到作品上,而是要 善于抓住动植物与人的某种思想情感的联 系,加以艺术的夸张,在表现自然、歌颂 生命的同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 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国画四君子
观看课本《蔬果图》

2.只要不必希求太多——向朋友、向 爱情,尤 其是向 生活。 是否记 得?我们 曾经多 么专注 地设计 美妙的 未来,我们是 如何细 致地描 绘多彩 的前途,然而,尽 管我们 是那样 固执、 那样虔 诚、那 样坚韧 地等待,可生活 却以我 们全然 没有料 到的另 一种面 目呈现 于面前 。

3.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 真快,一 生的一 半儿已 经烟飞 云散。 无论如 何,时 光是无 情的,青 春不会 因为你 的期盼 而凝滞,也不会 因为你 曾有的 虚度而 有半丝 的缓慢 。

6.苹果落地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现象,其 现象背 后也始 终包含 着万有 引力的 本质。 但只有 牛顿最 先透过 现象看 到了本 质。透 过现象 看本质,这需要 背景知 识的储 备,更需 要积极 的持恒 的思维 状态。

7.个性并非社会的敌人,而是社会的逻 辑前提 。社会 是人之 共性和 个性的 统一体;共性相 约,个性 相得;共性是 社会的 基础,个 性是社 会的灵 魂。扼 制个性 便是扼 制了社 会之根 本。
第三单元 笔墨丹青
活动二 借物寓意
荷花的画法
用 提 笔 侧 峰 湿 笔 画 出 荷 叶
用 提 笔 中 峰 半 湿 笔 画 出 慈 姑 叶
用 大 白 云 笔 中 峰 干 笔 画 出 荷 叶 及 慈 姑 杆
用 长 峰 兼 毫 笔 半 侧 峰 半 湿 笔 画 出 荷 花
用 大 白 云 笔 中 峰 干 笔 画 出 荷 叶 及 慈 姑 的 叶 脉
用 大 白 云 笔 中 峰 干 笔 画 出 水 草 , 后 题 字 完 成
作品赏析
返回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学生练习
画一幅写意荷花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评价总结
•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谈谈再作画实践 中的收获和体会,并对自己的作品作出评 价。
• 吾家洗砚池头树, • 个个花开淡墨痕, • 不要人夸好颜色, • 只留清气满乾坤。
比较两幅图片的异同?
中国画
照片
齐白石《家雀》
画面中笔墨很少,虽留有 大片空白,但画面充满情 趣。你可以把画面想象成 天水云雾,或者什么都不 表示,只是一种感觉,一 种印象,从而达到一种“ 无画之处皆成妙境”的效 果

8.创新是人的才能的最高表现形式,是 促使人 类社会 不断前 进的车 轮。纵 观历史,每一位 取得卓 越成就 的人,无 不是敢 于创新 的。敢 于创新 ,是一 种极为 宝贵的 精神,我 们都应 该学习 。
感谢观看,欢迎指导!
美术 第二课_借物寓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