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观遗传学与癌症肿瘤

合集下载

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治疗一直是医学领域的难点之一,而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逐渐深入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的可能。

本文将从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基础知识入手,探讨它们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遗传信息传递、遗传变异等的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是DNA。

DNA,又称为脱氧核糖核酸,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遗传物质,它内部编码着所有基因,是遗传信息的主要载体。

研究DNA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基因突变及遗传病的发生,从而为治疗提供基础。

表观遗传学是指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通过某些化学修饰来调节基因的表达,也就是决定哪些基因需要表达出来。

这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表观遗传学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可以影响细胞的生命周期、增殖、分化和凋亡。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肿瘤治疗上,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首先,基因检测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根据肿瘤的不同类型,基因突变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对于患者的基因检测结果,医生可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作出更加有效和安全的治疗方案。

基因检测可以同时检测出肿瘤某些常见致病基因突变和适用于该基因突变的药物。

这种药物往往是靶向治疗药物,只攻击有突变的肿瘤细胞,而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伤害。

其次,表观遗传学对于肿瘤治疗的策略有着巨大影响。

在肿瘤细胞生长和分裂过程中,表观遗传学修饰的异常往往是导致细胞增殖和癌症的重要因素之一。

针对这些异常修饰,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些针对表观遗传学修饰的药物,如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这些药物都可以抵制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从而达到抑制肿瘤发展的目的。

总之,通过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研究,科学家们研究出了一些能够靶向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使治疗更加有效安全。

此外,对于不同的肿瘤,也可以通过检测其遗传信息和表观遗传学修饰来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大大提高肿瘤治疗的成功率。

随着遗传学与表观遗传学的不断深入研究,相信肿瘤治疗将会取得更加显著的进展。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标志物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标志物

▪ 非编码RNA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非编码RNA是一类不编码蛋白质的RNA分子,具有调节基因 表达的功能。 2.肿瘤组织中往往存在非编码RNA的异常表达,因此检测非编 码RNA的变化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非编码RNA检测技术的发展,为肿瘤的精准诊断和预后评估 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应用
▪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标志物发现中的应用
1.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由肿瘤细胞产生 或释放到血液、体液中的物质,可用于肿瘤的诊断、预后评估 和疗效监测。 2.表观遗传学技术可以帮助发现新的肿瘤标志物,提高肿瘤的 早期诊断准确率。 3.通过研究肿瘤标志物相关的表观遗传变化,可以进一步了解 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机制,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
1.Cyfra21-1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志物,对肺癌的早期诊断、 病情监测、疗效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2.Cyfra21-1水平升高还可见于肺炎、肺结核等良性疾病,需 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和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判断。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标志物
表观遗传调控肿瘤标志物
▪ 组蛋白修饰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组蛋白修饰是另一种常见的表观遗传修饰,可以影响染色体 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2.肿瘤组织中往往存在组蛋白修饰的异常,因此检测组蛋白修 饰的变化可以为肿瘤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 3.组蛋白修饰检测技术的不断发展,为提高肿瘤诊断的准确性 和灵敏度提供了新的工具。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诊断中的应用
1.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以作为肿瘤早期诊断的生物标志物,为肿瘤的早期发现和治疗提供重要 的参考信息。 2.通过检测表观遗传学的改变,可以判断肿瘤的类型、分期和预后,有助于制定个性化的诊疗 方案。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随着肿瘤学的研究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肿瘤的认识越来越深刻。

在过去,人们认为肿瘤是由于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接下来人们发现,除了基因突变之外,表观遗传学也对肿瘤的产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指基因表达的非遗传性过程,例如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关联性备受关注,表观遗传学可以影响癌细胞的分化、增殖以及凋亡等基本过程,进而影响癌症的发生。

肿瘤常见的表观遗传学变化是基因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化通常指的是DNA上五碳糖的甲基化,它是一种可逆、转录过程的表观遗传学修饰,与表观遗传学的其他修饰相比,DNA甲基化是增殖细胞中最稳定、最持久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

而组蛋白修饰是指对组蛋白N端氨基酸残基的化学修饰。

组蛋白修饰包括甲基化、磷酸化、乙酰化、泛素化等。

这些修饰可以影响组蛋白染色质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调控基因的表达水平。

在表观遗传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许多与肿瘤相关的基因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

这些变化可能会导致基因的表达水平的改变,进而影响到肿瘤生物学过程。

例如,一个肿瘤抑制基因如果由于DNA甲基化被沉默了,那么就可能会失去对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同时,如果一个促进癌细胞生长的基因由于组蛋白修饰而变得超表达,那么就会促进肿瘤的生长。

因此,探究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学变化对于识别肿瘤分子标志物、发展新的癌症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表观遗传学对肿瘤分子诊断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 作为肿瘤诊断的生物标志物肿瘤诊断常规的方法是通过组织学检查、病理学检查、血液生化指标等手段来发现。

但是这些方法都有各自的局限性,不能满足高精度的肿瘤诊断需求。

因此,人们开始研究肿瘤的分子标志物,这些分子标志物包括DNA、RNA、蛋白质等。

通过识别肿瘤的分子标志物,可以发展出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肿瘤分子诊断方法。

表观遗传学中的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变化就是常见的肿瘤分子标志物。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表观遗传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表观遗传学指的是影响基因表达的遗传变异,这些变异不会改变DNA序列,但会影响基因调控。

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作用逐渐显现,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兴趣。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的关系表观遗传学是研究遗传物质如何影响个体表现而不影响DNA序列的学科。

在人类发育和生长过程中,DNA序列上的遗传信息始终不变,但表观遗传调控方式的变化则会影响个体的健康状态。

与DNA序列不同,表观遗传学调控方式如何被维护、复制和转移这些问题已经得到了初步解答。

表观遗传学作为一个研究肿瘤发生和治疗的新兴领域,得到了日益增长的研究关注。

肿瘤的发生与治疗是复杂多变的过程,涉及到多个环节。

研究表观遗传学以一个新的视角来解析这些复杂环节,从而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表观遗传学调控与肿瘤发生和治疗的关系也成为这一领域研究的热点。

表观遗传学与肿瘤治疗的应用表观遗传学调控肿瘤中的基因表达并影响肿瘤的生长和恶性转化。

抑癌基因的失活和促癌基因的过度表达是肿瘤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表观遗传调控对这些基因的调节在肿瘤治疗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表观遗传学调控的一个最新研究成果是,如果在肿瘤中存在某些特定的调节分子,那么使用特定的药物可以恢复这些分子的表达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例如,药物能够阻断肿瘤细胞内化学信号的传导,从而降低肿瘤的生长并促进其自我毁灭。

这种药物和治疗肿瘤的方式都是以表观遗传学的调控机制为基础的。

此外,表观遗传学在免疫治疗中也渐渐发挥了重要作用。

细胞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型的癌症治疗方法,而表观遗传学则关系着对于癌症免疫应答的调控。

比如说ATM基因在癌症治疗中是一种很有效的肿瘤免疫质量增强剂,而调控该基因也是由表观遗传学控制的。

总的来说,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作用越来越显著。

展望未来,随着对体外分化信号和表观遗传控制机制的深入研究,表观遗传学在肿瘤领域的应用将日趋普及,并为癌症治疗与免疫治疗带来更加便利的实践方法。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的关系癌症是当代人类最为普遍的疾病之一,全球每年有数百万人因癌症而失去生命。

虽然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癌症的病因和机制仍然不为人类所完全理解。

表观遗传学作为遗传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分支,开始向我们揭示癌症的复杂性和深度。

本文将从表观遗传学的角度探讨癌症的发生和发展,并介绍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在不改变其DNA序列的情况下,遗传信息如何被调控和转录的学科。

生物体的基因组中不同的基因调控区域能够通过表观修饰来激活或关闭不同的基因。

这种修饰可以通过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非编码RNA的调节等方式进行,同时这种修饰可以被可逆地调整,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和细胞过程的发生。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研究中的应用主要是探索癌症细胞中的表观遗传变化,因为癌细胞的表观遗传信息往往与正常细胞有很大的区别。

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的一种重要形式,是指DNA上添加甲基基团,从而调节基因的表达。

癌细胞中往往存在大量的DNA甲基化现象,对于癌细胞中高甲基化的基因,其表达往往被抑制。

而对于低甲基化的基因,其表达往往被增强。

这种现象就是我们常听到的“癌基因”和“抑制基因”概念。

另一方面,组蛋白修饰是通过一种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来对组蛋白分子进行修饰,从而调控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的表达。

如乙酰化代表着基因的激活状态,而甲基化则表示基因的关闭状态。

这些表观遗传现象一旦发生异常,就有可能导致细胞的癌变和癌症的发生。

表观遗传因素不仅与癌症的发生有关,同样也与癌症的治疗有着重要关联。

例如,在治疗癌症时,常用的放化疗药物通过干扰癌细胞中的表观遗传调控,来实现对癌细胞的杀灭。

近年来,研究人员正在寻找其他合适的癌症治疗方案。

由于表观遗传变化是可逆的,因此未来可能通过逆转表观遗传学的特定变化来治疗癌症。

这样的治疗方案就不会像放化疗药物一样,对正常细胞也产生危害。

总之,表观遗传学和癌症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表观遗传学变化可能导致癌细胞的发生和发展,同时也为板筐治疗和预防癌症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肿瘤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可以在人体内部形成异常的组织,它们往往是无序的和无法控制的。

然而,现代医学研究与治疗技术的发展,为患者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治疗方法。

分子遗传学和表观遗传学是两种新颖的治疗手段,对于肿瘤治疗有着一定的应用。

分子遗传学是一门研究生物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探究生物分子在细胞中的作用机制,将分子层面的信息研究应用到医学领域。

这里最常见的应用是抗肿瘤药物的研究和开发。

肿瘤细胞的分子机制不同于正常细胞,它们会产生各种异常的蛋白质,影响细胞分裂和生长。

因此,科学家经常将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进行比对,寻找与肿瘤相关的蛋白质,这也称为分子标记。

随着技术的进步,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检测和分析这些标记物,以便制备更精确的药物,利用药物释放到体内,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在肺癌等一些难治肿瘤的研究中,科学家把重点放在寻找抗衰老基因之一的P53样蛋白。

这个蛋白质分子与生长因子有关,能够控制多种信号通路。

具体到肿瘤治疗,利用药物来抑制癌细胞中的P53样蛋白既可以阻止细胞增长,又可以抑制癌细胞的转移。

研究表明,这种药物在破坏癌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的负面影响也很小。

表观遗传学是指研究分子标记与基因表达之间的关系的学科。

它探索基因在不同状态下的表达情况、细胞响应和环境压力的反应,以期寻找与肿瘤相关的分子标记。

例如,一些基因的转录和翻译过程可以通过DNA甲基化和乙酰化进行调节,表观标记的变化会直接导致基因表达的改变。

因此,通过研究这些分子标记,可以找到影响肿瘤进展的关键因素。

由于多数癌症的病因极其复杂,表观遗传学的治疗方法至今尚且处于起步阶段。

但我们仍有理由相信,科学家找到的一些新药物会对治疗癌症产生革命性的影响。

例如,目前正研究的一种神经生长因子,它与肿瘤恶化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在细胞分泌这种神经生长因子的同时,即可利用化学或生物药物抑制它的功能,恢复正常细胞的生长,治疗肿瘤。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它对患者和家人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包括手术,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

然而,由于癌症病因的复杂性以及患者个体差异,这些治疗方式并没有完全解决癌症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表观遗传学不断地成为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

表观遗传学是指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研究。

在癌症治疗中,表观遗传学可以被用来改变细胞表观基因组,从而抑制肿瘤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表观遗传学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DNA去甲基化剂癌症是一种特定细胞类型的疾病,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不正常的基因表达模式。

癌症细胞中的一些基因表达过高或过低,导致细胞变异并引起肿瘤的发展。

DNA去甲基化剂是一种在表观遗传学中广泛研究的药物。

它们通过改变DNA甲基化模式来控制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

由于它们具有低毒性和高效性,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将DNA去甲基化剂作为治疗癌症的方法之一。

组蛋白修饰剂组蛋白修饰剂是另一种具有治疗癌症潜力的表观遗传学药物。

组蛋白是一种能够增加DNA紧密包裹程度的蛋白。

在癌症细胞中,组蛋白可能会被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的不正常表达。

组蛋白修饰剂是一种可以恢复正常组蛋白修饰的药物。

它们可以改变细胞表观基因组,从而抑制癌症细胞的生长。

目前已经有很多组蛋白修饰剂在癌症治疗中获得成功,它们包括谷氨酰胺去甲基化剂和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

RNA干扰RNA干扰是一种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它涉及到小分子RNA的利用,作用于mRNA,从而抑制基因表达。

RNA干扰可定向选择靶基因,从而产生最大的杀伤作用。

近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能够利用RNA干扰原理治疗癌症的药物。

许多研究探索了与siRNA和miRNA有关的疗法。

事实证明,RNA干扰疗法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症的发展,并提供了更广泛的治疗机会。

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一种利用机体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的方法。

它涉及到激活或重建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让它能够清除体内的癌症细胞。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表观遗传学是指一种研究细胞与个体表现型(包括某些性状、疾病发生、个体发育、细胞分化及致癌等)与环境影响(如饮食、药物等)相关的分子生物学学科。

随着研究的深入和进展,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一种新型的癌症诊断方法。

本文将介绍表观遗传学在癌症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一、DNA甲基化和癌症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的序列上,将苯环上的一个碳原子甲基化,形成5-甲基脱氧胞苷酸(5mC)。

在人类细胞转化为癌细胞时,DNA甲基化是一个常见的表观遗传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抑制肿瘤抑制基因或激活癌基因的表达,从而导致癌症的发生。

DNA甲基化在癌症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消化系统肿瘤中,DNA甲基化被广泛调节,这种表观遗传变化与肿瘤的诊断、预后与治疗效果有关。

因此,利用DNA甲基化的变化在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二、表观遗传标记和癌症表观遗传标记是指染色质的上的修饰。

例如,组蛋白去乙酰化、乙酰化或甲基化。

表观遗传标记可以调节基因的表达或沉默,从而影响细胞生长和分化。

某些表观遗传标记表现出癌症特异性,它们可以作为癌症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标记。

已有多项研究证实,表观遗传标记具有应用于癌症早期诊断的潜力。

例如,在结肠癌中,某些特定的表观遗传标记与肿瘤的早期发现和预后关系密切。

因此,利用表观遗传标记的表现模式可以开发高度特异和敏感的癌症早期诊断方法。

三、临床应用前景目前,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表观遗传学作为一种新兴领域,已经吸引了大量的关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表观遗传的分析方法将更加精确和全面。

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例如,在基因诊断方面,我们可以根据特定的表观遗传特征来确定某些基因突变的发生和发展;在药物研发方面,我们可以利用表观遗传技术寻找化疗的靶点和模拟药物的作用方式;在预后评估方面,我们可以根据表观遗传的变化和模式来评估肿瘤的预后和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观遗传学与癌症肿瘤
卢向成20121220
摘要:表观遗传学是指研究基因表达或蛋白表达的改变不涉及DNA序列变化,但又可以通过细胞分裂和增殖而稳定遗传现象的遗传学分支领域。

其研究对象是表观遗传修饰,目前认识到的表观遗传修饰主要包括DNA甲基化、组蛋白修饰和染色质重塑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表观遗传学认识的深入,尤其是DNA甲基转移酶抑制物、组蛋白乙酰化抑制剂等在治疗肿瘤患者的成功临床应用,表观遗传学逐渐成为肿瘤研究的热点。

主要对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两种表观遗传修饰的分子调控机制、与肿瘤发生的关系及其在肿瘤的表观遗传治疗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表观遗传学、癌症、肿瘤
1表观遗传学表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

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基因组印记(genomic impriting),母体效应(maternal effects),基因沉默(gene silencing),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RNA editing)等。

表观遗传学是与遗传学(genetic)相对应的概念。

遗传学是指基于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基因突变、基因杂合丢失和微卫星不稳定等;而表观遗传学则是指基于非基因序列改变所致基因表达水平变化,如DNA甲基化和染色质构象变化等;表观基因组学(epigenomics)则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

2癌症肿瘤中存在表观遗传修饰的异常
2.1 DNA甲基化修饰与癌症肿瘤
DNA甲基化是指在DNA甲基转移酶(DNMTs)的催化下,将甲基基团转移到胞嘧啶碱基上的一种修饰方式。

它主要发生在富含双核苷酸CpG岛的区域,在人类基因组中有近5万个CpG岛[5]。

正常情况下CpG岛是以非甲基化形式(活跃形式)存在的,DNA甲基化可导致基因表达沉默。

DNMTs的活性异常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例如位于染色体上的DNMT3B基因突变可导致ICF综合征。

有报道[6]表明,重度女性侵袭性牙周炎的发生与2条X染色体上TMP1基因去甲基化比例增高有关。

DNMT基因的过量表达与精神分裂症和情绪障碍等精神疾病的发生也密切相关。

风湿性疾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特别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DNA甲基化之间关系已经确定[7],在SLE病人的T细胞发现DNMTs活性降低导致的异常低甲基化。

启动子区的CpG岛过度甲基化使抑癌基因沉默,基因组总体甲基化水平降低导致一些在正常情况下受到抑制的基因如癌基因被激活[8],都会导致细胞癌变,进而导致癌症的产生。

2.2 组蛋白修饰与癌症肿瘤
组蛋白的修饰包括乙酰化、甲基化、磷酸化、泛素化、糖基化、ADP核糖基化、羰基化等,组成各种组蛋白密码。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乙酰化、甲基化。

一般来说,组蛋白乙酰化标志着其处于转录活性状态;反之,组蛋白低乙酰化或去乙酰化表明处于非转录活性的常染色质区域或异染色质区域。

乙酰化修饰需要乙酰化转移酶(HATs)和去乙酰化酶(HDACs)参与。

组蛋白修饰酶异常可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各
种疾病,例如,H4K20的三甲基化是癌症中的一个普遍现象。

甲基化CpG2结合蛋白2(MeCP2)可使组蛋白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浓缩而失活,其中Rett综合征就是MeCP2的突变所致
3表观遗传修饰与癌症肿瘤治疗
3.1DNA甲基转移酶抑制物
20多年前,人们就提出了DNA的甲基化可能是很好的药物治疗靶点,希望通过药物来使得DNA整体甲基化增加(抑制癌症基因)、而CpG岛(cytosine 5'to guanine,胞嘧啶鸟嘌呤二核苷酸)还原成原来未甲基化状态(激活抑癌基因)。

但是,进展一直较为缓慢。

在药物设计与发现角度,是整体甲基化对癌症的发展起到主要作用还是局部甲基化起主要作用?这个方面,一直不是很明确。

如果两方面都重要,只抑制一个途径而对另一途径不受影响,是否可以抑制癌症?可以供设计或筛选药物的具体靶点又是哪一个或哪些?这些问题直到最近随着5-氮杂胞苷(5-azacitidine 或5-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decitabine,)的先后上市才得到了部分答案。

5-azacitidine和decitabine主要是通过并入DNA的富CG区域,所形成的复合物为活性极强的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从而发挥作用的。

由于剂量较低,因此,其他区域的甲基化并未受影响[1]。

目前,在以DNA去甲基化作用为靶标的药物研究开发方面有了较大的进展。

苷类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作用机理是在体内通过代谢形成三磷酸脱氧核苷,在DNA复制过程中代替胞嘧啶,与DNMTs具有很强的结合力。

核苷类似物5 氮杂胞苷(5 azacytidine)是第一个发现的甲基化抑制剂,最初被认为是细胞毒性物质,随后发现它可抑制DNA甲基化和使沉默基因获得转录性,用于治疗高甲基化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低剂量治疗白血病。

其他核苷类DNA甲基转移酶抑制剂有5 氮 2 脱氧核苷(5 aza 2′ deoxycytidine),Zebularine(5 azacytidine的衍生物)[19],5 Fluoro 2′ deoxycytidine,RG108,Procainamide,Psammaplins(4 amino benzoic acid衍生物),MG98(寡聚核苷酸)等。

DNA甲基化抑制剂Procainamide可用于抗心律失常。

另外在茶叶和海藻中提取的EGCG也显示具有体外活性。

临床中应用反义寡核苷酸对DNA甲基转移酶进行抑制正在进行实验。

正在开发中的化合物较多。

抑制物临床治疗癌症肿瘤的前景广泛。

3.2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
目前发现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 Inhibitor)有近百种。

其中FK228主要作用机制是抑制肿瘤细胞内组蛋
白去乙酰化酶(HDAC)活性,引起乙酰化组蛋白的积聚,从而发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周期阻滞、促进细胞凋亡或分化等作用[18]。

FK228单独用药或与其他药物或方法联合应用表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同时还可阻碍血管生成,具有抑制肿瘤转移、逆转耐药性、调节免疫力等作用。

FK228还具有治疗炎症、免疫性疾病、视网膜新生血管疾病及神经系统等多种疾病的药理学作用. 3.3 联合治疗
DNA甲基化抑制剂与HDAC抑制剂联合应用治疗疾病可能具有协同作用。

进行表观修饰治疗后的细胞可能对于化疗、干扰素、免疫治疗更具有敏感性。

在癌症的治疗方面,应当包括遗传治疗和表观遗传治疗两个方面,同时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表观修饰的方法对病人进行治疗对人类疾病意义重大。

3.4 其他方法
人胚胎干细胞保留有正常基因印记,这些干细胞可能具有治疗意义[20]。

另外,在女性细胞中非活性的X染色体中存在正常的野生型基因,如果选择正确的靶点,就有可能激活这个正常但是未被利用的野生型基因,从而对其进行基因治疗。

有报道[21]运用RNAi技术沉默胰岛β细胞相关基因,抑制胰岛淀粉样形成可能
用来治疗糖尿病。

短链脂肪酸(SCFAs)丙戊酸钠用于抗癫痫,丁酸可用来治疗结肠癌[22]等。

siRNA可在外来核酸的诱导下产生,通过RNA干扰(RNAi)清除外来核酸,对预防传染病有重要作用。

目前,RNA干扰已大量应用于包括肿瘤在内的疾病研究,为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4 结语
从表观遗传学提出到现在,人们对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疾病的发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人类表观基因组计划(human epigenome proiect,HEP)已经于2003年开始实施,其目的是要绘制出不同组织类型和疾病状态下的人类基因组甲基化可变位点(methylation variable position ,MVP)图谱。

这项计划可以进一步加深研究者对于人类基因组的认识,为表观遗传学方法治疗人类复杂疾病提供蓝图[1]。

但是,表观遗传学与人类生物学行为(临床表型)有密切关系,人类对表观遗传学在疾病中的角色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

应更进一步研究表观遗传学机制、基因表达以及与环境变化的关系,有效减少表观遗传疾病的发生风险,努力探索这片造福人类的前沿领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