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发作性头痛和精神异常为主症的良性颅内压增高1例报告

合集下载

《良性颅高压综合症》PPT课件

《良性颅高压综合症》PPT课件

流行病学
本症多发于肥胖者、青春期或年轻女性。 据报道90%以上患者为女性,并且90%以上 患者为肥胖症患者,在美国普通人群中发 病率为每年1/10万但在20-40岁的肥胖女性 中为每19/10万(Durcan等1988)。
精品文档
良性颅内高压症-临床表现
精品文档
诊断步骤
1.病史 2.神经系统检查 3.三主征 4.影像学检查
精品文档
治疗
腰穿
不仅是诊断手段,也是治疗良性颅内高压症的主要手段在1至数天内可重复穿
刺。经过数次重复腰穿相当一部分患者在短时间内可被治愈(大约1/3的患者),经过
重复穿刺能保持正常脑脊液压力增高在6个月内治愈;余下的大部分患者则需同时应用
药物治疗。
药物
治疗常用的药物有:1.减少脑脊液形成的碳酸酐酶抑制剂(如乙酰唑胺
精品文档
鉴别诊断
主要有硬膜静脉窦隐性栓塞 弥漫性脑胶质瘤病 癌性脑膜炎 肉芽肿性脑膜炎及微型脑动脉畸形等 以上病变的主要特征是都能引起头痛,视盘水肿,严重颅
内压增高,但在影像学检查中无占位性病变,可见神经体 检中无其他定位体征。脑硬膜静脉窦栓塞(包括脑大静脉 栓塞)与良性颅内压增高症在临床上有时几乎无法区别但 脑硬膜静脉窦栓塞发病急,头痛多位于顶部并可有癫痫发 生。注意MRI或增强对比CT时上矢状窦的形状有助于鉴别 诊断。
良性颅高压综合症
精品文档
颅内压的形成与正常值
成人颅腔的容积基本恒定: 约1400~1500ml
颅内容物有三种: 脑组织、脑脊液和血液
三种内容物的体积与颅腔容积相适应,使 颅内保持着稳定的压力称为颅内压。 (intracranial pressure ICP)
精品文档
Monro-Kellei原理 Monro,1783年提出假说,40年后Kellie实

良性高颅压症:附27例病例报告及12例随访结果

良性高颅压症:附27例病例报告及12例随访结果

良性高颅压症:附27例病例报告及12例随访结果
王燕;刘群
【期刊名称】《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年(卷),期】1991(008)003
【摘要】本文报告了经 CT,MRI、脑血管造影、腰穿囊虫间凝试验等检查无异常的高颅压27例随访12例。

经用激素、甘油等药物治疗后病情明显好转,临床诊断良性高颅压。

值得注意的是对本病的诊断必须慎重,对疑有良性高颅压者,必须做全面检查,以排除其它情况,并且应定期复查随访。

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较好。

本病病因是否与变态反应有关值得探讨。

【总页数】3页(P148-150)
【作者】王燕;刘群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3.205
【相关文献】
1.变异性格林-巴利综合症伴良性高颅压但CSF蛋白始终正常1例 [J], 邵亚;曹骅;李妍怡;东红
2.良性高颅压脑脊液免疫蛋白变化1例分析 [J], 贾月萍;曾丽萍;胡有吉
3.侧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良性高颅压1例 [J], 赵博熙;王业忠;李令建;赵东;许辉
4.卵巢勃瑞纳氏瘤(附12例良性及1例恶性病例报告及讨论) [J], 赵玉田
5.良性高颅压诊断问题探讨──附32例分析 [J], 楚功仁;何林修;马钖鼎;史锡文;李洪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 例临床分析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 例临床分析

良性颅内压增高症1 例临床分析良性颅内压增高症(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BIH)或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 idiopathic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IIH)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综合征,因其病因复杂,临床容易误诊。

临床上此类患者几乎总是首先被考虑为脑瘤所致的颅内高压症,故临床上又称假性脑瘤(pseudotumor cerebri,PTC)[1]。

主要临床表现为头痛,平卧时进行性加重,可伴有恶心、呕吐、头晕、视物模糊、复视等。

1. 临床资料患者,男,19岁。

主因“间断头痛5天”于2012 年5月8 日入院。

入院前9d 因受凉后出现感冒,伴低热症状。

入院前5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头痛,呈阵发性搏动性头痛,每次持续数分钟,以颞、额部为主,伴恶心、呕吐、视物不清,无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无头晕、走路不稳,无耳鸣、耳聋,无肢体麻木及无力,无大小便失禁,无四肢抽搐、意识障碍等。

于当地社区门诊诊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输液治疗,体温趋于正常,但头痛症状无明显减轻,于2012-05-08 日于我院急诊行头部CT示: 未见明显异常。

建议行MRI检查。

遂入院。

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脂代谢紊乱等病史,无烟酒不良嗜好。

入院查体:体格检查:T:36.6℃,P:68次/分,R:18次/分,BP:115/60mmHg。

专科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流利,高级智能正常。

双侧眼球运动充分,未见水平眼震,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0mm,光反射灵敏。

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咽反射灵敏。

四肢肌力5级,肌张力正常,腱反射(++),双侧巴氏征阴性。

深浅感觉系统未见异常。

指鼻试验、跟膝胫试验稳准,Romberg征睁眼、闭眼均稳准。

颈强,克氏征、布氏征阳性。

实验室检查大致正常。

入院第二天行腰椎穿刺术,测脑脊液压力为600mmH2O,脑脊液常规生化除氯化物(119mmol/L) 稍低外,余正常。

良性颅内压增高5例报告

良性颅内压增高5例报告

良性颅内压增高5例报告
莫晔;刘胜利
【期刊名称】《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年(卷),期】1995(12)5
【摘要】良性颅内压增高5例报告莫晔,刘胜利攀枝花钢铁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617023)关键词颅内压,综合征良性颅内压增高(benignintracranialbypertension,BIH)是以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等表现为特征,预后良好的一种综合征。

...
【总页数】2页(P273-274)
【关键词】颅内压;综合征;病理;病因;治疗
【作者】莫晔;刘胜利
【作者单位】攀枝花钢铁公司总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42.89
【相关文献】
1.婴儿良性颅内压增高症临床分析(附53例报告) [J], 张新刚;张玉珏;张小妮;郁苗
2.缺铁性贫血致良性颅内压增高症一例 [J], 陈明;于彦;林亚航;段淑荣;毕胜
3.以发作性头痛和精神异常为主症的良性颅内压增高1例报告 [J], 汪健;罗兰;席刚明
4.幼儿急疹并良性颅内压增高临床分析 [J], 尹小平;栾小英
5.良性颅内压增高症手术治疗11例报告 [J], 秦培韬;李栋平;邓洵鼎;封雨;王典春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抗GAD65_和抗GABABR_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_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抗GAD65_和抗GABABR_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_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第 49 卷第 6 期2023年 11 月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Journal of Jilin University(Medicine Edition)Vol.49 No.6Nov.2023DOI:10.13481/j.1671‑587X.20230626抗GAD65和抗GABA B R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苏杭, 李佳, 曾慧宾, 陈加俊(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0033)[摘要]目的目的:分析脑脊液(CSF)双抗体阳性自身免疫性脑炎(AE)患者的临床表现和诊疗过程,为该类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CSF中抗谷氨酸脱羧酶(GAD)65和抗γ-氨基丁酸B型受体(GABA B R)双抗体阳性AE患者的临床表现、头部核磁共振成像(MRI)、脑电图(EEG)、CSF特征及预后,并结合文献进行复习。

结果结果:患者,男性,47岁,亚急性起病,病情逐渐加重,主要表现为头痛和发作性抽搐,意识模糊,头部MRI提示病灶位于大脑镰右侧额顶枕叶,CSF检测抗GAD65和抗GABA B R双抗体阳性,EEG有异常的尖波及慢波,诊断为AE,患者经抗炎等对症治疗逐渐好转并出院,继续口服激素治疗,5个月后再次复发,急性起病,表现为抽搐伴口角流涎,头部MRI提示右侧颞叶异常高信号影,行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患者好转。

结论结论:CSF双抗体阳性AE患者复发可能性较大,激素抗炎治疗有效,在颅内病变定位于额顶枕叶时需考虑出现抽搐等症状,并及早完善EEG等检查。

[关键词]谷氨酸脱羧酶65;γ-氨基丁酸B型受体;自身免疫性脑炎;脑脊液;脑电图[中图分类号]R741[文献标志码]BAutoimmune encephalitis with positive anti-GAD65 andanti-GABA B R double antibodies:One case report andliterature reviewSU Hang, LI Jia, ZENG Huibin, CHEN Jiajun(Department of Neurology, China-Japan Union Hospital,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33, China)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performance and diagnosis process of the autoimmune encephalitis (AE) patients with positive double antibodies in the cerebrospinal fluid(CSF), and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such patients.Methods: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 of the head, electroencephalogram (EEG), CSF characteristics, and prognosis of one patient with AE positive for anti-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GAD)65 and anti-γ-aminobutyric acid B receptor (GABA B R)double antibodies in the CSF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and the literatures were reviewed.Results:The patient was a 47-year-old male with subacute onset and progressively aggravated symptoms, mainly presenting with headaches and episodic convulsions,and blurred consciousness.The MRI results of the head suggested that the lesions were located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cerebral falx in the frontal and parieto-occipital lobes;the CSF was positive for the anti-GAD65 [文章编号] 1671‑587X(2023)06‑1604‑06[收稿日期]2023‑02‑10[基金项目]吉林省科技厅科研项目(20200201451JC);吉林省神经系统疾病精准医学诊疗中心项目(20200602045ZP)[作者简介]苏杭(1997-),女,吉林省辽源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

良性颅内高压症疾病研究报告

良性颅内高压症疾病研究报告

良性颅内高压症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良性颅内高压症所属部位:头部就诊科室:内科,神经内科病症体征:定位体征,颅内压增高,视野缩小疾病介绍:什么是良性颅内高压症?良性颅内高压症是怎么回事?良性颅内高压症(BENIGN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又称原发性颅内压增高症(PRIMARY INTRACRANIAL HYPERTENSION),假脑瘤症(PSEUDOCEREBRI TUMOR),以颅内压增高为特征,常以头痛起病,可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由QUINCKE于1891年首先报道,病因至今不明(一)发病原因究其病因可有内分泌及代谢障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药物及毒素等,也有原发性良性颅内高压,即原因不明者(二)发病机制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是在数周或数月内发展起来的颅内高压,至于引起颅压增高的直接原因是由于脑实质本身的肿胀,抑或是脑脊液变化所致现仍无定论,多数人认为是脑脊液吸收障碍所致,但证据不多KARAHALIOS等(1996)发现:所有良性颅内压增高症的患者都有脑静脉压增高,在这种情况下脑脊液吸收受阻,可引起颅压增高,但脑静脉压升高是颅内压增高的原因抑或是结果尚不清楚,在对良性颅内高压症患者进行持续脑脊液监护时发现,脑脊液压力存在着不间断地,无规则地波动性升高,当压力升高呈平台状持续20~30MIN后,会突然降至正常水平,就像把增加的CSF引流出去(JOHNSTON与PATERSON ,1974),相当一部分患者据报道有月经不调或闭经,有些是孕妇,有些有内分泌系统功能不调,还有的服用过四环素,吲哚美辛,口服避孕药或其他激素,也有报道与维生素A中毒有关,据推断上述情况均与良性颅内压增高有关,但无实质性证据症状体征:良性颅内高压症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良性颅内高压症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临床最常见的症状是头痛(94%);其次有一过性视力模糊(68%);搏动性颅内噪音(58%);复视(38%,多为水平性)或失明(30%)。

上海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14

上海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_真题-无答案014

上海神经内科模拟题2021年(131)(总分90.XX02,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REM睡眠约占总睡眠时间的比例为A. 5%~10%B. 10%~15%C. 15%~20%D. 20%~25%E. 25%~30%2. 意识包括意识内容和觉醒状态两个组成部分,决定意识觉醒状态的解剖结构是A. 双大脑皮质B. 特异性上行投射系统C. 非特异性上行网状激活系统D. 间脑和脑干E. 锥体外系3. 患者,女性,31岁,反复左颞侧搏动性头痛,伴恶心呕吐2年。

发作前数分钟常出现眼前闪光和暗点,头痛持续数小时。

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

最可能的诊断是A. 典型偏头痛B. 丛集性头痛C. 低颅压性头痛D. 紧张性头痛E. 枕神经痛4. 患者,男性,42岁,突然意识丧失、呕吐2小时。

体检:患者不能唤醒,瞳孔对光反射灵敏,颈阻(+),该患者昏迷最可能的原因是A. 脑血栓形成B. 脑栓塞C. 脑出血D. 短暂脑缺血发作E. 蛛网膜下腔出血5. 亚急性脑积水是指A. 3天内B. 1个月内C. 2周内D. 1周内E. 半年以上6. 下列哪项不符合视盘水肿:A. 常见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B. 眼底检查可见视盘充血,边缘模糊C. 眼底检查有时可见视盘周围出血D. 早期出现视力减退E. 晚期继发视神经萎缩7. C5-T2脊髓前连合受损可出现:A. 双上肢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B. 双上肢痛温觉减退或缺失,触觉及深感觉保留C. 双上肢及上胸部深浅感觉均减退或缺失D. 双上肢及上胸部痛温觉减退或缺失,但触觉及深感觉保留E. 双上肢痛温觉及触觉障碍,深感觉保留8. 锥体系统是指:A. 上运动神经元B. 下运动神经元C. 上、下运动神经元D. 脑皮层运动区大锥体细胞E. 脊髓后角细胞9. 确诊颅底凹陷症的重要依据是A. 枢椎齿状突超过腭枕线0.3mmB. 枢椎齿状突超过腭枕线3mmC. 枢椎齿状突低于腭枕线3mmD. 枢椎齿状突低于腭枕线0.3mmE. 枢椎齿状突等于腭枕线3mm10. 不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是A. 脊肌萎缩症B. 唐氏综合征(Down syndrome)C. 脆性X综合征D. 多发性硬化E. 结节性硬化11. 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最可靠标准是( )A. 血中抗结核抗体阳性B. 脑脊液中细胞数增多,蛋白质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C. 脑脊液中结核菌培养阳性D. 脑脊液中结核抗体阳性E. PPD皮试阳性12. 男性,40岁,乏力3个月,四肢肌肉疼痛,上肢上举、下蹲困难2周,颈部及前胸出现弥漫性暗紫红色斑疹,最可能的诊断为A. 重症肌无力B. 皮肤过敏C. 皮肌炎D. 系统性红斑狼疮E. 风湿性多肌痛13. 多发性硬化的治疗中,错误的是A. 治疗原则为:阻止病情的进行性发展,控制该病的急性发作,对症支持治疗B. 普萘洛尔可用于震颤和共济失调的患者C. 甲泼尼龙静脉冲击疗法作为多发性硬化急性发作的首选治疗D. 静脉注射免疫球蛋"可减少复发率E. 轻度痉挛性多发性硬化患者可使用巴氯芬鞘内注射14. 癫痫持续状态判断的标准之一,是指1次发作的时间至少超过A. 10minB. 15minC. 20minD. 25minE. 30min15. 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表现不包括:A. 上睑下垂B. 内斜视C. 复视D. 外斜视16. 脑脊液放置后出现蛛网膜样凝固,可见于:A. 病毒性脑膜炎B. 化脓性脑膜炎C. 霉菌性脑膜炎D. 结核性脑膜炎17. 以下符合丛集性头痛的临床表现的是A. 多为双颞侧的剧烈头痛,呈串出现B. 男性患者多见,约为女性的4~5倍C. 患者常有家族史D. 应用血管扩张药物效果较好E. 发病原因与颅内的无菌性炎症有关18. 昏迷的临床特征是A. 意识内容清晰度降低,有基本的反应和简单的心理活动,但注意力涣散,对周围环境的理解和判断失常,常有错觉和幻觉B. 保持完整的睡眠觉醒周期和心肺功能,对刺激有原始清醒,但无内在的思想活动C. 能无意识的睁闭眼、眼球活动,浅反射存在,存在睡眠觉醒周期,四肢肌张力高D. 对外界任何刺激均不能感知,不能执行指令,刺激不能使其意识恢复E. 持续过度延长的睡眠状态,呼唤和刺激患者肢体时可被唤醒,能回答问题和配合检查,刺激停止后又进入睡眠状态19. 患者,男性,28岁,反复右侧眼眶后部疼痛3年,加重2周。

头痛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头痛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头痛风险评估报告模板头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但是当头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较大时,就可能存在患上头痛的风险。

为了评估患者头痛的风险,以下是一个头痛风险评估报告模板。

1. 患者信息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病史:家族病史:2. 头痛信息起病年龄:头痛的频率:头痛的持续时间:头痛的性质:头痛的位置:头痛的伴随症状:头痛的触发因素:头痛的缓解方法:头痛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有其他症状:3. 头痛的种类根据头痛的特点,将其分为以下种类,并评估各种类头痛的风险。

3.1 偏头痛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头痛的频率:复发性:耐药性: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3.2 紧张性头痛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头痛的频率:复发性:耐药性: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3.3 类似偏头痛的突发性剧痛头痛程度:头痛持续时间:伴随症状:头痛的频率:复发性:耐药性: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4. 风险评估根据患者的病史、头痛的特点和种类,综合评估患者头痛的风险,建议进行以下评估:4.1 神经影像学检查根据头痛的情况,考虑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或MRI。

这有助于排除其他可能的病因,如脑血管疾病或脑肿瘤。

4.2 头痛治疗根据头痛的种类和程度,建议采取相应的头痛治疗方法。

对于频繁发作的、严重的头痛,可能需要使用药物治疗。

对于轻度的头痛,建议采取非药物治疗方法,如休息、饮食调整和应对压力。

4.3 预防措施对于复发性、耐药性头痛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减少头痛的发作频率和程度。

包括避免头痛触发因素、改善生活习惯、进行身体锻炼、学会应对压力等。

5. 结论根据风险评估和头痛的特点,给出关于治疗和预防的建议。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以减轻头痛的症状和风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 : 海洋出版社 ,0 3 3 1—32 2 0 :4 4. ( 收稿 :09— 8—2 ) 20 0 1
颅 内存 在广泛的静脉侧枝 网络, 常则 可无症状 … , 某些 平 在 诱 因作用 下 , 如情绪 波动 、 体位 和血 压变化 等均 可发生暂 时
哭不语为不 能 自控 。入 院前共 发 作 4次 , 作 临床 表 现相 发 同。既往有不 明确的高 血压 病史 , 未服 用任 何药物 , 毒物 无 接触史 , 无发热史 。入 院查体 :3 .  ̄ P 0次/ , 9次/ T 64C, 8 分 R1
2 讨

如上所述 , 良性 颅 内压增 高 的病 因 目前 尚不 完全 清楚 , 可能有 下列病因 : 内分 泌失调 : 妊娠 , ① 如 肥胖 , 月经 紊乱 或初潮 , 用 或停用 类 固醇 , 用避 孕药 , 使 使 甲状旁腺 功 能减 退, 慢性 肾功 能不全等 ; 药物影 响 : 四环素 、 ② 如 过量维 生素 A等 ; ③感染 : 病毒感 染 、 结核 、 副鼻窦 炎 、 中耳 乳 突炎等 ; ④ 颅脑外 伤 ; ⑤贫血 ; 严重脱水后 ; 部分病例 可能为临床未 ⑥ ⑦
肿 、 网膜 出血 、 视 外展 神经不 全麻痹 、 精神 障碍、 脑膜刺激征 及 阳性病理反射征等 ; 无局灶性体征 , ③ 实验室检查 ( 如头颅
超 声 检 查 、 室 造影 、 电 图 及 C 脑 脑 T等 ) 未 发 现 脑 部 局 灶 性 均
常 ;T左 下 肺 纤 维 化 病 灶 , 囊 肿 , 侧 肾 上 腺 无 异 常 ; C: 肝 双 T D: 动 脉 硬 化 性 改 变 ; E 边 缘 性 脑 电 图 改 变 ; K C 脑 E G: E G
能 查 明 的 轻 度 静 脉 窦 血 栓 。但 有 学 者 认 为 】静 脉 窦 血 栓 形 :
1 病

住 院号 :24 4 患者 , ,8岁 , 385 , 女 5 汉族 。发作 性头痛伴 双 上肢抖 动 、 强哭不语 1 , 20 周 于 0 8年 l 月 1 1 5日入院 。患 者 于1 周前无 明显诱 因出现发 作性 头痛 , 即出现强 哭 , 上 随 双
志 ,0 74( ) 6 . 20 , 1 :5
3 倪俊 , 李舜伟. 良性颅 内压 增高病 因分 析( 2 例 报告 ) J . 附 5 [ ]北
京 医 学 ,0 2,( )8 . 20 6 2 :9
4 e r us , Pt u 著 刘宗惠 , eD 胡威夷译 . 神经 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学[ . M]
19 :6 9 3 1 5~19,9 6 18—23 0. ( 收稿 :0 9— 9—1 ) 20 0 6
以发 作性 头 痛 和精 神 异 常 为 主症 的 良性 颅 内压 增 高 1 报告 例

【 中图分类号】 R 4.4 710 1

罗 兰
席 刚明
【 文献标识 码】 B
【 文章编号 】 1 7 35 2 1) 1 02 — 1 0 — 26(00 0 — 0 0 0 5
(一) 血常规示血小 板计数 3 9 0X1 L 其 它正 常 ; ; 2 . / , 0 血糖 、 血脂 、 电解质 、 肾功 能、 肌酶 谱、 血 肝 心 凝血功 能 、 风湿 、 风 类 湿因子 、 肾上腺皮质 激素 代谢 产物测 定均在 正常 范 围; 脊 脑 液( S ) C F 检查 : 色透明 , 无 压力 2 5 mH O, 5 m 细胞 数 、 生化及 免
作者单位 :4 00 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医学院附属人 民医院神 4 20
经 内 科
I 胡维铭 , 王维治. 神经 内科 主治 医生 7 0问[ . 京 : 0 M] 北 中国协和 医科 大学 出版社 。0 0:3 20 14—15 3. 2 陈旭 , 丁铁峰. 良性颅 内增高的诊 断和治疗 [ ] 中 国医师 进修杂 J.
肢不 自主抖 动 , 呼之 不 语 , 续约 l 分钟 可 自行 缓解 , 持 0余 发
作后诉心慌不适 , 视物模糊 , 并能准确 回忆 发病过程 , 自诉强
成 是主要 原因 , 6 % (5' 。结合 本例 患者临床表 现和 占 0 1/5) 2 诊 疗经过 , 因可考 虑为 颅 内静 脉 阻塞或 回流不 畅 , 由于 病 但
分 , P 5 /O m g心 肺 腹 (一) 神经 系统 检 查 : 志 清 B 13 12 mH ; ; 神 楚, 言语 稍低 沉 , 示齿 口角正 常 , 舌居 中, 伸 双侧 瞳孔等 大等 圆, 对光反射 正常 , 跟底检查示双侧 视神经乳头边 界模糊 , 无 眼颤及 眼外 肌麻 痹 , 咽反 射正 常 , 稍僵 , 颌距 胸 骨 1横 颈 下 指, 四肢 肌力 5级 , 肌张力 对称性 稍降低 , 济检查 正常 , 共 病
全缓 解 , 少数 可 自然缓解 。作者认 为 , 若无禁 忌证 , 先行头 应
颅 D A检查 , S 以利寻找病 因和早期治疗 。
疫学检查正常 , 三大染 色 (一) 。入院诊 断 : 良性 颅内 压增 ①
高?②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③脑炎 待排。经活血 化瘀 、 抗
血 小 板 聚集 、 颅 压 ( 露 醇 、 油 果 糖 、 酰 唑 胺 及 肾 上 腺 降 甘 甘 乙
病变 , 脑室 可缩小 、 常或稍扩 大 ; 半数患 者可查到 病因 , 正 ④
如骤停皮质类 固醇或 减量 过快 、 中耳 炎或 乳突炎 、 发性横 继 窦血栓形成 、 贫血 、 月经异 常 、 肥胖 、 妊娠 、 口服避孕 药 、 颈胸 部手术及颅脑外伤等 , 有相 应 的病 史 、 并 体征及 实验 室检查 所见 ; ⑤预后较好 。对症 治疗 或病 因治疗后多 明显好转或完
理征未引 出; 实验 室检 查 : 部 MI 头 u及 MR 扫 描 未 见 明 显 异 V
性颅 内压升高 , 出现头痛 、 进而 视力模糊 、 颈僵等颅 内高压表 现 。至 于精 神症状 , 则是颅 内高压导致 脑皮层或丘脑功 能紊
乱引起 , 这些取决于缺血 的部位或血 流减少的引流 范围。 目 前对该病较 为一致 的诊 断意 见为 : 急性或亚 急性发 病 , ① 以 头痛 、 恶心 、 呕吐及视物模糊等颅 内压增高症状为 主症 , 少数 患者甚至 可失眠 ; 有 颅 内压增 高的客 观体征 , ② 如视展 IP 增 是
缓慢、 自行缓解 的 IP增加综合 征 , 能 C 本综合征病 因很多 , 机 制未明, 但预后相 对 良好 。成人 主要 表现 为头痛 、 呕吐及 视 力模糊 而 以发作性头痛 和精神异 常为 主要症状 的 IP增 “, C 高较为少 见。现将我科收治的 1例报道如下 :




皮质激素等 ) 及对 症支 持治 疗 , 患者 未再 发作 。住 院治疗 4 周后 复查 C F示 : S 压力 10 H O, 6 mm 2 常规及生化检查 正常 , 视 神经乳 头边界清楚 , 血压 I 87 m H 。由于经 费原 因 , /5 m g 1 患者 未 行 D A检查 , 20 S 于 0 8年 1 3日以I 2月 临床治 愈出院 , 随访 3 个月患者未 出现不适 。最后诊 断为 良性 颅内压增高。
四川 精 神 卫 生 2 1 第 2 0 0年 3卷 第 1 期
4 汪向东 , 王希林 , 马弘. 心理 卫生 评定量 表手册 [ ] 中国心理 卫 J.
生 杂志 ,9 9 ( 刊 )8 19 , 增 :3~8 . 4
5 张明园. 神科 评定 量表 手册 [ ]长 沙: 精 J. 湖南科 学技术 出版社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