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1)

合集下载

水准测量 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 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水准测量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学习和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实践能力。

二、实验仪器和材料1. 水准仪;2. 测量杆;3. 支架;4. 钉子或标志物;5. 直尺;6. 笔和纸。

三、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指利用重力的垂直方向,通过比较各点的水平面高差,确定地面或建筑物各点的高度差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一般选择一个参考点,称为基准点,然后利用水平仪(水准仪)测量各点的高差,从而确定其高度。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选择基准点,安装水准仪;2. 测量前的准备:在基准点以及其他待测点上设置钉子或标志物;3. 每次测量前都要进行仪器调平:先调整仪器上的调平器,使其水平调准,然后进行垂直调准;4. 测量过程:将水准仪转动到各个待测点位,观测水平丝和定丝的位置,记录读数;5. 计算高差:根据测量读数计算各点的高差,可以采用剩余法或闭合路线法。

五、实验结果以某个基准点为起点,测量了A、B、C、D四个待测点的高差如下表所示:测点高差(米)基准点0A 0.02B -0.05C -0.01D 0.03六、实验讨论1. 实验误差: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仪器的精度、仪器的校准、操作者的水平等因素,可能会引入一定的误差,导致测量结果与实际结果存在差异。

2. 仪器校准: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需要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可以通过校准仪器上的水平和垂直调准器,以及检查测量杆是否垂直等方式进行校准。

3. 测量精度:水准仪的精度决定了测量结果的精度,而水平仪的精度一般在±0.1mm/m以内,因此水准测量的精度可以达到毫米级别。

4. 实际应用:水准测量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理测量、建筑测量等领域,例如在建筑施工中确定地面高差,制图中绘制等高线图等。

七、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学习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水准测量的仪器和材料,并进行了具体的操作和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我注意到仪器的准确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很大,因此仪器的校准十分重要。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测量水准仪的精度,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一、实验仪器和设备。

本次实验所用仪器设备包括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标尺等。

二、实验原理。

水准测量是利用重力的平衡状态来确定水平面的一种测量方法。

在水准测量中,我们利用水准仪来测量地面的水平位置,以此来确定地面的高程。

水准仪是一种光学仪器,利用其内部的气泡来确定水平位置,从而实现测量目的。

三、实验步骤。

1. 将三脚架放置在需要测量的地面上,并调整使其稳定水平。

2. 将水准仪放置在三脚架上,并调整使其处于水平状态。

3. 利用测量杆在需要测量的地面上标记出若干点,并用标尺测量这些点的高程。

4. 在每个测点上使用水准仪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水准仪的读数。

5. 根据水准仪的读数和标尺的高程数据计算出每个点的实际高程。

四、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在实验中,我们记录下了每个测点的水准仪读数和标尺的高程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了实际高程数据。

在数据处理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误差,如水准仪读数的波动、标尺读数的不精确等。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我们进行了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五、实验结果分析。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我们得出了每个测点的实际高程数据,并对比了不同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误差的来源,如水准仪的精度、测量杆的标定等。

这些误差对于水准测量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实际测量中需要注意这些因素,以提高测量的精度。

六、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通过水准测量的实践操作,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测量误差的存在、仪器精度的影响等。

因此,在今后的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注意这些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高水准测量的精度和准确性。

七、实验感想。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不仅学习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还提高了实际操作的能力。

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为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做出更大的贡献。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引言:水准测量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地面或其他水平面的高程差。

本实验旨在通过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并分析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目的:1. 学习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2. 掌握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3. 分析水准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并提出改进措施。

实验装置与方法:1. 实验装置:水准仪、测量杆、三脚架、水平器等;2. 实验方法:选择适当的测量区域,搭设三脚架并调平,安装水准仪并调整水平,进行水准测量。

实验步骤:1. 搭设三脚架并调平:选择平整稳固的地面,将三脚架放置在测量区域,使用水平器调整三脚架的水平度,确保其稳定性;2. 安装水准仪并调整水平:将水准仪放置在三脚架上,使用调节螺丝和气泡管调整水准仪的水平度;3. 进行水准测量:在测量区域内选择合适的测量点,将测量杆插入地面,读取水准仪上的高差数据,并记录;4. 移动水准仪:将水准仪移动至下一个测量点,重复第3步的操作,直至完成所有测量点的测量;5. 数据处理: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出各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并进行误差分析。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择了三个测量点进行水准测量,并记录了每个测量点的高差数据。

通过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各测量点之间的高程差,并进行了误差分析。

误差来源及改进措施:1. 仪器误差:水准仪的制造精度和使用年限会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减小仪器误差,可以选择精度更高的水准仪,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2. 操作误差:操作人员在使用水准仪时可能存在读数不准确、调整不精细等问题。

为减小操作误差,可以加强对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操作技巧和经验。

3. 环境误差:测量区域的地形起伏、气温变化等因素都会对水准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为减小环境误差,可以选择地形平坦、气温稳定的测量区域,并在测量过程中注意环境因素的变化。

结论:通过本次水准测量实验,我们学习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并掌握了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本次水准测量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水准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并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实践能力。

一、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平面的特性,测定一定区域内各点的高程和相对高差。

水准测量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分别是高程差测量、曲线线路测量和大地水准测量。

其中,高程差测量是指将测站间的高度差进行测量,而曲线线路测量则是对曲线线路进行高程测量,而大地水准测量则是指对整个地球进行高程测量。

在水准测量过程中,为了提高测量精度,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必须保证测点之间的相互可见性,尤其是在长距离测量中更为重要。

2. 仪器的使用要规范,测量时要放置稳定,并避免受到外部干扰。

3. 必须掌握正确的观测技巧和操作方法,尽量减少误差。

二、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仪器为水准仪和测量杆。

水准仪是进行水准测量时所必需的仪器,它用于测量测站之间的垂直高度差。

而测量杆则是作为高差标尺,用于标记各个测量点的高程。

三、实验内容本次实验共进行了两个测量点的高程差测量,测量过程中,为了保证精度,需要进行多次观测,并进行数据处理。

首先,将测量杆放置在第一个测点,使用水准仪进行观测,并记录下第一个测点的高程。

随后,将测量杆移至第二个测点,重复上述观测和记录过程,并计算出第二个测点的高程。

最后,根据两个测点的高程数据计算出它们之间的高程差,即可得到测量结果。

四、实验结果经过多次的观测和处理,本次实验得出的两个测点的高程差为2.48米。

该结果与实际测量数据相差不大,说明本次实验的测量精度比较高,并且符合测量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准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并掌握了一定的测量技巧和操作经验。

此外,本次实验还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并加强了我们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2. 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安置、瞄准、精平和读数。

3. 学习普通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4. 通过实验,提高对水准测量技术的实际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熟悉DS3型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 练习水准仪的正确安置、瞄准和读数。

3. 掌握普通水准测量的施测、记录、计算、闭合差调整及高程计算的方法。

三、实验设备1. DS3型水准仪1台2. 双面水准尺2根3. 尺垫2个4. 记录纸2张5. 三角架1个6. 铅笔1根四、实验原理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水平视线,借助于带有分划的水准尺,直接测定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通过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可以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

五、实验步骤1. 安置仪器: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架腿踩实。

开箱取出水准仪,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 认识仪器: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和位置,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

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注记。

3. 粗略整平:双手食指和拇指各拧一只脚螺旋,同时对向(或反向)转动,使圆水准器气泡向中间移动;再拧另一只脚螺旋,使气泡移至圆水准器居中位置。

若一次不能居中,可反复进行。

4. 瞄准水准尺:转动望远镜,使十字丝对准水准尺上的某一刻度。

5. 精平与读数:- 精平:通过调整脚螺旋和微调手轮,使圆水准器气泡完全居中。

- 读数:观察水准尺上的读数,并记录。

6. 重复步骤4和5,对另一根水准尺进行相同的操作。

7. 计算高差:根据测得的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8. 闭合差调整:检查测量的闭合差,如超出允许范围,则进行闭合差调整。

9. 计算高程:根据已知点的高程和测得的高差,计算未知点的高程。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通过实验,掌握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熟悉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瞄准时目标不够清晰、读数不准确等,这些问题在今后的学习中需要进一步改进。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普通水准测量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学习基本的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2.熟悉水准仪的校准和调整。

实验仪器和材料:1.水准仪2.支架3.钉子4.拉线5.测量棒实验原理和步骤:水准测量是一种测量地面高程差和平面距离的方法,基于重力和光线的偏折原理。

首先,将水准仪放置在支架上,通过调节水平平衡泡来保持仪器水平,然后在测量目标附近钉下一个参考点,在水平线上标定为基线。

接下来,使用测量棒在参考点上测量高程差,并移动到下一个目标点进行测量,以此类推,最后通过计算高程差和平面距离来得出结果。

本次实验的具体步骤如下:1.将水准仪放置在支架上,并调整仪器使其保持水平。

2.在测量区域内选择起点,并钉下一个参考点,作为基线。

3.将测量棒放置在参考点上,通过调整棒的位置使其水平。

4.读取测量棒上的高程差,并记录下来。

5.移动到下一个目标点,钉下新的参考点。

6.将测量棒放置在新的参考点上,调整位置使其水平。

7.再次读取测量棒上的高程差,并记录下来。

8.重复步骤5-7,直到完成所有目标点的测量。

9.根据测量的高程差和平面距离,计算出各点之间的高程差和水平距离。

实验结果和分析:实验结论:通过水准测量实验,我们学习了基本的水准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使用。

掌握了水准仪的校准和调整技巧。

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了解了测量的步骤和原理,并得到了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了测量的准确性和精度,并提出了改进的建议。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水准测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际操作的技能。

实验感想:本次实验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通过亲自操作仪器和进行测量,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水准测量的原理和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例如调节仪器的水平平衡和正确使用测量棒等。

然而,通过耐心的实践和老师的指导,我逐渐掌握了操作技巧,并取得了满意的测量结果。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水准测量的技能,为实际工程测量做出更好的贡献。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

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测量学实验报告〔1〕课程名称:四等水准测量实验课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四等水准测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四等水准测量观测程序和具体施测方法。

2、熟悉四等水准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与检核方法。

3、掌握四等水准测量的内业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实验仪器为DS3水准仪1台,双面尺1对,尺垫2个,记录纸假设干。

三、实验方法与步骤1、选定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其长度以安置4~6个测站为宜。

沿线确定待定点的地面标志。

2、在起点与第一个立尺点之间设站,按以下顺序观测:后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黑面尺——读取下、上丝读数;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前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后视红面尺——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这种观测顺序简称“后一前一前一后〞,也可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的观测顺序。

3、当测站观测记录完毕随即计算:①前、后视距〔即上、下丝读数差乘以100,单位为m〕;②前后视距差;③前后视距累积差;④基、辅分划读数差〔即同一水准尺的黑面读数十常数k一红面读数〕;⑤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⑥高差中数。

检查各项限差要求。

4、依次设站同法施测其他各站。

5、全路线施测完毕后计算:①路线总长〔即各站前、后视距之和〕;②各站前、后视距差之和〔应与最后一站累积视距差相等〕;③各站后视读数和,各站前视读数和,各站高差中数之和〔应为上两项之差的1/2〕④路线闭合差〔应符合限差要求〕⑤各站高差改正数及各待定点的高程。

四、实验考前须知1、水准测量工作要求全组人员紧密配合,互谅互让,禁止闹意见。

2、中丝读数一律取四位数,记录员也应记满四个数字,“0〞不可省略。

3、扶尺者要将尺扶直,与观测人员配合好,选择好立尺点。

4、水准测量记录中严禁涂改、转抄,不准用钢笔、圆珠笔记录,字迹要工整、整齐、清洁。

5、每站水准仪置于前、后尺距离根本相等处,以消除或减少视准轴不平行于水准管轴的误差及其它误差的影响。

学校土木测量实验报告(3篇)

学校土木测量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土木工程测量中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1. 了解和掌握水准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技巧。

2. 掌握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

3. 熟悉测量数据的记录、计算和整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实验内容1. 水准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学会水准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水准仪:将水准仪安置在基准点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前后视距,读取水准尺读数。

③ 计算高差:根据前后视距和水准尺读数,计算两点间的高差。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2. 角度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经纬仪的使用方法,学会角度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安置经纬仪:将经纬仪安置在测站上,调整脚螺旋使仪器水平。

② 观测:分别观测目标点和测站点,读取水平度盘和竖直度盘读数。

③ 计算角度:根据观测数据,计算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

④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3. 距离测量实验(1)实验目的:掌握钢尺、测距仪等距离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学会距离测量的基本操作。

(2)实验步骤:① 钢尺测量:将钢尺拉直,分别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② 测距仪测量:使用测距仪测量目标点和测站点之间的距离。

③ 数据整理:将观测数据记录在表格中,进行计算和整理。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水准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高差,分析高差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2. 角度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水平角度和竖直角度,分析角度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3. 距离测量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各测点间的距离,分析距离的变化规律,判断测量精度。

四、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学生掌握了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等基本测量方法,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工程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训一自动安平水准仪的认识与使用
一、实验目的
熟悉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初步掌握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熟悉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基本构造,了解其主要部件的名称、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安置、瞄准和读数。

3、测量地面上两点间的高差。

三、仪器和工具
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台,水准尺2根,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

四、方法和步骤
1、安置仪器
将三脚架张开,使其高度适当,架头大致水平,并将脚尖踩入土中。

再开箱取出仪器,将其固连在三脚架上。

2、认识仪器
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掌握读尺方法。

3、粗略整平
粗略整平就是旋转脚螺旋使圆水准器气泡居中,从而使仪器大致水平。

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旋钮,使圆水准器气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旋钮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需反复进行。

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4、瞄准水准尺与读数
(1)瞄准
转动目镜调焦螺旋进行对光,使十字丝分划清晰;然后竖立水准尺于某地面点上,松开自动安平水准仪制动螺旋,转动望远镜,用准星和照门粗略瞄准水准尺,旋紧制动螺旋;转动物镜调焦螺旋,使看清水准尺影像;再转动水平微动螺旋,使十字丝纵丝靠近水准尺一侧;若存在视差,则应仔细进行目镜调焦和物镜调焦予以消除。

(2)读数
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m,dm,cm及mm位。

读数时应先估出mm数,然后按m,dm,cm及mm,一次读出4位数。

5、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作后视点和前视点,分别立尺。

(2)在A、B两点之间安置自动安平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每人独立安置仪器、粗平、照准后视点A点上的水准尺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A一行的后视读数栏下;再照准前视点B点上的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并记入附表中测点B一
行的前视读数栏下。

(4)计算A、B两点的高差h 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5)改变仪器高度,由同一小组其他成员再测,所测高差之差不应超过±5mm。

五、注意事项
1、水准尺应专人扶持,保持竖直,尺面正对。

2、中心连接螺旋不宜拧得太紧,以防破损。

自动安平水准仪上各部位螺旋操作时用力不得过猛。

3、读数时要注意消除视差。

要以十字丝的横丝读数,不要误用上、下丝。

读数时应看清尺上的上下两个分米(dm)注记,从小到大进行。

4、读数前水准管气泡要严格居中,读数完毕检查确认气泡仍居中,读数方可记录。

六、实验记录
水准测量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实训二水准测量(闭合水准路线)
一、实验目的
掌握水准路线测量的观测、记录方法、水准路线成果整理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每组施测一条4~6个(最好每人一个)点的闭合水准路线,假定起点高程为30.000m。

2、计算闭合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并进行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和高程计算。

三、仪器及工具
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1 台,双面水准尺1对,尺垫2块,自备计算器、铅笔、小刀、记录板等。

四、方法提示
1、每组选定一条4~6个点组成闭合水准路线(相邻点之间应略有起伏且相距不远)。

确定起点及水准路线的前进方向。

如A→B→C→……→A。

2、在起始点A和待定点B分别立水准尺,在距该点大致等距离处安置自动安平水准仪,照准A点水准尺,消除视差后读取后视读数,同法照准待定点B水准尺,读取前视读数,分别记录并计算高差;改变仪器高度(或用双面水准尺的红、黑面分别观测),读取后视读数和前视读数,记录并计算高差。

检查两次高差之差是否超限(±5mm),若未超限,计算平均高差h1。

3、将A点水准尺立于待定点C,同上法读取待定点B后视读数及待定点C前视读数,计算平均高差h2。

4、同法继续进行,经过所有待定点后回到起点。

5、检核计算。

检查后视读数总和减去前视读数总和是否等于高差总和(即∑a-∑b=∑h是否成立),若不相等,说明计算过程有错,应重新计算。

6、高差闭合差的调整及高程计算。

统计总测站数n,计算高差闭合差的容许误差,即f h容=±12n mm。

若|∑h|≤|f h容|,即可将高差闭合差按符号相反、测站数成正比例的原则分配到各测段实测高差上,再计算各测段改正后的高差和各待定点的高程。

五、注意事项
1、仪器的安置位置保持前、后视距离大致相等,每次读数前应保证精平及消除视差。

2、立尺员要立直水准尺。

立尺时,在起点(已知高程点)和待定高程点上不能放尺垫,其间若需加设转点,转点可放尺垫。

在观测过程中不得碰动仪器或尺垫,迁站时应保护前视尺垫不得移动。

3、改正数计算取至毫米(mm),最后要保证改正数总和与高差闭合差大小相等,符号相反。

六、实验记录与计算表
水准测量外业记录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闭合水准路线高差调整及高程计算
班级第组日期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