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霉腐病

合集下载

西红柿(番茄)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1

西红柿(番茄)的主要病害的诊断和防治1
西红柿(番茄)的主要病害的 诊断与防治
一、番茄灰霉病
主要发生在花期和结果期,可危害花、果实、叶片和茎。
• 叶片发病从叶尖开始,出现水浸状浅褐色
病斑,病斑呈“V”字形,向内发展,潮湿
时病部长出灰霉,边缘不规则,干燥时病
斑呈灰白色。
• 茎发病后初期产生水浸状小点,,上部植株枯死。
番茄灰霉病防治药剂-已登记
• 腐霉利·百菌清 • 腐霉利 • 异菌脲·百菌清
二、番茄叶霉病
主要危害叶片,严重时也可 危害茎、花和果实。
初期叶部背面症状
初期叶部正面症状
中期叶部背面症状
中期叶部正面症状
发病严重时期
病害症状及诊断
• 嫩茎和果柄上也可产生与上述相似的病斑,并可延及 花部,引起花器发病。 • 果实发病,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 斑块,硬化凹陷,不能食用。


严重者生长点、茎叶和果实坏死,不能开花结果。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植株生长迟滞矮化,顶部新叶变小、褶皱簇状、稍发黄、叶上 有小斑点,边缘上卷,叶厚脆硬。
幼苗染病严重矮缩,开花结果异常。
成株染病的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中下部叶片及果实 一般无影响。
防治方法
• 农业防治:①病株清理干净。棚室彻底消毒,采用喷药、熏蒸方法,杀死病菌、害 虫,尤其蚜虫、白粉虱。②选用抗病、耐虫品种。③精细整地,施足农家肥(或直 接用地力微微生物有机肥)和微生物菌剂(普乐微重茬菌剂)做基肥,并做到氮肥、 磷肥、钾肥配合施用。④少量病株应及时拔除;田间操作时应避免吸烟,在绑蔓、 整枝、蘸花和摘果时,都应尽量先处理健壮株,后处理发病株。⑤接触过病株的手 和工具要及时用肥皂水或磷酸三钠水冲洗、消毒。 物理防治:①播种前先将种子放入55-60℃的温水中浸泡15分钟。②在育苗床和通风 口安装40-60目的防虫网,棚室前方应设置防虫网,室内应挂黄板诱杀成虫,减少烟 粉虱传毒机会。 种子干热消毒:用55℃热水湿热消毒法外,用 70℃对番茄种干热消毒1-3天;或用 10%的磷酸三钠溶液浸泡20分钟,或用30%高锰酸钾浸种30分钟。 化学防治或诱导抗病性

樱桃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

樱桃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综合防治

水渍 状 暗色病 斑 , 随植 株 生长病 斑 向上 下扩 展 , 手捏 茎部 发软 , 后扩展 至绕茎 1 , 周 茎基 出现缢 缩 , 地上部 叶 片萎蔫 , 天后 病株 倒伏 。该病 在 3 ~4 几 03 ℃高 温条
件下 , 湿度 大时发 生 。是保 护地种植 呈上 升趋 势的土 传病 害 , 秋番茄 生产造成 严重威胁 。 对
菌腈 悬浮 剂 1 0 液 、 物动力 2 0 养液 1 0 0倍 2 植 0 3营 0 0
3 防治 方 法
31 利用氰 氨化钙 防治 土传 病害 。如今 在 土传病 害 .

倍液 , 防治根腐 病有效 。 对
5 ・欢迎刊发广告 , 0 欢迎种业界商家朋友赞助、 协办。
二 是越 冬大 棚番 茄定 植期 过早 , 苗期 地温 过高 , 水 大
漫 灌后 , 系透气 性 降低 , 菌侵 入植 株茎 基部 而 发 根 病
病 。三是植 株生长势 弱 , 造成 土传 病 害的病 菌有 了可
3 加 强管理 : 意施用 腐熟 有机 肥或生 物 活性肥 , . 4 注 防止 肥料 烧 根 , 注 意保 持 土壤 湿度适 当 , 并 防止忽 干 忽湿 , 忌大水 漫灌 。 用遮 阳网遮 荫 , 切 采 白天温度控 制
椿蔬
●植 物保 护 ●
植 物
罗丹 娜 丁晓云
( 林 省敦 化 市 职业 技 术 学 院 ) ( 林 省 农 业 委 员会 ) 吉 吉
樱 桃番 茄腐 霉茎 基腐 病 近几 年来 是秋 延后 番 茄 最 严重 的一 种病害 , 的造成减 产 , 的绝产 , 轻 重 应特 别
注意防治 。
严 重 的情 况下 ,提倡 用氰 氨化钙进 行高 温高湿 闷棚 ,

温室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发生防治与栽培要点

温室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发生防治与栽培要点

温室番茄腐霉茎基腐病的发生防治与栽培要点作者:于咏艳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21期【摘要】温室重茬连作不可避免,每年换土又不现实,易造成土壤中病菌的积累,枯萎病菌、菌核病菌、根结线虫病等在许多温室、大棚内均成为重要病害,并有蔓延之势。

其中温室番茄腐霉茎基腐病已成为我区制约番茄栽培丰产的关键因素,番茄腐霉茎基腐病危害越来越猖獗,防治也愈来愈困难,因此能否有效防止该病的蔓延危害也是提高番茄产量的重要一环。

以下本文介绍了温室番茄腐霉茎基腐病发生防治与栽培要点,【关键词】番茄栽培要点、番茄腐霉茎基腐病、发病症状、发病特点、防治技术一、栽培要点1、育苗苗床应选择地势高、地下水位低、便于排水、土质肥沃、未种过茄科作物和未使用过除草剂的土壤。

营养土配比6份土、4份充分腐熟的优质土杂肥,每立方米加生物有机肥5kg,充分混合均匀。

过细筛后,装入营养钵内。

营养钵大小8cm×10cm或10cm×10cm,随后摆入铺有0.5cm厚细砂的苗床内,摆紧摆齐,营养钵之间用营养土填满。

营养播种营养土不宜过满,以离钵1cm为宜。

2、播种及苗床管理播种前先将苗床浇足水,用50%多菌灵500-600倍液,喷洒畦面,将种子直接干播在钵中间。

播种结束后,苗床上铺一层湿草苫或遮阳网,保持苗床湿度。

出苗后及时通风降温降湿,畦温白天控制25-26℃,夜间15-18℃,以防止猝倒病发生。

子叶展平,第2片真叶长出后,可适当提温,白天25-28℃,夜间15-16℃,促进根系发育。

2片真叶展开,第4片真叶长出后,适当浇水并喷洒一次磷酸二氢钾促进花芽分化。

当5片真叶展开后注意控水炼苗,如发现有徒长现象,可适当喷施1-2次低浓度的助长素。

3、定植每亩施充分腐熟后的土杂肥7000-10000kg、三元复合肥50-150kg、过磷酸钙100-150kg,同时撒一层麦糠或稻壳,然后深翻30~50cm。

定植前起垄,大垄宽80cm,小垄宽70cm,垄高15-20cm。

棚室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棚室番茄灰霉病的防治
灰 霉 病 是 大 棚 番 茄 的 一 种 主 要 病 害 . 幼 苗 期 和 成 株 期 均 可 发 生 ,花 、 果 、 叶 、 茎 均 可 受 害 , 尤 以
青 果 受 害 最 重 .对 番 茄 产 量 和 品 质 影 响 很 大 。 为 害 症 状 幼 苗 受 害 .先 在 叶 片 和 叶 柄 上 产 生 水 渍 状 病 斑 , 腐 烂后 干枯 .表 面 密生 灰 色霉 层 发 病 重 时 扩展 到 幼 茎 上 致 幼 苗 猝 倒 死 亡 成 株 期 主 要 为 害 果 实 . 其 次是 叶 片 果 实染病 .先 由残 留的柱 头或 花瓣 开始 , 后 向 果 柄 或 果 面 扩 展 .病 部 初 呈 灰 白 色 软 腐 , 后 长
笔 者建议 菜农 做好 以下 三项 工作 :

三 、 防 治 方 法 1农 业 防 治 加 强 栽 . 培 管 理 .适 当 增 施 磷 钾 肥 .提 高 植 株 抗 病 能 力 。 推 广 滴 灌 、 膜 下 暗 灌 技 术 .防止 大 水 漫灌 发 病
初 期 及 时 菜 根 系 受 伤 了 , 头 顶 肯 定 萎 缩 不 长 可 喷 洒 有 提 头 开 叶 效 果 的 叶 面 肥 和 植 物 生 长 调 节 剂 . 如 爱 多 收 或 芸 薹
素 内脂 等 .效果 很好
大安 市 龙 沼 镇 农 科 站 薛 玉 华
1 天 喷 1次 . 连 喷 3 4 次 灰 霉 病 O — 菌 易产 生抗 药性 . 防治 时 应尽 量 减 少 用 药 量 和 施 药 次 数 . 并 注 意 轮 换 、 交 替 用 药。 山东 省东 平县 王 玉堂


出 大 量 鼠 灰 色 霉 层 : 叶 片 染 病 , 多 由 叶 尖 开 始 ,病 斑呈 “ v” 字 形 扩 展 . 初 呈 水 浸 状 、 浅 褐 色 。 边 缘

番茄灰霉病

番茄灰霉病

下午:将棚温保持在25-20℃ ,降低湿度; 晚上:棚温降至 20℃关闭通风口以减缓夜间
棚温下降;
夜间:棚温保持15-17℃(花期)、10-12℃
(坐果期)。 阴天:打开通风口换气。 注意:保证温度计质量,放置位置要合理。
灰霉病的防治技术-变温管理要点
晴天晚放风,使棚内温度保持4小 时31-33℃ ,在此期间不能离人,随 时观察温度计,保证达到要求的温度 及时限,又不能伤害西红柿植株。
*在未发病前可用烟剂预防 (不增加湿度); *发病前或发病初可用粉尘来防治 (不增湿度);
*发病后要用特效药剂控制。
用烟雾剂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喷粉尘防治
喷粉尘防治病害有以下优点:
*不用水:不仅省水,而且不增强棚内湿度。
*效率高:省人工,喷一棚只须5分钟左右。 *防效高:粉尘借助于布朗飘翔运动,均匀
*喷药间隔:隔7天1次,连喷数次。
用粉尘法剂防治棚室番茄灰霉病
棚内喷粉
棚外喷粉
防治灰霉病药剂的发展
第五代:凯泽(烟酰胺) 第四代:嘧霉胺
施佳乐
第三代:多霉威 甲霉威 百霉威(含乙霉威) 第二代:速克灵 扑海因 农利灵 第一代:甲基托布津 多菌灵
红字为国产药 黄字为进口药
防治灰霉病第二代有效药剂
*用于防治苗期病害、 根部病害、果部病害。 *防治果实灰霉病、 茎部晚疫病等。
*后期病果上产生黑褐色鼠粪状菌核。
番茄灰霉病果蒂发病型病果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蒂发病型病果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蒂发病型果实典型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脐发病型病初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脐发病型病中期症状
番茄灰霉病果脐发病扩展到果面上
番茄灰霉病在青果阶段大量发生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_番茄 丝核菌果腐病 症状 防治法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_番茄 丝核菌果腐病 症状 防治法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_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症状防治法
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的症状及防治法_番茄丝核菌果腐病症状
防治法★症状:该病苗期发病现立枯或猝倒,成株期染病引起茎基腐或果腐。

植株下部近地面熟果脐部或果肩部易染病,初呈现水渍状淡色斑,后扩展呈现暗褐色略凹陷的斑块,表面产生褐色蛛丝状霉,即病原菌菌丝体。

后期病斑中心常裂开,果实腐烂。

本病只产生在熟果上。

★病原:Rhizoctonia solani Kuhn称茄丝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

形态特征见番茄立枯病。

★传播渠道和发病条件:病菌存在于土壤中,遇有适宜温湿度,即可感染番茄果实。

湿度大会加重病情。

★防治措施:
(1)平整土地,采取城作或高厢深沟种植,雨后及时排水。

(2)近地面果实稍转红即应采收。

(3)必要时可喷洒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液,或20%甲基立枯磷乳油1000倍液或1:1:200波尔多液。

如何预防和防治番茄脐腐病

如何预防和防治番茄脐腐病

如何预防和防治番茄脐腐病在夏季高温季节果菜类蔬菜容易发生脐腐病,其中以番茄最甚。

这种病害传染性不强,但是发生多的时候,会给产量及品质带来极大的影响。

一、症状该病一般发生在果实长至核桃大时。

最初表现为脐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后逐渐扩大,致使果实顶部凹陷、变褐。

病斑通常直径1--2cm,严重时扩展到小半个果实。

在干燥时病部为革质,遇到潮湿条件,表面生出各种霉层,常为白色、粉红色及黑色。

这些霉层均为腐生真菌,而不是该病的病原。

发病的果实多发生在第1、2穗果实上,这些果实往往长不大,发硬,提早变红。

二、病因该病属于一种生理病害。

一般认为是由于缺钙引起,即植株不能从土壤中吸收足够的钙素,加之其移动性较差,果实不能及时得到钙的补充。

当果实含钙量低于0.2%时,致使脐部细胞生理紊乱,失去控制水分能力而发生坏死,并形成脐腐。

在多数的情况下土壤中不缺乏钙元素,主要是土壤中氮肥等化学肥料使用过多,使土壤溶液过浓,钙素吸收受到影响。

此外也有人认为此病是因生长期间水分供应不足或不稳定引起的。

即在花期至坐果期遇到干旱,番茄叶片蒸腾消耗增大,果实,特别是果脐部所需的大量水分被叶片夺走,导致其生长发育受阻,形成脐腐。

三、防治方法1.浇足定植水,保证花期及结果初期有足够的水分供应。

在果实膨大后,应注意适当给水。

2.育苗或定植时要将长势相同的放在一起,以防个别植株过大而缺水,引起脐腐病。

3.选用抗病品种。

番茄果皮光滑、果实较尖的品种较抗病,在易发生脐腐病的地区可选用。

4.地膜覆盖可保持土壤水分相对稳定,能减少土壤中钙质养分淋失。

5.使用遮阳网覆盖,减少植株水分过分的蒸腾,也对防治此病有利。

6.采用根外追施钙肥技术。

番。

《番茄灰霉病》课件

《番茄灰霉病》课件
及时清除病残体,减少 菌源,如摘除病果、病
叶等。
合理密植
保持适宜的种植密度, 有利于通风透光,降低 湿度,减轻病害发生。
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控制氮肥 用量,适当补充磷、钾 肥,以提高植株抗病能
力。
品种选择
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
不同品种对灰霉病的抗性有差异,选 择适合当地种植的抗病性强的品种可 以有效降低病害发生。
鉴别诊断
与细菌性病害的区别
环境条件的影响
细菌性病害的症状与灰霉病相似,但 通常会有溢脓现象,而灰霉病则没有 。
灰霉病的发生与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如湿度、温度和通风等。因此,了解 这些环境因素可以帮助更好地诊断和 防治灰霉病。
与其他真菌性病害的区别
其他真菌性病害的症状与灰霉病有所 不同,如霜霉病和疫病等,它们的病 斑颜色和形状与灰霉病有明显的区别 。
PART 05
番茄灰霉病的案例分析
REPORTING
案例一:某地区番茄灰霉病的防治经验
总结词:成功防治
详细描述:该地区采取了综合防治措施,包括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有效控制了番茄灰霉病的发病率,提高了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案例二:某温室番茄灰霉病的控制措施
总结词:有效控制
详细描述:该温室采用了温湿度调控、通风换气等措施,以及定期喷洒无公害杀菌剂,有效控制了番茄灰霉病的蔓延,保证 了番茄的正常生长。
灰霉病对番茄的影响
番茄灰霉病会导致番茄的花、果、叶和茎的腐烂,影响产量 和品质。
病果软化,萎缩,表面有灰色霉层,导致果实失去食用价值 。
灰霉病的传播途径
灰霉病的传播主要通过气流、雨水、农事操作等途径进行 。
病菌可随花枝、叶片、土壤、空气等传播,造成病害的扩 散和蔓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番茄霉腐病
番茄霉腐病(BotryosporiumpulchrumCda)在个别保护地内有发生,损失很大。

[田间识别]叶片、茎、果实均可为害。

叶片发病,多自叶尖、叶缘发病,呈褐色水浸状,很快扩展至全叶,褐色湿腐,表面密生灰白色毛状霉。

果实发病,果面产生边缘不清的褐色湿腐斑,逐渐扩展,表面生灰白色毛状霉,后期病部软化腐烂。

叶柄、茎梢发病,病部也密生灰白色毛霉层。

[发病原因]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随病残体在土壤表面越冬,靠分生孢子进行初浸染和再浸染。

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农事操作或人在株间走动也能传播。

病菌喜温和、高湿、弱光条件,一般保护地春、秋容易满足条件,一旦具备菌源即可发病。

管理粗放,植株衰弱时,病情明显加重。

[防治要点]①做好棚室环境。

②加强肥水管理,促进植株健壮生长。

③结合防治砂霉病,调控温湿度进行生态防治。

④及时摘除病叶、病果,深埋或烧毁。

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随之深翻土壤。

⑤初见发病及时进行药剂防治,可用60%防霉宝600倍液,或50%扑海因1500倍液,或40%灭病威500倍液,或65%甲霉灵1000倍液,或68%倍得利800倍液。

-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