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改烟”后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防爆分析和解决措施

合集下载

制粉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制粉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

制粉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姓名:XXX部门:XXX日期:XXX制粉系统的防火防爆措施制粉系统的煤粉很易燃烧,因此制粉系统防爆门应避免朝向电缆层及人行通道,防爆门动作后应立即及消除周围的火苗与积粉。

严格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及煤仓温度。

其温度不得超过煤种要求的规定,煤粉仓应有温度测点并宜装报警测点。

给粉机应有定期切换制度,避免在停用的给粉机入口处出现积粉自燃。

清除给粉机进口积粉时,不得用氧气管和及压缩空气吹扫。

手动测量煤粉仓粉位时,浮筒应由非铁质材料制成,仓内浮筒应缓慢升降,以免撞击仓壁产生火花,发生煤粉爆炸。

要经常检查煤粉仓、绞笼(螺旋送粉器)吸潮管应加保温措施,控制吸潮门开度使煤仓负压保持适当的数值。

煤娄仓外壁应予保温,以防止煤粉他外壁受冷风吹袭时使仓内煤粉易结块而影响流动。

同时还应做好煤粉仓层的清洁工作,防止煤粉仓爆炸后热气浪喷出所引起的二次爆炸,或粉仓层积粉自燃后火苗进入煤粉仓应装置固定的灭火系统,如蒸汽灭火、二氧化碳灭火或氮气灭火装置,平时要保持完好,并定期使用。

在启动制粉系统和设备检修之前,应仔细检查设备内壁是否光滑,有无积粉死角。

清仓过程中发现仓内残余煤粉有自燃现象时,清扫人员应立即退到仓外,将煤粉仓严密封闭,用蒸汽、氮气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等进行灭火。

清仓时,煤粉仓内必须使用防爆行灯。

铲除积粉时,工作人员应穿不产生静电的工作服,使用铜质或铝质工具,不得带入火种,禁止使用压缩空气或氧气进行吹扫。

在磨煤机清扫积粉时,严禁在煤粉温度没有下降可燃点以下时打开人孔门清扫。

严禁在运行中的制粉系统设备上进行动火工作。

若在停用的制粉系第 2 页共 4 页统进行动火作业,要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

必须将此设备处积粉清除干净,并采取可靠的隔离措施。

在煤粉浓度大的场所,须在测定粉尘浓度合格后,方可办理动火工作票手续,进行动火作业。

第 3 页共 4 页感谢您的浏览!整理范文,仅供参考。

第4 页共4 页。

制粉系统防磨防爆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制粉系统防磨防爆机理分析及预防措施
在130℃左右时,挥发分 高 的 煤 粉 便 开 始 分 解, 放出大量的 可 燃 气 体,这 些 气 体 在 200℃ 左 右 便 开 始燃烧,并将热量 传 给 煤 粉,使 其 迅 速 分 解、燃 烧 起 来,如果任其继续发展下去,氧化反应越来 越 快,CO 聚集越来越 多,达 到 一 定 程 度 时,便 发 生 剧 烈 的 爆 炸。煤粉在 制 备 过 程 中,常 见 的 事 故 有 两 种:一 是 发生自燃。在堆积 状 态 下 的 煤,氧 化 速 率 超 过 散 热
为了使制粉系 统 爆 炸 时 减 轻 损 失,必 须 在 制 粉 系统的各个不同 部 位,设 置 防 爆 阀。 我 国 设 计 的 防 爆阀承受压力为 1kg/cm2,其 膜 板 材 质 一 般 为 石 棉 板、橡胶皮,亦有采 用 钢 板 翻 板 结 构 的,其 释 压 面 积 根据不同部 位、不 同 横 截 面 给 以 确 定:分 离 器 上 为 大 于 4% × 分 离 器 容 积 。 4.3 改进磨机的操作方法,改进系统的联锁程序
煤粉 中 灰 分 高,爆 炸 性 就 弱。 因 为 灰 分 不 可 燃,还要 吸 收 热 量。 但 只 有 煤 粉 中 的 灰 分 >30~ 40%时,才能对 煤 粉 爆 炸 产 生 抑 制 作 用。 水 分 对 煤 粉爆炸也有一定 的 影 响,水 分 大,不 易 爆 炸,水 分 小 时,水分在高温下 分 解 成 氧 气 和 氢 气,起 助 燃 作 用。 如果煤粉中保留1~2% 的 水 分 (褐 煤 5~10%),就 能限制煤粉燃烧和爆炸的危险性。 2.3.4 气体中的含氧量
入磨热风 温 度 是 依 据 磨 煤 机 出 口 气 流 温 度 进 行调节的,但不 同 的 工 艺 流 程 有 着 不 同 的 要 求。 入 磨热风温度 不 得 高 于 250℃,避 免 细 煤 颗 粒 遇 热 达 到燃点。 4.1.2 出磨气流温度的控制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防闪爆应对措施论述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防闪爆应对措施论述

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防闪爆应对措施论述发布时间:2022-08-28T08:12:23.512Z 来源:《中国电业与能源》2022年8期作者:姬广文[导读] 燃煤锅炉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闪爆事故是火力发电厂常见的顽疾之一,姬广文辽阳石化分公司热电厂辽宁辽阳 111003摘要:燃煤锅炉中间储仓式制粉系统闪爆事故是火力发电厂常见的顽疾之一,近几年由于煤炭市场紧张,一些电厂不得不采购与自身制粉系统不相适应的高挥发分和含水量较大的煤种,导致制粉系统闪爆事故频繁发生,严重时会造成制粉设备损坏导致停炉,甚至造成人身伤害。

本文通过对某厂制粉系统运行情况和发生闪爆后现场勘查分析,找出引起闪爆的主要原因,从而制定有针对性的管控措施,按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的安全管理要求,遏制制粉系统闪爆事故发生,为受制粉系统发生闪爆困惑的单位提供一些有效的预防与控制经验。

一、某电厂制粉系统概况某电厂锅炉制粉系统设计为中间储仓式钢球磨煤机、热风干燥、乏气送粉系统。

其工艺流程为:煤斗中的煤通过MG-40A刮板式给煤机输送到DTM320/570III钢球式磨煤机,在钢球式磨煤机中对煤进行干燥和磨碎,磨制的煤粉通过风输送(一般控制输送温度不超过70℃),经过木块分离器进入粗粉分离器进行第一次分离,分离后不合格的煤粉经回粉管回到磨煤机重新磨制,合格的煤粉进入细粉分离器,经分离90%煤粉进入煤粉仓,其余10%的合格煤粉和乏气经排粉机作为一次风吹入炉膛。

同时,设计时考虑提高磨煤机出力,在排粉机出口接一路风经管路和再循环门引至磨煤机入口作为再循环风。

该制粉系统最初设计燃用煤种为可燃基挥发分32%-39%的烟煤,近几年由于煤炭资源和市场变化,进厂煤的挥发分不断攀升,可燃基挥发分从39%升高到43%,最高时达到47%,其煤种已经为极易自然煤种,使原设计制粉系统与所用煤种极其不相适应,2017年前制粉系统频繁发生闪爆,严重影响锅炉经济及安全运行。

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的防爆安全分析

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的防爆安全分析
D IW a —e g n f n ,LI i n ,D EN G a —a 。 U Ja H it o ,LI Gu n - U a g w
( .Chn su c sP we He h u 1 iaRe o re o r( z o )Co ,Lt . . d ,He h u5 2 0 z o 4 7 9,Chn ; ia
6 钢 球 磨 煤 机 ; 一 木 屑 分 离器 ; 一 粗 粉 分 离 器 ; 一 排 粉 机 ; 一 7 8 9
粉与 空气 混合 物 初 始 压力 的 1 0倍 左 右 , 以破 足 坏按抗 爆炸 压力 4 ~1 0k a 计 的制粉 系统设 O 5 P 设
中图 分 类 号 : 2 3 2 TK 2 .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6 10 6 2 1 ) 4 0 8 — 4 1 7 —8 X( 0 2 0 —2 8 0
An Ex l so 。 r o p o i n p o fAna y i f I e m e i t a l e i i y t m s l s s o nt r d a e Co lPu v rz ng S s e
2 io igQig eP we n r t n C . t ,T dig 1 0 , ia .L a nn n h o rGe eai o ,L d. i n 0 3 Chn ) o 1 2
Ab ta t sr c :The c onsiu i n of a ne atve pr s u e i er e a e oa puve ii s se i b ng tt to g i e s r nt m di t c l l rz ng y t m s ei
摘 要 : 绍 了负 压 中间 仓 储 式 制 粉 系 统 的 构 成 , 中 间仓 储 式 制 粉 系 统 设 备 及 煤 质 特 性 两 方 面 对 煤 粉 介 从

防范制粉系统自燃爆炸的技术措施

防范制粉系统自燃爆炸的技术措施

防范制粉系统自燃爆炸的技术措施最近我公司#1、2炉制粉系统频繁出现自燃、爆炸等异常现象,给生产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

为防范其再次发生,特制定防止制粉系统爆破措施。

1、停运制粉系统防止爆破措施1.1、主值班员要根据粉位适时停运制粉系统,停运操作时先逐步减小给煤量,然后开启磨煤机冷风门、关小磨热风门,最后直至停运给煤机。

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进行调整。

1.2、根据了解到的煤种,保持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过规定值。

1.3、抽粉过程排粉机入口门保持全开、通过调整磨煤机再循环风门,维持排粉机出口一次风压稳定正常,抽粉时间不少于5分钟,待彻底抽净系统余粉后,停运磨煤机。

根据球磨机电流、差压、球磨机出口温度、回粉管锁气器动作情况等来确认制粉系统积粉抽干净的标准。

1.4、一般情况,停磨后调整磨煤机出口温度不超规定值,冷风吹扫5分钟后,并将磨出口温度降到50℃以下再倒为近路风运行。

抽粉、通风过程和磨出口温度未降到50℃以下不允许倒风。

彻底倒为近路风运行后应将磨总风门、再循环风门、排粉机入口门全关,磨煤机冷风门全开,监视磨出口温度不超50℃,排粉机出口温度不超170℃。

1.5、发现磨热风门或再循环风门关闭不严漏风,要及时登记缺陷联系维护部处理。

1.6、停运制粉系统过程前必须对木块分离器进行清理一次,防止长时间停运后,分离器木块分离仓内积粉自燃。

1.7、制粉系统停运倒为近路风后严禁开启磨再循环或使用磨再循环风门调排粉机风压。

1.8、制粉系统时注意排烟温度防止超限,按照日常定期工作检查烟道喷水是否正常。

2、启动制粉系统防止爆破措施2.1、启动制粉系统前必须对系统各部(如磨煤机出、入口、木块分离器、磨再循环风门管段等处)进行仔细排查,并且检查制粉系统各个防爆门、木块分离器、给煤机、锁气器等有可能伤及人身的地方无人滞留,再进行启动制粉系统相关操作。

2.2、启动是先开球磨机冷风进行吹扫,球磨机出口温度在50℃以下,方可启动磨煤机。

制粉系统防爆分析与改进措施

制粉系统防爆分析与改进措施

制粉系统防爆分析与改进措施发布时间:2021-01-15T03:13:29.590Z 来源:《中国电业》(发电)》2020年第23期作者:陈超[导读] 制粉系统是燃煤电厂最重要的运行系统,它将原煤通过磨煤机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粉末与匹配的设备通过管道进行燃烧,其主要作用就是粉碎原煤,制成合格达标可使用的煤粉,制粉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

国家电投集团东北电力有限公司本溪热电分公司辽宁本溪 117000摘要:现如今社会发展迅猛,以往旧的燃煤方式已满足不了人们所需,燃煤电厂推出的天然气是最为成功的例子。

但在燃煤电厂运行期间,制粉系统及易发生爆炸事故,导致机器、人员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伤亡,造成燃煤电厂的经济损失,影响燃煤电厂的有效平稳运行。

经过研究调查表明,燃煤电厂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由多种原因构成,本文根据制粉系统爆炸的条件总结出爆炸的主要原因,结合原因对制粉系统作出改进措施。

关键词:燃煤电厂;制粉系统;改进措施一、制粉系统的概述及分类制粉系统是燃煤电厂最重要的运行系统,它将原煤通过磨煤机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将粉末与匹配的设备通过管道进行燃烧,其主要作用就是粉碎原煤,制成合格达标可使用的煤粉,制粉系统安全平稳的运行给人们带来诸多方便。

制粉系统可分为中间仓储式系统和直吹式系统,这两类最大的区别是前者需要储存煤粉后再进行燃烧,后者可直接进行燃烧,不用储存。

中间仓储式系统需要研磨力、干燥力和输送力三种力相互作用才能使制粉系统正常运行;直吹式系统最大的优点便是研磨多少原料就会产出多少煤粉,不易向外漏粉,保持干净干燥的研磨环境,达到制粉系统最优化。

二、制粉系统爆炸的危险性制粉系统爆炸是一种较为特殊的爆炸现象,煤粉暴露在空气中,一旦接触到着火源或其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煤粉就会开始燃烧,燃烧速度相当之快且不可控制,最后导致整个制粉系统发生爆炸。

爆炸将严重影响燃煤电厂的运行,机器设备及人员存在不同程度的损坏和伤亡,减少发电量及产出量,影响人们生活,造成家庭灾难,企业无利可图。

制粉系统防爆对策

制粉系统防爆对策

制粉系统防爆对策1. 引言随着制粉行业的不断发展,制粉系统的安全问题也日益受到关注。

制粉过程中,由于粉尘的积聚和空气中的氧气成为主要易燃物,系统发生爆炸的风险也相应增加。

为了保障制粉系统的安全运行,采取一系列的防爆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以下方面介绍制粉系统的防爆对策:粉尘控制、静电防护、火源控制、消防系统等。

2. 粉尘控制粉尘是引发制粉系统爆炸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粉尘控制是防爆对策中的重要环节。

•使用防尘滤袋:在制粉系统的粉尘产生点和排风口设置防尘滤袋,有效减少粉尘的扩散。

•定期清理粉尘:定期对制粉系统及周边区域进行清理,防止粉尘的积聚。

安装粉尘抽风设备,当粉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及时清除粉尘。

•增加湿度:通过增加湿度控制粉尘的扩散,降低粉尘爆炸的风险。

3. 静电防护静电是制粉系统产生火花的常见原因,因此静电防护措施是防爆对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接地系统:对制粉设备进行接地处理,使静电能够通过接地系统释放,防止静电积聚和火花的产生。

•防静电涂料:在制粉设备的内外表面涂覆防静电涂料,有效减少静电产生的可能性。

•防静电设备:使用防静电设备对制粉设备进行保护,例如防静电手套、防静电地板等。

4. 火源控制火源也是制粉系统发生爆炸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火源控制是制粉系统防爆对策的关键措施。

•火花防护:对制粉设备中容易产生火花的部位进行防护,如使用防爆型灯具、避免金属摩擦等。

•火焰检测器:安装火焰检测器监测制粉过程中是否有火焰产生,及时报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避免明火:禁止在制粉系统周边进行明火作业,保证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

5. 消防系统消防系统是防止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的最后防线,必不可少。

•安装消防设备:在制粉系统周边建立完善的消防设备,如灭火器、消火栓等。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定期对消防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培训员工:定期组织员工参加消防知识培训,提高员工的火灾应急处理能力。

6. 结论制粉系统的防爆对策是确保系统安全运行的重要措施。

中储式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中储式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的探讨

事故分析的结论:本次爆炸的主要原因为煤质 � � � 烟煤 0 . 320 0 . 470 34 1. 2
较好 � 停磨时抽粉不彻底, 使磨煤机 � 粗粉分离器� 细 � � � 褐煤 0 . 21 5 0 . 25 0 56 1. 7 2. 0 粉分离器内部及制粉系统管道内留存大量挥发份较 � � � 泥煤 0 . 1 6 00 . 18 0 13 16 1. 0 2. 0
品, 进入磨煤机磨制后产生爆炸� (2 ) 磨煤机再循环管上装有调节阀, 由于节流作 用使煤粉积存, 长期积粉会使煤粉自燃, 自燃时产生 明火进入磨煤机中, 产生爆炸 � (3 ) 制粉系统停运后, 有时会有高达 30 0 � 以上 的热风漏入磨煤机系统,会引发磨煤机内积粉自燃 引发爆炸 � 3. 2 粗粉分离器 (1) 粗粉分离器草帽顶易积粉 �粗粉分离器草帽 底角通常设计较平缓, 形成死角, 容易积粉 � 若遇原 煤水分过大时, 风粉温度控制较低, 煤粉湿度较大, 更易在此处积粉� (2 ) 个别调整档板失灵, 外部指示与内部实际开 度不一致, 角度无法调整且处于近乎水平位置, 或者 叶片上有杂物, 使得叶片上部堆积有煤粉� (3 ) 由于粗粉分离器本体 密封不好, 易渗雨水 � 露入冷风或保温不良环境温度较低时,其内部壁面 易产生结露, 粘附煤粉并结块 � 在粗粉分 离器中 积存的 煤粉 因处于 干燥介 质 中, 加速了煤粉氧化, 可能会导致煤粉自燃 � 当气粉 混合物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 引起爆炸事故 � 3. 3 细粉分离器 (1) 气流从弯头部进入水平段时气流分布不均, 直管段下部气流较弱, 造成该部位易积粉� (2 ) 在制粉系统停运时, 气流中的余粉沉积在水 平直管的下部而不能自行滑落 � (3 ) 运行时若遇原煤水分过大, 风粉温度控制较 低, 煤粉湿度较大时, 更易在其上积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改烟”后中间仓储式制粉系统防爆
分析和解决措施
摘要:华能阳逻电厂机组“贫改烟”后,制粉系统曾在较大的爆燃风险,
严重威胁设备和人身安全。

本文从引起爆炸的影响因素、爆炸通常发生的部位及
原因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有关预防爆炸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中储式;制粉系统;贫改烟;爆炸原因
一、引言
华能阳逻电厂4台330MW机组原设计燃用贫煤,配置钢球磨煤机中储式制粉
系统。

随着近年来国家对电厂烟气排放标准的提高,烟气中NOx、SOx和烟尘排
放值已经很难达到国家标准。

4台机组自2015年起先后进行“贫改烟”改造,
开始掺烧一定量烟煤,改造后烟气污染物排放值大幅降低,但是受锅炉结构、制
粉系统的限制,这种改造也对锅炉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影响,存在较大的爆燃
风险。

国内同类机型“贫改烟”后曾多次发生制粉系统爆炸,造成了较大的设备
损坏、厂房污染,甚至人身伤害事故。

因此分析原因并且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十
分重要,本文就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做了分析,并且提出了一些可行的预防措施。

二、煤粉爆炸的因素
一般情况下,制粉系统爆炸必须满足以下几个必要条件,即氧量、煤粉浓度、煤粉细度、挥发分、水分、着火点或明火源。

从氧浓度和煤粉浓度(即风粉混合
物浓度)方面来讲,当煤粉浓度达到爆炸标准而氧浓度未能达到爆炸标准或者氧
浓度能达到爆炸标准而煤粉浓度未达到爆炸标准时,是不会发生爆炸的。

1.
煤的挥发分
通常挥发分越高的爆炸风险越高,挥发分低于10%较难爆炸,超过35%极易爆炸.
2.煤粉和空气浓度
煤粉与空气混合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发生爆炸,不同煤种爆炸浓度不一样,从0.16-16kg/m3不等。

3.煤粉细度
即使容易发生爆炸的煤种,如果煤粉颗粒直径较大不会发生爆炸,即R90越大, 发生爆炸的可能性越小. R90越小,发生爆炸的危险性越大。

(d当量>100um 时,无爆炸的可能)
4.风粉混合物温度
风粉混合物温度也是能够引起制粉系统发生爆炸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温度较高,方面使燃料挥发分较高的煤粉容易析出可燃性气体,其浓度容易达到爆炸范围;另一方面又会使制粉系统内部堆积的煤粉自燃。

5.含氧量
输送煤粉的气体中氧的含量越大,爆炸的可能性越大;当氧量占气体的容积比例小于 16%时,不会爆炸。

6.积粉自燃
堆积的煤粉氧化释放热量使得煤粉温度升高,加速氧化,温度达到煤粉着火点开始自燃,甚至爆炸。

7.外来火源
原煤中混有雷管等易燃易爆物品,焊接火花等落入系统。

三.制粉系统爆炸常见的部位
1.磨煤机及其出入口
如燃料煤中混有采煤用的雷管等易燃易爆物品,进入磨煤机磨制后产生爆炸。

磨煤机再循环管上装有调节阀,由于节流作用使煤粉积存,长期积粉会使煤粉自
燃甚至爆炸。

制粉系统积粉没有抽净,停运后会发生自燃和爆炸。

2.粗细粉分离器
粗细粉分离器死角、草帽顶、弯头、水平直管和个别长期处于水平位置的挡
板容易积粉。

运行磨损或腐蚀造成分离器外壁发生泄漏,空气漏入,空气中所含
水分容易结露,造成粗细粉分离器内部局部受潮积粉。

一旦积粉自燃,若浓度合适,就会发生爆炸。

3.煤粉仓
粉仓维护不到位,锈导致蚀密封不好,漏入空气,粉仓内煤粉易发生自燃。

停炉前或紧急停炉,煤粉仓未空仓,造成煤粉自燃爆炸。

四.制粉系统爆炸原因分析
1.运行参数的变化
煤的燃烧特性、爆炸特性,煤的来源和煤中杂物诸因素发生了变化,或制粉
系统的运行工况发生变化,如风速、磨煤机出口温度的过高或过低,都容易引起
积粉自燃,甚至爆炸。

2.运行操作
(1)磨煤机的出口温度
磨煤机的出口温度控制过高,同时煤粉细度较细,易引起系统爆炸;磨煤机
的出口温度过低,造成煤粉湿度大,黏在制粉系统金属壁面,时间长了,积粉容
易氧化自燃。

(2)一次风风速
一次风速过低,造成堵粉、积粉,最终导致自燃、爆炸。

停磨前系统内的煤粉未抽尽,积粉逐渐氧化自燃,当磨煤机启动时,自燃煤粉被扬起,发生爆炸。

倒风操作不当,造成温度异常升高,极易满足爆炸条件而发生爆炸。

尤其是停运时,在抽粉和倒风过程,为控制温度会使用较大的冷风,磨煤机内氧气浓度升高,增加爆炸风险。

制粉系统爆炸绝大多数都发生在启停过程,尤其是停运过程。

3.入炉煤挥发份过高
入炉煤质过于混杂,里面掺配有较高挥发份的煤种,甚至有挥发份40%以上的褐煤。

4.其它原因
系统外部漏粉堆积自燃。

外来火源的影响,如焊接、切割等工作。

五.预防制粉系统爆炸的措施
统计分析其他单位制粉系统爆炸事故,90%以上发生在制粉系统启停或断煤等过程中,针对这种情况,结合阳逻电厂实际,制定了以下预防措施:
1.制粉系统的运行操作
1.1制粉系统的启动、停止
(1)保持一次风压稳定,避免风速过低,以防堵管积粉。

(2)启动时控制磨煤机出口60℃,充分“暖磨”,防止管道结露导致煤粉沉积。

(3)制粉系统停止时,将煤粉抽净,活动回粉管锁气器,使管内的积粉吹扫干净。

(4)停运制粉系统时,利用好炉烟风机降低制粉系统母管含氧量。

(4)锅炉停运时,烧空煤粉仓和原煤仓。

(1)加强磨煤机出口风温的监视调整,尤其是断煤堵煤等异常工况。

(2)加强木块分离器、细粉筛的清理,以防堵塞积粉。

(3 促进粉仓流动,定期降粉,监视、记录煤粉仓温度。

(4)及时发现漏风、漏粉点,消除漏点并清理积粉。

(5)磨煤机启动后,要及时开启煤粉仓的吸潮管全开,以防煤粉结块和泄漏。

1.3关注入炉煤品质
关注配煤情况,针对不同的煤种,特别是挥发份高于40%的褐煤,有针对性的进行运行监视调整,制定相应的预案和措施。

2.制粉系统的检修及改造
2.1制粉系统定期检修维护,及时消除漏点、清理死角积粉,杜绝自燃。

2.2控制合理煤粉细度,在满足经济燃烧的前提下,煤粉不宜过细,防爆同时降低制粉电耗。

2.3严格执行动火工作票制度,测量煤粉浓度,并采取可靠安全措施,方可动火作业,动火后消灭火种。

3.增设两台炉烟风机
机组“贫改烟”前制粉系统入口风取自空预器出口热二次风,入口氧量21%左右,改造后增设两台炉烟风机从空预器入口引入一路热烟气,将制粉系统入口氧量降至12%,创造缺氧环境,从而大大降低煤粉爆燃可能性。

4.增加制粉系统的氧量和温度测点
在易积粉部位加装氧量和温度测点,及时发现爆炸隐患。

5.其它措施
确保磨煤机消防蒸汽和CO2可靠备用。

结束语:
制粉系统爆炸危害巨大,严重威胁人身设备安全,还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华能阳逻电厂从限制煤粉爆炸的必备条件出发,结合自身实际运行经验,制定了有关防爆措施,多年的实践证明,制粉系统爆炸风险完全可控,通过上述措施,阳逻电厂创造了国内同类机型“贫改烟”后连续五年零爆燃的行业奇迹。

因此从限制煤粉爆炸的必备的条件出发,结合实际运行经验制定了有关制粉系统的防爆措施,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监盘、严格执行制粉系统防爆措施,是可以大大降低制粉系统的爆炸风险的。

参考文献:
[1]冯明驰.锅炉设备运行技术问答[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2]樊泉贵,阎维平,王军,等.《锅炉原理》[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3
[3]任浩,喻长江.华能阳逻电厂330MW机组锅炉运行规程,2015.
[4]马金凤,吴景兴,邹天舒.中储式制粉系统锅炉掺烧褐煤技术的研究[J] .动力工程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