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合集下载

04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04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局部)(绢本设色)全图24.8cm×528cm 【北宋】 张择端 故宫博物院藏 这是一幅反映我国北宋晚期城市社会风貌和人民生活的古代杰出社会风俗画长卷。画卷长五米多,从清 明时节汴梁(今河南开封)郊外的农村开始,画到繁忙的汴河漕运,再到繁华的都市街巷,既反映了节日的风情和市井的繁荣,又把水陆交通的集合点“虹桥”作为全画的高潮表现,给我们留下了极其 珍贵的中国古代形象生动的社会风情画面。
轰炸(铸铜) 116cm×90cm×35cm 1946年 滑田友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艾灸图(绢本设色)68.8cm×58.7cm 【宋代】 李唐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面描绘了古代江 湖郎中为村民治病的场景。郎中手持艾条,专心施灸,背后有童子准备膏药。患者做在地上,袒露上身,张 口皱眉,显得极为痛苦,旁边三人牵臂踩腿,不让他动弹,面露同情之色。
花鸟鱼虫有着与人相类的性情、气质。 是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总要载体—| |
写生花鸟:活者,生动也。脱者,笔笔醒透,则画与纸绢离。
墨兰图(纸本水墨) 25.7cm×42.4cm【元代】郑思肖 题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墨竹图(纸本水墨) 131.6cm×105.4cm 【北宋】文同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写生花鸟:寄情言志,生机意趣
传神人物:传神写心,情性言笑
花鸟画两大流派:黄家富贵,徐熙野逸
写生珍禽图(绢本设色) 41.5cm×70.8cm 【五代】黄筌 故宫博物院藏
白鹡鸰[ jí líng ] 丝光椋[liáng]鸟
写生花鸟:寄情言志,生机意趣
①荷石水鸟图(纸本水墨) 127cm×46cm【清代】朱耷 故宫博物院藏 ②墨葡萄图(纸本水墨) 165.4cm×64.5cm【明代】徐渭 故宫博物院藏 ③墨梅图(纸本水墨) 31.9cm×50.9cm【元代】王冕 故宫博物院藏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白眼向天”:是指清初画家朱耷多 鱼画成翻白眼状,以此表达画家本人愤 的心情。
《元郑思肖墨兰图》 是元代画家郑思肖 所创作的一幅写意 水墨画,现为日本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该作也是作者留下 的传世作品,也是 反映他创作思想和 艺术造诣的代表作。 该作是一幅非常抒 情的文人写意水墨 画,描绘出兰的野 逸、不畏风霜,孤 高自傲,无人花自 馨的高尚品格。作 者借笔墨抒发胸中 逸气,是自我思想 品格的写照。
试比较两图,谈谈你的看法
[法] 席里柯 1812年 油画 《龙 骑兵》
造型准 确,色彩 逼真,强 烈的运动 感。
唐 韩干 〈牧马图〉 简练的概括与细腻的写实相结合,
用笔严谨,骏马形神俱妙。
古代花鸟画的表现形式
古代花鸟画技法多样, 曾以描写手法的精工或 奔放,分为工笔花鸟画 和写意花鸟画。(唐代 的《五牛图》属工笔花 鸟画,而清代的这一幅 《鸭》则是属写意花鸟 画。)又以使用水墨色 彩上的差异,分为水墨 花鸟画、泼墨花鸟画、 设色花鸟画、白描花鸟 画与没骨花鸟画。
工笔花鸟画和写 意花鸟画欣赏
次图以传神之笔描绘了或缓步跛行,或低头吃草,或纵跱而鸣,
或回顾舐舌,或翘首而驰,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牛的生活形态和习 性,造型生动,形貌真切。为了表现牛温厚老成的性格,作者以枯 淡涩笔勾出富有特性的线条,笔不畅而意畅;对于墨色亦有丰富的 处理,并非一色贯穿,其浓淡、干湿变化丰富精妙。
韩熙载夜 宴图
28.7*335.
5cm 五代 顾闳中
思考:此 作品中画 家如何表 现出人物 性格?
摹写的典范作品
休息
观舞
听乐
送客
清吹
是古代人物最杰出的代表作
第一场
听乐(琵琶独奏)
第二场 观舞

【美术】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美术】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人教版高中美术·美术鉴赏第二单元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主备人:黄海丰审核人:刘永梅二次备课人:【单元课题】中国美术鉴赏【课业类型】新授课【课程分析】本单元共八课,分别是《中国传统山水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中国书法》《中国传统雕塑》《中国传统建筑与园林艺术》《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中国民间美术》《中国近现代美术》。

以传统三大画科引入,从绘画、书法、雕塑、建筑、工艺、民间美术和近现代美术几个角度让学生了解中国美术的特点,掌握鉴赏中国美术的方法,理解中国文化对艺术的影响,感受中国美术独特的美感,强化深厚的民族情怀。

【基本问题】第3课:为什么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浓郁的山水情怀?第4课: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第5课:汉字书法作为一门艺术,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第6课:中国传统雕塑承载了古代中国人怎样的文化观念?第7课:中国传统建筑与中国传统园林各有哪些特点?它们与社会思想意识和自然环境有怎样的联系?第8课:中国传统工艺美术为何别具特色?第9课:谁创作了民间美术?它有怎样的文化内涵、精神价值和艺术形式?第10课:应该如何理解中国近现代美术创作与时代变迁的关系?【具体问题】第4课:花鸟画中的情趣和人物画中的情性。

〖图像识读〗第4课本课主要作品有工笔花鸟画《写生珍禽图》、大写意花鸟画《荷石水鸟图》《墨葡萄图》、小写意花鸟画《墨梅图》《墨竹图》《墨兰图》,工笔人物画《女史箴图》《簪花仕女图》、壁画《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工笔人物画《韩熙载夜宴图》、大写意人物画《泼墨仙人图》、人物画《油荒坐啸图》、风俗画《清明上河图》《灸艾图》,涉及朝代众多,都是典型作品。

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图像的识读,体会传统花鸟画如何在写生的基础上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如人物画是如何传神写照的。

〖美术表现〗第4课通过不同风格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理解时代、地域、个人审美追求带来的不同特征。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第4课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教学设计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教学设计围绕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展开,内容丰富且系统。

教材首先明确了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人物画形神兼备和以形写神的特点。

在课程内容上,清晰地阐述了花鸟画和人物画的发展历程,通过具体的作品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等,深入剖析了两类绘画的艺术特色和表现手法。

同时,还列举了众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元代以来文人的梅兰竹菊画作、朱耷的《荷石水禽图》、韩滉的《五牛图》以及各类人物画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鉴赏素材。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理解绘画作品,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尊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可能对中国传统绘画有一定的接触,但对于花鸟画和人物画的深入理解可能较为有限。

他们可能对一些著名的绘画作品有所耳闻,但对于作品中蕴含的艺术特点、文化内涵以及审美价值的理解可能不够深入。

在知识储备方面,学生可能对绘画的基本技巧和表现形式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独特的审美理念和创作方法可能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引导。

在学习兴趣上,学生可能对精美的绘画作品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但对于较为抽象和深层次的艺术理论和文化内涵可能会感到枯燥或难以理解。

然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果能够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结合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探究,将有助于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热爱,提高他们的艺术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

例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尝试模仿绘画作品中的线条和色彩,或者让学生讲述自己对某幅作品的感受,以增强他们的参与感和理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欣赏作品、分析讨论等活动,深入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和人物画的艺术特点和审美特征。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课件】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课件高中美术人教版(2019)美术鉴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画外之意
花鸟画
形成独立画科
唐代
成熟
五代
臻于巅峰
两宋
明清
发达
元代
承前启后
唐代
韩滉《五牛图》
五代
徐熙《玉堂富贵图》
徐熙《雪竹图》
两宋
赵佶《瑞鹤图》
元代
王冕《墨梅图》
明清
图》
缘物寄情
“五德”
《芙蓉锦鸡图》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 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比如:一、鸡身 上的花纹表示有文化。二、雄鸡的模样 很英武。三、雄鸡打架很勇猛。四、母 鸡护小鸡很仁慈。五、雄鸡报晓很守时,
画家一般回避社会现实,多取材于山水、花木,以抒发个人 “性灵”,其中也有对民族压迫或腐朽政治的愤懑之情。标 榜“士气”、“逸品”,讲求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 韵,并重视书法、文学等修养及画中意境之表达。
无根之兰
兰花生于深山,无人自芳,犹如隐逸君 子。
郑思肖是南宋遗民,自宋亡后画兰无土 无根,寓意故土沦丧,无处扎根。
人物画
白描与工笔
泼墨与写意
历史画
李唐《采薇图》
风俗画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仕女画
周昉《挥扇仕女图》
宗教
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
先秦
魏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两宋
辽金元
明清
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遗貌取神
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表示守信用。
寿而康
在中国画里,蔬果花木常被寓以特殊的 象征意义,桃象征着长寿,历来为画家
所喜爱。
怀才不遇
“山深熟石榴,向日笑开口,深山少人 收,颗颗明珠走。”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

《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教学设计
二、传神人物
1.中国传统人物画家在描绘具体人物时,都会重点表现对象的社会阶层与价值观念。据此,中国人物画可分类为世俗人物(仕女、高士等)、神仙道释、市井风俗等。
2.例如,《女史箴图》画的是作为道德典范的贵族妇女。《簪花仕女图》画的是雍容华贵的唐代宫廷女性,《朝元图》画的是道教神话中的天界诸神。人物的相貌应符合人物的特定身份、精神气质。
2.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艺术载体。梅、兰、竹、菊等既适宜发挥笔墨的长处,又是高洁品格的象征,因此很受文人画家青睐。元代以来,画家越来越侧重对笔墨和精神的强调。例如王冕的《墨梅图》、郑思肖的《墨兰图》、文同的《墨竹图》等都是四君子画的代表作品。朱耷《荷石水禽图》和韩滉《五牛图》也是著名的花鸟画的代表作品。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
教学重点
理解中国传统人物画形与神的关系。
教学难点
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所蕴含的人文情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本、PPT
学生准备:课本
教学过程
一、写生花鸟
1.花鸟画在南北朝已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的画科,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花鸟画至两宋而臻于巅峰。据说,宋徽宗时画院高手笔下的月季花,可以区分出四时,朝暮不同的花、蕊、叶。留存至今的作品如黄筌的《写生珍禽图》等可证古人所言不虚。
总之,中国人物画重传神,即强调对人物精神特质的表现,正所谓“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5.风俗画是人物画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其源头可追溯到汉代,宋代则是其创作的高峰。风俗画为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生活史、物质文化史等留下了宝贵的形象资料。
南宋著名画家李唐的传世作品《炙艾图》,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苏汉臣《货郎图》都是著名的风俗画代表作品。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

(新教材)统编人教版高中美术必修《美术鉴赏》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优质课教案一、教材分析。

“基本问题”是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能否以“写实”程度作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情境导入”从中国传统花鸟画描绘的对象人手,理解“写实”与“写意”的概念。

从两张欧阳修的画像人手,理解人物画中的“形”“神”的问题。

本课分为花鸟画、人物画两部分。

第一部分“写生花鸟”首先指出花鸟画在宋代写实技巧已达到巅峰,并举《写生珍禽图》为例。

然后指出宋人较之“写实”更追求“写生”,即花鸟的生机意趣。

在此基础上,花鸟创作进一步与人的气质、感情相联系。

花鸟画成为中国人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重要载体。

创作上也就不再拘泥于外形的相似,而更多地追求精神的表达。

第二部分“传神人物”指出中国传统人物画表现的往往是特定阶层及其价值观念。

“小结”再次强调:花鸟画,人物画不以描摹外形为目的,不能套用西方古典绘画理论衡量中国传统绘画。

“拓展学习”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资料,深人理解作品,并将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从而培养学生对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鉴赏兴趣,并检验对课程内容的掌握程度。

二、教学目标和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1.了解花鸟画写实与写意的关系,理解人物画形神兼备、以形写神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提升对中国花鸟画和人物画的鉴赏能力。

2.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提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文化理解,提高人文素养。

(二)核心素养1.图像识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以联系、比较的方法进行整体观看,感受图像的造型、色彩、材质、肌理、空间等形式特征;以搜索、阅读、思考和讨论等方式,识别与解读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的内涵和意义。

2.美术表现: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形成空间意识和造型意识;通过观察、想象、构思和表现等过程,创造有意味的视觉形象,表达自己的意图、思想和情感。

3.审美判断: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感受和认识美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理解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重神韵、以形写神的审美特征,形成基本的审美能力,显示健康的审美趣味。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第4课﹐画外之意——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画

“托物言志”方面的审美追求,培养学生附像识读,审美判断的能力,探究发现22.问题情境二: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 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墨梅图》这幅作品中的梅花是作者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花鸟画的生机兹趣除了自然层面的,还与作者哪些思想情感紧密相关?阅读.计论交流,理解花乌闻的生机意趣与画家思想情感紧密相关。

探究发现3 3.问题情境:传统花鸟画是如何“缘物寄情”“托物言志”的?朱车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葡萄陷》在表现对象的刻曲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鱼是“翻白眼”的?葡萄藤为什么枝叶纷披,气势奔放?表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诉求?归纳:中国传统花鸟画借助笔墨韵味和情趣抒发画家精神追求情感表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言志”。

分析朱耷的鱼石图》和徐渭的《墨葫图》,找出它们各自的特点。

探究发现4 4.问题情境四: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 关系?传统人物画主要分哪几类?《辔花任女图》中表现了宫廷妇女怎样的精神气质?《闭元图》是如何表现神仙道士的气度不凡的? 观察图像、思考探究, 在教师引导下小组讨论,回答。

基于核心素养的绦 合探究,通过设置可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创作理念与评价作品的标准。

55.向题情境五: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 的神情意态的?《韩熙载夜宴图》中,画家如何组合各段画?如何是现韩熙载的精神面貌?通过对主人公韩熙载外貌特征、人物面部细节的刻画以及宴会参与者的精彩表现,反映出韩熙载怎样的内心写照?画面如何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境界?66.问题情境六:如何傲到“谜貌取神”?分析《泼墨仙人》中的形与神的关系。

7.间题情境七:传统风俗画有什么特点与 价值?从不同层面分析《清明上河图》《炙艾图》这两幅风俗画中人物刻画的精彩之处。

观察、明上河图》进行分析、识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写生花鸟
写生珍禽图 绢本设色 五代 41.5cm x70.8cm 黄荃
思考: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
物画能否以写实的程度作 为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
三、传统花鸟画是如何 “缘物寄情”“托物言 志”的?
朱耷的《荷石水鸟图》和徐 渭的《墨葡萄图》在表现对象 的刻画上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鱼是“翻白眼”的?葡萄藤为 什么枝叶纷披,气势奔放?表 现了画家怎样的情感诉求?
女史箴图 绢本设色 全图24.8cm x348.2cm 东晋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女史箴图 绢本设色 全图24.8cm x348.2cm 东晋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
《簪花仕女图》中表现了宫廷妇女怎样的精神气质?
簪花仕女图 绢本设色(工笔重彩) 46cm x180cm 唐代 周昉 辽宁省博物馆
作品从当时社会的现实生活出发,将现实生活中的贵族妇女,画得雍容华贵,画出一种闲适无聊的生 活本质,表现出娇、奢、雅、逸的气息和女性柔软、温腻、动人的姿态,赋予作品鲜明的时代感。
朝元图为永乐宫壁画的一部分,是元代壁画艺术的最高典范。
传统人物画是如何传达人物的神情意态的?
个个神采奕奕,表情动作无一雷 同
《朝元图》是如何表现神仙道士的 气度不凡的?
壁画中人物服饰冠戴华丽辉煌,衣纹多 用吴道子“莼菜条”线条,用笔劲健而流畅, 既含蓄又有力度,衣带飞舞飘逸,有如满墙 风动,充分发挥了线条的高度表现力。用色 方面,采用重彩勾填,色彩厚重而丰富,绚 烂而协调。
作品造型准确精微,线条工细流畅,色彩绚丽清雅。不同物象的笔墨运用又富有变化,尤其敷色更见 丰富、和谐,仕女的素妆艳服与男宾的青黑色衣衫形成鲜明对照。
观舞
画中运用的线条是“铁线描”居多。 作品用笔挺拔劲秀,线条流转自如,铁线描与游丝描结 合的圆笔长线中,时见方笔顿挫。
设色工丽雅致,富于层次感。多处采用了朱红、朱砂、石青、石绿以及白粉等色,对比强烈。
作品渲染的快乐而又略带懒散的情绪和气氛,正是恰当地层示了属于那个时代整个贵族有闲阶级的时 代气氛;在表面华丽雍容的物质繁华背后,隐藏着人物内心深深的凄寂和幽怨。
预示出唐代后期审美意趣由宏丽转向婉约的变化 体态动势也是表达人物内心精神因素 《簪花仕女图》是全世界范围内唯一认定的唐代仕女画传世孤本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
画外之意
——中国传统花鸟画、人物 画
深圳市横岗高级中学 肖阳
下面哪些是中国传统花鸟画?花鸟画包含哪些内容?
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 “工笔”、“写意”、 “兼工带写”三种。 花鸟画是以动植物为主要描绘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又可细分为花木、翎 毛、蔬果、草虫、畜兽、鳞介等支科。在南北朝初具规模,唐代形成独立画科、 五代开始成熟,在写实技巧方面宋代达到高峰。
构图宏阔,气势磅礴
永乐宫三清殿朝元图(局部) 壁画 元代 马君祥等
《朝元图》是元代马君祥及其子马七等人创作的一幅壁画。三清殿中的“朝元图”壁画,泰定三年(1325 年)
由马君祥等人绘制而成,描绘了诸神朝拜元始天尊的故事,以8 个帝后主像为中心,周围有金童、玉女、星宿、 力士等共286 尊,场面开阔,气势恢宏。这些壁画为我国古代壁画中的经典佳作(右页图是金母元君相)。
墨兰图 纸本水墨 25.7cm x42.4cm 元代 郑思肖 墨竹图 绢本水墨 131.6cm x105.4cm 北宋 文同
二、传神人物
传统人物画中形与神是什么关系? 传统人物画主要分哪几类?
以形写神,形神兼备 世俗人物(仕女、高士等、神仙道释、市井风俗等
《女史箴图》为中国东 晋顾恺之创作的绢本绘 画作品。原作已佚,现 存有唐代摹本,原有12 段,因年代久远,现存 仅剩9段,为绢本设色, 现收藏于大英博物馆。
五官的描写有什么特点?
运用了紧凑夸张的对比手法,五官画得 十分紧凑,额头却很宽大,占去面部三分之 二的面积。
五官用线简单地勾勒
头发和胡须则运用大笔侧锋描写,用墨干湿 浓淡变化准确自然。
人物肩部,用大笔侧锋浓墨急速书写,但这浓墨,并非 一团黑墨,而是变化极为自然丰富的浓墨的表现。
《簪花仕女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借“形”传“神”, 体现了中国传统人物画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审美追求。
泼墨仙人图
纸本水墨 南宋 梁楷
《 泼墨仙人图》画面上的形象是一位袒胸露怀的“仙人”, 宽衣大肚,步履蹒跚,憨态可掬,像是行走在云雾之中,其 脸部的眉、眼、鼻、嘴拥成一团,下巴胡子邋遢,似乎形象 很猥琐,但却是尽脱俗相,透出傲骨的仙气。
花鸟画的生机 意趣除了自然层 面的,还与作者 哪些思想情感紧 密相关?
吾家洗砚池头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墨梅图 纸本水墨 31.9cm x50.9cm 元代 王冕
此诗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 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女史箴图 绢本设色 全图24.8cm x348.2cm 东晋 顾恺之 大英博物馆
顾恺之创作的《女史箴图》,以日常生活为题材,笔法如春蚕吐丝,形神兼备。他所采用的游丝描手法, 使得画面典雅、宁静又不失明丽、活泼。画面中的线条循环婉转,均匀优美,人物衣带飘洒,形象生动。女 史们下摆宽大的衣裙修长飘逸,每款都配以形态各异、颜色艳丽的飘带,显现出飘飘欲仙、雍容华贵的气派。
中国传统花鸟画借助笔墨韵味和 情趣抒发画家精神追求与情感表 达,是“缘物寄情”也是“托物 言志”。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 为媚俗,不似为欺——齐白石
墨葡萄图 纸本水墨 165.4cm x64.5cm 明代 徐渭
荷石水鸟图 纸本水墨 127cm x46cm 清代朱耷
传统花鸟画“写生”是对客观物象的简单呈现吗?
韩熙载夜宴图
韩熙载夜宴图(绢本设色、工笔重彩) 全图28.7cm x 335.5cm 五代 顾闳中
《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绘画作品,现存宋摹本,绢本设色,现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官员韩熙载家设夜宴载歌行乐的场面。此画绘写的就是一次完整的韩府夜宴过 程,即琵琶演奏、观舞、宴间休息、清吹、散宴五段场景。整幅作品线条遒劲流畅,工整精细,构图富有 想象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