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黄羊》课文解读

合集下载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最新4篇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最新4篇

《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最新4篇《祁黄羊》课文解读及相关阅读练习篇一《祁黄羊》教学反思苏教版教材第八册课文《祁黄羊》一文介绍了祁黄羊让位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崇高理想境界,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是通过品味语言文字,感受祁黄羊是一个一心为国,做事公正的人。

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抓住对话,朗读与想象相结合。

一、以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为切入点,练习分段这篇课文的重点段是311自然段时,可以分成两个层次进行,引导学生找出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

课文中祁黄羊举荐人才是故事的中心事件,作为一个线索贯穿全文。

故事正是紧紧围绕举荐人才展开。

于是在让学生理清文章层次、练习分段时,我先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写到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品读相关语句,体会。

最后师生确定37自然段是外举部分。

而后用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找出811自然段是内举部分。

由此,课文的分段水到渠成。

二、演读对话,感受人物本文主要以人物对话来展示人物品格特征的。

但在人物对话的背后,有许多空白之处,在教学时,我就抓住了几个值得学生探究的空白,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效果还不错。

学习外举部分时,我先挑起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祁黄羊竟然举荐他的杀父仇人担任中军尉这一职位,不但悼公感到意外,解狐也非常不理解,你觉得他会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呢?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探究欲望。

然后让学生找出关键的词语或句子进行品味。

以读为主线,进行点拨,并让学生大胆想象。

有的说:解狐很快知道了祁黄羊举荐他的事,他想:我与他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难道他忘了吗?有的说:解狐心想:祁黄羊在解狐面前举荐我会不会别有用心呢?他不怕我当上中军尉以后谋害他吗?学到这儿,我又抛出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祁黄羊,你怎么来说服解狐呢?层层深入,将学生的体验不断引向深处,使其充分领悟到文本的内涵。

此外,教学这部分课文内容时,我有意识地教给学生一些积累词语的方法,如悼公听了祁黄羊的话,明白了他的用心良苦了吗?我们可以用学过的什么词来形容?恍然大悟、茅塞顿开。

《祁黄羊》课文解读

《祁黄羊》课文解读

《祁黄羊》课文解读一、导航台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直接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课文,你还学过哪些?有没有想过,以人物名字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

课文是根据《吕氏春秋》中有关“去私”的内容改编的。

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表明文章所叙写的是关于祁黄羊的故事,给人以显豁醒目的感受。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安排内容: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

春秋时代,大国争霸,战事不断,祁黄羊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不适宜继续担任统帅军队的中军尉,这才请求辞职。

经过:祁黄羊两度荐贤。

中军尉职责重大,晋悼公希望祁黄羊推荐合适的替代人选。

祁黄羊先荐杀父仇人解狐,后荐自己儿子祁午。

结果: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悼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正“出以公心”。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荐才不避亲仇的人。

二、精品屋课文精彩片断欣赏“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欣赏:读了这几段对话,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也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所感动呢?一个国家,有这样处处出以公心,为国着想的人,怎能不强大呢?三、金手指表达方法提示对话描写:写出人物性格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四年级语文下册《祁黄羊》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祁黄羊》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下册《祁黄羊》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 教材概述本篇文章为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材中的一篇课文,《祁黄羊》讲述了祁黄羊因医治病毒感染而重病躺在家中,他的儿子利用电话传递信息,向外界求助,让人们前来帮助。

2. 教学目标(1) 语言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中的重点词汇。

•学生能够较为流畅地朗读文章内容。

•学生能够掌握问号、感叹号的用法。

(2) 情感态度目标•学生能够懂得孝敬、关心父母的道理,培养学生尊重父母、爱家庭的情感。

•学生能够培养勇敢、乐观向上的品质。

3. 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汇,并掌握运用问号、感叹号的正确方法。

•学会运用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情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情感态度方面的修养和品质。

•学生能够准确表达情感,领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信息。

1. 教学内容组织(1) 导入本篇文章主要讲述了祁黄羊在生病的情况下得到救助并从中感悟到尊重和关心父母的道理。

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我们在导入环节可以采用一些情境来带入。

例如,可以用日常生活中的情境,与学生讨论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关心和照顾互相之间。

(2) 正文在正文环节,我会引导学生逐段分析文章讲述的故事情节,学生在听故事的同时,边读边思考,尝试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情感。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可能存在的缺陷和困惑,我将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对文章理解的疑虑,使他们更充分地理解文章。

(3) 延伸在延伸环节,我将引导学生根据故事中的情境和事件,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和音频等素材,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故事情节、情感表达和人物形象描写,并从中领悟到感恩家人和关心他人的重要性。

2. 教学方法选择(1) 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将采用多种实践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本篇文章的内容。

例如,组织学生进行朗读、理解练习、情境模拟、感受体验等活动。

(2) 讨论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多开展讨论交流活动。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祁黄羊去私》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出师表(节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祁黄羊去私(节选)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①:“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⑤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

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⑥〔尉〕管理军事的官,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出去《吕氏春秋.孟春纪》【注释】①祁黄羊:名奚,字黄羊,晋国大夫。

②令:县官。

③其:语气词,无义。

④而:同“以”。

⑤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⑥尉:军事长官。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粗词的意思。

⑴必能裨补阙漏()⑵悉以咨之()⑶其谁可而为之()⑷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2.用“/”为下面的断句(两处)。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祁黄羊》PPT课件精编版

【精品】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祁黄羊》PPT课件精编版


fá jìn
dào
霸主 征伐 晋级 悼念
jiàn zhào shèn bì
推荐 号召 慎重 避免

wèi xiè yà
祁黄羊 上尉 解狐 压根儿
霸主 征伐 晋级 悼念 推荐 号召 慎重 避免 钦佩 上尉 解狐 驾驭 辞职 压根儿 出以公心 职责 担任 惊讶 接替 卧床不起 祁黄羊 晋悼公
才能 训练军队 • 三、1、形容词,指偏心于一方。 • 口语,副词,从来,根本。 • 2、仇人 解狐 亲人 祁午 举荐贤才,对外不避开
仇人,对内不避开亲人。。
结束语
谢谢大家聆听!!!
39
正大光明 公私分明
朗读全文
填空:
悼公称赞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 不避亲”,是指祁黄羊举荐了 仇人 解狐 和 儿子 祁午。从中可以看出祁黄羊做事 确实是出于 公心 为 国家 着想。
1、把《祁黄羊》的故事讲给小朋 友听。
2、搜集“出以公心”的故事,举 行一次故事会。
解读反问句
反问句就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 或否定的意思。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特 点是: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一般反问句: 句中有反问词,如“难道、怎么、怎能……” 句末有语气词,如“呢、吗……” 最后加上问号(?)
解读反问句
1.有的反问句表示肯定的意思,如:
难道我们就不能吃掉这个苹果吗? 我们能吃掉这个苹果。 2.有的反问句表示否定的意思,如: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还能吃得上鱼吗? 如果我犯了法,成了罪人,就不能吃上鱼了。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你怎 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 重任,并没有问他是 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 照你意见办!
当祁黄羊的亲朋好友听 说他推荐仇人解狐当中军 尉时,纷纷登门,他们会 说些什么?

祁黄羊举贤文言文翻译

祁黄羊举贤文言文翻译

祁奚请老祁奚请老(1),晋侯问嗣焉(2)。

称解狐(3)——其仇也。

将立之而卒。

又问焉。

对曰:“午也可(4)。

”于是羊舌职死矣(5),晋侯曰:“孰可以代之(6)?”对曰:“赤也可(7)。

”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8),羊舌赤佐之(9)。

君子谓祁奚于是能举善矣(10)。

称其仇,不为谄(11);立其子,不为比(12);举其偏,不为党(13)。

《商书》曰:“无偏无党,王道荡荡(14)。

” 其祁奚之谓矣。

解狐得举,祁午得位,伯华得官;建一官而三物成,能举善也。

夫为善,故能举其类。

《诗》云:“惟其有之,是以似之(15)。

” 祁奚有焉。

选自《左传·祁奚举贤》注释(1)祁奚:字黄羊,晋国大臣,之前任晋国中军尉。

请老:告老,请求退休。

(2)晋侯;指晋悼公。

嗣:指接替职位的人。

(3)称:推举。

解狐:晋国的大臣。

(4)午;祁午,祁奚的儿子。

(5)于是:在这个时候。

羊舌职:晋国的大臣当时任中军佐,姓羊舌,名职。

(6)孰:谁。

(7)赤:羊舌赤,字伯华,羊舌职的儿子。

(8)中军尉:中军的军尉。

(9)佐子:辅佐他,这里这指担当中军佐。

(10)于是:在这件事情上。

举:推荐。

善:指贤能的人。

(11)谄(chan):谄媚,讨好。

(12)比:偏袒,偏爱。

(13)偏:指副职,下属。

党:勾结。

(14)这两句话见于《尚书。

洪范》。

王道:理想中的政治。

荡荡:平坦广大的样子。

这里指公正无私。

(15)这两句诗出自《诗.小雅.裳裳者华》。

翻译祁奚请求告老退休,晋悼公向他询问接替他的中军尉职务的人。

祁奚推举解狐——而解狐是他的仇人。

晋悼公要立解狐为中军尉,解狐却死了。

晋悼公又问他,祁奚回答说:“祁午可以任中军尉。

” 正在这个时候羊舌职死了,晋悼公问祁奚:“谁可以接替羊舌职的职位?”祁奚回答说:“ 羊舌赤可以。

” 于是,晋悼公让祁午做了中军尉,让羊舌赤辅佐他。

君子认为祁奚在这件事情上能够推举贤人。

推荐他的仇人,而不谄媚;推立他的儿子,而不偏袒;推举他的下属,而不是勾结。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拼音版注音版及翻译注释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拼音版注音版及翻译注释

祁黄羊举荐小古文拼音版注音版及翻译注释
《祁黄羊举荐》是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的作品,是一首描述祁黄山风景的辞章。

以下是《祁黄羊举荐》的拼音版、注音版以及翻译注释:
拼音版:
qí huáng yáng jǔ jiàn
mǔ jīng lín líng àn
shuāng nǚ xiù xiāng shǐ
shōu zhǔ wēi guǒ dān
jù rèn qí yáng dé
ruò shòu zhǔ zhī chán
shàn rì duō fú yù
xīn gǎo xiāng hǎn tán
注音版:
祁黄羊举荐
母鲸鳞灧岸
双女修香始
守主卫果单
举壬祁羊得
若受主之颤
善日多福遇
心告香寒谈
翻译注释:
祁黄山上的羊跃起
母鲸鱼在水中亮晶晶的鳞片上
两个女子开始烧香
守卫着主人的果实
举起乙太祁羊,也可以得到
如果能得到主人的信任
在好天时有很多福运
心里告诉自己,要谈冷香(有深意的话)
这首诗主要描绘了祁黄山的景色,线索不连贯,多为碎片式的描写。

萧统巧妙地运用了意象和修辞手法,使得这首诗具有丰富的意境和表达。

《祁黄羊去私》原文及译文

《祁黄羊去私》原文及译文

《祁黄羊去私》原文及译文赏析祁黄羊去私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善。

”遂用之。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

”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善。

”又遂用之。

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祁黄羊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其谁可而为之/或异二者之为B.解孤非子之仇邪/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国无尉/去国怀乡D.孔子闻之曰/不求闻达于诸侯10.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分)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11.结合选文,分析“国人称善”的原因。

(3分)参考答案:9.B[你(A.任用/行为。

C.诸侯国,国家/国都。

D.听说/出名。

]10.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

(用了1—3条“/”,每对1处给1分;用了四条或四条以上“/”,本题给0分。

)11.一是因为祁黄羊大公无私(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2分)二是因为晋平公从善如流,知人善任(或“听从祁黄羊的建议,任用解狐和(祁)午”)。

(1分)【参考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这个地方没有长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解狐适合。

”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

”平公(称赞)说:“好。

”就任用了解狐。

过了一段时间,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掌管军事的官,谁可以任用?”祁黄羊回答说:“祁午适合。

”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的是谁可任用,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

”晋平公(又称赞)说:“好。

”就任用了祁午。

国人都称赞这件事。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祁黄羊的建议真好啊!他荐举外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祁黄羊》课文解读
一、导航台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直接以人物名字为题目的课文,你还学过哪些?有没有想过,以人物名字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祁黄羊,春秋时代晋国的大夫,名奚,字黄羊。

课文是根据《吕氏春秋》中有关“去私”的内容改编的。

编者直接以人物名字“祁黄羊”作为题目,表明文章所叙写的是关于祁黄羊的故事,给人以显豁醒目的感受。

《祁黄羊》这篇课文叙写了春秋时代晋国大夫祁黄羊,为了国家的利益不计个人恩怨,不避个人亲仇,两度为国荐贤的故事,表现了祁黄羊出以公心、正直无私的高尚品格。

课文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安排内容:
起因:祁黄羊因病辞职。

春秋时代,大国争霸,战事不断,祁黄羊腿脚有病,不便行走,不适宜继续担任统帅军队的中军尉,这才请求辞职。

经过:祁黄羊两度荐贤。

中军尉职责重大,晋悼公希望祁黄羊推荐合适的替代人选。

祁黄羊先荐杀父仇人解狐,后荐自己儿子祁午。

结果:祁黄羊举荐受称赞。

悼公称赞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真正“出以公心”。

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可以知道祁黄羊是一个做事出以公心,荐才不避亲仇的人。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断欣赏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欣赏:
读了这几段对话,你觉得祁黄羊是个怎样的人呢?是否也被他“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的行为所感动呢?一个国家,有这样处处出以公心,为国着想的人,怎能不强大呢?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对话描写:写出人物性格
读了《祁黄羊》这篇课文,我们会发现,课文写祁黄羊两次推荐贤才,都采用了对话描写的形式。

我们再来读读这两部分对话,想想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

悼公说:“中军尉职责重大,决定人选的事关系着国家的兴亡。

你在军中多年,心目中一定有合适的人选。

你觉得谁能替代你呢?”
“我看解狐就很不错。

”祁黄羊想了想,郑重地说。

悼公深感意外,说:“解狐不是杀你父亲的仇人吗?你怎么会举荐他呢?”
“主公问我谁可以担此重任,并没有问他是不是我的仇人哪!”
“好吧,我相信你,就照你的意见办!”
“看来只有祁午能担当此任了。

”祁黄羊想了想,又郑重地说。

悼公十分惊讶:“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你举荐他,难道不怕人家说你偏心眼儿?”
“主公让我推荐能替代我的人,事关国家安危,我不能不慎重。

我只是想,朝中的人哪个有军事才能,可以担此重任,我压根儿就没去想他是不是我的仇人或亲人。


悼公听了很受感动,说:“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做事如此出以公心,真是难得呀!”
如果不读课文,只看这两部分对话,你是不是也能从中感受到祁黄羊举荐人才不避亲仇、出以公心的可贵品格?这就是这篇课文对话描写的特点:写出了人物性格。

古人说:“言为心声”,也就是说,语言是人物内心世界的直接透露,它是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

因此,语言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语言描写要能把人物的心情、性格反映出来,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对话是人物之间的谈话,可以反映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面貌,我们在描写时,要注意选择那些能够反映人物性格、精神、特征的话,要简明、精炼,不能过多过长,避免重复。

课文中祁黄羊的语言就非常精炼,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反映出他身为中军尉,负责军队训练,干练、严谨、考虑周密的特点。

此外,写对话还要写出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并结合人物的行动、心理来进行描写。

这一点,请注意上面所引课文的加点部分。

四、万花筒
相关资料
1、古文赏读
(晋悼公)三年,晋会诸侯。

悼公问群臣可用者,祁奚举解狐。

解狐,奚之仇。

复问,举其子祁午。

君子问:“祁奚可谓不党矣。

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隐子。


——《史记晋世家第九》
2、晋悼公的小故事:《有备无患》
春秋时候,有一个英明的君主叫晋悼公。

他有一个部下叫司马魏绛,也是一个执法严明的好官。

有一次,晋悼公的弟弟杨干,他的座车扰乱了军阵,魏绛就把替杨干赶车的仆人斩
首示众。

杨干跑去向晋悼公哭诉:“哥,魏绛实在太目中无人了,连王室都敢侮辱。


晋悼公听了很生气:“这个魏绛太无礼了,居然让我的弟弟受到侮辱,我一定要杀了魏绛,替我弟弟出这口气,来人呀!去把魏绛抓来。


另一个大臣羊舌赤听到了,马上向晋悼公说:“大王,魏绛是个忠臣,如果是他做错了,他绝对不会逃避责任的。


话还没说完,魏绛就到了宫外,他呈给晋悼公一封奏书,然后就拔出佩剑准备自刎。

卫兵看到了,立即劝魏绛:“您先不要自杀呀!等大王看了奏书再说。


晋悼公看完了魏绛的奏书:“原来是我弟弟杨干不对,我错怪魏绛了。


晋悼公连鞋子都来不及穿就急忙跑出宫外,把正准备自杀的魏绛扶起来:“都是我的过失,不关你的事呀!”
从此以后,晋悼公对魏绛更加地信任,还叫他去训练新军呢!
有一天,北方的戎族来向晋国献礼,请求晋国能和戎族和睦相处。

晋悼公说:“戎族没什么情义,又贪心,不如把它攻下来吧!”
魏绛马上劝晋悼公说:“戎狄既然来求和,就是我们晋国之福,何必去攻打它呢?”
晋悼公听了魏绛的话,和戎族合平相处,从此断了北方的外患,专心的治理国事。

过了几年,晋国在魏绛的辅助下,愈来愈强大。

有一次郑国出兵去侵犯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晋悼公马上招集了鲁、卫、齐、曹等十一个国家的军队,由魏绛率领,把郑国的都城团团的围住,逼郑国停止侵略宋国,郑国害怕了,就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合约。

楚国看到郑国和宋、晋、齐等十二国签订了和约,非常地不高兴,便出兵去攻打郑国。

郑国无法抵抗强大的楚兵,只好又和楚国签订合约。

北方十二国知道了,就又出兵攻打郑国,郑国没有办法,郑国派使臣来向晋国求和。

晋国答应平息战争,郑国为了要感谢晋国,就送了大批的珍宝、歌女等。

晋悼公把一半歌女要赐给魏绛,魏绛不但不要,还劝晋悼公说:“大王,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则无患。


晋悼公一听:“嗯!你说的很对!”就把歌女送还给郑国。

之后,晋悼公在魏绛的帮助下,顺利的完成了晋国的霸业。

所以,后来的人用“有备无患”形容做事情有了万全的准备,就不怕任何突发的状况,可以避免失败了!
3、春秋时代: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前481年),因鲁国编史《春秋》包括这一时期而得名。

现在一般把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牛,划分为春秋时代。

4、中军尉:官名。

春秋时晋国的军队设军尉,主管派遣为将住驾御车马的军吏,及训练士卒。

中军尉为中军所设之军尉,大夫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