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示范文本

合集下载

地铁火灾应急演练预案模板

地铁火灾应急演练预案模板

一、预案背景为提高地铁运营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应对地铁火灾等突发事件的能力,确保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特制定本预案。

二、预案目标1. 建立健全地铁火灾应急管理体系,提高应急响应能力。

2. 确保在火灾等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序地组织救援,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 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预案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地铁线路、车站、车辆段等场所发生的火灾等突发事件。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1. 成立地铁火灾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指挥、协调、调度和监督火灾应急演练工作。

2. 指挥部下设以下工作组:(1)现场指挥组:负责现场指挥、协调、调度和救援工作。

(2)疏散引导组:负责组织乘客疏散、引导乘客安全逃生。

(3)灭火救援组:负责火灾扑救、救援伤员和物资保障。

(4)医疗救护组:负责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和转送医院。

(5)信息保障组:负责信息收集、报送和发布工作。

(6)后勤保障组:负责物资、装备和后勤保障工作。

五、应急响应程序1. 火灾发生时,现场人员应立即报告火灾情况,启动应急预案。

2. 现场指挥组接到报告后,立即向应急指挥部报告,启动应急响应程序。

3. 疏散引导组根据火灾情况,迅速组织乘客疏散,确保乘客安全。

4. 灭火救援组立即展开火灾扑救工作,同时进行伤员救援。

5. 医疗救护组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并将伤员转送医院。

6. 信息保障组及时收集、报送和发布火灾相关信息。

7.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的物资、装备和后勤保障。

六、应急处置措施1. 疏散引导措施:(1)广播通知乘客火灾情况,引导乘客按照疏散路线有序撤离。

(2)组织乘客使用灭火器、灭火毯等灭火器材进行初期灭火。

(3)对行动不便的乘客提供帮助,确保其安全撤离。

2. 灭火救援措施:(1)利用灭火器材、消防栓等进行灭火。

(2)组织救援人员进入火灾现场进行搜救。

(3)切断火灾现场电源,防止火势蔓延。

3. 医疗救护措施:(1)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治,包括止血、包扎、心肺复苏等。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第一章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当地铁采用地面和高架形式时,火灾工况疏散路径较为简单,与其相匹配的防排烟运作模式可参照地面建筑的设计要求。

当位于地下时,由于火灾点的不同,形成人员疏散路径及其相匹配的防排烟运作模式不同。

主要分为:站台层公共区火灾、车轨区火灾、站厅层公共区火灾、设备管理区火灾、区间隧道火灾和辅助线段区间火灾等几种工况运作模式。

一、站台层公共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当站台层公共区火灾时,乘客通过楼梯和自动扶梯(此时自动扶梯为停止或上行)向站厅层公共区疏散,经出入口至地面。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1)开启站台层排烟。

应尽可能开启所有站台层排风机,从站台排烟,形成站台层负压。

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送风,使梯口形成1.5m/s的向下气流,使站台层烟气不至漫延至站厅。

2)位于站厅自动检票机门处于敞开状态,同时打开位于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之间所有栏栅门,使乘客无阻挡通过出入口,疏散到地面。

3)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通过显示或声信或人员管理等措施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车站。

4)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二、车轨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当车站车轨区发生火灾时,往往是火灾列车滞留在车站内。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1)当站台层设有屏蔽门时,停车侧应自动打开(如有故障,可开启应急门)。

2)启动车站站台层相关排烟系统,尽所能排除烟气。

3)对于典型的地下车站,一般设有大型事故风机,车轨区上部设有排风管,应启动相关风机,尽所能排除该车轨区烟气,形成车轨区负压。

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补风。

4)乘客从列车下到站台层后经楼梯和自动扶梯到站厅,再经过检票机口和栏栅门等通道,从出入口到达地面。

5)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本站。

6)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三、站厅层公共区火灾工况模式当站厅公共区发生火灾时,乘客由站厅通过出入口疏散至地面。

地铁火灾事故处置行动规程

地铁火灾事故处置行动规程

地铁火灾事故处置行动规程地铁工程具有空间密闭、结构复杂、出入口少、人员密度大等特点,一旦发生灾害事故,就会出现人员疏散难、灾情侦察难、火场排烟难、内攻近战难等诸多难题。

1.接警出动1.1视情提请政府启动应急预案,调派地铁运营公司、公安、供电、医疗救护等相关联动部门到场参与处置。

1.2优先调集路轨两用消防车、水罐消防车、泡沫消防车、抢险救援车、排烟消防车、大功率供水消防车、“陆虎”60雪炮机器人、侦察机器人、排烟机器人,携带救生、破拆、侦检、照明、通信、防护等装备。

1.3根据需要调集移动供气车,通信指挥车、油料保障车等战勤保障力量。

1.4指挥中心实行多点调派地铁沿线邻近中队,从不同站点入口抵进现场,并对内攻人员做好登记。

2.现场警戒2.1协调公安部门实施交通管制,对事故相关站点设置警戒,严禁无关人员进入地铁内部。

2.2在警戒区域内,合理设置消防人员及车辆集结点、疏散逃生人员集结点、现场救护站等。

3.灾情侦察3.1外部侦察和询问知情人。

了解人员被困情况、出入口布局、燃烧物质及燃烧部位等情况。

3.2内部侦察。

携带救生照明线深入火场内部进行侦察,多站、多点进入,了解列车停放位置,查明着火部位、燃烧范围和蔓延状况等情况。

3.3消防控制室和视频监控室侦察。

了解烟气流动方向和火势蔓延方向,以及固定消防设施开启情况。

3.4根据侦察情况,绘制作战部署图,标明被困人员位置、数量和着火部位,划分战斗片区。

4.疏散救人4.1疏散救人。

疏散范围包括事故站点及邻近站点。

4.1.1利用内部应急广播向乘客通报情况,进行安全疏散。

4.1.2提醒事故站点控制中心停止扶梯运行、畅通疏散路线。

4.2内攻救人。

携带热成像仪、呼救器、救生照明线、移动照明设备等装备,按照划片、划块要求,重点搜救通道弯道、平台、控制室、休息室、厕所等地被困人员。

4.3破拆救人。

利用液压、电动扩张或无齿锯、双轮异向切割机、八爪鱼破拆工具组等救援装备,破拆车门、车窗及车体救人。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示范文本

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655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编辑:XXXXXX查核:XXXXXX时间:XXXXXX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示范文本地铁火灾安全疏散研究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一、地铁火灾特点(一)燃烧速度快。

地铁由于有多个出口,通风条件好,火势容易蔓延扩大,如1983年8月16日,日本名古屋地铁发生火灾,瞬间就扩大到3000平方米范围。

1987年11月18日下午,英国伦敦地铁君王十字车站发生火灾,由于当时列车正在运行,扰动气流,使火势迅速扩大,起火后仅9分钟时间,大火就顺着自动扶梯烧到票房,燃烧面积迅速扩大。

(二)高温、浓烟、毒气危害严重。

列车内车座、顶棚及装饰材料大多可燃,地铁内有大量的电缆,地铁发生火灾后,往往浓烟充斥,能见度低,毒气重,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三)易出现轰然现象,使火势扩大,并造成意外伤亡。

地铁火灾一般发生在自动扶梯,变配电室、调度指挥中心、电缆管线、电气列车上。

电气列车若在运行中起火,又是一个移动的火场。

(四)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地铁里面特别是上下班和节假日期间客流量大,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群死群伤。

比如20xx年韩国大邱市地铁火灾126人死亡、146人受伤、318人失踪。

二、地铁火灾下安全疏散需要的装备(一)装备的重要性。

地铁火灾下,高温、浓烟、毒气,严重威胁人员安全。

地铁火灾下,火灾温度可高达1000摄氏度以上,而人对高温浓烟的忍耐是有限的,在65摄氏度时可短时忍受,在120摄氏度时最多忍受15分钟,140摄氏度最多忍受5分钟,170摄氏度时最多忍受1分钟,当在几百度高温烟气中是一分钟也无法忍受。

此外,浓烟和毒气还会导致人缺氧,火灾时烟气中含氧量往往低于人们生理正常所需要的数值。

火灾情况下地铁内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选择及联动控制

火灾情况下地铁内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选择及联动控制

火灾情况下地铁内通风、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选择及联动控制[摘要]地铁是一类位于地下的特殊建筑,地铁车站是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

目前,地铁内均设有专业的火灾报警系统,担负着对建筑内火灾的探测、报警及联动控制消防设施的功能。

火灾前期的防烟与排烟至关重要。

而苏州地铁则是通过BAS系统实现对防排烟系统设备进行联动控制的。

【关键字】地铁火灾;设备联动;模式控制一、火灾报警时设备联动控制的原理1、接收有效的报警信息根据设计,BAS系统只响应FAS的模式控制命令,而FAS系统不能直接传递模式命令,BAS必须要对FAS数据进行整理和过滤,分拣出代表模式命令的信息(FAS输出的信息是其所有的事件,如火警、手报、温感、矩阵、与组、故障、状态等,而BAS关心的只是有效的逻辑与组编号,FAS事先针对不同防火/烟分区的烟感或温感探头,设置不同的逻辑与组,当该组内相邻2个探头报警时,FAS将输出该与组的编号,作为该防火/烟分区确认的火灾报警信息,与组编号代表特定防火/烟分区的模式命令,因此BAS将在FAS传递的众多信息中分拣与组号信息,查表确定对应的防排烟模式命令编号)。

另外,BAS系统通过CBP 协议接收上层通信路径传递来的与组编号信息,这一层的数据过滤在运行于BAS 监控工作站的接口驱动进程中实现。

BAS监控工作站利用CIP协议将该信息实时写入PLC的另一共享内存中,同样PLC将根据该信息查表产生对应的防排烟模式命令编号。

由于火灾事件是有先后顺序的,因此在接口数据处理任务中设计了一个长度为20的数组文件作为事件队列(First In First Out,FIFO)FAS_Evt_FIFO,用于缓存防排烟模式号,为BAS后续处理做准备。

此时事件队列程序模块将比较两条路径传递来的信息,如果数据相同,则视为同一火灾事件,如果不同,则作为两个不同的事件,这些事件以模式号的方式进入事件队列。

至此,联动控制的第一个步骤完成,这一步是BAS实现联动控制的基础。

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设计

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设计

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设计一、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和交通工具的发展,地铁已成为现代都市重要的交通方式之一。

然而,地铁火灾事故时有发生,给乘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威胁。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就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进行设计。

二、预防措施在提出应急处置方案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从预防层面入手,做好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减少火灾事故的发生概率。

1. 设立消防设施在每个车站和隧道中设置消防器材如灭火器、自动喷水系统等,并配备专业维保人员定期检查维护。

同时,在车厢内设置手提式灭火器供乘客使用。

2. 系统监测与报警装置安装烟雾、温度等感知设备并与报警系统连接,在发生异常情况时能够及时报警并启动相关应急处理措施。

3.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多种渠道向乘客广泛宣传地铁火灾的危害性以及逃生自救知识,提高公众的防范意识和应急能力。

三、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1.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演练,让员工熟悉各项逃生预案和操作步骤,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模拟演练,提高响应速度和效率。

2. 紧急报警与撤离在发现火灾事故时,首先要迅速向消防部门报警,并启动列车红色警示器。

随后,通过广播系统向全体乘客发布紧急撤离指令,并引导他们沿着安全疏散路线有序撤离至最近的出口。

3. 隧道排烟与降温由于地铁隧道通风条件差,需要尽快排除浓烟。

可以利用通风设备将浓烟抽出隧道外,并同时打开喷淋系统对隧道进行降温处理。

这样可以确保乘客在避免浓烟威胁的同时,减少火势蔓延的可能性。

4. 乘客疏散和救援组织工作人员在出口处设置警戒线,引导乘客有序疏散。

同时,与消防部门密切合作,在事发地点建立现场指挥中心,并安排专业队伍开展灭火、救援等工作。

5. 媒体和社会宣传及时向媒体发布事件相关信息,并通过各种渠道将信息传递给社会公众。

并向公众解释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措施的及时有效性,增强大家对应急处理能力的信心。

四、总结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地铁火灾应急处置方案对于保障乘客生命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地铁车辆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地铁车辆火灾现场处置方案

地铁车辆火灾现场处置方案1. 火灾现场评估地铁车辆火灾是一种复杂的灾害,严重影响轨道交通运营。

在火灾事件发生时,必须立即进行火灾现场评估,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判断火势、受灾面积、烟气产生量等,为后续救援和处置奠定基础。

2. 确保人员安全在火灾现场,车内和周围人员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地铁车辆内部空间较小,加之烟气浓度高、视线不足等因素,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因此,在处置火灾前,必须确保人员安全。

首先,需要在车站和地铁车内广播警示语,告知乘客暂时不能进站或上车,引导人员沿着紧急通道迅速撤离地铁站并转移至安全区域。

其次,由专业救援人员对车内情况进行全面排查,了解车内乘客状况和失踪人员情况,为上级指挥部制定救援方案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

3. 独立隔离火源在车内发生火灾后,应立即停车,并尽快将车辆从人员密集地区隔离开,以减少火势蔓延,降低人员伤亡。

同时,应启动车辆固有灭火系统和车站灭火设施,尽可能控制火源,阻止其蔓延。

4. 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地铁车辆火灾处置时间紧迫,需要快速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进行救援。

切忌使用不合适的灭火工具或方法,导致火源扩散或更严重的后果。

根据火势大小和火源位置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和防护措施。

对于小火源,可以使用手持式灭火器、灭火毯等适当的灭火工具进行处置。

对于大火源,应优先考虑专业的消防队伍进行处置。

消防队员在进行火灾处置时,应穿上防护装备,避免被高温、烟气腐蚀等影响人身安全。

5. 现场处理后续工作在灭火结束后,需要对地铁车辆内部进行彻底清理和检查,避免残余火源引发新的灾害,保障后续列车运行的正常。

同时,需要将灭火后的火灾现场进行全面排查和记录,收集救援过程中的数据和经验,及时进行总结和反馈,并完善救援方案。

结语地铁车辆火灾事件是一种不可预测的灾害,发生时需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置。

在处理地铁车辆火灾时,需要高度重视人员安全,选择合适的灭火手段和措施,并及时进行清理和排查,提高处置效能,及时恢复轨道交通运输服务,降低灾害损失。

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

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

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第一章绪论一、宗旨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是为了在发生地铁火灾时,迅速组织并实施应急救援工作,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乘客生命安全和地铁运营秩序,保持社会稳定,减少灾害损失,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实现应急救援工作科学、高效协调。

二、背景地铁是城市快速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交通量大、密集、流量大、通勤高峰等特点。

一旦发生火灾,由于地下空间狭窄、乘客集中、疏散困难等条件,将对乘客和地铁设施造成严重危害。

因此,建立健全的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对于保障城市地铁运行安全和乘客平安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章全面强化组织领导一、成立地铁火灾应急指挥部1.地铁火灾应急指挥部由地铁运营管理部门设置,负责组织并指挥地铁火灾应急救援工作。

2.指挥部成员包括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领导、应急救援专家、公安、消防等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法律保障1.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在应急救援过程中保障法律、法规的合法性和严密性。

2.地铁火灾应急预案模式需与相关法律法规相结合,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

第三章做好应急准备一、设立应急救援物资储备1.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需建立火灾应急救援物资储备库,包括防火设备、救援工具、药品、医疗器械等物资。

2.定期进行物资检查,保证救援物资的完好性和可用性。

二、培训应急救援人员1.地铁运营管理部门需组织应急救援人员进行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救援能力。

2.培训内容包括火灾应急救援知识、逃生和自救技能等。

第四章建立信息发布机制一、建立信息录入系统1.地铁火灾应急指挥部需建立信息录入系统,实时收集和记录地铁火灾发生时的各类信息。

2.信息录入系统包括视频监控、报警系统、通讯系统等,以实现信息的快速、准确收集。

二、实施信息发布机制1.地铁火灾应急指挥部需建立信息发布机制,及时向社会公众发布火灾发生地点、状况、救援进展等信息。

2.信息发布机制包括公告、新闻发布会、媒体渠道等,以实现信息的准确、及时传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RHD-QB-K1370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示范文本
地铁火灾工况运作模式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

,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当地铁采用地面、高架形式时,火灾工况疏散路径较为简单,与其相匹配的防排烟运作模式可参照地面建筑的设计要求。

当位于地下时,由于火灾点的不同,形成人员疏散路径及其相匹配的防排烟运作模式不同。

主要分为:站台层公共区火灾、车轨区火灾、站厅层公共区火灾、设备管理区火灾、区间隧道火灾和辅助线段区间火灾等几种工况运作模式。

一、站台层公共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当站台层公共区火灾时,乘客通过楼梯和自动扶梯(此时自动扶梯为停止或上行)向站厅层公共区疏散,经出入口至地面。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
作模式为:
1.开启站台层排烟。

应尽可能开启所有站台层排风机,从站台排烟,形成站台层负压。

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送风,使梯口形成1.5m/s的向下气流,使站台层烟气不至漫延至站厅。

2.位于站厅自动检票机门处于常开,同时打开位于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之间所有栏栅门,使乘客无阻挡通过出入口疏散到地面。

3.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通过显示或声讯或人员管理等措施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车站。

4.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二、车轨区火灾工况运作模式
当车站车轨区发生火灾时,往往是火灾列车滞留在车站内。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1.当站台层设有屏蔽门时,停车侧应自动打开(如有故障,可开启应急门)。

2.启动车站站台层相关排烟系统,尽所能排除烟气。

3.对于典型的地下车站,一般设有大型事故风机,车轨区上部设有排风管,应启动相关风机,尽所能排除该车轨区烟气,形成车轨区负压。

并开启站厅层送风机补风。

4.乘客从列车下到站台层后经楼梯和自动扶梯到站厅,再经过检票机口和栏栅门等通道,从出入口到达地面。

5.确认本站火灾后,应阻挡地面出入口处乘客不再进入本站。

6.确认本站火灾后,控制中心调度应使其他列车不再进入本站或快速通过不停站。

三、站厅层公共区火灾工况模式
当站厅公共区火灾时,乘客由站厅通过出入口疏散至地面。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1.站厅排烟,形成站厅公共区负压,新风由出入口和站台自然补入。

2.火灾确实后,应阻挡地面乘客不再进入本车站内。

3.应调度列车尽快把滞留在站台上的乘客带走。

四、设备管理区火灾工况模式
车站设备管理区是单独防火分区,不涉及到乘客疏散区域。

根据使用功能划分为气体保护的电气设备用房和一般用房。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1.配置气体保护的电气用房,灭火时,该区域通风系统关闭,灭火完毕,开启通风系统通风换气。

2.非气体保护房间,根据相关规范,当达一定规模时,火灾时需排烟,并补充50%的新风。

3.位于设备管理防火分区内的人员疏散,可通过设备管理区直通地面的消防专用通道疏散至地面,或疏散至相邻车站公共区。

五、区间隧道火灾工况模式(正常载客运行区间)
列车在区间内运行时,一旦列车着火,只要不完全丧失动力,应尽量使列车开行到前方车站,则火灾时的疏散路径和防排烟运作模式全同车站车轨区火灾工况模式进行。

下面是考虑到火灾列车滞留在区间内事故工况。

对于空间有限的地下区间,只能采用纵向通风的防排烟模式来保证疏散路径处于新风区。

当列车火灾部位明确后可分以下几种情况:
此工况人员疏散及防排烟的运作模式为:
①当火灾位于列车头节时,为保证大多数乘客的安全,列车尾节端门打开(自动落下梯),乘客鱼贯而入到达轨道面层,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

②此时,列车尾端侧车站送风,列车头端侧车站排风,形成区间介于2m/s~11m/s的气流量,即通风方向与疏散方向始终相逆。

③设有纵向应急通道的区间,此时应打开列车侧门,使乘客通过端门疏散的同时,也利用应急平台进行疏散,方向也向列车尾端侧车站疏散。

④应充分利用位于疏散区间段内上、下行区间的联络通道,从火灾区间进入非火灾区间疏散,此时,非火灾区间内应停止列车运行,方能作为疏散通道使用。

此工况与列车头节火灾工况相同,疏散与防排烟运作模式与上述反向运作。

3.列车中部火灾
当列车中部节火灾时,一般为了避免更多的乘客受烟气影响,火灾通风气流与行车方向一致,疏散路径、通风模式同列车头火灾模式一样。

由于列车中部着火,为了提高列车头、尾节列车上乘客生还机会,充分利用纵向应急通道更显重要。

4.其他
当列车火灾部位不明确时,通风气流方向宜与列车行驶方向一致,即同列车头节火灾运作模式。

由于区间长短、断面积、列车阻塞比等不同,需要开启的风机量和规模视工程而异。

对于单洞双线区间,一旦列车火灾时,对开列车
绝对禁止进入火灾区间。

对于长区间隧道设有中间风井时,在中间风井内应设至地面的疏散梯。

六、辅助线段区间火灾
1.辅助线段区间(停车线、折返线、渡线、出入线),列车运行载客通行的辅助线段火灾模式同地下区间。

2.一般停车场或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位于地面,由正线至停车场或车辆设施与综合基地的出入线火灾时,应尽快将烟气排至地面,此时通风方向由地下至地面.
这里写地址或者组织名称
Write Your Company Address Or Phone Number He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