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人教版七年级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7.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7.散文诗两首【学习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语感。

2.学习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感情的写法。

3.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美好的母子深情。

【学习重点、难点】1.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

2.把握诗歌情感基调,通过诵读揣摩,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过程】金色花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不会因为时空的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共同歌颂的永恒主题。

母爱是人类社会中最崇高、最美好的情感。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首以母爱为主题的散文诗——泰戈尔的《金色花》,让我们期待一次美的洗礼!一、自由朗读,期待永恒美1.在学习课文以前,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一代文豪——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作家,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长篇小说有《小沙子》、《沉船》等。

曾获191 3年诺贝尔文学奖。

印度是一个以佛教为国教的国度,在泰戈尔的散文诗里可以处处感到富有宗教意义的爱——最高尚、最纯洁的爱。

《金色花》选自他的散文诗集《新月集》。

2.接下来,让我们自由朗读一遍课文,为进一步感知美扫清障碍。

朗读课文时,我们要读准字音。

3.说说这首诗的大致内容,请同学回答一个小问题:A 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自然界中的花,还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如果是一种有特别意义的花,那是一朵怎样的花。

(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B“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二、倾情诵读,感受语言美1.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了你怎样的感受,看看我们会不会“心有灵犀”。

(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和一个怎样的妈妈?这首诗表达了什么感情?)(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2.怎样读出这种感情呢?先聆听老师读一遍诗歌,接受一次美的洗礼!听一听感情基调,注意其舒缓、温馨、深情。

初中语文_7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7 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荷叶.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情感朗读,感知诗歌画面。

2、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3、倾心悟读,感受诗歌内涵。

二、学习重点难点重点: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难点:倾心悟读,领会母爱深情。

二、教学设计依据《荷叶母亲》是一曲母爱的赞歌,语言清丽,画面感人,感情真挚细腻,是训练学生美读、悟读,触动心灵的难得的作品,因此教学应该以读为基础,让学生在美读中品味语言,在悟读中挖掘心灵深处的感动,体察到母爱的伟大,学会用爱回报父母。

三、教学过程(一)导读,调动情感出示图片,配以文字解说:她已没了呼吸,透过一堆废墟的间隙,只见她双膝跪地,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地支撑着身体。

她身下的孩子躺在一条红底黄花的小被子里,在母亲身体的庇护下,毫发未伤。

她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手机屏幕上写下了这样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师:她是一位母亲,一位伟大的母亲,她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母爱的赞歌,今天我们再去聆听一首美妙的母爱赞歌《荷叶母亲》。

(二)作者简介生介绍作者冰心并在课本做好笔记,识记文学常识(三)展示学习目标生读学习目标:1、情感朗读,感知诗歌画面。

2、赏析美读,品味诗歌语言。

3、倾心悟读,感受诗歌内涵。

(四)检查预习生给字词正音:花瑞莲蓬菡萏徘徊欹斜荫蔽(五)情感朗读,感知画面一生配乐朗读,其它专心聆听并思考: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画面:雨中赏莲花、雨打红莲、荷叶护莲(六)赏析美读,合作探究提问:作者雨中赏了几种莲花?白莲和红莲①追问:首先印入作者眼帘的是哪朵莲花?白莲②追问:白莲在雨中是何种状态?(品读4小节)作者心情如何?烦闷—读白莲的语句(低沉压抑,感伤)③追问:作者突然眼前一亮又看见了一朵红莲,红莲什么状态,作者心情如何?(品读4、5小节)红莲亭亭李立着,左右欹斜不适意—读红莲的语句(惊喜中带有淡淡的忧伤和担心)④追问:白莲和红莲的命运一样吗?为什么?不一样,荷叶护莲,荷叶如何保护莲花的,这是一片怎样的荷叶?(品读6、7小节)感动—读荷叶护莲语句(感动、激动、欣喜)(七)倾心悟读,感受母爱⑤追问:作者仅仅是因为荷叶护莲的场面感动吗?作者联想到母亲借荷叶对莲花的保护,抒写了母亲对孩子的爱,这种手法就叫借物喻人、借景抒情。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学设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重点)2.了解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

(难点)3.感悟世间至爱亲情。

【课时安排】2课时【预习导学】1.知识储备。

A.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小说家、戏剧家、散文家、社会活动家。

主要作品有诗歌《暮歌》、《晨歌》、《吉檀迦利》、《飞鸟集》、《园丁集》等。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在印度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B.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文学家。

著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儿童文学集《小桔灯》等。

C.托物言志就是通对物品的描写和叙述,表现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采用托物言志法写的文章的特点是用某一物品来比拟或象征某种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

匿(nì)笑沐( mù)浴祷( dǎo)告叠( dié)成倘( tǎng)若菡萏( hàn) ( dàn) 欹( qī)斜花瓣( bàn) 荫蔽(yìn bì)3.根据解释写出词语.(1)匿笑:偷偷地笑。

(2)祷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指两朵(及以上)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4)花瑞:花带来好预兆。

(5)慈怜:慈爱怜惜。

(6)荫蔽:遮蔽;隐蔽。

4.《金色花》和《荷叶母亲》在表达思想感情上有什么共同点?赞美母爱的伟大与神圣。

【预习检测】展示课前预习效果:检测预习导学的内容。

小组评分()【课堂探究】(一)《金色花》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语句中蕴含的情感。

例句:(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孩子的调皮、快乐)(2)你要是叫到:“孩子,你在哪里呀?”(母亲的焦急惦念)(3)“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母亲的嗔怪、担忧、焦虑和欣喜)(4)“我不告诉你,妈妈。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教案(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教学目标①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② 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金色花》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品味诗歌的精美语言,体会诗歌中浓浓的母子情;正确、流利、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培养语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朗读方式(自由朗读、表演读、齐读)使学生把握诗歌基调;通过自主与探究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投入真情,反复诵读,感知诗歌优美清新的意境和真挚淳朴的情感。

教学难点利用想象,鉴赏诗歌,并尝试借助具体的形象或事物来抒写感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以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泰戈尔是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他的创作有五十多本诗和散文诗集、二十部中长篇小说、一百多篇短篇小说、二十多部戏剧他著名的散文诗集有《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有《沉船》《戈拉》《小沙子》等,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印度伟大作家泰戈尔的散文诗,可以说影响了中国一代文学先驱他的散文诗如“心有灵犀一点通”一般地打动并启发着中国新一代的女诗人,女散文家——冰心她写的颇有影响的《寄小读者》,便是最好的例证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金色花》二、激情诵读,注意生字和词意,感悟亲情朗读课文。

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读一读。

匿(nì )笑祷告(dǎo )花瓣(bàn )衍(yǎn )2、解释下列词语。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

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5篇散文诗两首七年级上册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把握诗文基调,有表情朗读诗文,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1、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提高朗读和鉴赏能力。

2、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唐代大诗人孟郊曾写过一首千古传诵,歌颂母爱的诗歌——《游子呤》,下面让我们集体背诵这首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歌颂母爱的散文诗——《金色花》《荷叶母亲》(板书课题)二、交流资料1、大屏幕展示泰戈尔、冰心画像及其概况。

2、泰戈尔(1861-1941):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其主要作品有散文诗集《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小说《沉船》、《小沙子》等,泰戈尔用孟加拉文写作,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所作歌曲《人民的意志》,1950年被定为印度国歌。

3、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小说家、诗人,儿童文学作家,主要著作有小说《斯人独憔悴》、《超人》等,诗集《繁星》、《春水》,散文集《寄小读者》等。

三、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播放《鲁冰花》背景音乐,并范读课文。

2、学习生字词。

多媒体显示:衍(yǎn)匿笑(nì)沐浴(mù)祷告(dǎo)并蒂(dì)菡萏(hàn)(dàn)欹斜(qī)徘徊(pái)(huái)4、教师指点,学生朗读。

5、组织朗读竞赛。

把全班分成男生、女生两大组,组织一场男、女生朗读竞赛。

可分为集体朗读竞赛和个人朗读竞赛。

四、再读课文,研讨内容〈一〉大屏幕显示研讨问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 《散文诗两首》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这是初一(上)第五单元(诗歌散文单元)中的两首散文诗,这是具有散文形式又有诗歌韵味的文体,在教学中完全采用诗歌的意象分析、诵读等方式可能不很合适;从内容上看,本文依然是写母爱、亲情的,学生比较熟悉,若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来感悟,收获会大些。

安排2课时二、教学目标:1、体悟诗中表达的感情,初步认识诗歌常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

2、学习本文用意象表达感情的方法,以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三、设计思想:1、初一的学生从小学到初中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很多学习习惯需要不断的的培养,教学中的课堂是培养习惯的一个阵地,要紧抓不放。

2、调动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尽可能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以期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

四、课前准备:(1)让学生利用阅读课的时间读《繁星.春水》,选读《泰戈尔诗选》(2)要求学生利用星期天回家的时间,从网上查阅有关“冰心”“泰戈尔”的资料,筛选,然后制作一份8K大小的电子小报。

要求围绕一个主题,并按此主题给自己的小报起一个诗意的名字。

(培养学生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和筛选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

)五、导入:1、展示学生的电子小报中最精彩的部分,以此为依据让学生介绍泰戈尔和冰心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以一个学生的为主,其它补充)2、前段时间我们都读了《繁星. 春水》和《泰戈尔诗选》,还写了读书笔记,现在请你将你的读后感悟和大家分享:(学生交流)学生交流时,教师点评重点表扬(1)句子表达完整(2)说话有条理的学生,引导学生的口头表达的规X。

而至于发言的内容,相信看过了诗集,并读过了书后的“名著导读”大家的发言都会不错,但对于有自己独到感悟和理解的同学一定大力赞扬和鼓励。

(不在学生发言前直接提出“完整”和“有条理”的要求,以免学生产生畏惧情绪,以致影响发言的积极性。

)(一定会有同学提到其中的“母爱”主题。

借此过渡——)今天,我们一起来较深入地欣赏有关母爱主题的泰戈尔的散文诗《金色花》和冰心的诗歌《荷叶母亲》,看看,名家是怎样写“母爱”的。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7课《散文诗两首》(教案)

《散文诗两首》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相关文学常识。

(2)理解并积累诗中的生字、生词。

(3)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珍爱亲情,培养自己健康高尚的审美乐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在反复诵读中,理解作品主题思想,品味作者感情。

【教学难点】学习和借鉴诗中借助一种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写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前准备】教师自制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出示《游子吟》全体同学诵读。

这是一个平凡母亲的平常故事,但平凡的细节中却折射出母爱的光芒,因而成了千古绝唱。

母爱如玫瑰,馨香儿女的一生一世,它是世上至真至纯的爱。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金色花》和《荷叶母亲》这两首小诗走进母爱的温馨世界,来感受亲情的美好与圣洁。

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体,一般篇幅短小,具有诗的意境和散文表现力。

表象是散文,本质是诗。

二、检查预习,为下列生字新词注音释义匿笑( nì ) :匿笑,偷笑。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

沐浴( mù yù ):洗澡。

比喻承受润泽、培养。

祷告( dǎo ):向神祈求保佑。

嗅( xiù ) :闻(气味)。

并蒂(bìng dì ):指两朵花并排地长在同一个茎上。

花瑞(huā ruì ):花中的祥瑞,指特异而不常见的奇花。

菡萏(hàn dàn):荷花;攲(qī)斜:倾斜、歪斜。

慈怜(cí lián) :爱怜荫蔽(yīn bì):遮蔽、隐蔽;荫庇。

三、学习《金色花》(一)作者简介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作家,被称为“诗圣”。

他一生创作丰富,诗集有《吉檀伽利》《新月集》《园丁集》《飞鸟集》等。

曾获1913年诺贝尔文学奖。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优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优质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七年级上《散文诗两首》优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诗文感情基调,有感情朗读诗文。

2、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把握诗文感情。

2、合作探求,品味诗歌言语。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人间至爱亲情,遭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品味诗歌言语,体验人间至爱亲情。

2、把握诗文感情基调,经过朗读逐渐进步鉴赏诗歌的能力,培养先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预备:课前发放助学材料,先生结合材料预习。

教学工夫:1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播放《妈妈的吻》,创设教学情境。

我们课前听的这首歌是流行于我少年时期的一首歌曲,20多年后的今天,听起来仍然很动人。

你能听出歌中蕴涵的感情吗?(先生回答)歌曲既唱出了母亲对儿女无私的爱,更唱出了儿女对母亲的深情的倾诉,这类逼真的母子深情不会由于时空流转而改变,这是人类永久的主题。

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散文诗两首》,接受一次更美的亲情洗礼吧!二、明确学习内容:师生同学《金色花》,先生自主学习《荷叶母亲》。

三、学习《金色花》(一)全体感知彩屏显示读一读1、请用本人喜欢的方式朗读散文诗,并考虑感情基调。

2、勾画字词,查助学材料解决。

彩屏显示说一说说说透过精美的言语文字所看到的画面。

教师引导先生概括明确文章描绘的五幅画面。

(二)精读课文1、朗读活动一:读出人物抽象。

彩屏显示议一议:自在朗读课文,从文中人物的言行中感受人物抽象,然后说说读出一个怎样的妈妈和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朗读以后探求人物抽象,以“我读出了一个的妈妈(孩子),你看(听) ”的方式说话。

(结合文章的具体情景和相关语句进行阐明)2、朗读活动二:读出诗歌情感。

彩屏显示想一想:朗读这首散文诗你感遭到怎样的感情?你发现诗歌美在哪里?3、朗读活动三:读出诗歌意境。

把握作品的情感基调,全体朗读诗歌,读出诗歌的美好意境。

(三)创意表达彩屏显示写一写:孩子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宁愿化作一朵圣洁的金色花,悄悄地爱着母亲,带给母亲一份芳香、一片影子、一个惊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字词,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词语。

2熟读背诵两首诗歌。

3学习诗歌的朗读技巧,提升朗读能力。

4学习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完成朗读训练及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关爱母亲、回报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1领悟诗歌情感,掌握诗歌借助具体形象抒发情感的写法。

2背诵。

教学难点
体会诗句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是什么让孩子那么快乐,那么活泼,那么可爱?是母爱。

今天让我们变成一朵金色花,用我们的馨香回报母亲。

(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泰戈尔情况,教师补充:泰戈尔,印度著名作家、诗人、社会活动家。

著名散文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园丁集》等,小说有《沉船》等。

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祷告、匿笑、沐浴、罗摩衍那。

3、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做朗读技巧提示: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这篇文章里的金色花是一朵怎样的花?(由具备了神力的小男孩变的花。


(2)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为了实现自己小小的愿望:为妈妈做点事,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3)“我”变成金色花后干了什么事?(三次嬉戏: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

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

母亲去牛棚时,和她开玩笑,恢复原形。


(4)“看着你工作”“你会嗅到花香”“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都是为了什么?(回报妈妈的关爱,给妈妈带来一些幸福。


(5)“‘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我不告诉你,妈妈。

’这就是你同我那时所要说的话了。

”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妈妈寻找孩子的焦急和找到孩子后的惊喜心情;“我”为妈妈做好事保密的高兴和调皮。


(6)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给你怎样的感受。

(主要突出表现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母子情深。

)(教师板书)
三、小结
教师归结本文写法:这首诗诗人想像“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来表达纯真的母子之爱,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来抒情是本文的独特写法。

四、练习
朗诵比赛。

五、作业
感情真挚的背诵这首诗。

板书
金色花
泰戈尔
孩子:天真调皮、热爱母亲。

母子情深。

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
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体会冰心老人的深情之作《荷叶母亲》中的慈母之爱。

(板书课题)
二、授新
1、学生介绍冰心情况,教师补充:冰心,原名谢婉莹,五四时期第一批现代女作家。

创作风格被称为“爱的哲学”:母爱、童心和自然。

代表诗集《繁星》《春水》。

2、请学生读准并解释以下词语:并蒂、花瑞、菡萏、敧斜、慈怜、荫蔽
3、朗读诗歌
(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体会语调、语速、重音、节拍、情感)
(2)教师提醒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做朗读技巧提示。

(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根据情感需要确定语速;根据意境确定轻重音及停顿)
(3)学生练习朗读,教师作积极性评价。

4、体味诗情,理解诗意: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小组讨论后由小组代表回答。

(1)这首诗向我们展现了哪些内容?由此你联想到了什么?(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的画面;联想到了为我们遮风挡雨的母亲)
(2)围绕“红莲”,作者描写了哪几个情景?(三看红莲:雷雨到来之前的红莲--雨打红莲--荷叶覆盖的红莲)(教师板书)
(3)作者三次描写红莲,每次对红莲的描写都不一样,她的情绪也各不相同,请找出来,并思考:为什么作者的情绪随着花的处境而变化?(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去。

作者情绪的变化与红莲的命运紧紧地连在一起。

)(教师板书)
(4)“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一句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荷花”是“我”,“荷叶”是母亲,母爱博大无边,“心中的雨”指人生的风雨坎坷,只有母亲是保护我们度过人生坎坷磨难的人。


三、小结
本诗借助一种具体的形象抒发对母亲的爱,具体形象而感情真挚。

四、练习
1、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母爱的光辉下,请结合你的实际,谈谈你是如何体会到母爱的无私与伟大的。

2、有感情的背诵比赛,评出优胜者。

五、作业
用比喻的修辞仿写几句话或者一首小诗,表达我们自己对母亲的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荷叶母亲
冰心
三看红莲:雨前红莲、雨打红莲、叶覆红莲
三种情绪:烦闷、不适意、不宁心绪散尽
玉山.买提?/p>
7. 初中散文教学设计方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