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验论2

合集下载

《英国经验论》课件

《英国经验论》课件
经验主义主张以经验和实证为基础,重新审视和修正知识体系,推动知识的不断发 展和完善。
03
经验论的发展与影响
经验论在英国的发展
经验论起源于英国,其代表人物是霍 布斯和洛克。
洛克进一步发展了经验论,提出了“ 白板说”,认为人类的心灵是一块白 板,所有的知识和观念都是通过经验 得来的。
霍布斯主张人类的认识只能来自感觉 经验,认为人类的认识是通过对感觉 经验的归纳推理得出的。
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科学家 通过观察和实验,积累了大量实 证经验,为经验论提供了实践依 据。
科学革命的推动
科学革命时期,以伽利略、牛顿为代 表的自然科学家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 科学理论,强调经验证据的重要性。
科学革命推动了对经验证据的重视, 促进了经验论在哲学和科学领域的发 展。
英国经验论的诞生背景
形成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因果关系。
经验论的局限性
经验论无法解决知识的普遍性和必然性问题
经验论强调感觉经验的可靠性,但无法证明感觉经验所获得的知识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经验论无法克服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问题
经验论容易导致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觉经验,导致知识的主观 性和相对性。
经验论无法解决知识的深度和广度问题
数据分析
经验论强调数据的重要性,现代科 学研究中的数据分析技术,如统计 分析、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都 是基于经验论的思想。
科学方法
经验论强调科学方法的严谨性和客 观性,现代科学研究中的实验设计 、观察记录和数据解读等环节都遵 循科学方法的原则。
经验论对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实践教育
经验论强调实践的重要性,现代 教育中的实践课程和实践教学, 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经验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解读

第四章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_西方哲学史解读
(a)假如观念是天赋的。那它应该永远活动、永远出现在人的 心中,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b)霍布斯还指出,如果观念是天赋的。那么它就应该是无可 怀疑的,没有矛盾的。但事实上,一些最重要的天赋观念。 如上帝观念,却是人们长期争论不休、怀疑最多的。 (c)上帝观念不是天赋的,而是人们从后天经验中获得的,是 愚昧无知和恐惧感的产物。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一节 培根的哲学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一节 培根的哲学
【生平和著作】
马克思指出,培根是“英国唯 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 的真正始祖”。
《培根论说文集》(1597)
《学术的进步》(1605)
《新工具》(1620) 《新大西岛》(1624)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二节 霍布斯的哲学
二、论人的认识 2、认识起源于经验
“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 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 则,承认我们所有一切知识部是从感觉获得的。” “人心中的观念,不论其全部或一部。都产生于 感觉器官,其余都是由它发源的。”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生平和著作】 《人类理智论》 (1690) 《政府论》 (1689) 《论宗教宽容的书信》(1689)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
-1704)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第三节 洛克的哲学
【思想观点】 一、批判天赋观念论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论 三、物体的两种性质 四、简单观念和复杂观念 五、知识的性质和范围 六、社会契约论
第四章 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英国经验论
• 第二阶段:经验论者认为实体是假设的,包含向唯心主义不可知论转化的端倪。 受霍布斯观念的影响,洛克提出实体假设说和两种实体说。他认为我们“关于实 体的观念并非来自对某个客观对象的反映,而是一种假设的结果。”“我们由于 不能想象这些简单观念如何能够独立存在,因而惯于假定一个基质,作为它们的 寄托,作为它们产生的原因,我们也就因此称这个基质为实体 ”。洛克又把这个 假设的实体分为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这两种实体都是主观心灵任意构造出来的 复杂观念。洛克这种既承认物质实体的客观存在又承认精神实体的独立存在的两 种实体学说使他陷入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矛盾之中。
英国经验论
目录
• 产生背景、发展脉络、代表人物 • 理论的内在逻辑 • 在西方哲学史中的地位和贡献 • 自身的局限和内在矛盾 • 现实反思
·背景
•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极大生长,自然 科学的迅速发展,英国宽松的宗教信仰氛 围,古代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 素的结合,最终导致了17世纪英国经验论 哲学的产生.
• 第二阶段:经验论者在认识来源的问题上系统地论述各自的观点。洛克从认识 论上系统地论证培根所奠立的关于观念和认识起源于经验感觉的基本原理,认 为人心就如同一块没有写字的白板,上面的一切观念都来自于经验,这就是洛 克的“白板说”。贝克莱则将洛克的哲学进一步经验化和心理学化,开始了自 己的哲学思考,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的著名论断。在贝克莱哲学的影响下, 休谟提出了知觉的概。知觉可以分为印象和观念,他们的不同仅仅是强烈程度 的差别。休谟像其他经验论者一样,把感觉经验念确立为知识的前提和基础。 他明确表示:“思想中的一切材料都是由外部的或内部的感觉来的。”洛克、 贝克莱、休谟在坚持经验论的基本原则下,对认识来源问题展开了系统的论述, 使英国经验论哲学在认识的来源这个问题上进一步向其逻辑彻底性靠拢。

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贡献与局限

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贡献与局限

英国经验论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及其贡献与局限作者:车其磊摘自:《凉山社会科学》内容提要:近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极大生长,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英国宽松的宗教信仰氛围,古代经验主义传统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的结合,最终导致了17世纪英国经验论哲学的产生.它的产生发展又反作用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指导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并为以后彻底的科学的认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英国经验论哲学作为一种具有近代特点的认识论观点,经历了从弗兰西斯*培根经由霍布斯到洛克的早期发展和从贝克莱到休谟的晚期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经验论的认识原则和思想观点不断得到强化和系统化,同时他自身的内在矛盾也日益暴露,最终使其走进了一条"死胡同"。

关键词:经验论感性经验实体科学归纳法经院哲学演绎法整个英国经验论哲学的发展,表现为一种坚定不移地向着其逻辑彻底性迈进的历程,然而这种逻辑上的彻底性恰恰成为经验论哲学的坟墓。

关于经验论哲学的内在发展逻辑,可以从四个方面去探讨,即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的演变发展,关于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的演变发展,关于实体问题的演变发展,关于方法论问题的演变发展。

一.关于认识的来源问题的演变发展。

第一阶段:经验论者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各自提出基本的论点,并作了初步分析,但还没有作出系统地论述。

作为近代西方经验论哲学的创始者弗兰西斯*培根就明确提出关于知识来自感性经验的基本原理。

他认为人们要正确认识自然事物,从自然事物中获得真理性的知识,就必须以感觉经验为根据。

他说:“人们若非想着发狂,一切自然的知识都应当求之于感官。

”培根指出一切知识都只能来源于感觉经验和自然事实,特别强调感觉经验在认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与培根一样,霍布斯也承认一切知识都来源于感觉经验,他说:“知识的开端乃是感觉和想像中的影像”,“如果现象是我们借以认识一切别的事物的原则,我们就必须承认感觉是我们借以认识这些原则的原则,承认我们的一切都是从感觉获得的’。

培根霍布斯作为经验论者在认识的来源问题上各自提出了基本的论点并作了初步的分析,但是还没有作出系统的论述。

浅析英国经验主义历史及其成就

浅析英国经验主义历史及其成就

浅析英国经验主义历史及其成就浅析英国经验主义历史及其成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目:西方哲学史专业:思想政治教育姓名:XX学号:XXXXXXXXXX班级:1102班完成日期:2013年5月浅析英国经验主义历史及其成就摘要:在近代经验论盛行于英国,这种经验论一种认识论的理论或学说。

又称经验主义。

其思想主要认为认识产生于感觉经验,推崇科学归纳法的作用。

但其本身又看不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的本质区别,甚至把理性认识归结为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在发展的进程中反映了唯物主义经验论想唯心主义经验论的过度。

关键词:经验论、认识论、培根、洛克、霍布斯、贝克莱、休谟。

目录一、经验论的产生及其概述(一)、经验论的含义(二)、经验论的形成原因(三)、经验论的特点二、经验论发展的历史(一)、弗兰西斯?培根--唯物主义经验论的提出者1、批判经院哲学以及亚里士多德的科学体系2、“四假相说”的提出3、科学方法:归纳法(二)、霍布斯--机械唯物主义系统化者(三)、洛克--“白板说”的提出者(四)、贝克莱--经验论走向主观唯心主义(五)、休谟--经验论走向不可知论,“休谟问题”的提出1、经验论走向不可知论,逐步走向衰退2、“休谟问题”的提出三、对经验论发展历史的总评价(一)、合理性(二)、局限性正文一、经验论的产生及其概述英国经验论是近代盛行于英国的一种认识论思想,主要认为认识产生于感觉经验,推崇科学归纳法的作用。

但其却有着看不到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之间有着本质区别,甚至把理性认识归结为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一)、英国经验论的含义一种认识论的理论或学说。

又称经验主义。

它认为经验是人的一切知识或观念的唯一来源,片面地强调经验或感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实性,往往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贬低乃至否定理性认识的作用和确定性。

(二)、英国经验论的形成原因首先,新生资产阶级迫切需要发展科学,而还“处在收集材料阶段”的自然科学又需要哲学在方法论和认识论上给以指导,这样,认识论问题便成为近代哲学的最重要的内容。

(优选)英国经验论哲学Ppt

(优选)英国经验论哲学Ppt
第三十九页,共60页。
▪ 四、知识的种类及范围 ▪ 知识是理智对于两个观念的契合或者矛盾
的知觉,即对两个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 知识只与观念有关,观念是知识的对象。 所以其知识论是和观念论结合起来的。
第四十页,共60页。
▪ 1、观念的关系(可略讲)四类:同异、关 系(关联)、并存或必然联系、实在的存 在(存在)
潜心哲学和科学研究,1626因病去世。
第十一页,共60页。
培根原计划写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巨著《科学 的大复兴》(又名《伟大的复兴》),包括 六个部分,但只完成了前两部分,它们被分 册出版,这就是他的两部主要哲学著作《论 学术的进展》(又名《论科学的价值和进 展》,中译本名为《崇学论》)和《新工 具》。培根的其他哲学著作还有《论原则和 本原》和《论古代人的智慧》,此外还有 《政治和伦理论说文集》(中译名《培根论 说文集》)和《新大西岛》。
来自反省的,来自2、两种性质和两种性质的观念: ▪ 首先,性质和观念的区分。性质属于外物,
观念是外物作用于心灵而产生的东西,是 外物的性质在心中引起的结果。
第三十二页,共60页。
其次,两种性质
▪ 第一性质是物体的大小、形状、数目、位 置、动静。是物体的根本性质,为物体所 固有,不能和物体分离。
第三十四页,共60页。
第四,性质和观念的关系
▪ 第一性质和第一性质的观念的关系是原型 和摹本的关系,二者是相似的。
▪ 第二性质的观念在物体中没有“原型”, 第二性质与第二性质的观念不相似。第二 性质仅仅是一种产生色香味的能力而已。
第三十五页,共60页。
举例解释:观念和外物的差别
▪ 声音是声波的表现,人能听到的声波仅 仅是在某个频率范围之内的。颜色也是 光波的一种表现,它们和体积、广延观 念的确有着微妙的区别。

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

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

英国经验论实体学说引言:实体学说是一种哲学思想,它认为存在着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体或实在。

这种哲学思想在英国哲学界有着深厚的影响力,本文将以英国经验为基础,探讨实体学说的核心观点以及其在英国哲学界的发展。

一、实体学说的核心观点实体学说的核心观点是存在着独立于人类意识的实体或实在。

这些实体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

实体学说认为,人类的意识只是对这些实体的感知和理解,而不是创造它们的来源。

在英国哲学界,实体学说主要有两个重要的支持者,分别是伯克利和黑格尔。

伯克利主张只有感觉和知觉存在,而没有物质实体。

他认为,一切物质都是人类意识中的观念,没有独立于意识的实在存在。

黑格尔则认为,实体包括物质和精神,它们是人类意识的对象,但又独立于意识之外。

二、英国经验对实体学说的影响英国经验主义对实体学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英国经验主义强调通过感觉和经验来获取知识,这与实体学说的观点相契合。

根据英国经验主义的观点,人类的意识是通过感觉和经验来构建对世界的认识,而这种认识是基于对实体的感知和理解。

在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下,实体学说在英国哲学界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实体学说的支持者们通过分析和探索人类意识的本质和实体的存在,试图寻找人类认识的基础和根源。

三、实体学说在英国哲学界的发展在英国哲学界,实体学说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和思潮。

在18世纪,伯克利的主张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和讨论。

他的实体学说被一些哲学家和学者所接受,但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伯克利的实体学说过于激进,忽视了物质的存在。

在19世纪,黑格尔的实体学说成为了英国哲学界的主流。

他的观点受到了许多哲学家的赞同和支持。

黑格尔认为,实体是人类意识的对象,但又独立于意识之外。

他通过对实体的研究,试图揭示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实在的存在。

然而,实体学说在20世纪逐渐受到了一些哲学家的质疑和批评。

一些哲学家认为,实体学说过于主观和抽象,无法提供对世界的客观认识。

《西方哲学史》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洛克、贝克莱、休谟)

《西方哲学史》  第十三讲  英国经验论(洛克、贝克莱、休谟)
够观察所知觉和反省的内在的心理活动,我们的 理解因而得到了思想的一切材料。
• 这便是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2. 双重经验说——知识/观念的两个来源:
• ①感觉对象是观念的一个来源,是我们关于可感 物的观念,如黄、白、热、冷、软、硬、苦、甜 等等;
• ②心理活动是观念的另一个来源——我们运用理 解以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自觉到 自己的心理活动,心灵在反省心理活动时便产生 另一套观念,如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 认识等等;
• 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既然可感事物只能存在 于观念中,那么它的存在也是因为我们感知了它。
(二)批判物质实体:物质就是“虚无”
• 1、反对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贝克莱知道,物质概念是一 切唯物主义和无神论者的基石,因此,必须否认物质的客 观实在性,宣称物质即“虚无”:
• 关于“物质”或“有形实体”的学说,是“怀疑主义”的主要支柱, 同样,一切“无神论”和“不信宗教的渎神的企图,也建立在这 个基础之上……物质的实体从来就是“无神论者”的挚友,这一 点是无需多说的。
(二)白板说和双重经验说
• 1. “白板说”:一切观念都由感觉或者反省而来— —我们可以假定人心如白纸一样,没有一切标 记,没有一切观念。
• 那么如何会有这些观念呢? • ①它们都是从经验来的,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建
立在经验之上的,而且最终来源于经验; • ②我们能够观察所知觉的外在的可感物,以及能
• ③我们所有的观念总是由两者之一来的,外界的 物象使理解得到各种可感性质的观念;心灵则提 供用以理解自身活动的观念。
• 3. 两种观念:基于观念本身的结构,又区分出简单
观念和复杂观念。 • ①简单观念是人们知觉得最分明的,它们只含有一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经验论
与唯理论模仿几何学公理化系统的逻辑体系不同,经验论的体系是以“心理论”的方式构建的。

--从洛克的“白板说”开始,经验论者都是以经验来说明观念,以观念的组合与分解来说明知识,这个模式就是“经验--观念--知识”。

其特点是,它既是“开放的”又是“封闭的”。

第一节洛克
约翰·洛克(John Locke,1632年-1704年),英国哲学家,与乔治·贝克莱、大卫·休谟三人被列为英国经验主义(British Empiricism)的代表人物。

出身于商人家庭,毕业于牛津大学。

精通医学,与当时著名的科学家如波义耳、牛顿等人交往甚密,1668年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他也在社会契约理论上做出重要贡献,影响了伏尔泰和卢梭,以及许多苏格兰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美国开国元勋。

著作:
《人类理智论》(1690)、
《政府论》(1689)、
《论宗教宽容》(1689)
《基督教的合理性》(1695)等。

一、洛克对天赋观念论的批判
1、天赋观念是一个无用的假设
2、普遍同意不能证明是天赋观念
3、潜在的天赋观念是自相矛盾的
4、实践上天赋观念容易被统治者利用
二、洛克的经验论
洛克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灵是一张白纸”,“知识源于经验”。

在此基础之上,洛克把知识归结为观念,把观念归结为感觉经验,由此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经验主义认识论思想。

经验--观念--知识
他从心理学的角度说明认识论问题,这种研究方法后来被人们称为“心理论”的方式。

(一).白板说
洛克哲学的基本原则是,“心灵是一张白纸”,“知识源于经验”。

白板说:人的心灵就如同一块“白板”(tabula rasa),上面原本没有任何标记。

后来通过经验便在上面印上了印痕,形成了观念和知识。

(二).双重经验论
一切知识来源于经验。

经验包括感觉和反省。

1.感觉--
外感觉,是观念的外在来源。

我们的感官在受到外部事物的刺激时,将对于事物的知觉传达到心灵里,于是我们就得到了关于外部事物的形状、运动、色、声、味以及一切可感性质的观念,我们的观念的大部分来源于此。

2.反省--
内感觉,是观念的内在来源。

我们在运用理智考察它所获得的那些观念时,我们还知觉到自己有各种心理活动。

当心灵反省这些活动时,它们便提供给我们另一类观念,这些观念是不可能从外部获得的。

这类观念有:知觉、思想、怀疑、信仰、推论、认识、意欲以及心灵的一切作用。

洛克认为,感觉和反省不是相互独立的活动,可以共同起作用。

洛克把感觉与反省都视为观念的来源,因此他的理论被称为双重经验论。

尽管感觉发生在反省之前,但洛克毕竟为观念规定了两个同等来源,因此他的理论也往往被看作二元论。

(三).观念
1.什么是观念
一切观念来源于经验,经验就是对外部事物的感觉和对内部心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