诱导学生课堂答问技巧
小学教学备课课堂问答技巧总结

小学教学备课课堂问答技巧总结教师的角色在课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掌握一些问答技巧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
本文将总结一些小学教学备课课堂问答技巧,旨在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积极主动的引导在课堂问答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积极引导的作用。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参与。
此外,适当提供提示和引导,引导学生逐步展开思考,并给予肯定或者指导,鼓励学生充分发言。
二、灵活运用提问方式1. 连锁式提问通过提问学生有关联的问题,将课堂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
例如,当教授一道数学题目时,可以先问学生有关数学概念,然后再引导学生找出解题思路,最后让学生进行具体的计算。
2. 层进式提问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和水平,采用层进式提问。
通过逐渐提高问题的难度和复杂性,逐渐激发学生的思考。
这种方式能够给学生适当的压力,促使他们不断深入思考和解答问题。
3. 自由回答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自由回答问题,鼓励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经验进行回答。
这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合理利用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在提问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来增强教学效果。
例如,通过幻灯片、视频、图片等来演示学习内容,提问学生观察和分析。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
四、坚持评价和引导在课堂问答中,教师不仅要提出问题,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引导。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肯定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可以提出合理的建议和指导,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五、充分重视学生参与在问答环节中,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学生的参与,尽量给每个学生一个回答问题的机会。
可以通过抽签、学生自愿回答等方式,鼓励每一个学生积极参与。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
六、鼓励学生提问在课堂问答中,教师不仅应该提问学生,还应该鼓励学生提问。
高三物理教师的课堂引导与问题解答技巧

高三物理教师的课堂引导与问题解答技巧一、概述高三是学生备战高考的重要一年,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学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和高考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高三物理教师在课堂引导和问题解答方面的技巧尤为关键。
本文将探讨高三物理教师在课堂引导和问题解答方面的技巧,帮助教师们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堂引导技巧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高三学生学习的动力相对较低,物理教师应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和互动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以利用实验、示意图等形象直观的方式展示物理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物理学科注重实践和实验,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能力。
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仪器,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数据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实践能力。
3. 建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高三物理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关联,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可以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和生活中的问题讨论,让学生意识到物理知识的应用和重要性,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三、问题解答技巧1. 合理引导学生提问在课堂中,物理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提问的习惯。
可以通过提出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问题,积极鼓励学生提问,不给予答案的直接提示,从而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问题解决能力。
2. 相关案例分析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物理教师可以通过引入相关案例,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通过分析类似的问题和案例,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物理原理,解决复杂问题,培养其分析和推理的能力。
3. 注重思维方法与策略的培养在解答物理问题时,物理教师应引导学生注重思维方法与策略的培养。
比如,提醒学生运用公式、原理、规律等基本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推理和分析。
同时,物理教师还可以教授一些解题技巧和思维导图的制作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思路,解决问题。
如何有效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

如何有效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引言课堂提问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思考、参与课堂讨论和巩固知识。
然而,有效运用课堂提问需要一些技巧和策略。
本文将介绍如何有效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思考。
1. 提前准备问题在开展课堂提问之前,教师应该提前准备好相关问题,确保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问题应该与课堂内容相关,并具有挑战性。
2. 多样化问题类型教师应该使用多样化的问题类型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问题类型:- 开放性问题:这类问题需要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解释,可以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
- 选择性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从给定选项中选择正确答案,可以用来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 观点问题:这类问题要求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推动学生思考与讨论通过设置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
以下是一些建议:- 引导学生提供具体的例子或案例来支持他们的回答。
- 鼓励学生彼此交流观点,并保持尊重和包容的氛围。
- 提供相关背景知识或引导性问题,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
4. 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为了鼓励学生对提问积极回应,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使用点名随机选择学生回答问题,以增加学生对课堂提问的参与度。
- 肯定并鼓励学生的回答,无论是否正确,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 提供一定的思考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准备回答问题。
5. 将问题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可以将问题与实际应用场景联系起来。
例如,提出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或者让学生讨论如何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
结论有效运用课堂提问的方式与技巧可以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考。
提前准备问题、多样化问题类型、推动学生思考与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以及将问题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等策略都可以帮助教师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
语文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十二种方法

课堂上,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十二种方法新疆阜康市兵团222团阜北中学新疆兵团童心文学社(831505)郑全胜善于提问,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主要表现之一;善于启发指导学生回答问题,也是课堂教学艺术的主要组成因素。
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如果善于导答,学生就会排除障碍,提问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归于失败。
可见课堂上会不会提问,提问后会不会导答,这是课堂提问艺术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
导答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业务素质和教学应变能力,也离不开一些基本艺术方法的运用。
东缨老师曾经把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的种种表现及其潜台词归纳为以下九种,现摘录如下,仅供教师们提问、导答时参考,并有正对性的选择运用12种导答方法。
含笑举手,眸眼炯炯者——“不成问题!”(胸有成竹);频频举手,目光祈求着——“快叫我回答!”(急不可耐);笑得娴静,不求发言者——“这题早会!”(隔岸观火);佯装走神,智求召唤者—“犯纪律,看您叫不叫!”(以假乱真);手举又止,三心二意者——“答?没把握!”(举棋不定);双唇翕动,温诵答案者——“演习一遍,求个把握!”(有备无患);急问左右,速速补漏者——“不行,还欠火!”(临阵磨枪);骚手翻眼,随帮举手者——“最好别点我!”(仓促上阵);愁云满面,眼光飘忽着——“怎么答?从哪儿想?”(一筹莫展)(1)、激将法。
常言说,请将不如激将。
有时教师苦口婆心地劝导,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而一句激将,却歪打正着,激起一些争强好胜心较强的学生发言。
教师的发问后课堂上出现冷场时可采用这种方法。
如一位教师在发问冷场后这样说:“我们版0多位同学,平时个个都聪明伶俐,思维敏捷,今天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还能难得住吗?谁站起来打第一仗呀?×××,你敢不敢?”通过激将法,把学生推向答问的前台。
(2)、鼓励法。
在答问出现冷场时后用激情的话语直接鼓励学生回答。
一位教师这样鼓励学生:“我知道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而且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准备回答。
课堂互动引导参与话术技巧

课堂互动引导参与话术技巧课堂互动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然而,学生在课堂上往往缺乏参与的意愿,他们可能因为害羞、缺乏自信或者觉得课程内容无趣而不愿积极参与讨论。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引导参与的话术技巧,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互动的效果。
首先,我们可以运用开放性问题来引导学生参与。
开放性问题是指那些无固定答案、需要学生深入思考和表达观点的问题。
通过提问这类问题,我们可以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分析和表达能力。
例如,在英语课上,可以问学生:“在你看来,学习英语最困难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的问题既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困惑,同时也可以激发其他同学对问题的讨论。
其次,我们可以使用肯定的话语来鼓励学生参与。
通过给予学生正面的回应和鼓励,我们可以让他们感到自己的思考和发言是受到欢迎和重视的。
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观点时,我们可以说:“很好,你的想法很有深度!”或者“你的观点很独特,我想听听其他同学对此有何看法。
”这样的肯定和鼓励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更加勇敢地参与讨论。
此外,我们还可以运用提问技巧来引导参与。
不同于开放性问题,提问技巧可以让我们引导学生逐步思考,并且帮助他们找到答案。
例如,在数学课上,当学生不知道如何解决一个问题时,我们可以问:“你能否列举一些你已经学过的方法,看看是否可以用其中一个方法解决?”这样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知识,并且激发他们思考的能力。
此外,我们还可以设计小组讨论的活动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
小组讨论可以让学生共同合作解决问题,同时提高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我们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给予每个小组一个问题,并设定一定的时间让他们讨论。
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适时地进入各组,引导他们思考和讨论。
小组讨论不仅可以让学生参与度更高,还可以促进他们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举例来引导学生参与。
举例是一种直观、生动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概念、加深印象。
怎样诱导学生课堂答问

怎样诱导学生课堂答问教师怎样循循善诱,巧妙设问,鼓励学生大胆答问呢?鼓励诱发,投石扬波。
学生课堂上缄口不言,常常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
相传宋代苏小妹以诗试秦观之才,先吟出首句:“开窗推出门前月”。
秦观语塞,苏试以石击水,秦观大悟,连忙对曰:“投石击破水中天。
”我们教师要善于“投石”激浪,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里。
一、激将请将不如激将,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而一激将歪打正着,打破学生心里定势,激起好胜心。
在课堂上遇到学生冷场时,我曾这样激将:“我们全班45个同学,平时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而今天对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竟无一人回答,是何原因?语毕,学生纷纷举手要求回答,效果很好。
二、鼓励鼓励能树立起学生的自信心,课堂上教师用几句鼓励式的语言,就能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如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完毕后,我这样鼓励:“你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这很好,但不要照注释念,应该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
”学生稍后片刻,又一次举手回答,而且还进一步体会到了作品的思想感情。
三、借用要使学生化胆怯为勇敢,教师可以现场借用天气,周围环境或课文内容,相机诱导。
我在教学《向命运挑战》一课时,就以课文中霍金的事迹诱发:“霍金是一位身体三分之二瘫痪的人,他仅用两个完好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出要说的词,组成句子,进行学术交流,做出学术报告,后来他成了伟大的天体物理学家。
在霍金的生命里,有一个坚强的信念,坚持他残存的三分之一尚有活力的身躯,为科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我们是不是要向霍金学习?那么最为现实的就是要拿出勇气,踊跃发言。
”学生们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很受启发。
四、期待教师提问时,尽量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若还无人回答,就不防稍作沉默。
在无声的期待中,往往能收到“有声”难以达到的效果。
你可以这样设计:“我知道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而且有几位同学跃跃欲试,准备回答,看谁最先迈出这可喜的第一步,我期待着”,少许宁静之后,三五个同学相继举起了手臂。
学会如何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学会如何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拓宽知识面的重要方式。
然而,有些学生可能在这方面存在困难,不知道如何提出合适的问题或如何回答老师的问题。
那么,本文将介绍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在课堂上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
一、提问的技巧和方法1. 准备好问题在课前预习时,学生可以先浏览课本,了解基本知识点,然后思考一些和新知识相关的问题。
在课堂上,通过发问这些问题,可以引导老师深入讲解,并且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知识。
2. 明确问题的表达方式提问时,学生应该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来表达问题,避免模糊和含糊不清的描述。
同时,也要注意声音的大小、语速的适中,确保问题能够被全班同学听到和理解。
3. 多样化的提问形式除了传统的直接提问外,学生还可以尝试使用其他的提问形式,例如反问、假设性提问、引用问题等,以增加提问的趣味性和创造性。
这样不仅可以吸引老师和同学的注意,还能够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和师生互动的质量。
二、回答问题的技巧和方法1. 充分理解问题当老师提出问题时,学生首先要认真听清问题并充分理解其意思。
如果问题不清楚,可以主动向老师请求进一步的解释,确保自己回答的准确性。
2. 思考答案在回答问题之前,学生可以花一些时间思考问题,并且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尽量给出全面、准确的回答。
在思考的时候,可以用例子、图表等来说明观点,使回答更加具体和有说服力。
3. 激情表达回答问题时,学生应该用自信、积极的语气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学习成果。
同时,也要尊重其他同学的意见,不妨多进行讨论和交流,共同进步。
三、积极参与课堂讨论1. 注重倾听在课堂上,学生除了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还应该注重倾听老师和同学的观点。
通过倾听,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知识,同时也能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修正和完善。
2. 提出补充或异议如果自己对老师或同学所提出的观点有疑问或者有不同的看法,可以适度地提出补充或异议。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

中学课堂教学提问的导答技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需要教师导答。
导答,就是要启发诱导学生回答。
《学记》中说:“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喻”,就是强调教学重在启发诱导,不要越俎代庖。
孔子很善于诱导。
他的学生颜回说:“夫子循循善诱人。
”为了启发学生独立思维,既学会知识,又会学知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问有导,善于引导,掌握导答技能。
一、定向点拨,启发思维式“定向”,确定的方向、目标;“点拨”,指点、启发、开导。
定向点拨就是教师作为“指路人”、“引导入”,让学生的思路、回答朝向教师要求的目标发展。
教师的要求、确定了的方向,就是提问前已设计好的该问题的答案,或者叫正确结论。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对自己的提问,事先应准备好一个明确的答案,并预测学生可能有几种回答,怎样给以引导评价。
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要紧紧围绕着问题,对东拉西扯、节外生枝、离题较远的回答,教师要定向引导、及时点拨,诱发学生的思路步步触及问题的实质,得到正确的结论。
二、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式“转换”即改变、改换,换一个话题,从另一个角度。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往往对较难的问题迟迟不能回答。
这时,教师不要急于讲解,和盘托出,可以提出具体的、有启发性的补充问题,或举一个与其相似的事物作比较,以便创造一个由未知转化为知的条件,举一反三,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如,语文课上让学生回答:“什么叫烘云托月?”学生往往回答不好。
这时,教师可让学生联想“武松打虎”的片断,问:“写武松,为什么把老虎描写得那么凶残?”学生会豁然开朗。
转换点拨,举一反三,关键要把“一”举好。
这里的“一”表示的是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比较浅显易懂的内容,学生从教师点拨的一点中,能推想到二点、三点,…;从一个问题中联想到更多的内容;从一种分析中,得到更多的分析事物的方法;养成善于动脑,能够联想的习惯。
三、由此及彼,联系迁移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常常会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诱导学生课堂答问技巧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点拨诱导显得更为重要。
但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者寥寥。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应怎样循循善诱,巧妙设问,鼓励学生大胆答问呢?①激励诱发,投石扬波。
②旁敲侧击,巧妙切入。
③制造矛盾,挑起“战”火。
【关键词】激发诱导旁敲侧击巧妙切入制造矛盾
课堂教学改革,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为主,在这种情况之下教师的点拨诱导显得更为重要。
但课堂上常有这样的情形,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回答者寥寥。
如何解决这种问题,教师应怎样循循善诱,巧妙设问,鼓励学生大胆答问呢?
1 激发诱导,投石扬波
学生课堂上缄口不言,常常不是不想说,也不是不会说,而是不敢说。
相传宋代苏小妹以诗试秦观之才,先吟出首句:“开窗推出门前月。
”秦观语塞。
苏轼以石击水,秦观大悟,连忙对曰:“投石击破水中天”。
我们教师要善于“投石”,激浪扬波,使学生克服胆怯、羞涩的心理。
那么应该怎样去投石呢?
1.1 激将。
请将不如激将,教师苦口婆心的劝导,学生可能无动于衷,而一句激将:“我们全班50位同学,平时个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而今天对这样一个极其简单的问题,竟无一人回答,简直不可思议。
”话毕,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效果很好。
1.2 借用。
要使学生化胆怯为勇敢,教师可现场借用天气、周围环境或可闻内容,相机诱导。
如讲报告文学《生命的支柱》,就以课文中张海迪的事迹诱发:海迪姐姐是一位身体三分之二瘫痪的残疾人,“但是,在这个瘫痪的身体里,有一根坚强的生命之柱,支持她残存的三分之一尚有活力的身躯,发出光和热。
我们不是要向海迪姐姐学习吗?那么最为现实的就是要拿出勇气,踊跃发言。
”学生们听后,精神为之一振,很受启发。
1.3 期待。
教师提问时,尽量以理服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若还没有人回答,就不妨稍作沉默。
在无声的期待中,往往能收到“有声”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我曾经这样设计:“我知道大家都在认真思考,而且有几位跃跃欲试同学,准备回答,看谁最先迈出这可喜的第一步,我期待着…………”少许宁静之后,三五个同学相继举起了手臂。
2 旁敲侧击,巧妙切入
我们教师大都有这样的体会: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形式提问,其效果是迥然不同的。
像”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直接发问不易触发学生的思维敏感区,常遭冷遇。
那么怎样切入呢?
2.1 选准突破口。
准确的突破口是教学要求和学生兴趣的交汇点,它要求准、新、奇。
我教《中国石拱桥》时,课文中有一句话:“《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要使学生弄清加点词说明的准确性,如直接提问:加点词的表达效果如何?学生会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于是我以选材为突破口,采取了迂回三部曲:A、师:既然旅人桥是最早的石拱桥,作者为什么不作详细地介绍?生:桥已塌毁,史料不祥;B、师:何以知之?生:书上说得明明白白(指上述引句,“大约”是约数,“可能”表推测。
C、师:由此看来,加点词在表达上有何作用?生:准确说明。
这一迂回,水到渠成,学生对答如流。
2.2 抓住关键词。
古人说:用准一词,尽得风流。
课堂提问,抓准一词,亦纲举目张。
如讲述《孔乙己》一课时,其中有一项教学要求:三分钟快速阅读课文后,再复述小说内容。
按常规速度,学生读完文章要十分钟,完成这项任务很困难。
课文中出现“笑”的句子很多,我抓住这个词,让学生说出他觉得好笑的地方。
学生们好无拘束的说开了:孔乙己偷书挨了打,还说“窃书不算偷;读书人的事,能算偷吗?”好笑;孔乙己给孩子们茴香豆吃,用手罩着盘子,说“不多不多。
多乎哉?不多也。
”好笑;孔乙己被丁主人打折了腿,还说“跌……跌断的。
”好笑……在辛酸含泪的“笑”声中,顺利地完成了复述课文的要求。
3 制造矛盾,挑起“战”火
事物总是矛盾地存在着的事物矛盾方面往往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以此提问,就能引起学生探新求异,并为之展开唇枪舌战。
如教《愚公移山》后,可设计如下讨论题:愚公移山究竟是明智之举还是愚拙之行?这像一把盐撒进了煮沸的油锅,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这种用矛盾方法提问的形式,使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的确是打开学生话匣子的好办法。
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内心世界,只要教师善导善问,他们就会对答如流,口若悬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