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合集下载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

高等教育新教师教学一、大学生的就业现状1999年以来,教育部出台相关高考政策,我国高校开始扩招,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也呈现连年激增的趋势,我国高校毕业生1998年为66万,2009年达到610万,10年间增幅近10倍。

2013年应届毕业生人数达699万,2014年全国大学毕业生达727万,而2015年,大学毕业生有749万人,大学高校毕业人数创历史最高,堪称“史上更难就业季”。

加上14年尚未就业的大学生,可预计2015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40万。

因此,2015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农村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开始涌入城市,占有了一定的就业岗位,岗位的减少,造成了大学毕业生融入城市就业的难度加大,应引起国家和社会高度的重视。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产生的原因1、大学生自身原因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偏高,而市场需求结构与之不相匹配,由于大学生个人就业意愿与现实有些脱节,与社会需求不相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

另外,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刚毕业的大学生对薪酬、岗位等期望值过高,并且由于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经验及实践能力不足、专业技能缺乏而不受企业的青睐,从而导致就业难度增大。

2、高校方面的原因高校的主体功能地位缺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大学生就业的困难。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与时下有不相适应之处,专业设置、专业划分、课程内容设置与社会需要不符,也导致了大学生就业难度增加。

另外,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不到位,目前的就业指导工作存在两大问题,一是队伍转型慢,就业指导人员多是从“管”就业工作岗位上转来的,习惯了“你哪儿能去、哪儿不能去,限制政策是什么”,缺乏指导的知识和经验,不善于指导怎么“找到”工作。

二是就业观念需要转变,就业指导教材内容陈旧更新慢,形式上全是书本讲义,没有应用先进技术。

因此,达不到就业指导的目的。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关键词: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

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

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

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对新疆当前就业形势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对新疆当前就业形势及其存在问题的分析

当前新疆就业形势就业岗位供需矛盾突出目前,新疆有四大群体亟待解决就业问题:城镇新增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外来流动就业人员、下岗失业再就业人员。

特别是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难度增大,其中最困难的是“4050”人员的就业问题。

“4050”人员指40岁以上的下岗女性和50岁以上的下岗男性,他们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较低,再就业能力差。

2002年,新疆下岗失业人员需要在城镇就业的人员约36.5万人,而新增就业岗位只有20万个;农村剩余劳动力约有150万,其中需转移到城镇就业的约为25万人;外来劳动力约为40万人。

城镇就业岗位需求总量将达到100万人以上。

新疆就业弹性系数长期以来一直保持在0.12左右,按经济发展水平8%测算,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大约在16万个左右。

而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新疆劳动力资源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1.18%,现在新疆每年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数量仍大大高于退出劳动年龄的人口数。

如此丰富的劳动力供给量与日趋紧缺的就业岗位之间形成了很大的反差,就业岗位的竞争十分激烈。

下岗再就业初显成效但形势不容乐观从1998年6月至2002年6月,新疆共有125万人(次)下岗分流人员实现了就业再就业,达到了每年30万人以上就业再就业的预期目标,其中下岗失业人员65.7万人(次)实现了再就业,再就业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近20个百分点,2002年上半年,新疆实现就业再就业16万人,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2万人,预计2002年新疆将有3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

再就业服务中心的下岗职工中有63.4%实现了再就业。

截至2002年6月,新疆先后为36.4万名下岗职工发放基本生活保障费21.33亿元。

使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得到了有力的保障。

据有关部门介绍,从1998年起,自治区地方系统共有 2 372家国有企业先后实行了下岗分流,其中有1 537个企业的36.4万名职工被安排到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些人员中,有15万人实现了再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

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公文写作、报告体会、演讲致辞、党团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诗词歌赋、教学资料、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official document writing, report experience, speeches, party and group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articles and documents, poems and songs, teaching materials, essay collection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精选13篇)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查与分析调查报告篇1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就业形势日益严重。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

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指导对策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现实而复杂的社会问题,已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高校连续过度扩招造成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供给的质和量增长速度不统一;大学生落后的择业观与自身问题;高校学科建设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产生的矛盾导致高校毕业生结构性失业;国内宏观经济背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指导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指导对策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家长和众多媒体及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不仅仅是关系到大学生就业问题,对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是什么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困难呢?我认为既有大学生主观方面的原因,也有高等学校和社会等客观方面的原因。

1高校连续过度扩招造成供需矛盾突出,大学生供给的质和量增长速度不统一中国大学生供给高速增长,年增长率在近几年达到20%——40%左右。

教育部公布的数字显示: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增幅达22%。

其中,毕业研究生27万人,比上年增加35%;本科毕业生174万人,比上年增加16%,2007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是495万人,比2006年增加了82万人,200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人,比2007年增加50多万,而今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则达到610万人,连续的大扩招,招生数可以很快地翻一番,但就业岗位不可能因为招生数的增加而迅速地翻番,以后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高校毕业生将大幅度增加,而社会需求量相对不足,供需量上的矛盾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将更趋激烈,可以说就业难的直接原因是高校扩招过度。

同时,扩招对教育、教学的质量产生影响,使毕业生的质量下降,用人单位接受毕业生的积极性不高。

一方面,许多学校几乎充分挖掘了办学潜力,班级人数一增再增,教室座无虚席,学生实验设备陈旧,教师满负荷工作,学生的实践课程无法完成,这肯定会影响教育、教学的质量,更谈不上全面的素质教育。

浅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原来 被称之为 天之骄子 的大学生们 面临着前所未 有的就业 压力。 现在看看就业形势 , 用“ 惨烈 ” 一词来形 容也不 为过。如何解 决大 学生就业 问题关 系着社会 主义的和谐 , 关系着改革发展 的进 程 , 因
此 党 和 国把 大 学 生 就 业 问题 放 在 执 政 的重 要 位 置 上 。
其次 , 加强宏 观调控 , 增进人才 的流动 。增加就来 岗位主要靠 提高经济增长 , 只有尽力转换 经济 发展方式 , 加快 经济 发展 , 用人 单位提供尽量 多的职位 , 才肯能从 根源解 决大学 生失业 问题 。除
给 自己制定一个 目标 , 了解 自己的优点与缺点 , 从 自身的实际情 况 出发 , 准确定位 自己的职业 目标 , 有针对 性的学 习 , 合 理 丰富大 学 的生活 , 。在学习过程中不 断完善 自身不 足 , 开 发 自身潜 力 , 调 整 自身 职业 目标 , 为以后的职业发展做足准备 。

业市场上 的竞争实 际上就是素 质和能力 的竞争 , 在优胜 劣汰 的竞 争体制下 , 要想生存 下 去就必 须 不断 积 累知识 、 提 高 自身整 体 素 质、 扩充 自身实际操 作能力。抛弃就得 就业 观念 , 迎来新 时期 的就
业 观 。确 立 自身 的职 业 生 涯 目标 。从 今 大 学 的第 一 点 起 , 就应该
浅 析 大 学 生 就 业 存 在 的 问 题 及 对 策
◆李婉 莹
(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
【 摘 要】 就业是 民之根本 , 大学生就业 更是重 中之 重 。伴 随着 高校 扩招 , 大学生就业 f , - ' I 题 一年 比一年严峻 , 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 点话 题 。如 何解决好 大学生就业 问题不仅关 系到 自身和每个 家庭 的利 益, 也影 响到社会 的和 谐。主要 通过对 当前 大学生就 业问题 和未 来发展 的趋势逐层分析 , 探 索大学生就业过程 中存在 的 问题 , 包括 外部原 因和 内部原 因, 并提 出了相应 解决对策 , 以增加 大学生 自身 素质 , 促进社会 主义和谐社 会建设。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对策

关于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及分析一.调查说明高校毕业生是人才市场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近年,随着高校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生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随之而来的就是毕业生就业问题。

而事实上,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企业的用人标准、企业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在有效的时间的传递给大学生,大学生的培养缺乏市场导向。

这使大学生就业时缺乏足够信息,从而产生就业盲目性。

本次调查通过对学生和企业的双向了解可以促进企业和学生之间的互相沟通,使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增加就业几率。

1.1调查目的:最真实的掌握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了解未来几年大学生的就业趋势;最真实的掌握企业招聘大学生现状,了解企业用人标准,以尝试在毕业生和企业之间建立一次沟通对话的机会。

从而能为大学毕业生、为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有价值的信息,促进学生就业起到积极的作用。

1.2调查时间:2010.01.25—2010.01.271.3 调查对象1、济南各大学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2、企业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1.4 调查数据大学生数据:共收集有效数据400份企业数据:从业者或企业中高层管理者数据:80份1.5调查方式:问卷调查上网查询二、调查摘要2.1针对大学生2.1.1基本情况关键词1:不自信63%的学生认为就业形式“十分严峻”,其余35%为“有点严峻”。

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就业态度的变化,能从一个方面反映市场上人才供给的情况。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先就业再择业"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有44.21%的08届毕业生表示会先就业后择业。

这一方面表示毕业生就业的心态有了很大程度的转变,另一方面对企业来说,在引进大学毕业生后,如何吸引、保留人才成了企业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2:不满意65%的学生对学校提供的就业指导“很不满意”或“不满意”。

学校急需对就业指导进行改革,从而使之符合企业和社会需要,同时提高学生满意度。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

关于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中存在问题和解决对策分析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是一个涉及广泛的领域,涉及到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等多个方面。

然而,在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我国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就业机会不足我国人口众多,劳动力数量庞大,但是就业机会并不足够。

特别是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很多企业都面临着经营压力,无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导致很多劳动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甚至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失业人员。

这不仅影响了劳动者的生计,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稳定。

二、劳动用工灵活性不足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劳动用工的灵活性相对不足。

一方面很多企业在聘用员工时往往更倾向于长期固定的劳动关系,不愿意灵活调整用工形式;另一方面,法律法规对劳动用工关系的规定也相对较为严格,导致一些灵活的用工形式(如临时用工、兼职用工等)发展不足。

三、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虽然我国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是在实际落实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一些企业并不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一些员工在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并不足以维持生活等问题。

这些不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会导致一些劳动者在面对各种风险时存在缺乏保障的情况。

面对以上问题,我国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领域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来解决。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促进就业机会的增加政府应该出台更为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企业招聘更多的员工,提高就业机会。

同时,应该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帮助其稳定经营,增加就业机会。

二、加强劳动用工灵活性政府应该加快落实相关法规,鼓励企业采取更加灵活的用工形式,如引入临时用工、兼职用工等形式,使劳动用工更加灵活适应市场需求。

三、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政府应该加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监管,督促企业按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同时应该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养老金和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水平,保障广大劳动者的基本生活。

四、加强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政府应该加大对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的投入,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当前就业问题和就业制度的分析及对策探讨
发表时间:2014-11-27T11:06:42.387Z 来源:《价值工程》2014年第6月上旬供稿作者:冯峦
[导读]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Employment Issues and Employment System
冯峦FENG Luan(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南通226011)(Jiangsu Vocational College of Business,Nantong 226011,China)摘要院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的增加,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益严峻,“民工荒”问题凸现。

本文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当前的就业问题和制度进行初步分析和对策探讨。

Abstract: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university graduates in China, the employment issue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become more andmore severe, "the shortage of migrant workers" is highlighted. Combined with the working practice, this paper analyzes current employmentissues and system and discusses countermeasures.
关键词院就业;就业政策;自主创业;社会环境;和谐社会Key words: employment;employment policy;self-employment;social environment;harmonious society中图分类号院F241.4 文献标识码院A 文章编号院1006-4311(2014)16-0308-02 1 当前的就业现状及其特征近年来,随着农民工进城打工、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的凸现,就业难问题备受关注,大学生就业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就业的目的就是要维持生存一方面,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标准的现象也加剧了就业难的状况。

有用人单位不管实际岗位是否需要,把英语、计算机等级证书,普通话合格证书等都列入招聘条件,甚至把应聘者的身高、长相、气质及家庭背景都列入选择条件。

另一方面,有些企业和单位也并不是完全按照求职者的才干来招聘员工,造成了一些不公平的竞争。

在关系就业中,专业错位或低能高就的现象层出不穷。

因为要生存,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来源,一份稳定的、收入可观的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经济来源。

其实大多数家庭的背景还是很普通的,家里的孩子从小受到的教育告诉他们,以后要找一份好工作,出人头地,生活得更好,实现个人价值,或者说,他们承载着一个家族的希望。

这样就使得他们在日后的择业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去追求高薪水和大城市,要求很高。

可以说,这种思想非常普遍地存在,是一种很现实的人生动力。

因此,有很多人在用工荒的情况下找不到工作,其实是找不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高不成低不就,同时加重了“就业难”和“用工荒”。

1.2 低端制造业成就了现有的就业模式有的专家指出,中国在世界经济分工中处于底层地位,在世界经济运作中仅仅是粗放型的基础生产,缺少了很多经济环节。

这是针对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还大规模地停留在低端产品上的现象而言的。

低端产品的生产与流通缺少经济环节,不需要中高级人才,也不能给大学生提供足够的工作岗位,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难。

农民工由于文化水平低,就成了低端产品制造的主力军,充其量他们大都以临时工的身份工作,同工不能同酬,付出和收益不能成正比,农民工作为劳动群体中的弱势群体,面对日益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竞争,他们往往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经常受到歧视和不平等的待遇。

只要工资待遇稍微好点的单位出现,就会大批跳槽,他们顾及的是眼前利益,用工荒也有这方面的原因。

“民工荒”更凸现的是,有一技之长的生产性人员供不应求。

有调查显示,技术、管理人才和熟练工人短缺情况比较严重。

而城镇失业人员普遍年龄比较大、技能单一,再就业比较困难。

同时,在已实现再就业人员中,有相当一部分就业稳定性较差,容易出现新的失业。

1.3 自主创业举步维艰现在很多人提倡自主创业,然而创业并非很容易。

很多人创业都是从中小型企业开始,但是现在的问题是,国家出台过一系列的政策来帮助中小型企业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的发展,而目前在很多地方这些政策的效果不是很明显。

现在存在的一些高税负和乱收费的现象,阻碍了很多个体工商户、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一方面他们多数经营的都是小成本的生意,利润小,各种的税负、收费和罚款,使得他们入不敷出。

另一方面,在这些中小企业创办的时候,需要打通多方的关系,交纳各种费用。

长此以往,很多微型企业、中小企业都会因为生存不下去而倒闭。

1.4 教育观念必须和社会需要形成一致社会对大学生的定义,仍旧是“精英”人才,应该从事所谓“精英”岗位。

有评论指出,我们在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上出现了问题。

在教育观念上,只去培养大学生,不培养技术型的工人,让很多学生认为,自己应该做脑力劳动,而不是去做体力劳动。

这造成整个社会观念出现了问题。

如果想让大学生做出观念上的转变,社会就必须先做出转变,高校教育与此分不开的。

在教育方法上,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参差不齐。

归根结底,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好坏,和高校培养出的学生的素质有着很大的关系。

专业特长不突出,缺乏动手实践能力及工作经历。

在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适应能力、社交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方面,部分高职高专院校大学生的表现仍然差强人意。

如果从高校走出来的毕业生本身素质不高,又不能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符合,在就业上就会出现问题。

眼高手低,心比天高,不能正确定位自己。

就业难是事实,但并不等于无业可就。

以上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相关社会体制的建立与健全,从现在就开始,不能把问题越积越多,否则长此以往,就业问题不仅不会得到解决,还会有加重的可能。

政府部门应该转变观念,做到以人为本,考虑求职者的实际需求,给人们创造施展才华的舞台。

2 对就业问题与就业制度的对策毕业生就业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不是孤立于社会制度系统之外的,其运行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

如政府的公务员制度、编制制度、企业的用工制度等。

所以,对就业制度的改革切不可单纯认为是学校的事或者学生的事,它涉及政府、用人单位、学校、学生及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个系统工程。

2.1 完善就业制度的市场基础社会要建立和完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加大对相关人员的就业服务力度,以提高就业率,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

从用人制度来看,国家的用人制度涉及人们的切身利益。

市场经济的建立也必然要求有相应的人才制度,否则将会产生制度基础的缺失或衔接缺位,形成个人收益与组织收益的长期矛盾,为部分人“搭便车”、“拉关系、走后门”提供可能,从而损害其他人的利益。

政府是制度行动和进行变革的首要力量,因此,国家要加快人事制度(用人制度)改革,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成为就业行为的主体,减少中间环节,强化监督,提高制度效率。

2.2 加快立法,完善制度环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的就业需要法制来维护。

虽然我国陆续制定了一些《劳动法》、《合同法》的有关规定。

但是这些规定对于当前的就业问题并没有起到有效的约束。

虽然在《劳动法》中,有明确规定,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
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到歧视。

但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企业和工作在招工的时候,会对性别、年龄、身高、长相、气质等有一定的要求。

所以需要我们加快立法进程,完善制度环境,使毕业生就业真正走向市场化、法制化,显得尤为迫切。

另一方面,我们需要妥善解决农民工问题,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上应有所创新,建立化解矛盾、协调利益关系的社会机制。

但大多数失业者文化水平低、缺乏市场需求的劳动技能,或对自身职业能力缺乏了解,或心理脆弱等,低层次的服务无法满足他们的真正需求。

而下岗职工、农民工等贫困人口相对较多,他们迫切的求职需求难以满足,导致穷富差距不断拉大。

就业制度是整个社会制度系统中的一个分系统,不是孤立于社会制度系统之外的,其运行必然受到其他制度的影响。

所以,对就业问题的解决和就业制度的改革,减少“有业不就”和“无业可就”共存;“挤占效应”突出;就业成本增加等现象的发生。

我们在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制度时,应充分认识就业市场的特殊性,把握各级政府、用人单位、高等院校及其毕业生等多方之间的特殊关系,只有多方面相互协调、密切配合才能形成全新的就业系统和就业机制。

参考文献院[1]黄梅.我国劳动就业的社会与制度环境分析[J].人民论坛,2011(5).[2]赵月华.制度完善是解决就业问题的良方[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4).[3]沈杰.大学毕业生就业:现状、问题与前景[J].当代青年研究,2005(02).作者简介院冯峦(1969-),女,江苏南通人,职教二级,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