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㈤名词解释1.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
4. 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是因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
在患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
12.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骨髓增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及过敏等。
1. 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血细胞分析仪根据检测结果,以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细胞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所获得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它为检验人员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及检测结果提供了直观的图形。
2.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单位用飞升(fl)表示3. 血小板分布体积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血小板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CV),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RMI=(MFR+HFR)/LFR×100,为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提供的新参数,是反映幼稚网织红细胞变化较敏感的指标。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附参考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HICN法的优点,不包括()A、操作简单B、呈色稳定C、直接计算D、无公害E、准确正确答案:D2.急性大出血时迅速增多的白细胞主要是()A、红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E3.患者外周血检查结果中,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是()A、MCHC 340/LB、MCH<27pgC、MCV<81flD、HB 95/LE、RBC3.5×10¹⁰/L正确答案:A4.导致精液分析结果不准确的原因是( )A、标本采集时未加抗凝剂B、无菌容器采集标本C、性生活时采集标本D、采集后应在1h内保温送检E、用避孕套采集标本正确答案:E5.用作消化道恶性肿瘤的诊断筛查指标是( )A、镜检见大吞噬细胞B、粪胆素减少C、隐血试验强阳性D、镜检见大量红细胞E、外观为柏油样便正确答案:C6.用于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恶性胸腔积液的生化检查是()A、ADA和AMYB、ADA和CEAC、ADA和ALPD、ADA和LDE、ADA和FDP正确答案:B7.符合急性肾炎和慢性肾炎急性发作的典型尿液特点的是( )A、颗粒管型、蛋白尿B、脓尿、蛋白尿C、白细胞管型、血尿D、蛋白尿、多尿E、红细胞管型、蛋白尿正确答案:E8.尿液标本采集容器的容量,一般应达到( )A、50mlB、1mlC、10mlD、20mlE、100ml正确答案:A9.尿沉渣染色后镜检可明显提高检出率和准确性的是( )A、结晶B、红细胞C、管型D、粘液丝E、上皮细胞正确答案:C10.冷藏保存尿液的温度一般是( )A、6~18℃B、2~8℃C、0~4℃D、-2~-8℃E、4~12℃正确答案:B11.原尿成分与血浆成分不同的是( )A、葡萄糖的含量B、尿素的含量C、蛋白质的含量D、钾的含量E、钠的含量正确答案:C12.0型血含有的抗体是()A、抗AB、抗BC、抗HD、抗A,抗BE、B+C正确答案:D13.凝血酶时间测定正常,主要提示()A、FⅧ无缺陷B、FⅪ无缺陷C、Fg无缺陷D、PA,I无缺陷E、FII无缺陷正确答案:C14.造成血细胞目视计数固有误差的原因是()A、使用器材不符合要求B、血液发生凝固C、采血部位不当D、充池后细胞在计数室内分布不可能完全相同E、稀释倍数不准正确答案:D15.血沉检查应采用的抗凝剂是()A、枸橼酸钠B、肝素C、EDTA-K2D、草酸钾E、草酸钠正确答案:A16.加热后浑浊即可消失但无气泡,提示尿液中含有()A、磷酸盐B、碳酸盐C、细菌D、尿酸盐中E、脓细胞正确答案:D17.D-二聚体是以下何种成分的降解产物()A、纤维蛋白原B、纤维蛋白单体C、可溶性纤维蛋白多聚体D、交联的纤维蛋白E、可溶性纤维蛋白单体正确答案:D18.能反映胎儿肺发育成熟度的是()A、羊水肌酐测定B、羊水淀粉酶测定C、羊水葡萄糖测定D、羊水泡沫试验E、羊水胆红素测定正确答案:D19.染色血涂片中,嗜多色性红细胞增多属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失血性贫血C、先天性贫血D、多发性骨髓瘤E、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20.单采或浓缩血小板的最佳保存温度是()A、20~30°CB、2~6°CC、20~24°CD、37°CE、10°C正确答案:C21.低比重尿或低张尿是指尿液比重常低于()A、1.020B、1.010C、1.025D、1.015E、1.030正确答案:D22.患者女,30岁。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作为医学专业的学生,临床检验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程。
这门课程涵盖了临床实验室的基础知识、常见检验项目的操作技巧以及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方法等。
在考试前的备考中,复习资料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关键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1. 《临床医学检验学》这是一本较为经典的临床检验学教材,被广泛使用于医学院校。
这本书全面介绍了临床检验的各个方面,包括检验室仪器和设备、检验标本的采集与处理、血液、尿液、粪便、体液等各种标本的检验项目及操作方法等。
此外,本书还涉及了临床检验结果分析的方法和常见疾病的检验诊断等内容。
这本书的语言简洁明了,适合广大学生使用。
2.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操作规范这本书是由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编制的,是一部权威的标准化操作规范。
本书收录了各种临床检验项目的标准化操作方法,为临床实验室的操作提供了具体的规范要求。
同时,本书还讲解了各种检验项目的临床应用和结果解读,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指导性的参考。
3. 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基础本书是基于现代医学和临床实验室技术规范编写的,可用作高等医学院校教学用书,也可供临床实验室技术人员使用。
本书讲述了临床实验室的组织管理、仪器设备、标本采集和处理、各种检验项目的操作方法和结果分析等方面的知识,既详细又全面。
此外,本书还涵盖了质量控制、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对临床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和质量控制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4.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这本书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介绍了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体系和相关标准。
本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外部质量评价。
本书详细介绍了临床实验室的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指标设置、质量控制方案和监测要求等内容,对于保证临床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资料的介绍,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
当然,还有很多其他的复习资料可以选择,但无论选择哪种资料进行学习,最重要的是要通过不断地练习和思考来巩固知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应用和实践。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含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100题,每题1分,共100分)1、关于自动化血型分析仪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结果直观稳定B、省时、安全C、数据需人工管理D、灵敏度高E、操作简便正确答案:E2、尿比密、尿渗透压均增高的疾病是( )。
A、尿崩症B、休克C、糖尿病D、急性肾炎E、慢性肾炎正确答案:C3、尿液游离血红蛋白量异常,尿隐血阳性,称为( )A、胆红素尿B、乳糜尿C、肉眼血尿D、血红蛋白尿E、镜下血尿正确答案:D4、在女性生殖器中,易发生腺癌和鳞癌的部位是( )。
A、子宫颈B、外阴C、卵巢D、阴道E、子宫内膜正确答案:A5、关于再生性核左移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常伴有中毒性变化B、表示机体反应性强,骨髓造血功能础旺盛C、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D、类白血病反应时核左移不明显E、仅有杆状核粒细胞增多,表示感染程度较轻,机体抵抗力较强正确答案:D6、下列哪项不是脱落细胞学的缺陷( )。
A、对设备要求不高B、肿瘤分型困难C、有一定的误诊率D、具体部位难确定E、不能全面观察病变组织结构正确答案:A7、关于Sysmex SE9000型电阻抗与射频法血液分析仪检测幼稚细胞原理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根据幼稚细胞膜上脂质较成熟细胞少的特性进行检测B、在细胞悬液中加入磷脂C、硫化氨基酸与幼稚细胞的结合量多于成熟细胞D、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E、幼稚细胞不被破坏正确答案:B8、关于抗凝剂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EDTA—Na2溶解度小于EDTA—K2B、草酸盐能与血浆中钙离子生成可溶性螯合物C、肝素是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理想抗凝剂D、枸橼酸钠可用于血液检查E、枸橼酸钠可用于输血保养液正确答案:B9、关于酮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丙酮来自乙酰乙酸B、乙酰乙酸占2%,丙酮占20%,β-羟丁酸占78%C、血酮体浓度超过肾阈值可产生酮尿D、酮体是乙酰乙酸、丙酮和β一羟丁酸的总称E、酮体是脂肪氧化代谢的中间产物正确答案:B10、关于尿胆原和尿胆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临床检验是医学领域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通过对患者血液、尿液、组织等生物样本的检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以下是一些临床检验基础的复习题,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
1. 血液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等指标的异常,通常提示哪些疾病?2. 尿液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尿液中的红细胞、白细胞、蛋白质、尿糖等指标异常,可能指示哪些泌尿系统疾病?3. 生化检验项目- 肝功能检查(ALT、AST、ALP、GGT、总胆红素等)和肾功能检查(BUN、Cr、尿酸等)的异常,分别可能提示哪些疾病?4. 血液凝固功能检查- 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等指标的异常,通常与哪些疾病有关?5. 免疫学检验项目- 免疫球蛋白(IgG、IgA、IgM)、补体(C3、C4)等指标的异常,可能与哪些免疫系统疾病相关?6. 微生物学检验-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是什么?7. 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 血涂片检查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的形态学变化可能指示哪些疾病?8. 电解质平衡检查- 钠、钾、氯、钙等电解质的异常,通常与哪些疾病有关?9. 内分泌激素检查- 甲状腺功能检查(TSH、FT3、FT4)、性激素检查(睾酮、雌二醇等)的异常,可能提示哪些内分泌疾病?10. 肿瘤标志物检查-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如AFP、CEA、CA125等)的升高,通常与哪些肿瘤相关?11. 基因检测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 基因检测如何帮助诊断遗传性疾病和某些癌症?12. 临床检验的质量控制- 为什么质量控制对于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13. 临床检验结果的解读- 如何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正确解读检验结果?14. 临床检验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在进行临床检验时,需要注意哪些伦理和法律问题?15. 临床检验新技术的发展- 近年来,有哪些新技术被引入临床检验领域?通过这些复习题的学习和思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临床检验的基础理论和实践应用,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临床检验基础》资料试题附答案

《临床检验根底》资料一、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1.以下哪种情况使血液黏度增高A.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B.红细胞比积明显增高C.纤维蛋白原减低D.温度增高E.红细胞数量减少2.可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物质是A.铁剂B.铋剂C.维生素CD.动物血E.食物鱼肉3.出血时间正常可见于A.因子Ⅷ缺乏症B.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管性血友病E.药物影响〔如阿司匹林〕4.以下哪个是血细胞分析仪首先抗凝剂A.枸橼酸钠B.EDTA-k2C.肝素D.草酸盐E.EDTA-Na25.以下是有关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稀释液作用的正确表达,但除外A.破坏红细胞B.使嗜酸性粒细胞分布均匀C.保护嗜酸性粒细胞D.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E.破坏大局部其他白细胞6.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仪包括A.贮备池的白细胞B.循环池的白细胞C.成熟池的白细胞D.边缘池的白细胞E.分裂池的白细胞7.粪便中最小的寄生虫卵是A.钩虫卵B.蛔虫卵C.鞭虫卵D.肺吸虫卵E.华枝睾吸虫卵8.有关尿红细胞形态的表达,以下错误的选项是A.可用来鉴别血尿的来源B.均一性红细胞多见于非肾小球源性疾病C.可呈酵母菌状D.非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E.肾小球源性血尿多为变形红细胞9.常用作尿液有形成分检验的防腐剂是A.浓盐水B.冰醋酸C.甲苯D.甲醛E.二甲苯10.以下哪种疾病可引起血沉减慢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心肌梗死C.动脉粥样硬化D.肺结核E.风湿热11.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常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急性肺炎D.多发性骨髓瘤E.恶性组织细胞12.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A.巨幼红细胞B.小细胞低色素性红细胞C.成熟正常红细胞D.有核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13..典型红斑狼疮细胞形态为A.嗜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B.嗜酸性粒细胞吞噬了1个至数个均匀体C.吞噬细胞吞噬了退变的细胞核D.退化变性的中性粒细胞E.退化变性的淋巴细胞14.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毛细血管采血法采血的采血部位一般是A.耳垂B.手指C.皮肤完整处D.足跟E.肘部15.影响血涂片制备的因素,应除外以下哪项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染色时间D.推片与玻片的角度E.载玻片的质量16.脓血便如以血为主,呈暗红色稀果酱样,最可能的疾病是A.直肠癌B.急性胃肠炎C.消化不良D.细菌性痢疾E.阿米巴痢疾17.急性肾小球肾炎时,最典型的尿液特征是出现A.蛋白B.透明管型C.颗粒管型D.红细胞管型E.脓细胞18.使尿试带法检测葡萄糖产生假阴性反响的主要干扰物质是A.过氧化物B.维生素CC.青霉素D.链霉素E.尿酸盐结晶19.可造成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假阴性的物质是A.动物肉类B.大量生食蔬菜C.动物血D.大量维生素CE.含大量过氧化物酶食物20.患者,女怀,20岁,头昏,乏力半年,近2年来每次月经期持续7~8天,有血块。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

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临床检验是医学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通过对患者的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分析,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依据。
对于从事临床检验工作的人员来说,掌握基础知识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血液学1. 什么是红细胞沉降率(ESR)?它在临床检验中有什么作用?2. 血小板计数是衡量血液凝固功能的指标。
请简要介绍一下血小板的生物学功能。
3. 血常规检查中,常用的指标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它们的意义。
二、生化学1. 肾功能检查是临床检验中常见的项目之一。
请解释一下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概念及其与肾功能的关系。
2. 血糖是人体能量代谢的重要指标之一。
请简要介绍一下血糖的测定方法和正常范围。
3. 血清脂肪检查是评估人体脂质代谢的重要手段。
请解释一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概念及其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
三、免疫学1. 什么是免疫球蛋白?请简要介绍一下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2. 临床检验中常用的免疫学检测方法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它们的原理。
3.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重要标志物。
请解释一下HBsAg的意义及其与乙型肝炎的关系。
四、微生物学1. 什么是细菌培养?请简要介绍一下细菌培养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临床常见的细菌感染有哪些?请列举并简要解释它们的临床表现和检测方法。
3. 抗生素是治疗细菌感染的重要药物。
请解释一下抗生素的分类和作用机制。
五、分子生物学1. PCR是一种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请解释一下PCR的原理和应用。
2. 基因突变是导致遗传性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请解释一下基因突变的概念和分类。
3. 基因检测是遗传性疾病诊断的重要手段。
请解释一下基因检测的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一些临床检验基础复习题,希望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临床检验作为医学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复习,提高自己的临床检验水平,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

临床检验基础知识点整理临床检验是指通过对人体生理和生化特征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以提供有关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信息的一种医学方法。
以下是临床检验的基础知识点整理。
1.临床检验学:临床检验学是研究临床检验的科学,包括检验项目、方法、仪器、质量控制等方面的知识。
2.检验项目:指进行化学、生化、免疫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学等检验和观察的指标和方法。
常见的检验项目包括血液学、尿液学、生化学、免疫学、血型学等。
3.检验标本:指在临床检验中采集的人体样本,包括血液、尿液、组织、体液等。
不同的检验项目需采集不同的标本。
4.检验方法:包括定性检验和定量检验两种方法。
定性检验是指通过观察和判断检验结果是否呈阳性或阴性,如尿液常规镜检;定量检验是指通过测量检验结果的数值来判断其浓度或含量,如血糖测定。
5.仪器设备:临床检验中常用的仪器设备有血细胞分析仪、自动生化分析仪、免疫分析仪、核酸分析仪等。
不同的仪器设备可用于不同的检验项目。
6.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通过一系列标准和程序来确保临床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的一项管理工作。
包括内部质量控制和外部质量控制两个方面。
7.内部质量控制:是指在每天进行检验过程中,通过运行已知浓度标准样本和质控品,检验仪器和试剂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常见的控制指标有均值、标准差和偏差。
8.外部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参加外部质量评价活动,与其他实验室和质量控制中心进行比对和评价,以检验临床实验室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9.参考范围:也称正常值范围,是指在健康人群中,对特定指标的浓度或含量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到的一组区间数值。
临床诊断中常用参考范围来判断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10.临床意义:是指将临床检验结果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结合,作出诊断、评估和监测治疗效果的判断。
常见的临床意义有阳性、阴性、异常、正常等。
11.误差和异常:误差是指检验结果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可分为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异常是指检验结果与参考范围相比的偏离程度,可能提示疾病或异常生理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㈤名词解释1. 核左移(shift to the left)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并出现晚幼粒、中幼粒甚至早幼粒细胞时称为核左移。
核左移常伴中毒颗粒、空泡、核变性等毒性变化。
最常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时也可见到。
4. 核右移(shift to the right)外周血中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时称为核右移。
核右移常伴有白细胞总数的减少,属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是因缺乏造血物质、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所致。
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及恶性贫血。
在炎症的恢复期,可出现一过性的核右移。
在患病进展期突然出现核右移则提示预后不良。
12.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
外周血中白细胞总数大多明显增高,并可有数量不等的幼稚细胞出现,但红细胞和血小板一般无改变。
骨髓增生但很少达到白血病的程度,当病因去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逐渐消失。
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的病因很多,以感染和恶性肿瘤最多见,其次还有急性中毒、外伤、休克、急性溶血或出血、大面积烧伤及过敏等。
1. 血细胞体积分布直方图(histogram)血细胞分析仪根据检测结果,以细胞体积大小为横座标,细胞相对频率为纵座标所获得表示细胞群体分布情况的曲线图形,称作血细胞直方图。
它为检验人员监控仪器工作状态及检测结果提供了直观的图形。
2. 血小板平均体积(MPV)是指血液中血小板的平均体积,单位用飞升(fl)表示3. 血小板分布体积宽度(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大小异质性的参数,用血小板积的变异系数来表示(CV),主要用于血小板异常疾病的辅助诊断与鉴别诊断。
4. 网织红细胞成熟指数(RMI)RMI=(MFR+HFR)/LFR×100,为全自动网织红细胞分析仪提供的新参数,是反映幼稚网织红细胞变化较敏感的指标。
对贫血的诊断、骨髓移植术和白血病疗效观察有非常重要意义。
2. 目前仪器法白细胞分类主要有哪些方法?包括:①电阻抗法;②容量、电导、光散射法;③阻抗与射频技术法;④光散射与细胞化学技术法;⑤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技术法。
1. 餐后尿通常于午餐后2h收集到的患者尿液,即为餐后尿。
因餐后增加了胃肠道负载,降低了尿糖、尿蛋白肾阈值。
此外由于餐后肝分泌增强,促进尿胆原的肠肝循环,而餐后机体出现的"碱潮"状态也利于尿胆原的排出。
因此,餐后尿适用于尿糖、尿蛋白、尿胆原等检查。
2. 12h尿一般指晚8时排空膀胱并弃去此次的尿液后,留取至次日晨8时尿液,适用于12h 尿有形成分计数,如Addis计数。
3. 24h尿第一天早晨8时排空膀胱,弃去此次尿液,收集至次日早晨8时的全部尿液,适用于尿化学成分的定量。
㈥简答题1. 尿液分析的临床意义有哪些?⑴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如炎症、结石、肿瘤、肾移植术后等的观察;⑵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肝炎、急性胰腺炎等的诊断;⑶安全用药的监护,如庆大霉素、磺胺类等诊断;⑷职业病的辅助诊断,如铅、汞重金属中毒等;⑸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
2. 尿液标本收集时有哪些要求?⑴使用一次性容器,要求清洁、干燥,足够大(50ml),开口大(>4cm),最好有盖;⑵避免阴道分泌物、月经血、前列腺分泌物、粪便等的污染;⑶有明显的标记;⑷及时送检,2h内完成检查;⑸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做好防腐。
1. 尿比重(urinary specific gravity, SG)指在4℃时尿液与同体积的纯水重量之比,又称尿比密。
它可粗略地表示肾小管的浓缩和稀释能力。
2. 尿液渗透浓度(osmotic concentration)简称尿渗量,指经肾排泄到尿液中具有渗透活性的全部溶质微粒的总数量,与粒子大小及所带电荷无关。
它反映溶质和水的排泄速度,可用质量毫渗摩尔浓度(osmolality)或体积毫渗摩尔浓度(osmolarity)表示。
3. Hb尿(hemoglobinuria)即含游离Hb的尿。
当血浆游离Hb增多,超过珠蛋白结合能力,排入尿中,尿液呈暗红色、棕红色甚至酱油色。
隐血试验阳性,镜检时可无或有极少许红细胞。
见于血管内溶血,如阵发性睡眠性Hb尿、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血型不合的输血反应等。
4. 肾小球性蛋白尿(glomerular proteinuria)炎症、免疫和代谢等因素使肾小球滤过膜孔径增加,电荷屏障遭到破坏,使血浆的中分子及大分子量的蛋白(主要为Alb)出现在原尿中,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形成的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
常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是临床最常见的蛋白尿。
5. 肾小管性蛋白尿(tubular proteinuria)炎症或中毒引起肾小管对低分子量蛋白质(以β2-M、溶菌酶为主)的重吸收能力降低而导致的蛋白尿称肾小管性蛋白尿。
常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酸中毒等,还见于氨基甙类抗生素、解热阵痛药、重金属盐、中药等中毒以及肾移植排斥反应等。
6. 溢出性蛋白尿(overflow proteinuria)肾小球、肾小管功能都正常,但循环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异常增多经肾小球滤出,超过肾小管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称溢出性蛋白尿。
如Hb尿、肌红蛋白尿、本周蛋白尿等。
7. 本-周蛋白(Bence-Jones protein, BJP)又称凝-溶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轻链,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当浓度超过近曲小管重吸收阈值时,可从尿中排除。
该蛋白在pH4.5~5.5条件下,加热至40~60℃(通常为56℃)时沉淀,继续加热至90~100℃时沉淀溶解,而温度下降到56℃时恢复凝固,因此而命名。
见于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淋巴肉瘤及肾淀粉样变等。
8. 血糖正常性糖尿(normoglycemic glycosuria)血糖正常,但肾小管对葡萄糖吸收功能减退、即肾糖阈降低所致的糖尿,又称为肾性糖尿(renal glycosuria)。
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间质性肾炎、家族性糖尿、新生儿糖尿及妊娠晚期等。
与糖尿病鉴别的要点是糖耐量试验正常。
9. 胆红素尿(bilirubinuria)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尿液呈深黄色,振荡后泡沫亦呈黄色。
若在空气中久置可因胆红素被氧化为胆绿素而使尿液外观呈棕绿色。
见于阻塞性黄疸和肝细胞黄疸。
服用痢特灵、核黄素、呋喃唑酮后尿液也呈黄色,但Harrison法检测为阴性。
10. 含铁血黄素尿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Hb从尿中排出,少部分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后分解为含铁血黄素,而后随脱落的上皮细胞由尿排出,经普鲁士蓝染色阳性,称含铁血黄素尿。
11. 乳糜尿(chyluria)尿中含乳糜的淋巴液,外观呈不同程度的乳白色混浊,内含脂肪微粒、卵磷脂、胆固醇及少量纤维蛋白原、清蛋白等。
若含血较多则称血性乳糜尿。
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少数可由结核、肿瘤、腹部创伤或手术引起。
12. 脂肪尿指尿中出现脂肪小滴。
脂肪尿可见于糖尿病、脂血症、类脂质肾病、肾病综合征等。
13.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 hCG)是由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产生的一种具有促性腺发育的糖蛋白激素。
由α、β两条多肽链组成,其中α多肽链与LH、FSH、TSH的α链相似,而β-多肽链是hCG特有,故用β-hCG 的抗体来测定HCG特异性高。
hCG主要存在于孕妇的血液、尿液、羊水、初乳和胎儿的体内,主要用于早期妊娠的诊断及滋养层细胞肿瘤的诊断及疗效观察。
1. 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形态较一致,红细胞外形及大小多正常,少数情况下也可见到丢失Hb的影细胞或外形轻微改变的棘细胞。
整个尿标本中红细胞形态不应超过二种。
2. 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即变形红细胞血尿,红细胞大小不等,体积相差3~4倍,尿中可见两种以上形态多形性变化的红细胞,如大、小红细胞、皱缩红细胞等。
3. 脓细胞(pus cell)陈旧尿中白细胞胞质因均质化而呈明胶样。
炎症时,变性死亡的白细胞外形多变,不规则,结构模糊,胞浆内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常粘连成团,称脓细胞。
5. 肾小管上皮细胞(renal tubular epithelium)来自肾小管立方上皮细胞,比中性粒细胞大,核较大、圆形,核膜厚,核突出易见。
在尿中易变形,多呈圆形或多边形,又称多边细胞。
胞质中可有小空泡,有时出现含铁血黄素颗粒或脂肪小滴,这种细胞又称复粒细胞。
肾小管上皮细胞在正常尿中不见,若尿中出现或增多提示肾小管有病变,多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如成堆出现,常表示肾小管有坏死性病变。
6. 管型(cast)管型是尿液中的蛋白质和细胞颗粒成分在远端肾小管和集合管内聚合而成的圆柱状结构物。
它的出现往往提示有肾实质性损害。
7. 透明管型(hyaline cast)是各类管型的基本结构单位,由T-H蛋白及少量的血浆蛋白组成。
形态呈规则的圆柱体状,无色、半透明、两端钝圆。
正常人晨尿中偶见,剧烈运动,心功能不全,麻醉或服用利尿剂后可见少量,老年人尿中也见增多。
明显增多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急性肾盂肾炎等。
8. 细胞管型(cellular cast)指管型中细胞成分超过1/3体积,称细胞管型。
按细胞类别可分为红细胞管型、白细胞管型及上皮细胞管型。
9. 颗粒管型(granular cast)指管型中的颗粒含量超过1/3体积,称颗粒管型,它是由崩解变性的细胞产物或由血浆蛋白及其它物质直接聚集于管型基质中而形成。
颗粒管型的增多,提示有肾实质性病变。
多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肾小管硬化症、慢性铅中毒及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等。
10. 蜡样管型(waxy cast)为蜡烛样浅灰色或淡黄色,折光性强、质地厚、易折断、有切迹或泡沫状的管型。
是由颗粒管型或细胞管型长期滞留于肾小管中演变而来,也可由淀粉样变性上皮细胞溶解后逐渐形成。
此管型出现提示肾小管有严重病变,预后差。
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等。
11. 脂肪管型(fatty cast)管型内可见大小不等、折光很强的脂肪滴,称脂肪管型。
是肾小管上皮细胞发生脂肪变性的产物。
正常人尿中无脂肪管型。
可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等,尤其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㈥简答题1. 尿沉渣检查的内容包括哪些?⑴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吞噬细胞、上皮细胞(包括肾小管上皮细胞、移行上皮细胞、鳞状上皮细胞)、异型细胞等。
⑵管型:透明、细胞、颗粒、蜡样、脂肪、混合及宽大管型等。
⑶结晶:磷酸盐、草酸钙、尿酸结晶和药物结晶等。
⑷细菌、寄生虫(或虫卵)、真菌、精子、粘液等。
⑸临床医生特殊要求的其它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