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的变化与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的变化与影响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IAS37)是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颁布的一个关于计提和披露担保责任、法律负担和可能的负债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它的目的是确保企业能够适当地计提和披露与担保责任、法律负担和可能的负债相关的信息,以便用户能够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做出准确的评估。
自发布以来,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已经经历了一系列的修改和变化。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变化和影响:1.重新定义负债:在2024年的修订中,IAS37对负债的定义进行了重大变更。
修订后的准则明确指出,负债是企业在当前或未来必须履行的经济利益,并且直接或间接地由于过去的一些事件而引起的。
这个变化可能导致企业需要重新评估其负债的范围和计量方法。
2.法律负债的确认:修订后的IAS37准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要求企业在法律负债存在的证据足够时,确认相关的负债。
这一变化可能使企业更加严格地审查其法律责任,并更准确地计提与之相关的负债。
3.测量方法的变化:IAS37规定了两种测量方法,分别是“成本法”和“现值法”。
在2024年的修订中,准则对现值法进行了一些改进,以提高测量方法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负债计量和披露产生重要影响。
4.披露要求的变化:在修订后的IAS37中,对负债的披露要求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变化。
准则要求企业披露其负债的性质、金额、时限和不确定性,并提供与负债相关的重大假设和判断的说明。
这些变化可能使企业需要提供更多的信息和解释来满足披露要求。
5.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体化: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体化趋势,许多国家已经采用了或正在考虑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的变化和影响也适用于这些国家的企业。
这使得企业需要遵守统一的会计准则,并与国际标准保持一致,以满足跨国公司和投资者的需求。
总之,国际会计准则第37号的变化和影响包括重新定义负债、法律负债的确认、测量方法的变化、披露要求的变化以及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体化等。
关于iasb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讨论稿的初步意见

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发布了有关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讨论稿的初步意见,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
一、背景介绍1.1 IASB是国际公认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其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被全球范围内的上市公司所采纳和使用。
1.2 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是指一个企业通过获得对另一个企业的控制,形成一个整体的经济整合过程。
IASB此次发布的讨论稿旨在对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式进行修订和完善。
二、初步意见分析2.1 延续性假设在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延续性假设是指企业在合并后继续存在并且不会中断其经营活动的假设。
在初步意见中,IASB强调了延续性假设在企业合并中的重要性,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和解释。
2.2 控制力量的评估在企业合并中,如何评估控制力量是一个关键问题。
IASB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控制力量评估框架,涵盖了对合并前后各方的权益、风险和潜在回报进行全面考量,以确定是否形成了控制关系。
2.3 合并成本的识别和计量合并成本的识别和计量对于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具有重要影响。
IASB 对合并成本的识别范围和计量方法进行了细致的规定,并提出了一系列相关的会计处理原则。
2.4 合并后的会计报告在企业合并后,合并企业需要编制新的合并财务报表。
IASB就合并后的会计报告格式、内容和编制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以确保合并后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准确性。
三、影响分析3.1 对投资者的影响IASB此次发布的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讨论稿,对投资者具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更加明确和细致的会计处理规定,投资者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企业合并的相关信息,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和透明度。
3.2 对企业的影响新的合并会计处理标准对企业而言意味着需要对内部的会计制度和报告流程进行调整和优化。
这将增加企业的成本和财务管理工作量,但同时也能提升企业的财务报告质量和透明度。
3.3 对监管机构的影响新的合并会计处理标准将对监管机构的监管工作带来一定影响。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企业合并会计处理进行重大修订【会计实务操作教程】

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 3 号——企业合并》的主要变化 1. 术语变化。修改后的 IFRS 3 在术语方面的变化主要有两个方面:一 是将购买法(purchase method)改称购并法(acquisition method),因 为并非所有企业均由“购买”引致,通过股票交换或其他合约形式同样 可以实现对另一主体的控制,从而实现会计意义上的企业合并;二是将 少数股东权益(minority interests)改称非控制权益(non-
一、企业合并项目的简要历史沿革 2001年,通过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的改组,成立了国际会 计准则理事会(IASB)。IASB成立之初,就把企业合并作为其最早运作的 一个重要项目,原因是企业合并的会计实务在全球范围内差异颇大、备 受关注。尽管 IASC以及相关国家会计准则制定者先前已进行了十几年的 研究,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多样性依然存在。2001年 IASB成立时, FASB已发布 SFAS 141,取消了权益结合法,并将商誉由摊销改为减值测 试。SFAS 141发布后,IASB收到了来自欧盟、澳大利亚的大量请求,要 求 IASB改变对商誉的会计处理,因为与使用美国会计准则相比,使用国
7. 投资的部分处置。如果购并方处置其在被购并方的投资并因此而失 去控制权,应按公允价值重新计量其剩余权益,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之 间的差额作为处置利得或损失确认为损益,并视情况分别采用《国际会 计准则 27号——合并财务报表和单独财务报表》、《国际会计准则第 28 号——联营中的投资》或《国际会计准则第 3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 计量》对剩余权益进行后续会计处理。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内容

国际会计准则关于企业合并会计的内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发布经过修订的IFRS3企业合并和IAS27合并的与单独的财务报表。
同时,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布修订版FAS141企业合并和取代原ARB51的FAS160合并财务报表中的⾮控制性权益。
下⾯让我们和店铺⼩编⼀起来了解相关内容。
⼀、准则修订背景IASB在2001年改组完成之后即致⼒于企业合并项⽬,当时美国FASB刚刚发布废⽌权益结合法和商誉摊销的FAS141和FAS142,于是IASB决定分两步⾛,第⼀阶段主要是追上FASB的步伐;第⼆阶段则准备与FASB联⼿打造⼀个⾼质量甚⾄是变⾰性的企业合并准则。
2004年3⽉,IASB发布IFRS3,取代此前的企业合并准则IAS22,宣告第⼀阶段研究功德圆满,此后遂和FASB⼀起致⼒于与第⼀阶段同步开始的第⼆阶段研究。
第⼀阶段最重要的成果是明确对独⽴主体间的合并只应采⽤购买法⽽废⽌权益结合法,但购买法的具体做法则基本沿袭旧路。
不过,IASB和FASB还是以不同⽅式展现了意欲从母公司观转向主体观的苗头:FASB从合并报表的⽬的和政策这⼀基本问题⼊⼿,期望统⼀思想后吹响向主体观全⾯迁移的号⾓——1999年发布的征求意见稿修订版《合并财务报表:⽬的和政策》以及2004年发布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征求意见稿①即是例证;IASB则绕开概念基础,从列报形式和编报程序⽅⾯向主体观闯关——2003年12⽉修订IAS27要求将少数股权作为权益列⽰于合并股东权益和2004年3⽉发布IFRS3提出少数股权应按其在⼦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中所占份额反映皆为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阶段,有⼀块奶酪——合并商誉——⼤家都没有动。
虽然FASB和IASB都将商誉摊销改为实施减值测试,但这实际上不过是准则制定的权⼒博弈过程中权益结合法能最终得以废⽌的交换筹码⽽已,商誉初始⾦额的确定仍然是合并成本与合并者所享有的被合并者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之差,这样计算出来的商誉⾃然只是属于母公司的。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财务报告概念框架》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是负责制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组织。
该组织的目标是为全球资本市场提供高质量的财务报告准则,以提高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和业绩的理解。
近日,IASB发布了《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征求意见稿)》。
本文将对该征求意见稿进行详细介绍。
该征求意见稿是对此前2024年发布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进行修订和更新的一次尝试。
该框架是IASB用于指导制定和解释财务报告准则的基石性文件。
征求意见稿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修订和更新。
首先,对财务报告目标进行了重新界定。
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财务报告的目标是为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供关于企业财务状况、业绩和现金流量的信息,以辅助他们做出投资、信用和其他决策。
这一修订体现了IASB对财务报告目标的更为准确的定位,以及对相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更高的关注。
其次,对资产、负债、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和损失等概念进行了重新定义和解释。
这一修订旨在提供更清晰、全面的概念定义,从而减少不确定性和歧义性。
特别是,在对负债和权益的定义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了更为具体和精准的解释,以便更好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债务责任。
此外,征求意见稿还对财务报告的质量特征和信息披露要求进行了修订。
对于财务报告质量特征方面,征求意见稿提出财务报告应具备可理解性、相关性、可比性和可验证性等特征。
这一修订旨在引导企业提供更具价值和可信度的财务信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对于信息披露要求方面,征求意见稿强调了信息必须是“重要”的原则,即只有对用户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信息才需要披露。
最后,征求意见稿还涉及到根据商业模式和经济实质分类资产、负债和收入的问题。
提出根据商业模式和经济实质分类资产、负债和收入能更好地反映实际情况,并促进投资者对企业运营和风险的更好理解。
总的来说,这份征求意见稿对《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修订,并旨在提高财务报告的透明度、可比性和可理解性,以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需求。
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简介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简称:IFRS)包括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的含义。
狭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仅指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现时发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系列,此类公告有别于理事会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发布的国际会计准则系列。
广义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指一整套的国际会计准则公告,包括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以及理事会的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批准的准则和解释公告。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曾经被称为国际会计准则,它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制定,在欧洲一些国家、中国、香港、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国家应用。
欧盟委员会在2002年要求所有的欧盟国家的公司到2005年都要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是一系列以原则性为基础的准则,它只规定了宽泛的规则而不是约束到具体的业务处理。
到2002年为止,大量的国际会计准则提供了多种可选的处理方法;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改进方案是尽量找到并减少同一业务的可选处理方案。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Committee)。
1973年6月,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前联邦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美国的16个职业会计师团体,在英国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
目前,其成员已发展到包括104个国家的143个会计职业组织。
迄今为止,IASC已发布了39号国际会计准则,并公布了一系列"征求意见稿"。
经过IASC的努力,国际会计准则日益完善并得到各国会计界的支持与认可。
根据IASC的章程,其基本战略目标是:第一,按照公众利益,制订和公布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遵循的同一会计准则,并促使其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执行。
第二,为改进和协调与财务报表的表述有关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程序而努力。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主要差异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与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主要差异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IFRS)是一套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IASB)制定的会计准则,它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财务报告框架。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GAAP)是由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制定的会计准则,主要适用于美国国内的企业。
1.整体与详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通常提供了一个整体的框架,确保财务报告的信息全面、准确。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通常比较详细,提供了更多具体的规定和指导。
2.框架与规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加注重框架性的准则,强调财务报告的目的和基本原则。
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则更注重具体的规定和制度,提供了更多的细节和例外情况。
3.准则的变更: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定的变更通常较为频繁,有时会根据具体情况对准则进行调整。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变更相对较慢,经过了更多的研究和公众评论。
4.资产与收入的确认: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对资产和收入的确认要求比较宽松,注重真实和公允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对资产和收入的确认要求相对较严格,更加注重可靠性和稳定性。
5.财务报表格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并没有具体规定财务报表的格式,允许企业按照其业务实际情况设计。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则具有较为统一的财务报表格式,要求企业按照规定的格式进行报告。
6.解释性指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解释性指南并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但可以作为实施准则的解释和指导。
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的解释性指南具有法律约束力,可以作为实施准则的依据。
7.合并报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在合并报表处理方面存在一些差异。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与国际审计准则在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制定的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并探讨它们在国际商业环境中的意义。
一、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和国际会计准则(IAS)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是全球范围内最重要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
IASB负责发展和推广用于商业和非商业组织的高质量、可比性强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国际会计准则(IAS)是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前身)制定的第一套国际会计准则,后来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所取代。
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目标是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以提高全球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流动性。
它涵盖了财务报表的各个方面,包括会计政策、报表结构、会计估计和会计处理等。
国际会计准则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采用。
二、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和国际审计准则(ISA)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IAASB)是国际会计鉴证和审计服务机构的主要标准制定机构。
IAASB负责制定和发布国际审计准则,旨在确保全球审计服务的质量和一致性。
国际审计准则(ISA)是IAASB制定的准则体系,被广泛应用于全球范围内的审计工作。
国际审计准则旨在规范审计程序、方法和报告,以提高审计质量、减少审计风险,并增强公众对财务报告的可信度。
它包含了审计的目标、责任、程序和报告等方面的规定,并指导审计师在执行审计工作时遵循一定的准则和要求。
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意义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在国际商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1. 提高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应用可以确保全球财务报告的可比性和透明度,促进全球投资者的跨境投资,并提高资本市场的效率。
2. 保障投资者利益:国际会计准则和国际审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可以提高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增强市场的信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会计作业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内涵与背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是制定及批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一个独立私营机构。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的监督下运作。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于2001年成立,取代了先前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简称IASB)。
IASB的前身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 committee,简称IASC),在2000年进行全面重组并于2001年初改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C是由来自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墨西哥、荷兰、英国和爱尔兰以及美国的会计职业团体于1973年发起成立的。
从1983年起,作为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简称“IFAC”)成员的所有会计职业团体均已成为IASC的成员。
中国于1998年5月正式加入IASC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ASC的目标是,制定和发布国际会计准则,促进国际会计的协调。
重组前,国际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理事会(IASC Board)承担。
理事会由13个国家的会计职业团体的代表以及不超过4个在财务报告方面利益相关的其他组织的代表组成。
除理事会外,IASC 还成立了咨询团(Consultative Group)、顾问委员会(Advisory Council)和常设解释委员会(Standing Interpretation Committee)三个机构。
咨询团定期开会,与理事会讨论国际会计准则项目中的技术问题、IASC的工作计划及战略,在IASC制定国际会计准则的应循程序(Due Process)以及推动承认国际会计准则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顾问委员会的作用是提高国际会计准则的可信度,推动国际会计准则广泛承认。
常设解释委员会定期考虑因缺少权威指南而出现分歧或不可接受的处理方法的议题,起草解释公告(建议稿),公开征求意见后报经理事会批准。
IASC重组是1997年提出来的,IASC为此专门成立了“战略工作组”(Strategy Working Party)。
1998底,战略工作组提出了重组方案,具体体现在《重塑IASC未来》这一研究报告中。
该方案建议,新IASC设基金会、理事会和制定委员会三个层次,基金会任免理事会成员和制定委员会成员,理事会负责审议和投票表决,制定委员会负责研究起草准则。
这个方案与原结构的差别在于,会计准则制定工作由专职成员负责,而不是像以前那样由指导委员会这样的兼职人员负责;技术性讨论落在制定委员会这个层次上,理事会更象一个表决机构。
因为研究制定和表决通过由两个机构分别负责,因此有人称之为“两院制”。
上述方案受到美国等几个英语国家的反对。
1999年11月,战略工作组向IASC理事会递交了题为《关于重塑IASC未来的建议》的最终报告。
根据这一方案,除了设立类似于基金会的管理委员会(Trustees)外,不再分设理事会和制定委员会,而是合二为一,称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即IASB,这个理事会由专职人士组成,对会计准则有最后的决定权。
因为研究制定和表决通过由一个机构负责,因此被称为“一院制”。
目标一、本着公众利益,制定一套高质量的、可理解的并且可实施的全球性会计准则,这套准则要求在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中提供高质量的、透明的且可比的信息,以帮助世界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其他使用者进行经济决策;二、促进这些准则的使用和严格实施;三、促成各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于高质量的解决方案。
组织结构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要结构特征为: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基金会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它包括两大主体:管理委员会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此外还包括准则咨询委员会和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成员由管理委员会任命,管理委员会负责审察和集资,而会计准则的制订则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负责。
在推动国际会计协调方面发挥的作用跨国兼并和收购,企业估值是一种会计计量,从各国不同的功能。
例如,在P电子/电气估值倍数。
国际资本市场提高外部融资是指在国外的财务报告必须越来越多国际旅行。
全球竞争竞争标杆需要国际上的比较报告问题时,业务超越国界:外国帐户合并会计外币波动会计和价格变化国际计划和控制绩效评价海外业务财务风险管理国际税收和转让定价。
IOSCO:国际证监会组织内涵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 简称IOSCO)是证券监管领域最重要的国际组织,成立于1983年。
其前身为成立于1974年的证监会美洲协会。
IOSCO总部设在西班牙马德里,现有193个会员机构,其中包括110个正式会员(ordinary member),11个联系会员(associate member)和72个附属会员(affiliate member)。
根据IOSCO章程,同一辖区(jurisdiction)下只能有一个监管机构成为正式会员,其它监管机构可成为联系会员(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而交易所、金融机构等可成为附属会员。
作为专业性国际组织,IOSCO强调非政治原则,所有国际会议上不悬挂国旗、不奏国歌。
目标一、维护证券市场的公正、有效和合理发展;二、会员相互交流经验、交换信息,促进内部市场的发展;三、设立国际标准,建立对国际证券与期货交易的有效监督;四、遵守有关准则,有效打击违规行为,相互提供协助,确保市场的完善与发展。
组织结构IOSCO主席委员会由IOSCO正式会员与联系会员机构的主席组成。
执委会是IOSCO实际决策核心,技术委员会和新兴市场委员会向执委会报告。
按照所属地区,IOSCO会员机构分属非洲/中东地区委员会、亚太地区委员会、欧洲地区委员会和美洲地区委员会。
IOSCO还设有秘书处和咨询委员会。
EC: 欧盟委员会内涵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简称欧委会,是欧盟的常设执行机构,也是欧盟唯一有权起草法令的机构。
背景委员会是中国大陆的叫法,台湾地区称为欧盟执委会。
欧盟委员会源于《1951年巴黎条约》成立的欧洲煤钢共同体的四个重要机构之一的高级公署并由莫内出任第一届主席。
随着1958年罗马条约的签订,出现了另外两个机构:欧洲经济共同体委员会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委员会,此两机构是仿效欧洲煤钢共同体但超国家特质却大为减少,此时欧洲煤钢共同体的高级公署被执委会所取代。
1967年这三个机构通过(“设立欧洲共同体单一理事会暨单一执委会条约”简称《合并条约》)合并组成了欧洲共同体,并将其三机构最知执行机构合并成单一的执委会。
欧共体执委会是欧盟执委会的直接前身。
第一任执委会的主席是比利时的吉恩‧瑞伊(JeanRey),执委会共有14名执委,任期是1967.07~1970.07。
1970.07之后执委会的执委人数减少至九位。
直到1995年,历任主席根据《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欧盟委员会任期为5年,设主席1人、副主席2人。
该委员会由20人组成,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各2人,其他欧盟成员国各1人。
自2003年2月《尼斯条约》开始生效后,欧盟各成员国都选派一名委员,因此目前欧盟委员会有27个委员。
组织结构欧盟委员会设有27个委员,其中一名担任欧盟委员会主席领导整个委员会,非主席的那些委员也根据其职责领域被称为欧盟某某(比如外交)事务专员。
基本上,欧盟委员会每五年在欧洲议会选举结束的六个月内换届。
欧盟委员会主席由欧盟理事会和成员国政府首脑一起决定,并需要得到欧洲议会的赞成。
主席被任命后需要和各成员国政府商榷,确定委员会的成员,而主席的这一共同决定委员会成员的权利始于1999年。
各成员国都选派一名候选人,随后刚刚完成换届选举的欧洲议会对候选人进行调查并就此发表声明,不过欧洲议会只能对整个委员会的组成表示反对。
随后欧盟委员会将得到成员国的任命。
自2003年2月《尼斯条约》开始生效后,欧盟各成员国都选派一名委员。
委员会的成员之间互相平等,共同制定政策。
欧盟委员会和欧洲议会一样,每届任期五年。
委员会的每个成员都拥有一个由6到9名政治官员组成的工作团队。
2007年签署的里斯本条约当中,决定精简欧盟委员会组织,原先27人(一国一名代表)将自2015年起改为包括主席、副主席在内共18人。
主要作用盟委员会的任务在《欧洲联盟条约》221条及以下得到规定。
欧盟委员会是整个欧共体行政体系的发动机:其具有主动权,可以建议法律文件,并为欧洲议会和欧盟理事会准备这些法律文件。
在法律提案还没有获得决议的情况下,欧盟委员会可以随时撤回其法律提案。
作为欧盟执行机构,其负责欧盟各项法律文件(指令、条例、决定)的具体贯彻执行,以及预算和项目的执行。
作为欧共体在国际舞台的代表,进行特别是商贸和合作方面的国际条约的谈判。
IFAC: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内涵与背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Accountants -- IFAC) 于1977年10月14日在德国慕尼黑成立,其前身是于1972年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召开的第10届国际会计师大会上成立的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
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英文缩写IFAC)成立于1957 年,是一个以国家组织为其成员的国际性学术组织。
1956 年9 月,德国工程师协会(Verein Deutscher Ingenieure (VDI)) 和德国电气工程师协会(Verband Deutscher Electrotechniker (VDE))在德国Heidelberg 举办了一次重要的控制会议。
出席会议的有来自瑞士、美国等19 个国家的代表。
美国科学家R.Oldenburger 应邀在这次会议上致开幕词。
当他到达Heidelberg 后,从大会秘书G.Ruppel 处获悉,仅在1956 年里,欧洲国家就举办8 次类似的会议。
他认为在同一年中仅在欧洲就举办8 次这样的会议是得不偿失的,这将使愿意参加此类会议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时间上都难以承受。
为此在大会的第二天,即9 月26 日,R.Oldenberger 就向G.Ruppel 提议应该有一个国际性的机构来负责组织定期地举办控制方面的国际会议,这样不仅有利于控制领域的学者和工程师们更好地进行学术交流,而且也可大大地减少他们为保持对本领域的了解所必须参加的会议的次数。
目标联合会的宗旨是以统一的标准发展和提高世界范围的会计专业,促进国际范围内的会计协调。
其任务是决定国际会计师大会的主办国;保持与参加国际会计师大会的各国的联系;促进国际的地区机构的发展和信息的交流;参考和吸收各国提出的意见,扩大国际会计职业协调委员会的业务,并为改进业务提供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