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态硬盘PATA接口定义
SATA与PATA技术介绍

SATA 技术介绍主讲人:annifer2004年 1月2SATA 简介n(SATA )Serial Advanced Technology Architecture 是箱体内部磁盘的一种接口技术,它定义了ATA 接口的串行规范,与传统的ATA 相比,不论在接口的物理设计上,还是传输速率、协议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其根本的特征体现在对传统ATA 速率133的突破,并轻松到达6Gb/s 的传输速率。
nSATA 是当前网络存储产品和桌面服务器上的较好的解决方案。
也是未来传统ATA 磁盘的接班人。
3SATA &PATA 接口比较SATAPATA比较33/66/100/133MB150MB/300MB/600MB 传输SELVD 信号设计数量数量设计规范电压等级SATA PATA 80(40GND)5V 电压设计规范4(2GND)12V,5V7(3GND)3.3V 电压设计规范15(6GND)12V,5V,3.3V 数据信号电源信号4SATA &PATA 物理上比较n 可接设备:SATA(1)PToP 、PATA(2)n线缆长度:SATA(1m)、PATA(50cm)n设备热操作能力:SATA(支持热操作)、PATA(不可热插拔)5PATA SATA 拓扑6SATA &PATA 传输速率比较nSATA -当前设计可达到150MB ~300MB ,以后到2010年可达到600MB 。
前景非常广阔。
nPATA -从最初的33MB/66MB/100MB/133MB ,并行ATA 已经走到了它的传输速率的尽头。
7SATA &PATA 传输协议比较nPATA 同一时刻传输的数据位为16位。
其数据的传输速率为传输的数据位与传输频率之积。
nSATA 同一时刻传输的数据位为1位。
它将PATA 的传输数据位进行次序调整,形成串的结构、依次传输。
8SATA &PATA 数据安全性比较9SATA &PATA 数据安全性比较nPATA -只对16位数据块进行CRC 校验,对当前读写命令以及状态并没有保护。
固态硬盘接口类型讲解(mSATA、M.2SATA、M.2PCIE)

固态硬盘接口类型讲解(mSATA、M.2SATA、M.2PCIE)从存储数据的介质上来区分,硬盘可分为机械硬盘(HDD,Hard Disk Drive)和固态硬盘(SSD,Solid State Disk),机械硬盘采用磁性碟片来存储数据,而固态硬盘通过闪存颗粒来存储数据,是由控制单元和固态存储单元(DRAM或FLASH芯片)组成的硬盘。
1、mSATA接口(mini-SATA接口)mSATA固态硬盘是基于mini-SATA接口协议的固态硬盘产品,传输速度支持1.5Gbps、3Gbps、6Gbps三种模式。
其小巧的尺寸和轻薄的重量被广泛应用于便携式电脑机相关产品中,得到行业的一致好评。
2、M.2接口(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M.2接口是英特尔公司推出的一种替代mSATA接口的新接口规范标准,无论是更小巧的规格尺寸,还是更高的传输性能,M.2都远胜于mSATA。
也就是我们以前经常提到的NGFF接口(NGFF, 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M.2接口有两种类型,一种是Socket 2(B key,金手指有两个缺口),另一种是Socket 3(M key,金手指只有一个缺口的)。
Socket 2支持SATA3.0和PCI-E ×2双通道,其中,采用SATA3.0串行总线,实际传输速度大约600MB/S(理论为6Gbps/8=768MB/S),而采用PCI-E ×2总线,也就是两条PCI-E,最大的读取速度可以达到700MB/s,写入也能达到550MB/s。
Socket 3可支持PCI-E ×4总线,也就是四条PCI-E,理论带宽可达4GB/s。
PCIe总线通道PCI-Express(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 express,高速串行计算机扩展总线标准),PCI-E硬盘通过PCIE总线传输,所以做到了更大的数据传输和最大的数据传输量。
SATA接口定义

SATA接口定义SATA接口定义SATA 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目前已经成了桌面硬盘的主力接口。
一、SATA数据和电源接口图:二、电源内部联接图:三、电源和数据线接口定义图:四、SATA接口定义描述:1、SATA数据接口定义:1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2 A Transmit(数据发送正极信号接口)3 A- Transmit(数据发送负极信号接口4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5 B- Receive (数据接收负极信号接口) -6 B Receive (数据接收正极信号接口)7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2、电源接口定义:01 V33 3.3v Power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02 V33 3.3v Power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03 V33 3.3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04 Ground 1st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1路配对)05 Ground 2n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2路配对)06 Ground 3r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3路配对)07 V5 5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08 V5 5v Power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09 V5 5v Power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10 Ground 2n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2路配对)11 Reserved –保留的针脚12 Ground 1st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1路配对)13 V12 12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14 V12 12v Power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15 V12 12v Power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3、SATA电源线颜色释义(1)、黄色-直流12V正极(2)、黑色-直流12V负极(GND) (3)、红色-直流5V正极(GND,VSS) (4)、黑色5V负极(GND) (5)、橙色-直流3.3V正极。
SATA接口定义

SATA接口定义SATA接口定义SATA 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2001年,由Intel、APT、Dell、IBM、希捷、迈拓这几大厂商组成的Serial ATA委员会正式确立了Serial ATA 1.0规范,2002年确立了Serial ATA 2.0规范。
Serial ATA采用串行连接方式,串行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目前已经成了桌面硬盘的主力接口。
一、SATA数据和电源接口图:二、电源内部联接图:三、电源和数据线接口定义图:四、SATA接口定义描述:1、SATA数据接口定义:1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2 A Transmit(数据发送正极信号接口)3 A- Transmit(数据发送负极信号接口4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5 B- Receive (数据接收负极信号接口) -6 B Receive (数据接收正极信号接口)7 GND Ground(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2、电源接口定义:01 V33 3.3v Power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02 V33 3.3v Power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03 V33 3.3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3.3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04 Ground 1st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1路配对)05 Ground 2n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2路配对)06 Ground 3r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3路配对)07 V5 5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08 V5 5v Power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09 V5 5v Power (直流5V正极电源针脚)10 Ground 2nd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2路配对)11 Reserved –保留的针脚12 Ground 1st Mate (接地,一般和负极相连,与第1路配对)13 V12 12v Power, Pre-charge, 2nd mate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预充电,与第二路配对)14 V12 12v Power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15 V12 12v Power (直流12V正极电源针脚)3、SATA电源线颜色释义(1)、黄色-直流12V正极(2)、黑色-直流12V负极(GND) (3)、红色-直流5V正极(GND,VSS) (4)、黑色5V负极(GND) (5)、橙色-直流3.3V正极。
ngff sata 引脚定义

ngff sata 引脚定义摘要:一、前言二、ngff sata简介1.NGFF SATA的定义2.NGFF SATA的优势三、ngff sata 引脚定义1.电源引脚2.数据引脚3.控制引脚4.其他引脚四、ngff sata 引脚的作用1.电源引脚的作用2.数据引脚的作用3.控制引脚的作用4.其他引脚的作用五、ngff sata 引脚在实际应用中的表现六、结论正文:一、前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固态硬盘(SATA)已经成为了计算机硬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是一种全新的硬盘接口标准,它将取代传统的mSATA和SATA接口。
本文将重点介绍NGFF SATA的引脚定义及其作用。
二、ngff sata简介GFF SATA,即NGFF接口的SATA硬盘,是一种全新的固态硬盘接口标准。
它采用了更先进的技术,旨在提高硬盘性能、可靠性和适应性。
1.NGFF SATA的定义GFF SATA是基于SATA接口的下一代硬盘接口标准,它采用了全新的接口设计,支持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并具有更高的插拔次数。
2.NGFF SATA的优势相较于传统的SATA接口,NGFF SATA具有以下优势:a.更高的传输速度:NGFF SATA支持更高速度的数据传输,提高了硬盘性能。
b.更高的插拔次数:NGFF SATA的插拔次数达到了3000次,远高于传统SATA接口的1500次。
c.更小的尺寸:NGFF SATA接口尺寸更小,可以适应更轻薄的设计需求。
d.更强的兼容性:NGFF SATA向下兼容,可以与现有的SATA设备无缝对接。
三、ngff sata 引脚定义GFF SATA共有40个引脚,包括电源引脚、数据引脚、控制引脚以及其他引脚。
1.电源引脚电源引脚主要用于为硬盘提供稳定的电压和电流。
NGFF SATA共有5个电源引脚,分别为:VCC(供电电压)、VSS(供电地)、VCCQ(备用供电电压)、VSSQ(备用供电地)和VCCP(功耗管理电压)。
SATA和PATA接口安装双硬盘系统全攻略

SATA和PATA接口安装双硬盘系统全攻略如今硬盘容量是越来越大,价格也越来越便宜。
对于用户来说,硬盘空间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而为电脑安装两块硬盘便成了“扩容”的最常见手段。
不过,如何安装和使用双硬盘也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双PATA硬盘的安装相信现在还有很多人在使用PATA(并行ATA)接口的硬盘。
这类硬盘外观最大的特点就是通过扁平的IDE数据线来进行数据传输。
那么如果有两块PATA硬盘,该如何安装呢?1.规划IDE设备的主从关系一般主板都提供了两个IDE接口,可以接四个IDE设备。
但除了硬盘外,用户一般还有1个或2个光驱。
因此,要想获得更好的性能,就要规划好这3个或4个设备的安装位置。
(1)双PATA硬盘+1个光驱建议将容量大、速度快的硬盘设置为主盘,接在IDE 1接口的数据线上;将另外一个硬盘设置为主盘,光驱设置为从盘,两者一起接在IDE 2接口的数据线上。
小提示:系统启动时搜索启动盘的顺序是先IDE 1,后IDE 2。
将高速硬盘设置成主盘接在IDE 1上作为系统盘,可以提高系统的性能。
(2)双PATA硬盘+双光驱与上面的连接方式相似,建议在IDE 1上除了接那个高速硬盘作为主盘外,再接一个光驱(从盘)。
同时IDE 2上也是一个硬盘加一个光驱。
2.设置硬盘及光驱的跳线从上面的主从关系规划可以看出,不论是双PATA硬盘加一个光驱,还是双PATA硬盘加两个光驱,硬盘都是“主盘”,光驱都是“从盘”。
因此,必须将硬盘及光驱的跳线按此要求进行设置。
在IDE设备的跳线设置中,一般用“Master”表示“主盘”,“Slave”表示“从盘”。
硬盘出厂时一般默认就是“主盘”,而光驱出厂时的跳线一般默认是“从盘”。
在安装硬盘与光驱时,要仔细查看该设备的主/从盘的跳线设置示意图。
3.安装PATA硬盘设置好跳线之后,就可以按照上面规划的安装位置,将硬盘、光驱一一装入机箱中,然后连接好设备的数据线与电源线。
常用硬盘接口IDE、SATA、mSATA、M.2SATA、M.2PCIENVMe讲解

常用硬盘接口IDE、SATA、mSATA、M.2SATA、M.2PCIENVMe讲解一、机械盘接口及SATA总线通道1、 IDE接口(ATA同IDE)一般的计算机,很老的硬盘接口都是IDE,现在市场已经不使用此接口,IDE出现的比较早。
以前,很多硬盘都是IDE接口的;而现在,市场上几乎没有IDE接口的硬盘了。
优点:该接口的硬盘价格低廉、兼容性强、性价比高。
缺点: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不支持热插拔、接口速度的可升级性差。
SATA总线通道: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
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
SATA已经完全取代旧式PATA(Parallel ATA或旧称IDE)接口的旧式硬盘,因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
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
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快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在已经发布的Serial ATA 2.0的数据传输率将达到300MB/sec,最终Serial ATA 3.0将实现600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
SATA 3.0最大的改进之处,就是将总线最大传输带宽提升到6Gbps。
实际传输速度大约600MB/S(理论为6Gbps/8=768MB/S)2、SATA接口Serial ATA-串行ATA技术,速度更快,SATA不依赖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频率,支持热插拔。
现在市场上大部分机械硬盘接口几乎都是SATA。
虽然SATA具备了热插拔的规范,但连接缆线多是设计给内接式硬盘使用,最大插拔次数仅约200次,超过此插拔数目,缆线接头便会劣化,甚至有可能造成硬盘的损坏。
关于固态硬盘SSD技术分类总结介绍

1 SSD介绍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SAS
• 从外观上看SAS和SATA接口极为相似,
差别就在于中间是否存在缺口。对于 SATA接口,信号区和电源区之间是分离 的,中间存在缺口。而SAS接口中间没有 缺口,并且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一组传输 信号。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SAS
• 当硬盘背板需要与导出转接卡相连时,可以采用如下图所示的连接线缆
二、SSD与HD的区别 SSD与HD比较,拥有以下优点: 1. 启动快,没有电机加速旋转的过程。
2. 不用磁头,快速随机读取,读延迟极小。
3. 相对固定的读取时间。由于寻址时间与数据存储位置无关,因此磁盘碎片 不会影响读取时间。
4. 无噪音,因为没有机械马达和风扇,工作时噪音值为0分贝。
5. SSD工作状态下能耗和发热量较低。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M.2接口
• M2是目前常见于无线网卡、3G网卡和部分小型SSD的Mini PCIe/mSATA的替代升级版,具备
小尺寸、低高度、集成度更高的优势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M.2接口
M2接口、板卡因尺寸规格(长宽高)和键位(Key) 不同,分为多种规格。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M.2接口
2 SSD 接口种类和规格
PATA (2005~2008)
SATA I (2008~2009)
ONFI 2.0 Toggle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