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老年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胰岛素
分泌不足或胰岛素抵抗等问题,因此需要使用胰岛素注射或口服降糖药物
来控制血糖。
但是,如果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过量,就会导致血
糖过低。
尤其是夜间,因为老年人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也较慢,因此容易出现低血糖。
2.长时间不进食或饥饿状态:老年人夜间进食较少,而长时间不进食
会导致血糖下降。
尤其是那些依赖药物控制血糖的患者,如果不及时进食,就会出现低血糖。
3.器质性病变:老年人可能有一些器质性病变,如肾功能不全、肝功
能不全、心脑血管疾病等,这些病变会导致体内对葡萄糖的清除能力下降,从而出现低血糖的情况。
4.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老年糖尿病患者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这也是夜
间低血糖的一个重要原因。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会导致胃肠蠕动减慢、胃排
空延迟,从而导致食物在胃内停留时间延长,使得胰岛素的释放和药物的
吸收时间加长,增加了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5.运动过度: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如果在白天进行过度运动,会导致
体内储备的糖原消耗过快,加上夜间进食较少,就会导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对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是一个危险的情况,因为低血糖会
引起头晕、乏力、出汗、心悸、神经功能异常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
昏厥、抽搐甚至死亡。
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需要
引起足够的重视,患者及其家属应密切关注患者的日常饮食、药物使用及
运动情况,定期复查血糖,必要时寻求专业的医生帮助。
同时,建议患者
养成定时进食、控制药物使用量、注意运动强度等良好的生活习惯,以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夜间出现低血糖的原因
1、老年人自身代谢功能下降
基础代谢率的减少和老年人的体力活动减少,自然会降低能量的消耗。
在这种情况下,降血糖的药一定要使用正确,否则,就会导致低血糖的发生。
必须要重视老年代谢下降的问题,特别是在降血糖治疗过程中更要考虑代谢问题,并且要优化管理,避免低血糖症状的出现。
2、降糖药物刺激
患者病情较重时,胰岛素与其他药物需要一起使用,由于老年人的肾功能衰退,减弱了药物的降解,使得垃圾变多,引发患者低血糖。
3、激素分泌不足
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常年龄较大,机体功能性器官衰退,不能调节分泌胰岛素,致使易发生低血糖。
4、并发症的影响
老年糖尿病患者一般具有多种并发症,磺腺类药物使用时会增强降糖作用,致使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5、其他原因
老年糖尿病患者可能自控力较差,在注射胰岛素后,若未按时摄入能量,会导致
低血糖症状的发生。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文章目录*一、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1. 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2.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3. 老人低血糖有什么危害*二、老人低血糖怎么处理*三、老人低血糖如何饮食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1、老人反复低血糖的原因是什么 1.1、药物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1.2、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1.3、剧烈活动因活动量增加,消耗葡萄糖过多糖类不足易致低血糖反应,有1例患者洗澡后表情淡漠,反应迟钝、呼之不应,处于浅昏迷状态,立即查血糖2.1mmol/L。
确定为低血糖反应。
1.4、疾病原因老年人肾小球滤过能力逐年下降,可导致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严重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老年人往往并存多种疾病,其症状与体征相互影响。
而且老年人低血糖症状往往不明显,因此容易误诊,导致严重低血糖发生。
2、老人低血糖有什么症状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
低血糖的原因

低血糖的原因
来源:南通市第六人民医院
低血糖是由于胰岛素水平急剧升高导致的血糖过低。
低血糖发生原因有那些呢?
1、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使用剂量过大。
2、某些口服降糖药物尤其容易引起低血糖,如格列本脲、格列齐特。
使用该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
3、老年人容易发生低血糖。
4、Ⅱ型糖尿病患者多发餐前低血糖。
这是因为早期胰岛素释放迟缓,进食后胰岛素不能相应尽快增加,以致血糖迅速升高,下次餐前空腹时胰岛素释放反会增加而造成低血糖。
5、Ⅰ型糖尿病患者多发夜间低血糖。
这是由于使用胰岛素剂量较大而引起,次日晨由于胰高血糖素和皮质激素的分泌而引起高血糖。
6、体质消瘦,营养差因肝糖原储备差,易出现低血糖。
7、伴有糖尿病肾病或肾功能不全者因降血糖药物降解、排泄缓慢,易出现低血糖。
8、运动过量和空腹运动极易发生低血糖。
糖尿病人应在餐后半小时到1时运动,每次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
9、食物摄取过少而降糖药没有相应的减少。
10、空腹或过量饮酒。
以上是发生低血糖常见的原因,糖尿病人应了解低血糖的原因,从而避免低血糖的发生。
老是低血糖是什么原因

老是低血糖是什么原因在日常生活中,有些人可能会经常遭遇低血糖的困扰。
低血糖不仅会让人感到头晕、乏力、心慌,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那么,老是低血糖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首先,饮食不规律是导致低血糖的常见原因之一。
现在很多人的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经常不能按时吃饭,或者为了减肥过度节食。
如果长时间没有进食,身体就无法获得足够的能量,血糖水平自然会下降。
比如,有些人早上不吃早餐,一直到中午才吃东西,这中间间隔的时间太长,就容易出现低血糖。
还有些人在进行剧烈运动后,没有及时补充能量,也可能引发低血糖。
其次,药物使用不当也可能引起低血糖。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使用胰岛素或某些降糖药物时,如果剂量过大或者用药时间不正确,就会导致血糖降得过低。
比如,注射胰岛素后没有及时进食,或者在血糖已经较低的情况下仍然按照原剂量用药,都容易引发低血糖。
另外,一些疾病也会导致老是低血糖。
像肝脏疾病,肝脏是储存糖原和调节血糖的重要器官,如果肝脏功能出现问题,比如患有肝硬化、肝炎等,就可能影响糖原的合成和储存,导致血糖不稳定,容易出现低血糖。
还有,内分泌疾病也可能是罪魁祸首。
比如,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胰岛细胞瘤等。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体内的糖皮质激素分泌减少,糖皮质激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分泌减少就会使得血糖容易降低。
胰岛细胞瘤会分泌过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血糖过度下降。
再者,酗酒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酒精可以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糖异生作用,在空腹大量饮酒后,容易发生低血糖。
尤其是对于那些本身就有糖尿病或者其他代谢问题的人来说,饮酒更容易引发低血糖。
除了上述原因,一些特殊情况也可能导致低血糖。
比如孕妇在妊娠期间,由于身体的代谢变化和胎儿的需求,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有时会出现低血糖。
还有一些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对血糖的调节能力减弱,也容易发生低血糖。
要预防老是低血糖的情况发生,我们需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节食和暴饮暴食。
老人经常低血糖是什么原因

老人经常低血糖是什么原因
一、老人经常低血糖是什么原因二、老年人出现低血糖饮食原则三、老人经常低血糖带来的危害
老人经常低血糖是什么原因1、老人经常低血糖原因:药物性低血糖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反应,首先要考虑降血糖药物过量所引起,因老年人激素调节功能低下,在低血糖时,不能及时分泌升高血糖的激素,如胰高糖素,肾上腺素、皮质醇和生长激素等,并常伴有肝肾功能不全,胰岛素廊清率低,帮老年患者应用胰岛素时易致低血糖14例中有9例是胰岛素引起的,磺脲类化合物也是引起老年人低血糖的主要原因,而且常常容易反复持久,难以纠正。
2、老人经常低血糖原因:碳水化合物过分限制或摄入不足
药物性低血糖最常见诱因是严格的碳水化合物限制,有3例进食过少,其中2例伴有腹泻,仍继续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以致发生低血糖反应。
3、老人经常低血糖原因:身体机能下降
老年人肾小球滤过率每年下降1%,使得肾脏滤过功能逐渐下降,对药物和胰岛素的清除减慢。
这样,一旦选药或用药剂量欠合理时,就容易引起药物和胰岛素的蓄积,使得药物作用持续时间延长,引起低血糖的风险相应增加。
同时,老年人肝脏糖异生功能减退,肝糖原生成及储存量少,一旦发生低血糖则难以代偿,使低血糖程度加重。
老年人出现低血糖饮食原则低血糖急性发作的时候,可以喝些糖水来缓解,如果平时有头晕现象,要注意尽量不要饿肚子,因为低血糖的人,肚子一饿就会头晕,严重的还会摔跤。
指导意见:随身带些糖果,巧克力,各种甜点,发病时随时吃下去,酒精,咖啡因,抽烟都将严重影响血糖的稳定,最好能戒除或少用。
老年人低血糖症预防和措施课件

这些变化使得老年人更难以维持稳定的血糖水平 。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发生低血糖症?
药物使用
老年人常使用降糖药,可能导致药物相互作用引 起低血糖。
定期复查药物使用情况,调整剂量非常重要。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发生低血糖症?
饮食习惯
老年人可能因食欲减退或咀嚼困难而摄入不够的 热量。
饮食要均衡,定时定量,避免长时间不吃。
如何预防低血糖症?
如何预防低血糖症?
规律饮食
老年人应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长时间空腹 。
建议选择低GI食物,如全谷物、蔬菜和蛋白质。
如何预防低血糖症?
监测血糖
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尤其是使用降糖药的老年人 。
可以使用家用血糖仪,方便快捷。
如何预防低血糖症?
什么是低血糖症?
症状
常见症状包括头晕、出汗、心慌、乏力,严重时 可导致昏迷。
及时识别症状对防止严重后果至关重要。
什么是低血糖症?
影响因素
药物、饮食不规律及身体活动过量都可能导致低 血糖。
老年人因多种疾病服用多种药物,风险增加。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发生低血 糖症?
为什么老年人更易发生低血糖症?
生理变化
出现低血糖时应采取的措施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症状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寻求医疗帮助。 严重低血糖可能需要静脉注射葡萄糖。
家人和护理者的角色
家人和护理者的角色
教育和培训
家人和护理者应了解低血糖的症状和应对措施。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应急能力。
家人和护理者的角色
制定计划
与医疗专业人员共同制定低血糖管理计划。 确保所有相关人员都了解计划内容。
适当运动
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

如何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引言老年糖尿病是指发生在老年人身上的糖尿病。
老年人因为体内代谢能力下降、身体功能退化等原因,对于血糖的调节能力较差,因此更容易发生低血糖。
低血糖对老年人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有很大的影响,因此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方法1. 健康饮食健康饮食是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关键。
老年人应该避免高糖、高脂的食物,尽量选择低糖、低脂的食物。
推荐的饮食包括高纤维食物(如大豆、黑豆、燕麦等)、低脂肪乳制品、多种蔬菜和水果等。
老年人应该合理控制饮食的量和频率,避免过度或过少摄入食物,以保持血糖平稳。
2. 定期体检定期体检是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重要手段。
老年人应该定期去医院进行血糖和其他相关指标的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控制糖尿病的状况。
如果发现血糖偏低的情况,应该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指导。
3. 合理运动合理运动对于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也非常重要。
老年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拳、瑜伽等,每天保持一定的运动量。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代谢能力和血糖调节功能,有助于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4. 定期监测血糖老年人应该定期监测自己的血糖情况。
在家中可以使用便携式血糖仪进行自己的血糖监测。
定期监测血糖可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早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以保持血糖的稳定水平。
5. 注意药物使用老年人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应注意遵医嘱,按时按量服药。
一些降糖药物可能会引起低血糖的副作用,老年人应该咨询医生并注意药物的使用说明。
如果发生低血糖的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正在使用的药物。
注意事项除了上述预防方法,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还应该注意以下事项,以预防老年糖尿病低血糖的发生:1.不过度饮酒:过度饮酒可能会对血糖产生不利影响,增加发生低血糖的风险。
2.合理安排饮食时间:老年人应该按时进餐,避免过长时间的空腹或长时间的饥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为什么容易低血糖
(一)发病原因
1.引起老年人空腹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胰岛B细胞瘤(胰岛素瘤);②胰岛外肿瘤;③外源性胰岛素、口服降糖药;④严重肝病;⑤乙醇性;⑥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2.引起老年人餐后低血糖的常见原因有①胃大部切除后(滋养性低血糖);②乙醇性;③2型糖尿病早期;④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等。
(二)发病机制
大脑及神经细胞内无糖原贮存,且不能利用循环中的游离脂肪酸,所以其能量供应完全依赖血循环中的葡萄糖,正常情况下血糖浓度波动在一个狭小范围内,清晨空腹血糖 3.3~5.0mmol/L(60~90mg/dl),混合饮食餐后血糖 6.7~7.2mmol/L(120~130mg/dl),葡萄糖负荷后血糖不超过8.9mmol/L(160mg/dl)。
空腹血糖主要来自肝糖输出(肝糖原分解和糖异生)。
国产臭氧治疗仪餐后血糖主要来自肠道吸收。
胰岛素分泌增加或葡萄糖吸收减少,血糖低于正常下限时,低血糖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肾上腺素、皮质醇、生长激素和胰高糖素分泌增加,以代偿性提高血糖水平。
如低血糖持续存在,涉及脑细胞功能受损,严重而持续时间长者,可发展成不可逆性损害,昏迷,直至死亡。
低血糖的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1.空腹状态下胰岛素不适当分泌增多、高胰岛素血症如胰岛B细胞瘤自主分泌胰岛素且不被低血糖所抑制;磺脲类药物服量过度,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以及外源性胰岛素过量应用。
2.餐后胰岛B细胞反应性分泌胰岛素过量如胃大部切除后进食富含单糖的流质饮食时,葡萄糖吸收太快,致餐后早期(2~3h)发生低血糖反应;2型糖尿病早期,
特别是伴有肥胖者,B细胞反应延迟,胰岛素分泌峰落后于血糖高峰,发生餐后晚期(4~5h)低血糖反应。
3.胰岛素样活性物质增多如胰岛外肿瘤细胞分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4.胰岛素拮抗物质减少致胰岛素敏感性增加如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5.肝糖输出减少如肝炎、肝硬化、肝淤血和肝癌等致肝细胞广泛破坏,肝糖原贮存减少,糖异生减少;空腹饮酒(特别是肝病患者)时乙醇氧化成醋酸后,NADH/NAD+比值增加,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糖异生减少,致低血糖。
二、老年人低血糖症早期症状
低血糖的临床表现、症状轻重与血糖下降的速度、程度和个体差异有很大关系。
低血糖首先兴奋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然后损害脑功能。
老年人对低血糖耐受性差,且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反应性低下或缺如,容易发生不同程度的脑细胞功能损害。
1.交感神经和肾上腺髓质兴奋表现为饥饿、心慌、软弱、颤抖、出汗、皮肤苍白,心动过速和血压升高。
这些反应具有“报警”作用。
2.脑功能障碍脑功能受损发生的部位先后顺序为皮质、皮质下中枢(基底节、下丘脑)、脑干(中脑、延髓)。
椎间孔镜首先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疲劳感、头痛、易激动、思维迟钝、精神错乱,然后可出现痛觉过敏、阵挛和舞蹈样动作,瞳孔散大、癫痫样大发作,最后进入昏迷阶段:各种反射消失,瞳孔缩小,肌张力低下,呼吸减弱,血压下降。
如低血糖被及时纠正,则可依次序逆返恢复。
诊断:
1.确定低血糖根据Whipple三联征确定:
(1)有低血糖的临床表现。
(2)发作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或在短时间内较发作前有明显降低。
1 (3)供糖后症状很快缓解。
其中第2条必不可少。
2.低血糖病因诊断
(1)胰岛B 细胞瘤:①症状:空腹低血糖反复发作,轻度肥胖。
②血糖:发作
时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如疑有胰岛细胞瘤而空腹血糖降低不明显时可作饥饿试验,即禁食12~18h 后约2/3患者血糖低于3.3mmol/L(60mg/dl),禁食24~36h 后几乎00%出现低血糖反应,且胰岛素不降低。
如禁食72h 后血糖大于
3.3mmol/L 且无低血糖反应则可排除胰岛素瘤。
③胰岛素释放指数=空腹血胰岛素浓度(μU/ml)/空腹血糖浓度(mg/dl),正常值小于0.3,胰岛素瘤患者大于0.4,常大于 1.0。
④胰岛素释放指数修正指数=胰岛素浓度(μU/ml)×100/[血糖浓度(mg/dl)-30],正常值小于50μU/mg ,大于85μU/mg 则提示本病。
⑤影像学检查:胰腺B 超、CT 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腹腔动脉造影。
⑥剖腹探查:胰岛素瘤多位于胰腺内,异位者极少。
84%为良性腺瘤,直径0.5~5cm ,83%为单发,13%为多发。
瘤体多为灰色或紫红色,大自血袋血供丰富,质软,瘤体切除后血糖于30min 内明显上升。
其他病理类型少见,如B 细胞增生和B 细胞癌,后者可发生肝门淋巴结和肝内转移。
(2)胰岛外肿瘤 主要见于起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肝癌、胰腺癌、肾上腺癌、支气管肺癌、消化道类癌等。
其次是起源于间质组织的肿瘤,如纤维肉瘤、神经肉瘤、横纹肌肉瘤、平滑肌肉瘤、淋巴瘤、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等,经有关影像学及专科检查可确诊。
(3)其他 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诊断见有关章节。
此外胃大部切除史、饮酒史、注射胰岛素及口服磺脲类降糖药史有助于相应低血糖的诊断。
2型糖尿病早期低血糖反应可通过延长时间的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