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蛋前肉用种鸡体重的控制

合集下载

肉用 种 鸡 的 饲 喂 方 案

肉用 种 鸡 的 饲 喂 方 案

肉用种鸡的饲喂方案FEEDING PROGRAMS FOR BROILER BREEDERS目前在肉用仔鸡生长与发育过程中所见的多数优点给父母代种鸡的管理人员带来了一系列的麻烦。

生长速度与繁殖性能不是齐头并进的,显然,也不允许种鸡群表现出它的生长遗传潜力。

由于商品代肉鸡的食欲和年龄体重的增长,因此对幼龄种鸡的营养素限饲必须从早期开始,否则到后期将使问题更为严重。

现代种母鸡20 周龄的体重必须与它后代 6 周龄的体重相配比,所以难怪对父母代食欲的控制具有更大的挑战性。

与其它禽类不同,肉种鸡的绝对需要量受到限饲水平与日粮营养规格二者的影响,这点显然会使任何一个研究项目都变得更加复杂化,而且无疑是导致目前缺乏肉鸡研究项目的原因。

但是,这种双重影响意味着肉种鸡的营养素进食量可得到更严格地控制,因此也表示在按营养需要而满足进食量方面的巨大潜力。

过去几年以来一直有关于高产大胸肉肉鸡的介绍。

这类肉种鸡好像具有一些独特的性状,我们必须在饲喂计划中加以考虑。

高产肉鸡的母系往往比常规型的母鸡晚成熟4—7 天,同时净槽时间也较长。

一般来说,场长们不应像对待常规型母鸡那样很快地改变饲料给量或配方。

高产型公鸡也带来了一些饲喂管理方面的新问题,这些基本上都与它们的好斗行为有关。

表 1 所示为肉用种公鸡和母鸡的日粮规格。

后备母鸡育成方案不论什么品种的种公鸡和种母鸡都应按最佳饲料利用率进行培育。

饲料约占后备母鸡培育费用的60%,但这不等于说生产后备母鸡的饲喂计划应是“最便宜的”;因为这种方法不可避免地使成年鸡的生产性能降低。

优化饲料的利用是指为达到最低成本培育优质后备母鸡的调控生长速度的潜在实践。

表 1 肉种鸡营养规格育雏—育成种鸡(高峰料/只/日,克) 公母分饲165 155 140 (克/只/日) 近似蛋白水平(%) 18.0 16.0 15.5 16.0 16.5 12.0氨基酸(日粮的%)精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蛋+胱氨酸色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苯丙+酪氨酸苏氨酸缬氨酸代谢能(千卡/公斤) 钙(%)可利用磷(%)钠(%) 0.720.900.420.740.180.190.920.750.620.950.750.8028500.950.420.180.620.720.380.630.140.170.840.670.550.900.700.7028000.900.400.180.530.600.300.530.110.140.710.510.410.650.520.6028503.250.390.180.580.640.330.570.120.150.750.580.460.700.590.6229003.350.400.180.620.680.350.600.130.160.800.620.490.790.630.6529503.500.420.190.480.500.230.400.100.120.600.400.300.500.400.5027000.850.380.18维生素(每公斤日粮)维生素A(国际单位)维生素D3(国际单位)胆碱当量(毫克)核黄素(毫克)泛酸(毫克)维生素B12(毫克)叶酸(毫克)生物素(毫克)尼克酸(毫克)维生素K(毫克)维生素E(国际单位)硫胺素(毫克)吡哆醇(毫克)微量矿物质(每公斤日粮) 锰(毫克)铁(毫克)铜(毫克)锌(毫克)硒(毫克)碘(毫克) 7000 3000 80010 14.00.0131.0 0.20 40.0 3.025 2.2 2.580.0 70.0 10.0 80.00.31.01.饲料质的限制生长速度可以通过调节配方的“质量”而加以控制。

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

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

浅析控制肉种鸡体重的重要性与措施作者:韩文格来源:《科学种养》2016年第06期一、肉种鸡体重的变化规律与标准肉种鸡在育雏、育成期体重增加较多,在此期间体内各器官也在快速发育中。

体重从出壳到24周由40克左右增加到2800克左右,几乎增加70倍,尤其在开产前后每周增重达150~160克。

开产后体重增加逐渐放缓,从32~64周(淘汰)体重仅增加500克,平均每周增重15克左右。

我们应遵循肉种鸡体重变化的规律,在育雏、育成期和产蛋高峰期密切关注肉种鸡体重,确保体重和周增重达标。

二、肉种鸡体重达标的重要性在肉种鸡饲养过程中,体重达标是养殖成功的保证,其重要性主要表现为:①育雏、育成期鸡群免疫系统发育良好有较强的抗病能力,死淘率低,生长发育良好。

②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同步,加光后能适时开产且高峰升得高、上得快。

③体重均匀度高,每只鸡采食到的料量一致,营养摄取均衡,不但高峰产蛋量高且维持时间长,能充分发挥种鸡的产蛋性能。

体重均匀度高的鸡群对光照刺激的应答好。

体重较重的鸡只对光照刺激的反应过强,会出现脱肛、死淘率高、产蛋高峰维持差和蛋重大等。

体重较轻的鸡只则对光照刺激反应较差,表现为晚开产、脱肛、高峰低、维持差和蛋重小等。

如果一个鸡群体重均匀度较差,那么在产蛋期蛋重差异较大。

三、肉种鸡体重不达标的原因分析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中小种鸡场根本不称重,仅凭个人经验观察或估计鸡群体重是否达标,再加上日常管理跟不上,往往导致肉种鸡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不达标,具体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 饲养方式不当。

目前肉种鸡育雏、育成期主要有地面平养、网上平养和笼养3种方式,一般平养鸡群平均体重和体重均匀度达标率不如笼养,而网上平养往往由于分群不及时密度较大、小环境恶劣表现更差。

2. 饲养密度较大。

在饲养过程中密度大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冬季育雏时,为了更好升温、保温往往密度更大,再加上分群不及时鸡群拥挤,水位、料位不够,个体之间竞争激烈,致使大小不均、增重缓慢,同时小环境湿度大、通风差,易诱发球虫、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和腿部疾病等,增加死淘率,不仅降低饲料报酬影响鸡群增重,还会加大个体之间的差异。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

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与管理措施作者:郝春光来源:《科学种养》2012年第05期一、肉用种公鸡的发育特点1. 体重增长。

在4周龄时体重应达到标准或超出标准100~150克,光照时间必须调整到能使饲料采食完全。

6周龄时体重应达到1000克以上,甚至达到1200克。

在7~15周龄有条件的可以小心尝试把体重拉回到标准,使体重平稳增长,有可能在13~15周龄使体重逐渐拉回到标准或比标准高50~100克。

在16~26周,无论此时体重大小必须保持周增重达标,因为此时睾丸开始迅速增长。

2. 骨架发育与胫骨长度。

适当的骨架大小与胫骨长度对种公鸡的交配非常重要,同时也会影响种公鸡产蛋期的体况。

大约85%的骨骼在前八周完成发育,95%的骨骼在前十二周完成发育,不要错过种公鸡骨架发育的最好阶段,因为胫骨越长受精率越高。

3. 睾丸发育。

种公鸡睾丸大小和重量与精子、精液的数量和质量有直接联系,公鸡睾丸的发育与育成期体重增长与饲养管理有很大的关系,产蛋期公鸡睾丸大小与功能的保持和体重控制及其体况有关,公鸡睾丸发育可以分成以下几个阶段:①在2~15周龄,睾丸重量的增加有限,但是精原细胞数量的增加非常快,精原细胞不但提供将来精子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而且其数量多少对睾丸产生精子的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在11~12周龄,睾丸开始发育后突然增大,而后停止发育,这期间尽可能避免妨碍种公鸡生长发育的各种应激发生,否则会影响睾丸的发育。

②15周龄以后种公鸡睾丸重量的增加开始加快,睾丸重量在加光刺激3周后增加更加明显,重的可达到22克,这期间体重增长不足、体重下降或者将超重的种公鸡体重拉回标准,对睾丸的发育影响非常大。

③在25~35周龄,睾丸重量和精液数量最高。

35周龄成熟良好的种公鸡,睾丸重量大约在45克,输精管发育良好,并且睾丸上有良好的血管分布和健康的色泽。

此期容易失重,应注意观察和触摸鸡只,保持适当的增重和避免各种应激。

④在35周龄以后,睾丸开始自然萎缩,血管分布明显减少,睾丸颜色苍白,输精管颜色和大小变差。

控制肉种鸡体重重要性与措施

控制肉种鸡体重重要性与措施

Summarize and reviews | 综述与专论28 ·2019.130 引言肉种鸡体重控制良好是整个饲养管理成功的标志,因为体重达标且控制良好的鸡群在育雏期消化系统发育充分,食欲增强可提高饲料利用率、加快增长速度。

同时免疫系统得到良好发育,能刺激机体加快免疫应答,鸡群在免疫接种疫苗后抗体升的高、升的快,增加鸡群抵抗野毒的感染能力,减少鸡群发病几率,降低鸡群死淘率。

在育成期体重增长适当、骨架发育充分,开产前体况良好,体成熟和性成熟发育同步,同时均匀度保持较高对光照刺激敏感、反应一致,能快速达到产蛋高峰。

在产蛋期还可保持较高的、一致的生产性能,使用饲喂量一样、营养摄入相同,可以更好地维持高峰产蛋率居高不下,后期产蛋率的稳定,进而充分发挥肉种鸡的产蛋性能。

1 影响体重达标因素 饲养密度较大是最常见的因素,尤其在冬季鸡舍温度较低时,提出密度较大,粪便积聚、垫料潮湿,且分群不及时,鸡群料位、水位不足,加剧个体之间的争抢,造成个体较小的鸡只增多,鸡群体重不达标。

同时因环境条件较差、鸡群极易感染球虫、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环境性疾病,不仅增加死淘率、还会降低饲料转化率、影响鸡体增重和均匀度管理[1]。

如果饲料原料不合格:水分超标、发生霉变、未经过脱毒等,加工出的饲料质量差,不能保证鸡群获取足够的营养,无法满足鸡生长发育需要,严重影响鸡增重。

另外,限制饲养方式不当也能影响饲料转化率,通常每日限饲比隔日限饲能提高饲料转化率,但却影响鸡群均匀度,因此,在均匀度较高的情况下,建议最好使用每日限饲方式,以便保证鸡群体重达标和今后较高的产蛋率。

2 体重要求与增长规律 肉种鸡均有符合本品种的体重标准和标准生长曲线,在饲养中应按照标准体重饲喂管理。

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为了种鸡的更好发育和生长,要求育雏期每周体重母鸡超过标准30~40 g ,公鸡超过标准50~100 g ,到6周后公鸡最好超标100~200 g 。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肉种鸡的产蛋期是实现繁殖价值,生产效益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饲养管理对整批鸡的饲养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肉种鸡一般在25周龄开产(肉种鸡全群产蛋率达到5%即为开产),29周龄达到产蛋高峰,一般高峰产蛋率在85%左右,63-65周龄淘汰,整个产蛋周期约产种蛋170枚,提供合格鸡雏约130只。

下面就目前我国最为常见的“两高一低”的鸡舍结构,结合自身多年来肉种鸡饲养管理经验,浅谈下肉种鸡产蛋期饲养管理。

一、产蛋率5%之前肉种鸡的饲养管理产蛋期产蛋率5%之前的管理确切的说就是种鸡周龄15-23或25周的管理,此阶段的重点先利用料量刺激,然后用光照刺激,使种母鸡开始产蛋。

此阶段种母鸡原则上应该按照正常体重曲线的饲养程序进行饲喂,体重,体况适当的时候按照所推荐的光照程序进行加光,这样种鸡群才能实施开产。

(1)15-19W周龄为育成料。

种鸡周龄大于15W之后性腺开始快速发育,每周的料量增幅也远大于15W之前。

此阶段的关注重点为加料之后,要密切关注每周的周增重情况,一般会出现按照标准料量添加,罗斯308可能在此阶段超重。

具体饲养过程中要根据本场实际及往批次经验,对料量的使用进行微调,以保证良好的周增重。

(2)19- 25周龄喂产前料,见蛋后逐渐过度为产蛋料(也有此阶段不使用产前料,到开产时直接过渡到产蛋料的)。

过度方法为按比例过度20%,40%,60%,80%,100%。

种鸡在此阶段往往容易超重,原因经过8周左右的大幅度加料,以及种鸡开产的具体日期的不明朗化,很可能出现料量加的过高或基础料量定的过高。

解决办法为此阶段定位每周两次称重。

每周加料要依据周增重多少,同时参考前3周的周增重以及增重曲线的下一步的发展趋势。

(3)21-25周龄是卵巢发育成熟期,此阶段周增重相对快一些是应该的,但是要掌握每周周增重不要超过150克。

(4 ) 根据母鸡体成熟和性成熟(耻骨间距达到4厘米,约2指宽;耻骨顶端触摸有钝圆感,此种比例的母鸡数在90%以上时才可以选择加光.)具体的加光程序如下,第一次加光不低于4小时,即加到12小时,(12小时的光照时间是母鸡性腺快速启动的生理阀值)把光照强度提高到35勒克斯以上,并保证光照在整个鸡舍的均匀性,给种母鸡足够的光照刺激,促进其开产;24周龄加光到13小时,产蛋率5%是加光到14小时。

肉用种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与免疫程序

肉用种鸡各阶段的饲养管理与免疫程序

各 1 )有效期 2 3 滴 , — 个月 。 在 2 ~ 0日龄 时 , 53 再用鸡新 城疫 Ⅲ系苗 , 重复接 种 1次 。
种鸡 雏 在 6 0日龄 时 ,用 鸡新 城 疫 I 苗 1 0 稀 释 , 毫 升 系 0倍 0 1 肌 肉 注射 。
接种疫苗或患病时 , 应暂时停止限制饲养 , 待恢复正常 时再继 续 限食 。对 个别过于瘦 弱 、 鸡冠萎缩 、 无精 神的鸡 , 应单 独饲
在 3 2 日龄 , 了 防止 肠 炎 和 白痢 , 每 05千 克 饲 料 中 ~0 为 在 .
加含量 O1 . 克的痢特灵 2片 , 连用 5 7天 , 药 3天。 ~ 停 为预防呼
吸道 疾 病 , 雨 天 时 可 在 每 千 克 饲 料 中加 2片 ( .5克 / ) 阴 0 2 片
土霉素或 四环素 , 连服 3 7天。 ~
病防治等各项工作 。 雏 鸡体重 和胸角 度 ,参 照外 貌进 行选
种。
2 ~ 4周龄为种鸡阶段 , 36 此期包括产蛋前 、 初产 、 产蛋高峰 毕伟 波 一 黑龙江省富裕县二道湾镇畜牧中 心
与 产 蛋 末 期 的 饲养 管理 。 , 临 产 前 , 舍 内 要 备 好 产 蛋 箱 , 料 更 换 为 种 鸡 料 。 其 营 鸡 饲 养 标 准 为 代 谢 能 1.1 焦 , 克 , 蛋 白质 1%一 8 。光 照 1 兆 7 千 粗 6 1% 时 间 逐 渐 增 至 1 时 。这 时 光 照 时 间 只 能逐 渐增 加 , 不 能 4小 而
回 畜 禽 饲 养
1 雏鸡 阶段
曾祖代 、祖 代 0 8周龄 ,父 母代 ~ 育成期还要搞好雏鸡舍 温 、 内清 洁卫 生 、 风换 气 L疫 舍 通 i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

如何控制肉种鸡性成熟1 前言近年来随着我国肉鸡事业的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限饲等技术应用也越来越成熟。

但近二年在技术服务中发现许多种鸡场遇到了种鸡性成熟延迟且发育不均,不能及时开产的问题。

尤其是那些7月份后开产,饲养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鸡群,25周产蛋率不能达到5%,开产推迟少则2-3周,多则4-5周。

其表现是在25周已达开产体重的情况下鸡只第二性征不明显,生殖系统发育迟缓,两只间发育差异大。

带来的后果是:鸡只开产推迟及以后超重;鸡只进入产蛋高峰不集中,使高峰料及高峰后降料很难准确操作;每只入舍母鸡全期种蛋生产量和种蛋受精率明显下降,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分析,认为种鸡性成熟主要受光照、体重控制、饲料营养和环境控制几方面影响。

本文重点就光照和体重的影响进行一些讨论。

2 影响肉种鸡性成熟因素的分析2.1 光照的影响肉种鸡对光照的反应较蛋种鸡迟钝,对光照的要求也较严,光照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均对性成熟和开产产生影响。

在野生情况下,鸡只随季节交替接受不同时间、强度及变化速度的光照,这些因素通过鸡体控制着繁殖性能的发育。

因秋季光照缩短,冬季保温经常关闭门窗也使光照强度有所下降。

随着春季光照时间的延长,强度也有所增加,秋雏鸡生殖系统开始启动发育。

这就使秋雏在育雏-育成-产前全期接受了正确的光照程序,而春雏(季节外雏鸡)则相反。

这就是秋雏能及时开产并能达到最佳产蛋高峰的原因。

以往多注意育成后期光照时间和光刺激的影响,实践证明这样是不够的。

从育雏后期开始,光照已经开始对种鸡性成熟产生影响。

美国北卡罗莱那州Brake教授将两组鸡1-6周一组养在渐长自然光照中,另一组养在8小时人工光照中,之后都移至8小时人工光照中,直至20周用相同光刺激。

结果渐长光照组较另一组产蛋推迟一周,这表明鸡只接受光刺激的生理过程早在育雏后期就已形成。

另一实验将二组鸡分别饲养在低光照强度(20勒克司)和高光照强度下(100勒克司),产前移至高光照强度(100勒克司)下,并辅以10勒克司光刺激,结果育成期20勒克司组开产准时且产蛋率明显高于另一组。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

肉用种鸡在饲养中限饲方式一限制饲喂的目的1 控制生长速度,体重符合标准要求肉种鸡最大的特点是采食量多,生长速度快,沉积脂肪能力强。

但作为肉种鸡,要求其20周龄达到理想体重,要求每种限饲方式,饲喂日料量一定要喂到极限(即喂日料量尽可能接近高峰料。

如不能成功限饲,则容易使体重超标,产蛋量减少,种蛋合格率下降;公鸡体重过大,腿病增加,受精困难,受精率低下,进一步影响孵化率、出雏成活率。

2 防止性成熟过早,提高种用价值肉种鸡的限饲不仅能有效控制体重,而且能控制性成熟。

肉种鸡最理想的成熟期为24周龄,25~26周产蛋率达5%,30周龄进入产蛋高峰。

限饲不当,会出现过早(20~22周)或过晚(29周后)开产。

过早开产蛋重小,产蛋数少;过晚开产,蛋重大,但产蛋数少。

正确限饲,可使青年母鸡适时开产,产蛋高峰持续时间长,全程产蛋量高,种蛋合格率好。

3 减少脂肪沉积,降低产蛋期死亡率腹腔脂肪适中的母鸡,不仅产蛋率高,而且开产后很少发生难产、脱肛、死亡等现象,大大降低死淘率。

实施限制饲喂技术,可有效降低产蛋肉种鸡体内20%~30%过量脂肪的沉积。

4 节约饲料,降低育雏成本限饲鸡群比自由采食群可节约饲料浪费。

二限制饲喂的方法1 自由采食即给鸡只充足的料量,不限制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

一般母鸡第1周,公鸡6周前采用。

2 每日限饲每日喂给定量的饲料或规定饲喂次数和采食时间,该方法优点是对鸡应激较少,适于雏鸡或育成前期(2~4周)或产蛋前(22周以后)。

3 隔日限饲即1d喂料1d停料。

具体方法是把2d的料量合在一起,在“喂料日”一次性投喂。

该法限饲时应激较大,适于生长速嚏较快、难于控制的阶段(7~11周龄);另外,体重超标的鸡群和阶段也可采用,但注意2d的料量总和不能超过产蛋高峰用料量,应激较大时要改变方式。

目前实际中不建议采用。

4四、三限饲即1周限饲4d,停饲3d。

此法限饲强度稍大些,其应激程度介于隔日限饲和五、二隔日限饲之间,一般用于5~15周龄的肉种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蛋前肉用种鸡体重的控制
现代培育优秀种鸡的观念,是建立在肉鸡个体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

为了获取高产的母鸡群,应按照鸡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培育。

从育雏开始,首先要根据雏鸡初生重和强弱情况将鸡群分群饲养,在产蛋前对肉种鸡进行体重控制是产蛋期稳产、高产种蛋的基础。

1、育雏期(0~3周龄)
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做好早期管理,要求鸡体充分生长,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好,并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

只有育雏、育成期种鸡得到良好的骨架发育,才能有良好的生产性能的发挥。

所以,尽可能达到早期体重标准,有助于种鸡育成期理想的生长发育。

从1日龄起,要准确记录饲料采食量,从而保证自由采食向限制饲喂的平稳过渡,料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

7~14日龄的体重应达到或超过体重标准,如果鸡群此阶段没有达到体重标准,可适当延迟恒定光照时期的日龄。

此阶段的饲喂原则是少喂勤添,刺激雏鸡采食。

所以,此阶段采用雏鸡料,在1~2星期内自由采食,当母雏每天耗料达27克时开始每天限饲,累计耗料达450克左右时应改用育成料。

只有将早期的骨架培育良好,才有助于防止产蛋高峰期鸡只产生过多的胸肉。

同时,早期能量和蛋白质的积累,为加光刺激时具有适宜的骨架和胸肌做准备。

2、4~6周龄
此阶段对所有的鸡逐只称重,通过分栏控制均匀度。

以便争取种鸡在70日龄达到同一体重标准,也就是要培育出一个均匀的整体鸡群。

4周龄末母雏胫长应达到64毫米以上,6周龄时按体重大、中、小分群,可采用每天限饲方法抑制其快速生长的趋势。

3、育成期(7~23周龄)
要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和营养程序,培育体重均匀、身体健康、适宜种用的后备种鸡,使之体格健康、体型优美、体况良好,并能适时地达到性成熟。

要求早分栏,早挑鸡,早限喂,提高整体骨架均匀度。

7~12周龄。

此时期鸡体消化功能健全,饲料利用率高,增加少量饲料也能获得较大的增重。

为使其骨架发育健全,减少脂肪沉积,采用隔日限喂或“四三”法限喂生长期料,严格控制生长速度,使其体重沿着标准生长曲线的下限上升直到15周龄。

12周龄时再次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促进鸡群的整齐度。

15~23周龄(预产期)此时期是能量储备阶段,此期骨骼生长已基本完成,具备了健壮的肌肉和内脏器官。

15周龄时再次按体重大小调整鸡群,促进鸡群的整齐度。

从15~22周龄的增重是鸡只生殖系统适宜发展的重要基础,总体重增加超过1500克左右以满足生殖器官的发育。

自15周龄起,鸡的性腺开始发育,18周龄以后卵泡大量、快速生长,输卵管迅速变粗、变长,重量迅速增加,限喂方法可改为“五二”法。

自18周龄起,可将育成料改为含蛋白质达18%左右的预产料,以增加营养,满足该时期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般情况下,在22周龄或23周龄开始时更换成平衡的种鸡产蛋料。

自19~22周龄可逐步用“六一”法限喂,
自23周龄后过渡到每天限喂,以保证鸡只在此期间达到每星期增重130~160克。

19周龄即在开产前4星期(23周龄时产蛋率为5%)第一次增加光照。

在生产中,解决光照对种鸡性成熟影响最为有效的办法是使用光控的密闭鸡舍或遮黑鸡舍。

如在4~18周龄期间给予恒定光照8小时,光照强度采用15瓦灯泡。

在19周龄后光照时间延长到14小时,灯泡换成60瓦。

此时,光照强度的突然增加,光照时数也从8小时增至14小时。

这种突然的光照刺激可促使种鸡产生积极的反应,使其生殖系统快速发育而达到成熟。

此阶段要使开产母鸡在产蛋前具备良好的体质和生理状况,为适时开产和迅速达到产蛋高峰创造条件。

所以,从18周龄起改生长期词料为预产期饲料。

如此时体重没有达标,则将于23周龄时才实施的每天限喂计划提前进行,并在维持原有目标体重的饲料配给量的基础上再作适度增加,并将光照刺激延迟到22~23周龄。

4、使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
一般根据19周龄、20周龄的体重状况与标准生长曲线相对照,预测其产蛋达5%的周龄时体重能否达2400克(罗斯种鸡)或2470~2650克(星波罗种鸡)。

各公司均有达5%产蛋率周龄时的标准体重指标,根据其达标情况分别按标准饲喂量、增加饲喂量,或修正开产日龄进行调整,使其体成熟与性成熟达到同步,促使种鸡体重增加,刺激生理变化。

白羽肉鸡产业信息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