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体诗押韵平仄对仗共28页
平仄格式对照表

平仄格式对照表平仄格式对照表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五律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例子-----(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五律平起(首句不入韵)-----规则-----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五律平起(首句入韵)-----规则-----平平仄仄平(韵)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韵)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李商隐《风雨》)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消愁斗几千七律仄起(首句不入韵)-----规则-----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七律仄起(首句入韵)-----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韵)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韵)-----例子-----(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

近体诗(唐诗)的格律与压韵文:网络近体诗或今体诗,就是我们常说的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近是相对的,我们跟着古人这么叫罢了。
据专家研究,近体诗发端于南北朝的齐梁时期,到唐初成熟。
唐以前和唐以后不合近体格律的诗,一般被称为古体。
古体每句字数不定,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乃至杂言,五花八门,每首的句数也不定,少则两句,多则几十、几百句。
古体每首可用一个韵,也可以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韵,允许换韵;可以在偶数句押韵,也可以奇数句偶数句都押韵;可用平声韵,也可用仄声韵。
可以说古体基本不讲格律。
所以只谈近体诗。
基本格式基本格式还是必须遵守的。
如同馒头和水饺的区别,不遵守就不伦不类了。
近体只有五言、七言两种。
律诗规定为八句,绝句规定为四句,多于八句的为排律,也叫长律。
五言和七言格式没有什么区别,只是每句的字数不同。
近体诗的句子是以两句为一个单位的,每两句(一和二,三和四,依次类推)称为一联。
同一联的上下句称为对句,上联的下句和下联的上句称为邻句。
律诗共四联八句。
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排律的首联可对可不对,中间各联都必须对仗,最后一联不对,以便结束。
绝句的两联可对可不对。
绝句可以认为是从律诗转化而来的。
若两联都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颔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对仗第二联不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颈联和尾联;若第一联不对仗第二联对仗,则是撷取律诗的首联和颈联,若第一联和第二联都不对仗,则是截取律诗的首联和尾联。
用韵近体每首只能用一个韵,即使是长达数十句的排律也不能换韵。
近体诗只押平声韵.除了第一联,其它各联的上句不能押韵,必须以仄声收尾,下句一定要押韵,必须以平声收尾近体只在偶数句押韵。
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以平声收尾则押韵,以仄声收尾则不押韵;五言多不押,七言多押。
其余的奇数句都不能押韵。
近体诗如果是首句押韵,可以借用邻韵。
因为首句本来可押可不押,所以可以通融一下。
(完整版)律诗平仄押韵

(完整版)律诗平仄押韵古體詩與近體詩之間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五個方面:第一,從詩的句數上看,古體詩沒有限制,可多可少,可奇可偶,少的可以只有二、三、四句,多的可達百句以上。
律詩一般是八句,少於八句的只能是四句,那叫“絕句”,又叫“律絕”;多於八句的叫“長律”,又叫“排律”,從理論上說可以無限長,但無論多長,都必須是偶數句。
第二,從每句詩的字數上看,古體詩每句的字數沒有嚴格限制,一般是五、七言,但也有一、二、三、四、六、八、九、十一等字數的情況;句與句之間的字數更沒有規定。
律詩一般只有五言或七言,而且同一首詩每句的字數必須相等。
第三,從詩的押韻情況看,雖然都是要押韻的,但是,古體詩的用韻比較靈活,沒有嚴格要求,可以句句押韻,也可以隔句押韻;可以隔一句,也可以隔幾句;可押平聲韻,也可押仄聲韻;可以整首詩一韻到底,也可以中間換韻;而且,古體詩所押的韻是依口語實際的語音,也正因為這樣,古體詩在音韻研究上具有較高價值。
律詩押韻要求比較嚴格,一般只押平聲韻;韻腳一般在偶數句末尾,首句可入韻,也可不入韻,其他奇數句都不得入韻;而且一韻到底,中間不得換韻;律詩的用韻嚴格按照韻書(《唐韻》、《廣韻》、《平水韻》等),否則科舉考試便不會被錄取。
因為律詩是按韻書規定來選韻腳字的,有時,實際語音已與前代韻書不同了,而寫律詩卻只能按韻書押韻,因此,律詩並不一定是實際語音的反映,所以對於研究當時的語音,價值就低些。
也正因為實際語音與前代韻書之間有差異,所以後代也在不斷對韻書進行修改,規定某兩個或幾個韻“同用”,這種“同用”反映的就是語音的演變。
第四,從平仄情況看,古體詩對字的平仄沒有要求,可平可仄。
律詩對字音的平仄有非常嚴格的要求,同一句內平仄要相間隔,尤其是在節奏點上的字,該平的一般不用仄,該仄的一般也不用平聲,如果不得已“拗”了(即違反了平仄規則),有時還要加以補救;律詩同一聯內出句和對句平仄要求相對,兩聯之間(即上一聯的對句跟下一聯的出句之間)平仄要相粘。
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

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平仄、押韵、对仗诗词韵律的基本常识——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抓住格律诗的三要素:平仄、押韵、对仗要能使学生真正掌握诗词格律知识,作为教师要能教好这一部分内容,其实关键只有两个:首先要熟记平仄格式,其次要会辨别具体字的平仄。
(一)律诗的平仄格式可分三点来对学生进行讲授。
即1、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的四种平仄格式及其来历:五言律诗七言律诗①仄仄平平仄a ①(平平)仄仄平平仄a(实际上都等于是在五言句式前面加上②平平仄仄平 B ②(仄仄)平平仄仄平B 两个平仄相反的字,就构成七言格式。
)③平平平仄仄 b ③(仄仄)平平平仄仄 b④仄仄仄平平 A ④(平平)仄仄仄平平 A五言的四种句式又可以看作是先由四言构成:平平仄仄仄仄平平这两种四言式增加一字就构成了五言,构成的办法是“前加相同后相反”。
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前面加一个平仄相同的字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后面加一个平仄相反的字,不能出现三平调,所以加在后面的要相反。
2、必须符合“对”和“粘”的要求,以达到平仄有规律的交替变化。
“对”的要求体现了一句诗中平仄的交替变化,而“粘”的要求又使上下联之间有了一定的联系。
写出了第一联也就不难按照“粘”的规则写出第二联、第三联和尾联。
3、在不“犯孤平”和出现“三平调”前提下,可以按照所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在每句一、三或五字的位置上灵活变通,可平可仄。
但二、四、六字则不能通融,该平就必平,该仄就要仄。
因此,“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口诀是不完全正确的。
它固然指出了格律诗的一三五字位置允许平仄灵活,但未强调不得出现三平调和不许犯孤平。
可从分析教材中的五言格律诗、七言律诗中的平仄格式以及一、三、五字上有的加圈有的不加圈,来进一步讲清这问题。
----------------------------------------------------------对具体字所属平仄的辨识,这是最重要也困难的地方。
近体诗平仄

2019/1/22
17
二、出句拗而对句救。 • 甲种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中,第六字 (五言第四字)不用平而用仄(拗),对 句第五字(五言第三字)由仄变平(救)。 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陆游《夜泊水村》 一身报国有万死, 双鬓向人无再青。
2019/1/22 6
以七言为例 1、平起仄收式——甲乙丙丁甲乙丙丁 杜甫· 客至 舍南舍北皆春水, 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 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 樽酒家贫只旧醅。 肯与邻翁相对饮, 隔篱呼取尽余杯。
2019/1/22
• • • • •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20
2、杜甫· 春望
国破山河在, 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 浑欲不胜簪。
2019/1/22
仄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首颔颈-对仗)
21
4、王维· 敕借岐王九成宫僻暑应教。 帝子远辞丹凤阙, 天书遥借翠微宫。 隔窗云雾生衣上, 郑幔山泉入镜中。 林下水声宣语笑, 岩间树色隐房栊。 仙家未必能胜此, 何事吹箫向碧空?
(仄起仄收式) (平起平收式) (平起仄收式) (仄起平收式)
2019/1/22
5
• 七律: 在五律基本句式之间加上相反的 “平平”或“仄仄”。 •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 这四种基本句式(甲乙丙丁)交错,就构 成律诗的几种基本格律形式。
近体诗格律表

近体诗格律表绝句、律诗,都是格律诗。
格律诗是按照严格的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字数、行数、句式、音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这种规定就是所谓的绝句律诗格律。
唐代出现的格律诗,区分明显。
律诗格律严格,篇有定句(每首八句),句有定字(五字或七字),字有定声(平仄相对),联有定对(中间两联对仗)。
绝句同律诗的区别,最明显的是句数不同,绝句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
绝句的平仄对仗没有律诗那么严格。
唐朝以前的绝句叫做古绝句,押韵平仄对仗都较自由;唐朝以后的绝句称为近体绝句,大部分也不讲究对仗,称作散体。
有的绝句像律诗的一半,格律同于律诗的前四句、后四句或中间四句。
同于律诗前四句的,后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后四句的,前两句对仗。
同于律诗中间四句的,前后两句对仗。
押韵,又作压韵,是指在韵文的创作中,在某些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都使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朗诵或咏唱时,产生铿锵和谐感。
这些使用了同一韵母字的地方,称为韵脚。
近体诗押韵有较严格的规定,总结如下:【首句可押可不押,下句必押平声韵】偶句押韵律诗是二四六八句押韵,绝句是二四句押韵,无论律诗还是绝句,首句均可以押韵或不押韵。
例如: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第一二四句押韵。
又如:登乐游原(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首句并不入韵,二四句押韵。
一般来说,五言诗首句不入韵为常见,七言诗首句入韵为常见。
关于首句押韵与否的平仄规律请参照【平仄简表】④只押平声韵近体诗规定,只能押平声韵,这几乎是一条死规矩,事实上以近体诗的体例假如押仄声字会感到非常拗口,所以古人都能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记忆中也没有任何可供借鉴的反例,所以这里就不另举例。
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古诗(古风)允许中途换韵,但近体诗不允许这样。
首押韵借邻韵古体诗的押韵,可以把邻近韵部的韵,比如一东和二冬、四支和五微,混在一起通用,称为通韵。
近体诗——精选推荐

近体诗近体诗近体诗,⼜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
为有别于古体诗⽽有近体之名。
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
近体诗是唐代以后的主要诗体,代表诗⼈有:李⽩、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在中国诗歌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律诗的基本要求:五、七⾔,齐⾔体。
讲平仄,⽤律句。
句中平仄相间隔,按照定则组合起。
两句为⼀联,分为出对句。
联间平仄须相对,每⾸作品以联计:⼆联四句为绝句,四联⼋句是律诗;律诗延展即排律,排律论联⽆单句。
偶句须押平声韵,全诗⼀韵⽤到底。
⾸句是否要⼊韵,须看所⽤是何式。
⽤对仗,有规矩:绝句对否可随意;律诗常对⼆三联,对仗句式须⼀致。
排律⾸尾两联外,中间诸联均须对。
相邻两联须相粘,次字平仄应统⼀。
⼆、近体诗的六种基本形式五⾔绝句五⾔律诗五⾔排律七⾔绝句七⾔律诗七⾔排律五⾔律诗举例渡荆门送别李⽩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随平野尽,江⼊⼤荒流。
⽉下飞天镜,云⽣结海楼。
仍怜故乡⽔,万⾥送⾏⾈。
七⾔律诗举例书愤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如⼭。
楼船夜雪⽠洲渡,铁马秋风⼤散关。
塞上长城空⾃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三、律句五⾔律句规范式五⾔律句变式七⾔律句规范式七⾔律句变式五⾔律句规范式甲仄仄平平仄⽩发三千丈(李⽩)⽩⽇依⼭尽(王之涣)⼄平平仄仄平春来发⼏枝(王维)黄河⼊海流(王之涣)丙平平平仄仄泥融飞燕⼦(杜甫)柴门闻⽝吠(刘长卿)丁仄仄仄平平此物最相思(王维)更上⼀层楼(王之涣)五⾔律句变式所谓律句变式,就是在规范式的基础上,⽤了可平可仄的字。
如王维《红⾖》第⼀句“红⾖⽣南国”的“红”字,该⽤仄⽽⽤了平;第三句“劝君多采撷”的“劝”字,该⽤平⽽⽤了仄。
还有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第三句“欲穷千⾥⽬”的“欲”字,该⽤平声⽽⽤了仄声。
运⽤律句变式时,要避免三种情况:①犯孤平,②三平尾,③三仄尾。
七⾔律句规范式甲平平仄仄平平仄歧王宅⾥寻常见(杜甫)荒郊古陌时时断(朱晦)⼄仄仄平平仄仄平⾬后全⽆叶底花(王驾)点点杨花⼊砚池(叶采)丙仄仄平平平仄仄醉卧沙场君莫笑(李⽩)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丁平平仄仄仄平平江城五⽉落梅花(李⽩)天街⼩⾬润如酥(韩愈)七⾔律句变式与五⾔律句变式句规律相同。
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

押韵规则.平仄格式.对仗要求诗词押韵的一般规则:押韵,也称协韵或叶韵。
什么是押韵呢?先看看下面的诗: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蒹葭》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以上两诗,每逢偶句句尾都有一个同韵母的字。
霜、方、央,四字的韵母是uang,ang,iang,除去韵头u、i,都是ang:楼、悠、洲、愁,四字的韵母是ou,iou,除去韵头i,都是ou。
像这种情况,就是押韵。
概括地说,押韵是同韵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
上两例的同韵母字,是在偶句的句尾这一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
在相同位置上重复出现的同韵母字,称为韵脚。
第一个韵脚的出现,称为起韵。
有的诗词,第一个韵脚在首句出现,这称为首句起韵。
如《蒹葭》的首句句尾“苍”,韵母是ang,和霜、方、长、央同韵母,是首句起韵。
近体诗的押韵:近体诗的押韵,是很严格的。
诗词格律的一个内容,即明确规定了近体诗押什么韵和怎样押韵。
格律规定,只能押平声韵,即:只能在三十个平声韵中选择韵脚字。
在律诗和绝句中,任意找两个例子,便可看出,其韵脚字是平声的。
如五律的例子: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惧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这首诗的“生、声、明、城”四个韵脚字,都属下平八庚韵。
再如七绝的例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示儿》格律规定,一是两句一押韵,韵脚在偶句的句尾,有一部分是首句起韵的。
二是必须一韵到底,不能换韵。
三是必须在一个韵中选择韵脚字,不能邻韵通押,更不能四声通押,只有首句起韵的可用邻韵。
四是不能出现重复的韵脚字。
前面所举的《黄鹤楼》、《春夜喜雨》等诗,都可以说明近体诗怎样押韵的四条格律规定,《黄鹤楼》、《春夜喜雨》,其韵脚都在二、四、六、八句的句尾,也就是在偶句的句尾,是两句一押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