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特性-第七节 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
3.7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

初终参数变化 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
流量变化——汽轮机变工况
蒸汽初终参数变化——汽轮机变工况。
参数波动在一定范围内允许,只影响机组的
经济性,但超限则影响安全性。
一、初终参数变化过大对安全性的影响
1、蒸汽初压、再热压力变化过大对安全性
的影响 1)初温不变,初压升高过多
承压部件内部应力增大,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则 p 0增大,使新汽
衡产生振动;
生鼓风和小容积机组振颤;
二、初终参数变化对功率的影响
(一)初压改变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初温
和背压不变)
mac D h t i P i 3.6 mac (D h t i) P i 3.6p0 mac mac mac h D h D h i D t t t i p0 i p0 p0 3.6 p0 3.6 p0 3.6 p0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比容减小,将使流量
增大,比焓降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功率变化不
大。 但比焓降减小,导致反动度增大,使轴向推 力增大。 汽温降的多时,要防止轴向推力过大。
3.真空恶化和排汽温度过高对安全的影
响:
真空恶化和排汽温度过高时,转子不平
排汽温度过高使凝汽器泄露; 排汽压力过高使末级容积流量大减,产
p 0 p 0
p P p i 0 0 2 mac P h p i t 0
p 0 p 0
对于中间再热机组,初压的改变只影响
高压缸的理想焓降,对汽轮机的功率的影响
较小。
对安全性的影响(初压变化较大)
初压增加:①若初温不变,热力过程线左移,
汽轮机原理及运行--第三章汽轮机在变工况下工作

设级内有Z级,则
第一级:
2021/3/28
G G 11 2T T0011 p0 2p2 21p0 21p2 211
10
第二级:
G G 12 2T T0012 p0 2p2 22p0 21p2 212
…………
第Z级:
G G 12 zT T0 01z p0 2p2 2z p0 21p2 21z
性,改用压力比、流量比作为坐标,作出流量曲线。
横坐标: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p1
p
* 0
m
——相对背压,
纵坐标:
m
G——流量比。 G0m
0
p
* 0
p
* 0
m
——相对初压,
p
* 0
m
——最大初压,
(3—7)
则流量比为:
mG G 0mG G crG G 0 cm r
G cr G om
p0 * po *m
o
根据前面所讲椭圆方程:
• 若流量保持为临界值,则最大背压( ( p1)max )可以为多少? • 若要流量减少为原设计值的1/3,则在初压、初温不变时,背压 应p1增1 高
至何值? • 又设背压维持为0.589MPa不变,则初压 p 应01 降低到何数值(假定初温不
变)才能使流量为原设计值的4/7?
2、工况变动前,渐缩喷嘴的初压 p=08.83MPa,初温 =t 0 500 ,0背C压 = p 1
② 当流量在设计值附近变化时, 可认为各中间级焓降不变,或 变化很小;
③ 当流量变化较大时,各级焓降 都要变化,并且最后一、二级 变化最大。
2021/3/28
19
二 级内反动度的变化
ch3 汽轮机在变工况下的工作 汽轮机原理 课件

2
T 01 T0
p
2 0
p
2 z
p
2 01
p
2 z1
13
G1 G
p021 pz21 p02 pz2
T0 T01
上面的结论称:弗留格尔公式( Flugel ,1931)
三、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
1、应用条件 1)通流面积固定 2)各级流量相同 3)均质流 4)级组>4~5时精度高
14
2、应用 1)用于中间有比例抽汽量的多个级组
19
第三节 配汽方式和调节级变工况
一、喷嘴调节和调节级变工况 1、喷嘴配汽
20
21
22
调节级的热力过程线
调节级汽室参数
调节级的相对内效率
2、调节级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简化假定: 1)级后压力正比于流量 2)级的反动度为0 3)调节汽门顺序开启,无重叠度 4)全开调门后压力不变
23
压力随流量(综合开度)的变化
G n 4 0 t / h
36
(2)部分开启调门后压力即第3个喷嘴组前的压力。 (a)用弗留格尔公式 (b)用流量公式
a
30.59 55.550.982
p021,37.52 15.882102
p01,3 10.2MPa
37
蒸汽节流后进入喷嘴组,近似等温过程,则喷嘴临 界流量与初压成正比:
(b)
例:喷嘴配汽凝汽式汽轮机,有4个调门及等面积的
喷嘴组,调门顺序开启无重叠度,调门全开时喷 嘴 组 前 压 力 为 16.67MPa , 温 度 538ºC 。 3 阀 点 时 G=1095.72t/h , 调节 级 后压力 p1=12.762MPa , t1=505.5ºC,设调节级反动度为0。 (1)计算主汽流量为855t/h时各调门的流量分配。 (2)若考虑调节级后温度变化的影响,此时调节级 后压力有何变化,对流量分配产生什么影响?
汽轮机在变工况下工作讲解

4 .9MPa ,工况变动后,初压降为 p 01=7.06MPa,背压降为 p11 =4.413MPa。
试用分析法和查流量网图解法确定工况变动前后通过喷嘴的流量比系数(温 度变化忽略)。
8
第二节 级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 当
* 0
0
2. 用椭圆代替流量曲线:(略)
3. 当初压不变,对于任意一背压, 通过渐缩喷嘴的流量为:
* * G = Gcr = 0.648 An p 0 0
(3—4)
5
4. 当喷嘴前后参数同时变化时,其流量变化为: * * * * * * * 1 p01 T0* G1 0.6481 p01 10 1 p01 01 1 RT0 p01 * * * * * * * * p G p T 0.648 p0 0 p0 0 RT01 0 0 01
级组前、后压力和流量的关系 弗留格尔公式的应用条件
9
一 级组前、后压力和流量的关系
1. 级组中各级均未达临界工况:
级组为流量相同的若干连续几级组成,根据第二节式(3—31),级组 中每一级均有 G1 G
2
2 2 p 01 p 21 T0 2 2 p0 p2 T01
同样的关系存在。将其改写成
① ②
变动工况:当外界负荷变动、蒸汽参数和转速变动,都是变动工况。
了解汽轮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效率变化,以设法使效率变化不多。 了解汽轮机在不同工况下受力情况,保证机组安全。
2
第一节
喷嘴在变工况下的工作
渐缩喷嘴的变动工况及其流量网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讲诉

• 忽略温度的影响
G01 p01 G0 p0
G0 G1 p1 p0
• 可利用调节级后蒸汽压力作为测量蒸汽流量的 信号或机组功率的信号
三、各级组的 p0 G 曲线
1、凝汽式汽轮机非调节级各级组
对于凝汽式级组,可将包括末级在内的各级作为一个级组,该 级组后压力为汽轮机排汽压力 pg,当级数较多时,级组前压力 p0 pg ,这样: pg1 2 级组 pg p0 2
– 调节级后压力增加,但流量不增加。不正常!根据计算公式 得出:a<1 – 通流面积减小:非调节级通流部分堵塞! – 稳定增加:不是机械损坏! – 通流部分结垢→高压效率大为降低→高压缸流通部分结垢!
汽轮机的负荷特性举例
• 3、某机三年运行数据表明,在调节汽门的同一开度(各个调节 汽门开度均是)下,功率是渐渐增加的,三年前后的同一调节气 门开度下的运行数据之差如下:同时,在发现上述问题后,曾进 行实验,证明在各个调节汽门的不同开度下,功率都变大。 功率 调节级后 中间再热后压力 高压缸 压力 效率 +11.0% +11.0% +10.2% -1.8%
① 凝汽式汽轮机 调节级、中间级、末级的情况不同,分别讨论。 a) 中间级(除调节级与末级以外)
G1 p01 p21 p2 p21 G p0 p2 p0 p01
得
ht1 T01 ht T0
在 T01 T0 ht1 ht
结论:凝汽式汽轮机中间级,流量变化时级的理想比 焓降基本不变。
二、级组压力与流量的关系
流量相等而依次串联的排列的若干级称为级组。 级组的亚临界工况:各级气流速度均小于临界速度 级组的临界工况:级组内至少有一列叶栅的出口流速 达到或超过临界流速
3.7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

衡产生振动;
和小容积机组振颤;
二、初终参数变化对功率的影响
(一)初压改变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初温
和背压不变)
Pi D ht
mac
i
mac
3 .6 ( D ht
Pi ht
mac
i)
D i ht 3 .6
mac
3 .6 p 0
i D
G w2t Ab k
G 328 A b
1.背压由临界压力 p 2 c 升高
将引起:1、汽轮机全机理想比焓降减小; 2、末级余速动能减小; 3、最后几级效率的改变; 4、凝结水温度升高引起最后一级回热抽
汽量的改变。
背压改变前: Pi G h t
mac
i h c 2 x m
mac t
不变,Pi不变,只是阀门开度改变,节流损失改变。
喷嘴调节:初压变化,改变最后一个调节阀开 度。若忽略最后一个调节阀的节流损失,则功率要 改变,这种功率要改变是焓降变化所引起的,
k 1
p2 Pi p0v0 p 3600 0
Di
k
p0 p0
k 1
Pi Pi
p 0 0 p 2 mac ht p0
k
p0 p0
对于中间再热机组,初压的改变只影响
高压缸的理想焓降,对汽轮机的功率的影响
较小。
对安全性的影响(初压变化较大)
初压增加:①若初温不变,热力过程线左移,
末级叶片处蒸汽湿度增加,工作条件恶化。②调节 级在危险工况,即第一阀全开,第二阀未开时,因 初压与流量成正比,使动叶片应力增加,超过材料 许用应力,因此初压增加较多时,要对调节级叶片 强度进行核算。
汽轮机变工况

第三章第三章汽轮机的变工况chapter 3 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Steam turbine设计工况:运行时各种参数都保持设计值。
变工况:偏离设计值的工况。
经济功率:汽轮机在设计条件下所发出的功率。
额定功率:汽轮机长期运行所能连续发出的最大功率。
研究目的:不同工况下热力过程,蒸汽流量、蒸汽参数的变化,不同调节方式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保证机组安全、经济运行。
第一节喷嘴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nozzle分析:喷嘴前后参数与流量之间的变化关系一、渐缩喷嘴的变工况The changing condition of a contracting nozzle试验:调整喷嘴前后阀门,改变初压和背压,测取流量的变化。
(一)(一)初压P*0不变而背压P1变化(1)(1)εn=1,P1= P*0,G=0,a-b,d(2)(2)0<εn<εcr,G<G cr,a-b1-c1,1(3)(3)εn=εcr,G=G cr,a-b2-c2,e(4)(4)ε1d<εn<εcr,G=G cr,a-b3-c3,3(5)(5)εn=ε1d,G=G cr,a-c4,4(6)(6)εn<ε1d,G=G cr,a-c4-c5,5列椭圆方程:(二)(二)流量网图改变p*0可得出一系列曲线,即流量网图横坐标:ε1= p1/p*0m;纵坐标:βm=G/G 0m;参变量:ε0= p*01 /p*0mp*0m、G*0m:分别为初压最大值和与之相应的临界流量的最大值。
例1:已知:p0 =9MPa ,p01 =7.2MPa,p1 =6.3MPa,p11 =4.5MPa求:流量的变化。
解:取=9Mpa原工况:ε0= p0 /p0m =1,ε1=p1 /p0m=0.7查出:βm =G/G0m=0.94新工况:ε01= p01 /p0m =0.8,ε11=p11 /p0m=0.5查出:βm1 =0.78则:例2:已知:p0 =1MPa ,p01 =0.9MPa,p1 =0.7 MPa,p11 =0.8Mpa,t0 =320℃,t01 =305℃求:流量的变化。
第三章 汽轮机的变工况

2.
级的反动度的变化规律
a)工况变化时,若级焓降 ht 减小,反动度 m 增大; 若级焓降 ht 增大,反动度 m减小。
b)设计工况的反动度较小的级,焓降变化时,反动度变化较大; 设计工况的反动度较大的级,焓降变化时,反动度变化较小。
c)反动级变工况时,反动度基本不变。
动、静叶出口面积比变化,引起反动度变化
ht1 B 1 ht
2 2 2 p2 pg pg G G 1 1 2 2 2 2 p0 pg pg 1 G G1 2
k 1
k
背压式汽轮机非调节级焓降变化规律
由图可知:流量变化 越大,级的理想比焓 降变化也越大。流量 变化时,前面级的焓 降变化较小;后面级 的焓降变化较大。
汽轮机的负荷特性举例
• 1、某台一次再热超高压凝汽式汽轮机的功率突然下降 40%,此时机组无明显振动,机组参数变化如下(负号 表示降低):
负荷
-40%
给水流量 调节级后 中间再热 压力 后压力 -36% -42% -44%
高压缸 效率 -1.8%
中低压缸 效率 -0.4%
– 功率降低后,一些参数又基本稳定不变,各监视段压 力近似成比例降低。
一、与定压运行相比,滑压运行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1)由于压力随负荷降低,蒸汽的比热减小,过热热减小。所以 过热蒸汽温度在较宽的负荷范围内都维持了稳定(例如:在40100%MCR内可维持额定温度); 2)由于汽轮机节流损失小,高压缸排汽温度稳定(亚临界机组, 负荷从100%降低到50%MCR,高缸排汽温度只降低了60度左右, 所以再热气温也容易维持稳定); 3)由于汽轮机节流损失小,级前后的压力比与额定负荷相比, 几乎不变;而机内蒸汽的容积流量也与额定负荷基本相同(由 于压力降低);所以,汽机的级效率保持较高。与定压运行相 比,变压运行时,汽机的内效率提高了 ; 4)由于负荷变动过程中,汽机内金属的温度变化小(一般不大 于78度),所以,汽机金属的热应力小,负荷变动的速度不受 汽缸应力的限制; 5)机组低负荷运行时,给水的压力和流量同时降低,所以与定 压相比,能耗明显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节 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工作的影响一、初终参数变化过大对安全性的影响 1.蒸汽初压0p 、再热压力r p 变化过大对安全性的影响1 ) 初温不变,初压升高过多,将使主蒸汽管道、主汽门、调节汽门、导管及汽缸等承压部件内部应力增大。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则0p 增大,致使新汽比容减小、蒸汽流量增大、功率增大、零件受力增大。
各级叶片的受力正比于流量而增大。
特别是末级的危险性最大,因为流量增大时末级比治、焓降增大得最多,而叶片的受力正比于流量和比焓降之积,故对应力水平已很高的末级叶片的运行安全性可能带来危险。
第一调节汽门刚全开而其他调节汽门关闭时,调节级动叶受力最大,若这时初压0p 升高,则调节级流量增大,比焓降不变,叶片受力更大,影响远行安全性。
此外,初压0p 升高、流量增大还将使轴向推力增大。
因此未经核算之前,初压0p 不允许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高限数值。
我国姚孟电厂的法国阿尔斯通生产的亚临界320MW 汽轮机规定初压0p 应小于等于l05%额定值。
当达到l05%额定韧压时,高压旁路调节阀自动开启,通过旁路排汽降低汽轮机的0p 。
如果旁路投入后0p 仍不能降低,则只允许0p 瞬时超过l05%额定汽压,但不能超过112%额定汽压。
同理,再热蒸汽压力Pr 也不能超过制造厂规定的高限数值。
2 ) 初温0t 不变、初压0p 降低一般不会带来危险。
如滑压运行时0p 的下降,并未影响安全。
然而P 。
降低时,若所发功率不减小,甚至仍要发出额定功率,那么必将使全机蒸汽流量超过额定值,这时若各监视段压力超过最大允许值,将使轴向推力过大,这是危险的,不能允许的。
因此蒸汽初压P 0降低时,功率必须相应地减小。
对于0p =8.83MPa 的高压机组,即使0p 降到3.0MPa ,也不会使凝汽式机组的排汽过热,也就不会使汽缸和凝汽器过热 2.蒸汽初温0t 和再热汽温r t 变化过大对安全性的影响1)0p 与r p 不变,0t 与r t 升高将使锅炉过热器和再热器管壁,新汽和再热蒸汽管道,高中压主汽门和调节汽门,导管及高中压缸部件的温度都升高。
温度越高,钢材蠕变速度越快,蠕变极限越小。
:如铬钼钢的应力为200MPa ,当工作温度由480℃上升60℃左右时,蠕变速度将增大许多倍。
因此,汽温过高将使钢材蠕变的塑性变形过大,从而发生螺栓变长、法兰内开口、预紧力变小等问题,既影响安全,又缩短机组寿命,故不允许蒸汽温度过高。
通常对0t 和r t 有严格规定。
阿尔斯通公司对320MW 亚临界机组规定:0t 超过额定位8℃以内时,要求全年平均运行汽温不得超过额定值;超温14℃的年积累运行时间应少于400h ;超温28℃的全年积累运行时间应少于80 h 。
2 ) 新汽温度0t 和再热汽温r t 降低时,影响安全的关键是汽温下降速度。
新汽温度下降过快,往往是锅炉满水等事故引起的,应防止汽轮机水冲击。
水冲击的症状之一是蒸汽管道法兰、汽缸法兰和汽门门杆等处冒出白色的湿蒸汽或溅出水滴,这是因为蒸汽管法兰和汽缸法兰迅速被冷却收缩,而法兰螺栓在短时间内温度仍高,没有收缩,法兰的严密性大减。
汽温迅速降低将使汽轮机中膨胀作功的蒸汽湿度大增,蒸汽中央带的水流流速很慢,水珠轴向打击动叶进口边叶背,使轴向推力增大,从而使推力瓦块温度升高,轴向位移增大,甚至威胁机组安全。
对凝汽式机组,迅速降低负荷是降低轴向推力的有效措施。
有的制造厂规定汽温突降50℃时,应紧急停机。
汽温下降速度小于1℃/min 则没有危险。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则比容减小将使流量增大,但比焓降随温度减小而减小,故功率变化不大。
然而比焓降减小后反动度增大,使轴向推力增大。
故汽温降得多时,应防止轴向推力过大。
3、真空恶化和排汽温度过高对安全的影响1 ) 真空恶化和排汽温度过高时,对于转子轴承座与低压缸联成一体的机组来说,排汽缸的热膨胀将使轴承座抬起,转子对中性被破坏而产生强烈振动。
2 ) 凝汽器铜管线胀系数大于钢制外壳线胀系数许多,排汽温度过高将使铜管热膨胀过大,引起胀口松脱而漏水,使不清洁的循环水漏入压力很低的凝结水一侧,污染凝结水质。
3 ) 排汽压力过高将使末级容积流量大城,小容积流量工况下的鼓风工况所产生的热量将使排汽温度更加升高。
容积流量很小时还可能诱发末级叶片颤振。
由于上述原因,制造厂常规定排汽压力和排汽温度不能超过某一规定值,以确保机组安全运行。
二、初终参数变化对汽轮机功串的影响初终参数变化不大时,不会影响机组运行的安全性,然而合影响机组远行的经济性。
(一) 初压0p 改变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汽轮机的初温和背压不变而初压0p 改变时,全机功率的改变量可通过对功率方程式求全微分而得6.3im a ct i h D p η∆= (3.7.1)0000006.36.36.3p p h D p p h D p p D h p imac t mac t i i mac t i ∆∂∂∆+∆∂∆∂+∆∂∂∆=∆ηηη (3.7.2)以初压降低为例。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则式(3.7.2)第一项是0p 降低使流量减小而引起的功率减小量;第二项是0p 降低使m ac t h ∆减小而引起的功率减小量;第三项是0p 降低使全机相对内效率i η变化而引起的功率改变量。
初压变化不大时,全机i η可认为不变,故0ip η∂=∂。
若调节汽门开度不变,则对于凝汽式机组成调节级为临界工况的机组,流量与初压成正比,即00D D p p ∂=∂。
0mact h p ∂∆∂可通过查水蒸气图表取得准确数值,也可把水蒸气近似看成理想气体用公式计算,但所得数值将有不小误差。
对于非再热机组,全机有1001()1k m a c z kt p k h R T k p -⎡⎤∆=-⎢⎥-⎣⎦所以 110000000011()()k k mac t x x k k h p p RT p p p p p p --∂∆==∂υ 把三个偏导数代入(3.7.2),得10000000()3.6 3.6k mac t i i z ki D h p D p p P p p p p ηη-∆∆∆∆=+υ (3.7.3)或 1000001()k i z kmaci t P p p p p h p p -⎡⎤∆∆=+⎢⎥∆⎣⎦υ (3.7.3a ) 式中,z p 是汽轮机排汽压力。
对于中间再热机组,0p 变化只影响高压缸的理想比焓降,因此对全机功率的变化影响较小。
(二)初温0t 改变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定压运行机组的初压与背压不变,初温0t 变化时,全机功率的改变量也可通过对功率方程式(3.7.1)求全微分求得。
设蒸汽在锅炉内的吸热量不变,对于非再热机组,即0()fw Q D h h =-不变,这样便于分析汽轮机的经济性。
于是式(3. 7. 1)可写成03.6()m a cm a c t it i i fwD h h p Q h h ηη∆∆∆==- (3.7.1a )即002000000()()()mac mac mac i t t i t i i fw fw fw h h h h p Q t h h t h h t h h t ηηη⎡⎤∂∆∆∂∆∂∆=-+∆⎢⎥-∂-∂-∂⎢⎥⎣⎦(3.7.4) 苦0t 升高,则式(3.7.4)右边第一项是0t 升高使mact h ∆增大所引起的功率增大值;第二项是吸热量一定时0t 升高使0h 升高、流量D 减小而引起的功率减小值;第三项是0t 升高使最末几级湿汽损失减小、内效率i η升高而引起的功率增大值。
或 000000()111()mac it i mac i t fw i P h h t p h t h h t t ηη∆∂∆∂∂=-+∆∆∂-∂∂(3.7.4a ) 式中,0()mac t h t ∂∆∂与00h t ∂∂都可通过查水蒸气图表求得准确值;也可把水蒸气近似看成理想气体,用公式计算。
对于非再热机组由于 1001()1k m a cx k tp khR T k p -⎡⎤∆=-⎢⎥-⎣⎦所以 1000()1()1k mac mac t t z k h h p kR t k p T -⎡⎤∂∆∆=-=⎢⎥∂-⎣⎦(3.7.5) 对于过热蒸汽,000(273)p p h c T c t ==+,故00p h c t ∂=∂;00ht ∂∂可用经验值代入,对于非再热高中压机组,01(2030)i t η∂=∂ %,则 00011(20003000)p ii fw i c P t p T h h η⎡⎤∆=++∆⎢⎥'-⎢⎥⎣⎦(3.7.4b ) (三)真空改变对汽轮机功率的影响分为末级动叶中流速小于与大于临界速度两种情况介绍。
1.背压由末级动叶临界压力2c p 上升(末级2w <2c w )背压由2c p 上升能引起内功率i p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全机理想比焓降减小()mac t h ∆和末级动叶余速动能减小,则2211221()()2mac mac i i i t t i c m p p p G h h c c x ηχ⎡⎤'∆=-=∆---⎢⎥⎣⎦式中G ——低压缸的蒸汽流量;i η'——背压从2p 膨胀到2c p 的过程的相对内效率,但未扣除湿汽损失和余速损失;χ——臂压升高和凝结水温升高使最低一级回热抽汽量减少;功率增加的系数,1χ>;m x ——()mac t h ∆这段比焓降的平均干度;2c ,2c c ——分别是排汽压力为2p 与2c p 时的末级系速。
背压由2c p 升至2p 时,理想比焓降改变量()mac t h ∆为12222()1()1k mack tc cc p k hp k p -⎡⎤∆=-⎢⎥-⎣⎦υ122221()1k ck c w p k p -⎡⎤=-⎢⎥-⎣⎦(3.7.7) 余速损失的改变量可根据两工况的速度三角形求出,即222221()()2c c h c c ∆=-222222221(2cos 2cos )2c c w w uw uw ββ=--+22222222222(1)(1)cos 2cc c c w w w u w w w β⎡⎤=---⎢⎥⎣⎦(3.7.8)在同一流量下背压由2c p 上升到2p 时,末级均处于亚临界工况,动叶出口面积均为b A ,故2222c b c w w G A ===常数υυ (3.7.9) 则 1222222()c n c c p w p ==υw υ (3.7.10) 式中,n 为多变指数。
把这一关系代入式(3.7.8)得212222222222cos ()()1()12cnnc cc c w p u p h p w p βδ--⎧⎫⎡⎤⎡⎤⎪⎪∆=---⎨⎬⎢⎥⎢⎥⎪⎪⎣⎦⎣⎦⎩⎭(3.7.8a ) 把式(3.7.7)、式(3.7.8a )代入式(3.7.6)得122222221222211()()112(1)cos ()1k c k n i m i c c nccw p p k P Gx k p p k u p w p χηβ---⎧⎡⎤⎡⎤-⎪'∆=---⎨⎢⎥⎢⎥-⎪⎣⎦⎣⎦⎩⎫⎡⎤-⎪+-⎬⎢⎥⎪⎣⎦⎭(3.7.11)凝汽式汽轮机末级2c w 在通常真空变化范围内约为370 m /s ,近似为常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