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高数列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
职高数列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汇编

数列、数列的定义: 按定顺序排列成的列数叫做数列. 记为:{a n }.即{a n }: a i , a 2,…* a1、本质: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2、通项公式:a n =f(n)是a n 关于n 的函数关系. 三、前n 项之和:S n = a i +a 2+…+a例1、已知数列{100-3n},(1)求a 2、a 3 ; (2)此数列从第几项起开始为负项.例2已知数列a?的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S n = n 2+2 n ; (2) S n =n 2-2 n-1.解:(1)①当n 莹时,a n= S n -S nA =(n 2+2n)-[(n-1)2+2(n-1)]=2n+1;② 当n=1 时,a i =S i =12 +2X 1=;3注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重要方法:Si (n=1)a n — *[Sn — Sn 4 ( n 王 2)二、通项公式:用项数n 来表示该数列相应项的公式 ,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经检验,当n=1时,2n+1=2 x 1+1=3 /. a n=2n+1为所求.(2)① 当n》时,a n二S n-S n」=(n2-2n-1)-[(»1)2+2(n_1)_1]=2n-3;②当n=1 时,a i=S i=l2-2 x 1-1=-2f- 2(n = 1)③经检验,当n=1 时,2n-3=2 x 1-3=2,「• % = ;n_3(n>2)为所求. 注:数列前n项的和S n和通项a n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a n二S n-S n」时,一定要注意条件门一2,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內是否适合例3当数列{100-2n}前n项之和最大时,求n的值.「a n 王0分析:前n项之和最大转化为a彳岂0.等差数列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表示.即:a ni-a n=d(常数)(n N*)2•通a n = a1 (n -1)d,推广:a n 二a m (n - m)d .项:3•求S n - ( 12n)"务•葺卫d .(关于n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和:4冲项:若a、b、c等差数列,贝卩b为a与c的等差中项:2b=a+c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a n 1 " a n = d(常数)(n N(2)中项法:2a n 1 = a n a n 吃_ 2(3)通项法:a i (n T)d ⑷前n项和法:S^ An Bn 练习:已知数列{ a n}满足:a i=2,a n = a n岀+3求通项a n.例1在等差数列On冲,已知a4 =9,a9八6,& =63,求n-解:设首项为ai ,公差为d ,例2 (1)设{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它的前3项之和为12,前3项之积为48, 求这个数列的首项.分析2: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这三个数为:a-d , a , a+d 拓展:(1)若 n+m=2p ,则 a n +a m =2a p .推广:从等差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中职数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中职数列单元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是:A. \( a_n = a_1 + (n-1)d \)B. \( a_n = a_1 + nd \)C. \( a_n = a_1 + (n-1) \times 2d \)D. \( a_n = a_1 + n \times 2d \)2.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是:A. \( S_n = a_1 \times \frac{1 - r^n}{1 - r} \)B. \( S_n = a_1 \times \frac{1 - r^n}{r - 1} \)C. \( S_n = a_1 \times \frac{1 - r^n}{1 + r} \)D. \( S_n = a_1 \times \frac{1 - r^n}{r + 1} \)3. 已知等差数列的第3项为6,第5项为10,求第1项a1和公差d:A. \( a_1 = 2, d = 2 \)B. \( a_1 = 4, d = 1 \)C. \( a_1 = 2, d = 1 \)D. \( a_1 = 4, d = 2 \)4. 等比数列中,若第3项为8,第5项为32,则该数列的公比r为:A. 2B. 4C. 8D. 165. 一个数列的前5项分别为1, 3, 6, 10, 15,这个数列是:A. 等差数列B. 等比数列C. 既不是等差数列也不是等比数列D. 无法确定答案:1-5 A B A B 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等差数列中,若第4项为-1,第7项为6,则第10项为________。
7. 等比数列中,若首项为2,公比为3,第5项为__________。
8. 已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 2n - 1,求第6项a6的值为________。
9.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为Sn = n(a1 + an)/2,若S5 = 40,a1 = 4,求第5项a5的值为________。
中职数学试卷 数列

中职数学试卷:数列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是数列的特性?()A.有序性B.唯一性C.传递性D.分散性答案:D解析:数列是以有序性、唯一性和传递性为基本特性的。
选项D,分散性,并不是数列的特性。
2、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等差数列的特性?()A.公差相等B.公比相等C.项数相等D.和相等答案:C解析:等差数列是以公差相等,公比相等,项数相等为基本特性的。
选项C,项数相等,并不是等差数列的特性。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等比数列的特性?()A.公比相等B.项数相等C.和相等D.积相等答案:B解析:等比数列是以公比相等,和相等,积相等为基本特性的。
选项B,项数相等,并不是等比数列的特性。
二、填空题4、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2,公差为1,项数为5,则该数列的末项为_________。
答案:9解析:根据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末项为初项加上(项数-1)的公差,所以该数列的末项为2+(5-1)*1=9。
41、已知一个等比数列的首项为2,公比为2,项数为5,则该数列的和为_________。
答案:32解析:根据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该数列的和为首项乘以(1-公比的项数次方)除以(1-公比),所以该数列的和为2*(1-2^5)/1-2=32。
三、解答题6、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1,公差为2,项数为10,求该数列的和。
解:根据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该数列的和为n/2[2a1+(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在此题中,a1=1,d=2,n=10。
代入公式得该数列的和为10/2*(21+92)=100。
中职数学试卷数列一、试卷分析数列是中职数学的重要内容,是高中数学数列部分的进一步深化,是考查学生逻辑推理能力、运算能力、思维能力的重要载体,也是学生后续学习函数、不等式、解析几何等其他数学模块的基础。
中职数学试卷中,数列部分的试题通常会占到总分的20%左右,题型以填空题和选择题为主,主要考察学生对数列基本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和运用。
数列知识点总结中职

数列知识点总结中职一、数列的概念和类型1. 数列的定义数列是一串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数,数列中的每个数称为该数列的项。
数列通常用通项公式来表示,通常形式为a_n,表示第n个项。
数列可以是有限的,也可以是无限的,无限数列又分为等差数列、等比数列和其他特殊类型的无限数列。
2. 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差等于一个常数d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_n=a_1+(n-1)d,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d表示公差。
3. 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数列中相邻两项的比等于一个常数q的数列。
通项公式为a_n=a_1*q^(n-1),其中a_n表示第n项,a_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4. 其他特殊类型数列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数列,如斐波那契数列、幂函数数列、几何数列等。
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性质。
二、数列的性质和运算1. 数列的性质数列具有许多独特的性质,如有界性、单调性、递增和递减性等。
这些性质对于数列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2. 数列的运算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是数列中常见的运算。
在进行数列的运算时,需要考虑数列的特点和性质,以确保运算的正确性。
三、数列的求和公式和运用1. 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公式为S_n=n/2*(a_1+a_n),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a_n表示第n项。
全和公式为S_n=n/2*(2a_1+(n-1)d)。
通过这两个公式可以方便地计算等差数列的部分和和全和。
2. 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等比数列的部分和公式为S_n=a_1*(1-q^n)/(1-q),其中S_n表示前n项和,a_1表示首项,q表示公比。
全和公式为S_n=a_1/(1-q),在计算等比数列的和时,可以通过这两个公式来快速求解。
3. 数列的运用数列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在数学分析、离散数学、代数、微积分等各个领域都有涉及。
通过数列可以对一些复杂的问题进行简化和求解,从而达到快速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职

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中职一、数列的概念及表示方法1. 数列的概念数列是按照一定规律排列的一组数,其中每个数称为这个数列的项。
数列是数学中经常出现的一种基本概念,可以用来描述各种各样的数量的变化规律。
2. 数列的表示方法数列可以通过一般项的表示方式、递推式的表示方式以及图形表示等方式来表示。
(1)一般项的表示方式:通常用a1,a2,a3,...,an,...来表示数列的项,其中a1表示数列的第一个项,an表示数列的第n 项。
(2)递推式的表示方式:可以用一个数列的前几项来表示数列中任意一项,常见的递推关系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等。
(3)图形表示:可以通过图形的方式来表示数列的规律,如图表、曲线等。
二、常见数列1.等差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差都是一个常数d,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差数列。
等差数列的一般项通常表示为an = a1 + (n - 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
2.等比数列如果一个数列中任意相邻两项的比都是一个常数q且q≠0,那么这个数列就是等比数列。
等比数列的一般项通常表示为an = a1 * q^(n-1),其中a1为首项,q为公比。
3.斐波那契数列斐波那契数列是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列,其规律是从第三项开始,每一项都等于前两项之和。
斐波那契数列的一般项表示为an = an-1 + an-2,其中a1 = 1, a2 = 1。
4.等差等比混合数列有时候数列既有等差又有等比的特点,这种数列就是等差等比混合数列。
这种数列的一般项可以表示为an = a + (n-1)d + bn,其中a为首项,d为公差,b为首项,n为项数。
5.递推数列递推数列是一种通过前几项来确定后面项的数列,常见的有数列的递推式,递推数列的一般项可以表示为an = f(an-1, an-2,...,an-k),其中f为递推式。
三、数列的性质1. 数列的有界性数列中如果存在一个数M,使得对于数列的每一项an都成立|an| ≤ M,那么称这个数列有界。
(完整版)中职数学数列复习

复习模块:数列知识点数列:按一定顺序排列的一列数,记作,,,,321 n a a a a 简记{}n a 。
11(1)(2)n n n Sn a S S n -=⎧=⎨-≥⎩按照位置依次叫做第1项(或首项),第2项,第3项,…,第n 项,…,其中1,2,3,…,n ,分别叫做对应的项的项数。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一般用字母d 表示.递推公式:1n n a a d +-= 通项公式:()11.n a a n d =+- 推广公式:d m n a a m n)(-+=;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
等差中项:若c b a ,,成等差数列,则b 称c a 与的等差中项,且2ca b +=;c b a ,,成等差数列是c a b +=2的充要条件.等差数列求和公式: ()12n n n a a S +=; ()112n n n S na d -=+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开始,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比数列.这个常数叫做这个等比数列的公比,一般用字母q 来表示.递推公式:则1a 与q 均不为零,有1n na q a +=,即1n n a a q +=⋅ 通项公式:.11-⋅=n n q a a 推广公式:m n m nq a a -⋅=;q p n m a a a a q p n m ⋅=⋅+=+,则若等比中项:若三个数c b a ,,成等比数列,则称b 为c a 与的等比中项,且为ac b ac b =±=2,注:是成等比数列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等比数列和公式:1111-=≠-n n a q S q q()(). 111-=≠-n n a a qS q q (). )1(1==q na s n 一、选择题1。
若等差数列{n a }的前三项93=S 和且11=a ,则2a 等于( ) A .3 B .4 C .5 D .62。
高职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职高考数列知识点归纳总结一、等差数列等差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都相等的数列。
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n-1)d,其中a1为首项,d为公差,n为项数。
1. 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性质:- 定义:若数列{an}满足an+1 - an = d (常数d),则称其为等差数列。
- 通项公式:an = a1 + (n-1)d。
- 项数公式:n = (an - a1)/d + 1。
- 末项公式:an = a1 + (n-1)d。
- 首项、公差和末项的关系:若已知首项a1、公差d和末项an,则有an = a1 + (n-1)d。
2. 常见问题及解答:- 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答:判断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差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列为等差数列。
- 如何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答: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两项a1和a2,则公差d = a2 - a1,首项a1可通过通项公式an = a1 + (n-1)d求得。
- 如何求等差数列的项数?答:已知等差数列的首项a1、公差d和末项an,则项数n = (an -a1)/d + 1。
二、等比数列等比数列是指一个数列中的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都相等的数列。
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为:an = a1 * r^(n-1),其中a1为首项,r为公比,n为项数。
1. 等比数列的概念及性质:- 定义:若数列{an}满足an+1 / an = r (常数r),则称其为等比数列。
- 通项公式:an = a1 * r^(n-1)。
- 项数公式:n = log(r, (an / a1)) + 1。
2. 常见问题及解答:- 如何判断一个数列是否为等比数列?答:判断数列中任意两个相邻的项之比是否相等,若相等,则该数列为等比数列。
- 如何确定等比数列的首项和公比?答:已知等比数列的前两项a1和a2,则公比r = a2 / a1,首项a1可通过通项公式an = a1 * r^(n-1)求得。
(完整)职高数列知识点及例题(有答案),推荐文档

数列一、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记为:{a n }.即{a n }: a 1, a 2, … , a n .二、通项公式:用项数n 来表示该数列相应项的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1、本质: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 a n =f(n)是a n 关于n 的函数关系. 三、前n 项之和:S n = a 1+a 2+…+a n注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重要方法: ⎩⎨⎧≥-==-)2()1(11n s s n s a n nn例1、已知数列{100-3n},(1)求a 2、a 3;(2)此数列从第几项起开始为负项.例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1) n S =n 2+2n ; (2) n S =n 2-2n -1. 解:(1)①当n≥2时,n a =n S -1-n S =(n 2+2n)-[(n -1)2+2(n -1)]=2n+1; ②当n=1时,1a =1S =12+2×1=3;③经检验,当n=1时,2n+1=2×1+1=3,∴n a =2n+1为所求. (2)①当n≥2时,n a =n S -1-n S =(n 2-2n -1)-[(n -1)2+2(n -1)-1]=2n -3; ②当n=1时,1a =1S =12-2×1-1=-2; ③经检验,当n=1时,2n -3=2×1-3=-1≠-2,∴n a =⎩⎨⎧≥-=-)2(32)1(2n n n 为所求. 注:数列前n 项的和n S 和通项n a 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1n n n a S S -=-时,一定要注意条件2n ≥ ,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1a 是否适合例3 当数列{100-2n}前n 项之和最大时,求n 的值.分析:前n 项之和最大转化为10n n a a +≥⎧⎨≤⎩.等差数列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d 表示.即:)()(1•+∈=-N n d a a n n 常数2.通项:d n a a n )1(1-+=,推广:d m n a a m n )(-+=.3.求和:d n n na a a n S n n 2)1(2)(11-+=+=.(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4.中项:若a 、b 、c 等差数列,则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2b=a+c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1)定义法: )()(1•+∈=-N n d a a n n 常数 (2)中项法:212+++=n n n a a a (3)通项法:d n a a n )1(1-+= (4)前n 项和法:Bn An S n +=2 练习: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2,a n = a 1+n +3,求通项a n .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63,6,994n S a a n 求=-==解:设首项为1a ,公差为d ,则⎩⎨⎧-==⎩⎨⎧+=-+=3188639111d a d a d a 得76:)1(231863==--==∴n n n n n S n或得 例2(1)设{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它的前3项之和为12,前3项之积为48,求这个数列的首项.分析2: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d拓展:(1)若n+m=2p ,则a n +a m =2a p .推广:从等差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列
一、数列的定义: 按一定顺序排列成的一列数叫做数列. 记为:{a n }.即{a n }: a 1, a 2, … , a n .
二、通项公式:用项数n 来表示该数列相应项的公式,叫做数列的通项公式。
1、本质:数列是定义在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上的函数. 2、通项公式: a n =f(n)是a n 关于n 的函数关系. 三、前n 项之和:S n = a 1+a 2+…+a n
注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一个重要方法: ⎩⎨⎧≥-==-)2()1(11
n s s n s a n n
n
例1、已知数列{100-3n},
(1)求a 2、a 3;(2)此数列从第几项起开始为负项.
例2 已知数列{}n a 的前n 项和,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 n S =n 2+2n ; (2) n S =n 2-2n -1. 解:(1)①当n≥2时,n a =n S -1-n S =(n 2+2n)-[(n -1)2+2(n -1)]=2n+1; ②当n=1时,1a =1S =12+2×1=3;
③经检验,当n=1时,2n+1=2×1+1=3,∴n a =2n+1为所求. (2)①当n≥2时,n a =n S -1-n S =(n 2-2n -1)-[(n -1)2+2(n -1)-1]=2n -3; ②当n=1时,1a =1S =12-2×1-1=-2; ③经检验,当n=1时,2n -3=2×1-3=-1≠-2,∴
n a =⎩
⎨⎧≥-=-)2(32)
1(2n n n 为所求. 注:数列前n 项的和n S 和通项n a 是数列中两个重要的量,在运用它们的关系式1n n n a S S -=-时,一定要注意条件2n ≥ ,求通项时一定要验证1a 是否
适合
例3 当数列{100-2n}前n 项之和最大时,求n 的值.
分析:前n 项之和最大转化为1
0n n a a +≥⎧⎨≤⎩.
等差数列
1.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
用字母d 表示.即:)()(1•+∈=-N n d a a n n 常数
2.通项:d n a a n )1(1-+=,推广:d m n a a m n )(-+=.
3.求和:
d n n na a a n S n n 2
)
1(2)(11-+=+=.(关于n 的没有常数项的二次函数). 4.中项:若a 、b 、c 等差数列,则b 为a 与c 的等差中项:2b=a+c 5.等差数列的判定方法
(1)定义法: )()(1•+∈=-N n d a a n n 常数 (2)中项法:212+++=n n n a a a (3)通项法:d n a a n )1(1-+= (4)前n 项和法:Bn An S n +=2 练习:已知数列{ a n }满足:a 1=2,a n = a 1+n +3,求通项a n .
例1 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63,6,994n S a a n 求=-==
解:设首项为1a ,公差为d ,
则⎩⎨⎧-==⎩
⎨⎧+=-+=3188639111d a d a d a 得76:)1(23
1863==--==∴n n n n n S n
或得 例2(1)设{a n }是递增等差数列,它的前3项之和为12,前3项之积为48,求这个数列的首项.
分析2: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可设这三个数为:a -d ,a ,a+d
拓展:(1)若n+m=2p ,则a n +a m =2a p .
推广:从等差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如:
14710,,,,a a a a ⋅⋅⋅(下标成等差数列)
(2)等和性:m n p q a a a a +=+*(,,,,)m n p q N m n p q ∈+=+ (3) ,,,232n n n n n S S S S S --组成公差为d n 2的等差数列. (4)a n =a m +(n -m )d
例1 (1)已知a 3+a 11=20,求a 7.
(2)已知3a +4a +5a +6a +7a =450, 求2a +8a 及前9项和9S .
解 由等差中项公式:3a +7a =25a , 4a +6a =25a
由条件3a +4a +5a +6a +7a =450, 得:55a =450, ∴2a +8a =25a =180.
9S =199
()2
a a +810
等比数列
1.定义与定义式: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比等于同一个常数的
数列称作等比数列.)(1
为不等于零的常数
q q a a n
n =+ 2.通项公式:11-=n n q a a ,推广形式:m n m n q a a -=.
3.前n 项和:⎪⎩⎪⎨⎧≠≠--=--==)10(11)1()1(111q q q q a a q
q a q na S n n
n 且
注:应用前n 项和公式时,一定要区分11≠=q q 与的两种不同情况,必要的时候要分类讨论.
4.等比中项:如果在a 与b 之间插入一个数G ,使a ,G ,b 成等比数列,那么G 叫做a 与b 的等比中项.即ab G =2
(G =.
5.等比数列的判定方法: ①定义法:对于数列{}n a ,若
)0(1
≠=+q q a a n
n ,则数列{}n a 是等比数列.
②等比中项:对于数列{}n a ,若2
12++=n n n a a a ,则数列{
}n a 是等比数列. 例1 等比数列中1a =2, 3a =8,求通项公式;
解:2
42
13±=⇒=⇒=q q q a a n n n n n n a a )2()2)(2(22)2(11-=--=-=-=∴--或
例2 在等比数列{a n }中,S 4=1,S 8=3,则a 17+a 18+a 19+a 20.
解 解方程组可得:q 4
=2,1
11a q =--,
解法2 由n S ,n S 2-n S ,n S 3-n S 2,…成等比数列计算.
在等比数列{}n a 中有如下性质: (1)若n+m=2p ,则a n a m =(a p )2。
推广:从等比数列中抽取等距离的项组成的数列是一个等比数列。
如:
14710,,,,a a a a ⋅⋅⋅(下标成等差数列)
(2)等积性:m n p q a a a a ⋅=⋅(,,,,m n p q m n p q N *
+=+∈).
(3)a n =a m q m n -
例1 在等比数列{}n a 中,1633a a +=,3432a a ⋅=,1n n a a +<, (1)求n a ;(2)若12lg lg lg n n T a a a =+++,求n T .
解(1)62n n a -= (2)2111
()lg 222
n T n n =-+
例2 1237a a a ++=,1238a a a ⋅⋅=,求n a .
解:设{a n }的公比为q ,由题意知
⎪⎩⎪⎨⎧=⋅⋅=++,8,7211
12
111q a q a a q a q a a 解得⎩⎨⎧==2,11q a 或⎪⎩
⎪⎨⎧==.21,41q a ∴1
2n n a -=或31()2n n a -=
数列综合运用
例1 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的第二、三、六项成等比数列,求公比q .
解: 设等差数列的通项a n = a 1+(n -1)d (d≠0).
根据题意得 a 32 = a 2a 6 即(a 1+2d)2 = (a 1+d)(a 1+5d),
解得 d a 211-=. 所以.32
1
221
21123=+-+-
=++==d
d d
d d a d a a a q
例2 有四个数,其中前三个数成等差数列,后三个数成等比数列,且第一个数与第四个数的和是16,第二个数与第三个书的和是12,求这四个数.
解:设这四个数为:2
()
,,,a d a d a a d a +-+,则2
()16212
a d a d a a d ⎧+-+=⎪⎨
⎪+=⎩
解得:48a d =⎧⎨=⎩或9
6a d =⎧⎨=-⎩
,所以所求的四个数为:4,4,12,36-;或15,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