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528隔物灸技术

合集下载

隔物灸操作规范

隔物灸操作规范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程一、简介隔物灸属艾炷灸法中的间接灸法,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 1 cm,炷底直径约0.8 cm,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二、适应症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三、禁忌症1、禁灸部位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

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四、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

间接灸时,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

五、操作步骤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步骤①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面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

②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③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可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人。

一般灸3—7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隔物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操作方法及常见疾病的隔物灸技术隔物灸也叫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炷和穴位皮肤隔开施灸的一种操作技术。

隔物灸可以避免灼伤皮肤,还能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炷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以取得更佳效果。

临床上可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特别是证属虚寒性的各类疾病。

一、灸材与基本操作方法(一)艾炷制备1.艾绒制备:取陈艾叶经过反复晒杵,筛拣干净,除去杂质,令软细如棉,即称为艾绒。

2.艾炷制备:艾绒做成圆锥形状之小团,称为艾炷,艾炷燃烧一枚,称为一壮。

(二)间隔物制备根据病情制作不同的间隔物,如姜片、蒜片、食盐及药饼等,并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三)基本操作方法1.隔姜灸选取整块新鲜生姜,纵切成2~3mm厚度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

常用于呕吐、泻痢、腹痛、肾虚遗精、风寒湿痹、面瘫、麻木酸痛、肢体痿软无力等病症。

2.隔蒜灸取独头大蒜切成2~3m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

施灸时,将一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放置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在旁边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注意艾灸过程中要不断地移动蒜片,以局部出现大片红晕潮湿,患者觉热为度。

常用于阴疽流注、疮色发白,不红不痛,不化脓者。

对疔疮疖毒、乳痈等急性炎症,未溃者也可灸之。

也可用于治疗虫、蛇咬伤和蜂蝎蛰伤或无名肿毒。

3.隔盐灸一般用于神阙穴灸,用食盐填平脐孔,上放底面直径约10mm、高约15mm的圆锥形艾炷,从顶端点燃艾炷,待快燃烧尽时再接续一个艾炷。

灰烬过多时及时清理。

腹腔觉热为度。

常用于霍乱吐泻致肢冷脉伏者,以及寒证腹痛、虚寒性痢疾、中风脱证的四肢厥冷及虚脱休克等,可有救急之效。

4.隔附子饼灸用附子研成细粉,加白及粉或面粉少许,再用水调和捏成薄饼,底面直径约20mm,厚度约2~5mm,待稍干,用针刺小孔若干。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隔物灸也称间接灸、间隔灸,是利用药物等材料将艾柱和穴位皮肤间隔开,借间隔物的药力和艾柱的特性发挥协同作用,达到治疗虚寒性疾病的一种操作方法,属于艾灸技术范畴。

一、适用范围1.隔姜灸:适用于缓解因寒凉所致的呕吐、腹泻、腹痛、肢体麻木酸痛、痿软无力等症状。

2.隔蒜灸:适用于缓解急性化脓性疾病所致肌肤浅表部位的红、肿、热、痛,如:疖、痈等症状。

3.隔盐灸:适用于缓解急性虚寒性腹痛、腰酸、吐泻、小便不利等症状。

4.隔附子饼灸:适用于缓解各种虚寒性疾病所致的腰膝冷痛、指端麻木、下腹疼痛及疮疡久溃不敛等症状。

二、评估1.病室环境及温度。

2.主要症状、既往史及是否妊娠。

3.有无出血病史或出血倾向、哮喘病史或艾绒过敏史。

4.对热、气味的耐受程度。

5.施灸部位皮肤情况。

三、告知1.施灸过程中出现头昏、眼花、恶心、颜面苍白、心慌出汗等不适现象,及时告知护士。

2.施灸后如出现轻微咽喉干燥、大便秘结、失眠等现象,无需特殊处理。

3.个别患者艾灸后局部皮肤可能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遵医嘱处理。

4.灸后注意保暖,饮食宜清淡。

四、物品准备艾炷、治疗盘、间隔物、打火机、镊子、弯盘(广口瓶)、纱布、必要时准备浴巾、屏风。

五、基本操作方法1.核对医嘱,评估患者,排空二便,做好解释。

2.备齐用物,携至床旁。

3.协助患者取合理、舒适体位。

4.遵照医嘱确定施灸部位,充分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护隐私及保暖。

5.在施灸部位放置间隔物点燃艾炷,进行施灸。

6.常用施灸方法:(1)隔姜灸;将直径约2~3cm,厚约0.2~0.3cm的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放在施灸的部位,将艾柱放置在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10壮。

(2)隔蒜灸:用厚度约0.2~0.3cm的蒜片,在其上用针点刺小孔若干,将艾柱放置在蒜片上,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5~7壮。

(3)隔盐灸:用于神阙穴灸,用干燥的食盐填平肚脐,上放艾柱,从顶端点燃艾柱,待燃尽时接续一个艾柱,一般灸3~9壮。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隔物灸技术操作规范一、概述艾炷灸是将纯净的艾绒用手指搓捏成圆锥状,小者如麦粒大;中者如半截枣核大;大者高约1 cm,炷底直径约0.8 cm,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的一种疗法。

此法利用温热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传导,以温经通络、调和气血、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从而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适用于各种虚寒性病症,如胃脘痛、腹痛、泄泻、风寒痹证、阳痿、早泄、疮疡久溃不愈等症。

二、操作方法【用物准备】治疗盘、艾炷、火柴、凡士林、棉签、镊子、弯盘、酌情备浴巾、屏风等。

备姜片、蒜片或附子饼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配合。

2. 协助取合适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操作步骤①隔姜灸将鲜生姜切成直径大约2-3厘米、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然后将姜片置于应灸腧穴部位或患处,再将艾炷放姜片上面点燃施灸。

当艾炷燃尽,再易炷施灸。

灸完规定的壮数,以使皮肤潮红而不起泡为度。

常用于因寒而致的呕吐、腹痛、腹泻以及风寒痹痛等。

②隔蒜灸将鲜大蒜头切成厚约0.2—0.3厘米的薄片,中间用针刺数孔(捣蒜如泥亦可),置于应灸腧穴或患处,然后将艾炷放在蒜片上点燃施灸。

待艾炷燃尽,易炷再灸,直至灸完规定的壮数。

此法多用于治疗瘰疬、肺痨及初起的肿疡等症。

③隔盐灸用纯净的食盐填敷于脐部,或于盐上再置一薄姜片,上置大艾炷施灸,可防止食盐受火爆起而伤人。

一般灸3—7壮。

此法有回阳、救逆、固脱之功,但需连续施灸,不拘壮数,以待脉起、肤温、证候改善。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寒性腹痛、吐泻、痢疾、淋病、中风脱证等。

④隔附子饼灸将附子研成粉末,以黄酒调和,做成直径约3厘米、厚约0.8厘米的附子饼,中间留一小孔或用针刺数孔,将艾炷置于附子饼上,放在应灸腧穴或患处,点燃施灸。

由于附子辛温大热,有温肾补阳的作用,故多用于治疗命门火衰而致的阳痿、早泄、遗精或疮疡久溃不敛等症。

4. 艾炷燃烧时,应认真观察,防止艾灰脱落,以免灼伤皮肤或烧坏衣物等。

10分钟隔物灸法操作要点

10分钟隔物灸法操作要点

10分钟隔物灸法操作要点
简介
隔物灸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将灸炷放置在隔物上进
行灸疗。

本文档将介绍隔物灸法的操作要点,帮助使用者正确、安
全地进行该疗法。

操作要点
1. 准备工作:
- 确保使用的灸炷符合卫生标准,没有过期或受损。

- 准备好隔物,可以使用隔物灸法特制的隔物,也可以使用其
他具有适当隔热性能的物品,如陶瓷片、石板等。

- 选择合适的灸疗时间,一般建议每次灸疗时间不超过10分钟。

2. 操作步骤:
- 将隔物放置在需要进行灸疗的部位上,确保隔物与皮肤贴合
并保持稳定。

- 点燃灸炷,将灸炷的一端插入隔物中,确保灸炷的燃烧部分
不会接触皮肤,以免烫伤。

- 在灸炷燃烧期间,保持身体放松、舒适,并注意观察灸疗部位的反应情况。

- 灸炷燃烧完毕后,用灭火器将其熄灭,确保火源安全。

3. 注意事项:
- 进行隔物灸疗时,应注意选择适合的部位,避免对皮肤敏感或有伤口的部位进行灸疗。

- 在灸疗过程中,如出现过于热痛、灼热感、皮肤烧伤等不适情况,应立即停止灸疗,并就医咨询。

- 隔物灸疗结束后,应保持部位清洁,并进行适当的保养,如涂抹保湿霜等。

结论
隔物灸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中医疗法,但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和适用性。

通过正确的操作要点,我们可以更好地进行隔物灸疗,促进身体健康。

《隔物灸技术》PPT课件

《隔物灸技术》PPT课件

神经系统疾病
妇科疾病
隔物灸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也有广泛应 用,如月经不调、痛经等,通过温经 散寒、活血通络的作用,调节女性内 分泌系统。
隔物灸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面瘫、中 风后遗症等也有一定疗效,能够改善 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与其他治疗方法比较分析
与药物治疗比较
隔物灸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法 ,避免了药物副作用和依赖性, 同时对于一些慢性病和亚健康状
舒适度调整
在艾灸过程中,要关注患者的感受,及时调整艾灸的温度、时间和隔物材料,确 保患者舒适度和治疗效果。同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良好,避免烟雾对患者造 成不适。
03
隔物灸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针对不同病症的治疗效果评估
疼痛类疾病
隔物灸对于各种疼痛类疾病如颈肩腰 腿痛、关节痛等具有显著疗效,通过 刺激穴位、促进气血流通,达到缓解 疼痛的目的。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操作方法
选择适当的隔物材料,放置在需要艾灸的穴位上,点燃艾条 进行艾灸治疗。
注意事项
隔物灸时要掌握好温度,防止烫伤;对于不同病症,需选用 不同的隔物材料和艾灸方法;孕妇、高热、昏迷等患者应禁 用或慎用隔物灸。
患者体位选择与舒适度调整
体位选择
根据艾灸部位和患者舒适度,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仰卧位、俯卧位、侧卧位等。
实践经验分享和互动交流环节
01
02
03
04
分享自己在隔物灸技术实践中 的经验和心得
讨论隔物灸技术在临床应用中 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交流学习隔物灸技术的心得体 会和感悟
探讨如何更好地推广和应用隔 物灸技术
THANKS
感谢观看
国际化推广
将隔物灸技术推向国际市场, 促进中医药文化的全球化传播

隔物灸技术ppt课件

隔物灸技术ppt课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缓解胃痛、腹胀等症状。
通过隔物灸的温热作用,可以扩 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
压和血脂等心血管危险因素。
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发生
隔物灸能够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咳 嗽等常见疾病的发生。
通过隔物灸的调节作用,可以平衡机体的阴阳气血,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
隔物灸还可以促进淋巴循环和排毒功能,加速体内代谢废物的排出,保持身体健康 。
通过隔物灸的温热作用,可以 舒缓紧张的肌肉和筋膜,减轻 肌肉痉挛和疼痛。
隔物灸能够刺激神经末梢,促 进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缓解 疼痛和麻木等神经症状。
调节内分泌,改善生理功能
隔物灸能够刺激穴位,通过经络 传导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生理 功能,如调节月经周期、缓解更
年期症状等。
隔物灸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增加 消化液分泌,从而改善消化功能
隔物灸技术ppt课件
目录
• 隔物灸技术概述 • 隔物灸常用材料 • 隔物灸操作方法与步骤 • 隔物灸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 • 隔物灸安全性评估与风险防范 • 总结与展望
01
隔物灸技术概述
定义与发展历程
定义
隔物灸是一种在人体与艾炷之间 隔上某种物品而进行施灸的一种 方法。
发展历程
隔物灸技术历史悠久,早在古代 医籍中就有记载。随着医学的发 展,隔物灸技术不断完善,逐渐 成为一种独特的针灸疗法。
注意事项
避开血管、疤痕、炎症等部位, 孕妇禁用腹部和腰骶部穴位。
艾灸操作过程演示
点燃艾条
使用打火机点燃艾条一端,吹灭明火,使 艾条缓慢燃烧。
结束施灸
当艾条燃烧完毕或达到预定施灸时间后, 将艾条熄灭并移除隔物材料。轻轻拍打施 灸部位以缓解皮肤紧张感。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
隔物灸技术是一种中医疗法,又称隔物疗法,是指在灸疗过程中,在患者身体和灸条之间放置一层隔物,以保护皮肤免受热灼伤。

隔物可以是草纸、莲叶等具有一定渗透性和隔热性的物质。

隔物灸技术的原理是通过隔热物的存在,减轻灸热对皮肤的刺激,使灸热能更加均匀地传递到身体内部,在提高疗效的同时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隔物灸技术适用于一些对热灸敏感或不适宜接受直接灸疗的人群,例如儿童、孕妇、老年人等。

隔物灸技术可以应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包括风湿性关节炎、肩周炎、腰肌劳损、颈椎病等疾病。

在操作时,先将灸炷点燃,将隔物覆盖在患者的皮肤上,再将灸炷放在隔物上进行灸疗。

隔物要确保与皮肤接触良好,并避免过于厚重,以充分发挥灸疗的效果。

需要注意的是,隔物灸技术的操作需要专业人士指导和监督,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患者在接受隔物灸治疗时应注意保持放松,避免用力交谈或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疗效。

总的来说,隔物灸技术是一种辅助中医疗法,通过隔热物的使用,减轻灸热对皮肤的刺激,提高疗效同时保护皮肤安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