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延安》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第2课《回延安》课件(共29张PPT)

解读探究
6.作者在第五节中除了歌颂延安人民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 又表达了自己内心怎样的愿望?
这一节艺术地概括了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此 节呼应前文,热切期望英雄豪迈的延安人民在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中永远站在最前列,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愿望:继 承革命传统,发扬延安精神,奋勇前进。
探究方法
夸张、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使诗的情
例如:①“双手搂定宝塔山”是夸张的写法,传神地写 出了诗人怀念延安的热切心情。②“母亲延安换新衣” 是把物当作人来写,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③用“长江 大河起浪花”比喻亲人相逢时热烈畅谈的情景。
把握文章主旨
诗人通过对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想和对 延安巨变的描写,歌颂了中国共产领导下的延 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 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 命圣地的无限喜悦和对延安、延安人民及革命 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词语集注
心窝:人体上心脏所在的地方。
陕北方言里,量词的构词方
几回回:方言,一回又一回。 式往往用叠词,表示数量多。
天南海北:形容距离遥远,也指相距遥远的 不同地方。
米酒油馍:黍米酿的酒和油炸的黍米面饼。
整体感知
1.
第一小节:阔别十年重回延安; 第二小节:追忆当年战斗生活; 第三小节:亲人相见话延安; 第四小节:喜看延安今繁华; 第五小节:颂延安光辉历史。
解读探究
4.第四节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描绘延安城秀丽如画的新面貌?
排比、比喻。主要使用整齐的排比句,使延安欣欣向 荣的新姿跃然纸上。此外,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如“蓝 天大明镜”,表达了作者浏览新城的兴奋和喜悦。
解读探究

《回延安》PPT课件

《回延安》PPT课件

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和无比怀念。
不同艺术形式中延安形象呈现
01
美术作品
如石鲁的《转战陕北》、刘文西的《毛主席和牧羊人》等,这些作品通
过生动的画面和人物形象,展现了延安时期的历史风貌和革命精神。
02 03
影视作品
如电影《延安保育院》、电视剧《延安颂》等,这些作品通过影像的方 式,再现了延安时期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形象,让观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延 安。
THANKS
感谢观看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
教师寄语及对下节课预告
教师寄语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深入思考和探索中国革命历史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同时,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延安精神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
下节课预告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回延安》的相关内容,重点探讨延安精神在当今时代的现实意义和如何传承 和弘扬延安精神。请同学们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做好学习准备。
民间艺术形式
除了陕北民歌外,延安地区还有丰富的民间艺术形式,如剪纸、泥塑、布艺等。 这些艺术形式传承了陕北地区的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02
贺敬之与《回延安》创作 背景
贺敬之生平及代表作品介绍
01
02
03
04
贺敬之,当代著名诗人、剧作 家,生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
)。
1940年奔赴延安,在鲁迅艺 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
《赶牲灵》
表现了陕北人民在艰难环境中顽强的生存意志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 貌。
当代诗人描写延安的诗歌选读
贺敬之《回延安》
01
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精神,从中可以
感受到诗人跳动着的脉搏。

贺敬之《回延安》课件

贺敬之《回延安》课件
主题思想
《回延安》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对后来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来诗歌创作的重要主题之一 。
对个人文学修养的提升
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回延安》可以提高个人的语言表 达能力,增强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运用能 力。
VS
审美意识
该作品具有很高的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美价值,阅读它可以 提升个人的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能力。
06
人物形象
诗歌通过对人物的描绘和刻画, 表现了诗人对延安人民的深厚感
情和崇高敬意。
景物形象
诗歌通过对延安自然景色的描绘和 刻画,展现了延安的美丽风光和丰 富的文化内涵。
社会形象
诗歌通过对延安社会的描绘和刻画 ,表现了延安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04
《回延安》的社会影响
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政治影响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3
《回延安》的艺术特色
诗歌形式的分析
01
02
03
结构
这首诗采用自由诗体,句 式多样,适合朗诵,表达 了诗人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
节奏
诗歌的节奏感强烈,通过 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 营造出一种回旋往复、一 唱三叹的效果。
押韵
诗歌的押韵方式独特,既 有传统的押韵方式,也有 现代的自由押韵,使诗歌 更富有音乐性和感染力。
革命精神
该作品所体现的革命精神,如团结、奋斗、奉献等,对现代社会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这些精神在当今社会依 然具有指导作用,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历史认知
通过《回延安》这部作品,现代人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革命历史和延安时期的历史背景。这有助于增强人们对 国家历史的认知,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回延安》优秀课件PPT

《回延安》优秀课件PPT

精读细研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延安称 作母亲,生动形象地抒发了回到延安时 欢喜激动的心情。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杜甫川、柳林 铺、红旗拟人化,表现出作者重回故地 的激动和无限喜悦之情。
精读细研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作者介绍
写作背景
1956年作者参加西北五省(区)青年造林大会,回 到阔别十年的延安,看到延安的巨大变化,无限兴奋 喜悦,因此写了这首诗,抒发了对延安的深切怀念, 对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
当时诗人打算写几篇报告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 青年大会要举行一个联欢晚会,说要诗人出个节目, 于是诗人就采用了最具地方特色的“信天游”的格式 写了这首诗。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 法,代指延安的父老乡亲们; “迎过延河来”表现了延安父老高涨的热情。
精读细研
第二小节
树梢树枝树根根,
亲山亲水有亲人。
运用比兴,以“树”起兴,写出了诗人与延 安亲人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连用三个“亲” 字,写出了诗人对延安的感受。
精读细研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精读细研
第五小节
使人联想到大好的革命形势,写出了延 安在革命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脚印”既是人民领袖的脚印,也是中 国革命的脚印。
“照”字揭示了革命思想的指导作用。 “喊”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延河 滚滚的涛声,气势非凡。
精读细研
“延河”代表着延安的革命精神,表明延安 革命精神将领导人们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继续 前进!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东山的糜子西山的 谷”“米酒油馍木炭火”“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等都是打上延安烙印的景 象,有地域特色和生活气息。

回延安 课件(共25张PPT)

回延安 课件(共25张PPT)

对母亲延安的怀念 和感激
忆延安——追忆当年延安的战斗生活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第三部分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 渲染气氛。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和语言描
“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写面。,表匆现匆出赶老来人,急心于情和激诗动人,见满
2.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使文章生动多彩。
夸张、拟人、比喻、排比等。 3.注重炼字,用词准确恰当 如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 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 亲人重逢时的喜悦。
小结
《回延安》采用了“信天游”形式,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读起来让人 激情澎湃。诗人以赤子之心歌颂了养育一代革命者的延安及延安精神,从 中我们感受到了诗人跳动着的脉搏——对“母亲”延安的那份永不泯灭的 真情。全诗除了真切的情感构成了诗的辐射源外,还有诗人对陕北风土人 情的意象组合描写,更增添了作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美感。
文章主旨
这首诗通过诗人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和对延安巨变的描 写,歌颂了延安人民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巨大贡 献和辉煌成就,抒发了诗人重游革命圣地的无限喜悦之情和对延 安、延安人民及革命事业的无比热爱之情。
连成一体的,引出下句, 枝”“树根根”的一体关系,
说“我”与延安亲人是 写出自己和延安山水、延安
一家人。
人民密不可分的关系。以
“羊羔羔”吃“妈”的奶长
2.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大,写出延安人民对自己的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
—先说羊羔吃奶之事,
以引起“我”吃延安的
小米、长大成人之事。

《回延安》ppt课件

《回延安》ppt课件

作者简介
1924年生,山东枣庄人。
当代 诗人 、 剧作家 。
1940年,16岁的贺敬之来到延安,接 受延安革命精神的熏陶,成长为革命 诗人。
1945年和丁毅合作创造了我国第一部 新歌剧《白毛女》,获1951年斯大林文学 奖,这是我国新歌剧发展的里程碑。
信天游
信天游是一种随心所欲、任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因其形式简便,旋律优 美,劳动人民在山野间可自由地即兴编唱,歌唱顺天而游,飞传四方,又叫 “ 顺天游 ”,山歌的一种。
播放歌曲
5
“信天游”的特点
章法上:上下两句构成一节,节数不定。 韵律上:节内押韵。 语言上:常用叠词,方言口语,七言为基本句式,可长可
短,灵活自由。
艺术上:多用比兴手法。往往是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
本意。
比兴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就是比喻,是对人 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1、读完此诗,你觉得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热烈、深沉、豪迈、明快
2、诗歌的标题是《回延安》,延安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的?
延资料安助是读:诗19人40年心至中194的6年第,贺二敬故之一乡直,在延诗安人学习将、延工 安 视作到,阔为与别母当十地年亲军的,民延结安对下,延了参深加安厚西及的北情五当谊省地。(区1军9)56民青年年,有造诗着林人大贺深会敬厚。之大回的 情会期谊间。,诗人受到革命老区人民的热烈欢迎,目睹延安城的
诗人对延安的生活太熟悉,对信天游的调子太热 爱,受到的影响太深厚,不求深而自深,不雕琢而佳 句自来碰手。
——臧克家谈《回延安》
4、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 细节和场景。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①具有陕北地方特色的事物:米酒、油馍、木炭、窑、白 窗纸、红窗花...... ②大量运用叠字,表现出陕北口语的特色:树根根、羊 羔羔、几回回、白生生...... ③“莫要”“登时”等陕北口语。

2024版回延安PPT课件

2024版回延安PPT课件

回延安PPT课件•延安历史与文化背景•回延安旅游资源概述•重点景区介绍与游览攻略•回延安旅游线路规划与推荐目录•回延安旅游服务体系建设与完善•回延安旅游市场开发与营销策略制定01延安历史与文化背景延安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延安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

革命历史沿革及地位革命历史沿革革命地位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民俗文化传承与发展02回延安旅游资源概述红色教育资源丰富度革命历史遗址众多延安拥有众多革命历史遗址,如枣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等,这些遗址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艰苦奋斗历程。

红色教育资源集中延安的红色教育资源相对集中,便于游客在短时间内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和精神。

红色旅游线路成熟延安已开发出多条成熟的红色旅游线路,游客可以沿着这些线路参观革命遗址、纪念馆等,感受革命历史的厚重。

黄土高原风貌独特河流峡谷景观壮美森林草原景观宜人030201自然景观优美度人文景观独特度古迹遗址众多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延安拥有众多历史古迹和遗址,如秦直道、长城等,这些古迹遗址见证了延安地区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美食特色鲜明03重点景区介绍与游览攻略参观重点重点参观毛泽东同志旧居、周恩来同志旧居、刘少奇同志旧居等,了解革命领袖在延安时期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景区概述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的重要办公和居住场所,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游览建议提前了解历史背景,穿着舒适,注意防晒,遵守景区规定。

枣园革命旧址参观指南杨家岭革命旧址游览攻略景区概述参观重点游览建议凤凰山革命旧址特色亮点景区概述01特色亮点02游览建议0304回延安旅游线路规划与推荐一日游线路设计建议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了解延安革命历史;品尝延安特色美食,如洋芋擦擦、钱钱饭等;游览枣园革命旧址,感受老一辈革命家的生活工作环境;观看大型实景演出《延安保育院》,体验革命历史文化的震撼。

《回延安》ppt课件

《回延安》ppt课件
贺敬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分钟) 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信天游”
的特点; 2.概括诗歌各部分的内容,掌握全
诗的抒情线索。
作者简介(2分钟) 现代著名革命诗人、剧作家。 1924年生,山东峄县(今山东枣庄台儿
庄人)人。15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6
岁到延安,进入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
学习。1945年,他和丁毅执笔集体创
2.“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运用了语言描写,表现出延安父 老在保卫延安中经历过艰苦的斗争, 诗人发自内心地赞颂他们为革命立下 了功劳。
自学检测二(4分钟)
叙事线索
感情线索
①回延安:写重返延安时的激动情景。
激动
②忆延安:回忆当年延安革命生活。
感激
③话延安:写亲人欢聚畅谈的热烈场面。 真挚
④看延安:写延安城的新面貌。
喜悦
⑤颂延安:歌颂延安光辉历史和展望未来。 热爱
再回延安
当堂训练(7分钟)
• 《回延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 彩,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色的 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 试找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了解“信天游”(2分钟)
“信天游”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 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长度由一段至几十 段不等。句中多用叠字句。修辞上多用比 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一曲调反复演 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自学录音,学习朗读节奏和情感,注意
小结(1分钟)
• 全诗以“回延安”的过程为线索, 写诗人阔别十年重回母亲延安的怀抱, 歌颂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延安人民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和取得的辉煌成就,抒发了 诗人重回延安和与亲人相见的喜悦, 以及对母亲延安、延安人民、革命事 业的热爱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年代里,延安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那
就是一直影响着中国几代人的三种精神:实事求
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贺敬之
贺敬之,诗人,剧作家, 山东峄县人,1940年到延 安,进入鲁迅艺术文学系学 习,1945年与丁毅合作创 造了富有我国民族特色的新 歌剧《白毛女》,1946年 离开延安,去华北根据地工 作,解放后长期从事文艺创 作和文艺领导工作,有诗集 《并没有冬天》、《朝阳花 开》、《放歌集》等。
感情,通过回延安、忆延安、话延安、看
延安、颂延安五部分内容来倾吐自己的激 情。抒情方式上既有直接倾吐,又有间接 抒情.或用动词,或描写,便感情抒发既 酣畅淋漓,又生动形象,具有很强的感染
力。
作品中思想感情一步步升华:
诗人踏上延安的土地、见到延安的亲 人,诗人产生的是激动、喜悦的感情; 诗人回忆延安对自己的养育,描写和 延安亲人欢聚畅谈的情景及看到延安的新面 貌之后,热爱延安、热爱革命、感恩人民的 感情达到了高潮; 当诗人又要离别延安时,从结尾两句诗 可以领会到,诗人难舍难分的惜别之情上升 到了巅峰。
回 延 安
贺 敬 之
(关于延安)由于国民党的疯狂围剿,中国 共产党被迫开始长征,而延安就是中央红军万里
长征的最终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
一直是中共中央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
总后方。13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
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
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在革命的
思考: 1.这首诗和自己以前所读的新 诗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之处?(从体 裁角度) 2.这首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怎样读这首诗? 4.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 感情?
体裁:信天游
是陕北民歌的一种形式(随心所欲任 意发挥的民歌形式,又称“顺天游”), 它的曲调纯朴、高亢、悠长,节奏自由。 歌词通常为两句一段,一般一小段表达一 个意思,上句旨在比兴,下句道出本意, 长度由一段至几十段不等。每句字数不定, 但基本上以七字句为主。句中多用叠字句。 修辞上多用比兴、夸张等手法。歌手用同 一曲调反复演唱,有时旋律上稍加变化。
枣园毛泽东旧居
安门!
赤卫军,青年团,红领巾, 走着咱英雄几辈辈人...... 歌颂延安儿 女曾经的贡 献 社会主义路上大踏步走, 光荣的延河还要在前头! 表达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决 心。歌颂实事求是,自力更 生,艰苦奋法,再次 抒发了对延安母亲的眷 念之情
滔滔不绝、唾沫 横飞的热烈
娃 白 娃 生 们 生 争 的 抢 窗 来 纸 把 红 手 窗 拉 花 (渲染)
第三节 话延安:欢聚话今首
描写亲人欢聚一堂, 亲切叙旧的热烈场面。
真挚、亲切
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 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 头顶着蓝天大明镜, 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一条条街道宽又平, 一座座楼房披彩虹; 一盏盏电灯亮又明, 一排排绿树迎春风…… 对照过去我认不出了你, 母亲延安换新衣。
第五节 颂延安:圣地大贡献
回顾延安的光荣历史, 展望延安的锦绣前程,表 达作者的惜别之意。
激越、昂扬
怎样读?
第一步:体会诗歌的感情,把握全诗 的感情基调。(热烈、欢快、亲切、 昂扬……)。 第二步:试划分诗的节奏和重音。
第三步:听范读。(注意节奏及重音)
作品中的思想感情
诗人自始至终把握住了对母亲延安的
写作背景:
“1956年,我跟随当时团中央的一位 领导回延安,参加西北五省青年工人造林 大会。这时我已经离开延安11年了,回去 以后感觉很不一样。我本打算写几篇报告 文学和一点新闻报道,青年大会要举行一 个联欢晚会,说要我出个节目,我说我用 信天游的方式写几句诗,抒发一下感情。 夜里我就一边唱,一边写,写了一 夜,……当时我是在窑洞里面走着唱着, 还流着眼泪。 ”
二十里铺送过柳林铺迎, 分别十年又回家中。 树梢树枝树根根, 比兴手法
亲山亲水有亲人。 羊羔羔吃奶眼望着妈,
小米饭养活我长大。
养育之恩
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起也(因而“比兴”也 称“起兴”);取譬引类,起发己 心。
兴——先从别的事物引起所咏之物,以 为寄托。委婉含蓄,寓意深远,文已尽 而意有余。
东山的糜子西山的谷,
肩膀上的红旗手中的书。 手把手儿教会了我, 母亲打发我们过黄河。 革命的道路千万里,
火热的战斗和学习 的生活
党的培育之恩
天南海北想着你……
对母亲延安的 怀念和感激
第二节 忆延安:圣地养育我
回忆十年前在延安 的生活,诉说诗人和延 安的血肉关系,表达母 子深情。
深厚,凝重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风, 脑畔上还响着脚步声。 老爷爷进门气喘得紧: “我梦见鸡毛信来 ——可真见亲人……” 亲人见了亲人面, 欢喜的眼泪眶眶里转。 “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 白头发添了几根根。” 亲人欢聚的热烈 场面
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 红旗飘飘把手招。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们迎过延河来。
拟人
欢迎场面 的热烈
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 一头扑在亲人怀……
白羊肚手巾红腰带, 亲人迎过延河来
第一节 回延安:激动满情怀
写诗人离别延安十年 后,再踏上延安土地时的 兴奋、激动以及见到亲人 的喜悦之情。
激动、跳跃
一开头,兴奋快乐的情感就像强有 力的大手把人牢牢抓住!接下去,那些具 体而带有强烈特征性的句子,把眼前的景 色和人物带到我们的跟前、心上来!真象 一个久客他乡的游子一旦回到了故乡。延 安啊,这革命的摇篮,这伟大的“母亲”, 诗人带着多少情意倒入了你的怀抱! ——臧克家
夸张
比喻
排比、拟人
拟人、比喻
延安旧貌换新颜
第四节 看延安:旧貌换新貌
写今天在延安城看到 的崭新面貌,表现对延 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热情、明快
杨家岭的红旗啊 高高的飘 革命万里起高潮
杨家岭革命旧址
——从延安向 全国扩展的大 好的革命形势
枣园的灯光照人 心,延河滚滚喊 “前进”!
——回顾延安历 宝塔山下留脚印, 史,延安人民前 赴后继,似滚滚 毛主席登上了天 延河水不断向前

• (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比喻、夸 张、拟人、对偶、借代、比兴等), 使诗歌内容丰富,语言生动,具有感 染力。
• (三)叙事抒情完全按照回延安的过 程和感情的发展顺序进行,条理清晰
;同时也采用现实叙述与穿插回忆相
结合的方法,丰富了作品的内容含量 、情感含量。
思想情感总结

这是一首感情充沛的抒 情诗,表达了诗人对延安无 限的热爱,对延安人民无比 深厚的感情。
《回延安》艺术特色
• (一)鲜明的地方色彩

1.采用陕北信天游的形式,大量运用 比兴,给读者以很大的想象空间,使感情 表达有更充沛的力量。
2.运用叠字、口语、方言等,使诗的 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一,诗风淳朴自 然,有利于抒发强烈的情感。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地跳, 无法控制 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 内心的激动 手抓黄土我不放, “抓”“贴”“搂” 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等动词,写出了诗
人对母亲延安的眷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念
双手搂定宝塔山。
千声万声呼唤你, ——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夙愿已偿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双手搂定宝塔山
——宝塔山是革命圣地 延安的重要标志和象征。登山 凭眺,可纵观圣地全貌。 “只有登上宝塔山,才算真正 到了延安”。
选择有陕北地方特 色的事物,渲染气氛
米酒油馍木炭火, 团团围定炕上坐。
满窑里围得不透 风,脑畔上还响 着脚步声。
欢聚一堂,共叙新 团支书又领进社主任, 旧岁月 当年的放羊娃如今长成人。
白生生的窗纸红窗花, 娃娃们争抢来把手拉。 一口口的米酒千万句话 长江大河起浪花。 十年来革命大发展, 说不尽这三千六百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