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桥耦合振动开题报告展示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

10
水平不平顺/mm
5 0 -5 -10 -15 距离/m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回上目录
车辆蛇行运动
ls
左轮滚动半径:
Amax y
a
2b
r1 r0 y
右轮滚动半径:
Y
ls
(a)
r2 r0 y
2b
Amax
a
Y (b)
下一页
车辆蛇行运动
回 2页
a)动力放大作用(强度、疲劳检算、稳定等)
b)铁路,桥梁,u=a/(b+L)
式中L-计算跨径或相应内力影响线荷载长度 a,b-因桥梁种类不同而不同的常数
回上目录
a)平稳性表示车辆的振动性能 平稳性与振动有关,反映旅客舒适度与货 物损坏程度 b)平稳性的主要指标 1、车体振动加速度幅值 2、舒适度指标(a, f ) c)舒适度的指标 斯佩林指标 、 Janeway指标、ISO2631评定 法等。
回上目录
a)桥梁设计刚度与车辆运营平稳性和桥梁冲系 数有很大关系 ,但确定控制刚度设计标准主要 由平稳性控制 。
我国公路、铁路桥梁设计竖向挠度允许值
结构类型 混凝土梁 混 凝 土 梁 混 凝 土 钢桁架桥 道路类型 桥 (跨中) 桥(悬臂端) 桁架桥 公路 铁路 L/600 L/800 L/300 L/800 L/800 L/800 钢板梁桥 L/600 L/700 悬索桥 L/400
d)试验
试验与理论(原型试验和现场实测)
用试验结果验证理 论模型的正确性,用验证过的、正确的理论模型进行仿真分 析,研究各种参数对振动影响,分析各种运营条件下列车、 桥梁的安全性。
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开题报告

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钢桥结构的设计和振动控制一直是结构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近年来,大跨度异形钢拱桥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结构形式独特、视觉效果良好、抗风抗震性能好等优点,但该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存在车桥耦合振动问题,为保证大跨度异型钢桥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必须对其车桥耦合振动特性进行深入研究。
二、研究内容和意义本文立足于车桥耦合振动特性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大跨度异形钢拱桥的结构特点和设计参数,分析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车桥耦合振动问题。
2.建立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振动模型,探究车桥振动的形式和影响因素。
3.运用现有的振动控制方法,比如主动、半主动和被动控制等,对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进行振动控制。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全面研究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特性,提出相应的振动控制方案,为保证大跨度异形钢桥的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数值仿真两个方面。
具体技术路线为:1.收集大量关于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的文献资料。
2.建立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振动数学模型,采用数值计算方法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特性。
3.借助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跨度异形钢拱桥逐步建模,进行建立桥梁的振动响应方程,分析并求解模型的动力学特性。
4.运用MATLAB等数值计算软件,比对实验数据和仿真数据,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四、研究计划第一年:1.收集大量关于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的文献资料,分析其问题和特点。
2.建立车桥耦合振动理论模型,分析其振动特性。
第二年:1.借助ANSYS等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进行仿真,并验证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2.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探究大跨度异形钢拱桥的振动特点,并提出振动控制方案。
第三年:1.运用现有的振动控制方法,对大跨度异形钢拱桥车桥耦合振动进行控制。
2.对振动控制效果进行实验验证,提出优化的振动控制方案。
基于Matlab的车桥耦合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的开题报告

基于Matlab的车桥耦合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车辆在行驶过程中,车轮与地面之间存在接触,因此车辆动力学研究中车辆的轮胎对地面的接触力是非常重要的。
而车辆的轮胎与地面之间的接触力是通过车桥传递的,因此车桥动力学研究对于理解车辆的动力学特性也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研究车桥耦合动力学特性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应用价值。
目前研究车桥动力学特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有限元方法进行建模和仿真,另一种是利用试验方法进行研究。
但是,有限元方法对于车桥耦合动力学问题的解决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因为它只能考虑当前研究条件下系统的特定状态,无法考虑系统的实时变化情况。
而试验方法虽然可以考虑系统实时变化情况,但其成本较高,且难以进行精确的参数分析。
因此,利用Matlab进行车桥耦合时变系统动力响应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
Matlab具有强大的处理数据和进行数值计算的能力,可以有效地解决车桥耦合动力学特性的研究问题。
同时Matlab也可以进行参数优化和仿真等工作,可以为系统的设计和优化提供有效的方法。
二、研究目的和内容本课题旨在研究利用Matlab对车桥耦合时变系统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的方法和技术,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利用数学方法建立车桥耦合时变系统的动力学模型,分析车桥耦合特性以及其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
(2)分析系统动力响应:利用Matlab对车桥耦合时变系统进行动力响应分析,研究车桥耦合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3)进行参数优化和仿真:通过调整系统参数和进行仿真分析,优化系统的动力响应,并提高车辆运行的性能和安全性。
三、研究方法本课题主要采用数学建模和Matlab仿真分析的方法。
具体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立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对车桥耦合时变系统进行分析,建立车桥耦合动力学模型,确定模型的基本参数。
(2)分析系统动力响应:利用Matlab进行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研究车桥耦合对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提出相应的优化方案。
厦漳跨海大桥的颤振和抖振响应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厦漳跨海大桥的颤振和抖振响应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厦漳跨海大桥是福建省首座悬索式跨海大桥,全长95.5公里,是“世纪工程”之一。
由于存在地质条件、建筑高度等因素,大桥结构会受到风、波等力的作用,从而导致颤振和抖振现象。
颤振和抖振是桥梁工程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基本问题。
此外,随着大桥的跨越距离和使用寿命的提高,对颤振和抖振问题的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这不仅能提高桥梁的使用寿命,还能确保行车安全。
因此,对厦漳跨海大桥的颤振和抖振响应进行实验研究,对完善大桥的设计,提高大桥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二、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实验研究厦漳跨海大桥的颤振和抖振响应,进一步了解大桥的动态响应特性,掌握桥梁结构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提高桥梁使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具体内容如下:1. 建立厦漳跨海大桥结构的数学模型和实验模型。
2. 对实验模型进行试验和监测,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评估大桥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稳定性。
4. 提出设计优化方案,加强桥梁结构的抗震性、抗风性和稳定性。
三、研究方法1. 建立厦漳跨海大桥结构的数学模型,进行数值模拟。
采用ANSYS 等软件对大桥主体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得出结构在风、波等作用下的动态响应特性,进一步计算得出桥梁的颤振和抖振频率。
2. 建立实验模型,进行实验研究。
把大桥的结构缩小到实验模型尺寸,采用模型试验的方法研究大桥的响应特性和模型的力学特性。
3. 对实验模型进行各种载荷的试验和数据采集。
例如,风、波、地震等多种自然载荷以及车辆荷载等人工载荷,进行实验监测,记录数据。
4. 分析实验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四、预期成果通过本次实验研究,预计达到以下成果:1. 建立较为完善的厦漳跨海大桥结构的数学模型。
2. 建立实验模型,进行各种载荷的试验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各种载荷下大桥的动态响应特性和结构稳定性等评估结论。
公路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开题报告

公路桥梁的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与意义公路桥梁是高速公路运输的重要设施,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设计者需要考虑桥梁结构在高频振动下的稳定性和牢固性。
在桥梁通行过程中,因车辆的运动产生的振动会反作用到桥梁上,导致桥梁产生弯曲和变形,从而影响安全和舒适性。
车桥是指车辆和桥梁之间的接口,车桥耦合振动是指车辆在桥梁上行驶时由于弹性变形产生的振动传递到桥梁上,同时桥梁对车辆产生的力也会产生振动。
这种耦合振动会显著影响桥梁的稳定性,也会影响车辆的操控能力和乘坐舒适性。
因此,在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中,需要考虑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以提高桥梁和车辆的性能和安全性。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从公路桥梁和车辆两个角度入手,研究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公路桥梁的振动特性分析。
首先,对不同类型的桥梁进行振动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桥梁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和模态形态等参数,了解桥梁的振动特性。
2.车辆振动特性分析。
通过车辆加速度测试和数值模拟,分析车辆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和振型等参数,了解车辆振动特性。
3.车桥耦合振动模拟和试验。
通过建立车桥耦合振动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动态响应和传递规律,探究不同因素对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
4.车桥耦合振动控制方法研究。
通过对车桥耦合振动的控制方法进行分析和对比,提出针对不同情况的控制策略和措施,以减轻车桥耦合振动对行车安全和乘坐舒适性的影响。
本文将采用有限元方法和试验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为公路桥梁的设计和施工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预期成果本研究将深入探究公路桥梁和车辆之间的耦合振动机理,分析车桥耦合振动的影响因素和控制方法,提出可行的车桥耦合振动控制策略和措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预期成果包括:1.公路桥梁的振动特性研究报告,包括桥梁自然频率、阻尼比和模态形态等参数的测试和分析结果。
车辆耦合振动

车辆耦合振动课程报告2016年3月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大跨度桥梁越来越多,由于柔度很大,所以在风和上面的车辆作用下,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和振动会对上面的行人以及桥梁产生较大的危险。
因而对风 - 车 - 桥耦合振动的研究也越来越重要。
在此简要介绍国内和国外风 - 车 - 桥耦合振动发展的概况1 国内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概况我国学者以结构动力学为基础,分析了连续梁桥结构在汽车荷载作用下的动态性能,并运用计算机模拟、讨论了不同车速、车型情况下的桥梁动态响应变化,以此分析出影响结构动态性能的主要因素。
为简化分析的过程,在他们的研究中将桥梁简化为线性系统,略去了桥面和横梁的约束,在计算中采用设计中常用的截面换算法,将钢筋换算成混凝土,同时将截面折算成等面积的矩形,且仅考虑梁的弯曲振动,而不计梁的转动惯量和剪切变形的效应[4]。
2005 年,王解军等采用 2 轴车辆分析模型与梁单元,建立了适应于大跨桥梁车辆振动计算的车桥耦合单元模型,基于功率谱密度函数生成随机路面粗糙度,分析阻尼对行车荷载作用下桥梁振动性能的影响。
北方交通大学等研究了考虑车 - 桥 - 基础相互作用系统的结构动力可靠性问题桥梁结构在多种随机荷载作用下车桥系统动力可靠性问题、脉动风与列车荷载同时作用下桥梁的动力响应问题,分析了地震荷载对桥上列车运行平稳性的影响得到了许多有价值的结论。
2 国外风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概况20 世纪 60;70 年代西欧和日本开始修建高速铁路对桥梁动力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电子计算机的出以及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桥振动研究具备了强有力的分析手段这极大地促进了车桥耦合振动研究的向前发展。
美国伊利诺理工学院的 K.H.Chu 等人最早采用复杂的车辆模型来分析铁路车桥系统的振动响应问题即将机车车辆简化为由车体、前后转向架、各轮对等部件组成各部件看成刚体在空间具有 6 个自由度之间通过弹簧与阻尼联系起来[7]。
以轨道横向与竖向不平顺为激励源将整个车桥系统划分成车辆与桥梁两个子系统分别建立车辆与桥梁的运动方程以轮轨相互作用将这两个运动方程联系起来 K.H.Chu 等人所建立的多刚体多自由度车辆分析模型得到了后来各国研究人员的广泛采纳对现代车桥振动研究理论产生了深远影响。
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

胎不离桥面 ,则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为
m¨z + m1 ¨z1 + c1 [ y ( vt , t) + z1 - w ] + k1 [ y ( vt , t) + z1 - w ] = 0 ,
(1)
车辆为刚体的车桥耦合模型振动分析

其中 : A=2 M( v 0 + a t ) B= M( V o + a t )
图 1耦合 系统的力 学模型
F . 1 y ”+研I +西 =M ( g— j 一a y ) )L 1 J
论如下 : 车辆加速 度对桥梁 动力响应影 响明显 , A = ( ) ; x )B = ( ( ) 2数值计算 加速度 越大 , 桥梁跨 中挠度 、 跨 中弯矩 、 剪 力 方程 ( 4 ) 为二阶参数激 励时变 微分方程 都增大 。
2 Q 1
Q : Q ( )
高 新 技 术
Ch i n a Ne w T e c hn o l o g i e s a nd Pr o d u c t s
车辆 为 刚体 的车桥耦 合模 型振动分析
吴 伟 王鹏伟 章长玖 3
( 1 . 郑 州新开元路桥 工程 咨询有 限公 司, 河南 郑 州 4 5 0 0 1 6 ; 2 . 河南华智工程咨询有 限公 司, 河南 郑州 4 5 0 0 4 6 ; 3 . 河南省城 市规 划设计研 究总院有 岛l
2 M a . 4 ≈ 十 如
m b + 2 Ma A H+ 占 B j 3 f
当车辆加速度和速度一定 的时候 , 桥梁越长 , 桥梁跨 中挠度越大 , 桥 梁跨 中挠度 响应变 化 越剧烈 。 3结语 本文利 用 A n s y s 程序分析 了车辆速 度 、 加速度 、 桥 梁长度 对桥梁 动力响应 的影 响 , 得 出 了桥梁在不同影响因素下的振动规律。结
关 键词 : 耦合 振 动 ; 简支 梁 ; 动 力响应 ; 挠度 中图分 类号 : U 4 4 文 献标识 码 : A 1理论分析 ” ( x ) ] 分别 是 ( x ) 】 关于 x的一 阶和二 阶导 依据 。 把桥梁看作 简支梁 , 长度为 L 车 的质量 数矩 阵。 这里取 N : 3 ( 即只考虑 3 阶模态即满 取a = l 0 m / s 2 , v o = 1 0 m / s , 改变桥 的长 度 , 得 为 M,加速度为 a ,桥梁的单位长度质量 为 足近似要求 ) 代入得到矩阵具体形式如下 : 出了桥 梁长度对跨 中挠度 的影 响曲线 图( 由 { 也 ( 对 ) + : ) 虫 ( 曲 I 于篇幅 , 这里略去了图示 ) , 从 图中可以看 出, r f l , 阻尼为 c , 抗弯 刚度为 E I , 材料均质 , 各 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考虑平面效应的车桥系统 耦合振动
目录
一、课题来源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存在问题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六、计划安排 七、参考文献
工程力学系
一、课题来源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难解的课题。 车桥系统耦合振动是一个古老而又复杂难解的课题。关于车 致桥梁的振动问题可以追溯到1929年Jeffcott关于动荷载作用下 年 致桥梁的振动问题可以追溯到 关于动荷载作用下 梁的振动的研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桥梁与车辆一起振动, 梁的振动的研究。在车辆荷载作用下, 桥梁与车辆一起振动 在 结构中产生的动应力通常要比同样量值的静荷载作用下引起的 应力要大, 有时甚至会超过设计时所考虑到的放大系数, 应力要大 有时甚至会超过设计时所考虑到的放大系数,或者振 幅较大, 影响行车的舒适性。 幅较大 影响行车的舒适性。随着现代施工手段和设备的发展使 得桥梁结构愈来愈轻长以及车载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 得桥梁结构愈来愈轻长以及车载的增加和车速的提高,使得桥 梁在车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梁在车载作用下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
工程力学系
四、研究存在问题
车辆模型的进一步完善 近年来各国学者在建立合理的车桥相互作用的模 型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但是,大多研究仅限于二维平面内的分析,而对 于车辆动载产生的空间效应却很少涉及。在目前车 辆分析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抽象和细化车辆动力 学各元件对象模型,特别是考虑悬挂非线性问题, 在车辆分析模型的复杂度上应会有所增进。
工程力学系
三、研究现状
20 世纪 年代、70 年代,电子计算机的出现以 世纪60 年代、 年代, 及有限元技术的发展, 及有限元技术的发展,使得车桥振动研究从车桥系 统的力学模型、 统的力学模型、激励源的模拟到研究方法和数值计 算手段等都有了质的飞跃。 算手段等都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可以建立比较真实 的车辆和桥梁计算模型, 的车辆和桥梁计算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法计算车桥 系统的耦合振动效应。 系统的耦合振动效应。
工程力学系
研究存在问题
桥梁的振动控制研究 汽车车辆通过桥梁时将产生较大的振动,宜采用结 构控制技术来减少桥梁的振动。在对桥梁振动进行 控制的同时,桥面上运行的车辆的振动同时也得到 了相应抑制。这样,不仅减小了车辆振动的磨损, 也提高了车辆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因此,以结构控 制技术有效降低车辆经过时桥梁的动态响应,也将 成为今后车桥振动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 ∞
式中,
s1, m , n =
m m 2π 2 p+ 2 D l
s2,m,n =
m m2π 2 p− 2 D l
工程力学系
研究内容及方法
桥梁的位移函数的确定是本文的第一个难点,先由边 界条件确定薄板自由振动时的振型函数,进而利用振型 函数的正交性对桥梁振动方程进行解耦。最后将桥梁的 位移函数代入车辆的动力方程中,可以得到一组微分方 程组,形如:
杨建荣在其博士论文中利用ANSYS建立桥梁的有限元模 型来获得桥梁的模态,在此基础上由模态综合法编程分 析了车桥系统的振动特性。(桥梁模型) 王同洛在其博士论文中建立了19个自由度的两系弹簧的 竖向和横向振动的车辆分析模型。(车辆模型)
工程力学系
研究现状
Green和Cebon提出了在频域内求解分离的车桥系统方程的新方法, 他们利用模态脉冲响应函数与模态激扰力, 采用模态迭加法并结合 FFT和IFFT技术来求解桥梁的动力响应;(求解方法) Yeong-Bin Yang采用动态凝聚法求解车桥系统的动力响应问题, 由于 将所有与车体有关的自由度在单元级进行凝聚, 使得计算效率大为提 高;(求解方法) Bogaert采用简化的车辆模型, 研究高速列车通过肋式拱桥的竖向振 动冲击效应, 并给出了冲击系数的简化表达式。 (冲击系数研究)
工程力学系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研究思路及内容: 研究思路及内容:
考虑平面效应建立简支板桥梁模型,通过边界条件 假设薄板的振型函数,相应地建立车辆空间模型。利 用达朗贝尔原理建立车辆动力方程,又由于桥梁振动 方程是耦合方程,通过振型的正交性解耦,联立两者 得到各阶振型下的振动情况。 根据系统的耦合振动方程,编写MATLAB程序,通 过具体算例进行数值分析,考查车速、车重、桥面不平 度以及阻尼对桥梁最大挠度的影响,以及与文献中简支 梁模型的比较来说明简支梁模型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工程力学系
研究现状
小结: 小结 80年代至今, 大量学者以有限元法为计算手段,对车桥动力 响应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勃哈特、怀里牙奇、格林、查 特吉、朱光汉、王同洛等学者对车桥体系动力响应问题进行 了一系列的研究, 分别就大跨度斜拉桥、析梁桥、预应力混凝 土桥等的车桥动力响应进行了研究, 同时探讨了公路和铁路的 车桥动力响应, 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 他们的一些研究思 路、研究方法和振动微分方程的求解技术都值得我们借鉴。
AX′ + BX′ +CX = F
得到微分方程组后进行无量纲化,为后面的编程及 进行算例分析做准备。
工程力学系
七、参考文献
李小珍,张黎明,张洁 公路桥梁与车辆耦合振动研究现状与发展趋 势[J]工程力学,2008:25(3):230-240 樊小虎,吴红林 车桥耦合振动研究方法综述[J]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9:9(14):4090-4099 陈炎,黄小清,马友发 车桥系统的耦合振动[J]应用数学和力学, 2004;25(4);354-358 桂水荣,陈水生,许士强 移动荷载下简支梁桥3种车桥耦合模型研 究[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 2007;24(1);35-39 [J] 方志,殷新锋,彭献 非匀速车连与随机路面桥梁的耦合振动分析[J] 振动与冲击,2008;27(1);30-36 张庆,史家钧,胡振东 车辆-桥梁耦合作用分析[J]力学季刊 2003:24(03):577-585 王潮海,王宗林 车-桥耦合振动分析的模态综合方法[J]公路交通科 技 2006:23(12):76-80 谭国辉 桥梁与车辆相互作用的系统模拟[J]土木工程学报 1996:29(3):34-41 王元丰, 许世杰 桥梁在车辆作用下空间动力响应的研究[J]中国公 路学报2000:13(4):37-41 工程力学系
工程力学系
研究内容及方法
车辆模型: 车辆模型: 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中,更多地关注是桥梁结构的 动力响应,而车辆模型可在工程要求内作尽可能的简化。 车辆结构主要包括车身、悬架系统、轮胎引擎等 以及连接各个子结构间的弹性装置和减震设备。 在车桥耦合振动分析中,车辆模型一般简化成车身、 轮轴以及模拟悬架系统和轮胎的弹簧和阻尼。本 文的车辆模型采用的就是这种形式。
工程力学系
二、研究目的
现在研究车桥系统耦合振动的桥梁模型普遍采用简 支梁模型,不能考虑桥梁的横向振型。 支梁模型,不能考虑桥梁的横向振型。本文建立桥梁 的简支板模型,考查车速、车重、 的简支板模型,考查车速、车重、桥面不平度以及阻 尼对桥梁最大挠度的影响,以及与文献中简支梁模型 尼对桥梁最大挠度的影响, 的比较来说明简支梁模型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的比较来说明简支梁模型工程应用的有效性。
七、参考文献
Chui Woo Kim , Mitsuo Kawatani, Bong Kim Three-dimensional dynamic analysis for bridge-vehicle interaction with roadway roughness [J] Computers and Structures 2004:83(2005):1627-1645 K.Chompooming M.Yener The influence of roadway surface irregularities and vehicle deceleration on bridge dynamic using the method of lines [J] Journal of Sound Vibration 1995:183(4):567-589 H.S.Zibdeh R. Rackwitz Moving loads on beams with general boundary conditions [J] Journal of Sound Vibration 1996:195(1):85-102 Xu X,Xu W,Genin J A nonlinear moving mass problem [J] Journal of Sound Vibration 1997;204(3);495-504 Michaltsos G,Sophianopoulos D,Kounadis A.N The effect of moving mass and other parameters on the dynamics response of simply supported beam [J] Journal of Sound Vibration 1996:191(3):357-
冲击系数的进一步的研究 在我国现行的桥梁设计规范中,都是以冲击系数 来描述移动车辆-桥梁系统相互作用的强迫振动和车 辆对桥梁的动力冲击效应。 目前已取得的研究成果表明,冲击系数不仅随跨 径变化,而且随车速增加有增长趋势,随车重及车 辆数目的增加而减小,桥面平整度越差冲击系数越 大。进一步深入研究车桥振动的冲击系数,使其更 加合理,为工程实际提供更可靠的参考,具有重要 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工程力学系
谢谢! 谢谢!
桥梁的振动是强迫振动,其振型可以利用自由振动 的振型叠加。
工程力学系
研究内容及方法
自由振动的振型可以通过边界条件确定,x=0,L两 边简支,y=0,B两边自由。
∂z z = 0, =0 简支边: ∂x 2 2 ∂z ∂z ∂3z ∂3z 自由边: ∂y2 +υ ∂x2 = 0, ∂y3 +(2−υ) ∂x2∂y = 0 υ (z为桥梁的位移函数,为泊松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