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知识点总结(一)

初中历史复习资料(一)1.中国境内原始人:①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②北京人70—20万年,用石块、兽骨和鹿角制作打制石器工具,还会采集植物果实。
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
③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会捕鱼和缝制衣服。
过着集体生活,一起居住,公用工具,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同别的族群交换生活用品,有爱美意识,也会埋葬逝者。
发现中国境内原始人的历史意义:他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原始农业:距今1万年左右我国出现了最早的人工栽培的农作物。
长江中下游的先民开始栽培稻,北方地区的先民开始栽培粟(su)和黍(shu)。
河姆渡人:距今约7千年的长江流域出现河姆渡人,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有利于防潮),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
这里还发现木结构水井,他们的农业工具有骨耜(si),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玉器、乐器。
还出土了中国最早的象牙雕刻,还懂得使用天然漆。
半坡人:距今约6千年的黄河流域出现半坡人,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防寒和便于炊煮)。
半坡人会制作精美的石器,他们还从事农业生产,主要种植粟。
会捕猎,有时也采集果实,作为食物的补充。
3.人文初祖:距今约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
黄帝在阪泉(ban)与炎帝展开展开大战,最后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把炎帝和黄帝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4.炎黄发明: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
传说炎帝还制作乐器琴瑟,并具有最早的天文和历法知识。
黄帝---他能建造宫室以避寒署,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弓箭。
相传黄帝时期,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音律,隶首发明算盘,黄帝的妻子嫘祖(lei)会缫(sao)丝,擅长纺织。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的具体情况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的具体情况元谋人,或称元谋猿人,是在中国发现的直立人化石。
元谋人早于“蓝田人”、“北京猿人”和“山顶洞人”,距离现在的时间约170万年左右,这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猿人。
它源自云南元谋县,并因此得名。
它的发现地位于云南省元谋县大那乌村北约0.5公里的山腰上。
元谋猿人的化石包括两颗上内侧门齿,一左一右。
这两颗牙齿相当粗壮,且带有浓重的原始人特征。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属于一个青年男性,上下犬齿舌面较平坦,呈铲形,与早期猿人的形状相差甚远,这说明其与猿类的关系更近。
从这些特征中可以推断出,元谋人的生活习性可能已经与现代人有所不同,但其更接近于人类,具备更高级的智力和更多的社会互动。
元谋人的发现提供了证据,表明在约170万年前,中国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人类生存。
这是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发现,对于人类演化史和东亚人类的进化历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一发现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重要空白,提供了东亚地区早期人类体质形态的重要依据。
元谋人的化石出土于中国云南省元谋县的森林草原湖沼混合地带,这里气候温和湿润,森林茂密,野兽出没,生活环境优越。
在漫长的时间里,他们学会了使用火源,掌握了狩猎技巧,甚至可能已经开始种植植物和养殖家畜。
然而,尽管元谋猿人已经具备了许多现代人类的特征,但他们的智力水平和文化水平还远未达到现代人类的水平。
他们还未能制作复杂的工具或进行复杂的文化活动,还处于人类演化的早期阶段。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元谋人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之一,但并不是唯一的人类。
在中国的土地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早期人类遗迹等待被发现。
例如,在同一时期的中国湖南、陕西等地也发现了早期人类的遗骸和化石。
这些发现表明,在元谋人生活的时期,中国的土地上已经有了多样化的人类群体。
总的来说,元谋猿人是人类演化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他们的发现证明了早在170万年前,中国的土地上就已经有了人类的足迹。
这一发现不仅丰富了我们对早期人类生活和演化的了解,也为我们理解东亚地区人类的进化历程提供了重要的证据。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川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二篇

2019年精选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川教版复习巩固【含答案解析】第七十二篇第1题【单选题】“孔雀飞去回忆悠长,玉龙雪山,闪耀着银光,秀丽丽江,人在路上。
”被誉为“彩云之南”的云南不仅有着优美的风景,怡人的气候,更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曾生活着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目前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半坡遗址D、陶寺遗址【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火的使用对于原始人类来说有什么作用( )①人们可以吃到熟食,增进身体健康②可以防寒③可以照明④可以吓跑野兽⑤可以促进文字的产生A、①②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我国境内原始人分布十分广阔,其中活动范围最为接近的是( )A、元谋人、蓝田人B、元谋人、北京人C、北京人、山顶洞人D、蓝田人、山顶洞人【答案】:【解析】:第5题【单选题】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代表有古代中国、古代印度、古代埃及、古代巴比伦,孕育这四大文明古国的相同因素是( )A、大河文明B、海洋文明C、高山文明D、石器文明【答案】:【解析】:第6题【单选题】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的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陕西西安C、浙江余姚D、云南元谋【答案】:【解析】:第7题【判断题】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并加以改正山顶洞人生活的氏族是按照地域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河姆渡居民制作的彩陶上面有许多各式各样美丽的图案。
尧年老的时候,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治水有功的禹做部落联盟的首领。
【答案】:【解析】:第8题【问答题】大汶口原始居民里出现贫富分化了。
证据:______。
途径:______。
【答案】:【解析】:第9题【材料分析题】中国是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与世界其他文明相比,中国历史记载最为完整,历史遗存最为丰富。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课件

姓名: 山顶洞人 居住地点: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 生活年代:距今约3万年 发现时间: 1930年(裴文中主持发掘)
自我总结
面貌特征: 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生产生活: 打制石器,掌握磨光钻孔技术,人工取火,
采集狩猎,捕鱼,缝制衣服
社会组织: 母系氏族,平均分配,原始民主 所处时代:旧石器时代
山顶洞人复原头像
依据:两颗远古人类的门齿化石等
结论:元谋人距今170万年,是我国目前已确认的最早古人类。
(三)元谋人的特征 观察下面三幅图,说一说元谋人掌握了哪些生存技能?
元谋人打制的石器
遗址中发现炭屑和小块烧骨
元谋人狩猎图
推断:元谋人能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天然火)。
你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区分人和动物的重要标志就是制造和使用工具
中国 历史
第1课 中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新课导入
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学习目标
1 了解元谋人生活的年代、发现的地点以及 发现的意义
2 知道北京人的发现地点、发现过程、特征和生 产、生活状况
3 了解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依据,理解火 的使用在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重大意义。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远古环境险恶,而远古人类生产力水平低下, 不能独自抵抗野兽,必须过群居生活。
3. 北京人使用火
史料实证
在北京人遗址发现了紫荆木炭、灰烬层、烧过的土块、石块、骨头 和朴树子等。这些灰烬和烧过的东西一堆一堆限定在一定地区┉┉
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
长时间保存火种
发挥你们的想像说一说北京人是怎样取得天然火的? 又是如何保存的?
北京人用火想象图
北京人狩猎想象图
通过对北京人的研究,可以发现 早期猿人向现代人类演进和发展变 化的规律,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 了可靠的证据。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人群

烧骨
烧石
灰烬
北京人住在山洞里。当自然界出现野火时,他们拾回火种,小 心保存起来,不让它熄灭。用火烧烤猎取旳动物,吃上了熟食。
取暖 照明
烧烤食物
驱赶野兽
北京人采集食物
史前遗址分布图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马家窑
北京 北京人 周口店 丁村 龙山镇 山顶洞人
半坡 仰韶村 大汶口
蓝田 巫山 屈家岭
良渚
制作和使用石器
北京人制作、使用旳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 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旳石器。这种制作粗糙旳打制石器 被称为“旧石器”。
群居生活
北京人狩猎与采集
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
北京人还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北京人使用这 些简陋旳工具去猎取动物,取得食物。
中国境内旳早期人类
史前遗址分布图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马家窑
北京 北京人 周口店 丁村 龙山镇 山顶洞人
半坡 仰韶村 大汶口
蓝田 巫山 屈家岭
良渚
元谋人 大溪
河姆渡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旳元谋人 是目前已知旳中国境内
最早旳人类
元谋人牙齿化石
云南省元谋县附近发觉了早期人类旳牙齿化石,还发掘出少许粗糙
火 ③ :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中国境内旳早期人类
元谋人
距今约170万年 我国境内已知旳最早人类
北京人
距今70万年~20万年 基本具有人旳体质特征
山顶洞人 距今约18023年
良渚
元谋人 大溪
河姆渡
元谋人
约70万年—20万年前旳原始人类 ——北京人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原始人群

周口店
北京 北京人
约70万年—20万年前的原始人类 ——北京人
在北京西南的 周口店,发现了 生活在约70万年— 20万年前的原始人 类的化石和遗物, 这种原始人类被 称为北京人。
前额低平 嘴巴前伸 牙齿粗大 头部与现代人有明显的差别
猿
人
手脚已经分工,直立行走 上肢与现代人极为相似
北京人头部复原像 (女性)
的石器。科学测定,这些化石年代为 些原始人类被称为“
距今约170万年,这
元谋人”。
元谋人陈列馆
元谋人所住的洞穴
元谋人制造和使用的粗糙石器
元谋人复原像
元谋人用火烧烤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史前遗址分布图
山顶洞人 龙山镇 丁村 马家窑 大汶口 半坡 仰韶村 蓝田 良渚 巫山 屈家岭 河姆渡 大溪 元谋人
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第1课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史前遗址分布图
山顶洞人 龙山镇 丁村 马家窑 大汶口 半坡 仰韶村 蓝田 良渚 巫山 屈家岭 河姆渡 大溪 元谋人
元谋人
周口店
北京 北京人
距今约170万年 云南的元谋人 是目前已知的中国境内 最早的人类
元谋人牙齿化石
云南省元谋县附近发现了早期人类的牙齿化石,还发掘出少量粗糙
制作和使用石器
北京人制作、使用的石器
砍砸器
刮削器 尖状器
北京人能够制造和使用石器。他们从河滩上捡来鹅卵石,从 山上捡回石块,经过打制,做成粗糙的石器。这种制作粗糙的打制石器 被称为“旧石器”。
群居生活
北京人狩猎与采集
北京人狩猎和采集想象图
北京人还用石器把树枝砍削成木棒。北京人使用这 些简陋的工具去猎取动物,获得食物。
火: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已会人工取火。
人教版初一历史上册一、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原始社会)

一、中国境内的人类活动(原始社会)1.元谋人:(1)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2)生活时间:距今约170万年(3)生活状况:制作工具(打制石器),知道使用天然火。
(42.北京人(P3头骨):(1(2)生活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3(43.山顶洞人(旧石器时代晚期):穿孔骨针;钻孔和磨制技术;(二)原始农耕生活1.河姆渡人(1(长江流域)(2)年代:7000年前(3)生活状况:①房屋:干栏式房屋(最早木构建筑),挖水井(最早的木结构水井)。
②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骨耜)耕地。
③农作物: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人工稻的国家。
④畜牧业:饲养猪、狗、水牛;⑤手工业:制作陶器、玉器、象牙雕刻(中国最早)、骨哨,使用天然漆。
2.半坡人(1(黄河流域)(2)年代:6000年前(3)生活状况:①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②生产工具:磨制石器,骨器,角器;③农作物:种植粟。
我国黄河流域是世界上栽培粟的起源地。
④畜牧业:饲养猪狗等,打猎,捕鱼;⑤手工业:制作彩陶(代表:人面鱼纹彩陶盆),装饰品、陶埙、纺轮(纺织、制衣)3.原始农业兴起:(1)兴起地点:长江中下游(水稻)、黄河流域(粟)。
(2)兴起时间:粟:9000-7000年前;水稻:10000年前;(3)农业工具:耒耜(4)兴起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聚落、磨制工具(5)兴起意义: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三)远古的传说1.炎黄部落:(1)时间:四五千年前(2)地点:黄河流域(3)主要战役:阪泉之战:黄帝打败炎帝,合并成炎黄部落联盟。
涿鹿之战:炎黄部落打败蚩尤部落。
(4)华夏族的形成:炎黄部落逐渐形成华夏族,后人尊称炎帝、黄帝为华夏族的人文始祖。
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5)炎帝(神农氏)发明: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具有最早的天文历法知识等。
(6)黄帝(轩辕氏)和手下的发明:黄帝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炼铜、发明弓箭和指南车。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常识点概括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常识点概括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指的是北京人和山顶洞人,对于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我们为你收拾的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欢迎大家阅读。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1929年,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国内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一个完整的远古人类头盖骨化石,这就是名震世界的北京人。
他们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点,但手脚分工明显,可以制造和采用工具。
1929年冬季,国内年轻人考古工作者裴文中,在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挖掘出一个头盖骨化石。
他兴奋地断定,这是远古人类的遗骨。
此后,考古工作者在周口店有先后发现五个比较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和一些其它部位的骨骼化石,还有很多的石器和石片等,共十万件以上。
北京人遗址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那时周口店一带,森林茂密,野草丛生,猛兽出没。
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树枝砍成木棒,凭借极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进行艰苦的斗争。
在这样险恶的环境里,只靠单个人的力量,没办法生活下去。
因此,他们往往几十个人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共享劳动成就,过着群居生活。
这就形成了早期的原始社会。
在周口店远古人类遗址里,还发现了虎、豹、熊、鹿、野猪等许多兽骨化石,这些野兽曾经紧急威胁着的北京人的安全。
北京人已经会采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他们用火烧烤食物,驱赶野兽,还用火照明、防寒。
火的采用,增强了大家适应自然的能力,是人类进化流程中的一大进步。
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很多木屑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枝等。
这些灰烬一堆一堆的限定在肯定区域,说明北京人不但会用火,而且还能管理火。
除元谋人、北京人外,祖国境内的原始人类活动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
国内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区域,又生活着一群远古人。
他们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他们的骨骼化石是在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发现的,考古学家把他们叫做山顶洞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境内的原始人
时间:距今约 4000-5000 年著名首领:炎帝、黄帝、尧、舜、禹事迹:炎帝------------- 创医药、农业、制陶、集市
黄帝-- 宫车兵裳、字历算乐、养蚕抽丝
战:炎黄战蚩尤、炎黄阪泉之战和:二人并称人文始祖、两族成华夏族禹:治水禅让制:通过推举、和平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三、国家的产生
(一)概况
目的:巩固对周边的统治内容:周王“授民授彊土”给诸侯,诸侯承担治理、勤王、朝贡、服役的义务影响:初期---加强周与诸侯的联系、扩大周的影响、开发边彊
后期 --- 周实力减弱、诸侯割据
四、春秋战国
时间:春秋:公元前770 年——公元前476 年
战国:公元前 475 年—公元前 221 年
政治篇
(一)重要概念:
1、春秋五霸:齐桓公、楚庄王、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另一说:吴王阖
闾、越王勾践)
2、战国七雄名称、位置:齐楚秦燕赵魏韩,东南西北到中间
3、合纵:六国之间联合抗秦连横: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各个击破
(二)重要事例:
1、齐桓公称霸争霸条件:自然条件:山海盐渔之利
政治上:内---管仲改革
外---打“尊王攘夷”的口号,保华夏先进文化成霸标志:葵丘会盟
2、晋文公称霸:城濮之战(退避三舍)
3、楚庄王称霸:邲之战(问鼎中原,---鸣惊人)
4、各国改革
背景:铁器、牛耕推广→“千耦其耘→个体农耕→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概况:最有成效的 --- 商鞅变法
支持者:秦孝公
目的:富国强兵
内容: a 经济上:承认土地私有;奖励生产(重农抑商);统一度量衡
b 军事上:奖励军功(军功受爵,无功无爵)
c 地方管理:编制户口;
加强刑罚;推行县制意义:使秦富强,为日后统一奠基
科技文化篇
(一)甲骨文
概念:刻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
主要内容:卜辞
出土地点:殷墟意义:(1)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
( 2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3 )较成熟的文字,与今天的汉字有渊源关系(二)青铜器
高度发展期:商朝
代表作---最大:司母戊鼎;精美:四羊方尊蜀地独特文化:三星
堆青铜立人像
(三)都江堰
1、时间:战国时期地点:秦国的蜀都(今四川),岷江流域;人
物:李冰父子
2、作用:防洪、灌溉,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3、意义:代表我国水利工程先进水平,是古代人民智慧结晶
(四)编钟:湖北随县出土的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
思想篇 --- 百家争鸣
一)背景:冲击传统社会秩序
春秋战国生产力的发展→各国竞相改革→“百家争鸣”
二)概况士人游说、讲学
五、秦汉至南北朝
(一)政治篇
1 、秦统一根本原因:商鞅变法重要条件:战国末期的统一趋势铺垫:长
平之战意义:结束长期分裂;
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2.秦亡:大泽乡起义:根本原因:秦的暴政直接原因:戍边误期人物:陈胜、吴
广,政权:张楚意义: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
沉重打击秦朝统治
刘邦、项羽灭亡秦朝
3.秦的中央集权
政治:至高→“皇帝”,任免百官中央→丞相(政事)、太尉(军事)、御史大夫(监察)地方→废分封,立郡县:郡(长官:郡守),县(长官:县令)经济: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统一度量衡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隶书);焚书坑儒交通:统一车轨;修驰道;筑灵渠国防:修长城,防匈奴(西起临洮,东至辽东)
4.汉武帝加强大统一
思想上:“罢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者:董伸舒)政治上:地方管理推恩令
监察制度 - 中央主设司隶校尉,地方设十三州剌史
民族、外交:张骞出使西域(因、时、意义)、西域都护(时、意)丝绸之路的路线、主要交流品、意义
5.三国鼎立:背景东汉末军阀混战
曹操崛起(政治上“挟天子以令诸侯”、招贤纳士
经济上:屯田)
经过-- 两次战争(战争名、双方、结果、影响)
建立概况(时、都、人)
意义:局部统一、深化开发
6.北魏孝文帝改革
1 、背景:顺应北方各族的融合趋势;加强北魏对黄河流域的统治
2、内容:迁都:平城→洛阳;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人通婚(三汉
一通)
(二)经济篇
1、南方经济发展的背景
A 人口南迁(主要原因)
原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
进程:东汉末年开始,西晋后期形成浪潮
分布:长江中下游与岭南地区
作用:带去大量劳动力与生产技术
B 自然条件优越(基础)
C 淝水之战南方胜,维护发展进程(重要条件)
2、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农业、丝织业、冶铸业、制瓷业、商业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