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详解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健康教育课程类别:选修课适用专业:环境生态工程考核方式:考查总学时、学分:32 学时 2 学分其中实验学时:0 学时一、课程教学目的大学生健康教育是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生物专业的一门选修课。
这门课既具有自然科学性质又具有社会科学性质的中间或交叉科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基本结构和特性以及涉及健康方面的综合科学。
主要强调有关大学生健康的生理学知识及心理学知识。
目的在于提高学生重视健康、珍爱生命的意识。
使其以后能够更好地工作、生活。
因此这门课也是一门应用性的课程。
二、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意义、标准,尤其是有关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方面的一些问题,并让其了解防治的方法,掌握健康的基本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珍爱生命的意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工作和学习提供健康方面的指导。
三、先修课程人体解剖生理学。
四、课程教学重、难点课程重点:身体健康的相关机理及保持方法。
课程难点:心理健康的相关机理及保持方法。
五、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等。
教学手段:板书、多媒体、3D教学软件六、课程教学内容第一章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4学时)1.教学内容(1)健康的定义(2)健康的标准(3)影响健康的因素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健康的概念及健康的标准(2)教学难点:影响健康的因素第二章人体的基本结构和生理(4学时)1.教学内容(1)人的基本结构――细胞(2)人体的第一道防线――皮肤(3)钢铁的支架,工作的动力――运动系统(4)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工厂――消化系统(5)人体内奔腾不息的河流――循环系统(6)自动化风箱――呼吸系统(7)人体内的下水道――泌尿系统(8)生儿育女的培养皿――生殖系统(9)量小能大的激素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人体的基本结构(2)教学难点:人体生理的基本原理第三章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及其防治(6学时)1.教学内容(1)呼吸系统疾病(2)消化系统疾病(3)泌尿系统疾病(4)造血系统疾病(5)皮肤科疾病(6)常见外科疾病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疾病(2)教学难点:病因及防治的方法第四章药物的基本知识(5学时)1.教学内容(1)抗生素类(2)合成抗菌药(3)解热镇痛抗炎药(4)镇静催眠药2.重、难点提示药物的基本特点及影响因素第五章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保健(6学时)1.教学内容(1)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标准(2)大学生心理的阶段性特点(3)大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及调治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大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2)教学难点: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方法第六章大学生常见的人格障碍及诊疗(5学时)1.教学内容(1)人格障碍的概述(2)人格障碍基本特征(3)人格障碍形成原因(4)常见人格障碍的诊疗2.重、难点提示(1)教学重点: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及形成原因(2)教学难点:常见的人格障碍的诊疗方法第七章急救医学基础知识(2学时)[3]《21世纪大学生健康教育指导》,常玲主编,北方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年。
《健康教育学》教学大纲(本科)

健康教育学一、课程简介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一门科学,是医学与行为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
它力图在医学、尤其是预防医学领域应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和成就,研究人类行为和健康、疾病的相互关系及其规律,探索有效、可行、经济、安全的促进干预策略和措施,并对干预效果和效益进行评价的活动和方法,为疾病预防、病人的康复服务,从而增进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人们行为改变提供必须的知识、技术与环境支持等,最终的目的是改善人群健康状况,提高生活质量。
任何一种疾病防控和突发事件的有效应对都需要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策略和手段。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公共卫生的核心内涵是健康促进的理念,即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从政治、经济、环境全方位解决健康问题。
《“健康中国2030 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针对生活行为方式、生产生活环境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等健康影响因素,坚持政府主导与调动社会、个人的积极性相结合,推动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落实预防为主,推行健康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强化早诊断、早治疗、早康复,实现全民健康,该思路与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特别切合,是21 世纪护理人员应该具备的医疗发展思路和基本技能。
本通过《健康教育学》的教学,使护理学生掌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技能,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发现健康问题、形成健康敏感,规范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为。
具体包括:在个人层次上掌握与健康相关的知识、态度和技能,健康管理理念,具备健康生活的能力;在社区层次上具有动员、组织全社会多部门协作,共同创建健康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在政府层次上学会通过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的倡导,以获得政府的承诺和促进健康公共政策的支持。
本课程还要使学生学习科学、破除迷信,移风易俗、摈弃陋习,促进人群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改善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同时培养与教育学生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精神、为全民健康负责的职业情操,为国家培养职业道德高尚、技术过硬,乐于为医疗卫生事业奉献的让群众满意的合格医学人才。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寻求第三方帮助
了解在必要时如何寻求专业人士或相关机构 的帮助,以妥善处理复杂的人际冲突。
05
压力应对与挫折承受能力 提升
压力来源及影响分析
学业压力
来自课程学习、考试、论文等方面的压力。
经济压力
由于经济困难或对未来就业的担忧而产生的 压力。
焦虑症
表现为过度担忧、紧 张、害怕,常常无法 控制自己的担忧情绪。
抑郁症
持续的情绪低落、失 去兴趣、疲劳、睡眠 障碍、食欲改变等。
强迫症
反复出现强迫性的思 维或行为,导致显著 的不适或困扰。
社交恐惧症
对社交场合感到强烈 的恐惧或焦虑,担心 被他人评价或嘲笑。
精神分裂症
出现幻觉、妄想等症 状,导致思维、情感、 行为等方面的障碍。
THANKS
感谢观看
有效沟通技巧
非语言沟通
了解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如面部表情、肢 体语言等,以增强沟通效果。
情绪管理
学会识别、理解和适当表达情绪,以促进更 有效的沟通。
尊重与包容
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容纳差异、求 同存异的态度。
处理人际冲突策略
协商与妥协
掌握协商技巧和妥协策略,寻求双方都能接 受的解决方案。
分析冲突来源
情绪识别
01
03 02
情绪识别与表达技巧
01
情绪表达技巧
02
诚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03
使用“我”语句,避免指责和攻击。
04
注意非言语表达,如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
情绪调节策略及方法
认知重构
改变对情绪事件的看法和评价。
注意力转移
【2024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大纲-2011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编号:学时数:理论20学时,实训20学时学分数:2学分适用专业:全校本科专业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集知识讲授、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为一体的公共必修课程。
课程旨在使学生明确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增强自我心理保健意识和心理危机预防意识,掌握并应用心理健康知识,培养自我认知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调节能力,切实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课程教学内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基础知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以及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
二是帮助学生增进自我认知,了解自身的心理特点、性格特征,能够对自己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行为能力进行客观评价,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三是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如学习发展技能、人际沟通技能、情绪管理技能、环境适应技能、压力管理技能、问题解决技能、人际交往技能和生涯规划技能等。
第一部分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基础知识,掌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了解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惑及异常心理的表现,能够初步的识别和诊断;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能够自主地调整心理状态以及拥有自主求助意识。
教学重点: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2.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3.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困扰及其应对4.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意义和特点教学难点:1.大学生异常心理的识别和诊断2.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和心理咨询观念第二部分了解自我,发展自我(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培养(讲授2学时,实训2学时)教学目标和要求:使学生了解与掌握自我意识的内涵、结构和特征,自我意识发展的规律以及常见的困扰;掌握客观地认识自己的途径与方法,学会正确评价自我、积极接纳自我;能够有效调控、不断努力发展与完善自我。
2024版年度大学生健康教育全套课件大纲

学习处理人际冲突的方法,如协商、 妥协、回避等。
16
04
生活习惯与疾病预防篇
2024/2/2
17
良好生活习惯养成方法
规律作息
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表,并尽量遵守。
健康饮食
均衡摄取营养,多吃 蔬菜水果,减少高热 量、高脂肪食物的摄 入。
适量运动
每周进行至少三次有 氧运动,每次持续30 分钟以上,增强身体 素质。
23
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介绍
男性生殖系统
详细介绍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包括睾丸、附睾、 输精管等。
女性生殖系统
详细阐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理特点,包括卵巢、输卵 管、子宫等。
生殖系统发育与成熟
讲解生殖系统从胎儿期到青春期的发育过程,以及成年后的生理变化。
2024/2/2
24
避孕方法及选择指导
26
06
药物安全与急救技能篇
2024/2/2
27
药物分类及安全用药原则
药物分类
介绍药物的基本分类,包 括处方药、非处方药、中 药、西药等。
2024/2/2
安全用药原则
强调安全用药的重要性, 介绍用药的基本原则,如 遵医嘱、按量服用、注意 药物相互作用等。
药物储存与保管
讲解药物的正确储存和保 管方法,避免药物受潮、 变质等问题。
膳食指南与饮食建议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提供适合大学生的健康饮 食建议,包括三餐分配、 食物选择等。
营养不良与过剩问题
分析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对健康的危害,提出相应 的预防和改善措施。
特殊饮食需求与调整
针对不同生理阶段、健康 状况和特殊需求,提供个 性化的饮食调整建议。
2024年大学生健康教育课件大纲

常吃适量的鱼、禽、蛋和瘦肉
适当多吃鱼、禽等白肉,减少猪肉等红肉的摄入 ,同时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蛋类。
25
不良饮食习惯纠正方法
01
暴饮暴食
避免一次性大量进食,尤其是高 热量、高脂肪的食物,以免增加
胃肠负担和导致能量过剩。
03
不吃早餐或晚餐过晚
保证每天按时吃早餐,晚餐不要 过晚,以免影响睡眠和导致肥胖
24
合理膳食结构构建策略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谷类、薯类及杂豆等主食, 同时注意粗细搭配。
每天吃奶类、大豆或其制品
保证每天摄入适量的奶类及奶制品、大豆及大豆 制品,以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钙。
ABCD
2024/2/29
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
每天摄入充足的蔬菜水果,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 、矿物质和膳食纤维。
27
06 膳食补充与保健 品应用
2024/2/29
28
膳食补充剂种类及功能介绍
维生素与矿物质补充剂
包括复合维生素、钙、铁、锌等, 用于满足人体对营养素的基本需求 。
草本植物提取物
如人参、银杏叶、绿茶等,具有抗 氧化、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
2024/2/29
鱼油和Omega-3脂肪酸
有助于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 关节健康等。
7
02 常见疾病预防与 控制
2024/2/29
8
传染性疾病预防措施
01
02
03
接种疫苗
定期接种各类疫苗,提高 群体免疫水平,降低传染 病发病率。
2024/2/29
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个人卫生,加强环境 消毒,避免与传染源接触 。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均衡 饮食,适度锻炼,提高身 体抵抗力。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大学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意识,涵盖身体健康、心理健康、营养与饮食、运动与锻炼、性健康、酒精与药物滥用等多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并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
二、课程目标1. 理解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意识到健康对于个人的重要性;2. 掌握基本的健康知识,如健康饮食、运动和锻炼、心理健康等;3. 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如戒烟、限酒、健康饮食等;4. 提高自我保健和健康管理的能力,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应对压力等;5. 培养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意识,积极参与校园健康活动和社区健康行动。
三、教学内容1. 健康概念及健康教育2. 身体健康:运动锻炼、营养饮食、睡眠和休息3. 心理健康:压力管理、情绪调节、心理健康知识4. 性健康:性知识、性安全、性行为健康5. 酒精与药物滥用:酒精、吸烟、毒品等6. 疾病预防与健康管理:常见疾病的预防和管理7. 健康促进与社会责任:校园活动、社区参与、健康宣传四、教学方法1. 理论讲授:通过专题讲座、课堂讨论等形式,介绍健康知识和理念;2. 互动体验:组织健康促进活动、实践操作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3. 案例分析:以真实案例为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各种健康问题;4.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健康主题的调研和讨论,培养团队合作能力;5. 实践教学:组织校园健康活动、社区健康促进等实践教学活动。
五、评价方法1. 定期考核:期中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2. 实验报告:对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和反思,如校园健康主题日等;3. 课堂表现:主动参与讨论和互动的学生将获得额外加分。
4. 个人成长记录:鼓励学生每周对自己的健康行为和观念进行记录和评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提高健康水平,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和未来社会生活。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详解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2028课程名称:大学生健康教育英文名称: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学分:2学时:32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各个年级和专业修订单位: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执笔人:许玉乔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为公共选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是为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落实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发展的方针而设立的针对全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作为一门包括临床、生理、病理、心理的综合性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要为大学生传播健康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将给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树立现代健康意识。
促使其自觉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课程还要使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防伤、防传染知识和急救常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受到不必要的身心伤害,以及在灾害发生时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自救、互救能力和一些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
最终,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健康、科学生活的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整体素质水平,为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教学要求(1)掌握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2)掌握平衡膳食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3)掌握危害健康的常见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预防。
(4)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
(5)掌握五脏六腑的位置、功能以及保健。
(6)掌握对常见不适症状的分析与简单诊断。
(7)掌握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8)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感、禽流感、乙型肝炎、肺结核、非典型性肺炎、等病症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危害及防治方法;(9)掌握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性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健康教育教学大纲课程编号:022028课程名称:大学生健康教育英文名称:Health Education of University Students学分:2学时:32适用年级专业(学科类):各个年级和专业修订单位:管理科学与工程系执笔人:许玉乔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该课程为公共选修课。
(二)教学目标与要求1、教学目标大学生健康教育课是为贯彻国家教委、卫生部联合下发的《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大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的文件精神,落实对大学生实施素质教育进行全面发展的方针而设立的针对全院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公共选修课程。
作为一门包括临床、生理、病理、心理的综合性健康教育课程,通过系统的教学活动,要为大学生传播健康知识,使他们认识到不良生活方式和行为将给自身和社会带来的危害,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树立现代健康意识。
促使其自觉采纳有益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消除或减轻健康的危险因素,积极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同时,课程还要使广大学生学习和掌握必要的防伤、防传染知识和急救常识,帮助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以免受到不必要的身心伤害,以及在灾害发生时的人工呼吸、胸外按压等自救、互救能力和一些常用药物的基础知识。
最终,通过健康教育课程,增强学生健康、科学生活的意识,提高身心健康整体素质水平,为当前的学习和未来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地基础。
2、教学要求(1)掌握健康和亚健康的概念;(2)掌握平衡膳食的标准、大学生常见的不良饮食行为及其危害以及如何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3)掌握危害健康的常见行为对健康的影响,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相关疾病以及预防。
(4)掌握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和科学体育锻炼的方法和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
(5)掌握五脏六腑的位置、功能以及保健。
(6)掌握对常见不适症状的分析与简单诊断。
(7)掌握大学生常见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防治。
(8)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流感、禽流感、乙型肝炎、肺结核、非典型性肺炎、等病症的基本知识、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危害及防治方法;(9)掌握正确的生殖健康知识、性道德的原则和规范。
(10)掌握基本的生殖健康知识、避孕知识以及意外妊娠的处理。
(11)掌握艾滋病的概念、危害、传染源、传播途径、可疑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标准、预后与防治。
了解常见的性病病症及防治知识。
(12)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的方法,以及其他意外事故与伤害(如:中暑、溺水、摔伤、烫伤、中毒等)的处理。
(三)与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不要求特别的预修课程。
(四)教材及教学参考书《大学生健康教育》——杨大来著邮电大学出版社《内科学》——陈灏珠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吴在德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诊断学》——陈文彬主编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传染病学》——彭文伟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二、学时分配三、课程内容第一章健康及疾病概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健康的新概念、标准。
2 了解健康的内涵及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3、掌握亚健康的概念,及大学生如何走出亚健康;4、了解心理社会因素与疾病的关系;主要内容:1、健康的概念、标准、内涵。
2、影响健康的因素3、亚健康的概念和诊断标准4、如何走出亚健康第二章食物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六大营养素;3、掌握平衡膳食的标准。
3、掌握饮食与疾病的关系主要内容:1、主要营养素介绍2、膳食平衡(平衡膳食结构、个人营养水平的评估)3、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饮食与肿瘤4、常见不良饮食方式与疾病第三章生活方式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常见的促进健康行为与危害健康行为;2、掌握吸烟、酗酒、吸毒对躯体及学习的危害;3、了解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主要内容:1、生活方式病简单介绍。
2、大学生常见的危害健康行为、常见的促进健康行为、怎样通过行为促进你的健康3、吸烟的危害及防治4、酗酒的危害及防治5、吸毒与毒品(毒品发源地毒品的危害常见毒品))6、如何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第四章体育运动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体育运动对机体的影响;2、了解常见体育运动项目对机体的影响;3、了解与运动有关的疾病的预防与处理;4、掌握体育运动基本原则、体育运动的误区、运动损伤的处理方法;主要内容:1、体育运动的价值(体育运动概念、大学生与运动有关的身体发育特点、体育运动对机体的影响)2、科学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中运动负荷的掌握与监控、体育运动的基本原则、体育运动方式的选择)3、运动损伤的处理(造成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开放性损伤的处理、闭合性损伤的处理、怎样预防运动损伤)第五章五脏六腑的功能与健康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脏、腑的定义2、掌握五脏的位置和功能。
(心肝脾肺、肾)3、掌握六腑的位置和功能(大肠、小肠、胃、胆、膀胱、三焦)4、了解一些五脏六腑的健康养生知识。
第六章常见症状的自我分析与诊断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发热的定义、正常值和测量方法。
2、掌握咳嗽与咳痰、呕吐、胸痛的定义与病因。
3、掌握腹痛、腹泻、便秘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4、掌握尿频、尿急、尿痛、血尿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5、掌握头痛、晕厥等的病因与诊断。
主要内容:1、发热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2、咳嗽、咳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3、呕吐、呕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4、掌握腹部分区法,以及腹痛的诊断。
5、尿频尿急尿痛的诊断以及应该采取的化验方法。
6、头痛的诊断与防治。
第七章大学生常见疾病的防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防治;2、了解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的临床表现及治疗;3、了解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
4、了解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与治疗。
5、了解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
6、了解脑梗塞的病因、临床表现。
主要内容:1、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因、表现与防治。
2、急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的表现与治疗。
3、泌尿系感染、尿路结石的临床表现及防治。
4、急性阑尾炎、胆囊炎、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6. 心肌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治疗。
7、酒精性肝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和后果。
8、脑梗塞的病因和临床表现。
第八章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传染病的定义和预防;2、了解流感、禽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细菌性痢疾的临床表现和治疗。
3、了解乙型肝炎、肺结核的病毒概述、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4、掌握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掌握流感、非典型性肺炎的定义、流行病学特征、主要临床表现及防治方法,掌握乙型肝炎、肺结核的定义、危害、及预防。
主要内容:1、传染性疾病概述(什么是传染病、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的基本防治方法)2、流感、乙肝、肺结核、禽流感的防治。
第九章性与性教育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性的涵义及如何维护生殖健康。
2、性道德的概念。
3、了解避孕的概念、避孕的方法、早孕的诊断、意外妊娠的处理。
4、了解人工流产的危害。
主要内容:1、为什么要学习本章内容?2、性的涵义3、性道德(性道德概念、性道德价值、性道德原则、性道德规范、性道德的调节、婚前性行为)4、避孕早孕的诊断和意外妊娠的处理。
第十章艾滋病专题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艾滋病的起源、病因;2、了解艾滋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原则;3、了解吸毒与艾滋病的关系,献血对个人的影响;4、掌握艾滋病的概念、危害性、传染源、传播途径、可疑诊断标准、确定诊断标准、预后、预防方法;主要内容:1、艾滋病的起源病原学与发病机制2、艾滋病的危害性3、艾滋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表现4、艾滋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5、艾滋病的预防(吸毒与艾滋病、无偿献血与艾滋病、艾滋病疫苗的研究现状、不同人群怎样预防艾滋病、艾滋病通过血液传播的预防)第十一章心理案例与性健康案例介绍与讨论教学目的和要求:1、正确认识婚前性行为的危害。
2、正确树立恋爱观、形成健康的恋爱心理。
3、正确认识和对待性,掌握性病的传播方式。
4、掌握意外妊娠的恰当处理。
主要内容:1、大学生心理障碍真实案例介绍。
2、大学生恋爱不当引发的案例介绍。
3、有关婚前性行为问题探讨4、医院中常见的意外妊娠、流产病例介绍。
第十二章急救处理知识教学目的和要求:1、了解止血法的注意事项,骨折固定及包扎的方法;2、了解交通事故及灾难的急救方法;3、掌握人工呼吸术及胸外心脏按压的方法;4、掌握中暑、溺水、煤气中毒的急救方法;主要内容:1、常见急症的处理2、心肺复苏术和人工呼吸。
3、外伤急救处理方法(指压止血法、包扎止血法、骨折固定法、搬运伤(病)员技术)4、紧急情境及灾难防护与自救(溺水、中暑、触电、煤气中毒、冷冻伤、烧伤、醉酒、交通事故、地震、火灾的急救)四、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
五、课程考核考核类型:开卷考试。
计分办法:成绩按百分记,平时成绩占30%,考试成绩占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