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学霸手写笔记,全是考试重点

合集下载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

【学霸笔记】初中化学学霸笔记(手写版)一、物质的结构和性质1. 物质的分类- 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大类。

- 纯物质是由同种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如金属、非金属等。

- 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如空气、海水等。

2. 原子的结构-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 质子带正电荷,中子不带电荷,电子带负电荷。

- 原子按周期表排列,具有相同原子序数的元素具有相似的性质。

3. 分子的结构- 分子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组成的,如H2、O2等。

- 原子通过共用或偷取电子形成化学键。

4.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的变化,包括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类型。

- 化学方程式描述化学反应的物质组成和数量关系。

二、常见化学性质和变化1. 酸碱中和反应- 酸和碱反应会产生盐和水,称为酸碱中和反应。

- 中和反应可以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产生氧化物和还原物。

- 氧化剂是接受电子的物质,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物质。

3. 气体的性质和溶解度- 气体具有可压缩性、扩散性和容易发生反应的性质。

- 溶解度是指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程度,可用溶解度曲线表示。

三、化学能与化学反应速率1. 化学能- 化学能是物质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转化的能量。

- 化学能的转化方式包括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2. 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消失或生成物产生的量。

-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浓度、温度、催化剂等。

四、重要化学实验1. 酸碱滴定实验- 酸碱滴定实验是用滴定管逐滴加入酸碱溶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的实验。

2. 燃烧实验- 燃烧实验是将物质置于明火或加热器中,观察燃烧的现象。

3. 化学合成实验- 化学合成实验是根据化学反应原理,通过添加适当的试剂合成特定物质。

以上是初中化学学霸笔记的简要内容,希望对你的研究有所帮助!。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全网最全

九年级上化学笔记全网最全

九年级化学中考复习材料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⑴物理变化:同一种物质的三态变化(如:水结成冰);挥发(如:浓盐酸、浓氨水的挥发);蒸馏(如: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炼制石油);灯泡发光;活性炭、木炭的吸附作用;导电、导热;(蒸发或冷却)结晶等⑵化学变化:一切燃烧;光合作用、动植物的呼吸作用;金属生锈(氧化);炼钢、炼铁、煤的干馏;酸碱指示剂变色(如: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食物腐败、酒醋的酿造、农家肥的腐熟;生米煮成熟饭、衣服穿久了褪色,变质、腐蚀、中毒等⑶不能确定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的:爆炸(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蒸汽锅炉爆炸是物理变化),石灰水变浑浊(通CO2变浑是化学变化,加热析出Ca(OH)2是物理变化)⑷两种变化的关系:①宏观区别:是否生成了新物质(或原物质是否改变了)②微观区别:是否产生了新分子(或原分子是否改变了)③联系: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有物理变化发生。

⑸碳酸氢铵(化学式NH4HCO3)受热易分解,要密封保存在阴凉处;CO2和SO2都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但SO2能使KMnO4溶液褪色而CO2不能。

绿色粉末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加热后,①绿色粉末变成黑色,②管口出现小水滴,③石灰水变浑浊。

镁是银白色固体,但在空气中久置的镁带表面呈黑色。

氯化氢气体(HCl)和氨气(NH3)接触,会立即产生大量白烟(因为反应生成了NH4Cl白色固体)硝酸银溶液(无色)与碘化钾溶液(无色)混合,产生黄色沉淀(因为生成了碘化银)⑹物理性质: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延展性、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附性等。

⑺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酸碱性等。

⑻两种性质的区别:物性与化学变化无关,化性与化学变化有关。

⑼物质的组成、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制法。

⑽佛来明发现青霉素、拉瓦锡研究空气成分、我国首先研制出结晶牛胰岛素、门捷列夫创制周期表、居里夫妇发现钋和镭、诺贝尔研究炸药、2000年诺贝尔奖获得者研究导电塑料。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优秀5篇九年级化学知识点归纳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笔记篇一1、溶液(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注意:a、溶液不一定无色(如:cuso4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b、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c、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溶液的体积≠溶质的体积+溶剂的体积;d、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2、溶液的组成:溶质和溶剂,溶质可以有多种,溶剂只能有一种。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①液态的为溶剂,固态或气态的为溶质;②都为液态时量多的为溶剂,量少的为溶质;③有水时,水一定是溶剂,其它的为溶质;④不知道量的多少时可以根据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前面的为溶质,后面的为溶剂。

3、乳浊液:不溶性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4、乳化:由于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使本来不能混合到一起的两种液体能够混到一起的现象称为乳化现象,具有乳化作用的表面活性剂称为乳化剂。

5、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于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悬浊液。

6、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到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继续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溶液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7、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① 溶解的过程:a、扩散吸热;b、水合放热;两个过程共同决定溶解时是吸热还是放热;②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③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④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笔记大全初三化学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气体类:物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氧气O2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可液化和固化。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1)供呼吸。

如高空飞行、潜水、登山等缺氧的场所,其工作人员都需要供氧;病人的急救。

(2)利用氧气支持燃烧并放热的性质,用于冶炼金属(吹氧炼钢)、金属的气焊和气割、作火箭发动机的助燃剂、制液氧炸药等。

空气1、空气的成分按体积分数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CO2 0.03%2、环境污染知识:排放到空气中的气体污染物较多的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3、测定空气成份或除去气体里的氧气,要用易燃的磷,磷燃烧后生成固体,占体积小易分离。

不能用碳、硫代替磷。

碳、硫跟氧气反应生成气体,难跟其他气体分离。

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此变化是物理变化,不是分解反应氢气H2通常状况下,纯净的氢气是无色、无气味的气体,是密度最小的一种气体(1)氢气的可燃性注意:点燃氢气前一定要先检验氢气的纯度。

(2)氢气的还原性(1)充灌探空气球。

(2)做合成盐酸、合成氨的原料。

(3)做燃料有三个优点:资源丰富,燃烧后发热量高,产物无污染。

(4)冶炼金属,用氢气做还原剂。

二氧化碳CO2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易液化,固化。

(固态二氧化碳叫“干冰”)1、既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不供给呼吸3、与水反应4、与石灰水反应可用于灭火,植物的气肥,制饮料,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保鲜剂等。

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增多,会使地球产生“温室效应”。

一氧化碳CO 无色、无味、比空气的密度略小、难溶于水。

⑴可燃性⑵还原性⑶毒性:一氧化碳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且不易分离,使人体因缺氧而死亡CO是煤气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于冶金工业。

甲烷CH4 沼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最简单的有机物。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教材配套视频课程,最精华的学习干货,尽在全品学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哦!么么哒O(∩_∩)O~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

九年级上册化学笔记手写一、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 化学的定义。

-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与变化规律的科学。

- 例如,研究水(H_2O)的组成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研究铁(Fe)的性质,铁具有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等。

2. 化学的发展历程。

- 古代化学。

- 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取暖、熟食等)。

- 我国古代的化学工艺有造纸、制火药、烧瓷器等,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

例如,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近代化学。

- 道尔顿和阿伏伽德罗等科学家创立了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

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主要内容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 现代化学。

- 利用先进仪器和分析技术对化学世界进行微观探索。

例如,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原子和分子的图像。

- 纳米技术的应用,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在室温下可拉长50多倍而不出现裂纹。

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 物质的变化。

- 物理变化。

- 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等发生改变。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冰融化成水、水蒸发变成水蒸气),石蜡受热熔化等。

- 化学变化。

- 定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 特征: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有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

例如,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铁生锈,铁表面生成红棕色的铁锈(主要成分是Fe_2O_3)。

化学变化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但物理变化中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2. 物质的性质。

- 物理性质。

- 定义: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 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最新推荐】初中化学学霸笔记大全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最全教材配套视频课程,最精华的学习干货,尽在全品学堂微信公众号,欢迎大家关注哦!么么哒O(∩_∩)O~一、基本概念: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17、原子的结构:原子、离子的关系: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A + B = AB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 精辟!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 精辟!

初三化学最全的学霸笔记精辟!化学重点方程式1、木炭在氧气中燃烧:C+O2=点燃=CO22、硫在氧气中燃烧:S+O2=点燃=SO23、镁在空气中燃烧:2Mg+O2=点燃=2MgO4、铁在氧气中燃烧:3Fe+2O2=点燃=Fe3O45、磷在氧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6、铜在空气中加热:2Cu+O2=△=2CuO7、氢气在氧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8、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2CO+O2=点燃=2CO29、碳不充分燃烧:2C+O2(不充分)=点燃=2CO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的碳层:CO2+C=高温=2CO11、二氧化碳与水反应:CO2+H2O=H2CO312、生石灰和水化合:CaO+H2O=Ca(OH)213、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共热(实验室制O2):2KClO3=(MnO2=△=2KCl+3O2↑14、加热高锰酸钾:2KMnO4=△=K2MnO4+MnO2+O2↑15、电解水:2H2O=通电=2H2↑+O2↑16、碳酸不稳定分解:H2CO3=H2O+CO2↑17、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3=高温=CaO+CO2↑18、锌和稀硫酸反应(实验室制H2):Zn+H2SO4=ZnSO4+H2↑19、锌和盐酸的反应:Zn+2HCl=ZnCl2+H2↑20、铁和盐酸:Fe+2HCl=FeCl2+H2↑学霸化学笔记内容1.碳钢可分为高碳钢、中碳钢和低碳钢三种。

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3.炼钢主要有三种设备:转炉、电炉和平炉。

4.经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火、加热和高温。

5、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1)升温。

(2)加溶剂; (注意: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