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传》教学设计
《名人传》 教学设计

《名人传》教学设计《<名人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2、帮助学生掌握阅读传记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考能力。
3、让学生感受三位名人在苦难中展现出的伟大精神,从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力量。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了解三位名人的人生经历和主要成就。
(2)分析三位名人的精神品质,理解苦难与成功的关系。
2、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在传记中所传达的思想情感和价值取向。
(2)引导学生将名人的精神品质与自身生活相结合,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名人传》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为学生的阅读打下基础。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三位名人的经历和精神,促进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3、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掌握阅读传记的方法,如做笔记、写读后感等。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关于名人奋斗历程的视频或讲述一个名人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故事,引起学生对名人的关注和兴趣,从而引出《名人传》这部作品。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介绍作者罗曼·罗兰,包括他的生平、文学成就以及创作《名人传》的初衷。
2、讲述《名人传》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这部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三)作品内容概述1、简要介绍《名人传》中三位名人——贝多芬、米开朗琪罗和托尔斯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成就。
2、重点讲述他们在追求艺术和真理的道路上所遭遇的苦难和挫折,以及他们如何凭借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战胜困难。
(四)阅读方法指导1、指导学生如何快速浏览作品,了解大致内容和框架。
2、教导学生如何精读重点章节,分析人物形象和作品内涵。
3、鼓励学生做读书笔记,记录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五)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三位名人的精神品质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2)他们所遭遇的苦难对他们的人生和艺术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2、每组选派代表进行发言,分享小组讨论的结果。
《名人传》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

《名人传》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名人传》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名人传》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名人传》语文阅读课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掌握序言的文体知识。
2、正确理解课文中重点语句的含义。
3、明确作者写作《名人传》的目的,学习名人们不畏困苦,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1、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目的。
2、罗曼·罗兰的英雄观。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四组查阅资料,分别了解罗曼·罗兰及《名人传》、贝多芬、列夫·托尔斯泰、米开朗琪罗和傅雷。
二、了解罗曼·罗兰与《名人传》1、大声朗读课文。
2、请学生简介罗曼·罗兰及《名人传》,突出罗曼·罗兰写作《名人传》的背景,教师适当补充。
(进入20世纪,罗曼·罗兰意识新的社会大动荡的时代即将到来。
他在尖锐抨击庸俗的资产阶级文化时,主张“应当为新社会创造一种新的艺术”。
因此,他在创作“革命戏剧”集的同时,还和法国文化界的进步人士一起酝酿创立“人民戏剧”。
可是,他的这一主张没有得到社会的支持,反而遭到责难。
罗曼·罗兰一方面感到沮丧,一方面希望重新获取精神的源泉,他说:“那是一九零二年。
我正经历着一个骚乱不宁的时期,充满着兼有毁灭与更新作用的雷雨。
”罗曼·罗兰离开巴黎,来到贝多芬的故乡波恩,在这里寻找贝多芬当年的影子,寻找英雄的苦难、勇气、欢乐、悲哀,写下了《贝多芬传》。
随后又写了《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统称为《名人传》。
)3、在这样的背景下,罗曼·罗兰写作了《名人传》,那么他的序文中谈及了写这部作品的目的吗?如果有,那是什么呢?请学生作答,可用自已的话,也可引用原文。
《名人传》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名人传》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名人传的特点和写作方式;2. 培养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概念和形式;2. 培养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名人传的写作技巧;2. 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种名人传的样本;2. 配置多媒体设备;3. 准备写作素材和范例。
五、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多篇名人传样本,让学生先浏览一遍,然后请他们分享对名人传的理解和感受。
步骤二:讲解名人传的概念(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讲解名人传的定义、特点和写作形式。
重点介绍名人传的目的是通过名人的事迹和品格塑造一个真实而鲜明的形象,让读者得到启发和指导。
步骤三:分析名人传的写作方式(15分钟)教师逐一呈现名人传样本,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让学生留意名人传中的描写手法、人物关系的构建以及时间顺序的安排。
步骤四:引导阅读名人传(15分钟)教师选取几篇名人传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跟随课文并回答相关问题,培养他们对名人传的阅读能力。
步骤五:写作实践(40分钟)教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名人,根据名人的事迹和品格写一篇名人传。
教师提供写作素材和范例,引导学生合理安排文章结构,运用适当的描写手法和修辞方法,抒发个人情感和态度。
步骤六:交流展示(15分钟)学生互相交换文章,进行评价和分享,提供修改意见和建议。
六、课堂作业:完成名人传的写作,并交流分享。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名人传的特点和写作方式,培养了他们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并通过写作实践提高了他们的写作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交流展示,学生们也学会了给予他人建设性的评价和意见,提高了团队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名人传》教学设计

名人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历史上的名人及其对社会、人类文明的影响。
2.培养学生对名人的尊重和敬业精神。
3.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4.提升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内容1.名人简介阅读。
2.名人传作文撰写。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对名人简介的阅读能力提升,尤其是对关键词和事件的理解和记忆。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推理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其能够进行创新性的文本写作。
四、教学方法1.听取学生在社会、科技、文化等方面对名人的印象和认知。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名人的成就和不足,了解其对社会和人类历史的影响及其价值。
3.名人简介阅读课堂,学生对不同的名人及其不同的经历、价值进行理解和思考。
4.撰写名人传作文,学生进行文本改写和思考,提升写作水平。
五、教学步骤5.1 第一课时:名人简介阅读1.教师讲解名人传的意义,为学生打开视野。
2.分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名人,并进行简单的自我介绍。
3.配发名人简介文章,让学生自主阅读,了解名人的基本情况。
4.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找出关键词并进行讨论。
5.2 第二课时:名人传作文1.教师讲解作文要求,提醒学生注意文章结构,主旨明确。
2.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选取自己关注的名人进行作文创作。
3.学生进行文章撰写和文本修订,并对作品进行修改,以达到更好的文本效果。
4.学生进行文章讲解,相互之间进行提问和点评。
六、作业布置1.提醒学生按时完成本次名人传作文,并进行提交。
2.学生可以选择在作业提交前进行检查和修改。
3.教师将作文进行评价,并对学生的文本表现进行反馈。
七、教学评价1.学生能够通过简短的名人简介进行初步的了解,并形成自己对名人的理解。
2.学生能够撰写出符合要求的名人传作文,并进行修订和修改使其更加完整。
3.课程结束后,学生可以根据经验和理解对其他名人进行评价和写作。
名人传教学教案参考

名人传教学教案参考第一章:名人传概览1.1 课程目标了解名人传的基本概念与定义掌握名人传的编写方法和技巧1.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定义与特点名人传的编写步骤与技巧1.3 教学活动引入名人传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通过案例分析,讲解名人传的编写方法和技巧1.4 作业布置让学生选择一位名人,进行初步的资料搜集和整理第二章:名人的生平与成就2.1 课程目标深入了解名人的生平背景和主要成就学会如何整理和表达名人的生平与成就2.2 教学内容名人的生平背景与成长经历名人的主要成就和贡献2.3 教学活动通过视频、阅读等方式,了解名人的生平与成就引导学生进行资料整理和思考,表达名人的生平与成就2.4 作业布置第三章:名人的思想与影响3.1 课程目标理解名人的思想观念及其影响学会如何分析名人的思想与影响3.2 教学内容名人的主要思想观念名人的思想对社会的深远影响3.3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名人的思想观念及其影响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表达名人的思想与影响3.4 作业布置第四章:名人的遗产与评价4.1 课程目标理解名人的遗产及其评价学会如何评价名人的贡献与影响4.2 教学内容名人的遗产及其价值名人的评价及其标准4.3 教学活动通过小组讨论,探讨名人的遗产及其价值引导学生进行评价,表达名人的贡献与影响4.4 作业布置第五章:名人传的阅读与分析5.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名人传的内容和深层含义学会如何分析和解读名人传5.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阅读技巧名人传的分析方法和角度5.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阅读和分析名人传的方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和解读名人传的内容5.4 作业布置学生选择一部名人传进行阅读,并填写阅读笔记第六章:名人传的写作与表达6.1 课程目标学会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和结构来编写名人传6.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写作技巧名人传的表达方法和注意事项6.3 教学活动教师示范编写名人传的方法和技巧学生进行实践活动,编写自己的名人传6.4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之前搜集的资料,编写一篇名人传第七章:名人传的评估与反思7.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名人传的评估能力,评价名人传的质量和深度学会如何反思和修正名人传的不足之处7.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评估标准和方法名人传的反思和修正技巧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名人传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进行修正7.4 作业布置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修改和完善自己的名人传第八章:名人传的展示与分享8.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分享自己名人传的能力,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学会如何通过演讲和写作来展示名人传的内容和价值8.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展示技巧名人传的分享方法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演讲练习,展示自己的名人传8.4 作业布置学生准备演讲稿,并进行演讲练习第九章:名人传的综合与应用9.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名人传的知识和技能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学会如何将名人传的编写和分析应用到其他领域和情境中9.2 教学内容名人传的综合应用方法名人传与其他学科和领域的联系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名人传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将名人传的编写和分析应用到实际情境中9.4 作业布置第十章:名人传的评价与总结10.1 课程目标培养学生对名人传学习的评价能力,总结学习经验和成果学会如何进行自我评价和总结学习过程10.2 教学内容名人传学习评价的标准和方法名人传学习的总结技巧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总结自己在名人传学习中的成果和不足教师提供反馈和建议,指导学生进行改进10.4 作业布置第十一章:名人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1.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名人传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从名人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11.2 教学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名人传中的正能量及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11.3 教学活动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行为和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对比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从名人传中汲取正能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11.4 作业布置第十二章:名人传与现代社会12.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名人传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价值学会如何从名人传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应用于现代生活12.2 教学内容名人传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名人传中的经验和启示及其对现代生活的意义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成功因素和经验,与现代社会进行联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从名人传中汲取经验和启示,应用于现代生活12.4 作业布置第十三章:名人传与个人成长13.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名人传与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学会如何借鉴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促进个人成长13.2 教学内容名人传与个人成长的关系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及其对个人成长的启示13.3 教学活动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与个人成长进行联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借鉴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促进个人成长13.4 作业布置第十四章:名人传与人生规划14.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名人传与人生规划之间的联系学会如何借鉴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14.2 教学内容名人传与人生规划的关系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及其对人生规划的启示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人生规划和成就,与个人人生规划进行联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借鉴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制定合适的人生规划14.4 作业布置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借鉴名人传中的经验和智慧,制定一份个人人生规划第十五章:名人传的终身学习15.1 课程目标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学会如何从名人传中汲取学习动力和目标15.2 教学内容终身学习的概念和意义名人传中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及其对终身学习的启示15.3 教学活动分析名人传中名人的学习态度和成就,与终身学习进行联系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借鉴名人传中的学习动力和目标,实现终身学习15.4 作业布置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教案主要围绕名人传的定义、编写方法、阅读与分析、写作与表达、评价与反思、综合与应用、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联系、与现代社会的意义、与个人成长和人生规划的关系、以及终身学习等方面展开教学。
《名人传》教案

《名人传》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教授中学生阅读与写作技巧,通过学习名人传阅读与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本教案适用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名人传的特点和功能;2. 学生能够分析名人传中的人物形象与情节发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阅读与写作技巧撰写名人传。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名人传的特点分析和撰写;2. 教学难点:运用批判性思维剖析名人传中的情节与人物形象。
四、教学准备1. 《名人传》教材及其他相关资料;2. 课件或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或讲述,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定义和作用,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兴趣。
2. 名人传的特点分析(20分钟)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名人传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内容:讲述名人的生平、功绩和思想等;2) 结构:情节发展清晰,多采用线性叙事方式;3) 语言风格:较为庄重且修辞手法丰富;4) 功能:娱乐、教育、启示读者等。
3. 名人传中人物形象与情节(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名人传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或学生展示的形式呈现。
4. 阅读与写作技巧讲解(20分钟)教师讲解阅读与写作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阅读技巧:了解背景、抓住关键信息、分析人物形象与情节等;2) 写作技巧:明确目的、组织结构合理、语言优美等。
5. 撰写名人传(40分钟)学生根据所学的阅读与写作技巧,选择一个名人传的题材,撰写一篇名人传。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文和指导,帮助学生完成撰写。
6. 总结与展示(10分钟)学生可以互相展示他们创作的名人传,教师可以点评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
六、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一位名人撰写名人传,并与其他同学共同分享。
要求字数不少于800字。
七、教学评估教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名人传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估。
八、拓展延伸教师可要求学生进一步阅读名人传或相关文学作品,加深对名人传的理解和批判思维能力。
《名人传》序 教案教学设计

《名人传》序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名人传》的基本信息,包括作者、背景等。
激发学生对《名人传》的阅读兴趣。
1.2 教学内容介绍《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及其背景。
简要介绍《名人传》的主要内容。
1.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名人的看法。
1.4 教学活动播放罗曼·罗兰的介绍视频,让学生对其有更直观的了解。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位名人,分享对该名人的看法和兴趣。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看法和兴趣,激发全班的阅读兴趣。
第二章:作者介绍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名人传》的作者罗曼·罗兰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2 教学内容介绍罗曼·罗兰的生平经历和主要作品。
分析罗曼·罗兰创作《名人传》的动机和目的。
2.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作者。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作者的创作动机和目的。
2.4 教学活动播放罗曼·罗兰的生平介绍视频,帮助学生了解作者的背景。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者创作《名人传》的动机和目的。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三章:名人传概览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对《名人传》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引导学生了解名人的生平和成就。
3.2 教学内容简要介绍《名人传》中涉及的名人及其生平和成就。
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3.3 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帮助学生对名人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3.4 教学活动播放《名人传》的预告片或相关片段,让学生对名人的生平和成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名人的成功要素和给我们的启示。
邀请学生上台分享自己的分析和思考,促进全班学生的思考和交流。
第四章:名人传精读4.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名人传》中的名人和他们的成就。
名人传教案设计

名人传精品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了解名人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能够掌握名人传的编写方法和技巧;(3)学生能够分析名人传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性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名人传作品,培养学生对名人的敬仰之情;(2)通过讨论和写作,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3)通过分析名人传中的事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生能够尊重和理解名人的艰辛和付出;(2)学生能够从名人传中汲取正能量,树立远大的理想;(3)学生能够学会珍惜时间,努力奋斗,成为有用之才。
二、教学内容1. 名人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1)介绍名人传的定义和起源;(2)分析名人传的特点和风格。
2. 名人传的编写方法和技巧(1)如何选择合适的传主;(2)如何安排传主的生平和事迹;(3)如何描绘传主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名人的定义和价值;(2)学生分享自己对名人的理解和看法。
2. 教学内容讲解:(1)教师讲解名人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学生通过阅读名人传作品,了解编写方法和技巧。
3. 小组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名人传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性格;(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分享自己的观点。
4. 写作练习:(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名人传的基本概念和特点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名人传的编写方法和技巧的掌握情况;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展现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教学资源1. 名人传作品:如《红楼梦》、《三国演义》等;2. 名人传相关资料:如名人传记、名人名言等;3. 写作工具:如笔记本、笔等。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名人传作品阅读:安排学生在课堂外阅读名人传作品,要求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名人传进行阅读。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阅读的名人传心得体会,讨论名人传中的典型事例和人物性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传》教学设计武清区东马圈镇初级中学杨明山且学且行《名人传》教材分析:通过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增长知识,培养高尚的道德素质,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
本课是以《名人传》为基础,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从名人延伸到个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原本抽象的概念,用一个个真实可感的人物形象去诠释解读,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思想上受到极大地鼓舞,情感上得到深层的共鸣。
且学且行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塑造高尚的人格。
学情分析:由于学生年龄的限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形成,更没有对社会责任的认同感。
对于一些伟人的认识只是流于表面,没有深入的体悟。
《名人传》的内容来自作者的真情实感,特别适合学生阅读,反复阅读,深入品评语言,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三巨人博爱、坚强、进取、向上的人生追求,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克服一切困难的非凡勇气。
读是为了品,品是为了学,学是为了行。
让学生认识责任、敢于担当、不惧困难,才是教育的根本,社会的核心价值。
教学设想:教学流程采用板块式教学模式,以板块为依托,逐一完成教学任务。
使学生在明晰的课堂流程中学习知识,锻炼能力,以达到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使学生逐步深入地感受伟人的精神魅力,体会作者的真切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深入感悟三位名人的性格魅力。
2、通过对文本的分析,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社会主人翁意识。
过程与方法:小组合作,分享交流。
品味语言,畅谈心得。
思想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并在三位名人的影响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增强学生顽强拼搏,勇于担当的社会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多元化解读文本,感受名人博爱、坚强、进取、向上的精神魅力。
教学难点:消除时间的鸿沟,让学生思想上受到启迪,情感上得到共鸣。
教学方法:教法:引导法学法:用对抗竞赛方式,激发学生积极性,小组合作与组际交流形式,共享收获,畅谈心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板块”导学表。
教学过程:课前板块一谈到音乐巨人贝多芬,大家的脑海中就会立刻涌现出他身残志坚的伟岸形象。
是呀,这一位一位的巨人影响的却是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循着榜样的足迹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他们是做的楷模,行的高标。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名人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课中板块第一板块:人生多精彩———说说《名人传》巧妙设计导语,消除时间和空间上的鸿沟,激发学生对于三位大师的景仰。
师:同学们,我们应该庆幸:拥有耳朵太好了,我们能听到《英雄》,但贝多芬不能;拥有自由太好了,我们可以不做《奴隶》,但米开朗基罗不能;拥有今天太好了,我们不必选择《战争与和平》,但托翁不行。
同学们要知道,西方哲学家曾说,成功的人都有着等同或者超越成功的不幸。
而我们确实应该庆幸!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三位大师的不同的精彩人生。
(大屏幕上出现标题:《名人传》导读,教师板书“且学且行”名人传)学生总结:《名人传》,又称《巨人三传》,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法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传记作品,它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1770年12月16日出生于贫寒的家庭,他相貌丑陋,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他十七岁丧母, 1792年12月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他的听觉越来越衰退。
心爱的人离他而去,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没有击垮贝多芬。
不久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创作出《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米开朗基罗传》1475年3月6日,米开朗琪罗出生于意大利。
十三岁时,先学习绘画,不久转入另一所雕塑学校。
后来,他又先后到过威尼斯、罗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断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开朗琪罗被他人鼓动教皇让他去画西斯廷教堂的天顶画。
此后几年,他一直受着历任教皇的差遣,携带着痛苦去创作他并不满意的作品。
不仅如此他的爱情也不太理想。
1564年2月12日,米开朗琪罗站了一整天来创作他的最后一件《哀悼基督》。
《托尔斯泰传》小说家。
托尔斯泰两岁丧母,九岁丧父,青少年时代的托尔斯泰,不仅常为思想苦恼,还为自己丑陋的相貌感到绝望。
托尔斯泰出身名门贵族。
青年的他对哲学尤其是道德哲学发生兴趣,喜爱卢梭的学说及其为人,并广泛阅读文学作品。
这一时期,他创作出了《少年》(1857)、《青年》和《一个地主的早晨》(1856)等优秀作品。
俄土战争期间,托尔斯泰曾亲临战场,常常处于危险之境。
在各次战役中,看到平民出身的军官和士兵的英勇精神和优秀品质,加强了他对普通人民的同情和对农奴制的批判态度。
1863~1869年托尔斯泰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战争与和平》,这是其创作历程中的第一个里程碑。
但是,托尔斯泰是苦恼的:他本人拥有地位和财富,但他时常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难安;他同情下层民众,又对他们缺乏信心。
因此,他厌倦自己的生活,决心和自己的社会决裂,他又得不到人们的支持。
在精神上,他一直是孤独的。
八十二岁的时候,他选择了出走,并病死于一个小火车站上。
老师小结:看来我们大家知道不少关于《名人传》的知识,那我们就按照大屏幕上的导学图,看看同学们更加精彩的表现。
(大屏幕出现导学图)教学思考:.....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名人传》写的内容是什么感情基调是什么为下一环节做好铺垫。
教学手段....: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收集到的材料在组内简单整理(课前),争取言简意赅,便于理解。
教师巧妙引导,让学生快速进入学习状态。
第二板块:一画一世界———影像《名人传》选择摄影活动的同学,将自己搜集的反映《名人传》作者以及三位名人的画面展示出来,根据这一活动板块的任务(即:图片的名称是什么灵感源于什么你想向同学们传达表达什么内容)向同学们逐一讲解,完成后,其它小组提出质疑并拿出自己的建议。
各小组根据同学们的表现,给予统一量化打分,教师记录。
教师举例:托尔斯泰画像图片名称《荆棘与湖泊》灵感源头托尔斯泰丑陋的脸像糟糕的荆棘,而他的眼睛却柔软的教学思考....:本环节旨在采用直观的艺术形式,给学生带来视觉上的震撼,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加深对三大伟人的形象感知。
通过活动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语境中学生自主表达,又达到了情感共鸣的目的。
组际间的交流与竞争交错展开。
为下面的流程做了很好的铺垫。
教学手段....:组际间的对抗是学习中的亮点,在第一板块完成后,学生已经进入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时的展现出学生好的作品,刺激组间的竞争,以及个人的求异思维。
例如:图片的名字,大家可以各抒己见,看哪一组更好。
表达的内容看哪个人表述得更具内涵更流畅。
学生在你争我赶中,增加了材料的“厚度”,提升了材料的价值。
第三板块:我手绘我心————个性手抄报师:大家的图片真是又丰富、又精彩,让我更加钦佩三位巨人的精神魅力了,贝多芬紧皱的眉头是对庸俗者的鄙视,托尔斯泰的胡子是不肯屈服的标志,但是我更想看看大家的手笔,我想那一定是一种超越时空的交流,一次心与心之间的有力碰撞。
那么就让我们一同欣赏同学们的个性手抄报吧。
这一环节更注重学生的实际动手与信息整合的能力。
学生将课前绘制一幅幅精美的手抄报展示给大家,上面不但图文并茂,而且还有他们独具匠心的个性发挥。
手抄报分类:1、纯文本手抄报。
2、纯图片手抄报。
3、图文并茂手抄报。
4、立体手抄报。
5、音乐手抄报。
等等教师拿出往届学生较好的范例与学生交流,例:只用签字笔描绘和书写,表达了他们对三位伟人的深深缅怀。
字不多,力求展现主题,三位伟人的动作也是他们精心设计的,集合在一幅画中,相互照应。
旁边的字可是集大成的,亢奋的贝多芬表达是“激昂”用草书,专注的米开朗基罗表达的是“执着”用隶书,平静的托尔斯泰表达的是“坚定”用楷书。
教学思考....:本环节旨在引导学生创作的多元化,来体现学生对作品的解读,对文本的准确把握,不限形式的手抄报,更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使学生得以个性张扬。
教.学手段...:“一知不如一行”动手实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小小的手抄报,是学生们个人、集体的智慧结晶。
是个性的,不可复制的。
一笔一划,都来自于他们细心地斟酌;一点一抹,都来自于他们对作品深刻解读。
用文字的,表述得更深刻。
用图片的,直观中有着耐人寻味。
学生的学习不再拘泥于读读念念,而是自己从内心中迸发出来的感悟与思考。
第四板块:诗篇颂我情————诵读对抗赛1、小组将整理好的《名人传》语录,在小组间交流一下,准备比赛。
2、小组准备好量化评价表,准备评价。
3、朗诵后可根据各小组理解提出问题或不足。
教师准备好,背景音乐,适时点评。
(大屏幕上随着学生朗诵,显示他们的收集的语录)1、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贝多芬2、竭力为善,爱自由甚于一切,即使为了王位,也永不欺枉真理。
--------贝多芬3、赌博欲,可能战胜的。
肉欲,极难战胜的。
虚荣欲,一切中最可怕的。
谁也无法战胜我,我要死死握住命运的咽喉。
终于从大理石的牢狱中解放出来了。
--------米开朗琪罗4、科学的事业就是为人民服务。
5、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6、一切使人团结的是善与美,一切使人分裂的是恶与丑。
7、被人爱和爱别人是同样的幸福,而且一旦得到它,就够受用一辈子。
为了要获得幸福,我们应当相信幸福的可能。
8、爱和善就是真实和幸福,而且是世界上真实存在和惟一可能的幸福。
不错,达到生活中真实幸福的最好手段,是像蜘蛛那样,漫无限制地从自身向四面八方撒放有粘力的爱的蛛网,从中随便捕捉落到网上的一切。
9、科学与艺术和面包与水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
--------托尔斯泰师总结:冷冽的寒风,打不败蜷缩的你;残忍的病魔,击不垮坚强的你;宗教的束缚,囚不住自由的你。
你,是永恒,是丰碑。
待到春天,平等自由就会来的,一定的,一定的。
再由各小组提出意见,老师组织打分,记入量化成绩。
教学思考:.....本环节旨在让学生沉浸在怀念伟人的气氛中,再加上贝多芬时而激昂,时而低吟的音乐,学生的内心中始终充满着敬仰、钦佩,从而增强了不惧困难,敢于时代担当的意志品质。
教学手段:.....采用朗诵的教学手段,就是让学生延续上一板块的兴奋,使情感上再次达到强烈的共鸣。
教师适时的点评,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再次了解到名人不幸的命运,却一样的抗争。
第五板块:感想大家谈————小小评论家课前负责“评论”活动的小组进行展示,各组填写量化评价表。
这里的评论就是根据学生对文本的把握,总结成点评性的文字,用多种形式展现出来。
形式大致可以分成:传统评书,脱口秀,“百家讲坛”等。
选择不同的评论形式,也就选择了不同评论角度。
它可以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丰富学生的人生阅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