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双关语的妙用

浅谈双关语的妙用
浅谈双关语的妙用

浅谈英语双关语的妙用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吴巧格

摘要:双关语是英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修辞手段,它使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所以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之中,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语言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笑话;广告;文学作品

英语双关语pun,又叫paronomasia或play-on words,是一个词或词组,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出其不意地把互不关联的双重含义同时结合起来。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谐音双关(paronomasia)和一词二义双关(antalaclasis)。谐音双关会用到两个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来造成双关。而一词二义的双关是指一个词被使用两次或以上,每次都是不同的含义。[2]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幽默诙谐,简洁精辟。英语双关语广泛应用于许多文体中,尤其是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广告和文学作品等。

一、在笑话中的应用

双关语可以有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经常会产生歧义,由此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我们熟悉的赵本山小品中有大量的双关语引起的笑话,比如“昨天、今天、明天”,“话疗”、“我和你”等,同样地,英语中也有很多由双关语引起的笑话。

例如:

Teacher:In this box,I have a 10-feet snake.

Sammy:You can’t fool me,teacher...snakes don’t have feet.学生将教师话语中的feet“英寸”理解为foot“脚”的复数形式feet,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又如:—Where is Washington?

—He’s dead.

—I mea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loaned it all to Europe.

—Now do you promise to support the constitution?

—Me? How can I? I have got a wife and six children to support.

该幽默中的被采访者有意无意间用到了Washington(华盛顿,美国州名,美国第一任总统)、capital(首都、资金)、support(支持、供养)三个词的双关意义,不停打岔,让人捧腹。再如:

Father: Tom, remember to be good while I’m away.

Tom: Sure I will, Dad—for a dollar.

Father: Why, when I was your age,I was good for nothing.

有些英语双关语是巧妙地把英语习语拆开理解,比如此例,父亲叫儿子乖些,儿子趁机要些钱,父亲说他小时候表现好从不要奖励,但因为good for nothing又有“饭桶”“草包”“二流子”之意,因而就产生了喜剧效果。

二、在脑筋急转弯中的应用

和我们熟悉的脑筋急转弯比如“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总共几个猴?”一样,英语中也有许多双关语引起的脑筋急转弯,它们打破常规思维,正因为双关语的出其不意,所以

经常是解开脑筋急转弯的金钥匙。例如:

—What stays hot even if put it in a fridge?

—Pepper.

巧妙利用hot的“热的,辣的”的双重含义。

再如:

—Do you know why it’s easy for a hunter to find a leopard?

—Because a leopard is always spotted.

豹子是Spotted“有斑点的”,同时spotted还有被发现的意思。

还有:

—What eight-letter word has only one letter in it? —Envelope. (letter:字母,信)

—Why does the empty wallet stay the same?

—Because there is no change in it.(change:变化,零钱)

三、在广告中的应用

双关语能使语言新颖别致、诙谐有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被广泛地应用到广告文体之中。例如:

Come and see us when your spirit is low.

这是一个加油站的广告,spirit既可以指人的情绪,也可指石油、汽油或酒精,暗指(君若加油或情绪不好,请光临。)

Money doesn’t grow on the trees, but it blossoms at our branches.----Lioyd Bank 这是一家银行的广告,广告语的前半句用了一句谚语,直译是“钱不是树上长出来的”,类似于我们说的钱不是大风刮来的,后半句的branches和前面的trees对应,既指树枝也指分行,意思是你把钱存入我们的银行,会像树木开花结果一样获利丰厚。

We have course to make the grown men young and the young men grow.

这是一则健身房的广告,它巧妙使用了grow这个词的双关意义,意思是我们的健身房能让年轻人成长,成人变年轻。

四、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许多英语文学作品巧妙使用双关语,使得作品妙笔生花,让人回味无穷,语言天才莎士比亚是创造双关语的大家,在莎翁作品中随处可见双关语的用法。比如在经典著作《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就有很多双关语的体现。

SAM.: Gregory,o’ my word,we’ll not carry coals.

GRE. : No, for then we should be colliers.

SAM. : I mean an we be in choler,we’ll draw.

GRE. : Ay, while you live, dra w your neck out o’ the collar.

(Romeo and Juliet, I, i, 1-4)

朱生豪译(台北:世界书局版):

桑:葛雷古利,咱们可真的不能让人家当做苦力一样欺侮。

葛:对了,咱们不是可以随便给人欺侮的。

桑:我说,咱们要是发起脾气来,就会拔刀子动武。

葛:对了,你可不要把脖子缩进领口里去。

黄美序译:

桑:嗨,老葛,我说我们可不能吃瘪啊。

葛:当然,那我们不就成了瘪三啦!

桑:我是说如果把我们憋火了,我们就亮家伙。

葛:对!活着嘛就把你吃饭的家伙(拍拍桑的头)亮出来,别像个缩头的乌龟、软壳的鳖。

[1]

朱生豪的译文在意思上更忠实于原文,但丢失了原文中双关语的妙用,黄美序的翻译更好地体现了双关语的用法。本段话使用了coal“煤”、collier“运煤工”、choler“胆汁,愤怒”、collar“领子”这几个谐音词的双关意义,用词之绝妙,不得不让人对莎士比亚的语言驾驭技巧心生佩服。《罗密欧与朱丽叶》中诸多双关语的使用使得作品妙笔生花,它们的幽默效果给这部爱情悲剧平添了一些轻快的色彩。

再如,在莎士比亚的《理查德三世》的开头有这样一句话,

Now is the winter of our discontent

Made glorious summer by this sun of York;

译文:现在我们严冬般的宿怨,已给这颗约克的红日照耀成为融融的夏景。

这里的“sun”同“son”构成双关,既指约克公爵的儿子Gloster,即后来的Richard III,

同时又把Gloster比喻成能吹散冬日忧郁的灿烂太阳。

总之,双关语运用极其广泛,它往往使得语言生动形象、幽默睿智,许多使用双关语的句子掷地有声,精辟之极,比如刻在纪念碑上的Freedom is not free(自由不是无代价的),或者本杰明·富兰克林的We must hang together,or we shall all hang seperately.(如果我们不共赴沙场,我们将共赴法场),充分理解双关语的用法和意义,不但可以增强对英语作品的欣赏能力,而且使得英语的语言美得以更充分的体现。

参考文献:

[1]黄美序戏剧的味/道山东画报出版社 2008年11月

[2] 徐张英语双关语的特征及其修辞在广告英语中的应用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

报2008年第6期

作者:吴巧格性别:女籍贯:河南省许昌市出生日期:1975年12月30日

学位:教育硕士职称:高校讲师研究方向:英语教学通信地址:河南省郑州市优胜北路4号

浅谈双关语的妙用

浅谈英语双关语的妙用 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商务外语系吴巧格 摘要:双关语是英语中的一种很重要的修辞手段,它使语言幽默诙谐、生动形象,所以广泛用于各种文体之中,本文主要探讨英语双关语的应用及其语言效果。 关键词:双关语;笑话;广告;文学作品 英语双关语pun,又叫paronomasia或play-on words,是一个词或词组,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出其不意地把互不关联的双重含义同时结合起来。双关语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即谐音双关(paronomasia)和一词二义双关(antalaclasis)。谐音双关会用到两个发音相同或相近,而意义不同的词来造成双关。而一词二义的双关是指一个词被使用两次或以上,每次都是不同的含义。[2]双关语的恰当运用可以使语言幽默诙谐,简洁精辟。英语双关语广泛应用于许多文体中,尤其是幽默故事、脑筋急转弯、广告和文学作品等。 一、在笑话中的应用 双关语可以有同音异义或同形异义,经常会产生歧义,由此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幽默效果。我们熟悉的赵本山小品中有大量的双关语引起的笑话,比如“昨天、今天、明天”,“话疗”、“我和你”等,同样地,英语中也有很多由双关语引起的笑话。 例如: Teacher:In this box,I have a 10-feet snake. Sammy:You can’t fool me,teacher...snakes don’t have feet.学生将教师话语中的feet“英寸”理解为foot“脚”的复数形式feet,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又如:—Where is Washington? —He’s dead. —I mean, the capital of the United States. —They loaned it all to Europe. —Now do you promise to support the constitution? —Me? How can I? I have got a wife and six children to support. 该幽默中的被采访者有意无意间用到了Washington(华盛顿,美国州名,美国第一任总统)、capital(首都、资金)、support(支持、供养)三个词的双关意义,不停打岔,让人捧腹。再如: Father: Tom, remember to be good while I’m away. Tom: Sure I will, Dad—for a dollar. Father: Why, when I was your age,I was good for nothing. 有些英语双关语是巧妙地把英语习语拆开理解,比如此例,父亲叫儿子乖些,儿子趁机要些钱,父亲说他小时候表现好从不要奖励,但因为good for nothing又有“饭桶”“草包”“二流子”之意,因而就产生了喜剧效果。 二、在脑筋急转弯中的应用 和我们熟悉的脑筋急转弯比如“树上骑个猴,地上一个猴,总共几个猴?”一样,英语中也有许多双关语引起的脑筋急转弯,它们打破常规思维,正因为双关语的出其不意,所以

expect的用法讲解

e x p e c t的用法讲解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expect的用法讲解 很多童鞋都知道expect的意思,但是对于expect的语法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句子中经常犯错误,下面为大家介绍下expect的用法。希望对童鞋们有所帮助。 1. expect可表示“期待”“期望”,通常为及物动词,不要受汉语影响在其后误加介词for。如: 我们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取得成功。 误:We should not expect for success overnight. 正:We should not expect success overnight. 2. expect后接动词时要用不定式,不用动名词。如: I didn’t expect to find you here. 我没料到在这里碰到你。 若语义需要,其后还可接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如: He expected her to go with him. 他期望她同他一起去。 3. 不要认为 expect 只表示“期待”“期望”,它还可表示“预计”“预料”等。如: I expect a storm. 我预计会有场暴风雨来。 I expect that I will be back on Sunday. 我预计星期日回来。 有时可用于不好的方面。如: He expects to fail the exam. 他预料无法通过考试。 另外,注意expect a baby这一惯用表达,其意为“怀孕”。如: It’s public knowledge she’s expecting a baby. 大家都知道她已怀孕了。 4. 其后可接 that 从句,若从句谓语为否定,注意否定的转移。如: I don’t expect that he has done such a thing. 我预料他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在口语中有可表示“想”或“揣想”。如: I expect you’re tired. 我想你是累了吧。 其后可接 that 从句,但不接疑问词引导的从句,若遇有疑问词,则要使用“疑问词+do you expe ct…”这样的句式。如: 你想什么时候离开 误:Do you expect when you will leave 误:Do you expect when to leave 正:When do you expect to leave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汉语委婉语与文化 提要:委婉语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同时也是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我国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汉语秉承汉文化的影响,一直以含蓄婉转著称,因此言语交际中多使用委婉语。本文主要从宗教因素、等级观念、礼仪传统、历史典故等方面讨论文化对汉语委婉语的影响。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禁忌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狭义的文化是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语言人文性中的文化不同于我们一般所说的文化。它主要是指对语言起约束或促进作用的那些制度、规则以及保持并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差异性的特征。 语言是有人文性的。语言的人文性是指在语言的发展和应用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于根元在《应用语言学理论纲要》中提出“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同时又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要带上人类文化的许多信息,打上人类文化的种种烙印。而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方言就体现着不同类别、不同时代、不同区域的人的独特的人文性,语言和民族文化、人类文化之间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语言和文化既是相互联系的又是相互区别的。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它也影响和制约着文化的发展。语言是可以折射出本民族文化和心理的一面镜子。文化对语言也有重要的影响作用,不但影响和制约着语言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和制约着人们对语言的使用。不同民族的特定文化对本民族语言的发展起着制约作用,这就导致了不同民族的语言各有其与众不同的一面。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地区,不同时代会使用不同的委婉语。委婉语的使用体现了文化对语言的制约。 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表现在语音、语法和语用等诸多不同的方面。委婉语与文化的关系主要是表现在文化对语言的实际运用的影响。人们在交际过程中会尽量使语言和具体的语境相适应,委婉语是为了不让人感到不适而借用另一种表达方式来代替想要表达的事物,人们会从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到隐含的意义。这是文化对语言影响的具体表现。委婉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中华民族是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经受了几千年的儒家思想的熏陶,儒家文化造就了中国人礼貌婉转的风格。委婉语能够反映一个社会的文化,是特定文化的缩影。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产生了特定的委婉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宗教因素

expect的用法讲解

expect的用法讲解 很多童鞋都知道expect的意思,但是对于expect的语法很多人不是很了解,导致在句子中经常犯错误,下面为大家介绍下expect的用法。希望对童鞋们有所帮助。 1. expect可表示“期待”“期望”,通常为及物动词,不要受汉语影响在其后误加介词for。如: 我们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取得成功。 误:We should not expect for success overnight. 正:We should not expect success overnight. 2. expect后接动词时要用不定式,不用动名词。如: I didn’t expect to find you here. 我没料到在这里碰到你。 若语义需要,其后还可接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如: He expected her to go with him. 他期望她同他一起去。 3. 不要认为expect 只表示“期待”“期望”,它还可表示“预计”“预料”等。如: I expect a storm. 我预计会有场暴风雨来。 I expect that I will be back on Sunday. 我预计星期日回来。 有时可用于不好的方面。如: He expects to fail the exam. 他预料无法通过考试。 另外,注意expect a baby这一惯用表达,其意为“怀孕”。如: It’s public knowledge she’s expecting a baby. 大家都知道她已怀孕了。 4. 其后可接that 从句,若从句谓语为否定,注意否定的转移。如: I don’t expect that he has done such a thing. 我预料他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在口语中有可表示“想”或“揣想”。如: I expect you’re tired. 我想你是累了吧。 其后可接that 从句,但不接疑问词引导的从句,若遇有疑问词,则要使用“疑问词+do you expect…”这样的句式。如: 你想什么时候离开? 误:Do you expect when you will leave? 误:Do you expect when to leave? 正:When do you expect to leave? 5. 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想法或打算,通常用过去完成时,但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只要意思清楚,也可只用一般过去时。如:

汉语委婉语

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 □ 刘冬梅 [摘要]委婉语是重要的一种语言现象,是社会心理学在语言中的反映。死亡是人生最大的恐惧,也是人类痛苦的主要根源之一,因此它常为人们所忌讳,死亡主题是委婉语产生的永久源泉。本文从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所体现出的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语中的死亡委婉语作了全面的分析。 [关键词]死亡委婉语语用原则构成手段文化内涵 [中图分类号]H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489(2009)08-0103-02 较早给“委婉”下定义的陈望道先生在其1933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一书中说:委婉即“说话时不直接表白本意,只用委曲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王希杰先生则在陈氏基础上进一步加以补充完善,使定义更为严谨科学,他说:“不能或不愿直截了当地说,而闪烁其辞,拐弯抹角,迂回曲折,用与本意相关或相类的话来代替。”运用了委婉辞格的语言(或者说词语)就是“委婉语”。委婉语最重要的特征就在于运用比较抽象、模棱两可的概念或用比喻、褒义化的手法,使谈话双方都能采用柔和间接的方式来谈论不宜直说的事,而且帮助谈话者克服谈论某些事物时的心理障碍,冲淡或排除各种不愉快的联想。 汉民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族文化。汉文化的一个突出的思想就是“中庸”,话不能说得太满、太绝,但许多事情还不得不表达出来,因此人们就在言语中更多地采用了委婉语这种表达方式。但词和句子本身并不是委婉语,只是在语言的运用中才使它们成为委婉语。委婉语从它诞生的那一天就背上了鲜明的社会文化心理的标记,表现出强大的交际功能。“说凶即凶”,“说祸即祸”,这种自古以来将语言看作具有魔力的思想意识在传统中国文化中普遍存在。“死”对人类而言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因为从社会心理上讲,“死亡”总要伴随着痛苦,引起恐惧和忧虑,无论什么人都有打心眼里不愿意提及这些神秘的字眼,所以在汉语中,对于死亡的委婉语足有成百上千,人们通过一切办法避免谈及死亡。 一、死亡委婉语的语用原则 1.Leech的礼貌原则在委婉语中的体现 英国著名学者利奇把礼貌原则划分为六大类:(1)得体准则(Tact Maxim)。(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誉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5)一致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其中,一致准则指减少自己与别人在观点上的不一致:①尽量减少双方的分歧。②尽量增加双方一致。同情准则指减少自己与他人在感情上的对立。而与死亡相关的委婉语主要体现了一致原则与同情原则.一致准则与同情准则是死亡委婉语所遵循的重要语用原则。 不管在哪种文化中,人们都期盼平安健康、吉祥如意,但难以避免生老病死的不幸发生。对此,人们会感到沮丧、伤感、忌讳。所以在谈论死亡时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联想,避免正面接触这一主题,减少自己与他人情感上的对立,与对方建立共同的感情基础,引起与对方情感上的共鸣,为了让对方体会到对死者的怀念和尊敬,或体现对死者的亲属,朋友的同情,人们不直接谈及死亡,而采用含蓄、婉转的方式来表达此意思,这有利于调节人们的心理状态,缓和气氛。即尽力净化“死”所带来的损害性的情感。现代汉语如“走了”、“离开了”、“永诀”、“永别了”、等表达难以割舍之情,尤指亲友的死亡;“没了”“去世了”、“不在了”、“物故”、“故世”、“过世”、“谢世”则用来表达一般意义的避讳,避免重提死亡这一神秘而又可怕的字眼;如果是针对生前处境艰难或久病、恶病缠身的人的死亡,通常用“解脱了”等表示同情和安慰;未成年去世称:“夭折”、“夭亡”;对于年轻人过早的死亡称之为“被夺去了生命”;对于年

汉语双关传统述评.

收稿日期:2006-02-16 作者简介:王志伟(1969-,男,河南中牟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副教授,硕士,上海外国语大学在读博士生,主要从事英语修辞 学、英语文体学与语篇分析研究。 第22卷第4期2006年8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J OURNAL OF SHAN GQ IU TEACHERS COLL EGE Vol.22 No.4August ,2006 汉语双关传统述评 王志伟 (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上海200083 摘要:汉语双关名称来源不详,但其使用源远流长。汉语丰富的文字游戏、独特的谐音文化以 及含蓄的民族心理等构成了汉语双关语的文化基础。汉语双关传统主要通过语言游戏和修辞手段 两种形式得以延续,运用领域主要涉及古体诗歌、文字游戏、谜语、歇后语、相声小品、网络文学、手机短信等。中国传统的修辞哲学思想使得汉语双关地位不如西方显赫,双关研究也因此处于边缘化的地位。 关键词:汉语双关;文化基础;人文传统中图分类号:H1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600(200604-0133-04 双关语作为世界多种语言中共有的语言现象,其使用至少可以追溯到世界各地早期的口头语言游戏之中。根据现有文献,双关语的书面使用在西方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世

纪的荷马时代。[1] 在中国至少也可以追溯到包括从西周时期 (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叶(公元前6世纪创作的诗集《诗 经》。然而,和英语一样,汉语“双关”名称的由来也不能完全确定,《词源》、 《汉语大词典》、《修辞学发微》等修辞学专著和词典多首标范仲淹《〈赋林衡鉴〉序》:“兼明二物者,谓之双关。”但马国强在检读了汉魏至唐宋历代诗歌后发现,范仲淹之前就已经有诗言及“双关”,佐证是《全唐诗》650卷方千的有诗歌《袁明府以家 寄余,余以山梅答赠,非惟四韵,兼亦双 关》。[2] “双关”称名是否还可以再往前溯源,至今不得而知。不过,双关语作为世界文明中一种最为喜闻乐见的创作手段,作为资格老、牌子硬、经久不衰的修辞手段,其传统极为悠久,本文拟从汉语双关的文化基础和人文传统等角度入手,对汉语双关传统进行简要探讨。 一、汉语双关语的文化基础 中国文化中历史悠久的文字游戏、谐音文化、含蓄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等构成了汉语双关语的文化基础。 第一,文字游戏。人类是游戏的动物,游戏是创造的准备,也是人类文化的基础。在人类的游戏中,语言文字游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雅各布逊(Roman Jacobson ,1896-1982强调“语言文字游戏的重要性不应低估”。[3]王佐良先生

hope与expect用法辨析

want,wish,hope与expect用法辨析 want,wish,hope与expect这四个动词都可以表示愿望,意思为“想要”、“希望”、“期望” 等,但它们的用法有别。 一、want用于口语,表达迫切的愿望。常用于:1、want+n./pron.想要某物e.g. I want a new pen.2、Want+to do sth.要做某事e.g. I want to buy the bike.3、Want+sb.to do sth.(需)要某人做某事e.g. the teacher wants us to clean the classroom.4、Want+sth.done在要别人把某事作了。e.g. He wants the work done at once.5、Sth+want+doin g/to be done某事需要做。e.g. The windows wants cleaning/to be cleaned.[注意]want之后不能跟从句或“object+n.”结构作宾语。 二、wish表示客观上不太可能实现的希望或表示祝愿。常用于:1、wish+to do sth.希望做某事e.g. I wish to visit America someday.2、wish+sb. to d o sth.希望某人做某事e.g. His parents wishes him to be a scien tist in the future.3、wish+sb.+n,/adj.祝愿某人...... e.g. I wish you success!I wish you happy!4、wish+that clause但愿. .....(从句要用虚拟语气) e.g. I wish(that) I were young again.6、wish+sth.done希望(别人)做了某事e.g. I wish the work finished th is week.[注意]wish后跟宾语从句时要用虚拟语气。 三、hope强调主观上的“希望”。常用于:1、hope+to do sth.希望做某事 e.g. W e hope to visit Yan'an soon.2、hope+that clause希望...... e.g. Our foreign friends hope that they can jion the Ma y Day cele-brations in Beijing.[注意] hope后不能跟复合宾语。 四、expect强调客观上可能实现的“期望”,“期待”等。常用于:1、

双关语

Pun: an amusing use of a word or phrase that has two meanings, or of words that have the same sound but different meanings. https://www.360docs.net/doc/4f12688777.html, He often broke into song because he couldn't find the key. ? Time flies like an arrow, fruit flies like a banana. ? 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 ? Does it make sense? ? 这句话乍一看,好象是说:时光像箭一样飞逝,水果像香蕉一样飞逝。其实这句话后半部分的真正意思是:果蝇喜欢吃香蕉,也就是fruit flies/like/a banana。---- Who is closer to you, your mom or your dad ? (爸爸和妈妈谁和你更亲近?)——Mom is closer, because dad is father. “father”(父亲)与“farther”(更远)同音? ---- What fruit is never found singly ? (什么水果永远不会是单个的?)? ——A pear. ? “pear”(梨)音同“pair”(一对)? ---- Which runs faster, heat or cold? ? —Heat,because you can catch a cold. ? ---- What eight-letter word has only one letter in it? ? —Envelope. ? ---- What kind of table has no legs? ? ——A timetable. ? ---- What kind of witch(女巫) has no power? ? ---- Sandwich. Yesterday is History, Tomorrow is a Mystery, Today is a Gift: That's why we call it——the Present. —— Joan Rivers, American humorist 双关语及其翻译 2010-11-20 10:19:05 作者:sunny来源:浏览次数:85 网友评论 0 条双关语(pun)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格,是指有意识地将同音异义词或一词多义的现象运用到句子中,利用这些词或句子间相互的逻辑关系来表达两层不同的含义,以使语言诙谐幽默、生动有趣。外国学者Joel Sherzer~E双关语定义为:A pun is a form of speech play in which a word or phrase unexpectedly and si multaneously combines two unrelated meanings(-个词或词组,以文字游戏的形式,出其不意地把互不关联的两层含义同时结合起来)。从修辞学上来说,它属于借代范畴的辞格。双关语有着悠久的历史,无论是从西方政治家的演讲到东方的古老民谣,还是从大文豪的不朽作品到传世千古的唐宋诗词,双关语充满诙谐和智慧的身影无处不在。据有关研究表明,莎士比亚的作品中就使用了3000多个双关语。而在我们汉语中,早在六朝的乐府民歌中就有“衔碑(谐悲)不得语”,“夜夜得连(谐怜)子”,“昼夜长悬丝(谐思)”,“藕(谐偶)异心无异”等句。宋朝有民谣日:“打破筒(谐童贯姓),泼了菜(谐蔡京姓),便是人间好世界。”((红楼梦中的“护官符”有“假”与“贾”谐,“雪”与“薛”,也是妙趣横生。

虚拟语气的用法讲解

第一部分:语气的定义和种类 1 语气(mood) 语气是动词的一种形式,表示说话人对某一行为或事情的看法和态度。2 语气的种类 ⑴、陈述语气:表示动作或状态是现实的、确定的或符合事实的,用于陈述句、疑问句和某些感叹句。如: ①There are two sides to every question.每个问题都有两个方面。 ②Were you busy all day yesterday?昨天一整天你都很忙吗? ③How good a teacher she is!她是多好的一位老师啊! ⑵、祈使语气: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请求或命令。如: ①Never be late again!再也不要迟到了。 ②Don’t forget to turn off the light.别忘了关灯。 ⑶、虚拟语气:表示动作或状态不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而是说话人的主观愿望、假设或推测等。如: ①If I were a bird, I could fly in the air.如果我是一只小鸟,我就能在空中飞行。 ②I wish I could pass the examination.我希望我能通过考试。 ③May you succeed!祝您成功! 虚拟语气在语法里算得上是个难点。让我们就从最简单的开始吧。 第二部分:简单句中的虚拟语气 一、情态动词的过去式用于现在时态时,表示说话人的谦虚、客气、有礼貌、或委婉的语气,常用于日常会话中。 如: ⑴.Would you be kind enough to show me the way to the post office?请你告诉我去邮局的路好吗? ⑵.It would be better for you not to stay up too late.你最好别熬夜到很晚。 二、表祝愿。 1、常用“may+动词原形”表示祝愿,但愿,此时may须置于句首(多用于正式文体中)。 ⑴、May good luck be yours!祝你好运! ⑵、May you be happy!祝你快乐! ⑶、May you do even better!祝你取得更大成就! ⑷、May you have a good time. 祝愿你玩的痛快。

现代汉语委婉语简略

现代汉语委婉语简略 【摘要】: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同时,儒家传统文化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忌讳”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关键词】:委婉语禁忌儒家传统文化 委婉语是在特定的言语交际环境制约或作用下,为适应社会文化传统规范、风俗习惯和交际主体的心理需要,表达者不直言其事或不直说本意,而选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语言手段或言语手段来替代或转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委婉语是一种民族文化在语言中的反映。委婉语源于语言禁忌。语言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它最初是从“塔布”产生的。人们迷信鬼神,对鬼神尊敬、崇拜直至惧怕,以至不敢直呼其名,鬼神名称成了英语中最早的禁忌语,而指代鬼神的词语便是最早的委婉语。 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它的产生受到民族政治经济、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及价值观体系等一系列超语言的人文因素的影响。在此,我们把探寻视角限定在汉民族心理框架内与言语交际密切相关的心理特征上。“忌讳”是汉民族心理层级体系中重要的一个方面,与之相适应,语言禁忌是产生委婉语的直接动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崇高神圣或令人讨厌的事物的禁忌。人们对某些人、某些事物特别崇拜,认为直称他或它的名称是大不敬的行为,因此必须禁忌。避讳就是一例。对尊者、长者等不能直呼其名,哪怕是读音有点相近也应当回避。再如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秀才”一词就已产生,但刘秀做了皇帝后,为避其讳,就将“秀才”改为“茂才”。同时,对一些特别讨厌的事物,不愿提及它,也要禁忌。如对于明朝的人来说,“元”是十分痛恨的,所以明朝人把“元来、元任、元由”等词的“元”一律改成“原”,成了“原来、原任、原由”。第二,对危险恐怖神秘事物的禁忌。“死亡”在人们看来是一件恐怖危险的事情,常常要对它表示禁忌。人们还用“死”的不同说法,表现不同阶层、身份和年龄的人的死,表现死的不同原因、方式,以及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崩”,意谓天崩地塌。帝王之死,犹如天崩地塌,为大国之难,因此婉称帝王或帝后死亡。同义的还有:崩驾、崩逝崩殂等。薨,房子坍塌时发出颠坏之声而令人震惊,古代用以婉指诸候或二品以上大官之死。类似的有:薨背、薨逝、薨陨等。“不禄”则专指士大夫等一般官吏之死。而现代则多用不在、故去、逝世等表达死亡之意,在一些庄重、严肃的场合,也用安眠、安息等。第三,对不洁或难以启齿的事物的禁忌。这些大多是有关人体器官、生理现象等的词语。例如,把厕所称作“洗手间”、“卫生间”等。再如,比起西方民族,汉民族文化传统中,性观念更为严肃保守,性心理更为含蓄羞涩,婚姻关系和家庭结构都比较牢固,性行为受到较好的道德约束与社会控制,加之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积淀,言语过程中有关“性”的一切均属禁忌之列。 汉民族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在言语交际中避俗求雅、力图含蓄,这是委婉语产生的另一个原因。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汉语的称谓中委婉语众多。作为礼仪之邦,汉民族非常重视言语交往过程中的礼尚往来,在尊重对方的前提下还要力求雅致,因此产生了大量的同义称谓语。一般说来,直称则比较通俗,婉称则显得文雅。例如,称妻子的父亲为“岳丈”,比“丈人”要文雅

英语广告中的双关修辞的效果分析

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修辞运用效果 刘小红 摘要: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广告无处不在,好的的广告以其精炼内涵丰富的语言和完美的演绎技术既给企业带来丰厚利润又给消费者带来赏心悦目的视觉盛宴。英语双关语以其简短、精炼、一语双义的特色给广告语带来了不一样的效果。本文主要阐述了英语广告语的特点和英语双关修辞在广告语中的应用,让身边的广告变得更加意犹未尽、耳目一新,达到更有影 响力的传媒效果。 关键词:英语广告语、英语双关、双关类型、效果 1、英语广告语的流行与特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跨文化交流也变得越来越现实了,尤其是如今双语教学的普及使得英语在非英语国家的应用程度也越来越高,英语作为当今最为通用的国际语言,英文广告作为传媒手段的一部分在日常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交往的便利,也顺应了国际化、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因为英语这门语言本身的词法、句法特点,英语广告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的融合,在词法、句法尤其是修辞方便表现出一定的特点。 英语广告语的词汇一般都简洁、形象、富于感染力,且广告词汇大都采用通俗易懂的大众化词语,少用晦涩、深奥的词汇。因为英语本身系属印欧语系,其独特的字母造词方法使得英语广告可以把人们熟知的词汇进行创新拼写,这样既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富于了其产品广告的创新、独特的意义。因此,英语广告语很容易以轻松、诙谐、幽默的效果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给人们带来语言美的无形快乐。 2、英语广告语中的双关种类 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西方修辞学中的双关语和汉语中修辞学的双关语一样,在语言运用技巧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它广泛存在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语言层面。在《汉语修 辞学》(王希杰,2001:86-91)双关分为语义双关、谐音双关、语法双关。按照此法,英语广 告语中的双关也可分为三类。 2.1、语义双关。语义双关是利用词语或句子的多样性在特定语境中形成双关。语义双关在广告中的运用比谐音双关更为普遍。其效果与谐音双关可谓异曲同工。例如:(1)Take Time for Time。 此英文广告中的第一个time指时间,第二个time指《5时代6》这本杂志,意为呼唤人们花点时间去看《5时代6》这本杂志,此广告中的time一语双关,一个词表达了两种意思,既简洁凝练又意味深长,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很好的吸引了消费者。 (2)I am MORE satisfied,ASK for MORE 。 MORE是一种香烟的商标,这个单词的本义是”更多,更好,此时的more一词双义,整句意为我很满意,我要更多的MORE牌香烟。这样的广告语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效果不同凡响。 2.2、谐音双关。谐音双关,就是用同音异义或近音异义的词构成双关。广告制作者非常乐于使用谐音双关,因为此类双关具有风趣、幽默、俏皮、滑稽的语言风格,能增强广告的

浅谈诗词中的“一语双关”现象

浅谈诗词中的“一语双关”现象 中国诗词在很多时候要表达双重含义时而字面上却只表达了一种含义,更重要的含义需要推导才能获得,从而获得委婉,含蓄的效果。这种现象就是一语双关。它一般分为谐音双关与语义双关。 (一)谐音双关 古典诗词中制造“双关”的手法很多,谐音双关是比较常见的。汉字是单音字,每一字一音,有些字还是多音字,而汉语的一个音又海纳了数以千计的字,这就是谐音双关的基础。 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与“情”同音,表现了在朦胧恋爱中的男女有趣而微妙达到的心理。诗句借景言情,妙手偶得,风格轻快流丽,妙语天成,最大的亮点就在于双关妙用。 又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由于“莲”与“怜”音同,“莲子”也即“怜子”,“青”即“清”,“青”即“莲子”的颜色。这里是实写也是虚写,语意双关,采用谐音双关的修辞,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的男子的深长思念和爱情的纯洁。 再如:温庭筠的《杨柳枝》“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中“烛-嘱,围棋-违期”,诗人使用谐音双关手法,造成字面上的隐语,使读者通过联想便知言在此而意在彼。即字面上是说点灯相照,与郎共作双陆之戏,实际上是说诗中女主人公与郎长别时,曾深嘱勿过时而不归。“莫违期”是“深嘱”的具体内容。 总之谐音双关就是一种音,两个字,双重意。 (二)语义双关 相对于谐音双关,语义双关是更高层次的用法。对语言要有更深的认识,表达上更为含蓄。语义双关并不是在诗词中产生歧义,而是透过表面文字传达出另一层意思或是根据诗韵挖掘更深入的语意。比如说:有位农夫见财起意,伙同他人去偷牛,事败被抓进官府。县官派人找来农夫的妻子,想问问他有什么说法,只见该妇女沉稳地走上大堂,低声吟道:“滔滔河水向东流,难洗今朝满面羞。贱妾无心比织女,丈夫何事夜牵牛。”结尾两句尤为精妙,语意双关,亦嗔亦怨又饱含怜爱,让县官也为之动容,念在农夫是初犯且有如此贤妇规劝,就网开一面,放他走了。 又如:有一次,唐伯虎被一个探花出身的县令带到县衙,那县令素闻唐伯虎的大名,很想试试他的才学。因而不在大堂审问,让人把唐伯虎带到后花园。他见几朵花旁有一只蝴蝶被蛛网粘住,那蝴蝶奋力挣扎;但终不能逃脱,不由心中一喜。便招唐伯虎近前来以“网中蝶”为题吟诗一首。唐伯虎得到诗题,便慢步沉思,才行三步,便吟出《网中蝶》: 从来生性好风狂, 走遍天涯游遍乡。 不幸难遇罗网内, 脱身还得探花郎。

hope, wish, expect, want, desire和look forward to的用法区别

hope, wish, expect, want, desire和look forward to的用法区别(转载) 1.hope作“希望”解,主要用来表示主观上的愿望并对其实现抱有信心。可接不定式(短语)或that引导的从句,但不可接“宾语+不定式”,即宾语补足语的结构,也称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例如: We are hoping to see the president who will come to China. I hope that you can tell us the truth. We hope you to meet us at the station. (错误) 2.wish作“但愿、希望”解,表示某种未完成或不能完成的愿望。可接不定式(短语)、双宾语、宾语+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以及that从句,例如: I wish you to go to Beijing with me next year. Everyone wish (that) he could pass the English exam. We wish you success/ (to be) happy. I wish (that) I were a millionaire. 注意:表示实现愿望的可能性不大或根本不可能时,从句用虚拟语气。 3.expect作“期待、期望”解,侧重于相信或认为有实现可能的愿望。可接名词、不定式(短语)、不定式的复合结构,例如:I never expected his coming/help. We expect to hear from Jane. I expect you to give me a hand. He expected that he could get there on time. 4.want作“想要”解,可接名词、不定式短语、还可接宾语+不定式/现在分词/过去分词的复合结构,例如:A Mr. Black wants to see you, sir. I don’t want you to make so much trouble. He wanted his hair cut after work. I want you telling stories all the time. 但当want作“需要”解时,则后接V-ing的形式(表示被动的含义)或不定式的复合结构,此时用法跟need相似,例如: The floor wants cleaning/to be cleaned.

九年级英语下册 expect的用法与搭配 (新版)外研版

expect的用法与搭配 1. 表示“期待”“期望”,通常为及物动词,不要受汉语影响在其后误加介词for。如:我们不能期望一夜之间就取得成功。 误:We should not expect for success overnight. 正:We should not expect success overnight. 2. 后接动词时要用不定式,不用动名词。如: I didn’t expect to find you here. 我没料到在这里碰到你。 若语义需要,其后还可接不定式的复合结构。如: He expected her to go with him. 他期望她同他一起去。 3. 不要认为 expect 只表示“期待”“期望”,它还可表示“预计”“预料”等。如: I expect a storm. 我预计会有场暴风雨来。 I expect that I will be back on Sunday. 我预计星期日回来。 有时可用于不好的方面。如: He expects to fail the exam. 他预料无法通过考试。 另外,注意expect a baby这一惯用表达,其意为“怀孕”。如: It’s public knowledge she’s expecting a baby. 大家都知道她已怀孕了。 4. 其后可接 that 从句,若从句谓语为否定,注意否定的转移。如: I don’t expect that he has done such a thing. 我预料他不会干出这种事来。 在口语中有可表示“想”或“揣想”。如: I expect you’re tired. 我想你是累了吧。 其后可接 that 从句,但不接疑问词引导的从句,若遇有疑问词,则要使用“疑问词+do you expect…”这样的句式。如: 你想什么时候离开? 误:Do you expect when you will leave? 误:Do you expect when to leave? 正:When do you expect to leave? 5. 表示过去未曾实现的想法或打算,通常用过去完成时,但在一定的上下文当中,只要意思清楚,也可只用一般过去时。如: I had expected to come early, but I missed the early bus. 我本来想早点来的,但未赶上早班车。 We expected him to arrive yesterday. 我们原以为他昨天就会到的。 有时在其后接不定式的完成式,如上面第一句也可改成:

浅谈汉语委婉语

浅谈汉语委婉语 【摘要】语言的交际职能是语言的生命力。语言和文化是相辅相成的,委婉语是随着文化的发展而产生并不断改变完善的,它使语言的交际更为圆融和自然。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它的产生受到民族政治经济、民族社会结构、民族生活方式、民族心理特征及价值观体系等一系列超语言的人文因素的影响。委婉语是由“指称”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决定而构建的一种语言替代,对任何所指物的委婉表达,都是通过语言替代来实现理想的语言效果。 【关键词】委婉语文化语言替代 【正文】 美国语言学教授Edward 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而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所谓文化就是社会遗传下来的习惯和信仰的总和,由它可以决定我们的生活组织。”①L.R.Palmer也说:“语言的历史和文化的历史是相辅而行的,他们可以互相协助和启发。”②语言是一种特殊的文化,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所以语言理解就包含着文化理解,同时语言理解需要文化理解;语言理解的层次越高,文化理解也就越高,需要的文化理解也越高。 李泽厚先生曾就“人的自然化”和“自然的人化”论述了人与自然相辅相成的关系,语言与文化也是如此密不可分。语言跟着社会发展的进程从无到有,逐渐演变,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和其它社会现象和意识联系在一起,反映着文化因素,同时也被文化的变迁影响。逻辑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他的书中曾经有关于语言的阐述——语言图象论。他认为语言是世界的投影,语言的结构反映了世界的结构,通过对语言的剖析,可以看清世界。 而我国杰出语言学家罗常培先生对此作了浅显简明的总结:“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 语言的发展,由于内因和外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而呈现出种种不同的现象。从空间和结构上反映出来的现象,我们称之为语言间的相互影响,主要有借用、混合和融合三种情况——相互接触较多的语言中,最容易发生借用现象,这是使语言丰富发展的重要手段;混合在借用的基础上加深加广,是指在长期的混合使用过程中,一种语言或两种语言渗入 ① Edward Sapir,Language,P.221 ② L.R. Palmer, An Introduction to Modern Linguistics,P.151

浅谈英汉双关语的互译

浅谈英汉双关语的互译 李泽娟 (江汉石油学院外语系,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讨论了英汉双关语的互译。通过实例介绍了汉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英译,并讨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歇后语的翻译,且对英语双关语中的谐音双关、语义双关的汉译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英语;汉语;双关语;翻译 [中图分类号]H032;H3151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010(2003)增刊014102 双关即俗语所说的“一语双关”,是指用一个词、一个语言片段或一个句子同时指代两种事物,具有双重意义(一个是表面的,一个是隐含的,其中往往以隐含为主)的修辞方法;即一个词、一个语言片段或一个句子在句子或文章中有双重或多重含义,可作不同解释,又可达到一种滑稽、幽默的效果[1]。双关语可以加深语言的余味,充分表达人物的性格,启发读者思考,从中悟出深刻的道理;同时,也正是由于它有不同的意义,一语双关,因而翻译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为此,笔者试图对双关语的汉译英和英译汉的翻译方法进行讨论。 一、双关语汉译英 双关语主要分为谐音双关和语义双关两种类型,其翻译方法也不同。 11谐音双关 谐音双关是指利用同音异义词,紧扣双重情境,增添感情色彩,取得特殊效果。这种类型的双关语既可采用直译的方法(也可采用英语谐音或声音相近的方法)或直译与意译相结合的方法,也可采用意译加注的方法,有时还可用汉语与英语在发音上相近的几个词来翻译。 例1 “我这话也说错了。我们看着是‘外人’,你却看着‘内人’一样呢。” I shouldnπt have called t hem missesπ,t hough you treat t he misses as your missus and give me t he miss! 译文中用misses,missus,miss这些声音相近的词来翻译谐音双关语。原文中的“内人”,一来可指“自己人”,二可指“妻子”。 例2 “我说你们没见过世面,只识得这果子是香芋,却不知盐课林老爷的小姐才是真正‘香 玉’呢!” “It is you who are mistaken1Y ou have seen too little of t he world to understand1The vegetable tuber is not t he only kind of sweet potato1The daughter of our respected Salt C ommissioner Lin is also a sweet potato1She is t he sweetest sweet potato of t hem all1” 我们重点译出了这个双关语中隐含的意思,强调了“sweet”,用了画龙点睛的方法。如果把“玉”也翻译出来,效果恐怕就差些了。 例3 所谓“接收”实际上是“劫搜”。 “Taking2over”is in reality loot2taking1 21语义双关 语义双关是指利用同形异义词,紧扣双重情境,造成诙谐的效果。语义双关语的英译通常采用直译的方法,但如果外国读者难以理解中文双关语中隐含的意思,译者也可以在译文以外加以注释。 例4 可叹侍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里“雪”指薛宝钗,“林”指林黛玉) Alas for her wifely virtue,her wit to sing of wil2 low2down,poor maid!Buried in snow t he broken golden hairpin and hanging in t he wood t he belt of jade1 31双关式歇后语 歇后语是我国民间流传得最广的传统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集中反映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和才智。歇后语最大的特点是谐音、比喻和会意。歇后语中很大一部分都具有双关效果。在双关式歇后语的说明部分一语双关,即有照应比喻部分的意义,又有其他引申意义[2]。字面意义是对前半部分作解释说明,但其实际意思表达的却是 ? 1 4 1 ?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年6月 第5卷 增刊 Journal of Jianghan Petroleum I nstitute(Social Science Ed1)J un12003 Vol15 Suppl1  [收稿日期]20030315  [作者简介]李泽娟(1973),女,1994年大学毕业,讲师,在读硕士生,现主要从事英语教学与研究工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