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率因数低的影响及补偿方式

合集下载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随着电力负荷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中的功率因数问题日益突出。

功率因数是指电路中有用功与视在功的比值,是衡量电路负载对电网的影响程度的重要指标。

当负载为感性负载时,电路的功率因数较低,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的电压降低、线路损耗增加,甚至引起电力设备的损坏。

因此,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运行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人工补偿是一种常用的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人工补偿是指通过在电路中加入电容器或电感器,使得电路中的感性负载得到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的方法。

人工补偿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还可以改善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人工补偿有两种方式:并联补偿和串联补偿。

并联补偿是指在电路中加入电容器,使得电路中的感性负载得到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串联补偿是指在电路中加入电感器,使得电路中的电容负载得到补偿,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应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补偿。

并联补偿的优点是补偿效果好,可以大幅提高功率因数;缺点是需要安装大容量的电容器,占地面积较大,造成一定的经济成本。

串联补偿的优点是电感器体积小,占地面积小,经济成本低;缺点是补偿效果较差,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功率因数。

在进行人工补偿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 负载特性:根据负载的特性选择合适的补偿方式。

当负载为感性负载时,采用并联补偿;当负载为电容负载时,采用串联补偿。

2. 补偿容量:根据负载特性和电路功率因数的要求,选择合适的补偿容量。

补偿容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补偿效果。

3. 电压等级:根据电路的电压等级选择合适的电容器或电感器。

4. 安装位置:根据电路的拓扑结构选择合适的安装位置,使得补偿效果最大化。

5. 控制方式:对于大容量的电容器,需要采用自动控制方式,根据电路的负载变化实时调整补偿容量。

在实际应用中,人工补偿通常与自动补偿控制器配合使用,实现对电路功率因数的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以达到最佳的补偿效果。

钢铁企业的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方式选择

钢铁企业的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方式选择

钢铁企业的功率因数和无功补偿方式选择钢铁企业中有大量的感性负荷, 因此钢铁企业的自然功率因数比较低, 这样造成的影响有: 降低了系统发电机的输出有功功率、降低了变电和输电设施的供电能力、增加了供电网络的损耗、增加了输电线路的电压降。

鉴于功率因数的高低对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节约电能和改善电压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为了提高用电用户的功率因数并保持其均衡, 按原水利电力部、国家XX局,XX局(83)水电财字第215号文件中规定,“功率因数标准0.90, 试用于160 千伏安(千瓦)以上的高压供电工业用户(包括社队工业用户)、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高压供电电力用户3200千伏安及以上的电力排灌站…”,并且在以0.90为标准的功率因数调整电费表中, 对0.90 以上的功率因数减少电费, 对0.90 以下的功率因数增加电费。

由以上可看出, 提供功率因数不仅对电力系统, 对钢铁企业的经济运行有重大意义。

在考虑提高功率因数时, 应首先提高企业用电设备的自然功率因数, 当采取设施后还达不到电力部门的要求时, 才考虑人工补偿。

一、提高钢铁企业自然功率因数的措施钢铁企业无功功率消耗, 一般感应电机占70%,变压器占20%, 线路占10%。

因此提供钢铁企业的功率因数, 应从降低感应电机无功损耗和降低变压器无功损耗着手:(一)降低感应电机的无功损耗1. 提供电机的负载率, 使其接近满载运行。

根据感应电机的性能和特性,感应电机的功率因数、效率与负荷率的关系,见图1。

由图 1 可以看出, 感应电机的最高效率, 一般在3/4 负载至满载期间出现, 而功率因数则在满负荷时最高,因此使用适当容量的电机,使其接近满载运行, 不但能节约用电, 而且可以提高功率因数,降低无功损耗。

在钢铁企业中, 选择电机容量时,一般是按电机最大出力的情况下, 考虑了一定的余度,又将电机额定容量靠上一级的标准容量, 因此在实际运行时电机很少运行在满载情况, 甚至经常运行在50%负载率或更低的情况。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功率因数是描述电路中有多少功率是真正用于产生有用的功率的一个重要参数。

如果一个电路的功率因数低,说明有很多无效功率损失,使得功率的利用率降低。

为了提高一个电路的功率因数,我们可以通过人工补偿的方法来实现。

一、从什么角度来提高功率因数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功率因数。

功率因数简单来说就是有用功率和总功率的比值,数值的大小决定了电力系统的效率和质量。

功率因数越接近1,表示电能的利用率越高,同时系统的能耗也会降低。

所以,提高功率因数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人工补偿的实现接下来是如何进行人工补偿。

人工补偿方法是使用有功功率等于无功功率的器件,这被称为电容器。

它的作用是在电流消耗无效功率的时候,能够将其中的无效功率转化为有用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人工补偿可以通过使用被动补偿和主动补偿两种方式来实现。

被动补偿是指使用电容器将电路中的电流脉冲进行平滑,然后再将这些无效功率抵消掉。

主动补偿则是使用另一台发电机来产生电流,来抵消电路中存在的无用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三、被动补偿过程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被动补偿具体是如何实现的:1.选择合适的电容器:在选用电容器的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容值,这对于功率因数的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

2.寻找最佳摆放位置:为了让电容器尽可能有效地工作,需要找到合适的位置摆放电容器的。

3.连接电容器:将电容器连接到电路的无功负载旁边。

4.开启电路:开启电路以提供电流,启用电容器,并等待其产生效果。

被动补偿的实现过程实际上就是用电容器消耗与工业用电设备相关的无效功率,把这些无效功率变成有用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达到降低费用和节约用电的目的。

四、主动补偿过程主动补偿是一种更加高级的补偿方法,它比被动补偿更为常见的用于工业场合。

主动补偿最常用的是,让能够生成无功功率的设备配合在一起,主要包括电动机、电容器、变压器等电设备。

这些设备能够以较高的效率,产生足够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与其无功补偿方法

低压电网功率因数的影响与其无功补偿方法
科 学论 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I ■
低压 电网功率 因数 的影响 与其 无功补偿方法 ①
郭 雷
淮北 25 5 ) 30 2 ( 淮海 集团淮 北百 慧工 贸有限责 任 公司 安徽 [ 摘 要 ] 本文 介绍 电力 系 统 中无功 补 偿 的作 用、 原则,以及 影 响 功率 因数 的因素 、补 偿方 法 、补偿 容 量 的选 择与 无 功补偿 效 益 。 [ 关键词 ] 压 电网 无功影 响 补 偿方法 低 中图分 类号 :6 5 1 U 6.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 9 9 4 ( 0 0 2 0 4 O 10— 1X 2 1)2 04 一 1
1引育 在电力 系统 中, 功率 因数低 时, 电力设备 的利用 率也低 , 统损耗 加大, 系 电 压 降增高 , 时不 能保 障终端 设各 正常运行 , 严重 这实质 上是系 统无 功功率 减少 的原因 。无功 补偿 就是 借助 于无 功补偿 设 备提供 必要 的无 功功 率, 以提 高系 统 的功 率 因数, 降低 能 耗, 改善 电 网 电压质 量 。
2无 功补 偿原 剃 无功补偿 的基 本原则 , 应遵 循 以下 几 点:1局 部为主, () 总体平 衡与 局部平 衡相 结合 。2 电力部 门补偿 与用 户补 偿相 结合 。 因配电 网络 中, () 用户 消耗 的 无 功功率约 占 5% 0 , 0  ̄6 % 其余 消耗在 配 电网 中。为 了减 少无 功功 率在 网络 中 的输 送, 要尽 可 能地实现 就地 补偿, 就地 平衡 。所 以应 电力 部 门和 用户共 同补 偿 。 3 分 散补偿 为 主, () 并与集 中 补偿 相结 合 。集 中补偿, 是在 变 电所集 中装 设较 大容 量 的补偿 电容 器 。分散补 偿是 在配 电 网络 中分散 的 负荷 区补偿 , 如 配 电线路 , 电变 压器和 用 户的用 电设备等 进行 的无 功补 偿 。集 中补 偿 的作 配 用是 补偿 主变 压器 本身 的无 功损 耗, 以及减 少变 电所 以上 输 电线路 的无 功 电 力, 从而 降低 供 电网络 的无 功损 耗 。为 了有效地 降 低线损 , 须做 到无功 功率 必 在哪 里发 生, 就应 在 哪里 补偿 。4 降损 与调 压 相结 合, () 以降 损 为主 。 3影响 功 率因 数的 因素 () 电 电压超 出规 定范 围对功 率 因数造 成的影 响 。当供 电 电压高 于额 1供 定值 的 1%时, 0 由于磁 路饱和 的影 响, 无功 功率 就增长 得很快 。根 据有关 资料 统计 , 当供 电电压 为额 定值 的 10 1 %时, _般 厂矿 的无 功将 增加 3 %左右 当 5 供 电 电压 低 于额 定值 时, 无功 功 率也 相应 减 少, 而使 它们 的功 率 因数有 所 提 高 。但供 电 电压 降低 一 定程度 会影 响 电气设 备的 正常 工作 因此 , 当采取 应 措施 , 电力系 统 的供 电 电压尽 可 能保 持稳 定 。 使 () 2 无功功 率 的主要耗 用设 备一 异步 电动 机和 电力变 压器 。异 步电动 机 的定 子与转 予间 的气隙 , 定异步 电动机 需要较 多无 功 的主要 因素, 决 其所耗 用 的无 功功 率 由空载 时 的无功 功率 和一 定负 载下 无功 功率 增加 值两 部分 组成 。 要改 善异 步 电动 机的功率 因数, 就要 防止 电动机的 空载运行并 尽可 能提高负 载 率 变 压器 消耗 无功 的主 要成 份是 空载无 功 功率, 与负 载率 的大 小无关 。为 改善 电力系统和 企业的功 率 因数, 压器不应 空载运 行或长 期处于低 负载运 行 变 状态 。 () 3 电网频 率 的波 动对异 步电机和变压 器的磁化 无功功率造 成一定 的影 响 4无功 补偿 方法 在低压 配 电网中, 高功率 因数 , 为提 主要采 用~些低 压无 功补偿 技术, 如随 机 补 偿 、 随器 补 偿 、 跟 踪 补 偿 。 () 1 随机 补偿 。它 是将 低压 电容器 组与 电动机 并 接, 通过控 制 、保护 装 置与 电机, 同时投切 。适 用 于补偿 电动 机 的无 功 消耗, 以补励 磁 无功为 主, 该 方式 可较好 地 限制 用 电单位 无 功 负荷 。优 点 : 电 设备 运行 时, 用 无功 补偿 投 入 , 电设备 停运 时, 偿设备 也 退出, 用 补 且不 需频 繁调整 补偿 容量 。具有 投 资 少 、 占位 小 、安 装 容 易 、配 置 方 便 灵 活 ,维 护 简 单 、 事 故 率 低 等 。 () 2 随器补偿 。它是将 低压 电容器 通过 低压保 险接在 配 电变压 器二 次侧, 以补偿 配 电变 压器 空载无 功的补 偿方 式 。配 变在轻 载或 空载 时的无 功负荷 主 要 是变压 器 的空载励磁 无 功, 配变 空载 无功 是用 电单位无 功负荷 的主 要部 分, 对 轻 负载 的配变 , 这部 分损 耗 占供 电量 的 比例 很大 , 而 导致 电费 单价 的增 从 加 。优 点 : 接线 简单 、维 护 管理 方便 、能有 效地 补 偿配 变 空载 无功,限制农 网无 功基荷 , 使该部 分无 功就地 平衡, 从而 提高配 变利 用率, 降低 无功 网损, 具 有 较高 的经 济 性, 也是 目前 补偿 无 功最 有 效 的方法 。 () 3 跟踪 补偿 。它是 以无功 补偿投 切装 置作为 控制保 护装 置, 将低压 电容 器 组补偿 在大 用户 0 4 v母线上 的补 偿方 式 。适 用于 I O V .k O k A以上 的专用 配 变 用户 , 以替 代 随机 、 随器 两种 补 偿方 式, 效 果好 。优点 : 可 且 运行 方 式灵 活 , 行维 护工 作 量小 , 运 比前两 种补 偿 方式 寿命 相 对延 长 、运行 更可 靠 。缺 点 : 制保 护 装 置复 杂 、 首期 投 资较 大 。 当这三 种 补偿 方 式 的经 济 性接 近 控 时, 应优 先选 用 跟 踪补 偿 方式 。 5补偿 窖 量 选择

谈功率因数大小对电网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谈功率因数大小对电网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8 6
郁少云 : 谈功率因数大小对电网的影响及补偿措施
第6 期
() 1尽量 减 小变 压器 和 电动机 的浮装容 量 ,减 少 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 ,也就是在实际中将电容器分
大马拉小 车现象 ,使 变压器 电动 机 的实 际负荷 在 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 的母线上。优点 :电容器利
7% 以 上 。 5
消耗所 占百分数。在 电力 网的运行 中 ,我们所希望 并尽可能提高负载率 。变压器消耗无功的主要成分 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 ,如能做到这一点 ,则 电路 是它的空载无功功率 ,它和负载率 的大小无关。因
中的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 ,以减少 而 ,为 了改善 电力 系统和企业的功率因数 ,变压器
1影响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
施使 电力 系统 的供 电电压尽可能保持稳定。
首先我们来 了解功率 因数产生的主要原 因。功 ( 电网频率 的波动也会对异步电机和变压器的 3 ) 率因数的产生主要是 因为交流用电设备在其工作过 磁化无功功率造成一定的影响。 程中 ,除消耗有功功率外 ,还需要无功功率 。是 由 12 提 高 功率 因数 的好处 . 负载中的 电阻、电感 和电容相对大小来决定 的,也 决定 。如果 电路 的负载为纯电阻 ,则功率 因数为 1 ,
所以提高功率 因数实际就是减少用 电设备无功功率 力 。
需要 量 。 11 压损失 ,减少 电压波 3 )
动,改善电能质量。
() 1异步电动机和电力变压器是耗用无功功率的
主要设备 。
( 可减少输 、变 、配 电设备 中的电流, 4 ) 因而降
无功功率的消耗。用户功率 因数的高低 ,对于电力 不应空载运行或长期处于低负载运行状态。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随着电气设备的普及和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电力系统中的功率因数问题日益凸显。

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中的重要指标,它直接影响到电力系统的稳定性、能效和经济性。

在电力系统中,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电流增大、线路损耗增加、电能质量下降、设备容量减小等不利影响,因此,提高功率因数是电力系统优化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介绍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

一、什么是功率因数在交流电路中,电压和电流不是同时到达峰值,而是存在相位差。

功率因数是用来衡量电路中有多少功率被有效利用的指标,通常用符号cosφ表示。

功率因数是有功功率与视在功率之比,即:cosφ = P / S其中,P为有功功率,S为视在功率。

有功功率是电路中产生功率的部分,是可以被利用的功率,如电动机输出的力,电炉加热的热量等。

视在功率是指电路中总的功率,包括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无功功率是电路中产生的不能被利用的功率,如电容器的电场能、电感器的磁场能等。

二、低功率因数的危害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电力系统中电流增大,线路损耗增加,电能质量下降,设备容量减小等不利影响。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电流增大当功率因数低于1时,为了维持电路中的有功功率不变,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就会增大,这会导致电流增大,增大的电流会带来额外的线路损耗,降低电力系统的能效。

2、线路损耗增加电力系统中的线路损耗主要是由于电流通过线路时产生的电阻损耗和电感损耗引起的。

当功率因数低于1时,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增加,导致线路中的电流增大,增大的电流会带来更多的电阻和电感损耗,线路损耗增加。

3、电能质量下降低功率因数会导致电能质量下降,如电压降低、电压波动、电流谐波等不良现象,这些不良现象会影响电力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导致设备损坏。

4、设备容量减小当功率因数低于1时,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增加,导致电路中的有功功率减小,这会导致电力设备的容量减小,如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减小,电炉的加热能力减小等。

三、提高功率因数的人工补偿方法为了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可以采用人工补偿的方法,即通过外接电容器等电气元件来补偿电路中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浅析功率因数对公司电网影响及补偿方式

浅析功率因数对公司电网影响及补偿方式

浅析功率因数对公司电网影响及补偿方式摘要:对广大供电企业来说,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电力网中的功率损耗和电能损耗,关系到供电线路的电压损失和电压波动,而且关系到节约用电和整个供电区域的供电质量,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

因此,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已成为电力工业中一个重要课题,而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首先就要提高各用户的功率因数。

文中简要集中探讨了影响电网功率因数的主要因素以及高低压无功补偿的几种使用方法,以及确定无功补偿容量从而提高电力系统功率因数的一般方法。

关键词:功率因数;影响因素;补偿方法;容量确定许多用电设备均是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工作的,如配电变压器、电动机等,它们都是依靠建立交变磁场才能进行能量的转换和传递。

为建立交变磁场和感应磁通而需要的电功率称为无功功率,因此,所谓的"无功"并不是"无用"的电功率,只不过它的功率并不转化为机械能、热能而已;因此在供用电系统中除了需要有功电源外,还需要无功电源,两者缺一不可。

在功率三角形中,有功功率P与视在功率S的比值,称为功率因数COSφ,其计算公式为:COSφ=P/S在电力网的运行中,功率因数反映了电源输出的视在功率被有效利用的程度,我们希望的是功率因数越大越好。

这样电路中的无功功率可以降到最小,视在功率将大部分用来供给有功功率,从而提高电能输送的效率。

用户功率因数的高低,对于电力系统发、供、用电设备的充分利用,有着显著的影响。

用电功率因数变化直接影响系统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比例变化,如用电COSφ过低,会使发电机多发无功功率,影响有功功率的输出,而无功功率输出输送得越多,线路的电压损耗就越大,送至用电末端的电压就越低。

电压损耗ΔU的大小可近似为ΔU=PR/U+QX/U式中:U为线路额定电压;P为线路输送有功功率Q为线路输送无功功率;R为线路电阻;X为线路电抗从上式可以看出,电压损耗是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由输送有功负荷P产生,另一部分由输送无功功率Q产生。

功率因数低的影响及补偿方式

功率因数低的影响及补偿方式

功率因数低的影响及补偿方式功率因数低是指电路或设备的视在功率与有用功率之比较低。

当功率因数低于1时,电网中的无用功率增加,导致电网的负荷增加,能耗增加,还可能引起电源设备的过热、线路和设备的过载等问题。

因此,功率因数低对电网和设备的安全稳定运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1.电网负荷增加:功率因数低导致无用功率增加,电网传输的有用电能减少,使得电网负荷增加。

电网负荷超负荷会导致电网的电压降低,影响电网的供电质量。

2.电网传输能力降低:功率因数低会导致电流增大,而电网输送能力是由电流和电压决定的,因此功率因数低会降低电网的输送能力。

3.电能损耗增加:功率因数低会导致电网中电流增大,电缆线路的电阻损耗也相应增加,使得输电线路上的电能损耗增加,降低了输电的经济性。

4.设备过热和过载:功率因数低会导致电流增大,使得设备内部电阻产生了额外的热量,增加了设备的温升,容易引起设备过热,甚至过载。

为了解决功率因数低的问题,常采用以下补偿方式:1.并联电容器补偿:并联电容器是一种常用的补偿装置,它可以补偿电路中的无功功率,提高功率因数。

通过在负载电路的并联位置上加入合适容量的电容器,可以补偿出相应的无功功率,从而提高功率因数。

2.静态无功发生器(STATCOM):STATCOM是一种装置,通过控制器控制无功功率的注入或吸收,实现快速调节功率因数。

它可以提供持续、精确的调节,有效地解决功率因数问题。

3.动态无功补偿(DSTATCOM):DSTATCOM是一种通过控制器控制逆变器,将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以均衡的方式注入或吸收,用于补偿功率因数低的装置。

DSTATCOM可以根据电网要求,提供动态的无功功率补偿,快速调节功率因数。

4.电力电子变压器:电力电子变压器是一种新型的电力变压装置,可以实现实时的电压和无功功率调节,从而改善电流波形,提高功率因数。

以上是常见的一些补偿方式,通过合适的补偿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功率因数低的问题,提高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减少能耗损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言
在现代用电企业中,有数量众多、容量大小不等的感性设备连接于电力系统中,以致电网传输功率除有功功率外,还需提供大量的无功功率。

系统中各种无功功率输出应能满足系统负荷和网络损耗在额定电压下对无功功率的需求,否则会产生一系列的影响,对系统和用户设备的安全运行及使用寿命造成很大危害。

功率因数是无功功率与视在功率的比值,当无功功率不足时,直接导致功率因数偏低。

1功率因数偏低所带来的不良影响
如果企业自然平均功率因数在~之间,企业消耗电网的无功功率约占消耗有功功率的60%~90%,当功率因数从~提高到时,有功损耗将降低20%~45%,则无功消耗只占有功消耗的30%左右。

功率因数的偏低不仅是系统中的无功功率消耗过大,还会产生其他的危害:1.网络的损耗大
补偿前后线路传送的视在功率不变,较低的功率因数增加了变压器及有关电气设备网络内部的电能损耗,直接增加用电费用的支出。

2.网络输送容量低
在变压器容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功率因数低,则系统传送的有功功率也低,从而无法使设备的效率得到充分的利用,直接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

3.用户侧电压偏移
当功率因数偏低时,设备的电压变化大,无功损耗也大,设备老化加速,容易造成设备使用寿命缩短,影响设备运行,使安全问题增加和设备的原有设计寿命大打折扣。

由于设备维护及因设备故障而造成停产会给企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

4.加收力率电费(罚款)
我国供用电规则规定,工业用户和装有带负荷调整电压装置的电力用户,功率因数应达到以上;凡是功率因数达不到上述规定的用户,电业部门对其加收一部分电费——力率电费(罚款)。

具体按照《功率因数调整电费办法》执行。

2 提高功率因数意义
在实际工作中,提高功率因数意味着:
1) 提高用电质量,减少电力线路的电压损失,改善设备运行条件,可保证设备在正常条件下工作,这就有利于安全生产。

2) 可节约电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的电费开支。

例如:当cos?=时的损耗是cos?=1时的4倍。

3) 由于减少了电网无功功率的输入,降低系统的能耗,从而能提高企业用电设备的利用率,进一步充分发挥企业的设备潜力,给用电企业带来效益。

4) 可减少线路的功率损失及输送同容量有功的电流,提高电网输电效率。

5) 因发电机的发电容量的限定,故提高cos?也就使发电机能多出有功功率,即减少有功损失,又使线路及变电设备的容量降低。

因此在实际用电过程中,提高负载的功率因数是最有效地提高电力资源利用率的方式。

3 常见的补偿方式
通过人工补偿提高功率因数,一般多采用电力电容器补尝无功,即: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

在感性负载上并联电容器的方法可用电容器的无功功率来补偿感性负载的无功功率,从而减少甚至消除感性负载于电源之间原有的能量交换。

(并不是经补偿后的功率因数越高越好,因为补偿装置消耗有功发出无功,随着补偿容量的增加,其有功损耗也增加,初投资增大。

)按分类方式不同,常见的补偿方式有以下几种:
1.集中补偿、分散补偿;就地补偿。

就地补偿:即在用电设备附近按其本身无功功率的需要量装设电容器组,与用电设备同时投入运行和断开,也就是再实际中将电容器直接接在用电设备附近。

适合用于低压网络,优点是补尝效果好,缺点是电容器利用率低。

分散补偿:即将电容器组分组安装在车间配电室或变电所各分路出线上,它可与工厂部分负荷的变动同时投入或切除,也就是在实际中将电容器分别安装在各车间配电盘的母线上。

优点是①简单可靠。

因为只要在用电设备上并联一台合适的专用电容器就可以,不需要外加其它保护装置;②能提高低压电网的功率因数,降低了线损,无功补偿效果显着;③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④提高了低压线路的功率因数,减少线路末端电压波动。

缺点是对减少变压器铜损效果不太理想。

就目前来讲,该种补偿方法是综合效果比较折中的一种补偿方式。

集中补偿:即把电容器组集中安装在变电所的一次或二次侧的母线上。

在实际中会将电容器接在变电所的高压或低压母线上,电容器组的容量按配电所的总无功负荷来选择。

优点:是电容器利用率高,能减少电网和用户变压器及供电线路的无功负荷,并可以根据负荷情况自动调节总无功量,对减少变压器铜损效果显着,缺点:不能减少用户内部配电网络的无功负荷。

对负荷配电线路没有任何效果。

2.统一补偿、分相补偿:
统一补偿:三相电容自动补偿适用于三相负载平衡的供配电系统。

因三相回路平衡,回路中无功电流相同,所以在补偿时,调节无功功率参数的信号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三相同时投切可保证三相电压的质量。

三相电容自动补偿适用于电动机及其它三相对称负荷的情况
分相补偿:当大量使用单相负荷,照明、空调等负载时,由于负荷变化的随机性大,容易造成三相负载的严重不平衡,尤其是照明系统中三相不平衡更为严重。

如果调节补偿无功功率的采样信号取自三相中的任意一相,那么将会造成未检测的两相要么过补偿,要么欠补偿。

如果过补偿,则过补偿相的电压升高,造
成控制、保护元件等用电设备因过电压而损坏;如果欠补偿,则补偿相的回路电流增大,线路及断路器等设备由于电流的增加而导致发热被烧坏。

这种情况下用传统的三相无功补偿方式,不但不节能,反而浪费资源,难以对系统的无功补偿进行有效补偿,补偿过程中所产生的过、欠补偿等弊端更是对整个电网的正常运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对于三相不平衡及单相配电系统采用分相电容自动补偿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较好的办法,其原理是通过调节无功功率参数的信号取自三相中的每一相,根据每相感性负载的大小和功率因数的高低进行相应的补偿,对其它相不产生相互影响,故不会产生欠补偿和过补偿的情况。

在以单相负荷为主的低压供配电系统中,无功功率的补偿应采用分相补偿的方法。

3.动态补偿、静态补偿:
由于系统运行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所需要的无功功率也是在不断变化,所以应采用动态补偿较为合理。

对于装于就地的分散补偿,由于补偿装置随用电设备同时投切,当负载较恒定时,出于简单经济的考虑,可以采用静态补偿的办法进行。

一旦系统的用电负荷有波动或负载出现轻微变化,装置将无法满足系统的要求。

4.智能线性自动补偿、阶跃自动补偿
智能线性自动补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电气技术,他是根据电动机cosφ、
用可控硅技术自动的、线性的调节电器设备无功补偿无功功率Q和无功电流I
q
量,使其始终工作在高效经济状态。

阶跃自动补偿电气技术是根据电器设备无功补偿量,通过交流接触器投切电容器组实现无功补偿。

4我们的产品
我公司产品是以晶闸管作为执行元件,用工业微电脑进行控制,通过跟踪检测负荷的无功电流和无功功率,对多级电容器组进行分相投切的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它具有补偿效果快速、准确、安全、洁净及易于控制的特点。

此外,对高端用户还可采用分相补偿,可以对不平衡的无功功率进行完全补偿,这是以往的补偿装置难以胜任的。

另外,由于采用先进的控制技术,完全克服了电容器投入时的过渡过程,即完全消除合闸涌流。

采用微机保护等手段极大的增加了产品的可靠性,使本产品能够安全的运行在各种恶劣的工况下。

同时针对变压器的运行情况,我们产品同时还具备电能参数测试纪录功能,纪录间隔在1-10分钟,最大可保存时间192天,纪录内容包括三相电压、三相电流,三相有功、三相无功、三相功率因数、电容投切时间、组数、停电时间、三相用电量等,并通过无线方式进行数据通信。

采用电容器预充电技术,结合微电脑、专用测相芯片等技术手段,使本产品完全消除了电容投切时的涌流现象。

同时独有的软件技术能够保证产品在长期的恶劣工作环境下稳定可靠。

用晶闸管等半导体材料作为开关元件,其响应时间非常短(微秒级),同时微电脑的巡测也能做到真正动态响应,使本产品的电容投切可以不计顺序、不计延时的快速响应,非常适合对快速变化的负荷进行动态补偿。

通过强大的运算能力,能够同时对各种电能参数进行协调考虑,能完善的判别电容补偿的大小和组别。

判别依据:功率因数+无功功率+无功电流+电压(供电安全优先),专用的高速电能芯片,使采样精度达到电压级;电流级;有功功率级;无功功率级;功率因数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