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与幸福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财富与幸福,这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
在当今社会,人们对财富的追求似乎成了一种无法避免的趋势。
然而,财富真的能带来幸福吗?这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入的问题,需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从物质层面来看,财富无疑给人们带来了很多实际的好处。
首先,财富可以为人们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
一个拥有充足财富的人可以过上丰衣足食的生活,不必为基本的温饱问题烦恼。
其次,财富还能为人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有了财富作为支撑,人们可以选择更好的教育、更好的医疗和更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财富还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享受和娱乐方式,为生活增添了一定的乐趣。
然而,财富并非是幸福的唯一因素。
在追求财富的同时,人们常常忽视了一些更重要的东西。
首先,财富无法解决人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当一个人工作多年积累了丰厚的财富,却发现自己在家里孤独寂寞的时候,财富就无法带来真正的幸福。
其次,财富也无法填补人们心灵的空虚。
如果一个人只是追求金钱和物质上的享受,而忽视了精神上的追求和内心的满足,那么他即使拥有再多的财富,也无法真正感受到幸福的滋味。
幸福是一种综合的感受,它不仅与物质层面有关,更与精神和情感层面息息相关。
除了财富,还有其他因素能够给人们带来幸福。
作为社交性动物,人们的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与他人的联系和交往。
亲情、友情和爱情等人际关系能够给人带来深刻的快乐和满足感。
此外,个人的心理健康和精神状态也是决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如果一个人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内心安宁的感受,那么他无论物质上是否富有,都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幸福和满足。
财富与幸福的关系是复杂而又多样化的,不能简单地用一个公式或一个结论来概括。
每个人对财富和幸福的追求有所不同,因为人的价值观、个性特点和生活经历都不同。
有的人可能认为财富是幸福的主要来源,而有的人可能认为财富只是幸福的补充。
我们不能一概而论地否定或推崇财富,更要理性地认识到财富与幸福的复杂关系。
综上所述,财富与幸福之间存在着复杂而又多面的关系。
辩论:拥有财富与拥有幸福哪个更重要?

拥有财富与拥有幸福哪个更重要?财富与幸福是人们常常追求的两个目标。
财富使我们能够获得物质上的满足,而幸福则是心灵上的一种愉悦和满足感。
然而,当我们面临选择时,我们很难确定到底财富还是幸福更为重要。
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辩论这个问题。
首先,财富给予我们物质上的享受,提供了满足基本需求和奢侈品的能力。
财富可以让我们过上舒适的生活,购买我们喜欢的东西,享受各种娱乐活动和旅行。
此外,财富还能为我们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性,确保我们能够应对生活中的突发事件和不确定性。
因此,财富在一定程度上是实现幸福的必要条件。
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幸福对于人类的重要性。
幸福不仅仅是一个人拥有物质财富的结果,它更多地涉及内心的满足和情感上的愉悦。
幸福源于人们对自己生活的满意度,对亲密关系的感受和对个人成长的实现。
一位拥有财富但缺乏幸福的人可能会感到空虚和失落。
因此,幸福是财富无法真正取代的。
另一方面,追求过度的财富可能会导致负面影响。
为了获取更多的财富,人们往往陷入竞争和忙碌的生活方式中,无法真正享受生活的乐趣。
他们可能失去对亲友和自我关爱的时间,造成心理健康问题和人际关系的破裂。
而追求幸福则注重平衡和内心的满足,强调个人的情感和精神层面的需求。
因此,拥有幸福可能比拥有财富更能带来健康和长久的满足感。
然而,财富和幸福并不是互斥的概念。
财富可以为我们提供舒适的生活条件,为实现幸福创造机会。
一定的财富可以让我们获得良好的教育和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实现自我价值和成长。
财富还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选择余地,让我们能够追求自己的激情和理想。
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财富是实现幸福的重要媒介。
综上所述,拥有财富与拥有幸福都具有重要性,它们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财富可以为我们提供物质上的享受和安全感,而幸福则源于内心的满足和生活的意义。
然而,过度追求财富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而过度追求幸福也可能导致对物质需求的忽视。
因此,我们应该追求一个平衡的生活,既关注财富的积累,又注重内心的满足和情感的发展。
寻找真正的财富财富与幸福的重要关系

寻找真正的财富财富与幸福的重要关系寻找真正的财富:财富与幸福的重要关系人们常常将财富与幸福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拥有足够的物质财富才能获得幸福。
然而,真正的财富并非仅仅局限于金钱和物质财富。
本文将探讨财富与幸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帮助我们寻找真正的财富。
一、理解财富的本质我们首先需要理解财富的本质。
财富不仅仅是物质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一种资源的积累,包括金钱、时间、能力、人际关系和精神富足等。
它是人们创造和分享的价值的总和。
正确认识财富有助于我们摆脱对金钱的过度依赖,从而更好地追求真正的幸福。
幸福感来自于自身的满足感和内心的和谐,而不仅仅依赖于外部的物质条件。
二、金钱与幸福的关系与金钱和幸福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
金钱可以满足我们的基本需求,提供物质享受和安全感,但它并不能单独决定我们的幸福感。
研究表明,金钱对幸福感的贡献有一个边界效应。
当人们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金钱对幸福感的影响会逐渐减弱。
过度追求金钱可能会导致个人关系的疏远、心理压力的增加,甚至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应当明智地运用金钱,将其用于满足基本需求和实现更高层次的目标,而不是将其作为追求幸福的唯一手段。
三、在重要价值观的支配下寻找幸福真正的幸福是基于个体的价值观和目标的实现而来的。
当我们能够寻找并坚守重要的价值观,将其贯彻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才能体验到真正的财富和幸福。
重要的价值观可以包括家庭、友情、爱与被爱、学习与成长、奉献与社会责任等。
当我们将重要的价值观作为行动的指南,并与之保持一致时,我们会感受到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寻找真正的财富可以通过确立个人目标来实现。
我们应当明确自己的目标,并通过努力和行动来实现它们。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能够体验到成长、挑战与克服困难的喜悦,而这些喜悦是金钱无法购买的。
四、财富的更多维度除了金钱和物质财富,财富还包括时间、能力、人际关系和精神富足等维度。
这些财富是我们平衡生活、实现个人目标和获得幸福的重要支撑。
财富与幸福究竟哪个更重要

财富与幸福究竟哪个更重要财富和幸福是人们追求的两个重要目标。
然而,当我们面临选择时,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冲突常常让人感到困惑。
那么,财富和幸福究竟哪个更重要呢?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探讨这个问题。
一、财富的重要性首先,财富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财富可以提供基本的物质需求,比如衣食住行等。
没有财富,我们无法满足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需求,无法拥有物质上的安全感。
此外,财富还可以提供更多的机会和选择,让我们能够追求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有了足够的财富,我们可以选择去更好的学校接受教育,选择更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选择旅行和体验不同的文化等。
因此,财富对于我们的生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幸福的真谛然而,财富并非人们追求的终极目标,因为财富不能直接带来幸福。
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是内心的满足和快乐。
财富只是一种外部条件,对于幸福来说并非必要条件。
有很多富有的人并不一定幸福,他们可能面临更多的压力和焦虑,由于财富的增加,他们可能失去了真正的生活意义。
幸福来自于内心的满足和对生活的热爱,来自于与家人、朋友和社会的良好关系,来自于追求个人目标和成就感的实现。
因此,对于幸福来说,财富不是决定性的因素。
三、财富与幸福的关系财富和幸福是相互关联的,但并不是必然的正相关关系。
财富可以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和资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如何利用财富并让其带来幸福是一个人的选择和智慧的问题。
财富的过度追求可能会让人沉迷于物质享受中,忽视了更重要的精神追求。
相反,适度拥有财富,保持内心的平静与满足,注重人际关系和精神层面的追求,才能真正实现幸福。
四、财富和幸福的取舍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财富和幸福之间做出取舍。
当我们过度追求财富时,很可能忽略了自己和他人的幸福需求,带来负面影响。
相反,如果过于追求幸福,忽视经济的需求,可能会无法维持基本的生活水平。
因此,在取舍时,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目标来平衡财富和幸福的关系,追求一个整体的生活目标。
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在人类社会中,财富和幸福一直是人们所追求的目标。
然而,财富和
幸福之间到底存在着何种关系?下面我们将从多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
一、财富与物质幸福
财富对很多人来说是实现物质幸福的重要手段。
有研究表明,收入与
幸福感之间呈现出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但是,这种关系存在阈值效应,即在一个较低的收入水平下,增加收入能够带来明显提升的幸福感。
但是在一个较高的收入水平下,收入增加对幸福感的提升就不再那么
明显了。
二、财富与社会地位
财富还可以带来社会地位的提升,这对于很多人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社会地位不仅仅是和金钱有关,也和受教育程度、职业等因素有关。
然而,这种社会地位的提升也不一定会带来幸福感的增加。
因为社会
地位的提升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压力和负担,从而影响个人的心理状态
和幸福感。
三、财富与健康
财富对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经济困难会导致很多健康问题,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等。
当然,这只是在财富与健康之间的相对关系上提了一面。
在生活中的细节也很容易证实,尽管财富不能代表所有,但健康需要财富的支撑和支持生活方式和理念的指引。
综上所述,财富对幸福的影响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过多追求金钱财富一方面也可能会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为复杂而不是更加简单;而另一方面,直接追求幸福不必全用金钱财富来衡量。
所以人们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平衡好财富和幸福的关系。
以如何看待财富为话题的作文5篇

以如何看待财富为话题的作文5篇1. 财富与幸福财富是指拥有足够的财产和资源。
财富是否能带来幸福,却是一个让人们争论不休的话题。
一方面,拥有财富的人可以享受优质的生活,满足各种物质需求,从而获得幸福感。
财富并不能带来真正的幸福,因为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与物质无关。
事实上,很多富人都面临着焦虑、孤独和压力等心理问题,这表明财富并不等同于幸福。
我们应该从更广阔的视角看待财富,认识到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而不是外在的物质。
2. 财富与社会责任财富不仅仅是一种个人财富,还是一种社会责任。
大部分的财富来自社会的贡献和努力,富人应当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并积极回报社会。
他们可以通过捐款、慈善事业和支持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将部分财富用于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
富人还应该注重员工福利,给予员工公平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共同分享财富带来的成果。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财富的公平分配,同时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财富被很多人看作成功的标志。
财富并不能单纯地衡量一个人的成功与否。
成功不仅仅意味着经济上的成功,还包括事业的成就、家庭的幸福、个人的成长等。
有些人可能并不富有,但他们在其他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因此也是成功的。
财富并不是无限的,有时候追求财富可能会影响其他重要的价值观和目标。
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价值观来衡量成功,而不是单纯地追求财富。
4. 财富与贫富差距财富的分配不平衡是当前社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富人越来越富,穷人越来越穷,贫富差距日益加大。
这种差距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差距,还涉及到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的不平等。
贫富差距不仅影响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还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和冲突。
我们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缩小贫富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和公平的社会环境。
5. 财富与人生目标财富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
有些人追求财富是为了满足物质需求,提高生活质量;有些人追求财富是为了实现个人的梦想和追求更高的目标。
幸福与财富的关系

幸福与财富的关系幸福和财富是人们一直追求的目标,他们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然而,幸福和财富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因果关系,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复杂关系。
本文将探讨幸福与财富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获得真正的幸福。
一、幸福的定义及重要性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它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包括内心的平静、满足和快乐。
幸福感的提升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积极的影响,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
因此,追求幸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财富的定义及作用财富通常被理解为物质资产的总和,包括金钱、土地、房产等。
财富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提高生活质量,提供稳定的经济来源,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
同时,财富也是实现个人梦想和目标的基础。
三、1. 适度追求财富有助于幸福适度追求财富可以提供物质上的保障,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创造条件去追求更高层次的幸福感。
经济上的稳定和独立是实现幸福的基础,因为财富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机会。
2. 过度追求财富可能适得其反然而,过度追求财富可能会对幸福产生负面影响。
当追求财富成为唯一的目标时,人们往往会忽视家庭、健康和人际关系等其他重要的领域。
这种过度追求财富的行为可能导致身心健康的问题,以及人际关系的破裂,最终将幸福感降低到最低点。
3. 幸福不仅来自物质享受幸福感的提升并不仅仅依赖于物质上的满足。
精神层面的充实和情感上的满足同样重要。
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社会贡献等能够提升幸福感的因素同样重要。
因此,财富并非幸福的唯一来源。
四、如何在追求财富的同时获得幸福1. 打造平衡的生活方式追求财富的同时,我们应该意识到财富只是幸福的一部分,并且不应该牺牲其他重要的领域。
我们需要在事业、家庭、健康和人际关系之间建立平衡,合理安排时间和精力,以追求全面的幸福。
2. 培养积极心态人们常常在追求财富的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困难,这时候保持积极心态尤为重要。
学会感恩、乐观和坚韧的心态,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挑战,提高幸福感。
财富与幸福作文3篇

财富与幸福作文3篇篇一:财富与幸福每个人都想获得财富。
在今天的物质世界,赚钱或成为有钱人象征着一个人的成功和能力。
许多人尽一切努力,不惜付出任何代价来获得更多的财富。
有了钱,但他们可以过得更好,住在尼斯附近的大型公寓;有了钱,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豪华轿车。
财富似乎就是有钱。
财富似乎可以给生活带来幸福。
在我看来,没有钱人们什么事情都不能做,但钱却不是一切。
金钱会给你带来什么取决于你的个人信念和人生目标。
如果你是好心帮助别人,特别是穷人,对于你钱是个好东西。
有了它,你可以为人民谋福利,为你的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也会给你自己带来幸福。
你永远不会满意或高兴如果你只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需要钱。
总之,你应该为更多的人花钱,只有这样金钱才是你幸福的源泉。
篇二:财富与幸福财富一直是有些人所渴望的对象。
确实,大多数人努力通过诚实的劳动来获取财富。
他的努力对造福社会有好处,同时也促进了他们财富的积累,因此也使他们更幸福。
毫无疑问,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里,财富带来幸福。
各种现代化的家用电器、时装和娱乐层出不穹、日新月异。
这一切使我们的生活更为舒适、丰富多彩。
因此,没有金钱,我们就无法把羡慕变成现实。
但是当财富脱离了幸福,就会产生各种例外。
财富可以促使意志薄弱者养成恶习,如吸毒或赌博,并导致他们自身的毁灭。
此外,如果一个人一心追求财富并沉溺于奢侈的生活,他就会失去理智、误入岐途。
例如,甚至还有一些政府官员利用他们的职位向求助者索贿。
所有这些都会产生财富的负面效应,如果我们不能正确对待财富的话。
依我看,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把财富和幸福等同起来。
我还认为人们永远也不应该只依仗财富去获得幸福。
篇三:财富与幸福在英国某小镇,有一个青年人,整日以沿街为小镇的人说唱为生。
这儿,有一个华人妇女,远离家人,在这儿打工。
他们总是在同一个小餐馆用餐,于是他们屡屡相遇。
时间长了,彼此已十分的熟悉。
有一日,女同胞关切地对那个小伙子说:“不要沿街卖唱了,去做一个正当的职业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富与幸福为什么提出财富和幸福之间的关系与选择的问题呢?我认为这是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企业、每一个单位、每一个城市、每一个国家,以至于全人类都要思考和选择的头号大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和选择将决定每个人的命运、国家的前途和人类的未来。
专家学者有个偏好总是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说成最重要的,如王婆卖瓜吆喝最好一样,我也是如此。
那么,请看我讲的有没有道理?中国现代化、世界现代化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追求资源有限条件下的财富最大化。
搞改革开放,发展是第一,GDP为目标,就是追求财富最大化。
对民众来说,要先富起来,将挣钱放首位,也是财富最大化。
30年改革开放,进入了物本位的时代。
改革开放前,阶级斗争为纲,以政治为本位。
改革开放后,经济为中心,发展是硬道理,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就是以物为本位。
我国GDP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世界第一位,民众生活普遍改善,在追求财富最大化的问题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但是,中国人并不幸福。
1亿人有心理问题,1600万人有严重精神障碍,超过脑心血管、肿瘤成为第一大疾病。
每两分钟自杀9人,其中8人未遂。
18岁-35岁的年龄段,自杀成为死亡的第一原因。
就在上个星期,中国传媒大学一对情人跳楼。
这说明什么?财富增加了,人并不感到愉悦。
钱挣少了,为没挣到钱而郁闷;挣到钱了,为疲惫而郁闷;钱挣太多了,为花不完而郁闷。
赵本山说的,人没死钱花完了郁闷,人死了钱没花完也郁闷。
看看周围,老人有老人的困惑,小孩有小孩的困惑;穷人有穷人的困惑,富人有富人的困惑;老板有老板的困惑,员工有员工的困惑;男人有男人的困惑,女人有女人的困惑;城里人有城里人的困惑,乡下人有乡下人的困惑。
再看世界。
越来越的学者对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的现代化提出质疑。
英国《金融时报》2009年3月19日发表文章说:“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类虽然创造了大量财富,但幸福并未增长。
因此,加速经济增长并非值得我们为之作出巨大牺牲的目标。
特别是,我们不应该牺牲最重要的幸福源泉,即人际关系的质量。
在追求效率和生产力增长的名义下,我们在这方面已作了太多牺牲。
”“什么是进步?当前危机要求我们必须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进步意味着苦难减少,幸福增加。
进步并不意味着创造财富或革新,它们有时是管用的手段,但绝非最终目标。
”近几年来,幸福成为了世界的热门话题。
提出幸福管理学、幸福经济学、幸福政治学,还有以国民幸福总值GNH来代替GDP。
这都意味着世界正探寻一条新路,这就是追求幸福最大化。
可是我们在幸福问题上的研究是滞后的。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与民众认为,幸福只是一个人的主观感受,人与人之间千差万别,张三认为幸福,李四认为不幸福。
同一个人对幸福的感受也不一样,生病了健康是幸福,饿了吃馒头是幸福,没有钱有钱是幸福。
所以幸福没有办法度量,研究幸福没有意义。
可以说中国的理论界和中国的民众对幸福的认知是一个水平。
执政当局对幸福问题的认知更缺乏,一方面坚持发展为第一,经济为中心,GDP为目标;另一方面又提出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
前者是物本位,后者是人本位。
前者是财富最大化,后者是幸福最大化,可以说是两股道上跑的车。
今天到了反思与选择的时候了。
追求财富最大化此路不通作为当今世界潮流的全球现代化,就是追求财富最大化。
美国在前面走,中国、印度、俄国在后面跟。
美国显然走过了头,美国人100元收入,要花133元钱,百姓借钱、企业借钱、国家也借钱,加起来53万亿美元。
美元印的太多,造成大幅贬值。
于是提高利率,原来按揭买房的,就卖房子,你卖我卖,你抛我抛,像井喷一样的爆发,这就是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
其实这是美国生活方式的危机,人人超过支付能力,过非常好的日子,利用世界以至子孙的资源来维持高消费,这是不可能持续的。
然而,美国的这种生活方式正在成为全世界的榜样,这是实现现代化所必须的。
美国过去的危机是需求萎缩造成生产能力过剩,东西卖不出去,马克思批评为资本主义的周期危机。
而这次危机是需求过度膨胀造成的危机。
我们中国与美国不一样,我们不是需求过旺,而是需求不足。
目前还有10%的人温饱问题没有解决,70%的人实现了小康,但医疗、教育、住房问题没有解决;还有10%的人虽然有了一些积蓄,但同样面临医疗、教育、住房的压力。
只有10%的人比较富裕,其中极少数人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
因此,对中国绝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有着追求财富的巨大动力。
所以,政府强调发展,民众重于挣钱,有一定道理。
但是,中国能不能继续走发展第一,挣钱第一,财富最大化的路呢?这已经带来人与自然关系的恶化,资源问题、环境问题越来越突出;人与人关系的恶化,贫富扩大、犯罪严重;人与自我关系的恶化,自杀率趋高,精神障碍严重。
如果这条路继续走下去,三大矛盾更加恶化,中国人不会幸福。
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短缺,13亿人都走物本位的路,以财富最大化为目标,是走不通的。
中国的农民永远不可能过城里人的生活,大多数城市永远不可能像北京、上海、深圳那样,大多数民众都不可能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更不能成为亿万富翁。
我这样说,不是反对追求财富,每个人可以为致富而努力,有条件、有能力的可争取成为百万富翁、千万富翁。
但是绝大数人当不成百万富翁、千万富翁,这是铁的事实。
那怎么活法?还有什么奔头?这是国家在价值理念上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我们每个人需要思考的问题。
可是,今天全社会给出的答案是,除了财富以外,没有什么可追求的。
对政府来说,增长是一切;对民众来说,有钱是一切,于是不择手段、不计后果。
这能实现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吗?幸福最大化是新选择在资源有限条件下,实现幸福最大化,这是我们的新选择、新目标、新道路。
这并不否定对财富的追求,但对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单位,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来说,财富在一定的时间段是一个定量,比如我们现在挣两千块钱,明年可以挣三千块钱,以后可以挣五千块钱,但是当下就挣两千块钱,是一个定量,幸福却是个变量。
同样的财富,可以很幸福,可以比较幸福,也可以很不幸福。
或者我挣两千块钱,不一定比你挣三千块钱的不幸福。
一个地区、一个国家,人均GDP现在是五千美元,将来可以一万美元,但是当下就是五千美元,这个地区、这个国家的人民肯定不幸福吗?道理很简单,财富是幸福的物质条件,但不是幸福的唯一,更不是幸福的全部。
这就是幸福研究的课题,幸福是一门知识,是一门学问。
大多数人认为,幸福是主观的,不可定量,这个观点对不对?这只说了一半。
幸福是一种主观的感受,这没有错。
但一个人为什么会幸福?这种主观感受从哪里来?它是人的重要需求满足带来的。
如果一个人莫名其妙的哈哈大笑,这个人一定是精神有病。
人的需求不是随意的,带有客观性,是可以定量的。
就像美一样,什么是美?情人眼里出西施,这是主观的,但美有内在的客观性,主观与客观的和谐统一产生美。
所以,有美学。
幸福也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不纯粹是主观的东西,还有客观的内容。
所以幸福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是一门学问。
幸福是什么我讲一下对幸福的初步研究。
人的本性是什么?人性本善,还是本恶,几千年来争论不休。
其实,人有善的一面,也有恶的一面。
说人是站立的动物,会使用工具的动物,有思维的动物,这都讲了人的表象。
人的本质是什么?人与动物的区别在哪里?动物吃饱就睡觉了,而人要追求幸福。
不仅要吃饱,还要吃好。
什么川菜、湘菜、粤菜,早餐、中餐、晚餐,人存在对物质的无限追求,还有对情感、精神的追求。
这就是人要追求幸福。
人用工具、动脑筋,都是为了追求幸福。
幸福感有三大来源: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
今天我吃了一顿美餐,应该说我很快乐,还不能说很幸福。
物质层面的重大需求的满足,才能说幸福。
比如说买了一套别墅,看着大海,哇,幸福感油然而生。
这种幸福感是真实的,不能说是虚假的。
这就是人发财、赚钱的动力。
但物质层面的幸福感,是短暂的。
你住别墅、看大海,时间长了以后就没有幸福感了,老看就没劲了。
这就必须有新的刺激,不断刺激产生的幸福感是递减的。
现代人吃的、玩的太多了,但总感觉不好吃、不好玩。
物质层面的幸福感有可能是有害的,鱼翅、鲍鱼吃多了,就会犯糖尿病、血压高。
所以,人单单追求物质幸福是不够的。
来自情感层面的幸福。
这就是人和人真挚的情感。
亲情、友情、爱情,信任、拥护、爱戴,都会带来幸福感。
来自人和人的真情所产生的幸福感,要比来自于物质层面的幸福感长远得多、持久得多。
而且多多益善,没有害处。
更重要的是不会破坏环境、不消耗资源。
现代社会恰恰忽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幸福。
回家对老婆好一点,工作对同事好一些,服务对顾客好一些,并不难做到。
你对老婆好、对同事好、对朋友好、对顾客好,人家也会对你好。
这种幸福是很容易得到的,不需要算计争夺,不需要勾心斗角。
我们为什么舍近求远、舍易求难,不去争取人人可以获得的幸福,非要去追求不易的幸福,甚至不惜损害他人的幸福呢?物质幸福是要追求的,但不要忽略人与人的真情。
你有一大堆钱,没有知心朋友,老婆不能沟通,与别人的关系很紧张。
你这样活着有意思吗?活得有价值吗?活得幸福吗?我上面引的《金融时报》的文章作了这样的反思:“我们的社会已变得过于个人主义,有着过多的争斗,但共同目标不足。
我们过度崇拜成功和地位,从而削弱了彼此间的尊重。
”“我们越来越把个人利益看作惟一可靠的动机,将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看作能最有效发挥他们才能的途径。
这往往适得其反,通常无助于营造快乐的工作场所,因为地位竞争是一种…零和游戏‟的社会。
反之,我们需要一个基于…正和游戏‟的社会。
人类是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混合体,但通常而言,相互帮助比勾心斗角让人感觉更好。
”来自精神层面的幸福。
什么叫精神呢?人是要死的,总想生命怎么无限延长。
秦始皇找长生不老药,结果没有找到。
人希望永恒,所谓精神就是永恒,超越生命有限的永恒。
人想永恒,就信教,这就是宗教精神。
我做好事、做好人,将来到天堂,将来有来世,这就是永恒。
我把孩子拉扯大,虽然死了,我的生命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这就是母爱精神。
中国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培养自己的孩子,这是对永恒的一种追求。
将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这就是雷锋倡导的奉献精神。
我的有限生命,通过奉献在许多人身上得到延续。
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好工作、提供服务,受到顾客的认可、尊重,也可以实现永恒,这就是敬业精神。
日本有一个叫国家荣誉奖,给了一名邮差。
他几十年来风雨无阻地把信送到人家手里,为什么?当远方来信送到客人手里时,脸上的笑容、渴望的情感,使他体会到邮差工作的意义。
他在送信中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实现了永恒。
还有牺牲精神,你掉到了河里,我把你救上来,我虽死了,但我的生命在你的身上得到延续,所以叫重于泰山。
宗教精神、母爱精神、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牺牲精神……,精神者永恒也。
一个人超越自己生命的有限而实现永恒,才是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