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环供应链

闭环供应链
闭环供应链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供应链已经成为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不断变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来达成企业内外环境的协同,进行一体化管理,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并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研究和实践侧重点的不同,在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需求链管理、需求流管理、价值链管理、价值网络和同步管理等概念。随着逆向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2003年提出的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s,CLSC)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将带来直接效益,如资源投入的减少,库存和分销成本的降低,已恢复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恢复处理,还可以间接地给企业带来获利的新机遇,如顾客满意度的提高,更紧密的顾客关系以及环境法规的一致性等等。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闭环供应链,同时由于闭环供应链所面向的系统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供应链,涉及从战略层到运作层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远超过传统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该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已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实践闭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更好地建设和发展闭环供应链己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

1.1 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变革,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花明,马智胜)[1]。如果不计新增储量,到2045年原油将不能再产油(庄红韬)[2] 2040年天然气将枯褐(何远忠)[3],情况较好的煤炭也只能维持300年(石岛洋三,徐启敏)[4]。而根据美国矿产局预计:世界黄金储备还可用24年、水银为40年、锡为28年、锌为40年、铜为65年、铅为35年。

一方面是资源的日益减少,另一方面则是大量废弃物的产生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其中电子垃圾的增长速度尤其令人侧目.以美国为例,由于不断追求更先进的产品,美国人每年丢弃的电子产品高达200万吨,包括5000万台电脑和1.3亿部手机(网易科技报道)[5];欧盟的电子类垃圾每5年便增加16%~28%,比总废物量的增长速度快了3倍(钟韵江)[6]。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我国经济发展,国家统计局的数字显示,从2003年起我国每年至少500万台电视机、400万台冰箱、600万台洗衣机需要报废(王扶笠)[7]。

面对日益严峻的废弃物垃圾、以及由此产生的环境污染和资源过度消耗问题,许多国家纷纷制定相应法规条例[8],强制要求制造商对产品回收再利用。1991年7月德国颁布了“电子废弃物法规”;1993年欧洲提出“制造商责任制”,要求制造商负责废旧电脑回收处理;而2003年2月欧盟正式颁布的VUEEE指令(废弃电子与电器产品处理指导法令),则彻底引爆了全球高科技业者不愿直面的废弃产品与零组件回收问题。2001年10月,2000多家电脑及电子生产商开始进行前期的回收试验计划,测试各电子产品在回收方面的成本与效益,以期推出长远的回收计划。如索尼公司和美国明尼苏达州启动了一项为期5年的计划,回收在该州销售的所有索尼电子和个人计算机产品;蓝色巨人IBM推出“无捆绑”回收服务,接受任一品牌的废弃电脑,并率先开展全球性的电脑回收行动;富士通与西门子公司在法兰克福等五个欧洲地区设立网点,回收各公司的废旧电脑及打印机,并预计到2004年,将该网点推广至英国、法国以及北欧等欧盟国家地区。

除环保法规的限制外,产品循环再利用中凸显的经济利益是驱动闭环供应链不断发展的另一重要动力。尽管目前大多数企业仍将废弃品回收视为沉重的包袱,但少数积极参与闭环供应链方案的先行者们却从中发掘到了新的经济机遇。有报道指出[9],企业通过实施再造项目所节约的生产成本平均可达40%~65%。于是,很多先知先觉的企业认为这是一个树立企业公众形象、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机会,因而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废弃产品的回复和再生,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

①复印机制造行业。施乐、佳能、惠普等在产品再制造领域都投入了巨大的努力。从1991年开始,施乐开始实施再生战略,十多年来减少了70多万吨的垃圾填埋,使250万台复印机、打印机获得新生,非危险固体废弃物的回收率由1999年的56%提高到2004年的89%,新产品中90%以上的组件都可以回收利用(Xerox)[10]。通过这些努力,节约了45~60%的制造成本,获得了上亿美元的收益(Guide等)[11]。1990年,佳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墨盒回收和再生战略”;1992年,引入复印机再制造体系;1999年,开始再利用废旧零部件。2005

年,公司回收12.2万台复印机,回收率达98.1%;回收墨盒19.7万吨,回收率100%(Canon)[12]。惠普开始于1987年的EOL计划,为企业、用户和环境都带来了诸多益处,仅2005年,就回收了6.35万吨计算机硬件和墨盒,比2004年增加17%。按照计划,惠普2007年底前的回收总量将达45万吨(HP)[13]。

②化工行业。1999年,DSM化工与联合信号共同投资八千万美元,在美国乔治亚州建造了一个年加工能力达九万吨的大型回收厂,用于从废旧地毯中回收尼龙等原材料口。同样,杜邦1995年在美国田纳西州也开设了一家回收厂,每年再生的1500吨尼龙材料被用于生产新的地毯和汽车零件口(DuPont)[14]。

③一次性照相机。受环境压力的影响,柯达1990年开始回收、利用、再生一次性照相机,到2005年,回收数t达到了惊人的10亿台,如果头尾相排,其长度可以绕地球4圈。现在,柯达一次性照相机的原料有90%来自于回收相机,而且一台相机重量的90%都可以直接再利用(Kodak)[15]。

④其它。从宏观层面上看,许多产品的回收率逐年上升,并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的影响。例如,玻璃回收,法国1980年的回收率只有20%,2002年上升到55%,德国由23%飘升至90%。同一时期,法国的废纸回收率邮0%上升到51%,德国邮4%提高到72%(OECD)[16]。在荷兰,几乎所有的工业废弃物的税收率都在75%以上,而在1992年只有36%(CBS)[17]。

⑤我国的情况。与国外大型企业每年都有一份社会责任或者环境报告不同,中国企业似乎更加关注股东回报,而很少从环境的角度去思考和设计产品,也不愿意花钱研究、实施产品的回收和利用。例如,我国废纸的平均回收率仅为30%(中国包装网)[18];废玻璃在2530%之间,世界平均50%(海西循环网)[19];矿产资源总回收率约30%,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低于国外先进水平80%;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为55.8%(吴晶晶)[20]。

综上所述,闭环供应链管理在21世纪将成为企业(特别是制造企业)战略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提升企业“绿色”形象,满足环保法规要求,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深远的影响与意义,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应用价值。

纵观国内外大量文献,不难发现大量关于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都集中在开环供应链上,尤其是开环正向供应链上。然而对于闭环供应链中所涉及到的逆向回收流与正向产品流如何在库存方面协调;回收成本、再造成本和制造成本,批发价及零售价之间如何协调的问题罕有文献涉及。

另一方面,到目前为止,尚未有人对闭环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信息流管理、资金流管理、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产品再生战略对各节点企业的战略影响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因此本文将从节点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角度系统地研究

闭环供应链,构建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博弈模型,从契约的角度,深入研究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从而进一步扩展供应链管理的理论研究空间。

第三,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子直销已经成为企业掌握顾客需求动向、扩大市场份额不可或缺的一种新途径。但现实中尚未有人对“双渠道”下的库存优化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本文致力于应用最优化方法和博弈论知识开展对CLSC的库存控制和协调激励机制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仅考虑传统销售渠道,而且着重考虑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增加电子销售渠道的闭环供应链库存优化与协调激励机制,这些研究顺应了循环经济下供应链变革的要求和我国倡导节约资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形势,能够进一步丰富完善CLSC的理论,有利于CLSC的深入研究,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依据,增强CLSC可操作性,对提高CLSC的应用能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选题具有强烈的时代背景和现实意义。

1.3 文献综述

借鉴Thierry,Fleischmann,Giode以及Krikke等人的研究[22,23],闭环供应链不仅包含传统的正向供应链,同时还包含废弃品回收再利用的逆向供应链,并且两条供应链上的物流并非相互独立,而是呈现出“从源到汇,再由汇到源”的闭环特征。闭环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哲理[24],该理念强调通过链上各个实体的协同运作来实现整个系统的最大效益。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上,逆向供应链和闭环供应链并不是全新事物,早在20世纪20年代,一些工业已经开始再生产了,例如汽车零部件已经由第三方进行再生产了。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对再生产的研究开始增多[25],到20世纪90年代,大量出版的研究开始出现,并且集中在可操作的和工程学方面。当前,关于正向供应链的研究已经比较完备,因此,关于CLSC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中的逆向供应链(RSC)的探讨。下面,我们从几个方面说明基于RSC的CLSC的研究现状。

1.3.1 闭环供应链的研究内容

①CLSC系统结构的研究

在CLSC管理中,确定CLSC系统结构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因为它是形成系统的第一步,并且对系统运作绩效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有关CLSC系统结构的研究还刚刚起步。

在设计一个有效的CLSC系统之前,要考虑成员的构成、成员的关系、系统的功能等问题。Guiltinan[26]和Pohlen T L[27]先后提出根据流通渠道企业成员完成的再生或再制造的功能和能力不同,构建不同的RSC回收系统,但是他

们的设计原则中只考虑了缺货对成本最优设计的影响,没有考虑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忽视了持续性发展等问题。De Brito M P[28]从企业战略的角度出发,从战略决策、战术决策、运作决策等三个层次提出RSC系统设计的框架:战略决策包括产品回收、产品设计、网络容量和网络设计等内容;战术决策包括采购、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市场、信息和技术等内容;运作决策则包括生产进度与控制、信息管理等。Harold Krikkle等[29]根据RSC的特点从经济、环保、供应链渠道等角度提出了CLSC系统结构的设计原则;Fleischmann M[30]从供应链绩效的角度出发,从三个管理层面指出了CLSC网络系统设计与传统供应链设计的区别,并且提出了一个连续的网络设计模型,该模型揭示了系统关键参数对成本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供应链结构提供了方向;Barros[31]研究一个从建筑废弃物中再生沙子的网络结构系统,用启发式算法得到了中间机构设置数量的上下界,Listes[32]以不确定性的观点重新研究了此问题,提出了一个多阶段随机规划模型;Jayarama[33]研究分析了美国电子设备再制造公司的供应链网络结构,以确定网络结构中最优的机构设置数量和设置地点。陈剑[34]从生产-库存角度按照单级系统、多级系统和供应链重组三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供应链结构的研究成果。

总结上述研究,CLSC系统网络结构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1)系统的高度复杂性[35]。从消费者或终端市场回收的物品在时间、数量和质量上具有高度不确定性,以及RSC系统内部供应链相互影响,导致系统对RSC缺乏有效控制,从而增加了系统的复杂性。

2)系统目标的复杂多样性[36],即系统结构的设计除了要满足成本和供应的要求外,还要考虑环境保护等因素。

3)系统具有天生的供需失衡本性[37],即废旧物品的供应常常与生产商的需求不匹配。

4)系统具有“从多到少(many to few)”的特性,即系统供应链从多个方向向少数地点汇聚。废旧物品是RSC的原材料,与“前向”系统不同的是,它们进入逆向系统的成本很低甚至为0。

根据CLSC中RSC的结构形式的不同,一般CLSC有两种形式:

1)RSC是开环型网络结构的CLSC[38,39,40]:回收的物品不回到初始的生产商而用于其他企业(第三方生产商)的情况。由于RSC渠道与传统(前向)供应链渠道不同,一般构建一个独立的回收系统。

2)RSC是闭环型网络结构的CLSC[41,42]:即回收的产品或包装材料回到初始的生产商的情况。利用传统供应链渠道中的现有企业成员,在原有网络上或通过专业供应链服务商来构建RSC系统。特别地,当产品或其核心部件

涉及企业的保密技术时,为防止其它企业仿冒产品、保持企业自身的垄断地位,企业往往构建闭环型的网络系统来回收再利用废旧产品。

由此可见,CLSC系统比传统的供应链系统更加复杂,复杂性不仅体现在系统内部成员的相互影响,而且还体现在特定的修复操作过程随着回收物品的不同而不同。

②CLSC中的选址定位与网络问题

CLSC系统中的回收物品多数需要经过检测、分级、修复等运作工序,这需要确定相应处理设备的安装地点及处理能力,使得CLSC中的选址定位问题同传统供应链相比更为复杂和有着更高的要求。

Kroon[43]构建了一个可再用的运输包装容器(袋)供应链系统,根据系统参与成员所承担服务角色的不同,他们重点研究了空包装容器(袋)的运输、维护、储藏工序,并从历史运输数据中估计出系统中包装容器的期望数量以及需求服从的几何分布,建立了一个能确定空包装容器(袋)仓库数量和设置地点的选址定位MILP模型。Del Castillo[44]研究了一个可再用灌装容器的运输分销网络模型,他们分析了空容器返回原先企业当作新资源后对企业的生产计划、运输计划的影响,并将模型应用到一个软饮料企业中。Louwers D[45]分析了地毯废品再生网络的结构。根据对废旧地毯的收集、预处理、运输等工序以及相应的成本费用(投资成本、处理成本、运输成本等)建立了一个确定预处理中心位置及处理能力的非线性连续选址定位模型。Krikke H R[46]提出了一个构建多级回收系统网络的混合整数线性规划(MILP)模型。他们重点研究了荷兰某一复印机制造商对某一型号复印机建立一套再制造运作程序(分解、修理更换和再组装)的情况。在再制造过程中,对拆卸分解下来的零件进行检测,剔除已坏或无用的后便得到可再利用零件,假设其数量达到某一固定水平,从运作成本最小的角度在设定的方案中选择出最优的设置地点。

顾巧论[47]等进一步考虑了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的可替代性,以总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在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可以相互替代的前提假设下建立了再制造/制造系统物流网络的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并探讨了相应信息网络的结构和作用。马祖军[48]等也对此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其以投资和运营总成本最小化为原则,在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不可以相互替代的前提假设下,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方法,提出制造/再制造集成物流网络优化设计模型,据此确定网络中各种设施的数量、位置及物流量分配。张锐等[49]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对基于再制造系统的闭环供应链物流网络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解决了网络设施选址问题,并给出了各条路线上的最佳物流分配量。

CLSC中的选址定位问题属于企业战术决策问题,由于其对企业经济效益

的直接影响而受到市场的关注。此类研究成果很多,但是研究方法比较单一,大都是运用规划方法来研究,定量化的参变量过多,计算复杂。目前还没有出现新的思路来研究这一问题。

③闭环供应链库存管理

总体说来,从成本结构上,逆向物流和再制造库存模型增加了再制造成本、回收库存成本、可维修件库存成本;从决策结构上,增加了再制造批量决策、报废率决策等。这些模型按照是否考虑需求的随机性分为确定性模型和随机需求模型两大类。库存管理的目标是控制外部替换零部件的订购和内部回收零部件的恢复进程,以保证一定需要的服务水平条件下,最小化各项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总和[50]。

最早的确定型库存模型由Schrady[51]于1967年提出,模型假定需求、回收率、外部订购和恢复的延迟时间都恒定,考虑订购和恢复的固定成本以及库存成本最小时,定购和恢复的最优批量。Richter [52,53]在Schrady的模型基础上,给出了一个不同控制策略下的最优控制参数值的表达式,并讨论了回收率对这些参数的影响。Inderfurth等人(2001)[54]对没有固定订货成本和固定维修成本的库存系统进行了分析,指出提前期为零时的最优库存策略,并对采购提前期等于或大于再制造提前期1个周期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无论是考虑采购提前期和再制造提前期不等的情况,还是只针对采购提前期大于再制造提前期1个周期的这种最简单情况,库存最优策略解都是非常复杂的。

再用品-再造提前期-退货率二者的组合对订货政Kleber[55]等研究了动态需求和回收量条件下,控制最优生产、再制造、废弃处置的线性成本模型,并用Pontryagin极值定理求解某一产品恢复系统有几种需求选择的最优库存控制策略。Dobos [56]把需求和回收量作为时间的连续函数,得出以包括库存、生产、再制造以及废弃处置总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的最优生产和库存控制策略。Fleischmann[57]等提出了一个需求和回收服从Poisson分布的随机库存模型,它在假定回收产品可直接按新产品再售且外部订购延迟时间不为零的情况下,得出最优库存控制策略和最优控制参数值,并与传统的(s,Q)库存模型作了比较,又用数值算例说明了回收流对库存系统的影响。

黄祖庆和达庆利[58]给出了一个需求和退货服从Poisson分布的随机库存优化模型,推导出最优订货量和期望收益的表达式以及求解算法,并分析了退货率、库存成本、缺货损失参数对模型的影响,通过数值算例得出退货率对模型有明显影响的结论。陈春花[59]在传统的库存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闭环供应链下的制造/再制造混合系统的库存决策模型,并在再制造过程中,通

过数学软件分析了两种不同再制造方式下库存控制策略的优劣,并最终得出了合理的选择。隋明刚[60]在考虑库存因素的情况下,构造了Stackelberg博弈下的四种回收策略模型,分析、比较了不同的回收策略,以及各种回收策略对闭环供应链利润、成本等方面的影响。研究表明,动态博弈和静态博弈相比,利润来源主要是由库存成本降低产生的,这与不考虑库存因素的已有研究成果(Savaskan etal.) [61]完全不同。此外,他还基于z域模型的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分析,研究得出了“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并不是回收水平的单调递减函数”的重要结论;同时还分析比较了五种订货策略对闭环供应链牛鞭效应的影响。

④CLSC中的生产问题

1)新产品和再生产品的替代

许多被认为能够再生产的产品具有持久、耐用的特点,它们通过市场逐渐地展示出显著的生命周期。可再生产的产品是这种新产品的廉价替代品,它常常在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中被投入到市场,影响了新产品的销售动态。Debo[62]研究了关于新产品和可再生产品合并的动态管理的一个方面。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对贝斯扩散模型进行了延伸,保留了再生产设置的两个主要特点:

a.新产品和再生产品之间的替代;

b.由于对能够再生的已使用产品的供应是有限的,从而造成对再生产品扩散的限制。研究者指出了新产品和再生产品扩散路径的特点。

2)减少错误回收

错误回收是指这样的产品,销售商向消费者回收的是丧失功能的产品。错误回收的成本包括功能测试、刷新(如果有必要的话)、再包装、产品在逆向供应链中损失的价值(对许多企业来说,可能要超过几个月的时间),由于产品折价出售而损失的收入。错误回收成本很高,而且首先由生产商承担。但是,要减少错误回收,则首先要求零售商做出努力。例如,通知消费者最适合他们需要的准确产品。Ferguson[63]强调利用供应链协调方法来减少错误回收。更具体的,他们提出了一个目标回扣合同,每低于目标一单位错误回收产品付给零售商一定数量的货币。目标回扣合同给零售商增加努力程度提供了激励,可以减少错误回收产品的数量,并且增加净销售。在大多数情况下,该合同是一个帕累托改进。

3)提高回收商品的价值

企业管理者往往忽视了逆向供应链中的速度问题。一般他们把快速反应当作正向供应链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那些产品会快速磨损的产业。即使消费者会返还产品给制造商,但是采取消极态度会减慢回收商的回收速度,

以至于再产品的大部分价值丧失了。制造商和他们的发布人必须要应付来自消费者的不断增长的回收商品。回收商品的价值(销售90天内回收的)在美国每年已超过近万亿美元了。尽管回收产品提供了一个规模庞大的潜在的可回收资产,但是制造商目前只能从中得到一小部分利益,大部分产品价值由于长期的拖延而消耗掉了。因此,有必要制作一个适当的逆向供应链设计来竞争利益。V.Daniel R[64]根据延迟模型提出了一个网络流量,包括确定逆向供应链设计中操控者的时间边际价值。他们通过在不同工业中的两个企业的具体事例证明了他们的方法,并且测试了在一个高效的和一个有相应的回收网络之间,企业如何影响它们的选择。

4)CLSC的生产计划

Akeshi[65]描述了一个逆向供应链的生产计划方法,一个分解的企业从回收的可利用的产品中收取可再使用的零部件,再把这些零部件提供给制造商。这个方法强调这样一个问题,即回收的产品和可再利用的零部件的时间选择和数量是未知的。首先,在每一个时间周期预测可回收产品和零部件的数量,然后执行以原材料要求计划为基础的生产计划。这个方法可以使我们在每个时期对以下情况作出计划:要分解产品的数量、能被再使用的零部件的数量、生产新零部件的数量。

5)再制造生产计划和调度

由于可直接再使用的回收产品不需要额外的生产过程,需要再循环处理的回收产品将进入新的生产过程,因此,回收产品的生产计划和控制主要存在于再制造方式中。该领域建模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与比较拆解和修理的成本与已恢复零部件价值之间的经济性,从而选择最优的恢复方式并计划回收产品的恢复运作。有学者通过拆解树、图论或Petri网等方法研究产品的最优拆解路径,也有一些学者研究如何改进传统原材料计划方法如MRP,以运用于再制造环境中。

Johnson和Wang[66]提出了对一给定的产品结构,确定其最优拆解次序的网络流程算法模型。Guide[67]等为解决再制造方式与传统MRP的标准化不兼容问题,给出另一种有效控制生产瓶颈的物料需求计划方法DBR (drum—buffer—rope)。Lee [68]等讨论了拆解系统的计划和进度问题,研究内容包括:产生所有可行拆解次序的算法,如何处理来自评估已恢复产品价值、产品状态以及拆解运作的不确定性,考虑系统容量和不确定性的拆解模型。

谢家平、陈荣秋[69]根据拆解树,运用基于作业的成本分析法,建立了再使用、再循环、废弃处置三种回收产品处理方式的成本效益模型,作了优化回收策略分析。李新军[70]研究了再制造成本具有随机分布的闭环供应链的两

期生产优化问题。在回收率一定条件下,建立了产品的再制造成本与再制造率之间的函数关系;引入消费者偏好界定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之间的市场细分,建立模型并得出相应结论。孙宝凤[71]等运用DBR排程法和仿真工具ARENA,对废旧家电产品再制造系统进行了工艺流程仿真研究。建立了DBR 仿真模型,识别和消除了资源约束及其影响,并给出了库存缓冲量最优值,解除了约束工位排队延迟的现象,降低了供应的不确定性。

⑤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

信息共享是保证信息在闭环供应链成员间传递的一致性,通过使更多的变量被观测到而提高流程的透明度,或者通过散布私人信息在闭环供应链中,从而实现信息共享,提高各成员间的合作效率及闭环供应链整体绩效。关于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闭环供应链信息网络构建方面。

Thierry[72]等认为闭环供应链的不确定性使其更需要强大的信息系统支持,为了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回收作业的效率,管理系统需要特殊的信息来进行预测。为此应将以信息为核心的一系列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建立一个开放式、集成化的数据环境,进而实现企业内部有机集成以及不同地域或产品使用信息的目的。Toktay[73]等讨论了闭环供应链在信息系统的功能和信息内容方面的特殊性,提出了跟踪(tracking,确定产品在供应链上的位置)和追踪(tracing,查找产品在供应链上的历史路径)的概念,通过跟踪和追踪,可以比较准确地预测使用过的旧产品的回收,从而更好的开展库存控制。而在“正向”供应链信息系统中是不包括追踪(tracing)信息的。Linton和Jonhson [74]认为在闭环供应链信息系统中,必须包含协调回收物流与“正向”物流工作的决策支持系统,以更好的安排、控制,更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源。

王翔鸿[75]研究了逆向物流信息集成的功能模型和集成模式,突出了逆向物流信息系统整合到正向物流信息系统中的重要性,并建立了二者整合的功能集成模型。贾静茹[76]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提出了实现其信息共享的信息流网络,该网络实现了从客户到零售商、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的信息共享,减少了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并借助Web服务信息技术实现了信息集成。常香云和霍佳震[77]提出了支持闭环供应链运作的信息集成网络,认为其应集成3个层次的信息,即核心制造企业的内部信息、闭环供应链运作层面的信息(如产品退货信息、返品信息、再制造率信息)和包括竞争者、消费者、法律法规等方面的外部信息。

⑥闭环供应链契约设计

目前,国内外在闭环供应链契约协调方面已有一定数量的研究,但由于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研究的基本思路是从成本、利润等经

济因素考虑闭环供应链成员的行为特征(有些文献仅从逆向供应链角度研究),利用博弈论、委托-代理理论等手段探讨其合作关系的形成、协调及保持问题。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两层链的结构上,在两层的基础上考虑许多条件,如回收率,回收成本,回收努力水平等因素;从链中的企业个数来看也主要是一对一。从研究假设上看,主要分为信息对称和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且以信息对称下的研究为主。

1)信息对称下的闭环供应链契约研究

Guide [78]研究了废旧品质量不确定情况下的最优回收决策问题,并对不同参数的敏感性进行了细致的比较分析。Savaskan[79]等应用博弈论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的最优渠道结构问题,作者证明在其假设条件下零售商负责逆向物流职能的渠道结构优于制造商负责逆向物流的渠道结构,甚至更优于将逆向物流职能外包给第三方物流提供商的渠道结构。Ray [80]研究了在新的耐用品销售过程中,以一定的价格折扣换取废旧品的协调问题,比较了统一销售价格、替换用户统一折扣率和根据废旧品的使用年限选择不同折扣率情况的优化设计问题。王玉燕等[81,82]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理论对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了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并给出了一种按系统增益比例分配的利润分享机制。顾巧论等[83,84,85]对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逆向供应链系统,应用博弈论对废旧产品回收的定价策略进行研究,针对逆向供应链系统中回收价格的不确定性,应用模糊理论和博弈理论对回收价格浮动的基准点进行决策,并给出了回收价格的浮动范围。

对废旧产品回收数量超过或低于需求底线时也分别给出了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定价策略。姚卫新[86,87,88]、魏洁[89],陆忠平[90]等对闭环供应链的不同回收模式进行了建模比较,为企业选择合适的回收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但这些研究多数是以简单的线性需求量和线性回收量为基本假设进行建模,且将回收率、回收成本和回收价格看成外生变量进行考查。在需求为随机条件下时,侯云章[91]等研究了闭环供应链下单周期产品的联合优化问题,借助报童模型考察了供应链合作情况下的最优订货与定价策略,并对合作获利利用shapley值法进行了分配。郭亚军[92]等还研究了随机市场需求下,闭环供应链节点企业间的协调问题,并提出了收入费用共享契约来实现闭环供应链的协调。邱若臻和黄小原[93]研究了随机需求条件下,制造商和零售商同时负责产品回收的两种渠道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模型,提出了“两部收费制”契约,实现了闭环供应链渠道协调。

关于第三方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协调研究,郭亚军等[94]利用博弈理

论,分析了零售商负责产品销售,第三方负责废旧产品回收情况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利润模型,并提出了基于三方协调问题的收入-费用分享契约的协调机制。王玉燕等[95]针对第三方回收商回收模式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闭环供应链内部成员合作的程度越高,通过渠道获得的利润就越大。公彦德等[96]研究了以第三方物流服务商为主导的闭环供应链(TPL—CLSC)定价机制,给出了供应链节点企业实施正向和逆向物流外包的条件,同时,为促进TPL—CLSC成员的有效合作,给出了三种不同的协调机制,实现了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协调。

关于再制造产品与新产品存在定价差异和竞争的研究,文献[97-100]主要研究了旧耐用消费品在二手市场上与新耐用消费品竞争的情况。肖桂春和马士华[101]构造了考虑生产企业按生产成本的一定比例向用户提供折扣的Hotelling 模型,研究了基于产品不同生产成本和残值回收的Hotelling模型的市场价格均衡,解决了新产品和再制造产品价格相差较大而不适合用该模型处理的问题,得出了协调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的机制。葛静燕[102]等应用博弈论原理,在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向供应链系统中,研究了新产品和再造品存在纵向差异时的定价策略以及社会环保意识对其的影响。结果表明再造品的定价与新产品成本、再造品成本和社会环保意识相关。当制造商和零售商进行分散决策时,双方都有动力作为回收方进行产品回收。张克勇和周国华[103]研究了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存在销售价格差异下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发现分散式决策使得整个闭环供应链利润损失了25%,最后提出一种收益共享协调差别定价策略,使得分散式闭环供应链的效率与集成式闭环供应链效率等同。

针对闭环供应链中零售商之间的竞争以及再制造商与制造商的竞争问题,Supriya Mitraa和Scott Websterb [104]研究了政府补贴对制造商与再制造商之间竞争的影响,通过建立两周期模型得出了Nash均衡解,认为政府补贴将促进再制造实施,政策制定者应适当给予制造商补贴。Savaskan和Wassenhove [105]考察了零售商之间存在竞争时制造商收集已消费产品的逆向渠道选择与前向渠道中产品定价决策之间的相互影响,认为在制造商从事回收的直接渠道中,供应链的渠道利润取决于回收努力的影响.

而在零售商从事回收的间接渠道中则取决于零售商之间的竞争程度。孙国华[106]、张克勇和周国华[107]应用博弈论对2个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给出了协调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方法。李新军和达庆利[108]研究了由1个制造商和2个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在不同博弈方式下三种竞争模式下的收益。结果表明,当一个零售商具有中等决策权

时,制造商和具有决策优先权的零售商利润最大,整个供应链的利润、消费者剩余以及社会福利也最大,从而有利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益。

2)信息不对称下的闭环供应链契约研究

上述研究均是在信息对称条件下进行的研究,关于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研究目前仍较少,主要是针对回收市场、回收成本等参数信息不对称时闭环供应链或逆向供应链的协调问题进行研究。

肖迪和黄培清[109]运用委托代理理论,分别对闭环供应链中制造商能够获得回收市场真实信息和无法获得真实信息两种情况,设计了提供给第三方的线性合同,并基于报童模型给出了制造商的最优生产决策。结果表明,回收市场情况的差异越大,制造商通过信息解释的获利越多。韩小花和薛声家[110]利用博弈论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和显示原理,研究了回收固定投资规模参数信息不对称下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研究表明,制造商可以通过向零售商收取与制造成本相同的批发价和一定的特许经营费用达到合作目的,有信息优势的零售商可获得更多的利润。

针对逆向供应链的契约设计,王玉燕[111],任尚涛[112]给出了零售商回收成本信息不对称时,逆向供应链的定价策略。顾巧论和陈秋双[113]应用委托代理理论,针对回收商运营成本信息不对称建立模型,求解得到了逆向供应链中制造商的最优合同。

张克勇、周国华[114]研究了有两家零售商和单一制造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比较分散和集中决策模型的最优结果,提出了收益分享协调定价策略。晏妮娜、黄小原[115]在随机需求量和随机回收量条件下,建立基于第三方逆向物流的闭环供应链模型,比较三种不同分散闭环供应链系统的优化策略。韩小花、薛声家[116]在回收固定投资的规模参数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研究闭环供应链的合作机制,并与对称信息下的合作机制进行了比较。杨华、马飞等[117]通过将制造商对其他零售商回收的废旧产品在处理所得的收益作为辅助变量,建立优化模型,研究逆向物流系统中激励机制问题。王文宾、达庆利[118]研究了电子类产品制造商回收再制造决策问题,通过设立奖惩机制引导制造商进行回收,并建立3个决策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徐峰、盛昭瀚等[119]对再制造产品具有不同接受度的异质性消费群体分别建立了再制造产品差异化定价模型和单一定价策略模型。张克勇、周国华[120]利用博弈理论,建立了不确定需求下单个制造商和单个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中的定价模型,他们又对非对称信息下该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的协调机制进行了研究。张克勇、周国华[121]研究了在两个零售商竞争环境下,第三方负责回收的闭环供应链系统协调问题。晏妮娜、强伟等[122]考虑环境立法对废钢回收的奖惩,在随机需

求条件下研究了废钢回收的闭环供应链模型。马飞、杨华等[123]研究了在零售商运营成本连续分布、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中,制造商最优合同设计问题。孙宝凤、杨华等[124]通过建立闭环供应链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确定了激励合同中最优激励强度系数的数量关系。曹俊、熊中楷[125]在考虑新制造件质量水平和再制造件质量水平的内在关系、新制造件对再制造件的数量限制条件、不同消费者对产品单位质量价值评价存在差异性的基础上,研究闭环供应链中垄断制造商向市场引入再制造件时的价格和质量水平决策,以及闭环供应链中再制造产品的一级价格歧视策略。张建军、霍佳震等[126]研究了两阶段闭环供应链中的最优决策,同时设计了关税策略和批量折扣策略两个协调策略。

⑦闭环供应链绩效评估

该领域主要研究涉及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与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方法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等问题。供应链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选择绩效评价指标,用以确定现有系统的效率和有效性,或者与其他备选方案进行比较。当确定了绩效评价指标之后,还需要根据不同的评价目的选择适当的评价方法。而要有效地激励供应链各成员努力合作,提高供应链绩效,又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

绩效评价在企业范围内研究的比较彻底。研究表明,在绩效指标的选择上,不同企业评价绩效方面有相当大的不同,即使在一个公司内部绩效指标的考虑或许也在变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从企业绩效评价领域借鉴了很多概念和方法,如从供应、过程管理、交货运送和需求管理等方面确定供应链绩效的主要考核指标。这些指标包括供应的可靠性、提前期、过程的可靠性、所需时间以及计划完成、完好订单完成率、补充提前期、运输天数、供应链总库存成本、总周转时间。同时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还应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

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确定指标选取原则后,建立供应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是一项重要工作。由于供应链系统的复杂性,因此很难用单一的指标来进行评价,必须进行多角度、多透视点的评价,建立分层次的指标体系。根据具体问题的不同、研究目的的不同,指标体系的建立也有所不同。在这方面的比较重要的工作是我国学者霍佳震[127]针对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进行的比较系统全面的研究,分别建立了核心企业外部绩效评价体系、核心企业内部绩效评价体系、不同供应链类型下的供应商短期绩效评价体系、不同供应链类型下的供应商长期绩效评价体系、零售商服务绩效评价体系和零售商内部绩效评价体系,并将这些评价体系综合为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体

系,为促进集成化供应链绩效评价问题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供应链绩效评价属于典型的综合评价问题,目前常见的用于供应链绩效评价的综合评价方法包括平衡记分卡、供应链咨询机构的供应链OR模型、物流记分板、基于活动的成本计算和经济价值分析等,此外目前研究的热点集中在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数据包络分析、模糊综合评价等现代综合评价方法上。

Klasson和Mclaughlin[128]认为环境绩效与企业获利之间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较强的环境绩效有利于企业获得更多利润,反之,较差的环境绩效将对企业盈利产生负面影响,这里的环境绩效就是闭环系统中逆向供应链所产生的价值。霍佳震等[129]从价值链角度对集成化供应链绩效的界定,闭环供应链绩效可界定为:包括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回收商等在内的供应链成员通过信息协调和共享,在供应链基础设施、人力资源和技术开发等内外资源的支持下,通过物流管理、生产操作、市场营销、顾客服务、产品回收等活动增加和创造的价值总和。江涛涛[130]基于生产、物流、营销、服务、回收及合作等增值过程设立了闭环供应链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来评价闭环供应链绩效。张宝友、黄祖庆[131]建立了基于平衡计分卡思想和AHP/DEA模型的网络环境下闭环供应链系统绩效评价体系。

1.3.2 闭环供应链的研究方法

①定性分析

最早对RSC系统网络结构进行定性分析的是Guiltinan和Nwokoye[132],但由于当时的社会认识局限性,重视从成本的角度讨论结构特征和设计原则,忽视了可持续发展等问题。此后,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RSC系统结构有了进一步认识,许多学者从环保、绿色经营、绩效、供应链渠道、企业战略等不同角度研究了RSC系统的结构特征和设计原则,为建立有效的RSC 系统结构提供了有益的思路。

②案例分析

由于CLSC系统网络结构的复杂性,针对某一类具体产品进行个案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多,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果。Fleischmann[133]等在2001年到2002年期间针对IBM公司产品的特点,研究了从其使用过的产品中回收可再利用零部件的网络结构,以及回收行为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电子产品的回收再利用给该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潜在效益,这些结果促使IBM公司调整其营销计划。Kumar[134]利用系统动力学构建模型来分析日本汽车工业的闭环供应链,用汽车消费数据和预测数据来研究CLSC中旧车减少,再利用,循环和处置之间的关系。如果对旧车出口不征收额外税收的话,日本汽车制

造商将倾向于出口旧车。对旧车出口征税将对旧车的出口造成限制,但是会改善再制造商、回收商、政府、消费者的经济机会。研究建议日本政府和制造商应该采取措施创造或支持出口国的逆向物流设施,发布如何生产汽车零部件才能被再利用,或者在产品设计阶段就应该考虑到再生产,从而减少产品和原材料的成本。

目前,进行CLSC系统结构研究的产品类型有:日常生活用品、耐用品、电子产品、纺织品、工业副产品、建筑废弃物等[135]。

③定量分析

由于CLSC在时间、数量、质量上都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从而建立的生产-回收模型中包括有大量描述供应、分销、RSC动态变化的参数,模型往往难于用解析方法求解,而需要借助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企业越来越多地要应付产品回收,制定环境法规和增加处置产品的成本问题。在逆向供应链中,更多的研究依赖于案例研究和最优化模型。

Bernd E,Hirsch[136]讨论了LOCOMOTIVE(Logistic Chain Multi dimensional Design Toolbox With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仿真工具在设计具有生命周期特点产品的循环再生网络结构中的应用,利用LOCOMOTIVE仿真工具不但能确定最佳的供应链网络结构,而且还能计算供应链运作对生态环境的影响。Dimitrios[137]借助计算机与系统动力学的知识构建了CLSC的仿真模型,由于在CLSC中存在复杂的信息流、物质流与资金流,使CLSC的管理与实施变得困难。

针对CLSC这些问题,Dimitrios构建了CLSC的系统仿真模型,提高了CLSC管理的效率。Vaidyanathan J[138]提供了一个闭环供应链中产品计划和控制的分析方法。该分析方法由数学规划模型,再生产集约生产计划组成。该模型的设计有助于处于中期到长期规划环境中的决策者,也可以为发展正式生产计划、库存控制和其他战术决策系统服务。关键决策包括有着一定质量水平的核心部件数量单位,即分散的、处置的、再生产的和在给定时间内要求的核心部件。其他的决策涉及到给定截止时间的模块和核心的存货。他们采用一家再生产移动电话公司的数据来证实该数学规划模型。Markus B,Edmund P[139]模拟了一个地毯企业逆向供应链,并且利用一个设计好的试验来分析系统的设计因素和影响到逆向物流系统执行绩效的环境因素之间的冲突。首先,确定网络设计参数变量的相对重要性,然后根据一个高效率逆向供应链系统的设计显示更好的回收技术的使用,并讨论了应对回收量要求的法律制度安排和市场激励因素。

④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研究方法

在供应链的传统文献中,供应商选择问题被当作一个在单一目标函数下最大化问题来对待。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供应商选择标准都可以被量化的,Satish N[140]把可分析的网络程序(ANP)和有优先选择权的目标规划(PGP)结合起来,强调在闭环供应链网络中影响供应商选择的数量和可量化标准,有优先选择权的目标规划是以多重标准决策制定方法为基础的。其中,ANP 方法在决定可量化的供应链策略中有用,根据多重标准评价供应商。PGP方法把ANP的评级结果当作输入值,决定由供应商排序的最优数量。

Satish N[141]探索motorola’s six sigma方法在闭环供应链网络中的应用,通过能使整个交货绩效最大化的方式制作个性化的程序。除了高效的设计外,闭环供应链网络的成功还依赖于它的市场策略。因此,对供应链中参与人的市场策略的评估是很重要的。Satish N,Surendra M.G.[142]指出参与人中的重要操控者,并提出模糊评判方法来评价闭环供应链中关于那些操控者的市场策略。

1.3.3 闭环供应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①当前研究存在的一些问题

从已有的文献可以看到,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闭环供应及其协调问题进行了一定的研究和探索,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但由于闭环应链协调涉及到众多的学科领域,目前的研究仍存在一些难点和不足。主要现在:

1)未形成整体研究观念。一方面,回收品由原制造商回收利用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上的作用最大,另一方面,产品的循环利用离不开供应链合作伙伴,为了使产品循环利用,需要供应商提供便于循环的原材料,有些零部件的维修和更换也离不开供应商的合作;制造商要对产品进行周密的设计使产品便于拆卸和更新;产品的回收也离不开分销商提供相应的回收服务和相关信息的支持;无论是经过维修、再制造的产品,还是经过再循环得到的再生资源,如果没有消费者的需求、离开了末端客户都是不可能持续实施的。因此,RSC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关联者协同起来,从整个供应链的视野来组织回收物流,最终建立起闭循环型的CLSC。

2)没有从回收物流网络组建者的角度出发研究RSC的组织设计。虽然有学者提出了“中间规制”模式和物流联盟的概念,但在关键的合作伙伴选择上仍然沿袭了动态联盟的做法,忽视了RSC具有战略性、长期性的特点,忽视了合作伙伴的发展前景、组织间的相容性等非定量因素,同时也缺乏将定性因素量化的有效手段,因而没有将定性因素引入到定量的优选模型中。

3)回收方式的局限性。目前的研究以材料循环为主,而对再制造方式的

产品循环利用研究的少,回收后的产品一般将其分解为原材料重新投入市场,没有将回收物流纳入供应链管理,而在循环经济中产品以初始形式反复利用是首选:回收对象也仅限于包装、塑料等,它们既不要经过复杂的检测、筛选等预处理工序,也需要不修理、再制造,因此,目前在RSC网络规划和管理上的研究过于简单。

4)CLSC中的库存控制过于简单。RSC中的库存控制比正向供应链的库存控制更加复杂。首先,成品库存不但包括一般制造过程中产生的新产品,还包括经再制造后的回收品,也就是说,成品库存有两个补充源;同时,还要考虑回收品的库存控制。特别是当回收品返回原制造商进行再制造时,往往需要使用与正常生产相同的设备、设施,这时就有可能引发正向供应链与RSC的冲突。因此,在库存管理中不能仅考虑回收批量问题,还必须将回收、再制造与正常生产结合起来,考虑生产上的经济性。

5)闭环供应链物流协调方面,关于闭环供应链网络设计的研究重点基本集中在系统的组织结构,如成员的功能、成员选择和选址定位方面,且大多数研究局限于确定性问题,基于单阶段、静态角度考虑。而闭环供应链结构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要设计一个优良、高效的网络必须考虑各种不确定性和动态性,即设计一个更具鲁棒性的闭环供应链系统。

对闭环供应链库存控制的研究比较孤立和分散,还没有统一的方法来系统分析逆向物流活动对库存管理的影响。同时,闭环供应链库存控制大多是针对单品种、单部件产品进行控制,而多品种的库存控制问题很少有人涉足。

再制造生产计划和调度研究方面,一些研究虽然考虑了需求和回收的不定性,但是相关研究均以既定策略的参数优化为主,而非对策略进行优化。对如何实现制造和再制造子系统物料计划的集成等问题,也缺乏良好的对策。

6)闭环供应链信息共享方面,对闭环供应链的信息结构、信息的类型特征、信息集成和信息共享策略的研究较少,而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降低闭环供应链中的不确定性,合理利用各种信息对资源进行配置对企业的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7)闭环供应链契约协调方面,有关决策机制、契约合同的订立以及决策权利调配和利润分配的研究较少,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且多数研究是对称信息下,确定条件的研究,而不对称信息下,不确定条件的研究较少;多数研究中决策主体为风险中性,缺乏对风险偏好的考虑;多数研究假设需求函数和回收函数为简单的线性条件,对需求函数和回收函数为非线性时的协调机制缺乏深入分析;在产品差异性方面,多数研究假设再制造产品和新产品完全相同,无论在功能方面还是价格方面均无差异。在供应链结构方面,

绝大多数研究集中在一对一的情况,少数研究是一对多的横向竞争情况,多对一和多对多的情况目前几乎没有。现有研究中涉及的闭环供应链协调机制包括:Shapley值法,收入共享契约,收入费用共享契约,两部收费制,按系统增益进行比分配等,关于各种协调机制的特点及新的协调方法有待进一步研究。

从研究方法上看,对闭环供应链协调的研究方法多数是应用博弈论、运筹学等理论进行建模求解,部分研究是描述性分析,而案例分析、实证研究相应较少。

此外,受CLSC的不确定性和信息制约等因素的困扰,目前文献大多仅限于对问题的静态、单一运作期情况的考虑,并且研究重点基本都集中在系统的组织结构,而对系统的信息结构和决策结构则鲜有研究。

②CLSC研究的发展

CLSC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一个触发热点的新兴课题,需要更多的研究者不断开辟新领域,完善CLSC的研究。

1)CLSC要求更仔细地设计、计划和控制

CLSC可能会变得更复杂,因为消费者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产品使用期结束后、产品生命期结束后三个阶段内返还产品。每种类型的返还产品都要求逆向供应链适应回收产品的特点以使产品回收价值最大化[143]。

2)CLSC的战略价值

当前,在企业和研究部门,很少把逆向供应链当作一个商业过程,而是把它当作一个独立的活动,此外,企业和研究部门关注实际的和战术的问题,而不是战略问题。许多企业把再生产看作是一个技术性问题,即如何把一个丧失原有功能的回收产品加工成一个和新产品一样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产品。企业常常消极接受回收产品,因此,回收产品在质量、数量和时间上是不确定的。

公司并不排列相应的再生产成本和销售机会。他们害怕再生产品的销售会损害新产品的销售和产品的牌子。再生产品的销售渠道很难打开,并且销售数量和时间都是不确定的。

最后,企业很少鼓励工程师去设计方便拆卸或容易再生产的产品。大多数关于闭环供应链战略上的研究可以大致上归为两类:一是CLSC的成员的最优策略[144,145];二是调查能够促进CLSC活动的有效的立法方式。一般的方法包括原始材料使用的税收,重复利用的补贴,处置费用,抵押物偿还系统和生产者支付计划[146-149]。

3)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扩宽CLSC研究领域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等现代通讯系统的快速发展和新经营方式的引入,为构建CLSC系统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也提出了更大的挑战。Kokkinaki A I,Dekker R [150]指出:电子商务是RSC的重要激励因素,但现有的电子商务模型具有很大的局限性或只是常用模型的移植;Beth Enslow[151]认为:“IT技术、移动通信、无线设备和动态优化技术的相互作用和补充,促使供应链业务流程的重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因此,如何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降低CLSC系统中的不确定性,建立新的供应链系统,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使CLSC系统的研究出现了新的动向。以下几个方面在未来的研究中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

a.从众多个案研究中总结出CLSC系统结构设计的一般原则和规范;

b.CLSC系统中信息的类型和特征以及信息共享策略,探讨信息共享机制;

c.CLSC系统中成员的关系、决策权利的调配以及利润的分配,研究其中的协调机制;

d.研究CLSC系统中激励机制,确保CLSC系统的顺利开展;

e.网络环境下CLSC系统的重构以及业务流程的优化重组;

f.政府规制对CLSC实施的影响,以及相应的调控措施。

总之,闭环供应链库存控制和优化、成员间的协调和激励机制及闭环供应链的鲁棒性等是当今闭环供应链管理和发展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迫切需要借鉴国内外有关最新研究果,对闭环供应链协调问题进行比较深入、全面、综合、系统的研讨和总结,重点是研究闭环供应链协调的机理、方法、模型和策略等,为数量众多的制造商制定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行动指南。

闭环供应链网络结构及其使能技术探讨.

闭环供应链网络结构及其使能技术探讨 1 引言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要求越来越高,产品生命周期日渐缩短,更新换代越来越快,导致产品废弃量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家制订了更加严厉的法规,将产品生产商的责任延伸到产品报废后的回收再处理和再利用。因而供应 链>'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632766.html,/guanli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管理的领域逐渐扩大到产品使用阶段(如服务,维护等)和产品生命周期结束阶段(如产品再利用,再制造等)。这些扩展的业务使供应链向闭环供应链扩展。 2 闭环供应链的概念 2.1 闭环供应链的定义及分类 闭环供应链的概念是在逆向供应链的基础上产生的,VDanielRGuidejr 等认为“逆向供应链是为了从客户手中回收使用过的产品所必需的系列活动,其目的是对回收品进行处理,或者再利用。” 将传统的正向供应链与逆向供应链结合就形成了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CLSC)。目前,闭环供应链还没有统一的定义,邱若臻等哩笋者认为,闭环供应链就是将前向供应链及其末端顾客的产品作为起点,经过退货、直接再利用、维修、再制造、再循环回收或者废弃处理等逆向运作,形成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闭环系统。 闭环供应链的产生主要受利 润、>'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632766.html,/falv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法律和客户服务三个因素的驱动。据此可将闭环供应链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利润驱动型闭环供应链。制造商通过建立闭环供应链,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翻新、再处理、再销售,以降低原料/零部件生产成本,形成企业新的利润源泉。 (2)>'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632766.html,/falv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法律驱动型闭环供应 链。>'https://www.360docs.net/doc/4f13632766.html,/falvlunwe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迫使制造商建立产品闭环供应链,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处置,以减少有毒有害废弃物的污染,例如废旧电子电气设备、电池等。

从闭环原理看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

从闭环原理看工业互联网的供应链管理 从自动控制理论看工业互联网系列的第一篇文章从自动化理论看工业互联网——开篇,从控制论引出自动化理论可以在工业互联网的各个领域有应用;第二篇文章从自动化理论看工业互联网——闭环控制介绍了自动化理论最重要的是闭环控制理论,包括反馈(正反馈、负反馈),以及反馈的时滞带来的影响。第三篇文章第五项修炼中的闭环原理、第四篇文章第五项修炼中的闭环原理(二)借用第五项修炼这本畅销书中对正反馈、负反馈,闭环的时滞来介绍闭环控制原理可以在多个领域应用的案例,来介绍自动控制理论可以应用于管理的方方面面。 本文主要是通过正反馈(不断增强的回馈)、负反馈(反复调节的回馈)和时延的原理来分析供应链管理的。 初识供应链管理 真正学习供应链是2003年加入i2,开始学习供应链管理的知识,但在这之前,还在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本书《第五项修炼》的第三章《从啤酒游戏看系统思考》,介绍了供应链管理领域一个非常知名的游戏“啤酒游戏”,是在上个世纪60年代麻省理工的斯隆商学院,开发的桌面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来揭示了供应链管理的牛鞭效应。这是我第一次了解供应链管理的相关知识。 这个案例的啤酒供应链,有三种角色:制造商、批发商和零售商。在受到一个事件的影响后,形成啤酒销量的增加后,后续的决策经营导致零售商、批发商、制造商的订单扩大,带动系统增加生产量最终形成库存增加,需求波动大的牛鞭效应。这个事件的发生过程简单概括为:销量增加——为了保证库存增加订单——收获时间滞延——继续增加订单——滞延交货——库存增加。 以零售商为例介绍: 基本情况:零售商每周销量是4箱啤酒,保持12箱啤酒的库存,啤酒采购提前期是4周(提交订单4周后,收到啤酒的订单),每周订单是4箱。

供应链管理五大核心模块

供应链管理五大核心模块课程之一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 一、供应链管理核心与基础 1.新的竞争环境与SCM的发展 2.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发展 3.供应链管理的核心与内涵 4.全球供应链管理的特征和类型; 5.全球供应链管理系统的结构; 二、SCM与企业竞争战略 1.企业的战略路径选择与SCM的目标、角色; 2.SCM与商业模式 3.生产方式如何影响SCM? 案例:联想并购IBM PC后SCM整合问题 三、供应链管理计划 1.供应链综合计划; 2.供给/需求协同计划; 3.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案例:独立的供应链服务商 四、供应链管理库存控制 1.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库存管理 2.供应链库存控制与管理的常用策略 3.供货商管理库存VMI 五、供应链管理战略规划 1.供应链管理的发展阶段 2.供应链管理的绩效评估 3.供应链管理的软件支持 4.全球化供应链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5.跨国物流与运输 6.电子商务 案例:PPG的没落和VANCL的崛起 六、供应链管理策略实施 1.敏捷供应链与精益供应链 2.准时生产JIT(JUST IN TIME)的起源 3.供应链中实现JIT的先决条件 4.供应链中实施JIT的技术手段 5.电子商务条件下的JIT应用 6.全球供应链管理中的风险及其控制 7. SCM系统的安全和可靠性保证 案例:汽车工业的供应链模式 七、大案例讨论 1.供应链的垂直整合-- 三星vs富士康 2.商业模式与SC沃尔玛vs淘宝

课程之二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一、供应链管理–前沿的思考和实践 1.全球SCM的最新理念和思想动态介绍 2.CSCMP在做些什么? 二、《CSCMP供应链管理流程标准》 1.计划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1.1 供应链计划流程 1.2 供给/需求协同 1.3 库存管理 1.4 库存计划 2.采购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2.1 战略采购 2.2 供应商管理 2.3 采购 2.4 进向物料管理 3.制造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3.1 产品工艺 3.2 伙伴关系和合作 3.3 产品或服务定制 3.4 制造流程 3.5 制造基础架构 3.6 支持流程 4.交付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4.1 订单管理 4.2 仓储/执行 4.3 定制化/延迟 4.4 交付设施 4.5 运输 4.6 电子商务交付 4.7 管理客户/客户伙伴关系 4.8 售后技术支持 4.9 客户数据管理 5.执行流程自检及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5.1 战略和领导 5.2 竞争力标杆 5.3 产品/服务创新 5.4 产品/服务数据管理 5.5 流程存在和控制 5.6 测量、技术、商务管理、质量 三、流程标准的运用 1.方法论和工具箱 2.自我诊断的运用 3.流程分析和再造 4.最低标准和最佳实践标准

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_体系结构及实施战略.

收稿日期:2009202205 作者简介:甘信华(1970-,男,安徽马鞍山人,硕士,常州工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生产和物流管理。 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体系结构及实施战略 甘信华,丁兆国,张忠 (常州工学院,常州213003 摘要:提出了闭环供应链概念模型,分析了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内涵;阐述了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特点;针对目前缺乏对闭环供应链管理操作层面和战略层面综合考虑的现状,提出了一种集成闭环供应链管理各个环节的体系结构,并根据闭环供应链管理的闭环循环特点对生产前、生产中、生产后、再生产前、再生产中、再生产后6个阶段进行了阐述,最后讨论了闭环供应链管理实施战略。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管理;概念模型;体系结构;实施战略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3563(200905-0082-04 Connot ation ,Architect ure ,a nd Implement ation St rategy of Closed 2loop Supply Chain Ma nagement GA N X i n 2hua ,D I N G Zhao 2g uo ,Z H A N G Zhon g (Cha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ngzhou 213003,China Abstract :The conceptual model of closed 2loop supply chain was put forward and the connot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losed 2loop chain management were analyzed.The system structure integrating each links of closed 2loop chain management was put forward to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研究综述

文献综述 课程名称物流学 班级与班级代码09物流2班 专业物流管理 指导教师:林勋亮 姓名(学号):陈健辉(09250191204) 刘伟俊(09250190330) 姚文川(09250190260) 提交日期:2011 年12 月30 日 广东商学院教务处制

题目: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目录 一、引言 (1)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1) 三、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2) 四、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评述 (8) 五、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展望………………………………………… 六、总结………………………………………………………………………… 七、参考文献……………………………………………………………………

关于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综述 陈健辉,刘伟俊,姚文川 (广东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广东广州) 摘要:闭环供应链设计是实施闭环供应链管理的关键所在,本文就闭环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在分析国内外有关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的研究现状及进展文献的基础上,着重在姚卫新提出的八个闭环供应链独有的设计原则的基础上,对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进行研究综述。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概念,其产生最初源于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短缺和法律法规的限制等多重压力。CLSC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传统的供应链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认识,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在生产中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求得增长,消费后系统的废弃物又使生态环境恶化。而CLSC是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新增回收、检测/筛选、再处理、再配送或报废处理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和相关网络,旨在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应链设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应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二、闭环供应链的结构体系 郑晓静(2007)1根据闭环供应链的内涵及特点能够建立了一种闭环供应链的总体结构,它包括逆向供应链技术基础、参与成员、研究内容和目标。如图:

闭环供应链

作为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供应链已经成为业界和理论界关注的热点。随着全球竞争的加剧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管理思想和手段不断变革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供应链管理来达成企业内外环境的协同,进行一体化管理,以提高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流行,并成为企业在全球市场更具竞争力的关键。根据研究和实践侧重点的不同,在供应链管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陆续出现了需求链管理、需求流管理、价值链管理、价值网络和同步管理等概念。随着逆向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断增大,2003年提出的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s,CLSC)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高效的闭环供应链管理将带来直接效益,如资源投入的减少,库存和分销成本的降低,已恢复产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恢复处理,还可以间接地给企业带来获利的新机遇,如顾客满意度的提高,更紧密的顾客关系以及环境法规的一致性等等。 传统的供应链管理原则同样适用于闭环供应链,同时由于闭环供应链所面向的系统无论从其深度还是广度都大大超越了传统供应链,涉及从战略层到运作层的一系列变化,其复杂程度和难度都远超过传统供应链。闭环供应链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与环境”的综合效益,该理念不仅有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构筑“强环境绩效”方面,闭环供应链表现出的优势远远超过了传统供应链,已成为供应链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研究和实践闭环供应链管理理论和技术,更好地建设和发展闭环供应链己经成为当前供应链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焦点。 1.1 研究的背景 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持续进步和社会的迅速变革,资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资料表明,整个20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吨石油、2650亿吨煤、380亿吨铁、7.6亿吨铝、4.8亿吨铜(花明,马智胜)[1]。如果不计新增储量,到2045年原油将不能再产油(庄红韬)[2] 2040年天然气将枯褐(何远忠)[3],情况较好的煤炭也只能维持300年(石岛洋三,徐启敏)[4]。而根据美国矿产局预计:世界黄金储备还可用24年、水银为40年、锡为28年、锌为40年、铜为65年、铅为35年。

第8章 供应链管理习题

第八章习题 一、选择题(选择一个最适合题意的答案填入题中所示的空格处) 1. 以下关于供应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供应链是指商品进入消费者手中之前行业与行业之间的联系 B. 供应与需求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可把供应链与需求链的概念结合起来统称为“供 需链” C. 供应链就是原材料的供应渠道 D. 供应链涵盖着从原材料的供应商经过开发、加工、生产、批发、零售等过程到达用户之间有关最终产品或服务的形成和交付的每一项业务活动 2. 供应链的基本要素包括。 A. 供应商和生产厂家 B. 供应商,生产厂家,批发及物流,零售 行业 C. 生产厂家,批发及物流,零售行业 D. 供应商,流通业 3. 供应链的基本流程一般包括。 A. 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人员流通四个流程 B. 物资流通、人员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C. 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信息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D. 物资流通、商业流通、人员流通、资金流通四个流程 4. 供应链的内容涵盖了。 A. 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 B. 物流理论、信息论和营销理论等三大理论 C. 物流理论、营销理论和金融理论等三大理论 D. 生产理论、物流理论和信息论等三大理论 5. 以下关于供应链管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供应链管理是制造商与它的供应商,分销商及用户协同合作,为顾客所希望并愿意为之付出的市场,提供一个共同的产品和服务 B. 供应链管理所涉及的理论源于产品的分销和运输管理,因此供应链管理就是后勤管理 C. 供应链管理是计划、组织和控制从最初原材料到最终产品及其消费的整个业务流程,这些流程连接了从供应商到顾客的所有企业 D. 供应链管理更着重于从原材料供应商到最终用户所有关键业务流程的集成,因此许多非后勤管理的流程也必须集成到供应链管理中来 6.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 A. 采购、存储户售 B. 采购、运输、存储在售 C. 采购、制造、运输、存储、销售 D. 采购、设计、制造、运输、存储、销售 7. 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管理的基本策略是在整个供应链网络中,对所有的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商进行分类。根据分类及分类因素与不同的供应商发展不同程度的合作关系。不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A. 供应的零部件及原材料对企业的重要程度 B. 供应的零部件及原材料获得难易程度和可靠程度 C. 零部件及原材料供应市场的复杂程度 D. 企业与供应方的关系好坏程度 8. 不是流通配送环节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策略。

闭环供应链研究现状

闭环供应链研究现状 【摘要】论述了闭环供应链研究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研究的若干个方向,以期对闭环供应链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供应链网络 1.闭环供应链研究的意义 随着社会工业的发展,资源过度开发和过量消耗,造成资源短缺和面临衰竭;自然资源日益紧张,自然环境日益恶化,已威胁到人类的生存条件,环境与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注的全球性问题。而每年产生的大量废旧产品是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面对日益严峻的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形势,一方面,人们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通过举办一系列活动不断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提倡环保的生活习惯,国家开始出台一系列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来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2008年8月29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循环经济促进法就规定:生产列入强制回收的产品或者包装物的企业,必须负责废弃的产品或包装物的回收,对其中可以利用的,由生产企业负责利用。另一方面,很多有发展眼光的企业家认为这是一个树立企业公众形象、降低生产成本、开拓新兴市场的重要机会,并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用于废弃产品的回收和再利用,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由于传统的正向供应链只是考虑供应链中各个独立的经济体利益最大化为目的,并没有考虑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难适应现代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而实际上,在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中,从原材料的获取到产品的制造、运输、使用过程都会产生废弃物,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从而威胁人类的健康。闭环供应链以其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符合法律要求、增加企业竞争力以及增强产品绿色形象等优点得到了企业界越来越多的关注。此外,通过闭环供应链的循环信息,制造商可以捕捉到产品的使用信息,从而可以避免在供应链管理中经常遇到的信息失真与放大效应。闭环供应链的应用对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短缺和减轻环境污染压力产生了显著效果,并且己成为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企业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体,各种资源的循环使用都是建立在各个企业层面的小循环之上,因此企业层面的循环是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闭环供应链管理正是实现企业层面循环经济的有效战略[1]。 2.闭环供应链研究的现状 2.1 闭环供应链概念、特点 借鉴Thierry,Fleischmann,Guide等[2]的研究,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CLSC)[3]是指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中,同时考虑正向供应链以及回收再利用的逆向供应链活动所设计和管理的供应链。闭环供应链不仅包括传统的开环供应链结构,也包括了涉及大量的制造商可以从中获取价值的附加活动的逆向供应链。这些活动包括废旧物品的收集、逆向物流、检查、测试和弃置、再制造以及销售和再配送等。邱若臻等[4]总结得出闭环供应链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第一,环境立法迫使企业必须对可能造成环境污染的产品及包装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第二,消费者被赋予了更多的权利,如将不符合需求的产品退回卖家;第三,企业已经认识到构建合理的闭环供应链系统能够增加收入、开拓新的市场。邱若臻等[4]将其网络结构总结为再利用、再制造、再循环和商业退货四种类型。再利用闭环供应链网络,适用于回收的物品不需要经过复杂的

MRO及其供应链管理 完整版

MRO及其供应链管理 一,MRO定义:钟亮 何谓MRO? MRO是个外来词语,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进口概念,最原始的定义是Maintenance, Repair and overhaul的缩写,是维护,保养,大修的意思, 最初在飞机,轮船,火车等运输业或重工业机械维修使用的一个词语。 后来,这词语应用到轻工业,特别是电子制造服务业(EMS),其定义有所改变,成为Maintenance, Repair and Operating/operation的缩写,其义是维护,维修,运作,指工厂或企业对其生产和工作设施,设备进行保养,维修,保证其机械设备正常运行。除了保养、维修服务之外,还包括用于设备保养、维修的备品备件,耗材等物资。 与时俱进,MRO的定义不断扩大,除了上面提到的东西,还包括了生产工具,物流设备,劳保用品,静电净化,电气照明,办公设备,生活用品,安防设备,检测仪器仪表,化工辅料等工业用途的物资。 今天的MRO,赋予的定义更广,把物资分为生产性物资(也叫线上物料)与非生产性物资(也叫线下物料),后者统称MRO,所以MRO物资种类繁多,包罗万象。我们东和的MRO, 是以工具为核心的MRO。 二, MRO物资供应特点: 我们站在客户的角度去分析:根据供应定位模型(SPM),按照供应风险和采购金额大小两个纬度区分,MRO物资属于常规物品,种类多,价值小,市场上供应商众多,所以落在日常物资范围内,属于日常物品类,如下图。客户的采购或供应链管理层一般不会重视这类物品的采购,只会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关键,瓶颈,杠杠物,因为这几种范围内的物资影响公司运作更大。 MRO物资的供应特点如下: 客户将主要注意力集中在生产物料的采购上,MRO采购不重视和管理,MRO采购往往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集中管理实现程度较差,部门间沟通不流畅,导致工作量的加大和潜在的采购错误风险。 机械设备配件专业技术数据多,采购人员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常常需要相关部门的协助才能确定物料规格型号。 大多制造企业备件品种多,采购批量小,消耗低且无规律,大部分备件只能从市场上众多的零售商采购,造成备件无法匹配,质量无法保证,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甚至损害机械,缩短机

供应链理论:闭环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理论:闭环供应链概述 闭环供应链(Closed Loop Supply Chains,简称CLSC)是2003年提出的新物流 概念。闭环供应链是指企业从采购到最终销售的完整供应链循环,包括了产品 回收与生命周期支持的逆向物流。它的目的是对物料的流动进行封闭处理,减 少污染排放和剩余废物,同时以较低的成本为顾客提供服务。因此闭环供应链 除了传统供应链的内容,还对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所以传统的供应链设 计原则也适用于闭环供应链。闭环物流在企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市场需求不 断增大,成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的一个新的发展趋势。 早期的供应链往往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是以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 缺乏对可持续发展的必要认识,是一种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结构,在生产中需 要消耗大量的资源求得增长,消费后系统的废弃物又使生态环境恶化。供应链 发展到这一阶段,急需进行变革,在传统供应链的基础上新增回收、检测/筛选、再处理、再配送或报废处理等一系列作业环节和相关网络,将各个逆向活动置 身于传统供应链框架下,并对原来框架流程进行重组,形成一个新的闭环结构,使所有物料都在其中循环流动,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有效管理,减少供应 链活动对环境的不利影响,即为闭环供应链(Closed-loop Supply Chain, CLSC)。闭环供应链的产生最初源于环境的持续恶化、资源短缺和法律法规的 限制等多重压力。欧盟在环境和资源保护方面的立法尤其广泛和深入,广泛采 纳扩大生产者责任1及污染者付费原则2,尽量促使环境外部性内部化。这些 规定和标准不仅约束欧盟国家的企业,而且对在欧盟国家销售相关产品的企业 同样有效,将产品出口到欧盟国家的企业,为欧盟国家企业提供某种零部件的 企业等都需要为自己生产的部分承担相应的责任。 经济利益是企业主动或者前瞻性(proactive)地实施闭环供应链的根本原因,是闭环供应链管理为企业降低成本和增加盈利的直接体现。高效的闭环供应链 管理将带来直接效益,如资源投入的减少,库存和分销成本的降低,已恢复产 品的附加价值;实现废弃物品的再循环、再利用而且通过有效的恢复处理,还 可以间接地给公司带来获利的新机遇,如顾客满意度的提高,更紧密的顾客关 系以及环境法规的一致性等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了实施闭环供应链策略 的可以获取竞争优势,赢得更多的利润和更大的市场占有率。如在欧洲和北美,施乐回收再利用了60%以上的墨盒,1998年~1999年减少了30万吨的垃圾填埋,节约了 45%~60%的制造成本。又如自1990年开始,柯达公司10年内共回收了3.1亿台一次性照相机,覆盖全球20多个国家,合理化处理后获得巨大收益,这不仅仅是废品回收,而是柯达公司应用闭环供应链策略创造企业价值的 一大举措。 随着可持续发展观念的日益深入人心,道德和伦理责任常常被确定为闭环供应 链的一个重要推动因素,认真履行企业公民责任的企业能得到社会的认可,有 利于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无形资产,这将为企业实现闭环供应链管理带来 不可低估的效益。例如沃尔沃在1972年成为第一家向全世界公开承认造车会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汽车厂商,此后一直致力于环保技术的研发。公司设计生产的Volvo S40汽车,材料具有很高的回收再利用率,全车85%左右的制造材料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塑料、含毛毡和木纤维的内装饰材料可回收再利用。内装的皮 革完全不含铬,皮革的处理过程采用天然职务药剂硝制皮革,而非化学药剂, 不会造成车内空气污染。车体表面金属饰件的处理也不含镍,减少了重金属对 人体的危害。车内的纺织品采用通过Oko Tex安全认证的内饰纺织品,完全不

医药进销存供应链管理软件

医药进销存供应链系统是服务于广大医药企业、医疗机构的专业性软件,可对药品的入库和销售、库存数据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无法比拟的优点。 在我国,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医药连锁经营的推行以及日趋激烈的商业角逐,越来越多的医药经营企业意识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性,也迫切要求加快管理信息化的进程。 在医药行业中,医药管理信息系统已经成为各医药经营企业实现医药管理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必备工具,系统开发工具的智能化、人性化,使得所开发的系统充分满足了医药经营企业的各种需求,从医药经营企业的各个环节对人员、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进行统一系统的管理。并在竞争中得到不断的完善和优化。 生物医药进销存管理系统是服务于众多医药行业、卫生机构的专业性软件,可对药物的入库、销售、库存数据进行管控,有着手工管控无可比拟的优势。可极大的提升药物进销存系统的效率,也是公司的专业化、正规化管控的关键条件。应用Odoo系统能够有效的对数据信息开展维护,减低由于数据信息不一致等异常带来的不便。便于数据信息的更新和查询,减低错误率,便于药品信息的维护及库存的整理。可应用较少的工作人员,高效率的完成对医药的管控。 功能介绍:

采购管理:采购制单、入库管控、采购退货。 销售管理软件:销售制单、出库管控、销售退货。 财务管理软件:进销存一体化管控。 配送管控:配送企业、流程管理。 库存管理软件:损溢管控、调库管控、盘点管控。 决策分析:首营审批、仪器设备、员工体检与培训、药品质量管控、其它。 GSP管控 功能特点: (1)安全性高 系统的建设充分利用了网络系统和应用系统的安全机制设置,拒绝非法用户进入系统和合法用户的越权操作,防止信息窃取和篡改。 (2)实用性强、信息量大 (3)可扩展、方便维护 在采用模块化设计,结构上保持模块的数据结构与功能结构的独立性。 (4)界面简洁,不断优化使按钮最少,出错机会最少、方便查询 (5)软件结构清晰、操作灵活、方便 (6)多种GSP报表、记录自动实现A4纸打印。所有报表支持自定义和导出Excel。

供应链管理系统的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介绍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P:生产计划和控制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DM:产品数据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QM:质量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MM:物料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D:销售和分销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SM:服务管理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M:设备维护 SAP 供应链管理系统模块介绍- PS:项目系统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概述 1、战略性解决方案优化您的供应链管理和提高您的竞争力 一个企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其对不断变化的客户需求的灵活应变能力和 对不断涌现的市场机会的获取能力。 世界上没有什么比管理好供应链更能为您带来竞争优势。您需要一个应变书迅速、适应性强的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来管理公司由采购到制造以及销售和分销的各项业务。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能为所有类型的公司提供优化的业务流程和简洁的工作流,从而在降低成本和缩短交货期的同时不断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通过完全集成各个应用模块来支持您的供应链管理。每一个具体应用模块的流程都会有助于简化企业的业务流程和加速企业的信息流转。当这些流程在跨模块应用时,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更显出其真正潜力。无论您是在规划物料需求,草拟销售预测,平衡生产能力还是在核算制造成本,这种潜力意味着您始终能够将所有经营决策基于一个统一的并不断在进行更新的信息库之上。请赶快利用这些丰富的系统功能。 SAP公司是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的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供应商。本说明书概述了SAP 供应链(供产销存运)管理系统,描述了系统可以提供给您的许多解决方案的某些部分。由于其卓越的功能和灵活性,SAP 自身一直就被定位并发展为客户/服务器集成商务软件方面的行业标准。 SAP 产品的优势之一在于其模块化结构。这种结构建立在各种控制和协同商务应用程序运行的基本元件而组成的技术框架之上。这些基本元件既可以独立自行应用,也可以结合起来应用。 SAP通过引入应用链接功能(ALE)驾驭了这种技术挑战。ALE使多重系统环境下进行业务流程成为可能。因此,SAP可以处理大量客户的实际需求而导入的各种分销模式。ALE确保了各个具体应用软件的集成性。这些应用软件是运行在不同系统环境下的。 集成化的即购即用系统保证了所有系统功能的一致性。

供通云搭建大宗商品闭环供应链平台

《新财富》2016年第04期 成立于 2002年4月的供通云供应链有限公司(简称供通云)是华南地区最大的有色金属供应链服务及供应链金融提供商。 成立初期,供通云主要从事大宗商品贸易业务,后逐步发展成为产业链中的核心交易商角色,衍生出相关的供应链增值服务。借助在传统供应链领域多年积累的资源渠道、运营管理和资金管控优势,2013年开始进行战略升级,从产业端中获得实际资金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满足资金需求并将供应链金融资产进行打包转化,对接资金端;同时引入ISV构筑增值服务体系及风控体系,形成闭环供应链生态圈,开展深度垂直供应链业务,提供点价、套保、虚拟库存、远期备货、仓储物流配送、委托加工等综合供应链服务。 供通云正在搭建的供应链生态圈共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是平台,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和保障;第二是交易,满足大宗商品回收企业、采选企业、冶炼厂、加工厂、应用终端的正常采购、销售、加工,亦为平台引流;第三是服务,基于大宗商品的行业经验、规模、资源整合而衍生出来;第四是金融,帮助产业链企业发展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供通云深耕铜产业链,在铝、锌等其他有色金属产业链亦有一定的拓展。其铜产品业务约占华南区域流通市场规模的40%,服务于华南市场80%的终端客户,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铜产品提供商。 在有色金属行业全线低迷的情况下,供通云于2015年切入有色金属行业的供应链金融市场,充分利用控股股东雪松控股与君华集团在金融领域的资源,打通资金端,形成一个由“产业端-平台端-资金端”构成的闭环供应链金融体系。供通云平台以物联网、互联网、大数据构筑的立体闭环风控体系,分享15万亿元的供应链金融市场。 1/ 1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

1引言 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城镇载用车数量将突破5000万辆(其中轿车约为2700万辆占54%),按报废年限为10年 计,每年需处理的报废汽车约为270万辆(轿车)[1] 。既然汽车以年产百万辆以上的速度生产出来,那么在使用生命周期过后,就必须以同样或稍低一点的速度,让它该处理的处理掉,该再生的重新获得新生。报废汽车回收是我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同时也是朝阳产业。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要想实现高效率、低成本的逆向回收,就必须要对整个相关链条进行综合管理,如何尽快和国际接轨,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迫切需要实行一种超越传统的管理方式来实现对整个链条的管理,而闭环供应链管理以其全新视角为汽车制造业指明了方向。 目前已有一些对闭环供应链的定量研究,姚卫新[2]和陆忠平[3]分别对不同形式下的闭环供应链定价及利润进行了建模分析。Savaskan 也从确定的线性需求出发,研究了不同回收渠道对闭环供应链中成员定价及其利润的影响[4]。但所有这些文献的基本假设都是建立在再造品和新产品无差别的基础上 的,并且只单一对供应链本身进行研究,并没有结合到具体的生产制造行业。 现实中再造品和新产品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产品的实际质量上,更多来自于顾客偏好的异质性。顾客偏好的异质性决定了产品的质量差别,并使得企业可以为不同质量水平的产品设定不同的价格,从而满足不同类型顾客的需求。 因此,本文旨在应用博弈论来研究汽车制造业某一制造商和某一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研究此闭环供应链系统中新产品与再造品差别定价时的产品定价策略及协调机制。 2问题、假设与模型 废旧汽车上拆下来的零部件和材料对很多行业都有价值,经过简单整理和翻新后可以再使用或者再销售,本文主要考虑废旧汽车零部件重新加工成整车的情况。 为了不失闭环供应链的共性同时又可以简化研究模型,该模型讨论基于单一制造商和单一零售商构成的汽车制造业 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 胡胜楠1,徐双应1,刘玉清2 (1.长安大学汽车学院,陕西西安710061); 2.黄河机电有限公司运输处,陕西西安710043) [摘 要]对某一汽车制造商和某一汽车零售商构成的闭环供应链系统新产品与再造品的价格有差异时进行了研究,应用博弈 理论对此汽车闭环供应链系统的定价策略进行了分析,分别得出非合作博弈的均衡解和合作博弈的均衡解,进一步对各种定价策略的效率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便于实际操作的协调方法。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博弈论;价格差异;协调;定价[中图分类号]F274;F224.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52X (2009)06-0077-03 Analysis on Different Pricing Policy of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Based on Game theory HU Sheng-nan 1,XU Shuang-ying 1,LIU Yu-qing 2 (1.School of Automobile,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1; 2.Division of Transportation,Yellow River Mech-electric Co.Ltd,Xi'an 710043,China) Abstract:The paper studies the price differences of a new product and reused product in a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system constituted by a certain automobile manufacturer and a certain automobile retailer,analyzes the pricing policy of the automobile closed-loop supply chain system with Game theory,obtains respectively a non-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 and a cooperative game equilibrium solution,ana-lyzes the efficiencies of each pricing policy and provides a workable coordinating method. Keywords:closed-loop supply chain;game theory;price difference;coordination;pricing [收稿日期]2009-02-23 [作者简介]胡胜楠 (1984-),女,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人,长安大学汽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胡胜楠,等:基于博弈论的闭环供应链差别定价策略分析技术与方法 doi:10.3969/j.issn.1005-152X.2009.06.025

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供应链管理系统 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综合的模拟和实训,主要包括生产商管理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零售商管理子系统、物流公司管理子系统、终端客户电子采购管理子系统、电子采购金融支付子系统等多套子系统组成,可以模拟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销售、生产、采购的业务过程模拟,同时可以让实训用户了解供应链中的推动式/拉动式订单、VMI管理、供应链信息指令、BOM管理、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管理和业务思想。 系统概述 供应链管理系统从供应链运作和管理的角度对整个供应链过程进行综合的模拟和实训,主要包括生产商管理子系统、供应商管理子系统、零售商管理子系统、物流公司管理子系统、终端客户电子采购管理子系统、电子采购金融支付子系统等多套子系统组成,可以模拟整个供应链过程中的销售、生产、采购的业务过程模拟,同时可以让实训用户了解供应链中的推动式/拉动式订单、VMI管理、供应链信息指令、BOM管理、电子采购、电子支付等一系列管理和业务思想。 系统流程 系统基本功能 >>生产商管理系统 (1)基础信息管理:实现生产企业内部的客户、供应商、物流公司、库房、物料、部门、员工、车间、BOM等基础资料的综合管理。 (2)采购管理: ·采购订单管理:采购订单创建、采购订单审核、采购订单下达、采购订单发送到原材料供应商; ·采购收货单管理:采购收货单创建、采购收货单审核、采购收货单下达、采购收货单转仓储的原材料入库单管理。 (3)销售管理: ·销售订单管理:销售订单创建、销售订单审核、销售订单下达、销售订单发送给销售公司; ·销售发货单管理:销售发货单创建、销售发货单审核、销售发货单下达、销售发货单转仓储的销售出库单管理、销售发货单转销售公司收货单、销售发货单发送给物流公司。

闭环供应链的原则设计及渠道选择

闭环供应链的原则设计及渠道选择 摘要:本文对物流产业中一种较先进的理念——闭环供应链进行研究。文章具体解释了闭环供应链的概念,列举了其相关特点,并从传统供应链的设计原则出发,分析闭环供应链独有的设计原则。最后通过模型计算比较不同闭环供应链的渠道,取得了有效成果。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设计原则,渠道 1 闭环供应链的特点 随着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观念不断深入人心,许多国家规定生产商(OEM)必须负责废旧产品的回收,有些国家甚至规定如果OEM不在本国,那么进口商负责回收产品,我国也从2003年起要求电子产品生产商必须负责回收处理废旧产品,因此一个新的物流管理领域——逆向物流管理应运而生,在目前的大环境下对此进行研究具有非同寻常的意义。逆向供应链可以描述为高效和有效地计划、实施、控制逆向物流以及废旧产品及其相关信息,与传统的正向供应链相反,它的目的是对废旧产品有价值的部分进行回收并恰当地处置废弃物,这包括了诸如收集、检验/分类、再加工、拆卸、废弃物处置和再配送等活动。下图描述了封闭的物料流动过程[1]。 图1.1 闭环供应链示意图 闭环供应链的目的是对物料进行封闭处理,减少废气排放和剩余的废物,以

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服务。由于正向供应链和逆向供应链之间有着很强的相互作用关系,必须同时进行考虑。 闭环供应链具有下列特点[2]: 1、除了考虑成本和服务外,还要考虑环境因素,使目标函数更加复杂。 2、系统更加复杂。封闭的系统中增加了逆向的废旧产品流,而且与正向的商品流相互作用,在商品的供应(或废旧产品的收集)方面,其数量、质量、时间等具有不确定性。 3、推拉特性。废旧产品的供应和需求之间经常不匹配。“生产”(也就是旧产品的供应)与“需求 (即生产商对废旧产品的需求)不协调。 4、“供应商”多“客户”少。逆向供应链的“原材料”是使用过的废旧产品,与正向供应链不同的是,虽然有很多的“原材料来源,而且废旧产品是以很小的成本或几乎没有成本进入逆向供应链,但由于废旧产品只有很低的价值,使得对此业务有兴趣的企业(客户)很少。 5、未开发的市场机会。环保的要求是创造新市场的基础,甚至会导致现有生产过程中副产品市场的重组,在这种重组中,原先的废料可能变成有用的产品。 2 传统供应链的设计原则 有许多文献讨论了传统供应链设计原则,对这些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后可总结出如下的一些原则。 2.1 把物流与公司战略相联系 物流运作的各个方面必须直接与公司战略规划联系在一起,目前很多公司还没有将闭环供应链看作是企业的一个战略问题。拥有成功的闭环供应链的公司总是把产品回收看成是他们业务的一个重要部分,如施乐、宝马、3M等。

《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与优化软件

供应链(Supply Chains)是指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如零部件)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物流公司、零售商直至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集成化的管理理念,其核心意义在于使企业充分了解客户及市场需求,与供应商及其他合作伙伴在经营上保持步调一致,实现资源共享与集成,协调支持供应链所有企业的协同运作,从而取得整体最优的绩效水平,达到提高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目的。 学生可以通过该软件扮演供应链中的不同角色或是综合扮演一条供应链上各个角色掌握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流程;迅速掌握零售商管理、制造商管理、物流公司管理、供应商管理的流程和细节;熟悉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切身体会到供应链各个环节中不同当事人面临的具体工作以及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制约关系;深刻体会供应链管理控制成本以达到利润最大化的思想。 开始供应链管理实验之前,需要从宏观上把握供应链管理的整体流程,下面是依据本软件实际制作的供应链管理流程图: 本软件实验方式可分为三种:多人综合模拟实验,单人综合模拟实验和单元实验。

综合综合实验根据制造商物料需求进行采购配送发货,制造商物料签收,执行 生产,物流公司根据零售商订单供货计划供货的整个供应链物流 业务过程 第一章实验设置 (4) 第二章综合实验 (7) 第一节零售商管理 (7) 1.1零售商订购管理 (9) 1.2零售商销售管理 (13) 第二节制造商管理 (17) 2.1制造商订单管理实验 (17) 2.2制造商需求管理实验 (21) 2.3制造商生产管理实验 (27) 第三节物流公司管理 (33) 3.1物流公司接单管理实验 (33) 3.2物流公司采购管理实验 (38) 3.3物流公司配送计划实验 (42) 3.4物流公司入库管理实验 (45) 3.5物流公司出库管理实验 (52) 3.6物流公司配送管理实验 (59) 3.7物流公司仓库管理实验 (65) 第四节供应商管理 (72) 4.1供应商销售管理实验 (72) 第三章单元实验 (76) 第一节订单管理单元实验 (76) 第二节需求管理单元实验 (80) 第三节生产管理实验 (85) 第四节采购入库实验 (90) 第五节仓储管理单元实验 (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