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长激素的发现和作用一轮复习

合集下载

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拓展 提升科学思维 如图所示为三幅与生长素浓度有关的曲线图。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器官的影响,则: ①a、c、e、f点代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提示 a点为较低浓度促进生长,c点促进作用最强,e点既不促进、也不 抑制,f点为较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b、d两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不同,但促进效果 相同 。
琼脂片
突破 强化关键能力
1.(多选)如图是与生长素有关的部分实验示意图,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下列说 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一证明生长素的产生依赖光照 B.实验二证明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向下运输
√C.实验三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 √D.实验四进一步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
第9课时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生理作用。 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考点二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

考点三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重温高考 真题演练
课时精练
考点一
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向光性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植物 表现出朝向光源方向生长 的现象。
(1)概念:顶芽优先生长, 侧芽的发育受抑制 的现象。
(2)形成原因
顶芽
促进
侧芽
抑制
(3)解除方法: 去除顶芽 。
教材隐性知识
源于选择性必修1 P94“思考·讨论”: (1)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茎生长的促进作用一定不同吗?__不__一___ _定__,__在__最__适__浓__度__的__两__侧__,__会__有__两__个__不__同__浓__度__的__生__长__素__对__植__物__产__ _生__相__同__的__促__进__效__果___。 (2)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根生长的抑制作用一定不同吗?__一__定__ (填“一定”或“不一定”)。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9讲植物生长素

高考生物一轮总复习选择性必修1第八单元稳态与调节第39讲植物生长素

2.(2024·山东青岛高三期末)生长素(IAA)主要促进细胞的伸长,而细胞壁 的弹性非常小,影响细胞的伸长。科学家根据酸生长理论和基因活化学说 提出IAA对细胞伸长的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与细胞膜受体结合可通过Ca2+引发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向外运 输
√B.细胞壁的pH升高,细胞壁松弛,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引起细胞纵向生
第39讲 植物生长素
【课标要求】 概述科学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发现了植物生长素,并揭示 了它在调节植物生长时表现出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 生长的特性。
01
考点一
考点一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
1.生长素的发现经典实验分析 (1)达尔文实验。
尖端
尖端 单侧光
向光
背光
(2)鲍森·詹森实验。 (3)拜尔实验。
D.丁组的浓度条件对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解析:甲、乙、丙三种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大小关系是不能确定的,甲、乙 的浓度都有可能大于丙的浓度,B项错误。
4.多叶棘豆是一种珍贵的药用植物,其种子萌发率极低。为研究外源IAA 能否促进多叶棘豆种子的萌发,科研人员用蒸馏水配制不同浓度的IAA溶 液,分别浸泡种子14小时(甲组)、21小时(乙组)和28小时(丙组)。将浸泡后 的种子置于培养皿中,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培养。观察萌发情况,结果如 下图所示。
考向2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 3.植物体内生长素存在两种运输方式,这两种运输方式的比较见下表。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比较项目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生长素的非极性运输
运输方向 形态学上端向下端单向运输 形态学上下端双向运输
运输速度 相对较慢,一般为5~20 mm/h 相对较快,5~20 cm/h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5.1植物生长素课件

高三一轮复习生物5.1植物生长素课件

(2023·山东高考)拟南芥的向光性是由生长素分布不均引起的,以其 幼苗为实验材料进行向光性实验,处理方式及处理后4组幼苗的生长、
D 向光弯曲情况如图表所示。由该实验结果不能得出的是( )
A.结构Ⅰ中有产生生长素的部位 B.①②之间有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C.甲组的①②之间有生长素分布不均的部位 D.②③之间无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
影响花、叶和果实发育等。
பைடு நூலகம்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任务三:背光性分析
在单侧光的照射下,水稻 幼苗会出现芽向光生长、 根背光生长的现象。
水稻幼苗的根、芽生长单 位长度所需时间与生长素 浓度变化的关系曲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任务三:背光性分析
同一器官对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1.曲线AB段表示: 2.B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是:
化学本质
有机小分子
蛋白质(肽)类、类固醇 、 氨基酸衍生物等
若解释1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2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c=a=b>d。 若解释3正确,则a~d四个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关系为a=b=c=d。
生长素的合成、运输与分布-任务二:向光性分析 问题2:单侧光照射,生长素为什么会出现不均匀分布?
抑制生长≠不生长 3.BC段表示: 4.C点表示的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作 用是: 5.CD段表示: 6.从图中的E、F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任务三:背光性分析
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程度不同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任务三:背光性分析
和动物体内的激素相似,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而是给细胞传递一种 调节代谢的信息。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课件

人教版2024届高考生物一轮复习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课件
A.自然生长:顶芽优先生长,侧芽生长受抑制。 B.去掉顶芽:侧芽生长快,成为侧枝。 C.去掉顶芽,切口放含生长素的羊毛脂:侧芽生长受抑制。 2)根的向地性
幼苗横放,在重力作用下,生长素横向运输,近地侧浓度较高(即B侧>A 侧、D侧>C侧)。茎对生长素敏感性低,使茎背地弯曲生长(生长素对C、 D侧细胞均表现为促进作用);根对生长素敏感性高,根向地弯曲生长(生长 素促进A侧细胞生长,抑制B侧细胞生长,可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较 低浓度促进生长,过高浓度抑制生长)。 3)除草剂 双子叶植物一般比单子叶植物对生长素更敏感,故在单子叶农田里施加 适宜浓度的生析:自变量为琼脂块是否接触过尖端,以及琼脂块放置的位置,因变量 为去尖端的幼苗生长情况。 2)推论:幼苗弯曲生长是由一种化学物质引起的,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 ❷ 生长素 。 知识拓展: 为排除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干扰,在放置琼脂块前,要用蒸馏 水浸泡去尖端的幼苗一段时间,以消除去尖端幼苗中含有的少量生长 素。 易混易错:(1)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苗尖端,其产生与光照无关,有光、无 光均可产生,但光照可影响生长素的分布。(2)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弯 曲生长的部位):幼苗尖端下面的一段。(3)感光部位:幼苗尖端。 5.1934年,郭葛从玉米油、根霉、麦芽等材料中分离纯化了生长素,并发
推论:从苗尖端向下传递的信号是一种可移动的化学物质(即苗尖端产生 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3.1918年拜尔实验
1)分析:自变量为尖端放置的位置,因变量为尖端下部弯曲生长的方向。 2)推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使幼苗弯曲生长。 疑难突破:思考 该实验为什么要在黑暗中进行? 提示 排除光照可能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4.1926年温特实验
考点三 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应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练习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

植物生长素及其生理作用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合成部位的生长素含量往往低于积累部位的生长素含量B.植物茎尖细胞可以利用色氨酸合成生长素C.生长素主要的合成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D.胚芽鞘尖端合成生长素与光照有关2.如图是生长素发现过程的相关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素的发现源于人们对图1中植物向光性的研究B.图2取自达尔文的实验,可证明植物的感光部位位于胚芽鞘的尖端C.图3取自鲍森·詹森的实验,可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D.图4取自温特的实验,可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生长素是吲哚乙酸3.经过一代又一代科学家的探索,最终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弯曲生长是某种化学物质引起的。

下列有关温特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鲍森·詹森的实验启发温特用琼脂块收集某种化学物质B.与拜尔的实验不同,温特的实验可以在光照条件下进行C.设置空白对照组可以排除琼脂块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D.温特发现单侧光下胚芽鞘伸长区两侧吲哚乙酸分布不均4.图1表示芽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图2表示根的生长与生长素浓度的关系。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图1中A点表示植株顶芽的生长状况,则B点可表示该植株侧芽部位的生长状况B.图2中C、D点的作用效果不同C.图2中F点可表示幼苗横放时根近地侧生长素的作用D.图2中E点的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5.科学家在用向日葵研究植物的向光性时发现,向日葵因单侧光照射而弯曲生长时,向光面和背光面的生长素含量基本相同。

下列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 )A.单侧光照射未引起向日葵植物体内生长素的横向运输B.向日葵的向光弯曲生长可能是单侧光引起某种抑制物分布不均匀造成的C.生长素对向日葵生命活动的调节是其生命活动调节的方式之一D.结合顶端优势可知,高浓度的生长素不会抑制向日葵的生长6.拟南芥的种子萌发后,幼苗在破土前顶端会形成“弯钩”结构,而在破土后“弯钩”打开,幼苗得以直立生长。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江苏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第九单元植物的激素调节第1讲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考纲考情知识整合一、生长素的发现1.相关实验和结论(1)达尔文实验:证明单侧光照射能使________产生某种刺激,并传递到________,造成背光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鲍森·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________传递到下部。

(3)拜尔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________________造成的。

(4)温特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并命名为________。

(5)结论①在胚芽鞘的系列实验中,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生长素的作用部位是胚芽鞘的________部位。

②单侧光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的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________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向光源生长。

2.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________运送到________,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________________。

3.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1)化学本质:________,组成元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产生部位:具有分生能力的组织,如幼嫩的________、________和发育着的________。

(3)分布:在植物体各器官中都有分布,但相对集中在________的部位,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运输方向①极性运输a.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生长素只能从植物的________运输到________,而不能反过来运输,也就是只能单方向地运输,称为极性运输。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植物生长素

202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物教案(苏教版):植物生长素

第8课时植物生长素课标要求 1.概述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2.概述植物向光性的原因。

考点一植物生长素的发现1.达尔文实验(1)各组胚芽鞘的生长弯曲情况是:①仅生长不弯曲;②尖端向着光源生长,尖端下面的伸长区弯曲;③生长很少;④尖端向着光源生长。

(2)①与②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尖端具有感光作用。

(3)③与④对比说明: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某种影响因素。

(4)达尔文的猜测:胚芽鞘尖端不仅具有感光作用,而且可能会对胚芽鞘的生长产生某种影响因素,这种影响因素从尖端向下传递,并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导致下部的伸长区背光一侧比向光一侧生长快,结果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

2.詹森实验(1)实验现象:A胚芽鞘生长很少;B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C胚芽鞘生长很少,不弯曲。

(2)结论: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透过琼脂块传递给下部,云母片则不能。

3.拜尔实验(1)实验现象:将尖端切下,放到胚芽鞘一侧,胚芽鞘总是弯向对侧生长。

(2)结论:胚芽鞘产生弯曲是不需要光的,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因素在其下部不均匀分布造成的。

4.温特实验实验结论:胚芽鞘尖端确定产生了某种促进生长的活性物质,这种物质是从尖端向下运输,并且它的分布受到单侧光的影响。

5.生长素的合成、运输和分布6.向光性的原理延伸应用(1)不同处理条件下胚芽鞘生长弯曲状况分析类别图解相关结果遮盖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暗箱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小孔)生长插入法①向右弯曲生长;②直立生长;③向光弯曲生长;④向光弯曲生长移植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左侧生长;③、④中IAA的含量:a=b+c,b>c旋转法①直立生长;②向光生长;③向小孔生长;④茎向心生长,根离心生长横置法①a=b、c=d,水平生长;②a<b,c<d,a、c、d促进生长,b抑制生长(2)判断植物“长不长、弯不弯”的方法源于选择性必修1 P111“本节练习”:植物向光性的相关解释解释1:单侧光照射下,向光侧的生长素横向运输,向背光侧转移。

一轮复习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一轮复习生长素的发现及其生理作用

【例6】某生物学兴趣小组开展"探究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促进 苹果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研究。他们已配制好了浓度单位为 100mg/L的萘乙酸水溶液,如果你是其中一员,请回答: (1)采用何种测定指标来确定某浓度是促进苹果插条生根的最 适浓度? __ __(只要一种指标) (2)材料和用具: 生长旺盛的苹果一年生枝条、蒸馏水、量筒、烧杯、花盆、 细沙、剪刀。 (3)写出实验的主要步骤:
4、生长素的成分
成分:吲哚乙酸 (IAA)
注意:生长素与生长激素的比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010·汕头质检)依据下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A
A.图1中可使胚芽鞘发生向右弯曲生长的处理只 有A
B.图1中C.D都不弯曲,其原理相同 C.图2中放N的胚芽鞘长得比放M的快
D.图2中放M的胚芽鞘弯向一侧而放N的不弯曲
2、影响植物生长素作用的因素:
①浓度 ②器官种类 ③植物细胞的成熟程度 ④植物种类
3、相关曲线解读
B
A
C
D
▪低浓度促进生长 如:AB、BC段
▪高浓度抑制生长 如:CD段
①生长素两重性曲线分析


A
芽B



C茎
0

A’
B’
C’



10-10 10-8 10-6 10-4 10-2 c/mol·L-1
④除草剂
原理: 高 浓度生长素能杀死单子叶植物中的双
子叶杂草
六、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
1、探究性实验的基本步骤 2、预实验:在正式实验前,只用少量用品进行实验,以
便摸出最佳的实验条件,为正式实验打下基,也可以检 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3、实验设计的两个原则: 原则和 原则 4、分析: ①本实验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 ②浓度梯度的确定; ③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可移动性) ,对植物 体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微 量高效性) ,统称为植物激素。 其他植物激素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
三、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1、生长素的合成部位有哪些?这些部位有什么 特点?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等
2、生长素的集中分布部位有哪些?衰老部位 有分布吗? 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运输特点是怎样的?
实验: 实验组:
对照组: ② 结 论: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主要是从形态学的上 端向下端运输,而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1 .判断下列胚芽鞘的生长或弯曲方向
代表含生长素的琼脂块, 代表云母片(不透水)
A
B
C
D
E
直立 生长
不弯曲 直立 不生长 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向右弯 曲生长
2、请分析各胚芽鞘生长情况(图中插入云母片)
讨论2:对同一器官,生长素的作用与浓度的关系?
每种器官都有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在适宜的范 围内,随浓度增大,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增强;超过最 适浓度后,随浓度增大,对生长的促进作用减弱; 当浓度过高时,则会对生长起抑制作用。
2、生长素的作用特点: 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 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 花疏果。
长素产生的部位: 的胚芽鞘尖端 作 用 部 位: 尖端下面的一段 感 光 的 部 位:胚芽鞘的尖端 弯 曲 的 部 位:尖端下面的一段
科 学 研 究 方 法: 发现问题─提出假说─
设计实验─验证假说─得出结论。
植物向光性的解释
植物向光性原因的小结
单侧光照尖端 尖端下生长素分布不均
背光侧 多 向光侧 少
激时胚芽鞘的反应,从而确定是胚芽鞘哪 一部分在起作用。
结论: 感受单侧光刺激的是 尖端 部分。
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 尖端下面的 部分。
Q:通过前面的实验你如何解释植物的向光性?
胚芽鞘顶端接受单侧光照射后,产生某种 刺激传递到下面,引起下部 背光面比 向光 面生长快,而出现向光弯曲生长。
2、詹森和拜尔的实验及其推测
詹森的实验证明,胚芽鞘顶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 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 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
Q:拜尔的实验结论对达尔文的推论 有影响吗?
否定了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尖端产生某种 刺激(有无光照均可产生)
Q:温特的实验应该有对照组吗?该怎么设 计?
3.温特的完整实验过程
第35讲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考纲要求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Ⅱ

图B
A
讨论:
图C
上述现象分别是由什
么外界刺激引起的?有什
么共同特点?
光、重力和水;
单一方向刺激、发生
定向运动
一、植物的向性运动
1、向性运动的概念: 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所引起的定 向运动。
请思考:植物体的向性运动有那些?
植物幼苗的向光性 根的向重力性
根的向水性
根的向肥性
请思考:植物的向性运动在植物生活中有什 么意义呢?
向性运动是植物对于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向光性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1、达尔文的实验及其推测
胚芽鞘——胚芽外的锥形套状物,有保护胚芽的 功能。在种子萌发时,胚芽鞘首先穿出地面,保 护胚芽出土时不受损伤,随后为胚芽所突破。
1.达尔文实验: 实验1:单侧光照射胚芽鞘一段时间后,发现 胚芽鞘 向光弯曲生长。
实验2:单侧光照切去尖端的胚芽鞘,发现胚 芽鞘 不弯曲,不生长 生长。
Q:该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结论呢?
结论: 胚芽鞘的向光弯曲生长与胚芽鞘的尖端 有关。
实验3:用锡箔小帽套住胚芽鞘顶端,用单侧光照 射,幼苗 继续直生立长; 实验4:用锡箔小帽环套在胚芽鞘尖端下面的一 段,用单侧光照射,幼苗 生向长光。 Q:为什么要分别遮盖胚芽鞘尖端和它下面的一 段呢? 采用排除法,观察某一部分不受单侧光刺
AB CDE
答:A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B图胚芽鞘背光源弯曲生长 C图胚芽鞘不生长不弯曲 D图胚芽鞘直立生长 E图胚芽鞘向光源弯曲生长
一、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讨论1:对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 度相同么?比较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度。 敏感度比较:根>芽>茎
长得快 长得慢
向光弯曲生长
提醒:
单侧光只影响生长素的 分布 的 合成 。 琼脂块无感光作用
,不影响生长素
1934年:科学家首先从人尿中分离出了具有生 长素效应的化学物质—— 吲哚乙酸(I。AA)
1942年:从高等植物中分离出生长素,并确认 为IAA。
植物激素: 从植物体内产生的(内生性) ,能从产生
结论:
胚芽鞘尖端确实可以产生某种向下 运光起什么作用? 尖端刺激的产生 不 需要光。
前人实验中的光的作用:
由于单侧光的照射,使到尖端产生的刺 激在其下部的背光面与向光面的分布 不均匀造成的。 背光面 > 向光面
生长素发现过程的总结与应用
四个“部位”: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作用部位、感光 部位、生长和弯曲部位。
2、结合向光性生长的原因,讨论外因和内因? 外因:重力 内因:生长素分布不均
3、为什么同样是生长素浓度:近地侧>远地侧,茎 表现为背地生长?而根表现为向地生长?
根和茎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根>茎。
4、尝试说出根向地生长和茎背地生长的原因。
①在重力因素下,生长素由远地侧移向近地侧,导致 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②根和茎对生长素 的敏感度不同。近地侧的生长素浓度高,更能促 进茎的生长,因而表现为茎背地生长。而同样浓 度的生长素却抑制根的生长,根近地侧的生长比 远地侧的慢,根表现为向地生长。
参照图示:促进茎生长的最适浓度对芽和根的 作用是什么?
3、敏感度比较: (1)、细胞: 幼嫩的细胞>衰老的细胞
(2)、器官: 根 > 芽 > 茎 (3)、个体: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4、应用实例: (1)、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探讨:从茎背地生长和根向地生长的现象,推导:1、 茎是近地侧还是远地侧长的快?根呢? 茎:近地侧>远地侧;根:近地侧<远地侧
在成熟部位: 通过韧皮部进行非极性运输。
在幼嫩部位: 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极性运输)
极性 主要是从形态学的上端(如茎和根的顶 运输:端)向形态学的下端(如茎和根的基端)
运输,不能倒转过来运输。
形态学上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下端
形态学上端
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横向运输:生长素受单侧光照射后可横向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