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水痘和湿疹的鉴别

合集下载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湿疹的中医辨证论治
加减:心火炽盛、口干心烦、口舌生疮、失眠易惊者加三心(连翘心、生桅仁、莲子心)三黄(黄连、黄芩、黄柏);胃火炽盛、口苦口臭、苔厚燥、唇干裂、便干结加大黄、黄连、桅子;夏季暑湿重加茵陈、蕾香、薏仁;渗液多加车前、泽泻、猪等、冬瓜皮等。
2.湿热内蕴,湿重于热(湿盛型)
主证: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及体弱脾虚患急性湿疹者。表现为皮肤轻度潮红,有淡红色或暗红色粟粒状丘疹、水疱、轻度糜烂、渗出、结痂、脱屑反复发作者,痒重抓后糜烂渗出不止。
与此型相近也多见于亚急性湿疹的为脾虚湿困,湿邪蕴肤型。患者多见于营养不良少儿及老年人,素体虚弱者,常迁延发病而无明显急性症状。病程日久,皮肤反复起水疱,结痂,瘙痒,搔抓后则糜烂渗出,抓后脱屑;久之皮肤肥厚,色素沉着。自觉身倦乏力,胃脘胀满,纳差,口中黏腻,大便常不成形,舌淡舌体胖嫩有齿痕,苔白厚腻,脉沉缓。证属脾虚湿盛,蕴于肌肤。治宜健脾除湿,养血润肤。处方:白术l0g、枳壳l0g、薏米30g、扁豆l0g、厚朴l0g、干生地10g、车前子15g、泽泻15g、冬瓜皮15g、赤芩皮15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苦参15g、当归l0g、丹参15g、地肤子15g。方白术、萻米、扁豆、厚朴健脾燥湿;赤芩皮、冬瓜皮渗湿利水;车前子、泽泻、白鲜皮、苦参利湿清热;干生地凉血滋阴,当归、丹参养血活血润肤。此亚型与湿热困脾型不同之处在于患者素体虚弱,多迁延发病呈亚急性或慢性变化,无明显热象,故以健脾益气除湿利水为主,佐以清热凉血、养血活血润肤。此型临床十分多见,且多为局限性皮损,故应重视引经药的使用,如上肢皮损加片姜黄,下肢皮损加木瓜、牛膝;头面皮损加黄芩、野菊;口周皮损加黄连、桅子;耳周,阴肛部皮损加胆草、黄柏;腰背部皮损加杜仲等。还应根据湿疹的不同病因病位辨证加减:如脂溢性湿疹加桑白皮、地骨皮、野菊、生槐花;痕积性湿疹加丹参、红花、木瓜、牛膝;传染性湿疹样皮炎加公英、败酱、鱼腥草、双花等;遗传过敏性湿疹加焦四仙,炒莱菔子等。

几种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

几种常见皮疹的鉴别诊断

疾病病因皮疹特点发热全身症状病毒性1、麻疹麻疹病毒红色斑丘疹,头面部→颈部→躯干→四肢,退疹后有色素沉着及细小脱屑发热3~4天,出疹期体温最高全身症状轻,耳后、枕部有淋巴结肿大,并有触痛2、急疹疱疹病毒红色斑丘疹,颈及躯干部多见,一天出齐,次日消退高热3~5天,热退疹出一般情况良好,高热时可有惊厥,耳后、枕部淋巴结亦可肿大3、肠道疾病埃可病毒、柯萨奇病毒散在斑疹或斑丘疹,很少融合,1~3天消退,不脱屑,有时可呈紫癜样或水疱样皮疹发热时或热退后出疹发热、咽痛、流涕、结膜炎、腹泻、颈部和枕后淋巴结肿大4、风疹、风疹病毒(rubella virus)、,皮疹最先出现于面颈部,24小时内布满躯干及四肢,但手掌和足底无皮疹、淡红色细点状斑疹、斑丘疹、或丘疹,部分融合后类似麻疹。

躯干、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类似猩红热皮疹。

皮疹一般持续1~4天消退,发热、出疹前1~2日,可有低热或中度发热,上呼吸道轻度炎症、耳后、枕后及颈部淋巴结肿大、病情较轻,预后良好。

5、水痘、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初次感染皮疹先见于躯干、头部,逐渐延及面部,最后达四肢。

皮疹分布以躯干为多,面部及四肢较少,呈向心性分布。

开始为粉红色帽针头大的斑疹,数小时内变为丘疹,再经数小时变为疱疹,多数疱疹数日后结痂。

部分皮疹仅6~8小时,皮疹发展快是该病待征之一发热1~2日即进入发疹期。

多数典型水痘患者皮疹不多,全身症状亦轻,较少发生严重并发症。

重型者则皮疹密布全身,甚至累及内脏(如肺部),全身症状亦重,热度高,热程长。

成人水痘常属重型。

细菌性1、猩红热为A组β型溶血性链球菌(也均匀分布的弥漫充血性针尖大小的丘疹,压之褪色,伴有发热:多为持续性,体温可达3咽峡炎、可伴有头痛、全身不适等全身中称为化脓链球菌)痒感。

皮疹一般于48小时达高峰,然后按出疹先后开始消退,2~3天内退尽。

9℃左右,毒症状;2、败血症金葡菌及各种细菌皮肤及黏膜可出现淤点、淤斑或其他皮疹。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绪论一、简答题1、何谓中医诊断学?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第一章问诊一、名词解释: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9、简述阴虚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18、何谓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19、何谓耳鸣、耳聋、重听?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22、何谓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何谓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28、何谓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29、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

30、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31、怎样根据痛经的特点辨别其性质?32、黄带、赤白带各有何临床意义?33、伤食泄泻症状特点是什么?肝脾不和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4、寒湿泄泻证大便特点是什么?35、脾胃虚弱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6、肾阳亏虚大便可有哪些改变?37、下焦湿热可见哪些小便的改变?38、肾气亏虚,肾阳不足可见哪些小便改变?三、论述题1、何谓潮热?潮热包括哪几种类型?各自的病机特点与临床表现如何?2、试述中医对疼痛产生机理的认识。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

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中医治疗皮肤病,多采用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原则。

中医认为皮肤病的发生往往是气血阴阳与脏腑功能失调的外向表现,因此常外病内治,遵循整体观,达到阴平阳秘。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一、中医治皮肤病的辨证思路八纲,即阴阳、表里、寒热、虚实。

八纲辩证是中医辩证最基本方法。

通过四诊获得的资料,根据人体正气的盈亏、病邪的盛衰、疾病的浅深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归纳为八种证候。

(一)表证证候特点:病位浅、病程短、起病急。

临床表现:发热、恶风寒、无汗或有汗、头身疼痛、舌苔薄白、脉浮等。

常见疾病:如风寒或风热所致的荨麻疹。

(二)里证特点:病位深达脏腑,病程较长。

临床表现:壮热、口渴、神昏、谵语、尿赤、便结、舌经苔黄、脉洪而数。

常见疾病:如皮肤疖、痈等化脓感染性皮肤病,未经及时治疗,热毒传入营血。

(三)寒证证候特点:是感受寒邪可机体的机能活动衰减,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而润滑、脉迟或沉。

皮肤损害常表现为色淡白或青紫,温度偏低,或有疼痛,得暖则缓。

常见疾病:如冻疮、肢端动脉痉挛病。

(四)热证证候特点:是感受热邪或机体的功能亢盛,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个方面。

临床表现:发热喜凉,口渴冷饮,面红耳赤,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而干燥,脉数。

皮肤损常表现为色鲜红,欣热,肿胀,或脓疱、瘀斑。

常见疾病:如丹毒、败血症出现的皮肤紫癜。

(五)虚证证候特点:是正气虚弱不足。

临床表现:由于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的不同,故表现各有特点。

一般常见的为精神萎靡,面色胱白,身倦无力,或五心烦热,形体消瘦,心悸气短,自汗盗汗,大便溏泻,小便频数或不禁,舌质淡,舌面光滑无苔,脉细弱。

常见疾病:如瘰疬性皮肤结核、系统硬皮病,系统红斑性狼疮。

(六)实证证候特点:是邪气亢盛有余。

临床表现:包括气滞、血瘀、痰饮、虫积等,因而临床表现也多种多样。

儿科中医-水痘

儿科中医-水痘
疱疹痒甚,加白鲜皮、地肤子、蝉蜕祛 风祛湿止痒。
2.邪炽气营 证候 壮热烦躁,口渴面赤,口舌生疮, 便秘溲赤,皮疹粗大,分布稠密,疹色紫暗, 疱浆混浊,根盘红晕显著,舌质红或绛,苔黄 燥而干,脉象洪数。
本证以壮热烦躁,疱疹稠密,疹色紫暗, 疱浆混浊为特征。
治法 清气凉营,解毒化湿。
主方 清胃解毒汤加减。
邪毒闭肺 麻杏石甘汤加减以清热解毒、开肺化痰。
[其他疗法]
一、中药成药 1.板蓝根冲剂:每次1包,每日3次,开 水冲服。用于水痘轻证。
2.银翘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温开水送服。用于水痘轻证。
3.牛黄解毒片:每次1~2片,每日3次, 温开水送服。用于水痘重证。
4.清开灵注射液:稀释后静脉滴注。用 于水痘重证,及邪陷心肝、邪毒闭肺变证。
二、药物外治 1.黄连膏:涂于患处,每日1~2次。用 于水痘成疮或干靥而疼者。
2.青黛30g,煅石膏50g,滑石50g,黄 柏15g,冰片10g,黄连10g。共研细末,和 匀,拌油适量,调搽患处。每日1次。用于水 痘疱浆混浊或疱疹破溃者。
[预防护理]
一、预防 1.隔离水痘患者,直至全部疱疹结痂为 止。
水痘重症 免疫低下 长期服用激素
[病因病机]
1.病因:外感水痘时邪。
2.病位:主要在肺脾,涉及心肝。
3.主要病机:邪蕴肺脾,湿热郁蒸,外 透肌表。
水痘病因病机示意图
时行邪毒 口鼻 肺卫 肺卫失宣 表证
气营(脾) 毒炽气营 壮热烦躁 夹湿透发 水痘布露
邪毒炽盛 邪毒炽盛
内陷心肝 邪毒闭肺
神昏、抽搐 高热咳嗽、喘急鼻煽
2.本病流行期间,少去公共场所。易 感儿童接触水痘病人后,应观察3周,并立即 给予水痘减毒活疫苗接种,可预防发病。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药膳推荐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药膳推荐

儿童常见皮疹的中医辨证施治和药膳推荐皮疹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不适和烦恼。

中医认为,皮疹是体内湿热郁结、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所致。

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探讨儿童常见皮疹的辨证施治和药膳推荐。

一、湿热型皮疹的辨证施治湿热型皮疹表现为皮肤潮湿、红肿瘙痒等症状,常见的疾病有湿疹、尿布疹等。

中医认为,湿热一般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内蕴,因此治疗应以清热、解湿为主。

1. 中药治疗:采用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黄芩、柴胡等。

同时,可配合一些清热解毒的中药外用,如藏红花、独活、地骨皮等。

2. 中医调理:饮食方面,应忌食辛辣、油腻、甜食等容易助湿生热的食物,多摄入清热解毒的食材,如苦瓜、冬瓜、黄瓜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泡浴,去除体内湿气,舒缓皮肤瘙痒。

二、风热型皮疹的辨证施治风热型皮疹表现为皮肤红肿、痒痛,常见疾病有湿疹、麻疹等。

中医认为,风热引发的皮疹多与体内湿热相结合,治疗应以清热、祛风为主。

1. 中药治疗:选择具有清热、祛风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金银花、薄荷、野菊花等。

同时,可配合一些适用于外用的中药,如苦参、地黄等。

2. 中医调理:饮食方面,应忌食辛辣刺激、热性过高的食物,多摄入清热、祛风的食材,如绿豆、百合、生蒜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中药洗浴或者熏蒸治疗,加速风热体质的康复。

三、虚实相兼型皮疹的辨证施治虚实相兼型皮疹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或者红肿、疼痛等症状。

此类皮疹多与儿童体质虚弱、脾胃功能不佳等有关,治疗应以调理脾胃为主,兼顾外治。

1. 中药治疗:采用补益脾胃、清热解毒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耆、党参、白术等。

同时,可选择一些具有滋润、清热功效的中药外用,如冰片、黄芩、苍术等。

2. 中医调理:饮食方面,应多摄入滋阴润燥的食材,如芝麻、蜂蜜、银耳等,忌食辛辣刺激、容易生热的食物,如辣椒、海鲜等。

此外,适当进行中医推拿或者穴位按摩,促进气血运行,改善皮肤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提到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案还需根据不同儿童的具体情况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的中医诊断
湿疹病初脾胃失健,湿邪内生,郁久化热,湿热内蕴,外越肌肤则疹色鲜红,浸淫流液,病久反复发作,阴血被耗。

气血失和,化燥生风,肌肤失养,粗糙肥厚,缠绵难愈。

那么,湿疹的中医诊断该怎么做呢?
湿疹的中医诊断
1、血热。

证候:本型亦相当于急性湿疹,但渗液较少,皮损以红斑、丘疹、抓痕、血痂为主,瘙痒剧烈,常伴有口干舌红,脉细数。

辨析:辨证:红斑,丘疹,血痂,口干,舌红为辨证要点。

病机:心火炽热夹湿蕴肌肤则见红斑、丘疹、血痂;热灼津液则口干,舌红。

脉细数为血热之象。

2、血燥。

证候:本型相当于慢性湿疹,皮损肥厚角化破裂,或有抓痕血痂,反复发作,数年不愈,常有人体消瘦,舌淡苔白,脉沉细或沉缓。

辨析:辨证:皮损肥厚,角化破裂,经久不愈为辨证要点。

病机:久病耗伤阴血,血虚生风化燥致肌肤肥厚,角化破裂。

脉缓或沉细为阴虚血燥之症。

3、湿阻。

证候:多为亚急性湿疹,皮损色暗、淡红或不红,水疱不多,但液水浸淫,常伴有胃纳不香,面色萎黄,便溏溲少,苔白腻,脉濡滑。

辨析:辨证:皮损色暗,水疱少,但液水浸淫,苔白腻,脉濡滑为辨证要点。

病机:脾失健运,湿邪内生,蕴积肌肤致水疱液水浸淫。

苔白腻;脉濡滑为湿困中焦之症。

4、湿热。

证候:本型相当于急性湿疹,皮损潮红,水疱,糜烂,流液,边界弥漫,剧烈瘙痒,伴胸闷纳呆,大便干结,小便黄赤,苔薄黄腻,脉滑数。

辨析:辨证:以皮疹潮红,糜烂,渗出,剧痒为主要辨证要点。

病机:湿热之邪流溢肌肤则皮疹潮红、糜烂、渗液、剧痒。

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盛之症。

幼儿各种疹子的症状及护理大全!教你分辨急疹、湿疹、风疹、麻疹和水痘!

幼儿各种疹子的症状及护理大全!教你分辨急疹、湿疹、风疹、麻疹和水痘!

幼儿各种疹子的症状及护理大全!教你分辨急疹、湿疹、风疹、麻疹和水痘!1、幼儿急疹幼儿急疹是儿童早期的一种常见病,大多数儿童在2岁前都得过此病,本病特点是突发高烧,一般持续4天左右,然后全身出现粉红色斑点样皮疹。

临床症状有:幼儿急疹有两个阶段,在5—15天的潜伏期后,首先出现如下症状:1、体温达到39—40°C,但孩子状态良好。

2、有时出现高热惊厥,但有些孩子还会出现咳嗽、颈部淋巴结肿胀耳痛等症状。

发病后4天左右进入第二阶段,这时的症状有:1、体温迅速恢复正常。

2、出现细小、清晰的粉红色斑点状皮疹,多分布在头部和躯干部,可持续4天左右。

健康的孩子很少出现并发症,但免疫功能低下的孩子可能发生肝炎或肺炎等并发症。

因为脑膜炎与幼儿急诊相似,所以医生会对患儿做进一步检查,以排除细菌引起的脑膜炎。

幼儿急诊没有特异治疗方法,但应注意给孩子退烧,可给孩子洗温水浴,或者用温水擦身。

此病的恢复迅速,孩子在皮疹消失后很快能恢复正常。

2、幼儿急疹会传染吗?幼儿期常突发高热,退热后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令父母亲常困惑不解。

其实这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幼儿急疹。

幼儿急疹的临床特点是以突发高热起病,热度可高达39.5度以上,一般发热持续3〜4天,后体温便突然降至正常。

退热时或退热后数小时至1〜2天全身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

整个病程约8〜10天左右。

幼儿急疹是由病毒引起的,通常是由呼吸道带出的唾沫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所以是会传染的。

如果你的孩子与病儿密切接触,体内缺乏免疫力,就完全有可能被传染。

由于幼儿急疹的潜伏期是是1〜2周所以,这段时间应密切观察你的孩子,如出现高热,应立刻采取措施暂时隔离,以免扩大传染。

如果2周后孩子仍安然无恙,说明没传染上幼儿急疹的病毒。

幼儿急疹预防的关键,在于不要与患幼儿急疹的孩子接触。

同时,应提倡和鼓励孩子增加运动,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才能从根本上防患于未然。

3、幼儿急疹及其护理有不少年轻的妈妈因孩子出了一身皮疹而前来就诊,经常被儿科医生诊断为“幼儿急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