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doc 8页)

合集下载

数控机床“对刀”原理解析及应用

数控机床“对刀”原理解析及应用

1 .相关概念
在我们 进行 阐述 原 理 之 前 先 介 绍 几 个 基 本 概 念
过数控 系 统 内部 逻 辑 “ 换 算 关 系 ”转 换 成 “ 机 床 坐 标系” ,即机床 坐 标 系 是 数控 系统 唯 一能 够 “ 识别”
的坐标 系 。
术语 ,这些 都 和 “ 对 刀 ” 相 关 ,了解 了这 些 概 念 之 后 ,有 助于 我们 对 “ 对 刀 ”原 理更 深层 次的理 解 。 ( 1 )机 床 参 考 点 :机 床 中 的一 固定 点 ,是 用 来 建立 机床 坐 标 系 的 基 准 , 由机 床 生 产 厂 家 确 定 ,对
% T I
M6
= 彝 2+ 样 I T A N[ 6 1 ] # 3 # 3 一 样 1
I F[ # 3 L T一1 1 . 5 ]T HE N # 3=一1 1 . 5 G1 X[ # 2一# 8 ]Z # 3 F 5 0 0
Y 一4 5 F 3 0 0
/ D 2 5 R 3 T X D
i n e T oo l s 上 vl A a c h

I 机 床 自 动 化
数控机床 “ 对 刀" 原理解析及应用
华 北 机 电学 校 ( 山西 长 治 0 4 6 0 0 0 ) 焦 连 岷
大 家对 数控 机 床 中的 “ 对 刀 ” 方 法 与 操 作 早 已 “ 熟知” ,然 而 ,对 其蕴 含 的 “ 基 本原 理 ” 却 很 少 有 人 “ 深究” ,本人结 合 自己多 年数 控 机床 操作 与 维修 的经 验 ,就关 于 数 控机 床 “ 对 刀 ” 的一 些 基 本 原 理
联系 。
下面 以华 中世 纪 星数 控 车 床 为 例 ,通 过 不 同 的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doc 8页)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doc 8页)

的,只是按结构的复杂程度和操作的自动化水平分为低、中、高三档型号。

第一种,HPRA (High Precision Removable Arm) 型:这是一种结构较简单、价位低的型号,其特点是对刀仪的臂和基座之间是可分离的,使用时通过插拔机构把对刀仪臂安装至对刀仪基座上(图1)图1:HPRA型对刀仪的系统构成同时电器信号亦连通并进入可工作状态;用完后可将对刀臂从基座中拔出,放到合适的地方以保护精密的对刀臂和对刀传感器部分不受灰尘、碰撞的损坏。

第二种,HPPA (High Precision Pulldown Arm) 型:这是一种较实用、中等价位的型号。

其特点是对刀仪的臂和基座之间是可旋转联接、一体化的。

使用时由操作者将对刀仪臂从保护套中摆动拉出(图2)图2:HPPA型对刀仪的系统构成不用时由操作者作把对刀仪臂再摆动推回保护套中。

这一种对刀仪与上一种型号相比的优点是不必把对刀仪臂频繁地插上、拔出,避免了频繁插拔产生的磨损对对刀精度的影响及电信号传递的可靠性。

因对刀仪摆回后传感器部分进入到保护套中,也不必担心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坏。

第三种,HPMA (High Precision Motorised Arm) 型:这是雷尼绍公司该系列产品中的高档型。

其特点是对刀仪的臂和基座之间是通过扭矩电机来实现对刀臂的摆出和摆回(图3),除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外,更重要的是可把对刀臂的摆出、摆回通过M代码编制到加工程序中,在加工循环过程中即可方便地实现刀具磨损值的自动测量、补偿和刀具破损的监测。

图3:HPMA型对刀仪的系统构成2、对刀仪都能干哪些工作?(1)、可以快速、高效、精确地在±X、±Z及Y轴五个方向上进行刀具偏置值的测量和补偿,有效消除采用人工对刀易产生的对刀误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采用何种切削刀具(外圆、端面、螺纹、切槽、镗孔还是车削中心上的铣、钻削动力刀具)进行工件型面车削或铣削时,所有参与切削刀具的刀尖点或刀具轴心线,都必须通过调整或补偿使其精确地位于工件坐标系的同一理论点或轴心线上。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与方法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与方法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与方法数控车床的刀具对刀是确保机床工作精度的关键步骤之一、对刀准确度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和质量。

数控车床的对刀一般采用刀具测量、感应式对刀、比较式对刀等方式。

下面将介绍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和方法。

1.刀具测量:数控车床通常提供一个专门的测量装置,用来测量刀具的长度和半径。

通过刀具测量装置的读数,可以计算出刀具的几何参数,以便在数控系统中设置正确的刀具补偿值。

2.感应式对刀:数控车床使用感应式传感器,通过与刀具接触或靠近刀具来感应刀具的位置信息。

传感器可以测量到刀具的长度和半径,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数控系统。

3.比较式对刀:比较式对刀是通过测量工件上已加工的特征来确定刀具的位置。

例如,在数控车床上面加工一个规定尺寸的槽后,可以使用传感器测量槽的尺寸,然后根据预定的槽尺寸,调整刀具的位置。

根据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对刀:1.感应式对刀:数控车床上通常有一个专用的感应式对刀装置。

在对刀过程中,需要选取一把已知长度的刀具,并使用感应式传感器测量其长度。

将测量到的刀具长度输入数控系统,系统会自动计算并设置刀具长度补偿值。

然后,将正确长度的刀具安装到车刀刀架上,依次对各个刀具进行对刀。

2.刀具测量:刀具测量是比较常见的对刀方式。

使用专用的刀具测量设备可以测量刀具的长度和半径。

在对刀过程中,首先选取一把已知长度和半径的刀具,将其放入测量设备中测量。

然后,将测量到的数值输入数控系统,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刀具的补偿值。

最后,将已校准好的刀具安装到车刀刀架上。

3.比较式对刀:在比较式对刀中,首先需要加工一个已知尺寸的特征,例如一条槽或一组孔。

然后,使用专用的测量仪器测量加工后的特征尺寸。

将测量到的尺寸和预定的尺寸进行比较,计算出相应的补偿值。

最后,根据计算结果调整刀具的位置。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以使用图形化的数控系统来辅助进行对刀。

通过在数控系统中显示工件轮廓的模拟图像,可以直观地观察刀具的位置与工件轮廓之间的关系,从而调整刀具的位置。

(完整word版)对刀仪使用说明(word文档良心出品)

(完整word版)对刀仪使用说明(word文档良心出品)

自动对刀仪使用说明及调试说明书一、使用自动对刀仪进行刀具长度测量本自动对刀仪可以实现自动测量刀具长度并写入到指定的补偿号中。

进行刀具长度测量使用的指令为:G910H*B*M*——G910:调用9010号宏程序——H:刀具偏置号——B:假象刀具长度(略长于实际刀具长度)——M:设定测量之前是否转动一下主轴(0:转动/不设置:不转动)如指令为G910H11B200M0,则以假象刀具长度为200定位到对刀仪上方,测量之前刀具转动一下后停止,测量出的实际刀具长度将写入11号刀具偏置中。

执行指令机床的动作过程为:1.Z轴返回机床坐标零点2.X轴Y轴移动,对刀仪移动到刀具正下方。

3.Z轴向负方向移动到接近对刀仪的一安全位置。

4.Z轴慢速向负方向移动进行长度测量。

5.完成测量,Z轴上升5毫米。

6.刀具长度写入对应偏置中。

7.Z轴返回机床坐标零点。

刀具长度测量完成。

二、工件坐标系的建立完成所有刀具的长度测量后,需执行刀具长度补偿(G43 H*)后再进行建立工件坐标系。

注意:由于刀具长度测量后,在刀具偏置中的长度偏置都为正值,故执行G43H*指令时,Z轴会向正方向移动。

三、对刀仪调试修改6050号系统参数为910。

宏程序中相关宏变量意义见下表注:需要重新进行对刀仪的调试。

四、附件宏程序:O9010(AUTOMATIC TOOL OFFSET)(S.T X500.0 Y400.0 Z330.0+150+HC)(TOOL OFFSET MACRO PROGRAM FOR OFFSET MEMORY B,C V4.0) (G910 H** B*** M0 )(CHANGE PARAMETER NO.6050 DA TA 910)(START)#30=#4001#31=#4003IF[#900GE100.0]GOTO10#3000=110(SETTING DATA ERROR #900)N10IF[#901NE#0]GOTO20#3000=110(SETTING DATA ERROR #901)N20IF[#902NE#0]GOTO30#3000=110(SETTING DATA ERROR #902)N30IF[#903NE#0]GOTO40#3000=110(SETTING DATA ERROR #903)N40IF[#11NE#0]GOTO50#3000=110(DATA ERROR "H" NOT EXIST)N50IF[#905EQ0]GOTO60IF[#905EQ#0]GOTO60#24=#905GOTO70N60#24=5.0N70IF[#906EQ480.0]GOTO80IF[#906EQ580.0]GOTO80IF[#906EQ680.0]GOTO80IF[#906EQ780.0]GOTO80#3000=110(SETTING DATA ERROR #906)N80G91G28G00Z0#22=#5043#20=#5021#21=#5022G01X[#901-#20]Y[#902-#21]F500M19N1000(AUTOMA TIC TOOL MEASURING)IF[#2EQ#0]GOTO100IF[#2GT30]GOTO110#3000=110(DATA ERROR "B")N100#2=250.0N110IF[#7EQ#0]GOTO120G00X#7N120G00Z-[#906-#900-#2-25.0](*)IF[#13EQ#0]GOTO130S50M03G04X0.1M05M00N130M21G04 X1M22G31Z-[25.0+#24]F100(*)#25=#5063#26=#903-[ABS[#22-#25]]IF[[ABS[#906-#900-#2+#24-ABS[#22-#25]]]GT0.001]GOTO160 #3000=110(DATA ERROR B TOOL SHORT)N160Z5.0G90G10L10P#11R#26G91G28Z0IF[#7EQ#0]GOTO3000G00X-#7GOTO3000N3000G#30G#31M05M99。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
数控车床对刀仪是一款智能化的仪器设备,用于协助数控车床进行刀具的刀具长度和半径补偿校准,以保证机床精度和生产质量。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使用可以使机床开机调试更加方便快捷,并减少刀具加工过程中出现的误差,提高加工精度和效率。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原理是利用光电传感器捕捉机械臂差动运动时光柱划过光电头产生的信号,通过转换电路,将信号转化成电脉冲,并经由计算机处理,最终得出刀具的相对位置和偏差。

通过对刀具的长度、半径进行补偿校准,实现机床切削精度的保证。

下面对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和功能进一步阐述:
1. 刀具长度校准功能:在机床加工过程中,由于刀具磨损、安装、更换等原因,刀具长度会发生变化,而数控车床对刀仪可以准确测量刀具的长度并补偿校准,确保加工精度和生产质量。

2. 刀具半径校准功能:刀具的半径也会随着使用而产生变化,如果不进行及时的补偿校准就会导致工件的尺寸和形状偏差,甚至影响到加工质量。

数控车床对刀仪可以快速测量刀具半径,进行调整和校准。

3. 刀具补偿计算:在数控加工中,刀具补偿是制造精度
的关键之一,数控车床对刀仪可以通过对刀具长度和半径的测量,计算出补偿量,以提高加工精度。

4. 制造过程中可追溯性的记录:数控车床对刀仪不仅能
够进行刀具长度和半径的检测和补偿,还能够记录下该过程的参数和数据,进行存档,以便之后进行质量追溯。

综上所述,数控车床对刀仪是一款非常重要的数控加工辅助设备,可通过快速测量刀具长度和半径进行刀具的自动补偿,从而提高加工精度,降低生产成本,达到优化生产效益的目的。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及方法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及方法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及方法数控车床对刀是指在进行数控加工前,通过调整工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达到最佳的加工状态,从而确保加工精度和质量。

在进行数控车床对刀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原理和方法。

一、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数控车床对刀是以工具为基准,通过调整工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位置,使其达到预定的加工要求。

数控车床对刀的原理包括工具长度补偿和半径补偿。

工具长度补偿:数控车床对刀时,要考虑工具长度的影响。

在机床的编程中,以工件参考点统一参考工具长度,通过编程输入工具长度补偿值,使操作者无需考虑具体工具长度,直接参照工件参考点与加工长度编程。

半径补偿:数控车床对刀时,还要考虑工具半径的影响。

在机床的编程中,通过编程输入刀具半径补偿值,使操作者无需考虑具体工具半径,直接参照工件轮廓绘制加工轮廓。

二、数控车床对刀的方法:1. 机械对刀法:数控车床对刀时,一般先采用机械对刀法进行初步调整。

具体步骤如下:(1) 选择合适的切削工具,将其装夹到主轴上;(2) 将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固定好;(3) 调整工具的位置,使其与工件接触;(4) 缓慢移动工具,观察工具与工件的接触情况;(5) 调整对刀量,使工具的刀尖与工件表面轻微接触;(6) 用毛刷或布将切屑清除干净;(7) 检查工具与工件的接触情况,如需调整,继续进行机械对刀。

2. 触发器对刀法:在数控车床上,一般配备有触发器对刀装置。

该装置可以根据工具与工件的相对位置变化,给出相应的触发信号。

具体步骤如下:(1) 在数控系统中,选择相应的对刀程序和参数;(2) 将工具装夹到主轴上;(3) 将工件装夹在工作台上,固定好;(4) 运行对刀程序,使切削工具逐渐接近工件;(5) 当工具与工件发生接触时,触发器将给出触发信号,停止继续靠近;(6) 根据触发信号调整工具位置,以使其与工件的接触减小到最小值;(7) 检查工具与工件的接触情况,如果需要调整,可再次进行触发器对刀。

3. 光电对刀法:光电对刀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对刀方法,通过使用光电开关检测刀具的位置与工件的位置关系,以确定最佳的对刀位置。

数控车床对刀

数控车床对刀

第二步:试切工件端面,把端面在工件坐标系中Z的坐标值,保持Z轴方向不动, 刀具退出。进入形状补偿参数设定界面,将光标移到相应的位置,输入Z0,按 [测量]软键对应的刀具偏移量自动输入 ;
第三步:按照第一、二步对刀方法,对其余2把刀具进行对刀及设置
928TC数控系统 对刀步骤:
第一步:在手动方式下移动刀具在工件上切出一个小台阶。测量所切出的 台阶的直径,按 I 键,屏幕显示 刀偏 X ,输入测量出的直径值,按 Enter 键
3.ATC对刀 它是在机床上利用对刀显微镜自动地计算出车刀长度的简称,
对刀镜与支架不用时取下,需要对刀时才装到主轴箱上。对刀时, 用手动方式将刀尖移到对刀镜的视野内,再用手动脉冲发生器微量 移动使假象刀尖点与对刀镜内的中心点重合(如图所示),再将光 标移到相应刀具补偿号,按“自动计算(对刀)”按键,这把刀具 在两个方向的长度就被自动计算出来,并自动存入它的刀具补偿号 中。
(2) 对刀原理
1
2
X
Z刀补
ZZxx xx
3
φD
X刀补
Xxx
试切一段外圆
Z
FANUC数控系统 对刀步骤:
第一步:用所选刀具试切工件外圆,测量试切后的工件直径,比如记为α,
保持X轴方向不动,刀具退出。点击MDI键盘上
的键,进入形状补偿参
数设定界面,将光标移到与刀位号相对应的位置,输入Xα,按菜单软键[测 量],对应的刀具偏移量自动输入 ;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数控机床对刀的原理分析以及常用对刀方法

数控机床对刀的原理分析以及常用对刀方法

数控机床对刀的原理分析以及常用对刀方法进行数控加工时,数控程序所走的路径均是主轴上刀具的刀尖的运动轨迹。

刀具刀位点的运动轨迹自始至终需要在机床坐标系下进行精确控制,这是因为机床坐标系是机床唯一的基准。

编程人员在进行程序编制时不可能知道各种规格刀具的具体尺寸,为了简化编程,这就需要在进行程序编制时采用统一的基准,然后在使用刀具进行加工时,将刀具准确的长度和半径尺寸相对于该基准进行相应的偏置,从而得到刀具刀尖的准确位置。

所以对刀的目的就是确定刀具长度和半径值,从而在加工时确定刀尖在工件坐标系中的准确位置。

对刀仪演示视频(时长1分10秒,建议wifi下观看)一、对刀的原理和对刀中出现的问题1、刀位点刀位点是刀具上的一个基准点,刀位点相对运动的轨迹即加工路线,也称编程轨迹。

2、对刀和对刀点对刀是指操作员在启动数控程序之前,通过一定的测量手段,使刀位点与对刀点重合。

可以用对刀仪对刀,其操作比较简单,测量数据也比较准确。

还可以在数控机床上定位好夹具和安装好零件之后,使用量块、塞尺、千分表等,利用数控机床上的坐标对刀。

对于操作者来说,确定对刀点将是非常重要的,会直接影响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程序控制的准确性。

在批生产过程中,更要考虑到对刀点的重复精度,操作者有必要加深对数控设备的了解,掌握更多的对刀技巧。

(1)对刀点的选择原则在机床上容易找正,在加工中便于检查,编程时便于计算,而且对刀误差小。

对刀点可以选择零件上的某个点(如零件的定位孔中心),也可以选择零件外的某一点(如夹具或机床上的某一点),但必须与零件的定位基准有一定的坐标关系。

提高对刀的准确性和精度,即便零件要求精度不高或者程序要求不严格,所选对刀部位的加工精度也应高于其他位置的加工精度。

选择接触面大、容易监测、加工过程稳定的部位作为对刀点。

对刀点尽可能与设计基准或工艺基准统一,避免由于尺寸换算导致对刀精度甚至加工精度降低,增加数控程序或零件数控加工的难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控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doc 8页)
英国“雷尼绍”(RENISHAW)车床对刀仪的用途及原理
济南一机床集团有限公司李军
摘要:文中着重介绍了英国“雷尼绍”公司数控车床用对刀仪的种类、用途以及简要的工作原理,同时也简要介绍了在数控车床上采用对刀仪对提高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的意义。

关键词:对刀仪种类及用途工作原理
作为机械加工业中用量最大的数控车床,近些年来随国内经济的高速发展已迅速得到普及。

今天,一个企业内拥有几十台甚至上百台数控车床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了。

但众所周知,使用数控车床的目地是提高工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可是使用过数控车床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工件的加工过程中,工件的装卸、刀具的调整等辅助时间占用了加工周期中相当大的比例,其中的刀具调整更是既麻烦、又费力。

统计资料证明,实现一个工件的加工,纯机动时间大约要占总时间的55%,装、夹和对刀等辅助时间却占到45%,这实在不是一个小数。

老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但在现代社会中,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

要多砍柴就必须向磨刀要效益,对时间进行分秒必争。

那么,在提高对刀效率方面我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吗?实践证明,通过在数控车床上增设对刀仪装置即是一种向“磨刀”要时间的好方法。

以下,结合英国雷尼绍公司的对刀仪装置,谈谈它在构成、用途及简要工作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1、雷尼绍公司有哪几种对刀仪装置?
目前在雷尼绍车床对刀仪系列产品中共有三种型号,其对刀的原理是一样
图2:HPPA型对刀仪的系统构成
不用时由操作者作把对刀仪臂再摆动推回保护套中。

这一种对刀仪与上一种型号相比的优点是不必把对刀仪臂频繁地插上、拔出,避免了频繁插拔产生的磨损对对刀精度的影响及电信号传递的可靠性。

因对刀仪摆回后传感器部分进入到保护套中,也不必担心其在工作过程中受到损坏。

第三种,HPMA (High Precision Motorised Arm) 型:
这是雷尼绍公司该系列产品中的高档型。

其特点是对刀仪的臂和基座之间是通过扭矩电机来实现对刀臂的摆出和摆回(图3),除提高了自动化程度外,更重要的是可把对刀臂的摆出、摆回通过M代码编制到加工程序中,在加工循环过程中即可方便地实现刀具磨损值的自动测量、补偿和刀具破损的监测。

图3:HPMA型对刀仪
的系统构成
2、对刀仪都能干哪些工作?
(1)、可以快速、高效、精确地在±X、±Z及Y轴五个方向上进行刀具偏置值的测量和补偿,有效消除采用人工对刀易产生的对刀误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因为不管是采用何种切削刀具(外圆、端面、螺纹、切槽、镗孔还是车削中心上的铣、钻削动力刀具)进行工件型面车削或铣削时,所有参与切削刀具的刀尖点或刀具轴心线,都必须通过调整或补偿使其精确地位于工件坐标系的同一理论点或轴心线上。

对动力型回转刀具,除要测量并补偿刀具长度方向上的偏置值外,同时还要测量和补偿刀具直径方向上的偏置值(刀具以轴心线分界的两个半径的偏置值)。

否则机床也无法加工出尺寸正确的工件来。

安装、调整、或更换新刀具后,要使刀架上每把刀具的刀尖点或刀具的轴心线都准确地与机床坐标系零点(对数控车床而言,X轴机床坐标系的零点与主轴中心线重合;Z轴在主轴头前端发蓝的立面上)保持一个精准的固定值是不可能的,这是因刀具安装、调整、磨损后必然会产生的误差造成,或是更换刀具后新刀具与旧刀具位置之间所产生的安装偏差值造成。

所谓刀具偏置值就是指的这种误差值(图4)。

图4:四个坐标方向上的刀具的偏置值
在没有安装对刀仪的机床上,每把刀具的偏置值是通过对每把刀具都进行仔细的试切削,然后通过对试切削后的工件尺寸进行测量、计算、补偿(手工对刀)才可完成,肯定费时费力,稍不小心还会报废工件。

当更换刀具后,这
项工作还要重新进行。

因而对刀实际上是占用机床辅助时间最长的工作内容之一。

在使用了对刀仪的机床上,因对刀后能够自动设置好刀具对工件坐标系的偏置值,从而自动建立起工件坐标系,在这种情况下加工程序中就无需再用“G50指令”来建立工件坐标系了。

(2)、可以对加工过程中的刀具磨损、破损进行自动监测、补偿和报警。

刀具在切削过程中会产生磨损,当这种磨损值达到一定程度后就应及时补偿,否则会影响工件尺寸的加工稳定性。

在没有安装对刀仪的机床上完成磨损值的补偿是很麻烦的,需要频频的停下机床对工件的尺寸进行手工测量、还要将得到的磨损值人工敲到系统中去修改刀补参数。

而当安装了对刀仪后,解决这个问题就方便简单的多了,特别是机床安装的是HPPA型或HPMA型后则更为方便。

前者,只要根据刀具的磨损规律,干完一定数量的工件后停下机床,用对刀仪再进行一遍对刀的过程即可;后者,只要在程序中人为设定完成多少个加工循环后执行一次自动对刀,既可完成刀具的偏置补偿工作。

对于刀具破损报警或对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后进行强制更换,其原理也是一样,根据刀具允许的磨损量,人为设定一个“门槛值”,一旦对刀仪监测到的误差超过门槛值,即可认为刀具已破损或超过了允许的磨损值,则机床自动报警停机,然后强制进行刀具的更换。

(3)、当机床因热变型造成滚珠丝杠伸长后,也可对由此而引起的刀具偏置值变动量进行补偿,以确保工件尺寸的稳定。

机床在工作循环过程中,由于机床直线运动产生的摩擦是以热量的形式体现出来,另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热源是切削下来的铁屑向机床的热传导。

这些因素的客观存在都会导致机床的变形特别是丝杠的热伸长,反映出来的现象是刀尖的位置要发生变化,其结果是工件的尺寸精度一定会随这种热变形同步变化。

如果在机床上安装了对刀仪装置,上述问题也可迎刃而解,无非是把这种由热变形产生的刀尖位置变化视为刀具的磨损值罢了,通过用对刀仪来测量及补偿这种新产生的刀具偏置值即可解决。

3、对刀仪的简要工作原理
雷尼绍对刀仪的核心构件是由一个高精度的开关(传感器)、一个高硬度高耐磨性的硬质合金四面体(对刀探针)和一个信号传输接口器组成(其它构件
略)。

四面体探针是用于与刀具进行接触并通过安装在其下的绕性支撑杆把力向高精度开关传递;开关所发出的通、断信号通过信号传输接口器传输到数控系统中去进行刀具方向识别、运算、补偿、存取等。

不管是刀具偏置值还是磨损值还是热变形引起的刀尖位置变动值,实质上都可归结为刀具初始偏置值与刀具经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实际偏置值之间的变动量。

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决定,当机床返回各自运动轴的机械参考点后,建立起来的是机床坐标系。

该参考点一旦建立,相对机床零点而言,在机床坐标系数轴上的各运动方向就有了数值上的实际意义。

一般情况下此时只要在机床坐标系的基础上通过编程,建立起G50工件坐标系就可以进行实际加工了(仅使用机床坐标系十分不便于加工程序的编制)。

但仅此对于安装了对刀仪的机床还不行,还必须要通过参数设定的方法来精确确定对刀仪传感器距机床坐标系零点的各方向实际坐标固定值才能满足使用(图5),否则数控系统将无法在机床坐标系和对刀仪固定坐标之间进行相互位置的数据换算。

图5:对刀仪的坐标系
当我们在机床上建立起来了“机床坐标系”和“对刀仪固定坐标”后(不同规格的对刀仪应设置不同的固定坐标值),有以下对刀仪的简要工作原理描
述:
(1)、机床各直线运动轴返回各自的机械参考点之后,机床坐标系和对刀仪固定坐标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就建立起了具体的数值。

(2)不论是使用自动编程控制还是手动控制方式操作多刀仪,当移动所选定的某个轴的刀具并使刀尖(或动力回转刀具的外径)触动、靠向对刀仪上四面探针的对应平面并探针通过绕性支撑杆摆动触发了高精度开关传感器后,开关会立即通知系统锁定该进给轴的运动。

因为数控系统是把这一信号作为高级信号来处理,所以动作的控制会极为迅速、准确。

(3)由于数控机床直线进给轴上均安装有进行位置环反馈的脉冲编码器,数控系统中也有记忆该进给轴实际位置的计数器,此时系统只要读出该轴停止的准确位置,通过机床、对刀仪两者之间相对关系的自动换算,即可确定该轴刀具刀尖(或直径)的初始刀具偏置值了。

换一个角度说,如把它放到机床坐标系中来衡量,即相当于确定了机床参考点距机床坐标系零点的距离与该刀具测量点距机床坐标系零点的距离及两者之间的实际偏差值。

(4)不论是工件切削后产生的刀具磨损、还是滚珠丝杠热伸长后出现的刀尖变动量,只要再进行一次对刀的作业,数控系统就会自动把测得的该把刀具的新刀具偏置量与该把刀具的初始刀具偏置量进行比较计算,并将需要进行补偿的δ误差值自动补偿进刀补存储区中去。

当然,如果换了新的一把刀具,再对其重新进行对刀,所获得的偏置值就应该是该刀具新的初始刀具偏置值了。

附:雷尼绍对刀仪能达到怎样的对刀精度?
根据实际应用情况及有关资料证明,雷尼绍对刀仪能达到以下精度:
15"以下卡盘(含15")的中小规格数控车床,使用雷尼绍对刀仪能达到的对刀重复精度为:±5um 。

18"以上卡盘(含18")的大规格数控车床,使用雷尼绍对刀仪能达到的对刀重复精度为:±8um 。

在以上篇幅中,只是将雷尼绍对刀仪装置的构成、用途及简单的工作原理进行了简要介绍。

受篇幅所限,有关对刀仪安装后的调试、参数设置及使用方法、注意事项等,不在此赘述。

(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