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学习资料

合集下载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论语》教案教案第一课时《论语》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

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

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

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

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

二、简介《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

(P4第三篇)1、根据拼音读正确:(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学生自读,正音。

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

2)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

3)指名反馈,教师评价。

2、了解大意。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

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共3篇诵读欣赏:《论语》八则教案(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1《论语》是中国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

作为中学语文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深入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和价值观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中的《论语》八则教案。

教案一:《论语·学而》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学而》展开,通过读懂文本,分析文本,理解知识,了解思想,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开启学生的学习之路。

教案二:《论语·为政》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为政》展开,通过解读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孔子的政治思想,建立合理的国家管理制度,加强社会公平和人民福利方面的意义。

教案三:《论语·里仁》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里仁》展开,通过理解仁道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探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找寻自己的内在动力和奋斗方向。

教案四:《论语·行有恒》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行有恒》展开,通过感受恒心和毅力的力量,引导学生树立自信,培养坚定毅力,追求真理,实现自己的梦想。

教案五:《论语·中庸》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中庸》展开,通过了解中庸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平衡自我,遵守规则,实现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

教案六:《论语·生子》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生子》展开,通过了解生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孔子对待子女教育的态度和思想,重视传承家族文化的重要性。

教案七:《论语·为学》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为学》展开,通过了解为学的道理和方法,引导学生重视学习,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率。

教案八:《论语·卫灵公》此教案主要围绕《论语·卫灵公》展开,通过理解孔子谈笑风生的背后,引导学生摒弃虚浮,追求真诚,建立个人品格。

以上是苏教版七年级教案设计中的《论语》八则教案,每一篇教案都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深入解读《论语》及其内涵。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国学经典论语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认读字词。

2、理解各则语录。

3、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4、学习和继承中国古代先进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初步了解中国古代优秀的传统文化和辉煌成就。

【教学思路】板块式教学思路,全课的教学主要分为三个板块。

【教学重点】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以养成语感。

【教学难点】读懂《论语》,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深入感受《论语》精髓。

【教学过程】一、导入宋臣赵普曾经告诉宋太宗说:臣有论语一部,以半部佐太祖定天下,以半部佐陛下致太平。

的确,我国两千年来,不论立身处世以及政治社会,皆以儒家思想为中心,而论语便是最精粹最可靠的儒书,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便是这个意思。

宋代大儒朱熹,把论语、大学、中庸、孟子合称四子书,并分別为大学、中庸做章句;为论语、孟子做集注。

朱注四书,后来历代朝廷都定为官书,是科举考试的标准本,所以流传极广,影响也最大。

我们课本上的就是朱熹的集注。

二、认读课文(15分钟左右)1、同学们自读课文的阅读提示。

2、各自大声地朗读课文。

3、听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4、分则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5、分学习小组,读课文,说注释,说译文。

6、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三、析读课文(12分钟左右)1、同学们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学们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3、教师指导同学们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

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又如不耻下问与学习态度有关等。

4、教师指导同学们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四、理读课文(20分钟左右)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同学们根据纸上安排好了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或者老师提出整理的要求,同学们在笔记本上进行整理)。

1、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初中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初中论语经典诵读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通过诵读《论语》经典片段,让学生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提高品德修养。

3. 培养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能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让学生了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及地位。

2. 经典片段诵读:选取《论语》中的经典片段,进行诵读和解析。

3. 儒家思想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作者及地位。

2. 引导学生了解儒家文化,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二、经典片段诵读(15分钟)1. 教师选取《论语》中的经典片段,如“学而时习之”、“三人行,必有我师”等。

2. 学生跟读、朗读,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

3. 教师对经典片段进行解析,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三、儒家思想探讨(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如仁、义、礼、智、信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儒家思想的看法和体会。

3. 教师总结,强调儒家思想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经典片段(5分钟)1. 学生自主复习第一课时所学的经典片段。

2.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进行诵读,点评其表现。

二、拓展阅读(15分钟)1. 教师推荐《论语》中的其他经典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交流对儒家文化的理解。

三、儒家思想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儒家思想的实践要求,如尊敬师长、关爱他人、诚实守信等。

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谈谈如何将儒家思想付诸实践。

3. 教师总结,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儒家思想。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的了解程度,如背景、作者、地位等。

2. 学生对经典片段的诵读能力,如准确性、流利性、感情表达等。

3. 学生对儒家思想的理解程度,如道德观念、人生哲理等。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论语》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 《论语》的选段和相关解读材料。

2. PPT演示或黑板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兴趣。

教师以篇章为单位,进行逐句诵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

教师通过讲解属于教材选段的经典语句,讲解语句的意义、背景和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提供一篇《论语》的摘录,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论语》中的经典情境和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论语》的理念,创作一两句诗词,表达自己对经典思想的理解。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论语》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经典文本。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诵读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论语》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论语》的经典语句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触发,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和乐趣。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

《论语》经典诵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2.能够正确朗读《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并理解其含义。

3.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和朗读习惯。

二、教学重点:1.学习《论语》中的经典句子。

2.感悟《论语》中的思想精华。

三、教学内容:1.《论语》中的经典句子选读。

2.通过朗读和解读经典句子体会其思想内涵。

四、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1.教师简单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基本情况。

2.引导学生讨论《论语》对于中国文化和思想的重要性。

第二步:学习《论语》中的经典句子1.教师给学生分发《论语》中的一些经典句子,包括“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2.学生自行阅读句子,并思考其含义。

第三步:朗读经典句子1.教师分组要求学生进行小组朗读,每个小组选择一段经典句子进行朗读。

2.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集体朗读。

3.学生朗读的同时,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纠正发音和语调错误。

第四步:解读经典句子1.教师对每个经典句子进行解读,介绍其背后的思想内涵和历史背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学生可以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步:诵读经典句子1.分别给学生分发《论语》中的几个较长的篇章,如《学而篇》、《为政篇》等。

2.学生自行朗读和背诵篇章,并进行小组内的对比和分享。

第六步:总结1.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和点评,评价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

2.让学生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经典句子,进行诵读比赛。

五、教学手段:1.PPT幻灯片演示,辅助教师讲解和学生理解。

2.学生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3.学生个人朗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朗读和诵读比赛,评价学生的朗读和理解水平。

2.教师观察学生在朗读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能力发展。

3.学生对于经典句子的理解和感悟的质量和深度。

诵读教案之《论语》

诵读教案之《论语》

诵读教案之《论语》课题:《论语》的教学教科:语文年级:高中一年级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及其重要性。

2.能够正确朗读《论语》中的经典诵读段落。

3.掌握《论语》中的名言警句,理解并运用其内涵。

4.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教学重难点:1.重点:培养学生对《论语》的阅读和理解能力,掌握其经典诵读段落。

2.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论语》中的哲学思想,并能够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准备:1.《论语》原文及中文翻译。

2.PPT课件。

3.学生手册。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5分钟)1.女教师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并简单介绍《论语》的作用和重要性。

Step 2 学习经典诵读段落(15分钟)1.教师向学生介绍《论语》中的几个重要段落,并示范正确朗读和解读。

2.学生跟读,教师逐句讲解重点概念和词语的含义。

3.学生分组进行小组朗读练习,鼓励学生发掘段落中的内涵和思想。

Step 3 名言警句的理解与运用(20分钟)1.教师以PPT形式展示《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并解释其含义。

2.学生阅读并理解名言警句,教师与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3.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名言警句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Step 4 总结与拓展(5分钟)1.教师对本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强调《论语》的重要性和价值。

2.鼓励学生对《论语》进行更多的阅读和思考,拓展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

Step 5 作业布置(5分钟)1.布置阅读任务:学生阅读《论语》中另外一篇经典诵读段落,并进行摘抄和解读。

2.提问作业: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名言警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教学反思:。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诵读《论语》是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设计一个经典
诵读教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的内容。

下面是一个关
于《论语》经典诵读教案的设计,共分为三个部分:引导学生阅读《论语》、帮助学生理解《论语》、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一、引导学生阅读《论语》
1.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让学生了解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作
者孔子的思想影响。

2.分析《论语》的结构,将《论语》分为不同的章节和篇目。

3.带领学生朗读《论语》中的经典句子和段落,引导学生体验《论语》的语言魅力。

二、帮助学生理解《论语》
1.介绍《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如孔子的仁爱之道、修身齐家
治国平天下的思想理念等。

2.分析《论语》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帮助学生理解其中的内涵和用法。

3.解读《论语》中的对话和行动,明确每个对话场景的背景和目的,
帮助学生理解每个故事的含义。

三、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1.设计一些与《论语》相关的思考问题,如为什么孔子的思想对中国
影响这么深远?孔子的思想在现代社会是否有可借鉴之处?
2.带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不同观点和解读《论语》的角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论语》中的观点,如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孔子的仁爱之道等。

通过以上教案设计,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优秀的教案设计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适当调整,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典诵读论语教学设计1、《论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孔子其人及语录体《论语》的相关情况;2、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诵训练,培养学生对于古文的诵读能力;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有层次的感知《论语》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孔子图片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如果面前有一座金山和一根能点石成佥的手指,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因为坐吃山空,金山迟早会用完,而有了点石成金的手指,黄金自然会源源不断。

在学习中,有的放矢的学习方法就像点石成金的手指,运用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很注意这个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论语》就讲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

二、用相关资料对孔子和《论语》进行简要的介绍1、出示孔子的图片及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

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孔子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

2、出示孔子出生地山东曲阜尼山全貌。

3、出示孔子讲学图4、出示《论语》的封面照片并介绍:《论语》属语录体散文,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

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南宋时,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一,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半部《论语》治天下”。

三、诵读训练1、配乐诵读首先请同学们来听配乐范读,在听的过程中请认真地参照范读感受其诵读的节奏、语速、停顿,并注意生字生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阅读朗朗上口的文句配上凝重古朴的古曲确实带给我们一种不同于现代文的全新感受,让我们仿佛置身于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年代。

我希望同学们不仅仅是这种古韵之美的欣赏者,更应是这种美的创造者。

下面给同学们几分钟时间自由阅读《论语》,当然在读的过程中依然要注意模仿范读的停顿、语调、节奏。

3、学生齐声阅读好,同学们读得非常的热烈也非常的投入,那么下面请同学们齐声的朗诵文章,同学们在读的过程中可以对照课件注意节奏、语速、语调。

4、学生分小组阅读看来同学们对于这种短小的文言文的朗诵还是掌握得很快的,读得相当不错。

下面我们来比一比哪一小组读得更好。

四、整体感知这则《论语》的含义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前后左右的同学进行讨论,当然在讨论的过程中讨论小组可以有选择性的进行讨论。

五、师生探讨交流在本文论述的教育思想中,你认为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点?在学习生活中,你在哪一方面做得最不够,今后有何打算?(学生可以自由的谈论有关自身学习生活情况)六、小结全文同学们刚才说得都很不错,能够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的一些亲身经历清晰而有条理的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体验,让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发自肺腑的内心感受。

相信同学们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和感知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涯中有的放矢,更上一层楼,也衷心希望同学们能够谨记今天我们所学的《论语》中孔圣人的谆谆教诲,为自己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在背诵声中结束这堂课。

2、《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熟读《论语季氏篇第十六》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进一步了解孔子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重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季氏篇第十六》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很多条论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叫一组同学一个学生说半句,其它学生其说下半句)2、我们同学对学过都论语掌握都还是不错都,我们会背了这么多条论语,你能说说哪条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新课师:听了同学们都发言,老师知道论语无论是从为人处事上都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那么结交朋友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缺都事情,那么结交朋友都标准时什么?我们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1、小黑板出示句子2、学生自由读读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字值得我们注意的。

(指名说)3、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师:对,这几个字在我们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

那么现在谁能读读这句话。

4、指2-3名同学读师:谁还能比他读的更流利。

师:论语是文言文,它读的时候与现代文章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注意语气词多师:在我们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停顿不是一下子就断开的,一定是有气相连的。

5、咱们同学再试着读一读6、齐读一遍7、谁能给大家范读一遍(指1-2名)师:通过读孔子的这句话中,大家找一找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不应该结交什么样的朋友呀。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师:在生活中我们也要参考论语中交朋友的标准交一些好朋友、真正的朋友。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齐读句子。

8、男女生轮读9、齐读10、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一背11、引导背诵三、总结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我们又在论语中知道了交朋友的标准,在论语中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让论语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吧!再次齐背这句话。

3、《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教学设计教学内容:《论语雍也篇》中的两则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教学目标:1、进一步了解文言文都特点。

2、熟读《论语雍也篇》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并能做到当堂成诵。

3、进一步了解孔子做人,修身的一些观点。

教学重难点:熟读并背诵《论语雍也篇》中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从开学到现在我们有学习了很多条论语,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复习一下吧。

(叫一组同学一个学生说半句,其它学生其说下半句)2、我们同学对学过都论语掌握都还是不错,我们会背了这么多条论语,你能说说哪条论语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吗?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师:听了同学们的发言,老师知道论语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那么我们该怎么学好知识呢?今天一起到论语中看看孔子是怎样告诉我们的。

1、小黑板出示学习内容: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2、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读师:在你读的过程中你认为那些字值得我们注意的。

(指名说)4、让学生读读这几个字:好hào知zhì师:对,这几个字在我们读的时候我们一定要读准字音。

那么现在谁能读读这句话。

5、指2-3名同学读师:谁还能比他读的更流利。

师:论语是文言文,它读的时候与现代文章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1)朗读速度慢(2)停顿多(3)注意语气词多师:在我们读得时候一定要注意停顿,停顿不是一下子就断开的,一定是有气相连的。

5、咱们同学再试着读一读6、齐读一遍7、谁能给大家范读一遍(指1-2名)师:学习了孔子的两句话,我想起了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

理解意思:好:喜爱;师:在学习中我们也要参考论语中讲的一些道理,培养自己对学习的兴趣,做到乐中求学。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再次齐读句子。

8、男女生轮读9、齐读10、根据自己的理解试着背一背三、积累背诵1、学生自由背诵2、同桌互相检查背诵。

3、个人展示背诵。

4、古人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今天我们又在论语中知道了学习要培养兴趣,在论语中还能获取更多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就让论语伴随着我们学习成长吧!5,将今天的学习内容摘抄下来,熟读成诵。

4、《论语》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教师讲述孔子二三逸事,鼓励学生及时点评:(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

路上听见有哭声。

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

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

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小子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

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达人数到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

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

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

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

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

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

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象丧家犬啊。

然乎哉!然乎哉!(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

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

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了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三、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从古至今人们对孔子有哪些评价?四、布置作业:1、认真背诵《论语》中的精彩片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和孔子有关的人物传记以及一段颁给孔子的颁奖词。

5、《论语》十则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虚词“而”的用法。

2.学习古人勤学好问,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的学习态度与学习方法。

第一课时教学重点释词、口译,分析前三则。

教学过程1.让学生说说对孔子的了解。

2.教师范读课文。

3.正字正音。

愠yùn罔wǎng说yuè——不亦说(悦)乎4.教学第一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