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

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部(已撤销)•【公布日期】2011.07.08•【文号】农科教发[2011]8号•【施行日期】2011.07.0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科技正文农业部关于公布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及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名单的通知(农科教发〔2011〕8号)各有关单位:根据《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发展规划(2010-2015年)》(农科教发[2010]4号)和《农业部重点实验室管理办法》(农科教发[2010]5号),2010年和2011年我部分两批组织开展了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布局和遴选工作。
经过申报、评审和公示综合性重点实验室、发布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指南、综合性重点实验室编制建设方案、专家组论证建设方案以及总体平衡等工作环节,确定了由33个综合性重点实验室、183个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和251个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组成的30个“学科群”的组成框架(见附件)。
为加强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着眼全局,提高认识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科技的要求日益迫切。
以联合协作为手段,以提高农业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和对农业生产的支撑能力为目标,全面建设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是农业科技自身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以“学科群”为组建单元,按照综合性重点实验室、专业性(区域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三个层次建设,目标是形成布局合理、任务明确、协作紧密、运转高效的重点实验室体系,促进基地、人才、项目相配套,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程。
农业部重点实验室是凝聚和培养优秀农业科技人才,组织行业科技创新,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是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各有关单位要从农业乃至国民经济发展全局角度,进一步增强农业科研创新基地建设的紧迫性,进一步理解农业部重点实验室建设的重大意义。
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科学技术部•【公布日期】2021.10.09•【文号】国科发基〔2021〕295号•【施行日期】2021.10.0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科技部关于批准建设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的通知国科发基〔2021〕295号教育部、国家民委、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农村部、国资委、林草局、中科院、地震局、气象局科技主管司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厅(委、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国家野外站”)是重要的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野外站面向社会经济和科技战略,依据我国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布规律布局建设,经过多年发展,获取了大量第一手定位观测数据,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锻炼培养了大批野外科技工作者,促进了相关学科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为更好地推进新时期国家野外站建设发展,优化完善国家野外站系统布局,根据《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8〕71号)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发展方案(2019-2025)》(国科办基〔2019〕55号),经部门(地方)推荐和专家咨询,科技部决定批准“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等69个野外站为国家野外站(具体名单见附件)。
请各国家野外站主管部门和依托单位切实落实有关政策和配套经费,加大对国家野外站的支持力度,加强野外站建设和运行管理,完善科研观测和工作条件,吸引和聚集高层次野外科技人才,提升国家野外站的观测试验、科学研究和示范服务水平,推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为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特此通知。
附件: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科技部2021年10月9日附件批准建设的69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序号国家野外站名称依托单位主管部门1甘肃甘南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2吉林松嫩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东北师范大学教育部3江苏南京长三角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大学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4福建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厦门大学教育部、福建省科学技术厅5上海长三角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交通大学教育部6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兰州大学教育部、甘肃省科学技术厅7甘肃武威绿洲农业高效用水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8河北曲周农业绿色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农业大学教育部9湖北巴东地质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育部10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育部11广西平果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2海南南沙珊瑚礁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国家海洋局南海环境监测中心、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3北极黄河地球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自然资源部14江苏东海大陆深孔地壳活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5河北沧州平原区地下水与地面沉降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自然资源部16广东大湾区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深圳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生态环境部17北京大杜社公路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运输部18青海花石峡冻土公路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青海省交通科学研究院交通运输部19广东港珠澳大桥材料腐蚀与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港珠澳大桥管理局交通运输部20内蒙古阴山北麓草原生态水文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利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21山西寿阳旱地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农业农村部环境保护科研监农业农村部22云南大理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测所23海南儋州热带农业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24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农业农村部产研究所25江苏南京水稻种质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南京农业大学农业农村部、教育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国资委26云南昆明电磁波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十二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27河南宝天曼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林草局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林草局28河南黄河小浪底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究所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29陕西秦岭大熊猫金丝猴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30浙江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科院31黑龙江兴凯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科院、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32辽宁清原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中科院33江西千烟洲红壤丘陵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34北京燕山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大学中科院35海南西沙海洋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科院36西藏纳木错高寒湖泊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37云南丽江玉龙雪山冰冻圈与可持续发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38西藏珠穆朗玛特殊大气过程与环境变化国家野外科学观测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研究站39北京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科院40黑龙江漠河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科院41青海北麓河高原冻土工程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中科院42新疆帕米尔陆内俯冲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地震局43河北红山巨厚沉积与地震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北省地震局、北京大学地震局44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气象局45河北固城农业气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气象局46天津环渤海滨海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天津大学天津市科学技术局47河北塞罕坝人工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北京大学河北省科学技术厅48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沈阳农业大学辽宁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49吉林大安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吉林省科学技术厅生态研究所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50上海长三角城市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师范大学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51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复旦大学会52福建三明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江西省科学技术厅53江西鄱阳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研究所54河南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河南大学河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55湖南洞庭湖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湖南省科学技术厅研究所56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广东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57重庆金佛山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58湖南雪峰山能源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重庆大学重庆市科学技术局59四川若尔盖高寒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国家民委60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贵州省科学技术厅61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62云南丽江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云南省科学技术厅63西藏那曲高寒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4西藏羊八井高海拔电气安全与电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西藏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5陕西黄土高原地球关键带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66陕西关中平原区域生态环境变化与综合治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陕西省科学技术厅67青海三江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青海大学青海省科学技术厅68新疆吐鲁番材料腐蚀与装备安全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新疆吐鲁番自然环境试验研究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69澳门海岸带生态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澳门科技大学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环境保护局。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和飞行器设计专业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野 外台站4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学术型硕士研究所培 养点5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截至2019年底在读研究生433人(其中硕士生231人,博士生202人)。
2012年,该中心共有在研项目665项(包括新增项目235项)。
《空间科学学报》(ChineseJournalofSpaceScience)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空间科学与应 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空间特殊环境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高技术研究成果。具体报道范围包括:日地空间物理、空间天气学和空间环境科学、太阳系与行星科学、微 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化学、地球空间科学、空间基础物理实验、空间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探测实验和 应用等相关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王赤、魏奉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职):姜景山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吴季、刘振兴、徐荣栏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吴季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学尚、徐寄遥、王赤
3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点站)名单

2
极地长城考察站
中国极地研究所
国家海洋局
3
东川泥石流观测站
中科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
天山冰川观测试验站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气本底(1个)
1
青海大气本底观测站
中国气象科学院
中国气象局
地球物理(6个)
1
长白山天池火山观测试验站
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中国科学院
5
鼎湖山森林生态站
中科院华南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6
禹城农业综合试验站
中科院北京地理资源和环境科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7
太湖湖泊生态研究站
中科院南京地与湖泊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8
阜康荒漠生态试验站
中科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9
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研究站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附件1:
35个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试点站)名单
序号
台站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生态环境(24个)
1
安塞水土保持试验站
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
热带海洋生物实验站
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3
沙坡头沙漠试验站
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
长白山森林生态站
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10
珠江口海域渔业生态环境野外观测工作站
水科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农业部
11
南方红黄壤地区农业生态环境监测试验站
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名单

长安大学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 寒冷地区隧道气象 长安大学
限公司、吉林省交通科学研究所、 与结构力学状态
中交哈密交通建设有限公司、中交
二公局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大跨索承桥结构安 江苏省交通运
13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交通控股有限公司
全与长期性能
输厅
责任公司、山东高速集团有限公 期性能
路科学研究院
司 、吉 林 省 高 速 公 路 集 团 有 限 公
司、广西交投科技有限公司、江苏
中路工程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发展研究中 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东 北 多 年 冻 土 区 公 内 蒙 古 交 通 运
4
心
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内蒙古高 路长期性能
山区公路自然灾害
9
司、齐鲁交通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
份有限公司
防治
司、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
司、交科院公路工程科技(北京)
有限公司
中国民航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
学、中南大学、北京新机场建设指
挥部、福建兆翔机场建设有限公
民航机场规划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 司、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扩建指挥 机 场 工 程 安 全 与 长 中 国 交 通 建 设
2020 年交通运输行业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认定名单
序 认定方向
号
认定单位
参加单位
名称
推荐单位
上海河口海岸科学研究中心、长江 长 江 深 水 航 道 水 沙 南 京 水 利 科 学
1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航道局测量中心
环境与工程安全
研究院
天津港(集团)有限公司、河北港口
交通运输部天
2019~2020年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专项科学考察项目申

附件2019~2020年度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和专项科学考察项目申报指南专题一: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专题编号:20191201)(一)专题内容。
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是我省科技创新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于生态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地学和农学等领域发展,获取长期野外定位观测数据并开展高水平科学研究工作,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提供支撑。
依据我省自然条件的地理分异规律,布局建设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1.南海岛礁植被生态系统定位观测研究站。
以南海岛礁陆域植被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研究对象,重点进行南海岛礁自然和人工植被生态系统水土气生等生态因子的长期观测。
开展岛礁植物多样性形成机理、退化和新建植被生态系统的恢复机理、岛礁近自然节约型功能性植物群落构建集成技术、有害植物和病虫害防控技术研究,进行岛礁植被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及优化技术研发与示范。
2.环珠江口气候环境与空气质量变化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以环珠江口地区边界层气象条件、气候资源、环境空气质量变化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珠江口东岸、西岸、北岸、南部海岛建立地基、塔基和遥感探测的基地,同步开展环珠江口大气边界层和主要大气污染物垂直结构的长期定点探测以及走航探测,对环珠江口地区气候环境、海陆风结构、风向风速温度随高度变化、环境空气质量时空变化开展综合研究,建立数据库和应用平台。
3.广东珠江口生态系统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珠江口复杂、动态、具有丰富生物资源且主要受自然作用力支配的生态系统为主要研究对象,对珠江口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行长期监测,研究人类活动对河口生态系统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建立基于生态系统水平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理论与技术体系;研究陆源物质在河口不同介质中的含量与分布特征和迁移与转化过程,建立河口陆源物质的长期监测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体系;以中华白海豚、黄唇鱼和江豚等珍惜濒危水生动物为研究对象,研究珍惜濒危水生动物保护及其栖息地恢复的科学对策等。
4.广东省农田生态系统除草剂安全使用科学观测研究站。
材料环境腐蚀领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通过验收名单

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
国防科工委
琼海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青岛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钢铁研究总院青岛海洋腐蚀研究所
中国钢研科技集团公司(钢铁研究总院)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厦门海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国防科工委
三亚海水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五研究所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国防科工委
大庆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大庆油田工程有限公司
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鹰潭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成都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电信科学技术第五研究所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信息产业部
沈阳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大港土壤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州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广州电器科学研究院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江津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兵器工业Biblioteka 五九研究所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国防科工委
漠河大气环境材料腐蚀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兵器工业第五九研究所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2019)

26
典型草原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大学
27
三江源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青海大学
28
北方缺水地区典型下垫面生态水文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清华大学
29
东亚迁徙鸟类与栖息地生态学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清华大学
30
台湾海峡海洋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厦门大学
31
南水北调东线河湖生态健康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东大学
32
山西亚高山草地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山西大学
33
上海长三角人口密集区生态环境变化
与综合治理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交通大学
34
云南洱海湖泊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上海交通大学
35
云南大理地球物理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
长白山火山综合地球物理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吉林大学
21
甘南草原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兰州大学
22
甘肃庆阳草地农业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兰州大学
23
地球系统区域过程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京大学
24
黄山国家公园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南京大学
25
南京水稻种质资源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南大学
42
新疆精河温带荒漠生态系统
教育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新疆大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院
江西鹰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辽宁沈阳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奈曼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国家林业局
甘肃民勤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甘肃省治沙研究所
甘肃省政府
国家林业局
中国气象局
浙江临安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浙江省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南极中山雪冰和空间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国家海洋局
内蒙古大兴安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内蒙古农业大学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
国家林业局
西藏林芝高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西藏大学
西藏自治区政府
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西藏拉萨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疆阿克苏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附件1:
2005年批准建设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名单
野外站名称
依托单位
主管部门
河北沽源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湖北梁子湖湖泊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武汉大学
教育部
山西吉县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林业大学
教育部
浙江天童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黑龙江三江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湖北神农架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湖南会同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江苏常熟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山东胶州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陕西长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
教育部
四川盐亭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教育部
河南商丘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农业部
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
农业部
甘肃临泽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广东大亚湾海洋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广东鹤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广西环江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河北栾城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黑龙江海伦农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
云南哀牢山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中国科学院
藏北高原冰冻圈特殊环境与灾害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北京上甸子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北京市气象局
中国气象局
黑龙江龙凤山大气成分本底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黑 Nhomakorabea江省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