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言学

合集下载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一、引言
在语言学领域中,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语言认知过程的分支学科。

通过研究人类认知系统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认知语言学试图探寻语言习得、语言使用以及语言理解背后的认知机制。

本文将深入探讨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相关实践应用。

二、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
认知语言学是一种结合了心理学、语言学和计算机科学的跨学科研究领域。

它关注如何人类的认知系统利用符号系统来组织和理解语言,探究语言如何影响人类思维和表达方式。

认知语言学强调个体在语言过程中的认知能力和处理方式,从而揭示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认知语言学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探究语言认知过程。

其中,实验研究是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方法之一,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揭示出不同语言任务对认知系统的影响。

另外,神经科学方法、计算模型和语料库分析等也被广泛运用于认知语言学研究中,从不同角度揭示语言处理的认知机制。

四、认知语言学的实践应用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学、心理治疗和人机交互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理解语言认知机制,我们可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语言学习效率;或者通过干预认知过程,帮助患有语言障碍的个体进行康复治疗;同时,认知语言学还为智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五、结论
认知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中的重要分支,不仅为理解人类语言认知过程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应用性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通过深入研究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认知语言学将继续推动语言学领域的发展,并为人类认知研究带来新的启示。

认知语言学解读

认知语言学解读
•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 认知文法的提倡者。
•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 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 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学的华人。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 原型 • 范畴化、基本范畴 • 上下位 • 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孕育,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1987年,美国
莱考夫《范畴》的出版,标志着认知语言学的形
成;1989年,勒内·德尔文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
召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标志着认知语
言学的正式诞生。90年代中期以后,认知语言学
开始进入稳步发展阶段。
•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
•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 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力。
• 2.范畴化:
范畴化,也叫做归类,是比较的一个特例。 一个范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 类别的参照标准,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 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标例示这一标准,不 完全符合的目标是对标准的扩展。
范畴化,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事物归为同 一类型的过程。例如:人有各种各样的人,我们把 不同的人统称为“人”,这就是一种范畴化。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目录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定义、 背景、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思考探究 四、认知语言学的优与缺 五、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在
反对主流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的基础上诞生,在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个特例。一个范 畴或类别往往有个“原型”,是用以确定类别的参照标准, 需要归类的目标与标准进行比较,符合标准所有特征的目 标例示(instantiate)这一标准,不完全符合的目标是 对标准的扩展(extension)。
经典范畴理论的如下特征 1 范畴划分由一组充分必 要条件决定 2 特征是二元 3 范畴具有清晰边界 4 范畴 成员之间地位平等。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原型 范畴化、基本范畴、上下位 命题模式、意象模式、隐喻模式、转喻模式 意象图示
1.原型(prototype):
是物体范畴最好、最 典型的成员, 所有其他成 员也均具有不同程度的典 型性。
eg1. 在英语的世界图景中, 鸟的原型为画眉鸟;而对于 母语为俄语的人而言则是 麻雀; 麻雀在中国人的认 知意义中也具有典型意义。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

认知语言学中认知的概念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认知语言学是一门研究语言结构和语言运用的学科,旨在探讨语言如何被思维和认知过程所影响,以及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一个核心概念,指的是个体获取、处理和组织信息的心智活动,是人类思维和语言现象之间相互作用的关键。

认知的概念在认知语言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涵盖了许多方面,包括知觉、注意、记忆、理解、推理、解决问题等。

通过研究认知过程,我们可以揭示语言的运作方式,了解语言的发展和演变,探究语言和思维之间的关系。

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思维和认知能力的产物。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通过语言我们可以表达和交流想法、情感和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语言贯穿了我们的各个方面,包括学习、记忆、决策、推理等。

通过语言,我们能够思考、表达和理解世界,从而塑造我们的行为和认知模式。

认知语言学还关注语言知识的获取和处理过程。

认知过程涉及到信息的输入、处理和输出,通过这些过程,我们可以获取语言知识、理解语言信息、产生语言表达。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认知过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了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程度。

认知语言学还研究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它还可以影响我们的思维模式和认知能力。

通过语言,我们可以构建概念、理解抽象概念、解决问题、进行推理和思考。

不同的语言体系和语法结构会对个体的思维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也是语言和认知之间相互作用的体现。

在认知语言学的研究中,认知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心智活动,还包括了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通过语言我们传递文化价值观念、观点和传统。

认知语言学强调在研究语言现象时要考虑到文化背景和文化差异,只有深入理解文化的影响,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

在总结上述内容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认知语言学中,认知是一个核心概念,涉及到个体的思维活动、语言知识获取和处理过程以及语言对认知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ˈleɪˌkɔ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 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认知文法的提 倡者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Gilles Fauconnier (1944年8月19日-)
Charles J. Fillmore
William Croft Michael Tomasello (1950年1月18日-)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 学的华人。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 知语言学的华人。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认知语法学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五、认知语言学优与缺 六、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 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 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成 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 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 认知语言学

识解认知语言学1什么是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指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研究人类语言产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提出人类语言能力的本质是一种思维能力,即思考和理解的能力。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一种外部工具或符号系统,而是与人的思维密切相关的一种认知过程。

2认知语言学的研究范围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以下三个方面:2.1语言的认知机制在语言的认知机制方面,认知语言学关注的是人怎么使用和处理语言的。

对于人类在口语和书写上的语言表现,认知语言学能够研究和解释语言的结构、句法、语法、词汇等方面的问题。

2.2语言的语用功能在语言的语用功能方面,研究人们是如何通过语言实现社交交往、交流情感、传递信息等目的的。

通过研究我们使用语言的目的,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语言的使用规律。

2.3语言的心理过程在语言的心理过程方面,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在语言的产生、理解和使用中的心理机制和认知规律。

它探究的是人类大脑如何处理和理解语言,是一种更深入的研究。

3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的区别和传统语言学相比,认知语言学更加注重语言的使用和语言背后的思维机制。

传统语言学主要关注语言是如何表达意义的,而认知语言学则注重人怎样使用语言去产生意义的。

在认知语言学中,语言不再是表达思想的一种基础,而是思想产生的一种机制。

4认知语言学的应用认知语言学在教育、翻译、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

通过认识到语言的认知本质,我们可以更好地开发教育工具,提高学习效率,也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语音识别能力,让人们更便捷地使用语言和进行人机交互。

5总结总体来说,认知语言学强调了语言和人的思维过程密切相关的认知机制,从而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的语言行为、推理和意义生成的本质。

它将语言领域的研究推向了一个更加深刻的层次。

认知语言学常见问题

认知语言学常见问题

认知语言学常见问题
一、认知语言学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1.1 认知语言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
1.2 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历程及主要代表人物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2.1 语料库研究法
2.2 脑成像技术
2.3 实验研究法
2.4 认知心理学实验设计原则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应用
三、认知语言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3.1 词汇加工
3.2 句法结构加工
3.3 语义加工
3.4 语音加工
四、认知语言学常见问题及解答
4.1 认知语言学和传统语言学有何不同?
4.2 认知语言学与神经科学有何关系?
4.3 认知语言学如何解释双关语?
4.4 认知语言学如何解释歧义现象?4.5 认知语言学如何解释词汇联想?4.6 认知语言学对外语教育有何启示?
五、总结与展望
5.1 当前认知语言学面临的挑战和机遇5.2 未来发展方向及前景展望。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一、本文概述认知语言学是一门新兴的跨学科研究领域,旨在探究语言与认知之间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对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原则和方法进行全面概述,以期为读者提供深入而系统的理解。

我们将明确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即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语言如何在认知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我们将介绍认知语言学的基本原则,包括语言与认知的紧密联系、语言使用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等。

我们将详细阐述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实验研究和计算模拟等,以揭示语言与认知之间的复杂关系。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框架和方法论,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主要集中在探索语言与认知之间的深层关系,以及语言如何反映和影响人类的认知过程。

这一领域的研究目标可以分为几个主要方面。

认知语言学关注语言的本质和起源。

它试图解释人类如何通过认知和感知世界来创造并使用语言。

这一目标推动研究者深入探讨语言的结构和功能与人类认知能力之间的关系,以揭示语言的本质属性。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包括探索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

这包括语言的感知、理解、记忆和产生等认知过程。

认知语言学家试图理解这些心理过程如何在大脑中进行,并解释语言处理中的个体差异。

认知语言学还致力于研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

它关注语言是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以及语言变化背后的认知动因是什么。

这一目标的研究有助于揭示语言的演化规律和语言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还包括促进跨语言和文化交流。

通过比较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下的认知过程和语言现象,认知语言学家可以增进对不同语言和文化的理解,从而推动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的发展。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目标涵盖了语言的本质、语言处理的心理机制、语言的演化和发展以及跨语言和文化交流等方面。

这些目标共同构成了认知语言学丰富而多样的研究领域。

三、认知语言学的研究原则现实与认知的互动原则: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是人类认知现实的一种方式,是人与世界互动的中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种模式:意象图式模式是基础、立足点;隐喻与转喻模式是
意象图式模式的工具与手段;隐喻模式与转喻模式之间又是一 个连续统;而这三种模式与命题模式之间是一种相对的关系。
命题模式(propositional model)
命题模式只是一种描述关于世界真假值的模式,为了研究 语言的非命题意义和意义的性质。 eg5.
page,of a flower,of a bed, of a tape recorder
eg9.
Face of a mountain, of a building, of a watch
1.结构隐喻
结构隐喻指以一种概念的结构来构造另一种概念,
使两种概念相叠加,将谈论一种概念的各方面的词语用于 谈论另一概念,于是产生一词多用现象。
知识的根本。
学科发展历程
认知语言学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美国孕育(朗 奴·兰盖克提出空间语法),8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成熟, 其学派地位得以确立,其确立标志为1989年春由勒内·德 尔文(ReneDirven) 组织的在德国杜伊斯堡(Duisbury) 召 开的第一届国际认知语言学大会。此次大会宣布于1990年 发行《认知语言学》杂志, 成立国际认知语言学( ICLA) , 出版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系列专著,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进 入稳步发展阶段。
economy. We must follow the principle of combining 分析:第一个“农业”指的是农业经济,具有广泛意义, 包括了农林牧副渔等产业,因此译为“agriculture”; 第二个“农(业)”具有专指意义,指的是相对于林业、畜 牧业、副业、渔业等产业的农耕产业,所以要译成下位词 “farming”,才能准确地表达原意。
产生依赖于创造者新的感受,主要有两个动因,文学隐喻 来源于文学家个人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其他方面的隐喻是 出于表达新事物的需要。 eg11.文学隐喻 如莎士比亚的As You Like It中的名句:
All the world’s a stage, And all the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如描述关于狐狸的知识的命题可为“狐狸是狡猾的”。
意象图式模式(image-schematic model)
意象图式模式是指所有意象图式都涉及空间结构,凡是涉 及到形状、移动、空间关系的知识都是以此模式储存的(赵艳 芳,2001:73)。
莱考夫的意象图式理论
强调了以下三点:a. 意象图式来自人身体的经验, 强调了 经验的生理与空间基础。b. 意象图式存在于概念产生之前, 并独立于概念,强调了语言的认知基础。c. 意象图式为我们理
认知语法以描述语言的心理真实性为目标,即对语言的描 述对认知过程和认知结构——内部语法的描述;而内部语 法是不断变化的、动态的、具有一定结构的语言单位的集 合体。
认知语法认为语法是由小的象征单位组成大的句法结构的 过程,是语义内容的组合和符号化。句法是以语义为基础 的,语义是概念或意向的形成过程,是思维的、认知的, 是语法结构的中心。认知语言学的任务就是描写语义结构, 也即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
转喻
与隐喻相同,转喻也是基于人们的基本经验,其实 质是概念性,是自发的、无意识的认知过程,是丰富语言 的重要手段。不同的是,如果说隐喻是不同认知域之间的 投射,那么转喻是相接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域中,一个 突显事物代替另一事物,如部分与整体。容器域其功能或 内容之间的替代关系。
Eg13.
“国脚”代替著名足球运动员,“heart”代替感情等。
主要著作:Women, Fire, and Dangerous Things (1987)
Metaphors We Live By (1980, co-author)
Leonard Talmy(1942— )
理论贡献领域:认知语义 学(隐喻)
主要著作:
Toward A Cognitive Semantics (2000)
2.方位隐喻 方位隐喻指参照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
eg11. HAPPY IS UP; SAD IS DOWN
下弯的姿势与悲哀和沮丧同现,直立的姿势与愉快和活并 存。 I’m feeling up. You’re in high sprits. I’m feeling down. He’s really low these days.
eg10. TIME IS MONEY 时间可以 spent, wasted, budgeted, invested… / 花、
浪费、节省……
You’re wasting my time. This gadget will save you hours. That flat tire cost me an hour. You don’t use your time profitably.
认知语言学代表人物及代表作
乔治·雷可夫 (George P. Lakoff;/ˈleɪˌkɔf/,1941年-):认知语言 学的其中一位创立者,提倡比喻(隐喻)是日常语言活动中的必须认知能 力。
马克·詹森 (Mark Johnson:
朗奴·兰盖克 (Ronald Langacker,1942年12月27日-):认知文法的提 倡者
三、认知语法学
理论基础
1.语言不是一个自足的认知体系,对语言的描述必须 参照人的认知过程。
2.句法不是自主的规则系统,而是语义结构的常规象 征,其实质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象征系统。
3.语义结构相对于人的认知结构和开放的知识体系, 所以,对语法单位的分析不能离开其语义结构。
4.句法与词法是不可分的。语素、词和句法构成象征 系统的连续体,只是被人为的切分了。
认知语言学 Cognitive linguistics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二、认知语言学的主要概念 三、认知语法学 四、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方法 五、认知语言学优与缺 六、认知语言学在中国
一、什么是认知语言学
认知语言学是语言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脱胎自认知心理 学或认知科学,大约在1980年代后期至1990年代开始成型。 认知语言学涉及电脑自然语言理解、人工智能、语言学、 心理学、系统论等多种学科,它针对当时仍很火热的生成 语言学,提出:语言的创建、学习及运用,从基本上都必 须能够透过人类的认知而加以解释,因为认知能力是人类
解抽象的经验和概念提供了结构。
eg6.时间意象图示
eg6. 、起点—路径—目标图式(the source-part-goal schema)
容器图式(front-back schema)
eg7.(Lakoff 1990):如果x在容器A内,而容器A又在容
器B内,那么也在B内。
凡是人都会死,苏格拉
Eg13. Mother cooked potatoes. ( 中间阶段转喻整个事件)
母亲做土豆包括洗、削皮(准备阶段)、切、入锅、炒、 加调料(制作阶段)、出锅、入盘等(做好阶段), cooking 是中间的制作阶段
隐喻和转喻
隐喻和转喻的相互作用还是隐喻和转喻由同一词语 在话语中的相互例示来表示的。转喻与隐喻映现在同一词 语中,而该转喻在概念上是独立的,这一点与前面讲过的 相互作用不同。它们的共现不是由于它们在概念上能相互 提供理据,而是因为它们在话语中不相矛盾,隐喻是“人 是动物”(PEOPLE ARE AMIMALS)和“愤怒的行为是放肆 的动物行为”(ANGRY BEHAVIOUR IS AGGRESSIVE ANIMAL BEHAVIOUR)。转喻是“消费的食物代表顾客” (CONSUMED GOODS FOR CUSTOMER)。隐喻和转喻在上句 中不相矛盾,因为两者均以一类人作为目标。
And all men and women merely players; They have their exits and their entrances······
2、科学隐喻 在科学理论的阐述中常常运用隐喻,因为隐喻可以通俗形
象的解释科学概念。
eg12.
DNA分子描述为“spiral stairway”(螺旋体)或 “zipper”(拉链)。在解释DNA决定生物传代中细胞的 遗传特性时,科学家用信息传递的概念说明遗传概念:生 物密码,遗传信息,传递信息,密码转译,密码编排等。
Gilles Fauconnier (1944年8月19日-)
Charles J. Fillmore
William Croft Michael Tomasello (1950年1月18日-)
戴浩一:台湾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教授,是少数专长于认知语言 学的华人。
王士元:香港中文大学现代语言学系暨中研院院士,另一少数专长于认 知语言学的华人。
eg3.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eg4范畴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eg5.
例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我们要坚持农
林牧副渔相结合的方针。
译文:Agriculture is the foundation of the national
3.实体隐喻 思想是实体
◦ 思想是机器 ◦ We’re still trying to grind out the solution to
this equation.
◦ The wheels are turning now.
(二)创新隐喻 除了常规隐喻,隐喻在不断发展、创新。新隐喻的
eg2.钟书能 阮薇. 认知与忠实——汉英上下位词翻译的认知 视角『j』.韶关学院学报
3.上下位:
以基本层次范畴为中心 范畴可以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 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上位范畴依赖于基本层次范畴 且物体 的完形形象和大部分属性都来自基本层次范畴 因此又被 称为寄生范畴(parasiticcategory) 下位范畴也是寄生范 畴它是在基本层次范畴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的切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