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诊断
X线摄影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30例

计学意义 ( 0 0 1 。结论 P< . 0 ) C T检查优于 x线检查 , 手术 方式的选择有重要意 义。在基层 医院 , 对 x线 片检查仍然对 诊断腰 间
盘 突 出 症 有 重 要 的价 值 和 意 义 。
【 关键词】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 C ; X线 T
Th n lsso te rs lso ea ay i n h eu t fX —r ydig s f3 t n wi i e v re r lds WA in —y , a a noi o 0pa e  ̄ s i t ntr e tb a ic h NG Ja e DU —ln ZHOU Zu a g. o—
者3 0例 , 对其 x线资料进行 回顾性分析 , 总结腰间盘突 出症 的 x线特点。结果
本组 3 例 患者 中,4 表现为椎 间隙前窄后 宽 0 2例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临床表现】
(一)腰痛和一侧下肢放射痛是该病的主要症状。 (二)脊柱侧弯畸形 左: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内前方,脊柱向患侧弯,如向健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右: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外前方,脊柱向健侧弯,如向患侧的弯则疼痛加剧 (三)脊柱活动受限 (四)腰部压痛伴放射痛 (五)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六)神经系统检查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 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 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 侧较重;应注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小便失控,湿 裤尿床,大便秘结,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诊断
Company Logo
病
因
椎间盘退变 损伤
遗传因素
妊娠
Company Logo
分 类 根据突出的方向和部位分类
1.旁侧型突出: 分为根肩型、根腋型、根前型 2.中央型 (1)偏中央型 (2)中央型:
Company Logo
腰椎间盘突出定位鉴别表
Company Logo
【鉴别诊断】 (一)腰椎后关节紊乱 (二)腰椎管狭窄症 (三)腰椎结核 (四)椎体转移瘤 (五)脊膜瘤及马尾神经瘤
Company Logo
CT表现
Company Logo
正常CT表现: 正常腰椎间盘后缘不超过椎体骨性终板 的后缘,且中部略有凹陷呈肾形。
椎间盘主要由外部纤维环和中心髓核构 成,髓核主要由胶质基质组成,纤维环主要 由纤维软骨束构成内环部分,10岁以前含水 量分别达到85%和75%,10岁以后髓核 自其腹背侧缘开始纤维化并逐渐向中心发展, 30岁以后含水量进一步下降。
腰椎间盘突出症(zyg)

一、解剖
L3及L4神经根自相应椎体上 1/3或中1/3水平出硬膜囊, 在椎管内不与同序数椎间盘接 触。 L5神经根自L4/5椎间盘水 平或其上缘出硬膜囊。 S1神经根自L5S1椎间盘上 缘或L5椎体下1/3出硬膜囊。
LDP压迫下位神经根,L4/5
、L5S1椎间盘突出较大或游离 时可影响下两个神经根。
五、鉴别诊断
梨状肌综合征:坐骨神经从梨状肌下出 骨盆,梨状肌病变引起坐骨神经痛。臀中 部可触及条索硬物,髋关节内收内旋受限 并加重腿痛。 劳损:腰肌劳损可有腰痛、直腿抬高受 限,一般无放射痛及皮肤感觉、肌力变化 。常与剧烈活动、劳累、天气变化有关。
六、治疗
保守治疗 开放手术治疗
微创手术治疗
软骨终板破裂。
职业:汽车驾驶员、举重运动员、从事强力劳动者, 椎间盘内压力长期较大,退变快。 妊娠:后纵韧带松弛导致椎间盘突出。 发育异常:腰椎骶化、骶椎腰化、腰骶部小关节不对
称。
肥胖:自身体重过大,椎间盘压力较大。 遗传:非洲黑人、印第安人、爱基斯摩人发病率报道 较低。
一、病理变化
突出前期:髓核碎裂、纤维环变薄变软。 突出期:髓核从纤维环薄弱处突出,刺激、 压迫椎管内神经组织。 突出晚期:突出物纤维化、钙化;椎间隙变 窄、椎体上下面骨质硬化,骨赘形成;后纵韧 带增厚、骨化;关节突退变;黄韧带增厚;继 发腰型:纤维环部分破 裂,表层完整,突出物多 呈半球形隆起,一般无临 床症状
突出型:髓核隆起较大,纤维环表层很薄,产生临床症状
。
脱出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突出,位于后纵韧 带下。
游离型:纤维环完全破裂,髓核由裂口脱出,游离于后纵
韧带之下,或穿过韧带进入椎管。
二、分型—按突出位置
手术分类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盘的营养供应:
(1)椎体内营养物质渗入软骨板和髓核; (2)纤维环周围血管内的营养物质通过纤维环达髓核;
椎间盘的功能:
(1)连接固定相邻的椎骨; (2)承受压力,吸收震荡,减缓冲击;
检查方法
X线平片对椎间盘突出仅有提示作用 CT诊断椎间盘突出有重要意义,但有以下不足: 1、可出现假阳性(如肿瘤、瘢痕、脓肿和血 肿的压迫) 2、对脊髓的压迫程度显示欠佳 3、对脊柱畸形、手术后椎管内疤痕形成及椎 管内脂肪过少者,CT诊断椎突有一定困难。 MRI是诊断椎间盘突出最好的检查方法
Ⅰ型
Ⅱ型
Ⅲ型
modic Ⅱ型
术后复发的椎间盘突出
约半数患者经手术治疗后症状完全消失 ,另有1/3患者术后症状有所减轻,15% 的患者手术治疗无效,5%的患者术后复 发。 椎间盘突出术后腰痛和下肢痛复发并不 少见,常常要鉴别是椎间盘突出的复发 还是术后的瘢痕所致。
MRI表现
复发的椎间盘突出---境界清晰的息肉状 椎间盘突出,信号强度与原椎间盘相等 ;增强扫描10分钟内无强化,或者髓核 周围环状强化; 瘢痕---形状不规则,且显示为各种各样 的信号;增强扫描10分钟内常全部强化 。
病生理:疼痛-神经炎症 麻木-神经缺血
病因
1. 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是基本因素 髓核的退变主要表现为含水量的降低(青 少年85-90%,60岁以后8-20%),蛋白多糖 含量减少,并可因失水引起椎节失稳、松动 等小范围的病理改变;纤维环的退变主要表 现为坚韧程度的降低。 2、损伤 长期反复的外力造成轻微损害,加重了退 变的程度。
膨出与突出的区别
弥漫、纤维环不断裂
椎间盘膨出是纤维环 弹性减弱,在压力的 压迫下髓核向周围膨 胀压迫神经而引起临 床症状; 局限、纤维环断裂 椎间盘突出是纤维环 局部断裂,髓核从断 裂的薄弱出向外溢出 压迫神经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随访

腰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与随访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腰背痛、下肢放射性疼痛和神经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
影像学诊断在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的存在和定位上起着重要作用,并对随访治疗提供了依据。
本文将从影像学诊断与随访两方面进行讨论。
一、影像学诊断1. X线检查X线检查能够显示椎体的形态和结构,大致判断椎体是否出现畸形或骨折等损伤。
然而,对于直接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变化有限。
因此,在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细致评估时,X线检查并不是首选方法。
2. CT扫描CT扫描以其高分辨率图像能准确显示骨性结构和软组织,成为腰椎间盘突出的重要手段。
CT扫描可以明确间盘变性或突出、神经根受压情况以及可能的并发症如神经根缺血、硬脊膜囊肿等。
然而,CT扫描无法直接反映间盘的周围软组织变化,因此,在临床上常配合MRI进行综合分析。
3. MRI检查MRI作为目前最广泛应用于脊柱影像学诊断的方法之一,具有高对比度和优越的软组织分辨率。
通过MRI检查,可以直接观察到椎体、椎间盘、硬脊膜等结构的形态和病理变化。
特别是在评估椎间盘突出时,MRI能够清晰显示突出程度、压迫范围和神经根受压情况等关键信息。
二、随访治疗1. 保守治疗对于轻度腰椎间盘突出,以及没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通常首先采用保守治疗方法。
这包括减少活动、休息充足、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和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抗炎药)。
此外,针对神经根压迫引起的疼痛,可以使用神经根阻断技术进行症状缓解。
2. 微创手术治疗对于保守治疗无效或有明显神经功能损害的患者,手术治疗是一种有效选择。
微创手术治疗包括腰椎间盘镜手术和经皮椎间孔镜手术等,能够减少组织创伤、恢复较快,并在控制腰背痛和神经功能恢复方面取得良好效果。
3. 注意事项与随访建议在腰椎间盘突出的随访过程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康复运动:恢复期后,适当进行力量锻炼和柔韧性训练,加强肌肉支撑,预防再发。
腰椎间盘突出症MRI影像学检查分析

l两小 时后对 L3 4 L H 、 - ! 。 _ 、 4 5 L5 S 间隙行常规 2 瑚 的层 厚C 扫描 。 n T MRI
扫描采用P Jis11 bl .T核磁共振扫描机。  ̄ 扫描序列为Tl 和T W]扫描 WI 2 , 方位包括矢状位及纵轴位。 扫描参数: 1 :R/ E=43 0 l WI T WIT T 8 /lmsT2 : T R/T E=22 /l0 S。 7 5 1m 闻隔0 4 .mm, 层厚4 l 矩阵27 1 。 Ⅱm, 5 x2 2
【 章 编 号 】 6 2 2 2 ( 01 0 - l 4 0 文 l 7 — 5 3 2 2) 7 0 O — 2
【 中图分类 号 】R6 . 815
【 文献 标 识码 】B
腰椎 间盘 突出症 是指 承受 人体 重力 的腰 椎间盘 , 日常生 活中 的劳 在 损, 而发生退变的情况, 在此基础上发生腰椎间盘突出、 膨出、 脱出、 间盘游 离等多种形态上改变的一种病症[ 。 1 腰椎间盘突出症为一种慢性的可随着 】 时间椎移越来越严重的疾病, 严重影响患者的 日常生活和身体健康, 而且 旦患有很难根治即使进行手术治疗也有复发的可能忸 2 目前随着医疗 ] 。 设备的发展进步 ,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准确性越来越高。 诊断的高敏 性使得疾病在病发早期得 以发现, 在疾病还不是很严重的情况下, 扼杀在 萌芽状态 , 为患者的尽快治疗康复以及预后提供保障。 本文通过对腰椎间 盘突出症的各种影像学方法结合手术诊断资料进行结合对 比分析, 判断 MRI 在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优越性。
诊 断 , 感 性较低 为6 %( 13 ) R较其 他任 何 检查 比较 均有 明 显的优 势 . 断正 确3 例敏 感性 达 到9 .3% 3 /5)同时 它可 以显 示游 离髓 核 的 敏 0 2 /5 。 I M 诊 1 14 ( 1 3 , 位置 、 形态 , 程度 能够 反应 问 盘 的病理 改变 。 一定 由于 扫描 层 面的 限制 , 时可 能未 能扫 到病 变 最 明显 的层面 而诊 1例 , 轴位 图像 上 侧 后突 出 3例 , 有 在 无 法 明确 诊断 。 结论 :R在 对腰 椎 问盘 突 出症 诊 断的 敏感 性 及特 异性 上 都要 高 于其 他检 查 , 得 临 床推 广 。 HI 值 【 键 词 】 腰 椎 间盘 突 出 症 关 C 扫描 T X 线平 片 扫 描 核 磁 共 振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主要表现为疼痛、放射痛和神经功能障碍。
该病在临床上占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CT与MRI影像学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最重要的检查手段。
本文将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两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一、CT影像学特征1. 椎间盘突出程度腰椎CT检查是腰椎间盘突出症首选检查手段之一。
在CT影像上,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程度。
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椎间盘的形态、大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椎间盘突出程度的大小可以直接反映出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2.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CT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位置与范围。
椎间盘突出的位置可以进一步确定患者的症状表现及疾病对周围神经结构的影响。
椎间盘突出的范围也可以帮助医生进行手术方案的制定,为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重要信息。
3. 椎旁软组织变化腰椎CT影像还可以观察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旁软组织的变化。
如硬脊膜脱出、椎旁肌肉炎症等改变。
这些椎旁软组织的改变对患者的疼痛症状和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椎间盘组织状态MRI是检查椎间盘突出症最经典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之一。
通过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组织状态及变化。
椎间盘的突出、脱出情况以及椎间盘的水肿、变性、炎症等病变性改变都可以在MRI影像上得到直观的表现。
2. 神经根受压症状MRI影像在显示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根受压症状上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在MRI影像上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椎间盘突出对神经根的压迫情况,包括神经根的受压程度和受压的部位。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和手术计划。
3. 椎管狭窄情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常伴有椎管狭窄的情况。
MRI影像可以清晰地显示椎管狭窄的程度和范围,为手术的方案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三、诊断价值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CT与MRI影像学在诊断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腰椎间盘突出CT的诊断

PLD的机制是通过去除椎间盘组织降低椎间盘压力,从而减 弱或消除神经根损害的张力机制。随机对照研究报告优良 率不足70%,且手术操作盲目性大,术后复发率高,疗效和可靠
性不如化学溶解术和内窥镜下椎间盘摘除术,目前多不单独应用此 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机制
• 腰椎间盘退变是LDH的基本发病机制。腰椎间盘是人体中退变最早的器官之一,其 退变大约开始于20岁,是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不可逆的自然过程。退变的椎间盘 由于髓核蛋白多糖降解,聚合水减少,其抵抗压力的能力降低;纤维环胶原成分改 变使其抵抗张力的能力减弱。二者共同作用使椎间盘降低或丧失吸收负荷、分散应 力的力学功能。 在生化组成退变的基础上,生物力学功能降低或丧失导致纤维环发生诸如出现裂隙、 断裂甚至破裂等一系列变化,最终导致髓核突出,压迫刺激脊髓、神经根,产生腰 腿痛症状和体征。 由于这一病理变化导致椎间盘弹性和抗压力的能力下降。轻度、反复的挤压损伤使 纤维环出现不同程度的撕裂,形成薄弱处,最终髓核从薄弱处突出。 男性较女性好发,发病年龄多为中老年人,可能与男性多从事体力劳动(特别是矿 山井下工作)和椎间盘退行性变有关;好发于L 4/5 和L 5 /S 1 椎间盘,这可能与L 4/5 和L 5 /S 1 负重有关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三:十六点 二十八分。
椎间盘突出的保守治疗
• 具体方法包括绝对卧床休息、持续牵引、理疗、推拿、按摩、口 服消炎止痛药物、病灶注射治疗等,其中病灶注射治疗的作用是 减轻神经根炎症反应,对突出型有效率达76%,对膨出型有效 率只有26%。一般正规保守治疗6~8周无效应考虑采取其他方
法。
脱出型(extrusion): 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 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 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LL完整
内中层纤维环破裂,外环 完整,髓核凸出
纤维环放射状撕裂
椎间盘病变的背景知识 椎间盘病变的概念与分型 椎间盘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MRI病例阅片
椎间盘突出的分型
LDH尚无统一的国际命名标准 美国1993:调查问卷,48位脊柱外科医生
对8种椎间盘病变,用了53个词汇。 美国CMI(california managed imaging) 椎间盘退变、椎间盘普遍膨出、纤维环破裂、
20~30岁已有明显的退变,纤维环出现裂 隙。
边缘型、环形、放射状。 髓核退变:含水量减少,功能性细胞减少, 退变坏死细胞增多。碎裂、游离。
椎间盘退变的病理过程
Amstrong1965提出三个病理阶段 髓核退变碎裂----髓核从断裂的纤维环突出-----纤维环为椎
间盘内纤维组织取代 Schmorl:反复突出、固定突出、嵌顿突出、游离突出 Mcnab1977:周围性纤维环膨出、局限性纤维环膨出、椎
侵袭性椎间盘炎
椎间盘病变的背景知识 椎间盘病变的概念与分型 MRI在CDH和LDH中的应用
MRI病例阅片
MRI在CDH、LDH中的应用
脊柱MRI常用序列及 成像技术
SE序列:脊柱检查中 最好的序列
脊柱MRI常用序列及成像技术
FSE序列:磁敏感性低,快速成像。不能 鉴别骨赘与脱出的间盘。
突出;3、瘢痕形成(手术效果差) MRI增强是鉴别椎间盘复发和瘢痕形成的有效方
法。但是否比CT敏感仍有争议。
Bernard1994:MRI(0.5T)、CT准确度66.6%,69.6% 敏感度:71.7%,73.9%;二者联合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
72.7%、80.4%、55%. Muill2000:165CASE,1.5T,准确度平扫94~97%;增强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
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
前言:腰椎间盘突出(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的主要病因。
诊断:临床症状+特征,影像学检查是重 要补充。
影像学检查:X-RAY、CT、CTM、MRI、 DISCOGRAPH等
椎间盘病变的背景知识 椎间盘病变的概念与分型 椎间盘病变的影像学诊断
GRE序列:小翻转角,快速成像。磁敏感 性高,易产生伪影,术后检查受限制。
MRM:水成像 增强MRI:用于诊断和术后瘢痕、硬膜外
肿瘤的鉴别
腰椎MRI正常表现
MRI对LDH术后复发的诊断价值
LDH术后复发疼痛是临床治疗的重要问题 原因:1、原手术椎间盘复发;2、其它椎间盘
T1W+C
C4/5椎间盘脱出,PLL破裂
L5/S1椎间盘凸出
C4以上向后轻度滑脱
C4~7椎间盘凸出并黄韧带增厚
L4/5椎间盘脱出
L4/5椎间盘髓核游离
L5/S1椎间盘术后,囊肿形成
多节段病变,L3/4间盘凸出,L3~5椎体终板炎, 椎管狭窄。
MRI病例阅片
椎间盘突出的背景知识
椎间盘的构成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椎间盘的病理学
椎间盘的构成
髓核:胶样黏液物质 纤维软骨环:内、中、
外层 内中层:纤维软骨 外层:胶原纤维 软骨终板:上、下软 骨终板
人类椎间盘中的化学成分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椎间盘与神经根的关系
椎间盘的神经支配
凸出、脱出、游离等。
椎间盘突出影像学分型
椎间盘退变;自然的生理过程 膨出 DISK BULGE:纤维环向四周对称弥漫超
出邻近椎体边缘。 凸出 PROTRUSION:间盘组织局限超出邻近
椎体边缘外层纤维环保持完整。 脱出 EXTRUSION:间盘移位超出破裂外层纤
维环(或PLL),仍与原间盘相连 游离 SEQUESTRATED DISC:移位间盘与原
90~94%.
术后间盘复发凸出
椎间盘病变的背景知识 椎间盘病变的概念与分型
MRI在LDH中的应用 MRI病例阅片
颈髓受压变性
C2/3椎间盘脱出并环枢椎半脱位
L4以上向前滑脱I度,L3/4,L4/5椎间 盘凸出,黄韧带增厚,椎管狭窄
T2W
T1W
T1W+压脂
T2W+压脂
T1W
T1W+C
间盘突出(内外纤维环破裂)、脱出(纤维环全层破 裂)、游离(PLL破裂) 周秉文1988:病理结合临床:1、凸起型:纤维环内部破 裂,外层凸起;2、破裂型:全层破裂,髓核后移入椎 管;3、游离型:凸出物移入椎管中甚至硬膜囊内。
凸出椎间盘,PLL和外环破裂
脱出椎间盘,PLL和外环破裂,部分髓 核 游离
膨出
脱出
髓核游离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突出右旁中央型
正常椎间盘
正常老化、退变的椎间盘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膨出
膨出
椎间盘凸出
L4/5椎间盘脱出,外层纤维环和PLL完全破裂. L5/S1椎间盘凸出,外层纤维环尚完整.
椎间盘左侧 后脱出,纤维 环全层撕裂
椎间盘中央 脱出,纤维环 全层撕裂
HIZ提示外层纤 维环破裂
间盘失去联系(外层纤维环和PLL完全破裂) 。
椎间盘突出分型对治疗的影响
膨出----可见于正常、退变或老化椎间盘, 症状可有可无,不是手术指征
凸出:外层纤维环未破,可保守、微创介 入治疗(PLD、髓核溶解、激光消融等)、 手术。
脱出、髓核游离:手术效果好。
CT:正常腰椎间盘
椎间盘突出
髓核的功能
吸收振荡作用 轴承作用 压力平衡作用
纤维环的功能
保持脊柱稳定性 维持一定活动度 保持髓核液体成分、
维持髓核的位置和形 状 吸收震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软骨终板的功能
保护椎体 椎体与椎间盘的液体
与营养交换
椎间盘退变的病理改变
纤维环退变:正常含水80%。退变时含水 量下降。发生网状变性和玻璃样变性。
髓核无神经分布 纤维环后部和后纵韧带有少量神经纤维分
部,称窦椎神经,起源于背根神经节。可解 释椎间盘源性疼痛。
椎间盘的生理功能
保持脊柱高度:占脊柱高度的1/5 连接上下两椎体,保持一定活动度 平衡压力 弹性结构缓冲压力 维持侧方关节突位置 保持椎间孔大小 维持生理弯曲